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门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工艺_第1页
落地门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工艺_第2页
落地门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工艺_第3页
落地门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工艺_第4页
落地门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工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5落地门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工艺6。5.1适用范围本施工工艺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高度不大于60m的落地门式钢管脚手架的施工和使用.6。5.2材料性能要求(1)门式钢管脚手架:门式钢管脚手架及其配件的规格、性能及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门式钢管脚手架》(JGJ76)的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明书及产品标志.周转使用的门式钢管脚手架及配件应按《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附录A的规定进行质量类别判定、维修及使用。连接外径48mm钢管的扣件的性能、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连接外径42mm与48mm钢管的扣件应有明显标记并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中的有关规定执行。(2)脚手板:见本章6.2。2节(3)连墙件:见本章6.2.2节(4)安全网:见本章6.2.2节6.5.3主要机具与设备见本章6.2.3节6.5。4作业条件见本章6。2。4节6.5。5工艺流程(1)门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应自一端延伸向另一端,有下而上按部架设,并逐层改变搭设方向,以减少误差。(2)门式钢管脚手架的搭设顺序:铺放垫木(板)→安放底座→自一端起立门架并随即安装交叉支撑→安装水平架(或脚手板)→安装梯子→(需要时,装设作加强用的大横杆)→安装连墙杆→照上述步骤,逐层向上安装→装加强整体刚度的长剪刀撑→安装顶部栏杆。6.5。6施工要点1.地基与基础。(1)搭设脚手架的场地必须平整坚实,并作好排水,回填土地面必须分层回填逐层夯实。(2)落地式脚手架的基础根据土质及搭设高度可按表6—9的要求处理,当土质与表6—9不符合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经计算确定。表6-9地基基础构造搭设高度/m地基土质中、低压缩性且压缩性均匀回填土高压缩性或压缩性不均匀≤25夯实原土,立杆底座置于面积不小于0。075㎡的垫块、垫木上土夹石或灰土回填夯实,立杆底座置于面积不小于0.10㎡的混凝土垫块或垫木上夯实原土,铺设宽度不小于200mm的通长槽钢或垫木25~35垫块、垫木面积不小于0。1㎡,其余同上砂夹石回填夯实,其余同上夯实原土,铺厚度不小于200mm砂垫层,其余同上36~60垫块、垫木面积不小于0。15㎡或铺通专用槽钢或木板,其余同上砂夹石回填夯实,垫块或垫木面积不小于0.15㎡或铺通专用槽钢或木板夯实原土,铺l50mm厚道渣夯实,再铺通长槽钢或垫木,其余同上注:表中混凝土垫块厚度不小于200mm;垫木厚度不小于50mm。宽度不小于200mm。(3)当脚手架搭设在结构楼面、挑台上时,立杆底座下应铺设垫板或垫块,并对楼面或挑台等结构进行强度验算。2.门架(1)门架跨距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的规定,并与交叉支撑规格配合。(2)门架立杆离墙面净距不宜大于150mm;大于150mm时应采取内挑架板或其他防护的安全措施.3.。配件(1)门架的内外两侧均应设置交叉支撑,并应与门架立杆上的锁销锁牢。(2)上、下榀门架的组装必须设置连接棒及锁臂,连接棒直径应小于立杆内径的1~2mm。(3)在脚手架的操作层上应连续满铺与门架配套的挂扣式脚手板,并扣紧挡板,防止脚手板脱落和松动。(4)水平架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脚手架的顶层门架上部、连墙件设置层、防护棚设置处必须设置。2)当脚手架搭设高度H≤45m时,沿脚手架高度,水平架应至少两步一设;当脚手架搭设高度H〉45m时,水平架应每步一设;不论脚手架多高,均应在脚手架的转角处、端部及间断处的一个跨距范围内每步一设。3)水平架在其设置层面内应连续设置.4)当因施工需要,临时局部拆除脚手架内侧交叉支撑时,应在拆除交叉支撑的门架上方及下方设置水平架.5)水平架可由挂扣式脚手板或门架两侧设置的水平加固杆代替。(5)底步门架的立杆下端应设置固定底座或可调底座。4。加固件(1)剪刀撑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脚手架高度超过20m时,应在脚手架外侧连续设置。2)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宜为45°~60°,剪刀撑宽度宜为4~8m。3)剪刀撑应采用扣件与门架立杆扣紧。4)剪刀撑斜杆若采用搭接接长,搭接长度不宜小于600mm,搭接处应采用两个扣件扣紧。(2)水平加固杆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1)当脚手架高度超过20m时,应在脚手架外侧每隔4步设置一道,并宜在有连墙件的水平层设置2)设置纵向水平加固杆应连续,并形成水平闭合圈3)在脚手架的底部门架下端应加封口杆,门架的内、外两侧应设通长扫地杆4)水平加固杆应采用扣件与门架立杆扣牢。5.转角处门架连接(1)在建筑物转角处的脚手架内、外两侧应按步设置水平连接杆,将转角处的两门架连成一体(见图6-11)。(2)水平连接杆应采用钢管,其规格应与水平加固杆相同。(3)水平连接杆应采用扣件与门架立杆及水平加固杆扣紧.6。连墙件(1)脚手架必须采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的设置除应满足计算要求外,尚应满足表6—10的要求.表6-10连墙件间距(单位:m)脚手架搭设高度基本风压ω/(kN/m2)连墙件的间距竖向水平向≤45≤0。