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对的答案,并将对的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ﻫ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ﻫ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ﻫ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ﻫ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ﻫ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ﻫ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ﻫ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由于()。ﻫ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ﻫ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同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测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ﻫ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ﻫA.十五大ﻫB.十四大ﻫC.十三大ﻫ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拟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营模式和规定,这是指()。ﻫA.教育制度ﻫ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ﻫ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A.六三制ﻫB.双轨制ﻫ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ﻫ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结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ﻫC.学生学的活动ﻫD.课堂活动ﻫ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ﻫ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ﻫ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对的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ﻫ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ﻫ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ﻫC.要充足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ﻫ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ﻫ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ﻫA.并不重要的时期ﻫ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ﻫ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ﻫ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ﻫ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ﻫA.赫尔巴特ﻫB.瓦·根舍因ﻫC.怀特海ﻫD.克伯屈ﻫ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ﻫ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D.要看情况而定ﻫ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结识的()。ﻫA.主体ﻫB.客体

C.教的主体ﻫ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管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ﻫ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A.杜威

B.怀特海ﻫC.布鲁纳ﻫD.克伯屈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对的的答案,并将对的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ﻫ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的分类学应当涉及的重要部分是()。

A.认知领域ﻫB.平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E.安全领域ﻫ2.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重要体现在()。ﻫA.内容的丰富

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ﻫC.课程结构的更新

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础ﻫ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毕

3.我国学校教育层次涉及()。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ﻫC.中档教育ﻫD.高等教育ﻫE.学历教育ﻫ4.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ﻫA.四书

B.文法

C.修辞ﻫD.辩证法

E.论语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ﻫB.道德教育ﻫC.班级教育ﻫD.学校教育ﻫE.社区教育ﻫ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盼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ﻫ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7.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教师进修时,一般是()。ﻫA.以业余为主

B.以自学为主

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ﻫE.以国外学习为主ﻫ8.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

A.无歧视原则ﻫ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ﻫ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9.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ﻫ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ﻫ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ﻫ10.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

A.核心课程

B.融合课程

C.潜在课程ﻫD.活动课程ﻫE.广域课程来_源:考试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

2.教育方针

3.德育

4.课外活动ﻫ5.教育科学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3.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的的关系。ﻫ4.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ﻫ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2.如何理解教育的经济功能?大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C2.B3.C4.D5.A6.B7.C8.B9.D10.A

11.A12.C13.C14.B15.B16.B17.C18.B19.B20.C二、多项选择题ﻫ1.ACD2.AC3.ABCD4.BCD5.ADEﻫ6.BCDE7.ABD8.ACDE9.BCDE10.ABE三、名词解释

1.解释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重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规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解释之二:教育是故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系统性社会活动。ﻫ2.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拟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则和行动大纲。ﻫ3.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规定,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涉及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ﻫ4.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行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5.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四、简答题ﻫ1.(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线因素;ﻫ(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ﻫ(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ﻫ2.(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ﻫ(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ﻫ(4)历史经验已经表白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3.一方面,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定,而培养目的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定,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ﻫ另一方面,培养目的的拟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的而实现。

4.(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ﻫ(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成了一定限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ﻫ(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五、论述题

1.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ﻫ(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在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ﻫ(1)对事业无私奉献;

(2)对学生,真诚热爱;ﻫ(3)对同志,团结协作;

(4)对自己严格规定,以身作则。

2.(1)教育能把也许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可认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ﻫ(4)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2)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对的答案,并将对的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ﻫ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ﻫC.教育现象ﻫ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所有艺术”的教育家是()。ﻫA.培根

B.夸美纽斯ﻫ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我们敢说平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ﻫA.《大教学论》ﻫB.《教育漫话》

C.《爱弥儿》ﻫD.《普通教育学》ﻫ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ﻫ5.“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规定。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ﻫD.未来性ﻫ6.学校管理的目的和尺度是()。ﻫA.经济收入ﻫB.良好的公共关系ﻫC.学校绩效ﻫD.政治影响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活动

