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流动分析_第1页
劳动力流动分析_第2页
劳动力流动分析_第3页
劳动力流动分析_第4页
劳动力流动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力流动分析

演讲人:段聪

学号:2120120870目录劳动力流动的概念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劳动力流动的条件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目录劳动力流动成本收益劳动力迁移的影响关于我国劳动力流动现状的建议中国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演变劳动力流动的概念

劳动力流动,在某些情况下也被称为劳动力迁移,一般包含多重含义,即地域性流动、行业性流动和职业间流动。劳动力流动主要有三种形式:劳动力在本地更换行业职业、劳动力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劳动力行业性流动。劳动力流动与人口流动有很大区别。劳动力流动只是人口流动的一部分,劳动力流动不考虑随父母迁移的儿童和退休人员在退休后的流动,退休人员的流动更多的是因为迁入地的生活质量或者心理因素。劳动力流动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者为从事;劳动获取报酬而在空间上产生的迁移和移动。而这里还包括劳动者因职业特点在空间上产生的移动,例如从事采购、供销职业的劳动者就有很大的流动性。狭义上的劳动力流动除了指劳动者因改变工作单位而产生的空间移动外,主要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主观因素的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实现结合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劳动就业岗位以及就业企业、就业行业、就业地区(国家)、就业部门以及就业产业的变换,这种流动一般具有非重复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而本文所讲的主要是狭义的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的类型劳动力流动可以分成两类:自愿的流动和非自愿的流动(雇主的原因而发生的流动),从本质上说自愿流动是劳动力流动的基本模式,人们只有在自由选择地条件下才能继续保持流动的活力。以下都是以自愿流动为研究对象的。