55≤6.0≤8.0>0.55≤4.0≤6.0>45———(2)在脚手架的转角处、不闭合(一字形、槽形)脚手架的两端应增设连墙件,其竖向间距不应大于4。0m。(3)在脚手架外侧因设置防护棚或安全网而承受偏心荷载的部位,应增设连墙件,其水平间距不应大于4。0m。(4)连墙件应能承受拉力与压力,其承载力标准值不应小于10kN;连墙件与门架、建筑物的连接也应具有相应的连接强度.7.通道洞口(1)通道洞口高度不宜大于2个门架,宽度不宜大于1个门架跨距。(2)通道洞口应按以下要求采取加固措施:当洞口宽度为一个跨距时,应在脚手架洞口上方的内外侧设置水平加固杆,在洞口两个上角加斜撑杆见图(6-12);当洞口宽度为两个及两个以上跨距时,应在洞口上方设置经专门设计和制作的托架,并加强洞口两侧的门架立杆。8。斜梯(1)作业人员上下脚手架的斜梯应采用挂扣式钢梯,并宜采用“之”字形式,一个梯段宜跨越两步或三步。(2)钢梯规格应与门架规格配套,并应与门架挂扣牢固。(3)钢梯应设栏杆扶手。9.拆除(1)脚手架经单位工程负责人检查验证并确认不再需要时,方可拆除.(2)拆除脚手架前,应清除脚手架上的材料、工具和杂物.(3)拆除脚手架时,应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并由专职人员负责警戒。(4)脚手架的拆除应在统一指挥下,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及下列安全作业的要求进行:1)脚手架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地进行。2)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应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最后拆除连墙件。3)在拆除过程中,脚手架的自由悬臂高度不得超过两步,当必须超过两步时,应加设临时拉结。4)连墙杆、通长水平杆和剪刀撑等必须在脚手架拆卸到相关的门架时方可拆除。5)工人必须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卸作业,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6)拆除工作中,严禁使用锤子等硬物击打、撬挖,拆下的连接棒应放入袋内,锁臂应先传递至地面并放室内堆存。7)拆卸连接部件时,应先将锁座上的锁板与卡钩上的锁片旋转至开启位置,然后开始拆除,不得硬拉,严禁敲击。8)拆下的门架、钢管与配件,应成捆用机械吊运或由井架传送至地面,防止碰撞,严禁抛掷。10.安全管理(1)搭拆脚手架必须由专业架子工担任,并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持证上岗。上岗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凡不适于高处作业者不得上脚手架操作。(2)搭拆脚手架时工人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3)操作层上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在脚手架上集中堆放模板、钢筋等物件,严禁在脚手架上拉缆风绳或固定、架设混凝土输送泵、泵管及起重设备等.(4)6级及6级以上大风和雨、雪、雾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的搭设、拆除及施工作业.(5)施工期间不得拆除下列杆件:1)交叉支撑、水平架。2)连墙件。3)加固杆件:如剪刀撑、水平加固杆、扫地杆、封口杆等.4)栏杆。(6)作业需要时,临时拆除交叉支撑或连墙件应经主管部门批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交叉支撑只能在门架一侧局部拆除,临时拆除后,在拆除交叉支撑的门架上、下层面应满铺水平架或脚手板。作业完成后,应立即恢复拆除的交叉支撑;拆除时间较长时,还应加设扶手或安全网。2)只能拆除个别连墙件,在拆除前、后应采取安全措施,并应在作业完成后立即恢复;不得在竖向或水平方向同时拆除两个及两个以上连墙件。3)在脚手架基础或邻近严禁进行挖掘作业。4)临街搭设的脚手架外侧应有防护措施,以防坠物伤人。5)脚手架与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工地临时用电线路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有关规定执行。6)沿脚手架外侧严禁任意攀登.7)对脚手架应设专人负责进行经常检查和保修工作。对高层脚手架应定期作门架立杆基础沉降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8)拆下的门架及配件应清除杆件及螺纹上的沾污物,并按《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附录A的规定分类检验和维修,按品种、规格分类整理存放,妥善保管。6。5.7质量控制与检验标准(1)脚手架搭设完毕或分段搭设完毕,应对脚手架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查,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2)高度在20m及以下的脚手架,应由单位工程负责人组织技术安全人员进行检查、验收。高度大于20m的脚手架应由上一级技术负责人随工程进行分阶段组织单位工程负责人及有关的技术人员进行检查、验收。(3)验收时应具备下列文件:1)施工组织设计文件.2)脚手架构配件的出厂合格证或质量分类合格标志。3)脚手架工程的施工记录及质量检查记录.4)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及处理记录。5)脚手架工程的施工验收报告.(4)脚手架工程的验收,除查验有关文件外,还应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应着重以下各项,并记入施工验收报告。1)构配件和加固件是否齐全,质量是否合格,连接和挂扣是否紧固可靠.2)安全网的张挂及扶手的设置是否齐全.3)基础是否平整坚实、支垫是否符合规定。4)连墙件的数量、位置和设置是否符合要求。5)垂直度及水平度是否合格。(5)脚手架搭设的垂直度与水平度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范表6—11的要求。