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知识结构导览明清时期政治制度
明清时期的内陆边疆与治理明清时期面临的挑战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明朝清朝废除宰相设立内阁军机处奏折制度大兴文字狱明朝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清朝沿海形势与闭关锁国政策经济:表现思想文化:陆王心学、早期启蒙思想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16世纪17世纪18世纪意大利西葡荷兰英国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明朝中后期明清鼎革之际清朝市民文化和士大夫新思想海外贸易和白银货币化商品经济繁荣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体制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新航路殖民扩张资本主义萌芽欧洲君主专制重商主义近代自然科学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明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康乾盛世重农抑商文字狱传统科技总结著作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广州十三行闭关锁国明清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封建社会农业文明资本主义社会新兴工业文明VS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通过了解明朝时期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及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结合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和制度创新。2、结合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以及对西藏和东北的治理,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了解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荷兰侵占台湾等史实,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通过时空观念掌握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405~1433年郑和下西洋,1636年皇太极称帝,国号“大清”。2.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实证探究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3.历史解释:明确历史解释研思戚继光平倭,明末农民起义和清朝统一。4.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认知明朝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5.家国情怀:渗透家国情怀感悟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1.重点:明朝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问题:明初废除丞相,设内阁;明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明朝与世界的关系;
2.难点: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初废除丞相,设内阁;宦官专政。重、难点:时间轴:明朝前期明朝中叶明朝中后期1368年1449年1582年1644年驱胡虏,复中华废宰相,置内阁疑大臣,信家奴遣郑和,下西洋宦官扰朝政兵败土木堡倭寇祸东南明末党争,政治黑暗西人来犯,窃据东南女真崛起,大清建立农民起义,摇摇欲坠目录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建立(1)背景:(2)建立政权:(3)完成统一:①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②1351年,农民起义爆发并迅速发展,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江苏南京),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传奇皇帝”姓名:朱元璋(别名:朱重八)籍贯:安徽凤阳家庭出身:贫农前半生:放牛,出家,乞讨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补充拓展:为了巩固新生的王朝,朱元璋将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明太祖死后,继位的建文帝实行削藩,遭到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反抗,燕王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登上皇位,是为明成祖。次年改北平为北京,开始着手迁都,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思考:明朝建立之初面临哪些重大问题?明初沿袭元朝建制。中书省负责天下政务,其长官为左、右丞相,位高权重,丞相极易与皇帝发生矛盾,明朝时以胡惟庸任丞相后最甚。元末明初,日本处于南、北朝对峙时期,长期战争造成大量落魄无赖的武士阶层,他们经常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进行武装掠夺和骚扰。①元朝残余势力威胁②相权过大,威胁皇权③沿海外患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建立(1)背景:(2)建立政权:(3)完成统一:2、明朝的政治制度的变化(1)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
①原因问题探究:明初废除丞相的原因有哪些?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皇明祖训•祖训首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朱元璋废丞相的原因?(1)历史原因: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2)前朝教训:明太祖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认为丞相的使用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3)现实原因:明太祖废元朝行中书省,在地方设三司,集地方权力于中央,使宰相职权扩大。(4)直接原因(导火线):胡惟庸骄横擅权。(5)根本原因: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巩固统治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1、明朝建立(1)背景:(2)建立政权:(3)完成统一:2、明朝的政治制度的变化(1)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
1)原因3)废除丞相①诛其人:1380年,以“谋反罪”诛杀丞相胡惟庸②废其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
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③永不立:朱元璋下令规定后世不再设丞相2)目的:加强专制皇权。①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②秦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宦官专权。③加重皇帝政务负担,
