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卫生资格-379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章节练习-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抗原抗体反应(共38题)
1.关于TD抗原和TI抗原引起的免疫耐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解析:TI抗原低剂量不能诱导T细胞耐受。TI抗原刺激免疫应答不能形成免疫记忆,而TD抗原则能形成免疫记忆。答案:(D)A.TI抗原高剂量才能诱导B细胞耐受B.TD抗原低剂量与高剂量均可诱导耐受C.TD抗原低剂量仅能诱导T细胞耐受D.TI抗原低剂量也能诱导T细胞耐受E.TI抗原低剂量不能诱导T细胞耐受
2.在抗原抗体反应中由于抗体过多而出现对反应的抑制现象称为()解析:当抗原抗体浓度比例适当时,才出现可见反应。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抗原过量时,称为后带;比例合适时,称为等价带。答案:(C)A.亲和性B.抑制性C.前带现象D.后带现象E.解离现象
3.抗原在机体中不可能诱导出现()解析:抗原可诱导机体出现免疫排斥、免疫耐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超敏反应等疾病。答案:(D)A.免疫耐受B.超敏反应C.自身免疫性疾病D.免疫缺陷E.免疫排斥
4.接种牛痘后产生对天花的抵抗力,这表明()解析:牛痘病毒与引起人类天花病的天花病毒具有相同抗原性质,人接种牛痘苗后,也可以同时获得抗天花病毒的免疫力。答案:(B)A.Ag特异性B.Ag的交叉反应C.先天免疫D.过继免疫E.被动免疫
5.下列抗原抗体结合的分子间作用力最强的是解析:①静电引力:又称库伦引力,是因抗原、抗体带有相反电荷的氨基与羧基基团间相互吸引的能力,这种吸引力的大小和两个电荷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两个电荷距离越近,静电引力越大。②范德华引力:这是原子与原子、分子与分子相互接近时分子极化作用发生的一种吸引力,是抗原、抗体两个大分子外层轨道上电子相互作用时,两者电子云中的偶极摆动而产生的引力。这种引力的能量小于静电引力。③氢键结合力:是供氢体上的氢原子与受氢体上氢原子间的引力。其结合力较强于范德华引力。④疏水作用力: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的排斥而趋向聚集的力。当抗原表位和抗体超变区靠近时,相互间正负极性消失,周围亲水层也立即失去,从而排斥两者间的水分子,使抗原抗体进一步吸引和结合。疏水作用力是这些结合力中最强的,因而对维系抗原抗体结合作用最大。答案:(D)A.静电引力B.范德华引力C.氢键结合力D.疏水作用力E.库伦引力
6.按由弱到强的顺序对抗原抗体结合力进行排序正确的是解析:抗原抗体是一种非共价的结合,不形成共价键,需要四种分子间引力参与。其结合力由弱到强的顺序是范德华引力、氢键结合力、静电引力、疏水作用力。答案:(B)A.疏水作用力<氢键结合力<范德华引力<静电引力B.范德华引力<氢键结合力<静电引力<疏水作用力C.疏水作用力<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氢键结合力D.氢键结合力<静电引力<疏水作用力<范德华引力E.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氢键结合力<疏水作用力
7.下列哪类抗体与相应抗原表位的亲和力最强解析:抗原抗体反应存在多价优势,如IgG为2价,亲和力为单价的10倍,IgM为5~10价,亲和力为单价的10倍。答案:(C)A.IgGB.IgAC.IgMD.IgEE.IgD
8.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的原理主要是蛋白质解析:抗原抗体结合中,结合力最强的是疏水作用力。蛋白质在疏水作用力的作用下由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从而发生凝集或沉淀等。答案:(D)A.氨基酸数量发生改变B.氨基酸结构发生改变C.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D.由亲水胶体转变为疏水胶体E.由疏水胶体转变为亲水胶体
9.抗原与抗体结合的哪种特性,是其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基础解析:抗原与抗体结合高度的特异性,是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基础。但多数天然抗原具有不止一种抗原决定簇,与另一物质可能有共同抗原,对检验结果产生交叉反应,但这交叉反应仍是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对临床诊断可能产生干扰,不过有时也将这种交叉反应用于临床诊断,如外斐试验。答案:(A)A.特异性B.可逆性C.比例性D.阶段性E.交叉反应性
