湖南城市文化发展战略报告_第1页
湖南城市文化发展战略报告_第2页
湖南城市文化发展战略报告_第3页
湖南城市文化发展战略报告_第4页
湖南城市文化发展战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城市文化发展战略报告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标识,它折射出城市人群生存状况、行为方式、精神特征及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不同城市之间城市文化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和差异。对城市的认同,也是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最终决定一个城市辐射力、影响力、知名度的必定是文化,这既是全球的一个普遍规律,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大趋势使然。一湖南城市文化认知一个城市的城市文化是这个城市地理行政区划与城市历史形成过程中所产生、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更多的具有地理、行政、区域、经济单位概念的意义,文化,则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气质,它隐含在城市的方方面面,赋予城市特有的气质,反映城市人的价值取向、生活态度、审美水准,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和人们综合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认清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城市文化的现状无疑对城市文化发展有很大帮助。(一)湖南丰厚的城市文化积淀湖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湘楚文化的大本营和集聚地。湖南经历了原始文化、楚汉文化、佛道文化、书院文化、世俗文化的突出发展,形成了湖湘文化的历史特色。湖南城市具有湖湘文化所禀有的文化底蕴。湖南是我国古代文明发达地区之一。经考古证实,早在二三十万年前,今天湖南的新晃、怀化、辰溪、澧县、慈利、石门、津市、益阳、宁乡、桂阳等10多县市,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远古先民的活动也相当广泛。诸多的历史传说和留下的酃县炎帝陵、宁远舜帝陵、衡山祝融墓、赫胥墓、大庸骓兜墓等众多纪念遗迹,都是先民开拓的历史见证。春秋时楚国势力进入湖南,置黔中郡于西部,随着湖南全境纳入楚国版图,由此中原文化与地方土著文化逐渐融合,形成以长沙为中心的楚文化的独特风格。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湖南30多个县市,发现清理了楚墓4000多座,及文化遗址20多处。在长沙近3000座楚墓中,就有186座出土了铁工具和铁兵器等,达30种241件,反映了铁器的广泛使用,标志着生产力的突出发展。大量精美文物的出土,如漆器、玻璃器、铜镜、竹篾品、纺织品、皮革制品、天平砝码,以及举世首见的钢剑、帛画、帛书、毛笔等,展现其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工艺美术的高度成就,从而为建筑的技术和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城池的兴建,至今留有多处遗迹,瓦的出现,更标志建筑发展的新阶段。公元前223年,湖南统一于秦,分置黔中、长沙两郡。西汉设1国4郡,辖湖南境内38县。东汉为5郡43县。从而奠定了湖南行政区划和城镇建设的基础。秦汉统一后,中原文化与楚文化交融发展,开创了湖南建设的新面貌。公元前214年秦开灵渠,沟通湘江与漓水,把长江与珠江流域水路联系起来,使湘江成为南北交通的孔道;东汉初又加疏浚改进,对于湖南的开发,尤其是湘江流域的加速发展、人口增长、城镇建设和成为湖南文化中心地带,产生了深刻影响。长沙原为楚南重镇,西汉初开始筑城,成为吴氏长沙国都。尤其长沙马王堆西汉墓文物的出土,多达3000余件,其宏大的木榔、精湛的器物、丰富的书画,多属国内首见,充分显示出长沙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水平。汉代政论家贾谊于前元四年(公元前176)谪居长沙3年,留有名篇,脍炙人口,后人辑为《新书》58篇,不少写于长沙,人称其为“贾长沙”,屈贾祠至今仍有遗迹。东汉湘人蔡伦,改进民间造纸技术,创制优质廉价纸张,得以普及推广,为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其故乡耒阳仍留有专祠和遗迹。东汉医学家张仲景,任长沙太宗时,坐堂治病,医术高超,深得民心;其著《伤寒论》成为传统医学的经典。三国时湖南属吴,设有10郡62县,西晋因之,东晋又增2郡,共60县。南朝各代又有所增多,至陈时为23州郡,65县,基本确立了湖南行政区划和城镇分布的格局,城市建设有显著的进展。此时,随着道教的发展,佛教的传入,寺观建筑兴起,塔庙道观成了城镇、景区的突出标志和景观特色。如衡山、岳麓山等地已成为湖南宗教文化活动的中心,并为城市书院文化的发展开辟了基地。自唐代贞观以后,湖南文人荟萃,文风大振,湖湘文化空前繁荣。大批文化名流来湘,游访、居官、定居、讲学、建设书院,留下诸多业绩,形成众多纪念遗迹,构成各地的文化特色。湘籍文化名人也相继出现,如欧阳询、欧阳通、李群玉、易元吉、怀素、周敦颐等。教育空前发展,官学普遍建立,现存学宫遗迹,也多创于此时。