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少数民族文学作为文化遗产的学理建构与发展过程,少数民族文学论文_第1页
梳理少数民族文学作为文化遗产的学理建构与发展过程,少数民族文学论文_第2页
梳理少数民族文学作为文化遗产的学理建构与发展过程,少数民族文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梳理少数民族文学作为文化遗产的学理建构与发展过程,少数民族文学论文撇开民族国家的概念不谈,关于中国文化传统与中国文学发展中的民族文化遗产问题,在当下的学术讨论中成为一个新的课题。1950年代的文化遗产阶级属性问题,1950年代末亚洲作家会议以及1960年代亚非作家会议、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等关于殖民性背景的民族文化遗产问题讨论,都成为我们今天应该深思的内容。自2000年以来,关于文化遗产与文学发展的关系讨论并没有与其重要性相等的理性思考,学者们更多的是在强调民族存在与文化遗产存在的社会文化伦理意义。从文化遗产被置之于文化工作的体制性意义讲,(民族文学研究〕(中国民族报〕(中国文化报〕等报刊展开相应的讨论,很多民族院校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课程讲义,以及一些少数民族专题文学史,不同程度上牵涉汉民族文学主体背景下的文学发展问题。详细讲来,学者们的研究更多的是从文化联络、文学形态关系问题展开。从1950年代到今天,毛星、吴重阳、朗樱、杨恩鸿、仁钦道尔基、白庚胜、刘亚虎、朝戈金、陈岗龙等学者,也都阐述过相关问题。西方学者强调人权背景下的少数民族文化形态的研究,十分是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重大题材,诸如(格萨尔〕等民族史诗的研究,出现不少有价值的成果。总体而言,中外学者多从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卫的意义上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权益保卫为视角,强调中国多民族国家文化格局中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包括文学繁荣的重要性,很少有学者详细论及民族文化遗产问题在学科建设中与文学发展的密切联络。中国非常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在1949年建设新的国家政权之后,仍然坚持历史主义的文化立场。这在事实上构成了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机制与体制。1950年代,(光明日报〕开拓文化遗产栏目,以更多地进行中国古典文学的历史性研究。1938年,就直接表示清楚道: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那么,割不断,就需要继承和发展,而任何形式的继承与发展都是有选择的,需要详细的认同与表示出。或者能够讲,这种具有中华特点的历史主义文化观直接影响到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化政策,构成中国多民族文化遗产抢救、保卫、研究的理论体系。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包括古典文献、口头文学等遗产形态的保卫与开掘,始终是处在优先地位的,这应该是由于将其纳入了民族政策。中国能够向世界展示的是,中国各个少数民族如今都出版了自个的文学史,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据统计,当前,我们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重点文物保卫单位有366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028项中少数民族项目有367项,1488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少数民族者有393位。新疆木卡姆、内蒙古长调等少数民族艺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构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卫态势,甚至出现了文化遗产的学科建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命题与之相照应,构成强烈的文化自觉,因此,如今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也就更有价值。讨论这个问题,笔者将分别从当代、现代不同阶段陆续展开,详细阐述。在这里,一个重要前提是应该认真梳理中国当代学术体系中的少数民族文学作为文化遗产的学理建构与发展经过。抛开这样一个学术背景,很多问题就很难讲清。一、西方学者与西方学术的参与关于我们国家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在晚清时期就有西方学者介入,如,1896年英国传教士克拉克在贵阳、在黔东南黄平苗人潘秀山的协助下记录的苗族民间故事(洪水滔天〕(兄妹结婚〕(开天辟地〕等;英国学者斯坦因等人发现敦煌的西域研究;俄罗斯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等人对中国传统年画等民间艺术的研究,都具有这种学理意义。