影响行政办事效率,为内阁设置创造了条件。4)废除丞相的影响问题探究:宰相制度始于何时,其地位权势如何演变?(3)东汉设尚书台。(4)魏晋南北朝,三省制。(5)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6)宋代中央政治制度:“二府三司制”(1)秦朝:秦始皇时,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位高权重(2)汉代①汉初承袭秦制,丞相位高权重。②汉武帝重用侍从、秘书担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形成中朝和外朝。(7)元代: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中央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军事行政监察汉朝秦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设宰相三公九卿制抑宰相中外朝制度众宰相三省六部制限宰相二府三司制独宰相中书省废宰相皇帝管六部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平均一天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件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明太祖曾写诗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如何看待这些改革?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②皇权失去制约;③但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2、明朝的政治制度的变化(1)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2)内阁的设立①原因:废除丞相制度后,皇帝政务繁多,工作压力大,难以应付。②形成与发展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品秩较低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参与决策,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明宣宗授予内阁票拟权对奏章拟出处理意见明神宗内阁首辅权力膨胀部权尽归内阁,内阁权侵六部后来内阁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的衙署和属官,阁臣权力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再由皇帝朱笔批示,称为“批红”太祖成祖宣宗神宗(张居正)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OX(时期)侍从顾问顾问,参与机密事务决策票拟权“部权尽归内阁”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内阁权力不断扩大吏户礼兵刑工内阁票拟批红五军都督府都察院厂卫特务机构正常运转内阁票拟皇帝批红皇帝下旨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之设内阁2、明朝的政治制度的变化(1)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2)内阁的设立①原因:②形成与发展③特点④作用:A、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B、职权范围不明朗;C、权力不断扩大,地位逐步提高;D、听命于皇帝,服务于皇权。强化了皇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等。比较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异同宰相内阁相同两者的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不同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法定皇帝个人信任,非法定职责一级决策者(机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2、明朝的政治制度的变化(1)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2)内阁的设立①原因:②形成与发展③特点④作用:(3)宦官专权①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②权力:③实质:宦官无法制约皇权,必须依托于皇权,实质是专制皇权的强化。思考:归纳明代宦官专权的原因及这一套政治设计的实质“正常情况下,一切内外奏章由文书房登录后交司礼监由掌印太监转呈皇帝。皇帝阅后再逆行送内阁票拟。票拟之后,再返行文书房、司礼监,再经掌印太监之手呈皇帝审定。果系妥当,则令秉笔太监照内阁票拟批行,否则,再下内阁重拟。”—《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离》A、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B、负责提督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特务机构:东厂、西厂、锦衣卫。权力: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影响:凌驾于司法之上,强化监察控制。明代宦官俑东厂腰牌锦衣卫印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1)目的: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2)条件: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②造船技术发达,航海技术先进
③统治者的支持(3)过程:1405—1433年,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率领船队先后7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史称“郑和下西洋”。(4)特点: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界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5)影响:马六甲有三保山,三保井和三保寺都是为纪念1406年中国明朝的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路过马六甲所建。郑和在马六甲挖水井,改建饮用水源,并指导他们把井水烧开后再喝。为了纪念郑和的航行,当地人民把郑和所建的这个基地叫做“三宝城”。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明史·郑和传》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英国)李约瑟(明朝官员刘大夏曾说)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殊域周咨录》②劳民伤财: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①世界领先: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新航路开辟。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1)目的: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2)条件: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②造船技术发达,航海技术先进
③统治者的支持(3)过程:1405—1433年,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率领船队先后7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史称“郑和下西洋”。(4)特点: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界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5)影响:积极方面:①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②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③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消极方面: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