B.沟通

C.教劳结合ﻫD.协调ﻫ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ﻫ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是所有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抱负。

A.教育方针ﻫ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ﻫD.教育目的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ﻫA.发展性功能ﻫ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ﻫB.能力ﻫC.直接经验ﻫD.间接经验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ﻫA.学科课程ﻫB.活动课程ﻫC.综合课程ﻫD.融合课程ﻫ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结识活动ﻫ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ﻫD.课堂活动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ﻫ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ﻫ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ﻫ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毕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ﻫA.分层教学ﻫ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ﻫD.复式教学ﻫ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ﻫ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ﻫB.绝对评价ﻫ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ﻫ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ﻫ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对的评价和错误评价来_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对的的答案,并将对的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化的内容有()ﻫA.教育的抱负和追求ﻫ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C.对个性的理解

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ﻫE.对集体的见解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相配合的方法有()ﻫA.互访ﻫB.民主评议ﻫ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ﻫ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性重要有()ﻫA.公共性和生产性ﻫ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ﻫ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ﻫD.激励ﻫ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ﻫ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ﻫ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ﻫ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教育目的要反映社会发展ﻫ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ﻫ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A.招聘

B.续聘ﻫC.解聘

D.不聘

E.辞聘ﻫ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导向功能ﻫ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A.可行性参观ﻫB.准备性参观ﻫC.现实性参观ﻫ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ﻫ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ﻫA.委员会制

B.直线式ﻫC.参谋制

D.职能式ﻫE.直线职能式

10.征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A.改变现实.追踪效果ﻫ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ﻫC.注重来访学生的积极参与ﻫD.充足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ﻫ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源:考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

2.儿童个体发展ﻫ3.教育目的

4.德育

5.讲授法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ﻫ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ﻫ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ﻫ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ﻫ4.简述美育的任务。ﻫ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ﻫ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ﻫ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一、单项选择题ﻫ1.D2.B3.B4.A5.C6.C7.B8.B9.C10.D

11.C12.A13.A14.C15.D16.D17.A18.B19.A20.C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2.ACD3.ACDE4.BCDE5.ABC

6.ABCE7.ACE8.BDE9.BDE10.BCDE三、名词解释

1.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规定,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合,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随着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互相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规定。ﻫ4.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高的教育活动。ﻫ5.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四、简答题

1.(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ﻫ(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对的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ﻫ(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1)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2)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ﻫ(1)学校应当达成哪些教育目的?ﻫ(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干实现这些目的?

(3)如何才干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如何才干拟定这些目的正在得到实现?

4.(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ﻫ(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发明美的能力。ﻫ(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抱负境界的能力。ﻫ5.(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

(3)教育行政法规。ﻫ(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五、论述题ﻫ1.(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ﻫ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爱好和才干。ﻫ(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测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ﻫ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ﻫ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ﻫ2.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ﻫ(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

(3)分科与综合;ﻫ(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规定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拟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涉及()。ﻫ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ﻫ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无差别原则

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由于()。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同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ﻫ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ﻫ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ﻫC.开展网络教育ﻫD.高等学校扩招

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对的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ﻫ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ﻫC.要充足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ﻫ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ﻫ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ﻫ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ﻫ6.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ﻫ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ﻫ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管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ﻫ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ﻫ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ﻫ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8.“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ﻫ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ﻫ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9.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ﻫD.教学内容和手段

10.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11.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ﻫA.思想政治素质

B.教育理论素质

C.职业道德素质

D.职业技能素质ﻫ1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ﻫB.疏导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规定相结合原则ﻫD.因材施教原则

13.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ﻫA.个别教学ﻫB.分组教学ﻫC.班级教学ﻫD.设计教学ﻫ14.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ﻫC.教学大纲、教科书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ﻫ15.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ﻫA.殷周时期

B.秦代ﻫC.唐代ﻫD.明代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ﻫ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17.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ﻫB.注意能力ﻫ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18.学生的个别差异给教师劳动导致了()。

A.复杂性

B.发明性ﻫC.示范性ﻫD.长期性

19.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ﻫD.互补性

20.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ﻫA.说服教育法ﻫ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ﻫD.楷模示范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6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ﻫ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代表性著作________中。