表6—11脚手架搭设的垂直度与水平度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垂直度每步架h/1000及±2.0脚手架整体H/600及±50水平度一跨距内水平架两端高差±l/600及±3.0脚手架整体±L/600及±50编制依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交底规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199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目录第一节工程概况·························3脚手架方案选择······················3脚手架材料选择······················4脚手架工程危险源分析···················4脚手架搭设流程及要求···················5脚手架的劳动力安排····················10脚手架的检查和验收····················10脚手架拆除安全技术措施··················11监控方案·························11应急预案························13脚手架计算书····················15第十二节施工图平面图·····················20第一节工程概况一、参建单位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二、工程简介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建筑层数:9+2层结构类型:混合结构基础类型:采用阀板基础和桩基础两种类型建筑总高度:31。50m;标准层层高:3.00m;总建筑面积:20664。06平方米;搭设类型:钢管落地脚手架搭设高度:为33米搭设要求:双排双竖至底下3层立杆横距:0.9m立杆纵距:1.5m脚手架步距:1.8m脚手架用途:结构施工、装饰施工。第二节脚手架方案选择本工程考虑到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要求,故在选择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1、架体的结构设计,力求做到结构要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2、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使用期限内,能够充分满足预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3、选用材料时,力求做到常见通用、可周转利用,便于保养维修。4、结构选型时,力求做到受力明确,构造措施到位,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检查验收;5、综合以上几点,脚手架的搭设,还必须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要求,要符合省文明标化工地的有关标准。6、结合以上脚手架设计原则,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了以往的施工经验,决定采用:钢管落地脚手架。第三节脚手架材料选择钢管落地脚手架l、钢管落地脚手架,选用外径48mm,壁厚3.50mm,钢材强度等级Q235—A,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纹、分层、压痕、划道和硬弯,新用的钢管要有出厂合格证.脚手架施工前必须将入场钢管取样,送有相关国家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钢管抗弯、抗拉等力学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2、本工程钢管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可锻铸造扣件,应符合建设部《钢管脚手扣件标准》GB15831的规定,由有扣件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厂家提供,不得有裂纹、气孔、缩松、砂眼等锻造缺陷,扣件的规格应与钢管相匹配,贴和面应干整,活动部位灵活,夹紧钢管时开口处最小距离不小于5mm。如使用旧扣件时,扣件必须取样送有相关国家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扣件抗滑力等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3、搭设架子前应进行保养,除锈并统一涂色,颜色力求环境美观.脚手架立杆、横杆统一漆黄色,剪力撑、防护栏杆均漆黄、黑相间色。4、竹架板采用符合有关要求.5、安全网采用密目式安全网,网目应满足2000目/100cm2,做耐贯穿试验不穿透,1。6×1。8m的单张网重量在3kg以上,颜色应满足环境效果要求,选用绿色。要求阻燃,使用的安全网必须有产品生产许可证和质量合格证,以及由当地有关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发放的准用证.第四节脚手架工程危险源分析一、搭设高度大于24m钢管落地脚手架为二级重大危险源,需要特别注意的危险源如下:应设计脚手架的平、立面布置;纵、横向水平杆布置;立杆布置;连墙件布置;门洞处构件布置;剪刀撑和斜撑布置;斜道布置;脚手板和栏杆、护栏的要求;安全网布置;防电避雷措施。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二、安全隐患1。整架倾倒、垂直坍塌或局部垮架(1)构架缺陷:构架缺少必须的结构构件,未按规定的数量和要求搭设连墙件等;(2)在使用的过程中任意拆除必不可少的杆件和连墙件等;(3)构件尺寸过大、承载力不足或设计安全不够与严重超载;(4)地基出现过大的不均匀沉降。2.人员从脚手架上高出坠落(1)作业层未按规定设置围挡防护;(2)作业层未满铺脚手架或架面与墙之间的间隙过大;(3)脚手板和杆件因搁置不稳、扎接不牢或者发生断裂而坠落;3.不当操作事故(1)用力过猛,致使身体失稳;(2)在架体上拉车退着行走;(3)集中多人搬运或安装较重构件;(4)架面上的冰雪未清除,造成滑落。4.落物伤人(物体打击)(1)在搭设或拆除时,高空抛投构配件,砸伤工人或路过行人;(2)架体上物体堆放不牢或意外碰落,砸伤工人或路过行人;(3)架体倾倒、垂直坍塌或局部垮塌,砸伤工人或路过行人等。5。其他伤害(1)在不安全的天气条件(六级以上大风、雷雨和雪天)下继续施工;(2)在长期搁置以后未做检查的情况下重新投入使用;(3)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蔓延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等。