10.抗原抗体反应的pH值一般为解析: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因素有电解质、酸碱度、温度等,反应一般在pH6~9进行。答案:(B)A.5.0~6.0B.6.0~9.0C.6.0~7.0D.6.0~8.0E.5.0~7.0
11.钩状效应的出现说明抗原抗体反应的哪一个特点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之一是比例性。当抗原抗体分子比例合适时抗原抗体充分结合,沉淀物形成快而多,称为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无沉淀形成,称为带现象,抗体过量时,称为前带,抗原过量时,称为后带,出现钩状效应。答案:(C)A.特异性B.可逆性C.比例性D.阶段性E.交叉反应性
12.抗原抗体反应的常用温度是解析:抗原抗体反应一般为15~40℃,常用温度为37℃,温度如高于56℃,可导致已结合的抗原抗体再解离,甚至变性或破坏。答案:(C)A.25℃B.28℃C.37℃D.40℃E.56℃
13.抗原抗体反应中为促进沉淀物或凝集物的形成,常用下列何种作为抗原抗体的稀释液解析:抗原抗体反应时需要一定的离子强度。如果溶液中没有电解质,抗原抗体结合后不会出现可见反应,为了促进沉淀物或凝集物的形成,常用0.85%NaCI或各种缓冲液作为抗原抗体的稀释液。答案:(A)A.0.85%NaClB.0.95%NaClC.0.75%NaClD.0.70%NaClE.0.80%NaCl
14.有关抗原抗体的亲和性和亲和力的描述,错误的是解析:亲和力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相应的抗原决定簇之间相适应而结合的强度,它是抗原抗体间固有的结合力,它是一个抗体分子与整个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合价直接相关。即所谓多价优势,如IgG,为2价,亲和力为单价的10倍,IgM为5~10价,亲和力为单价的10倍。由于抗原抗体的结合反应为非共价的可逆结合,它们空间构象的互补程度不同,结合力强弱也不同,互补程度越高,亲和力越高,与抗原结合更牢固,不易解离:反之就容易解离。亲和力用K表示,该数值越大,亲和力越高。抗原抗体反应的灵敏度与亲和性和亲和力直接相关。答案:(D)A.亲和性是指抗体分子上-个抗原结合点与对应的抗原表位之间相互适应而存在的引力B.抗体的亲和力是指抗体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合价直接相关C.亲和性K值越大,其亲和力也就越太D.抗原抗体反应的灵敏度与亲和性和亲和力无关E.抗原抗体空间构象互补程度越高,亲和力越高
15.抗原抗体反应中有补体参与的反应pH为解析:补体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性质的影响,如加热、震荡、酸碱、酒精等均可使其失活,有补体参与的反应最适pH值为7.2~7.4。答案:(A)A.7.2~7.4B.7.0~7.5C.7.2~8.0D.7.0~8.0E.7.5~8.5
16.有关抗原抗体反应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有:特异性,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结合是特异的;比例性;可逆性,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的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解离,恢复抗原抗体的游离状态。答案:(D)A.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B.抗原抗体只有在分子比例合适时才会出现最强的反应C.反应曲线中,抗原抗体比例合适的范围称为等价带D.抗原抗体反应具有不可逆性E.抗原抗体反应具有可逆性
17.凝集反应判断结果是在解析:抗原抗体反应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阶段,此阶段反应快,仅需几秒至几分钟,但不出现可见反应;第二阶段为可见反应阶段,这一阶段抗原抗体复合物在适当温度、pH、电解质和补体影响下,出现沉淀、凝集、细胞溶解、补体结合介导的肉眼可见的反应,此阶段反应慢,往往需要数分钟至数小时。在血清学反应中,以上两阶段往往不能严格分开,往往受反应条件(如温度、pH、电解质、抗原抗体比例等)的影响。答案:(D)A.抗原抗体反应的第一阶段开始时B.抗原抗体反应的第一阶段完成时C.抗原抗体反应的第二阶段开始时D.抗原抗体反应的第二阶段完成时E.加入抗体后立即判断结果
18.免疫学技术中的亲和层析法,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哪个特点来纯化抗原或抗体解析:免疫学技术中的亲和层析法就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可逆性来纯化抗原或抗体。答案:(C)A.比例性B.特异性C.可逆性D.亲和力E.疏水作用力