中外学者遭到西方人类学的重要影响,力图了解中国底层社会,在事实上将中国文化遗产地图直接融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地图;中国学者的边疆文化建设运动应该是遭到他们的启发。西方学者的学理探寻求索重视细节与技术,改变了中国文化传统中游记等的印象感悟式的思维习惯。如,1902年,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在(苗族调查报告〕中记述道,关于苗蛮之神话,以往文献史上最著名者,为(后汉书〕中所记(盘瓠之传讲〕及(夜郎大竹之传讲〕二种。此等神话,凡欲言苗蛮事者必引用之,此处则无叙述之必要,兹所宜研究者为关于现时苗族有怎样之神话传讲耳,其记录整理了青苗间有一种甚有趣味之创世记(纪)的传讲,称此为人类学上最有裨益之材料,其援引安顺附近青苗之耆老曰:太古之世,岩石破裂生一男一女,时有天神告之曰:汝等二人宜为夫妇。二人遂配为夫妇各居于相对之一山中,常相往来,某时二人误落岩中,即有神鸟自天飞来,救之出险。后此夫妇产生多数子孙,卒构成今日之苗族。又记曰:太古之世,有兄妹二人,结为夫妇,生一树,是树复生桃、杨等树,各依其种类而附之以姓,桃树姓桃名Chl,杨树姓杨名GaiYang,桃杨等后分为九种,此九种互为夫妇,遂产生如今日之多数苗族。此九种之祖先即Mungachantai,Munbān(花苗),Munjan(青苗),Munlō(黑苗),Munlai(红苗),Munlai(白苗),Munahlia,Mman,Munanju是也。他由此总结道:多数人产生后,分居于二山中,二山之间有深谷,比次等落入谷中时,有鹰(LanPal)一羽自天上飞来救之出,由是苗族再流传于四方。因而吾人视鹰为神鸟,常感其恩而祭之。吾等苗族,贵州最多,明时,吾等中有移住于西部及Siotsuo者。据以上神话考之,白、黑、红、青、花苗等皆出自同一祖先,且皆以Mun为名,故此传讲实可证明苗族为同一种族也。当年,钟敬文曾发表(种族起源神话〕((民众教育季刊〕叙事诗。田野作业是这部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经典构成的重要基础;或曰,没有光未然从民间歌手那里的具体调查,就没有这些脍炙人口的民间歌唱。光未然是一个特立独行的诗人,富有表现时代的政治热情和文化热情。他在为(阿细的先鸡〕做题解时,具体阐述了自个的记录经过,包括自个对民歌的理解。其记曰,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我们在昆明附近常见的夷人(Lolo),是云南少数民族中间的一系;而阿细族又是夷族(Lolo)中的一个支系;他们的地区分布在路南、弥勒、陆良一带的高山峻岭中,夷族各支系(如阿细、撒尼、阿哲、黑夷等)相互之间,在文化上虽大同小异,语言上却相当隔膜,甚至到相互不能通话的地步。这种种族上语言上的隔膜,或许就是今天云南的少数民族不能团结起来走上进步的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他进一步阐述讲:据我们所知道的,分布在云南各地支派繁多的少数民族中间,经过年长月久的积累,都有他们丰富而瑰丽的史诗一般的民歌流传着。(阿细的先鸡〕就是千百年来流传在阿细族中的一部长诗。他解释称歌名阿细语asy的音译,意即歌曲,所谓阿细的先鸡,即当地汉人恒译为先鸡而得名,其接着记述道,这部长篇民间叙事诗是一部活的情歌,有着现实的使用价值,即在阿细族的村落中,青年男女们在耕作之暇相互对唱,作为求偶的手段云云。这里,他提出问题讲:受过近代文明洗礼的我们,或许觉得惊异;在男女恋爱的场合,为什么要反复无穷地歌唱一些与当下的现实无关的神话故事以及风俗习惯这一类的题材呢?然后,他自个做答曰:我们或许能够这样解释:在原始文化的部落中,歌唱是发挥青年智慧的重要手段,甚至可讲是唯一的手段。谁唱得最多,谁记得最多,谁创造得最多,谁的歌声最响亮,最美丽,也就代表谁的智慧最丰富,谁才有资格博得异性对手的欢心。这和我们的社会中某些人以资格学历学位等等头衔来换取异性的赞佩,或者讲,如在鸟类与昆虫社会中以羽毛、以歌喉来换取异性的爱悦,是初无二致的。显然,这种解释未必就是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而是文化演进的推论与假设。光未然的成功与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的实验有很多类似之处。那么,中国现代文学重视少数民族文学的传统及与此相关的问题,能否应该从这里更深切进入地思考呢?民间文学是千百年来无数民众共同的创造,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聪明才智。尤其是我们国家诸多的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其民间文学更富有特色。(阿细的先鸡〕是一个典型,三大民族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也是典型。其他如壮族的民族史诗(布洛陀〕,讲述一位山中无事不晓的老人怎样开拓世界,造就敢壮山、五子山,劈开右江河等充满豪情的故事等。