三、危险源的控制1、对脚手架的构件材料的材质、使用的机械、工具、用具进行监控;2、对脚手架的构件和防护设施承载可靠和使用安全进行监控;3、对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和拆除进行监控,坚决制止乱搭、乱改和乱用的情况;4、加强安全管理与日常维护,对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进行监控。第五节脚手架搭设流程及要求一、场地平整、夯实;材料配备→定位设置通长脚手板、底座→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小横杆→大横杆(搁栅)→剪刀撑→连墙件→铺脚手板→扎防护栏杆→扎安全网.定距定位。根据构造要求在建筑物四角用尺量出内、外立杆离墙距离,并做好标记;用钢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并用小竹片点出立杆标记;垫板、底座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整,不得悬空。二、在搭设首层脚手架过程中,沿四周每框架格内设一道斜支撑,拐角除双向增设,待该部位脚手架与主体结构的连墙件可靠拉接后方可拆除。当脚手架操作层高出连墙件两步时,宜先立外排,后立内排。其余按以下构造要求搭设。2.1、主杆基础本工程脚手架地基础部位应在回填土完后夯实,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15的混凝土进行硬化,混凝土硬化厚度不小于10cm。地基承载能力能够满足外脚手架的搭设要求(具体计算数据参阅脚手架计算书).2.2、立杆间距(1)脚手架立杆纵距1。500m,横距0。900m,步距1。800m;连墙杆间距竖直按楼层标高不超过4.00m,水平4。500m(即两步三跨);里立杆距建筑物0.300m.(2)脚手架的底部立杆采用不同长度的钢管参差布置,使钢管立杆的对接接头交错布置,高度方向相互错开500mm以上,且要求相邻接头不应在同步同跨内,以保证脚手架的整体性。(3)立杆应设置垫木,并设置纵横方向扫地杆,连接于立脚点杆上,离底座20cm左右。(4)立杆的垂直偏差应控制在不大于架高的1/400。2。3、大横杆、小横杆设置(1)大横杆在脚手架高度方向的间距1。800m,以便立网挂设,大横杆置于立杆里面,每侧外伸长度为150mm。(2)外架子按立杆与大横杆交点处设置小横杆,两端固定在立杆,以形成空间结构整体受力。2.4、剪刀撑脚手架外测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2.5、脚手板、脚手片的铺设要求(1)脚手架里排立杆与结构层之间均应铺设木板:板宽为200mm,里外立杆应满铺脚手板,无探头板。(2)满铺层脚手片必须垂直墙面横向铺设,满铺到位,不留空位,不能满铺处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2.6、防护栏杆(1)脚手架外侧使用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合格绿色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且将安全网固定在脚手架外立杆里侧。(2)选用18#铅丝张挂安全网,要求严密、平整。(3)脚手架外侧必须设1。2m高的防护栏杆和30cm高踢脚杆,顶排防护栏杆不少于2道,高度分别为0.9m和1.3m。(4)脚手架内侧形成临边的(如遇大开间门窗洞等),在脚手架内侧设1。2m高的防护栏杆和30cm高踢脚杆。2.7、连墙件(1)脚手架连墙件数量的设置除应满足本规范的计算要求外,还应符合表2。7的规定。表2。7连墙件布置最大间距搭设方法高度竖向间距(h)水平间距(la)每根连墙件覆盖面积(m2)双排落地≤50m3h3la≤40双排悬挑>50m2h3la≤27单揸≤24m3h3la≤40注:h——步距;la——纵距。(2)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b.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c。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d.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e。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连接。f。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对高度24m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连接。g。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应采取防倾覆措施。当搭设抛撑时,抛撑应采用通长杆件,并用旋转扣件固定在脚手架上,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6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抛撑应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2.8、架体内封闭(1)脚手架的架体里立杆距墙体净距为200mm,如因结构设计的限制大于200mm的必须铺设站人片,站人片设置平整牢固。(2)脚手架施工层里立杆与建筑物之间应采用脚手片或木板进行封闭。(3)施工层以下外架每隔3步以及底部用密目网或其他措施进行封闭。2.9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最多根数a。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应采用搭接或对接,搭接应符合本规范第6。3.6条第2款的规定;b。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c.高度在24m及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立面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立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15m≤15md.