2.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________、________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重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ﻫ4.德育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德育方法四个互相制约的要素构成。ﻫ5.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规定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是________,它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ﻫ6.小学课外活动的主体是________。ﻫ7.课堂教学方法有多种,其中,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性手段来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被称为________法。

8.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教育适应并促进________发展的规律。ﻫ9.________是进行教育工作的主线依据。ﻫ10.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____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

11.________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的教育。

1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________。

13.人的动机、爱好、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在教育活动中被称作是________。

14.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_____关系。ﻫ15.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出发,可将课程分为________、拓展型课程和________。

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简述20世纪后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ﻫ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的之间的关系。

3.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4.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哪些?四、论述题(本大题共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ﻫ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2.作为班主任,如何培养和形成班集体?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D2.C

3.A

4.C

5.B

6.B

7.B

8.A9.A

10.Cﻫ11.C

12.B

13.C

14.A15.A

16.B

17.A18.B

19.D

20.A

二、填空题

1,《大教学论》

ﻫ2.入学条件

学习年限ﻫ3.孟子

4.教育者

受教育者

德育内容

5.班集体

ﻫ6.学生

7.演示法ﻫ

8.个体

9.教育目的

ﻫ10.人的全面发展

11.素质教育

ﻫ12.培养人

13.非智力因素

14.授受

15.基础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ﻫ16.上课三、简答题

1.20世纪后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它的本质在于,人的一生应当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观念的否认。终身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

(2)教育的全民化。即教育对象的全民化,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限度的教育。全民教育的内涵重要涉及:教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普及化。它特别强调要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减少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除文盲。ﻫ(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认。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涉及教育自主权的扩大。

(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认,它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ﻫ2.一方面,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定,而培养目的是根椐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定,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另一方面,培养目的的拟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的而实现。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在:

第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档到高级、由简朴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第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性,前后相邻的阶段进行有规律的更替,前一个阶段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

第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第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存在着个别差异。ﻫ第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存在互补的也许。

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内容,采用有效的方法,运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有系统的培养。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与环境对人的自发的影响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应当受过严格而专门的训练,他们不仅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并且熟悉儿童心理,懂得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可以因材施教,因而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达成预期的教育效果。

(3)学校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尽管学校不能所有加以控制但可以在一定限度上协调这些因素,让学生处在最佳的发展环境之下。ﻫ综合以上因素,所以可以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5.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其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ﻫ(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这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使学生的品德在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这种方式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可让学生根据爱好、爱好自愿选择参与。课外与校外活动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辨别是非、自我教育等道德能力和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纪律性与责任感等良好品德。ﻫ(3)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特别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劳动,学生容易产生对劳动、科学与技术的爱好与爱好;激发出巨大的热情与力量,经受思想与行为上的严峻磨练;培养学生爱劳动和勤俭、朴实、艰苦、顽强等许多品德。

(4)少先队活动。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通过少先队活动,能激发小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使他们可以严格规定自己,自觉提高思想水平,培养良好品德。

(5)班主任工作。以上几条德育途径各有自己的特点与功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德育途径的整体。学校应全面运用各种德育途径的作用,使其科学地配合起来,以便发挥德育途径的最大的整体功能。四、论述题ﻫ1.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ﻫ(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在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ﻫ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ﻫ①对事业无私奉献;ﻫ②对学生,真诚热爱;ﻫ③对同志,团结协作;ﻫ④对自己严格规定,以身作则。

2.班集体并非自发形成,须由班主任以及各方面教育者合作进行耐心组织和精心培养。ﻫ(1)拟定班集体的发展目的。目的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的,才干使班级成员在结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干推动班集体的发展。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边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的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涉及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ﻫ(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干。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之一。