所有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诸多民族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使中国民间文学事业充满生机。随着国际间交往的频繁,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越来越多地遭到国外学者的关注,其内容也构成了更大的影响。诸如国际纳西族学会、国际瑶族学会等,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获得可喜成就。尤其是国外学者对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他们一方面表现出自个的研究方式方法与思想理念,另一方面在沟通中也向我们提出挑战,当然,在挑战中也构成学术发展的众多机遇。我们不再仅仅把意识形态问题提到很高的高度,而是更重视互相学习,共同发展。这是社会发展宏大的进步,改革开放让我们越来越清楚明晰我们与世界各民族间的联络,看到我们的位置,包括我们应具有的立场和态度。想当年,西方人揭开敦煌的面纱,曾经给我们带来多少尴尬;今天,一切都在改变,由于一切都在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逐步战胜了自我,逐步摆脱了唯我独尊的文化,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沉着。但是,完全纯粹的学术研究能否在每一个地方都存在,或者能否能够完全消除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不同,真正做到平等的沟通,这还需要用事实验证。而无论怎样,我们研究民间文学,将之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任务相结合,这绝对没有过错;一味用西方学者的理论衡量中国民间文学,也未必就是走向了世界。四、生活的指向诸多少数民族间流行的民间文学是中国民间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为数不少的学者并不懂得或不完全懂得民间文学这些内容,动辄讲什么民间文学充满封建糟粕,在1940年代对于民族形式的讨论中,如,胡风、葛一虹等人,竭力谴责民间文学所显示的封建糟粕,特别武断地把民间文学当作与时代发展相悖的封建迷信,放大了那些所谓低级趣味的内容。这种现象在1949年之后表现得更强烈。民间文学未必完美无缺,但是,把民间文学完全等同于落后,视作小农经济的产物,这未必不是新的蒙昧,未必不是一种极其狭隘而浅薄的理解。中国当代社会政治动乱不断,军阀混战,外敌入侵,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襟怀救国救民壮志的年轻一代知识分子,不畏艰险,始终走一条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田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立足脚下,放眼世界,运用各种新讲、旧讲,重讲中国民间文学,开掘出一大批贵重的民间文学。他们的民间文学思想理论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财富;他们献身民族独立自由解放事业的豪情与品格,更是整个民间文学思想理论的荣耀传统。除了这些,在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队伍中,还有很多民间的宗教团体与个人。另外,很多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得以保存,源自民间宗教中民族文化教育的需要,它们或作为教学资料,或刻写在教堂宣传墙壁,或作为民族文化的文献典籍而进行整理。如,教自唐代传入中国以来,在明末之前其传播还比拟单一,主要使用阿拉伯语、波斯语作为中国信仰教的穆斯林语言。明末清初以来,汉语逐步成为回族社会生活中的共同语言,中国教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除在经堂中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之外,还有很多穆斯林学者开场用汉文译述教文化经典。他们称之为不但使吾教人容易知晓,即儒教诸君子咸知吾教非扬墨之道也。这也构成中国当代民间文学的重要内容;其典籍整理在后来构成(回族经堂歌〕。有学者称,这是中国穆斯林学者发起的一次护教辩教的宣传活动,也是中国穆斯林内部振兴宗教信仰的自救活动,它和经堂教育一起,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华而不实有很多经歌采用三字经、四字经、五更月、哭五更、十叹、十夸、十二叹等传统民间文学形式。其民间歌谣篇,收集有(信主歌〕(伊玛尼颂歌〕(十二等复生〕(可叹歌〕(劝世人〕(劝青年歌〕(劝老人歌〕(戒酒歌〕(穆民要知道〕等。如,其(回教女子三字经〕中唱道:嫂子前,有礼行。多礼请,少任性。人亏人,主不亏。亏人者,主必罪。这是宣传民族道德传统的瑰宝。从搜集整理的范围看,有江苏南京、河南商丘、宁夏银川、甘肃兰州等地;从搜集整理的时间来看,有近当代,也有现代。这是中国民间文学的重要内容,却被很多民间文学史著作所忽略。总之,文学研究的生活指向,应该具有更为广阔的前途。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