双排脚手架横向斜撑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eq\o\ac(○,1)横向斜撑应在同一节间,由底至顶层呈之字型连续布置,eq\o\ac(○,2).高度在24m以上的封闭型脚手架,除拐角应设置横向斜撑外,中间应每隔6跨设置一道。3。0门洞3。0.1单、双排脚手架门洞宜采用上升斜杆、平行弦杆桁架结构型式(图3。0),斜杆与地面的倾角α应在45°~60°之间。门洞桁架的型式宜按下列要求确定:1当步距(h)小于纵距(la)时,应采用A型;2当步距(h)大于纵距(la)时,应采用B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h=1。8m时,纵距不应大于1。5m;2)h=2.0m时,纵距不应大于1.2m。3。0.2双排脚手架门洞桁架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3.0.2。1双排脚手架门洞处的空间桁架,除下弦平面外,应在其余5个平面内的图示节间设置一根斜腹杆(图3.0.1中1-1、2-2、3-3剖面);3。0.2.2斜腹杆宜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当斜腹杆在1跨内跨越2个步距时,宜在相交的纵向水平杆处,增设一根横向水平杆,将斜腹杆固定在其伸出端上;图3.0。1门洞处上升斜杆、平行弦杆桁架1―防滑扣件;2―增设的横向水平杆;3―副立杆;4―主立杆三、安全通道防护3.1、设置位置:由于本工程施工现场狭小,项目部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棚搭设进行全面布置,具体布置附后。3。2、安全防护棚搭设要求:(如下图)a.防护棚基础必须平整、坚实,地面不积水.b。防护棚的宽度依施工现场具体而定,不大于2m,方便施工,防护棚搭设高度为3米。c.立杆间距为1500mm,棚顶为双层防护棚,两层棚顶间距为600mm,棚顶满铺竹架板.用12#铁丝绑牢,同时防护棚不能与主体相连。d.在通道内离外架一侧设置防护栏板.栏杆和立杆均用黄、黑油漆相间涂刷.e。搭设好后,必须经验收并悬挂标牌和指示牌才能使用。安全防护棚搭设示意图第六节脚手架的劳动力安排1、为确保工程进度的需要,同时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征和外脚手架的工程量,确定本工程外脚手架搭设人员需要5~10人,均有上岗作业证书。2、建立由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搭设技术员组成的管理机构,搭设负责人负有指挥、调配、检查的直接责任。3、外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均应有项目技术负责人的认可,方可进行施工作业,并必须配备有足够的辅助人员和必要的工具。第七节脚手架的检查与验收1、脚手架必须由持有效上岗证的专业技术人员搭设;2、进行分段验收和检查,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应迅速整改,并追究责任;3、外脚手架分段验收严格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及JGJ59-2011中”脚手架检查评分表",所列项目和施工方案要求的内容进行检查。填写验收记录单,并由搭设人员、安全员、施工员、项目经理签证,方能交付使用。第八节脚手架拆除安全技术措施1、拆架前,全面检查拟拆脚手架,根据检查结果,拟订出作业计划,报请批准,进行技术交底后才准工作。作业计划一般包括:拆架的步骤和方法、安全措施、材料堆放地点、劳动组织安排等.2、拆架时应划分作业区,周围设绳绑围栏或竖立警戒标志,地面应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3、拆架的高处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扎裹腿、穿软底防滑鞋.4、拆架程序应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拉杆、脚手板、剪刀撑、斜撑,而后拆小横杆、大横杆、立杆等,并按一步一清原则依次进行。严禁上下同时进行拆架作业。5、拆立杆时,要先抱住立杆再拆开最后两个扣,拆除大横杆、斜撑、剪刀撑时,应先拆中间扣件,然后托住中间,再解端头扣。6、连墙杆(拉结点)应随拆除进度逐层拆除,拆抛撑时,应用临时撑支住,然后才能拆除。7、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结扣时,应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8、拆架时严禁碰撞脚手架附近电源线,以防触电事故。9、在拆架时,不得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开。10、拆下的材料要徐徐下运,严禁抛掷.运至地面的材料应按指定地点随拆随运,分类堆放,当天拆当天清,拆下的扣件和铁丝要集中回收处理。11、高层建筑脚手架拆除,应配备各良好的通讯装置。12、输送至地面的杆件,应及时按类堆放,整理保养。13、当天离岗时,应及时加固尚未拆除部分,防止存留隐患造成复岗后的人为事故。14、如遇强风、雨、雪等特殊气候,不应进行脚手架的拆除,严禁夜间拆除。15、翻掀垫铺竹架板应注意站立位置,并应自外向里翻起竖立,防止外翻将竹架板上未清除的残留物从高处坠落伤人。第九节监控方案1、安全监控(1)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2)搭设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3)脚手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应按安全技术规范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许使用;(4)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揽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5)当有六级以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雪天气,应停止脚手架的搭设与拆除作业。雪后架上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扫除积雪;(6)脚手架的安全检查与维护,应按安全技术规范进行。