(5)培养对的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对的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规定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拟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涉及()。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ﻫ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ﻫD.无差别原则ﻫ2.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由于()。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ﻫ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同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ﻫ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ﻫ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ﻫ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ﻫ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对的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ﻫ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ﻫC.要充足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ﻫ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ﻫ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ﻫ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ﻫ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ﻫ6.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ﻫA.顺序性ﻫ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ﻫ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管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ﻫ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ﻫ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8.“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ﻫ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ﻫ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9.构成教育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教科书

C.学生和教科书

D.教学内容和手段

10.影响少年儿童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

C.学校教育ﻫD.家庭教育11.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A.思想政治素质ﻫB.教育理论素质ﻫC.职业道德素质

D.职业技能素质

1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ﻫB.疏导性原则ﻫC.尊重学生与严格规定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ﻫ13.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ﻫA.个别教学ﻫB.分组教学

C.班级教学

D.设计教学ﻫ14.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ﻫ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教学大纲、教科书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ﻫ15.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ﻫA.殷周时期

B.秦代

C.唐代

D.明代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ﻫA.《学记》ﻫB.《论语》

C.《孟子》ﻫD.《中庸》

17.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ﻫA.感知能力ﻫB.注意能力ﻫ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18.学生的个别差异给教师劳动导致了()。

A.复杂性

B.发明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19.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ﻫB.阶段性ﻫC.不平衡性ﻫD.互补性ﻫ20.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ﻫA.说服教育法

B.陶冶法ﻫC.实际锻炼法

D.楷模示范法来_源:考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6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代表性著作________中。

2.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________、________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重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

4.德育过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德育方法四个互相制约的要素构成。ﻫ5.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规定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是________,它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

6.小学课外活动的主体是________。ﻫ7.课堂教学方法有多种,其中,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性手段来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被称为________法。

8.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教育适应并促进________发展的规律。ﻫ9.________是进行教育工作的主线依据。

10.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____学说是制定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ﻫ11.________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的教育。ﻫ1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________。

13.人的动机、爱好、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在教育活动中被称作是________。ﻫ14.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________关系。ﻫ15.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出发,可将课程分为________、拓展型课程和________。ﻫ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简述20世纪后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的之间的关系。

3.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ﻫ4.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ﻫ5.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哪些?四、论述题(本大题共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ﻫ2.作为班主任,如何培养和形成班集体?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D2.C

3.A

4.C

5.B

6.B

7.B

8.A9.A

10.C

11.C

12.B

13.C

14.A15.A

16.B

17.A18.B

19.D

20.A

二、填空题ﻫ1,《大教学论》

ﻫ2.入学条件

学习年限ﻫ3.孟子

ﻫ4.教育者

受教育者

德育内容ﻫ5.班集体

6.学生

7.演示法

8.个体

9.教育目的

10.人的全面发展ﻫ11.素质教育

ﻫ12.培养人ﻫ13.非智力因素

14.授受ﻫ15.基础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

ﻫ16.上课三、简答题ﻫ1.20世纪后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它的本质在于,人的一生应当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截然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观念的否认。终身教育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

(2)教育的全民化。即教育对象的全民化,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限度的教育。全民教育的内涵重要涉及:教育的民主化和教育的普及化。它特别强调要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减少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脱除文盲。

(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认。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涉及教育自主权的扩大。ﻫ(4)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认,它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ﻫ(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ﻫ2.一方面,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规定,而培养目的是根椐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定,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另一方面,培养目的的拟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的而实现。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在:

第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档到高级、由简朴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ﻫ第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呈现不同的特性,前后相邻的阶段进行有规律的更替,前一个阶段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

第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ﻫ第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存在着个别差异。ﻫ第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存在互补的也许。ﻫ4.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内容,采用有效的方法,运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有系统的培养。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与环境对人的自发的影响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应当受过严格而专门的训练,他们不仅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并且熟悉儿童心理,懂得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可以因材施教,因而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达成预期的教育效果。ﻫ(3)学校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尽管学校不能所有加以控制但可以在一定限度上协调这些因素,让学生处在最佳的发展环境之下。

综合以上因素,所以可以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ﻫ5.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其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ﻫ(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ﻫ(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这是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使学生的品德在各种实践活动和社会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这种方式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可让学生根据爱好、爱好自愿选择参与。课外与校外活动特别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辨别是非、自我教育等道德能力和互助友爱、团结合作、纪律性与责任感等良好品德。