尤其书院的创立发展,唐代已出现9所,宋代更加兴盛,皆处全国之冠。岳麓、石鼓两院均誉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宋代胡安国、胡宏父子定居衡岳,建碧泉、文定、道山等书院,创立湖湘学派。张拭得其传,又主讲岳麓书院,发展为该派主要基地;并与朱熹交流学术,首开书院会讲之风,形成“岳麓千徒”之盛,成为书院建设的典范。书院多择名山胜地,开拓风景建设,成为今天城市的重要文化基地。文风所披,湖南风景名胜建筑,更加兴盛。如岳阳楼的建设,成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也使岳阳城名扬天下;南岳庙的创建发展,成为当时岳庙中之突出者,为衡阳市增色不少;又如桃花源、苏仙岭、祁阳石刻等,都为当地城市增添了无数迷人的色彩。随着工矿业、手工业、商业的较大发展,城镇生活变化,世俗文化普及,民间建筑发展。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地域性行业性行帮形成,清代发展尤盛,会馆建筑大量出现,行业街道形成;宗教世俗化的发展,杂神杂庙日益增多;礼教思想的深入,宗祠、牌坊林立;祠庙增设戏台,成了群众娱乐集市场所;商业街道突破城垣,沿江发展,改变了城镇面貌;《鲁班经》的传播,风水观念流行,产生了普遍影响,所谓“培文风,促文运”,各地兴建风水塔,以及文昌阁、魁星楼等,构成城镇的突出标志;人口增长,住宅密集,封火砖墙普遍发展,形成湖南城镇的突出风貌。由于清廷腐败,帝国主义入侵,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后,湖南成为近代革命斗争最激烈的省区之一。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在湖南得到人民的积极响应,迅速壮大,但随着以曾国藩为首组成的湘军,成了镇压太平军的主力,以致“中兴名将,十九湖湘”。中日甲午战(1894)后,湖南又成维新运动“最富生气的一省”,有识之士在长沙办报纸、创学堂、组学会、传播新学、改革教育,各地竞相效仿;官绅筹建公司,开矿设厂,引进国外技术;开轮航,建铁路,一时风气大开。但不久遭到清廷扼杀,随着岳阳(1897年)长沙(1904年)相继开埠,划定租界,帝国主义侵入内地,倾销商品,掠夺资源,促使自然经济解体,农村破产,传统手工业遭到摧残,脆弱的民族工业受到严重打击。随着外国洋行、银行、商店出现,教会教堂、学校、医院深入各地,西方建筑技术和装饰逐渐传入,一些城镇出现传统与洋式建筑并存和相互渗透的现象,但一般城镇与广大农村则很少变化,反映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特点。(二)湖南当代文化发展的特色1.城市文化设施建设兴旺建设了一批粗具规模的文化设施,如博物馆、电影院、文化馆等。目前,全省县级以上图书馆有116个,藏书1300多万册,其中有95个上等级图书馆,数量居全国首位。长沙市的湖南省博物馆、长沙电影城、世界之窗、田汉大剧院、湖南广电中心、湖南金鹰影视文化城等以及全国最大动漫生产基地——三辰卡通集团湖南生产基地,也都相继落成。2.文学艺术创作繁荣湖南文学、戏剧创作自改革开放以来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确立了湖南“文化大省”的地位。自1978年以来,全省共创作文艺作品34800余件,出版专集1500多部,影响较大的长篇小说158部,中短篇小说集175部,诗歌集163部,散文集129部,纪实报告文学集205部,戏剧创作演出120多部,其中获全国性奖励的在200部以上。另外,湖湘地方戏曲也很有特色。其中以地方大戏剧中的长沙湘剧、祁剧,地方小戏剧中的湖南花鼓戏最有名。文化名人层出不穷,许多著名的艺术家、节目主持人、作家、编导从湖南走向全国,并且在全国非常有影响。3.众多文化名牌相继崛起近几年来,蜚声全国的“文化湘学”、“出版湘军”、“戏剧湘军”和长沙歌厅现象、广播电视业的“湖南现象”就是长沙乃至湖南城市现代文化发达的生动写照。湖南出版业在数届全国书市上独占鳌头,湖南人赢得“会吃辣椒能出书”的赞誉;《体坛周报》周发行量突破300万份,进入全国报业百强;《书屋》杂志后来居上,在读书类杂志中以思想性、开放性傲视群雄;以三辰卡通集团“蓝猫”系列为标志的湖南动漫文化产业开始迅速崛起;金鹰电视节落户长沙,一大批电视娱乐节目声誉鹤起,赢得极高的收视率;湖南电视台的“超级女声”节目热透整个中国,湖南文化部门的成功做法正成为外地争相仿效的对象。4.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湖南共有文化产业单位40407家,形成了演出业、娱乐业、电影业、艺术培训业、文博业和文物旅游业6大支柱产业。近5年来,湖南省文化产业投资额近300亿元,其中,长沙金鹰影视文化城完成投资近25亿元,湖南出版科技园建成占地93.33公顷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完成投资5亿元。湖南省的城市文化产业得以迅速发展,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率先走集团化之路。全省现已组建了省级出版、报业、广电、电影4家集团,2家市级报业、广电集团。4家省直文化产业集团的总资产超过120亿元,净资产59亿多元,2004年总收入70多亿元。2004年湖南出版集团实现年度销售收入52亿元,利润总额2.3亿元,资产总值达53亿元。在全国大型企业集团500强排名中,湖南出版集团名列其中,在全国文化产业50强中排名前5位。湖南广电集团2004年经营收入过15亿元,总资产过70亿元,综合实力在全国广电集团中排名靠前,也名列全国文化产业50强。仅长沙市产值过千万元的文化企业就有58家,过5000万元的28家,过亿元的12家,过10亿元的有2家。