思考郑和下西洋后来未能持续的原因(1)“厚往簿来”不计经济效益,违背经济规律。(2)耗费巨大,国库枯竭。(3)明末颁布禁海令,实行闭关政策。(4)用来输出的物品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手工工匠大量逃亡。(5)明朝国力日益衰退。(1)明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的强盛;(2)统治者支持:①为炫耀国威,完善朝贡贸易体系;
②海洋事关国家的贫富与安危;③南洋地理位置重要;
④明朝船队强大,可以用来发展贸易,并使其他国家臣服。(3)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发达;(4)郑和个人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拓展: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有利条件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相同开创精神;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不同目的扬威海外,以朝贡贸易换取万国来朝的盛况东方寻金和获得东方商品性质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影响经济朝贡贸易使国力不堪重负,被迫停止航海活动;远洋航海业衰落获得巨额利润,促进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远洋航海业蒸蒸日上政治促进了东南亚的繁荣与稳定,扩大了明朝的政治影响,树立起中国和平使者的形象掀起殖民狂潮,造成亚、非、拉美等地区的长期贫困落后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航海家郑和哥伦布达·伽马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到达美洲到达印度时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1497~1498年次数7次4次1次人数27800人1000~1500人160人船数大号宝船63艘(共计百余艘)17艘4艘(一说3艘)船只大小长151.8米宽61.6米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120吨、100吨、50吨思考:与新航路开辟相比,郑和下西洋体现了哪些特点?规模较大船只较多次数较多时间较早范围更广人数较多西方一哥伦布之后,无数继起之哥伦布;中国一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梁启超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2、沿海形势(1)东南沿海的“倭患”①、背景:②、表现:③举措:A、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B、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倭寇】13世纪到16世纪左右侵略朝鲜、中国沿海各地和南洋的日本海盗集团的泛称。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造成巨大破坏。日本海盗日本海盗+中国海商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2、沿海形势(1)东南沿海的“倭患”①、背景②、表现③举措:④结果:明廷派戚继光等人平倭,戚家军。台州九战九捷,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重创倭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表达了戚继光抗倭的决心,拯救百姓于水火,并不是追求个人功名;和他的远大志向,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政策调整:取消海禁朝廷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解除海禁,发展海上贸易。到明穆宗隆庆时,明政府开始取消“海禁”,准许对外通商。明朝海外政策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官方海外开放时期—转折时期—对民间社会开放时期。【拓展延伸】明朝的海禁与弛禁(1)明初官方垄断对外贸易,明代所谓的海禁大部分时期都是针对日本的带有经济制裁性质、经济封锁性质的贸易禁运、军事禁运。(2)明初官方垄断对外贸易弊端暴露后,中叶政策调整,平定外来侵扰后,转向对民间社会开放,海外政策完成了从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的转移,即将官方层面的开放下移到民间层面的开放。(3)从政策作用来说,明初的海外开放政策,明后期的海外开放,造就了郑和、郑芝龙等海上英雄人物,并引发明中叶社会内部的深刻变迁,显示了社会政治经济结构新的发展变化。这是中国直到明末海上力量并不落后于西方的最好证明。(1)倭寇问题基本解决,东南沿海形势逐渐稳定(2)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的需要(3)社会各阶层要求开禁的呼声越来越高(4)解决财政危机的需要1、明朝前期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的原因(1)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反映。(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的结果。(3)倭患日益严重是实行海禁政策的重要原因。(4)对外部世界的无知闭塞2、明朝后来逐渐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限制的原因1、发展趋势:从整体上来看,明朝初期,实行相对开放的外交政策,典型地体现在郑和下西洋;明朝中期以后,因为倭患,实行“海禁”政策,逐步走向“闭关”,清朝延续了这一政策。2、新旧交替:明朝统治时期,世界经历了从古代到近代的演化。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体系依然存在,同时西方列强已经开始侵扰中国,西学开始传入中国,明代对外交往和经济基础有着一定的联系。3、和平外交:郑和下西洋体现出明朝友好往来、和平共处的对外交往理念,这一外交理念与中国的文化和经济基础有着一定的联系。4、政治优先:郑和下西洋和朝贡贸易更多地体现出“耀兵异域”,展示中国富强的目的,缺乏深层的经济动力,这阻碍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是导致中国逐步落伍的重要原因。5、优势明显:明朝在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中,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处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工业革命前。【历史趋势】明朝对外交往的特点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2、沿海形势(1)东南沿海的“倭患”①背景②表现③举措④结果(2)欧洲殖民扩张与争夺
①背景:
②史实: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明朝的边疆管理(1)对蒙古(鞑靼和瓦剌):时战时和西方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开辟新航路对外殖民扩张,中国也遭到西方的侵扰①16世纪中期,葡萄牙擭取在澳门的居住权②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台湾南部和北部③明朝末年,荷兰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郑和下西洋2、沿海形势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明朝的边疆管理(1)对蒙古(鞑靼和瓦剌):时战时和(2)明朝对西藏的管辖:羁縻册封①封授称号:②设置机构:①为防御蒙古人南下,重新修筑长城。②瓦剌和鞑靼深入内地,包围北京,曾经俘虏明英宗。(1449年土木堡之变)③“隆庆和议”: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册封,双方基本维持和平局面。军事打击;和议;册封;互市贸易藏族地区在明朝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军政机构)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明朝的边疆管理(1)对蒙古(鞑靼和瓦剌):时战时和(2)明朝对西藏的管辖:羁縻册封①封授称号②设置机构(3)明朝对东北的管辖:招抚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军政合一),并对东北地区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影响:①维持边疆地区的稳定;②促进民族交融;