(3)劳动。这是学校进行德育,特别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劳动,学生容易产生对劳动、科学与技术的爱好与爱好;激发出巨大的热情与力量,经受思想与行为上的严峻磨练;培养学生爱劳动和勤俭、朴实、艰苦、顽强等许多品德。

(4)少先队活动。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领导的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通过少先队活动,能激发小学生的上进心、荣誉感,使他们可以严格规定自己,自觉提高思想水平,培养良好品德。ﻫ(5)班主任工作。以上几条德育途径各有自己的特点与功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构成了德育途径的整体。学校应全面运用各种德育途径的作用,使其科学地配合起来,以便发挥德育途径的最大的整体功能。四、论述题ﻫ1.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ﻫ(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在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ﻫ(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

①对事业无私奉献;

②对学生,真诚热爱;ﻫ③对同志,团结协作;ﻫ④对自己严格规定,以身作则。ﻫ2.班集体并非自发形成,须由班主任以及各方面教育者合作进行耐心组织和精心培养。

(1)拟定班集体的发展目的。目的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的,才干使班级成员在结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干推动班集体的发展。ﻫ(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边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的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涉及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ﻫ(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干。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动是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之一。ﻫ(5)培养对的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对的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规定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

B.《学记》

C.《抱负国》ﻫD.《雄辩术原理》ﻫ2.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ﻫ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

3.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ﻫ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ﻫ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ﻫ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4.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结识活动ﻫ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ﻫD.课堂活动ﻫ5.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ﻫ6.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结识的()。ﻫA.主体ﻫB.客体

C.教的主体ﻫD.学的主体ﻫ7.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8.假如一个测验反复使用或以不同方式使用都能得出大体相同的结果,那么这个测验()。ﻫA.信度较好ﻫB.效度较好

C.区分度较好

D.难度适中

9.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B.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ﻫC.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ﻫD.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10.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ﻫ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11.教学过程涉及不同阶段,教师通过一定活动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过程和规定的阶段是()

A.领略知识ﻫB.巩固知识ﻫ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ﻫ12.个别教师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ﻫA.公正评价权ﻫB.人格尊严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13.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ﻫA.自愿性ﻫB.强制性

C.规范性

D.随意性

14.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在这两个生长高峰期内,他们的身高、体重的发展速度比平时快得多,这种现象说明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ﻫA.顺序性

B.阶段性ﻫ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5.《学记》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观点,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ﻫ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ﻫ16.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A.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校外活动

17.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在基础地位的是()。

A.道德结识ﻫ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ﻫD.道德行为ﻫ18.我国对学生的义务做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法律是()。ﻫA.《宪法》ﻫB.《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ﻫD.《未成年人保护法》ﻫ19.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ﻫA.讲授法ﻫB.谈话法

C.讨论法ﻫD.演示法

20.课程目的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

A.操作性和指导性

B.指导性和灵活性ﻫC.工具性和基础性

D.操作性和灵活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1个小题,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国家对于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要提出总的规定,这种规定被称为________。ﻫ2.人的身心发展涉及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其中。心理的发展重要指________与________的发展。

3.制约小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________和________。

4.陶冶法是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________,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培养,其产生作用的方式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

5.德育过程是________社会化与________个体化的统一。

6.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各门学科、活动及________的总和。

7.________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基础,________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制约因素。ﻫ8.教育目的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ﻫ9.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________。

10.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的基本性质,应体现基础性、________发展性和________。ﻫ11.教科书的编排方式重要有两种,通常采用的方式有________式和________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小学教学的任务有哪些?

2.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ﻫ3.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性和及其教育作用。ﻫ4.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5.简述师生关系的性质。四、论述题(本大题共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礼记·学记》中所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与教学中的哪一条教学原则相一致?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这一原则?