安全网应按规定搭设和拆除;(7)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纵、横水平杆、连墙件、交叉支撑、水平架、加固栏杆和栏杆;(8)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主管部门批准;(9)搭设脚手架时,外侧应有防止坠物伤人的防护措施;(10)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11)工地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有关规定执行;(12)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2、日常维护管理要求(1)使用完毕的脚手架架料和构件、零件要及时回收、分类整理,分类存放。堆放地点要场地平坦,排水良好,下设支垫,钢管、角钢、钢桁架和其他钢构件最好放在室内,如果放在露天,应用毡、席加盖、扣件、螺栓及其他小零件,应用木箱。钢筋笼或麻袋、草包等容器分类贮存,放在室内;(2)弯曲的钢管杆件要调直,损坏的构件要修复,损坏的扣件、零件要更换;(3)做好钢铁件的防锈和木制件的防腐处理,钢管外壁在湿度较大地区(相对湿度大于75%),应每年涂刷防锈漆一次;其他地区可两年涂刷一次。涂刷时涂层不宜过厚。经彻底除锈后,涂一度红丹即可。钢管内壁可根据地区情况,每2~4年涂刷一次,每次涂刷两遍。角钢、桁架和其他铁件可每年涂刷一次。扣件要涂油,螺栓宜镀锌防锈,使用3~5年保护层剥落后再次镀锌.没有镀锌条件的,应在每次使用后用煤油洗涤并涂机油防锈.木制件应做好防腐处理,钢制件应涂红丹及防锈涂料;(4)搬运长钢管、长角钢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弯曲。拆架应拆成单片装运,装卸时不得抛丢,防止损坏;(5)脚手架使用的扣件、螺栓、螺母、垫板、连接棒、插销等小配件极易丢失。在安装脚手架时,多余的小配件应及时收回存放,在拆卸脚手架时,散落在地面上的小配件要及时收捡起来;(6)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减少损耗和提高效益是脚手架管理的中心环节.比较普遍采用的管理办法有两种:eq\o\ac(○,1)由架子工班(组)管理,采用谁使用、谁维护、谁管理的原则,并建立积极地奖罚制度、做到确保施工需要,用毕及时归库、及时清理和及时维修保养,减少丢失和损耗;eq\o\ac(○,2)由材料部门集中管理,实行租赁制。施工队根据施工的需要向公司材料部门租赁脚手架材料,实行按天计费和损坏赔偿制度。第十节应急预案一、目的:为了对脚手架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脚手架倾斜、坍塌、垮架、高空坠落或落物伤人等事故进行紧急处理,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减少企业经济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二、结构组织:1、抢险组织机构2、抢险指挥中心设立在项目经理办公室里。三、应急抢险程序1.减少应急预案风险的措施作业层跨地(楼)面高度≥2。5m时,在其外侧边缘必须设置挡护高度≥1。1m的栏杆和挡脚板,且栏杆间的净空高度应≤0。5m.在外脚手架高空落物影响范围内同时进行其他施工作业或有行人通过的脚手架,应采取外立面全封闭、半封闭以及搭设通道防护棚等适合的防护措施。挑脚手架、吊篮和悬挂脚手架的外侧面应按防护需要采用立网围护。上下脚手架的梯道、坡道、斜梯、爬梯等均应设置扶手、栏杆或者其他安全防护措施,并清除通道中的障碍,确保人员上下的安全。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事故。2.应急联络eq\o\ac(○,1)、险情发生后,事故现场第一目击者迅速向应急指挥中心发出求救信号;eq\o\ac(○,2)、应急指挥中心接到险情信息后,立即作出下述应急反应;eq\o\ac(○,3)、迅速组织抢险队,立即进行现场抢救工作;eq\o\ac(○,4)、通过通讯工具,立即与当地医疗、消防、部门取得联络,请求支援。eq\o\ac(○,5)、应急联络单位:机构名称地址电话备注应急指挥中心项目经理办公室医院120消防119公安1103.事故现场应急处理eq\o\ac(○,1)、警戒隔离:抢险队员在事故现场周围设立警戒线,以防止非抢险队员进入警戒区内,造成连锁事故,为更好的进行抢险工作创造条件。eq\o\ac(○,2)、人员疏散:抢险队员将事故现场被困人员,及时组织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将现场非抢险人员转移出事故现场.eq\o\ac(○,3)、人员抢救:抢救队员将受伤人员从事故现场解救出来,并进行现场急救处理.eq\o\ac(○,4)、险情控制:抢险队使用预备的应急物质,对有进一步倾斜、倒塌发展趋势的脚手架进行加固,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eq\o\ac(○,5)、设置导向:在事故现场入口及进入现场的主要通道安排引导人员,以引导救险车辆、人员、物质等迅速准确地进入施工现场。eq\o\ac(○,6)、记录:事故发生后,由质检部门有关人员对事故的发生、发展以及抢险救护等过程情况进行记录,为事后的调查、分析提供资料四、善后处理现场抢救工作完成后,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部有关部门和人员,配合上级部门,对事故的发生、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形成相关的调查记录.对事故中受伤人员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直到伤愈后方可出院,并按有关要求支付受伤期间的误工损失,对事故中不幸死亡人员应做好其家属的思想工作,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将赔偿费用支付给家属。第十一节脚手架计算书10。1基本设计规定10.1.1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应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要求,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可只进行下列设计计算:eq\o\ac(○,1)纵向、横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的强度和连接扣件抗滑承载力计算;eq\o\ac(○,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eq\o\ac(○,3)连墙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的计算;eq\o\ac(○,4)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10.1.2计算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与连接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4。