目前,湖南已初步形成了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旅游等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企业群体,成为湖南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其中长沙的新闻出版、广电、文化娱乐业不仅在省内遥遥领先,就是在全国也居领先地位,以湖南大剧院、田汉大剧院为龙头的演出市场持续火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长沙已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的全国4个重点演出城市。长沙的独一无二的歌厅现象也引起了全国瞩目。2000年上半年,文化部首次在长沙召开了全国娱乐节目交流会。长沙也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旅游业绩。岳阳、衡阳、张家界市、汨罗、凤凰等城市则也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使得其旅游业发展迅速。随着城市文化的发展,一大批名胜古迹、文化遗产更加声名远播。5.文化发展政策措施到位在厚实的文化基础之上,省委、省政府做出了明智决策,使湖南城市文化建设事业得到很大发展。湖南省委、省政府经过认真思考与讨论,较早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明确提出一个决策:“十五”期间湖南文化产业要适应加入WTO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升档次,逐步形成“一区三带”和“四轮驱动、两翼齐飞”的产业布局。即以长沙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中心区”,以旅游和会展业为“两翼”,着力建设京广线、潇湘流域和大湘西3个特色产业带,做到广电、出版、报业、娱乐“四轮驱动”。一项规划:《湖南省文化产业2001~2010年发展规划》明确规定了整体目标、主要发展方向、主要建设任务和主要措施。三个文件:《关于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和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湖南省“十五”期间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在土地、税收、分配、人才培养等方面,给城市文化产业以鼓励和支持。(三)城市文化建设的不足1.各个地区城市文化的发展失衡长沙占据了湖南城市文化实力比例太重太大的部分,长沙、张家界等地区发展较快,而湘北、湘南等地区城市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此外城市各个文化部门发展失衡,如广电传媒新闻出版、旅游等部门发展较快,其他部门则显得滞后。2.文化市场开拓不够,文化资源的利用有待加强湖南城市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文化建设的规模和程度与之不相称。一些本土文化资源,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有湖南特色的纪念品、工艺品的开发潜力还未得到充分释放;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与科技附加值偏低,文化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还较低。结构性、功能性缺陷突出,产业各领域关联度低,真正有竞争力、上规模、上水平的大型文化企业还太少。3.产业意识不够强一部分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只重视文化和文化生产的事业属性,忽视其商品属性与产业属性,从而制约了支化产业按市场要求适时转换经营机制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4.现行文化体制还有待进一步理顺目前一些文化产业部门还带有计划经济运行方式的许多特征和弊端,束缚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比如政企不分使得一些文化产业部门兼有政府的管理职能和企业经营功能,这种体制既造成政府过多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又造成企业对政府行政部门的依赖,制约了企业自负盈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的形成。再如产权单一使得转型的多数文化产业部门在所有制形式上属“国家独资”,从而影响了文化企业经营资本的扩张和有效的激励、制衡机制的形成,文化企业缺少市场竞争的压力。5.湖南城市文化总体实力较弱按照《中国城市文化白皮书》的统计,在中国43个城市的城市文化功能定位指数及排名表中,长沙的“科学技术竞争力”指数为0.287,排名第21位;“文化艺术人才现状”指数为0.17,排名第15位,“金融资本竞争力”指数0.327,排名第34位;“文化设施优势”指数0.447,排名第39位;“本市文化需求规模”指数0.613,排名第24位;“人文交流机会”指数0.411,排名第37位;“人文国际指数”0.324,排名41位;“综合区位优势”指数0.652,排名第13位;只有“相关产业比量”指数达0.597,排名第2位,仅次于北京,高于紧随其后的成都和西安。