2.试论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B2.D3.C4.A5.B6.B7.C8.A9.D10.C

11.D12.C13.A14.C15.B16.A17.A18.B19.A20.A二、填空题ﻫ1.教育目的ﻫ2.认知意向

3.知识学生ﻫ4.情境潜移默化ﻫ5.个体社会规范ﻫ6.进程安排

7.遗传环境

8.导向激励评价

9.特殊的结识活动

10.普及性可接受性

11.直线螺旋三、简答题

1.(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发明能力和实践精神。智力是结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涉及观测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核心。发明力是指最终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成品的能力。ﻫ(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教学可以传授体育、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发展健康的体魄。

(4)培养学生崇高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的的政治观点、道德观点以及其他思想观点;通过教学,还可以形成学生对的的审美观念。培养和发展学生感受美、发明美的能力。

2.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如下: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提倡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素质教育有别于应试教育。ﻫ(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实行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互相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ﻫ(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但每一个学生都有个别性,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充足发展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足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又规定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发明性的人。ﻫ(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性。

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性,更是一种人格特性,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主线所在。培养创新能力是教育活动的主线追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主线区别之所在。

3.(1)班集体的基本特性

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规定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班集体必须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性:

①明确的共同目的。这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ﻫ②一定的组织结构。健全的班集体通常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维持和控制着班级成员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完毕共同的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的。ﻫ③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这是班集体完毕共同任务和实现共同目的的保证。

④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在集体中,成员之间在人格上平等,在思想感情和观点、信念上一致;成员个体对集体有自豪感、依恋感、荣誉感等肯定的情感体验。

(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①有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在良好的班集体中,学生会感受到集体对他们的关心与尊重,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极大的强化。

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ﻫ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佳载体。ﻫ4.第一,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也许性。人的发展必须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缺少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是不也许的。人的遗传素质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也许性。ﻫ第二,遗传素质的心理成熟限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人的遗传素质是逐步成熟的,经历了一个缓慢的过程。人体的个别器官和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都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正是遗传素质成熟限度的表现。遗传素质的成熟限度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限制,超越遗传素质成熟限度的学习和教育是很难成功的。

第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如不同的相貌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个性特性等,都在一定限度上受到遗传素质的影响。ﻫ第四,遗传素质自身可以随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遗传素质具有从先天而来的稳定性,同时,也具有随环境影响而改变的可塑性。ﻫ5.(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ﻫ①从教育内容的角度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在知识上和社会经验上,教师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这种授受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在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ﻫ②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教师的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选择、内化后才干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实际的作用。

③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师生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ﻫ①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ﻫ②真正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和谐帮助的关系。真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将尊重信任与严格规定有机地统一起来,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朋友式的帮助与信任的关系。ﻫ(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ﻫ①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一人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教学相长的社会互动关系。ﻫ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教师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四、论述题ﻫ1.(1)该思想与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原则相一致。ﻫ(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结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ﻫ(3)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规定是:

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规定教师进一步领略教材的系统性,结合学生结识特点和本班学生的情况,以指导教学的具体进程。ﻫ②抓重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循序渐进并不意味着教学要面面俱到,而是规定区别主次、有详有略地教学。ﻫ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循序渐进应遵循的一般规定,是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符合学生结识规律。

2.(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的矛盾关系。ﻫ①学生结识的重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重要是书本知识,属于间接经验的学习。ﻫ②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学生的学习以书本知识为主,要把这种知识转化为学生真正可以理解掌握的知识,还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经验作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两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的。ﻫ①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知识是智力活动的内容和手段,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掌握知识也需要以相应的智力发展为条件。

②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引导学生自觉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来促进智力的发展。

③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互相转化的内在机制。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发展他们的智力。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品德相结合的规律。这一规律又称教学的教育性规律。ﻫ①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智慧和才干,还可以帮助学生分辨是非善恶,培养良好的品德。为树立对的地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ﻫ②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在引导学生对的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才干促进其思想品德的提高,从而推动其进一步努力学习。ﻫ③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一种是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另一种是脱离知识的传授另搞一套思想教育的偏向。ﻫ(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两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在组织者的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②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足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2023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对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ﻫ1.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其功能在于()。