19.有关交叉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解析:由共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分子可以和不同生物间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结合,此为交叉反应。答案:(B)A.为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B.由于不同抗原分子上存在公共抗原表位所致C.对免疫学诊断结果判断无影响D.利用交叉反应进行诊断典型例子是肥达试验E.抗原分子大小相似可导致交叉反应
20.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重要因素是解析:①电解质: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虽由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若溶液中无电解质参加,仍不出现可见反应。②酸碱度:抗原抗体反应必须在合适的pH环境中进行。蛋白质具有两性电离性质,因此每种蛋白质都有固定的等电点。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pH6~9进行,有补体参与的反应pH为7.2~7.4,pH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抗原与抗体反应。③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可加速分子运动,抗原与抗体碰撞机会增多,使反应加速。一般为15~40℃,常用的抗原抗体反应温度为37℃,温度如高于56℃,可导致已结合的抗原抗体再解离,甚至变性或破坏。每种试验都有其独特的最适反应温度要求。此外,适当振荡也可促进抗原抗体分子的接触,加速反应。答案:(C)A.电解质、pH和反应体积B.抗原抗体的浓度、反应体积和温度C.电解质、pH和温度D.温度、电解质和反应体积E.温度、pH和反应体积
21.人类ABO血型抗原属于解析:同种异性抗原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来源的抗原物质,人类ABO血型即属于此类抗原。答案:(C)A.异种抗原B.异嗜性抗原C.同种异性抗原D.自身抗原E.半抗原
22.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学检测技术是解析:标记免疫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可定性、定量、定位等优点,拓宽了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答案:(E)A.凝集反应B.沉淀反应C.溶血反应D.中和反应E.标记免疫技术
23.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是指解析: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是指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结合的特异性,是两者在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上呈互补关系所决定的。答案:(C)A.两者空间结构的相似性B.两者分子的电子云吸引力C.两者分子之间结合的专一性D.两者分子大小的相近性E.两者分子功能的相近性
24.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反应物自身因素不正确的是解析:pH值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因素。答案:(A)A.pH值B.抗体的特异性C.抗体的浓度D.抗体的亲和性E.抗原表位的种类及数目
25.ELISA双抗夹心一步法检测易出现钩状效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解析:钩状效应是指在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的一步法ELISA中,测定显色随着待测标本中抗原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至一定程度后,测定吸光度即随抗原浓度的增加而开始下降直到不显色,而出现假阴性结果。强阳性标本易误测为弱阳性,甚至出现假阴性结果,致使漏检。在使用一步法试剂测定标本中含量可异常增高的物质(例如血清中HBsAg、AFP和尿液hCG等)时,应注意可测范围的最高值。用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此类试剂可削弱钩状效应。答案:(B)A.强阳性标本误测为弱阳性,甚至出现假阴性结果B.吸光度随抗原浓度的增加而升高C.检测血清HBsAg可能会出现此效应D.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可削弱此效应E.反应系统中应有足够的抗体量