而长沙的城市文化功能定位综合指数为0.378,排名在第27位,不仅远低于北京、上海,而且低于同为中部城市的武汉(综合第5位)、郑州(第23位),甚至低于宁波、无锡、东莞、中山等沿海中小城市。长沙市尚且如此,湖南其他城市的文化实力就可见一斑了。湖南城市文化的这些差距,影响我们“文化建省”、“文化强省”目标与发展战略的实现,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认识。二湖南城市文化战略取向及目标改革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不同程度上带来了经济转型与文化转型的错位,即“经济转型”与“文化转型”的不同步。面对这种错位和不同步,我们力求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同步性。也就是倡导在社会经济转型中,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文化消费的增加与经济的发展成正比,文化价值体系朝着有利于社会公德方向发展,伦理道德系统能够构建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社会文化价值观。湖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物质文化基础日趋增强,这有利于城市文化的发展。经验和教训表明,经济的发展不能代替文化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不能代替文化的进步,这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有的地方虽然经济发展了,可是文化却没有得到发展,生活方式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有些地方迷信成风、赌博成风。可见,没有文化的先期构建,任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缺乏动力源。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成功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战略的“文化定位”。湖南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文化的省份。“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精神,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蜚声全国的“文化湘军”、“出版湘军”、“戏剧湘军”、广播电视业的“湖南现象”是湖南现代文化发达的生动写照。根据湖南经济发展的条件,实施“文化强省”的战略,在城市文化若干领域进行超强战略发展的定位,以高投入、高速度、高标准进行精品文化建设和特殊文化建设,以此带动湖南城市文化的发展,提升湖南在全国的文化地位,提高湖南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增强凝聚力和城市的竞争力,实现经济、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促进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一)保护和发展湖南传统文化湖南有几千年的湖湘传统文化,也有近百年的近代政治革命传统文化,更有当代新的改革开放文化。因此,发展湖南城市文化要注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掘、返本与开新、凝聚与继承的辩证关系,注意结合现代的需要改造利用湖南优秀文化传统及其物质载体,充分利用湖南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重视并加大其开发力度。当然传统文化、文化传统并不都是精华,即使是其精华部分,也面临着传统的“现代转换”问题,而其糟粕则更应坚决彻底地加以摒弃。湖湘文化尽管源远流长,但是湖南在创建现代城市文化过程中,也应实现8大转换:由政治文化向经济文化转换,由革命文化向建设文化转换,由封闭文化向开放文化转换,由计划文化向市场文化转换,由重农文化向重工文化转换,由游击文化向集团文化转换。(二)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和科学理性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城市文化品位也就是城市文化底蕴,在广义上它是城市的视觉系统、理念系统以及行为系统所具有的文明程度或文化含量;在狭义上则是城市文化活动和文化成果所蕴涵的人文意识、科学理性程度及其思想的高度和艺术的深度。城市文化品位的高低说到底就是城市真善美含量的高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实质就是提升城市真善美的程度,塑造独特的城市文化精神。湖南省大部分城市市场经济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发育,要在此基础上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就需弘扬人文精神,以人为本,提倡人文关怀和伦理关怀,重视建立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引导人们树立高尚的价值观,形成积极进取、诚实守信,宽容友爱的社会人文环境。