A.引导ﻫB.促进和维持ﻫC.反馈

D.评价

2.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A.观测法ﻫB.自然实验ﻫ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ﻫD.实验室实验

3.荀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ﻫA.尝试一错误说

B.闻一见一知一行ﻫC.顿悟学习

D.认知结构的改变ﻫ4.保持信息在2秒钟以内的记忆是()。ﻫA.短时的记忆

B.长时记忆ﻫC.感觉记忆ﻫD.永久记忆

5.概念是用()来表达的。

A.句子

B.词语ﻫC.言语命题ﻫD.图式ﻫ6.提出学生获得概念的重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的心理学家是()。ﻫ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杜威

7.当学生遭遇失败或取得成功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形成()。ﻫA.能力归因ﻫB.努力归因

C.运气归因ﻫD.任务难度ﻫ8.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具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动机和()。ﻫA.追求利益的动机ﻫB.避免失败的动机ﻫC.避免困难的动机ﻫD.追求刺激的动机

9.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速度和对的性有极大差别的关键因素是()oﻫA.智力发展水平不同

B.人生经历不同ﻫC.个性品质不同

D.知识储备的质和量不同

10.以下反映迁移的词语是()。

A.习性结合ﻫB.教学相关ﻫC.触类旁通ﻫD.不愤不启

11.观测法的实行背景是()。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ﻫ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使

12.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必须通过()。

A.重新学习

B.复习

C.复述

D.注意ﻫ13.可以解释倒摄克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ﻫ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一依存理论

D.动机遗忘理论ﻫ14.下列属于课堂背景中教学人际关系构成要素的是()。ﻫA.表扬

B.处罚ﻫC.理解

D.强化

15.在性格特性中占重要地位的是()。

A.意志品质ﻫB.道德品质ﻫC.情绪特点ﻫD.理智

16.根据技能的性质和表现形式,通常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ﻫA.活动技能

B.学校技能

C.一般技能

D.认知技能

17.技能学习最基本的条件是()。

A.讲解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18.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ﻫA.复述策略ﻫB.精细加工策略ﻫC.组织策略ﻫD.问题解决策略

19.组织策略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ﻫB.认知策略ﻫC.元认知策略ﻫD.调节策略ﻫ20.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是()。ﻫA.图式

B.产生式ﻫC.句子ﻫD.动作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对的答案,并将其对的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小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ﻫA.直观一操作性ﻫB.任性一可塑性

C.幼稚一发展性

D.指导一模仿性ﻫE.基本一再现性

2.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是()。

A.上位性同化ﻫB.下位性同化

C.总括性同化

D.并列结合性同化

E.类属性同化ﻫ3.表扬或批评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A.教育性原则

B.实事求是原则

C.及时性原则

D.适当性原则ﻫE.儿童化原则

4.学习英语单词“house”时,学生将该单词用中文“耗子”来帮助记忆,这是一种()。

A.谐音法

B.组织策略

C.形象联想

D.精细加工策略

E.复述策略

5.以下属于发明性思维特性的有()。

A.敏感性

B.流畅性ﻫC.灵活性ﻫD.独创性

E.发散性ﻫ6.行为目的的陈述依据是()。

A.可观测和可测量的行为ﻫB.行为产生的条件ﻫC.行为标准ﻫD.具体目的ﻫE.行为方式

7.决定是否产生移情的条件有()。ﻫA.初级移情

B.道德发展阶段

C.对别人的积极评价ﻫD.自我概念ﻫE.心理健康状况ﻫ8.挫折后的心理反映有()。

A.袭击

B.冷漠

C.幻想

D.退化

E.固执ﻫ9.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A.连续性与顺序性ﻫB.阶段性ﻫC.个别差异性ﻫD.不均衡性ﻫE.关键性ﻫ10.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

A.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B.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学科

C.自然科学ﻫD.社会科学ﻫE.上述说法都不对三、填空题(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对的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性差异和两个方面。

2.最有助于学习效果提高的动机水平为___________的动机水平。

3.___________于192023出版了___________。此书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小学儿童思维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