10.1.3脚手架中的受弯构件,尚应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验算变形。验算构件变形时,应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设计值。各类荷载分项系数均应取1。0。10.1.4当纵向或横向水平杆的轴线对立杆轴线的偏心距不大于55mm时,立杆稳定性计算中可不考虑此偏心距的影响。10.1.5连墙件、立杆地基承载力等仍应根据实际荷载进行设计计算。10.1.6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应按表10.1.6采用。表10。1。6钢材的强度设计值与弹性模量(N/mm2)10.1.7扣件、底座、可调托撑的承载力设计值应按表10.1.7采用。表10。1。7扣件、底座、可调托撑的承载力设计值(kN)项目承载力设计值对接扣件(抗滑)3。20直角扣件、旋转扣件(抗滑)8。00底座(受压)、可调托撑(受压)40。0010.1.8受弯构件的挠度不应超过表5.1。8中规定的容许值。

表10。1。8受弯构件的容许挠度构件类别容许挠度[v]脚手板、脚手架纵向、横向水平杆l/150与mm脚手架悬挑受弯杆件l/400型负悬挑脚手架悬挑梁l/250注:l为受弯构件的跨度。对悬挑杆件为其悬伸长度的2倍。10.1.9受压、受拉构件的长细比不应超过表10.1。9中规定的容许值.

表10。1.9受压、受拉构件的容许长细比构件类别容许长细比[λ]立杆双排架满堂支撑架210单排架230满堂脚手架250横向斜撑、剪刀撑中的压杆250拉杆35010.2单、双排脚手架计算10.2.1纵向、横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应按下式计算:σ=M/W≤f(10。2。1)式中σ-—弯曲正应力;M——弯矩设计值(N·mm),应按本规范第10。2。2条的规定计算;W——截面模量(mm3),应本规范附录B表B.0.1采用;f——钢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应按本规范表10。1.6采用。10.2.2纵向、横向水平杆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M=1.2MGk+1。4ΣMQk(10。2.2)式中:MGk——脚手板自重产生的弯矩标准值(kN·m);MQk-—施工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kN·m)。10.2.3纵向、横向水平杆的挠度应符合下式规定:v≤[v](10。2.3)式中:v——挠度(mm);[v]——容许挠度,应按本规范表10.1.8采用。10.2.4计算纵向、横向水平杆的内力与挠度时,纵向水平杆宜按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跨度取纵距la;横向水平杆宜按简支梁计算,计算跨度l0可按图10.2.4采用lclc123120lc132图10。2。4横向水平杆计算跨度1―横向水平杆;2―纵向水平杆;3―立杆10.2.5纵向或横向水平与立杆连接时,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规定:R≤Rc(10.2。5)式中: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应按本规范表5.1。7采用.10.2.6立杆的稳定性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不组合风荷载时:N/φA≦f(10。2。6—1)组合风荷载时:N/φA+Mw/W≦—1)式中:N——计算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N),应按本规范式(10.2。7-1)、式(10.2.7-2)计算;φ——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长细比λ由本规范附录A珍A。0.6取值;λ——长细比,λ=l0/I;l0——计算长度(mm),应按本规范式第10。2.8条的规定计算;i--截面回转半径,可按本规范附录B表B.0。1采用;A-—立杆截面面积(mm2),可按本规范附录B表B。0。1采用;Mw——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N·mm),可按本规范式(10。2。9)计算;f——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应按本规范表10.1.6用。10.2.7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N,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不组合风荷载时N=1.2(NG1k+NG2k)+1。4ΣNQk(10.3。2-1)组合风荷载时N=1。2(NG1k+NG2k)+0.85×1。4ΣNQk(10。3.2-2)式中:NG1k——脚手架结构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G2k-—构配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ΣNQk--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内、外立杆各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总和的1/2取值。10.2.8立杆计算长度l0应按下式计算:l0=kμh(10.2.8)式中:k-—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其值取1.155,当验算立杆允许长细比时,取k=1;μ——考虑单、双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应按表10.2.8采用;h-—步距.表10.2。8单、双排脚手架立杆的计算长度系数μ10.2.9由风荷载产生的立杆段弯矩设计值Mw,可按下式计算:Mw=0。9×1.4Mwk=0。9×1。