湖湘文化有着敢为天下先的冒险精神,湖南人也善于接受新事物,注重经世致用,敢闯敢干、积极进取成为湖南人的创业观念,但敢闯敢干一旦缺乏科学精神的指导,就极易沦为盲目的非理性霸蛮作风。因此,湖南要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必须弘扬科学理性精神,突出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规范意识,增强法律和制度的刚性和约束力,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三)积极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文化事业属于文化行业中的公益性文化,这部分文化必须依靠政府的支持和投入。文化产业则属文化行业中的经营性文化。我们在继续关注公益性文化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强化文化事业作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基本本质;另一方面,更要顺应国际大趋势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潮流。应该“以文化事业濡养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回馈文化事业”,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进程,政府要实现其从“办文化”的传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管文化”的市场经济管理模式转变,要以行业管理为主,通过各种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调控市场,引导文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结合湖南省情,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之有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以及政策服务体系。实现文化产业市场化,除转变观念与职能、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之外,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调研,找出湖南与外省乃至外国文化产业的一般规律和不同特点、文化产业各门类的一般规律和不同特点。湖南省地域之间有着极大的文化差异性和经济不平衡性,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资源和经济基础,必须实施观念整合、体制整合、资源整合、市场整合,要提倡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实践,找准文化产业发展的切入点,使湖南城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协调健康发展。(四)促进区域与城乡文化的和谐发展湖南城市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呈区域化集中态势,区域集中板块主要为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大湘西地区等。应该在这些区域的重点城市进行调研,摸清全国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向,研究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和推广成功的经验模式,组织并实施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健康发展。从区域文化市场着手,对演出展览市场、文化娱乐市场等展开调研,逐步扩展到区域文化产业,对文化产业战略、文化产业项目、大型文化企业集团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拓展到对城市文化发展战略、文化管理创新、文化资源的整合优化,文化管理的人力资源以及文化竞争力的系统调研。为科学的文化管理机制提供现实有效的依据,为增强城市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国际化运作能力,为城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同步健康发展以及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提供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在城市文化发展进程中,将周边的自然文化风景区有机纳入到中心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之中,以风景区的旅游业促动中心城市的发展,扩大其知名度,中心城市则大力加强与周边旅游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服务于风景区旅游的同时改善城市自身文化发展的软硬条件,使城市与风景区互利互惠,相互借鉴,互相提升对方的知名度,达到城传景名,景传城名,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比如长沙之于岳麓山,岳阳之于洞庭湖,张家界市之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湘潭之于毛泽东故居(韶山),株洲之于炎帝陵,都是这方面的绝好例子。