③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稳固。结合明朝解决内陆边疆危机相关举措归纳其影响明代的民族政策:①卫所体系:对汉族聚居区或民族杂居区的少数民族,统一编入卫所(一部分编入府、州、县)里加以管理。②土司制度:主要针对西南边疆,由封建王朝任命和分封当地贵族进行管理,地方上具有一定的自治性。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明朝的边疆管理2、明清易代(1)明朝的灭亡(2)女真族的兴起与清朝统一内外交困明廷腐败倭寇侵扰后金南侵内外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日常尖锐直接原因:陕西北部一带大旱,官府不顾民众死亡,催征如故。公元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占领北京,明思宗(即“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①16、17世纪,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②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拉图拉称汗,国号大金,并进攻明朝。③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将族名改为满洲。④1644年,清朝多尔衮统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课堂小结明初废宰相、权分六部,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身,后设立殿阁大学士辅助决策,逐渐形成内阁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高度。对外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宣扬国威,也有“海禁”政策以维护海疆和平;对内灵活处理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这些使得明朝国力强盛,但在后期政治黑暗、边患不断、民不聊生,最后清朝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解析: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权分六部,这有利于加强皇权;又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及百官,这样有利于皇帝掌控六部及百官,也有利于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这些措施不能保障吏治的清明,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六科给事中可以监察六部及百官,无法体现形成了完善的监察体系,排除B项;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了明初皇权的加强,并非体现政府决策的随意,排除D项。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后,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升格为独立部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地位的提高,朱元璋又担心部权过重而威胁皇权,因而于1382年裁谏官,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和百官。以上举措()A.保障了吏治清明
B.形成了完善的监察体系C.有利于加强皇权
D.体现了政府决策的随意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内阁最终按皇帝的意志拟票,说明内阁虽掌握票拟权,但最终要听命于皇帝,故D项正确。A、B、C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均可排除。2、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郑和下洋时期,因为爪哇岛的一个小国发生矛盾,造成人员伤亡,最后放弃赔偿,并未追究责任,体现了明朝秉持的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C项正确;材料与贡赐贸易无关,排除A项;奉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3、郑和下西洋时,在爪哇岛上被麻喏八歇国西王误杀170人。西王十分惧怕,派使者谢罪,并请求赔偿六万两黄金。郑和将实情上禀明政府,最终放弃赔偿要求,这就是在当地至今还流传的“麻喏八歇国六万两黄金”的故事。这反映了明朝A.实行薄来厚往的贡赐贸易
B.奉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C.秉持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D.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C解析:明朝在北边设置羁縻卫、所,武力防御蒙古,但是在西藏地区则采取招抚以及经济文化交流的方式进行管理,这说明明代采用灵活的方式处理民族关系,D项正确;A项中的“理顺”等信息无法通过材料得出,排除A项;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当时西南地区相对稳定,排除C项。4、明代与蒙古抗衡,在今甘肃西部、青海北部直至新疆东部设立了一系列羁縻卫、所。此外,朝廷还派人入藏招抚,承认元朝对当地僧俗首领所加封的称号,还与以藏族为主体的“西番”诸部建立起茶马贸易关系,设立茶马司进行管理。可见,明代(
)A.理顺了与边疆民族的关系
B.始终与蒙古处于对峙的状态C.面临着严重的边患问题
D.采用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茶叶购销合同(新茶)
-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 广东省肇庆市2024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
- 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英语试卷
-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第16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
- 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
- 北京陈经纶中学英语新初一摸底测试及答案
-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课件-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33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
- 2024发展对象培训班考试试题与答案
- GB/T 15967-2024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NB-T 47013.15-202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5部分:相控阵超声检测
-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记录表
- 电子储存环物理PPT课件
- 模特法(MODAPTS)
- codesys所有函数的详细说明(可编辑修改word版)
- 大学综合英语第一册unit1(上海外语出版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