4ωklah2/10(10.2.9)式中:Mwk——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N·mm);ww—-风荷载标准值(kN/m2),la--立杆纵距(m).10.2.10单、双排脚手架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eq\o\ac(○,1)当脚手架搭设尺寸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件间距时,应计算底层立杆段;eq\o\ac(○,2)当脚手架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件间距有变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连墙件间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10.2.11单、双排脚手架的可搭设高度[H]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应取较小值:eq\o\ac(○,1)不组合风荷载时(10。2。11—1)eq\o\ac(○,2)组合风荷载时:(10。2。11-2)式中:[H]—-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m);gk-—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kN/m),可按本规范附录A表A.0。1采用。10.3.12连墙件杆件的强度及稳定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强度:(10.2.12—1)稳定:(10。2。12—2)(10.2。12—3)式中:σ——连墙件应力值(N/mm2);Ac——连墙件的净截面面积(mm2)A——连墙件的毛截面面积(mm2)Nl--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N);Nlw-—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应按本规范第5.2。13条的规定计算;N0-—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单排架取2Kn,双排架取3kN)φ—-连墙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连墙件长细比按本规范附录A表A。1.6取值.f——连墙件钢材的强度设计值(N/mm2),应按本规范表5.0。6采用.10.2.13由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10.2.13)式中:Aw——单个连墙件所覆盖的脚手架外侧的迎风面积。10.2.14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Ni≤Nv(10.2。14)式中:Nw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受拉(压)承载力设计值,应根据相应规范规定计算。10.2.15当采用钢管扣件做连墙件时,扣件抗滑承载力的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Nl≤Rc(10.2。15)式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一个直角扣件应取8.0kN。

10.5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计算10.5.1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pk=Nk/A≤fg(10。。5。1)式中:pk-—立杆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标准值(kPa);Nk——上部结构传至立杆基础顶面的轴向力标准值(kN);A——基础底面面积(m2);fg—-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应按本规范公式规定采用.10.5.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eq\o\ac(○,1)当为天然地基时,应按地质勘探报告选用;当为回填土地基时,应对地质勘探报告提供的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折减系数0。4;eq\o\ac(○,2)由载荷试验或工程经验确定。10.5.3对搭设在楼面等建筑结构上的脚手架,应对支撑架体的建筑结构进行承载力验算,当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应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双排落地式钢管脚手架24米以下施工工艺一、脚手架的材料准备1、钢管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焊接钢管。2、扣件采用铸铁扣件,质量应符合GB15831-1995《钢管脚手架扣件》的规定。3、底座采用焊接底座。4、垫板采用5cm、20cm以上宽木脚手板.i三、脚手架搭设的作业条件1、首先脚手架搭设场地已平整、夯实工作,从建筑物主体向外围3-5‰找坡。回填土夯实后,上面铺设厚5cm、20cm以上宽木脚手板沿建筑物周围通长装置,之后在木脚手板上放置钢底座,钢底座上放置立杆,之后按设计的立杆间距进行放线定位,铺设木脚手板要平稳,不得悬空。2、排水措施:在距脚手架外排立杆外0.5米处,设置一排水沟,在最低点,设置积水坑,水流入坑内,用潜水泵将水排出,排水沟坡度为3-5‰二、脚手架的搭设方法1、搭设顺序放置纵向扫地杆,自角部起依次向两边竖立底杆,底端与纵向扫地杆扣接固定后、装设横向扫地杆并也与立杆固定(固定立杆底端前,应吊线确保立杆垂直),每边竖起3-4根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一步纵向水平杆(与立杆扣接固定)和横向水平杆(小横杆,靠近立杆并与纵向水平杆扣接固定)、校正立杆垂直和水平使其符合要求,按40-60Nm力拧紧扣件螺栓,形成脚手架的起始段,按上述要求依次向前延伸搭设,直至第一步架交圈完成.交圈后,再全面检查一遍脚手架质量和地基情况,严格确保设计要求和脚手架质量,设置连杆墙件(或加抛撑),按第一步程序和要求搭设指二步、第三小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