三湖南城市文化发展战略措施(一)加强城市环境形象的建设1.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城市化现代化的浪潮似乎使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变得离我们越来越遥远,城市化与现代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现代社会和传统社会的显著差异,使都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古董”,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都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如陈年老酒,日益突显其难以抵挡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文化与社会价值。历史环境的保护、文化资产的活用、地方特色的维护等,是现代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1976年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在华海内罗毕通过的《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指出:“当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的日益普遍化可能造成整个世界的环境单一化的危险时,保护历史地区能对维护和发展每个国家的文化和社会价值作出突出贡献,这也有助于从建筑上丰富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特色,历史文化遗产是都市人的历史论证,是人类的表意象征,它使代与代之间、各个历史阶段之间保持了某种连续性和同一性,构成了一个社会创造与再创造自己的文化密码,给人类生存带来了秩序的意义,也给人类带来了精神的慰藉和审美的渴望。2005年2月3日,由湖南省文化厅、省文物界等单位联合评出“湖南十大文化遗产”:炎帝陵、舜帝陵、里耶古城遗址、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岳阳楼、浯溪摩崖石剑、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含岳麓书院、辛亥名人墓葬群)、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含南岳大庙、忠烈祠)、凤凰城、韶山毛泽东故居。另外获得提名的有:长沙走马楼三国孙吴简犊、长沙窑遗址及出土文物、靖港古镇、张谷英村、屈予祠、蔡伦墓及蔡侯祠、澧阳平原史前文化遗址群、桃花源、紫鹊界梯田、柳子庙、江永女书、上甘棠村、宁远文庙、玉蟾岩遗址、隆回滩头年画、通道坪坦河侗文化村寨群、洪江古商城、高椅古飞居、新晃夜郎古邑、龙兴寺等。众多的文化遗产是湖南城市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包括对文物、建筑群、遗址的保护。湖南有着复杂的地理地形,境内山峦丘岗起伏,大小河川众多,城镇建设沿河分布形成了山丘、平原不同的多变的建筑类别,也由于深厚的文化影响,湖南城镇的结构、格局特点明显,如长沙是国务院1952年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沙的“山水洲城”自然山川环境以及古代和近现代的文化,形成了它独物的城市文化景观。凤凰城、芙蓉镇等一批湖南城镇,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文化特色。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要保护历史建筑群构成的城市轮廓线、古建筑之间的空间视廊、典型的传统建筑街区、历史中心区以及标志性建筑和建筑小品。2.营造城市公共空间人文品质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精神生活的物质载体之一,城市的主体是人,人的生存需要空间,空间利用模式是城市个体或群体生活质量与生活方式及社会平等关系的体现。古往今来,城市强势者往往是空间的主要占有者,随着社会民主化与市民化进程的演进,城市空间的社会化越来越表现为公共空间的增长,但是空间的社会意义一直是人们忽视的领域。国家、个体、家庭需求的空间具有不同的社会意义,空间的社会意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内容与需要。真正意义上展现市民生活方式的空间,才是城市社会市民需要的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由许多公共的文化意涵构成,如市政厅、城市花园、街心广场、开放式的市民广场、剧院、咖啡厅、街头喷泉、步行街等,这些公共空间是城市所有人都可享受的。建设不同层次的城市公共空间、绿地,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湖南目前不论是长沙还是小县城,都在兴建城市广场,但更多地是在扩展政治公共空间。湖南城镇应建设一批供市民活动的广场,市民在广场活动,可以观察别人,也可以被别人所观察,在观察别人中获得信息、美感和想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