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换热器设计3_第1页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3_第2页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3_第3页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3_第4页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主要元件的结构设计一、壳体、管箱壳体和封头的设计1、壁厚可按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中的强度计算但实际中为保证壳体具有足够的强度,给出了最小厚度值在工程设计中,可查《换热器设计手册》表1-6-3和1-6-4进行选取一、壳体、管箱壳体和封头的设计2、进出口的设计2.1接管外伸长度又叫接管伸出长度,是指接管法兰面到壳体(管箱壳体)外壁的长度(1)一、壳体、管箱壳体和封头的设计2.2接管最小位置(1)壳程接管的最小位置(2)(3)一、壳体、管箱壳体和封头的设计(2)管箱接管的最小位置(4)(5)二、管板与换热管2.1管板2.1.1管板结构2.1.2管板最小厚度二、管板与换热管2.1.3管板尺寸a.用于壳程PN<1.0MPab.用于壳程PN=1.6~4.0MPa碳钢、低合金钢固定式管板换热器的管板在PN≤6.4MPa、DN=159~2000mm范围内,用壳程和管程压力等级的各种组合的管板尺寸见《换热器设计》手册表1-6-9~1-6-11对不锈钢固定式管板换热器的管板在PN≤1.6MPa、DN=400~1200mm范围内,用壳程和管程压力等级的各种组合的管板尺寸见《换热器设计》手册表1-6-12~1-6-14二、管板与换热管2.2换热管2.2.1换热管的规格二、管板与换热管2.2换热管2.2.2换热管的中心距二、管板与换热管2.2.3布管限定圆DL布管限定圆为管束最外层换热管中心圆直径二、管板与换热管2.4换热管排列原则应使整个管束完全对称在满足布管限定圆直径和换热管与防冲板间的距离规定的范围内,应全部布满换热管拉杆应尽量均匀布置在管束的外边缘。多管程的各程管数应尽量相等,其相对误差应控制在10%以内,最大不超过20%相对误差(6)三、弓形折流板3.1弓形折流板尺寸3.1.1弓形折流板的缺口高度20%~45%的壳体内径一般取25%3.1.2最小厚度三、弓形折流板3.2弓形折流板管孔尺寸三、弓形折流板3.3弓形折流板外径3.4折流板的布置3.4.1布置一般应使管束两端的折流板尽可能靠近壳程进出口接管,其余折流板按等距布置靠近管板的折流板与管板的间距(7)三、弓形折流板3.4.2折流板间距折流板的最小间距一般不小于圆筒内直径的20%,最佳板间距为Ds/3;且不小于50mm折流板的最大间距应保证换热管的无支撑长度,且不大于壳体内径四、防冲板4.1防冲板型式a型-在喇叭形接管内焊两块导流挡板;导流板的焊接角度60~90°;适用:DN<273mm的换热器b型-接管为直管,防冲板焊在壳体上;适用:DN>325mm、左右缺边折流板和DN≤600mm、上下缺边折流板的换热器c型-防冲板焊在定距管上;适用:DN≥700mm、上下缺边折流板的换热器d型-防冲板焊在定距管上;适用:DN≤1200mm、上下缺边折流板的换热器四、防冲板4.2防冲板的位置和尺寸防冲板在壳体的位置,应使防冲板周边与壳体内壁所形成的流通面积为壳程进口接管截面积的1~1.25倍防冲板外表面到圆筒内壁的距离-防冲板的最小厚度,碳钢、低合金钢:4.5mm;不锈钢:3mm五、拉杆与定距管5.1拉杆的结构型式a型-拉杆定距管结构适用:换热管外径d≥19mm的管束,且l2>Lab型-拉杆与折流板点焊结构;适用:换热管外径d≤14mm的管束,且l1>d五、拉杆与定距管5.2拉杆的尺寸拉杆的长度L按实际需要确定五、拉杆与定距管5.3拉杆的直径与数量5.4拉杆的布置应尽量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