26.抗体分子在血清中不会发生自然沉淀的原因是解析:抗体是球蛋白,它们在水中均溶解为胶体溶液,不会发生自然沉淀。因蛋白质含有大量的氨基和羧基残基,在溶液中这些残基带有电荷,由于静电作用,在蛋白质分子周围出现了带相反电荷的电子云。答案:(B)A.抗体分子带正电B.抗体分子周围形成水化层C.抗体分子电荷的相吸作用D.抗体分子不是胶体分子E.抗体分子是疏水胶体
27.下列关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包括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答案:(E)A.特异性B.可逆性C.比例性D.阶段性E.反复性
28.患者,男,45岁。上腹隐痛1个月,黑便2天入院。上腹疼痛,饥饿时加重,进食后缓解。自然排便呈黑色。体格检查:贫血貌。实验室检查:粪便呈柏油状,用免疫学方法检测粪便中血红蛋白结果为阴性,经10倍稀释后再测结果为阳性。此现象称为解析: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不形成沉淀,称为带现象。抗体过剩为前带,抗原过剩为后带。答案:(C)A.等价带B.带现象C.后带D.前带E.拖尾现象
29.患儿,男,5岁。因发热、咽痛、呼吸困难2天入院,查体:T38.6℃,P100次/min,咽部可见一层灰白色膜状物,WBC23×10!/L,拟诊为白喉。问:该患儿应解析:1.本题考查白喉的治疗原则。白喉棒状杆菌致病物质主要为外毒素蛋白,具有强烈的毒性和免疫原性,因此治疗上应及时注射白喉抗毒素及抗生素。2.本题考查白喉传播途径的干预。白喉棒状杆菌主要经飞沫传播,对于密切接触白喉患者的人群应注射白喉抗毒素进行预防。答案:(D)A.注射白喉抗毒素B.注射青霉素C.注射丙种球蛋白D.注射白喉抗毒素及抗生素E.注射丙种球蛋白及抗生素
30.患儿,男,5岁。因发热、咽痛、呼吸困难2天入院,查体:T38.6℃,P100次/min,咽部可见一层灰白色膜状物,WBC23×10!/L,拟诊为白喉。问:若该患儿发病1周前一直在幼儿园上学,请问对同班小朋友应解析:1.本题考查白喉的治疗原则。白喉棒状杆菌致病物质主要为外毒素蛋白,具有强烈的毒性和免疫原性,因此治疗上应及时注射白喉抗毒素及抗生素。2.本题考查白喉传播途径的干预。白喉棒状杆菌主要经飞沫传播,对于密切接触白喉患者的人群应注射白喉抗毒素进行预防。答案:(B)A.注射白喉类毒素B.注射白喉抗毒素C.注射丙种球蛋白D.注射抗生素E.注射白百破疫苗
31.抗原抗体分子比例合适时抗原抗体充分结合,沉淀物快而多,称为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之一是比例性。只有当抗原抗体的分子比例合适时,反应最充分,形成的沉淀物最多,称为等价带。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不形成沉淀,成为带现象。抗体过量时称前带;抗原过量时称后带。答案:(B)A.带现象B.等价带C.前带D.后带E.比例性
32.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而无沉淀形成,称为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之一是比例性。只有当抗原抗体的分子比例合适时,反应最充分,形成的沉淀物最多,称为等价带。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不形成沉淀,成为带现象。抗体过量时称前带;抗原过量时称后带。答案:(A)A.带现象B.等价带C.前带D.后带E.比例性
33.抗体过量时,称为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之一是比例性。只有当抗原抗体的分子比例合适时,反应最充分,形成的沉淀物最多,称为等价带。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不形成沉淀,成为带现象。抗体过量时称前带;抗原过量时称后带。答案:(C)A.带现象B.等价带C.前带D.后带E.比例性
34.抗原过量时,称为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之一是比例性。只有当抗原抗体的分子比例合适时,反应最充分,形成的沉淀物最多,称为等价带。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不形成沉淀,成为带现象。抗体过量时称前带;抗原过量时称后带。答案:(D)A.带现象B.等价带C.前带D.后带E.比例性
35.琼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