第一单位内部的流动第二职业间的流动第三单位之间的流动第四产业之间的流动第五地区之间的流动第六国际之间的流动a.单位内部的流动,即劳动力在单位内部各工种、职位间进行流动。这种流动一般是通过调动或提升来实现的,是组织管理行为的结果,流动的成本较低b.职业间的流转,既可以在同一个企业、行业、产业内部进行,也可以因企业、行业或产业的改变而引起。一般而言,职业的变换有一定的技能要求。c.单位之间的流动。即劳动力就业单位的变换,而不管其职业是否变动。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其表现和作用机制都不相同。d.产业之间的流动。即劳动力跨行业、跨产业流动。这种流动方式一般伴随着职业的变化。e.地区之间的流动。即劳动力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就业的流动。地区经济差别是劳动力地区流动的主要动力,劳动者倾向于从收入低、就业机会少的地区向预期收入高、就业机会多的地区流动。这也是最普遍的一种流动类型。第一劳动者的个人产权第二经济福利差异第三就业保障制度差异第四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劳动力流动的条件f.国际间的流动。即是劳动力跨越国界的流动,是国际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是生产国际化的标志。相对于国内地区间流动,这种流动成因更复杂,涉及面更广,流动成本更高,风险更高,影响更广泛。在实际生活中,以上的六个类型常常会交叉重叠,比如农民工进城务工就既是在区域间流动也是在产业间流动。劳动力流动的条件1劳动者的个人产权劳动者能够自主决定或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力,不受政策等非经济方面因素的限制。如果劳动力的选择有许多制度或政策上的限制,那么,劳动力的自由选择和流动就会成为不可能或非常困难。2经济福利差异导致劳动力流动方面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学上的原因。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的诸如就业机会、就业条件以及收入报酬、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异,是吸引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原因。3就业保障制度差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企业只是给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作为劳动者必须通过竞争才能获得工作职位,这就对劳动力形成一种压力,使其在某一特定劳动力市场求职时或是由于竞争失败,或是由于不满足现有的工作条件或劳动报酬,从而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流动愿望。4劳动技巧和工作能力的专门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相分离的,这种条件下的劳动分工使劳动力的需求变为按不同的生产过程划分为分门别类的需求,每一种特殊劳动都硬化为不同的专业,劳动者不能独立自主地决定做些什么、如何去做和做到什么程度。这种社会分工使劳动者失去对自身劳动的控制,从而成为迫使劳动力流动的社会强制因素。如果具有上面的四个条件,劳动力市场就会呈现出较高的流动性。如果只具备其中一两个条件,则只会出现有限的劳动力的流动。第一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第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第三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待遇差别第四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第五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影响第六人尽其才的意愿劳动力流动的原因1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劳动力资源及劳动力供给在各国各地区之间有很大差异,影响劳动力资源供求的不仅有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因素,比如人口密度及数量,也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只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赶不上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就业相对容易,于是对相对人口过剩的国家和地区产生吸引力,导致这些国家和地区劳动力的流入。比如上世纪九十年代至2008年左右,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大量地向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流动,就是因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速度快,而本地的劳动力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中西部人口相对中西部本地市场过剩,于是就出现了大量涌向沿海城市打工的情况。2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供求,比如,在发达地区,农业过剩人口释放已经完毕,剩余劳动力在工业化过程中被逐步吸收,在庞大的经济规模与巨大的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吸收能力同时存在,创造的就业机会远远高于不发达地区。换言之,获得工作机会的多少同样是该地区具有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总会从工作报手机会相对较差的地区向较好的地区迁移。3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待遇差别因为同一质量的劳动力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工资待遇不同,造成劳动力的国际或地区间迁移即从低工资地区向高工资地区移动。4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一般情况下经济繁荣时,企业开工率高,劳动力需求大,就业机会多,工资较高,劳动力流入经济繁荣地区;经济衰退时,工资低,失业率高,劳动力从其中流出。不过还有一点需要提到,经济繁荣时,工作选择机会多,辞职率也会上升。5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影响资本流入某地区,伴随而来的是劳动力的流入,而资本流出也就意味着劳动力的流出。6人尽其才的意愿从工人角度来说,变换工作是一种有成本的交易,这种交易只在预期收益较高的时候才会被当事人自愿采取。因此工作流动被工人看做是人尽其才、改善福利的手段之一。当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匹配不吻合,流动就会出现。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1经济因素一般来说,经济动机是影响劳动力流动的最根本的原因,流动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但如果单纯从经济动机来考虑,那么经济上最贫穷地区的劳动力流动应当最大。实际上尽管最贫穷地区动机最强烈,但这些地区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技术水平也是最低的,他们的实际流动能力也是最弱的,从而限制了人们流动的愿望。由此可见,劳动力的流动除了受经济动机的影响外,还会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2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一般的社会环境因素和具体的工作环境两个方面。a.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是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许多因素对人的影响。在我国,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社会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较大,不过近些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影响正在逐步减弱。例如,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政府通过特定的工资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严格的行政控制手段,对劳动力在不同单位和经济部门之间的流动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因此,个人的职业流动率是很低的。从下表可以看出,在20世纪八十年代前,北京、上海、珠海三个城市的劳动者职工从事一份工作后大约要15到20年才有一次工作变动。而这时间间隔在八十年代缩短为10年,九十年代缩短为5年,这意味着劳动者的流动平率大大地加快了。b.具体的工作环境因素工作环境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更加直接。比如,人们工作所处的人际环境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若人际环境比较融洽,流动的想法就会少一些。管理环境也是重要的工作环境因素,若管理制度和方式得当,职工认同感较强,员工流动就少,反之则大。3职业因素a.职业评价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职业评价是指公众对社会各类职业的基本看法和从业态度,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一般劳动意识和职业观念。人们一般对评价较高的职业产生向往和倾慕的心理,并在有可能的条件下采取一定的行动,比如“跳槽”行为,就是这种心态和行为的表现,又如大家都争着去考公务员。b.职业技术构成与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劳动力的流动率与职业的技术水平成反比关系。即技术水平越高的职业,流动率则越低,反之则越高。因为雇员的技术越复杂、越难以取代,雇主所能满足的雇员的需要也就越多。但值得一提的是技术等级较高的劳动者在地区间的流动性要比无技术人员更高一些。c.劳动者对职业投入的多少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投入式指劳动者在时间、精力、感情等方面的投入。假若职工对职业的投入比较多,则流动的可能性就比较小,相反比率就大一些。4主观因素这些因素最主要的是劳动者的年龄、能力、个人对职业的兴趣及其他因素。年龄越大流动的可能性越小,反之越小。因为一个人越年轻,他们所进行的任何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包括流动投资,所获得的收益期越长。在同一年龄群体内部,未婚者比已婚者流动概率大,没有孩子的已婚者比有孩子的已婚者流动概率大,也进一步论证了上述的推理。其次,个人的职业兴趣在相当程度上会影响到劳动者对职业的选择。总之个人主观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是明显的,也是非常直接的。劳动力流动的成本收益1劳动力流动的个人成本劳动者要实现就业转换就必然要付出一些代价,这种代价是劳动力流动的成本。一般而言,劳动力流动成本可以分为货币成本与非货币成本两部分。前者指劳动力流动支出的直接费用,后者则包括与流动有关的机会成本和劳动者因改变生活工作环境而产生的“精神成本”。具体包括以下内容:a.直接转移成本指劳动者为实现流动而直接支付的费用,如劳动者获取流动信息的费用、流出地与流入地之间的交通费用、劳动者在流入地的安家费用等。b.机会成本劳动者在流动期间,由于放弃了从事原有的工作,从而失去了原有工作可能获得的收入及其附带的福利,原有工作的收入及其福利就构成了劳动力流动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流动决策。c.心理成本劳动者离开原来熟悉的工作、生活环境、离开亲朋好友所付出的精神上的代价,即为劳动力流动的心理成本。2劳动者流动的个人收益劳动力流动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大的效用,否则流动就不可能发生。在劳动力流动决策中,流动的收益主要由以下几项:a.直接受益劳动力流动的直接受益来及劳动者在新的职业中获取相对于原来收入繁荣差额部分的总和。许多单位和地区就是通过直接提高收入水平,并保持与其他单位和地区的利益差距来吸收劳动力的流入,满足其对劳动力的需求目的。b.间接收益一般是指由于新的工作环境所提供的各种便利所引致的劳动者部分开支的节省。迁入地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较多的社会福利和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等,都有可能为劳动者提供间接的收益,并改善劳动者的生活质量。c.心理收益这里的心理收益泛指流动所带来的非经济效用。例如,新职业所提供的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的提高、与家人团聚的欢乐等,都可能使劳动者在精神上获得较高的满足,增加心理收益。中国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演变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的严格的劳动力迁移政策,严格控制劳动力的迁移。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普遍推行,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生产率的提高,使得城镇自由市场粮食大大充足,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农村过剩劳动力,使得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成为可能。在城市地区,城市经济改革开始逐渐推行,非国有经济发展,城镇就业政策松动,产生了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另外,粮食定量供给制度、住房分配制度、医疗改革制度的改革,降低了农民向城市迁移并居住下来的和寻找工作的成本,从而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迁移。用一张简图来说明:

时间

所处阶段

主要政策措施1958-1979 禁止流动 《中户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制度》1979-1983 控制迁移 严格控制从农村招工,加强户口和粮食管理1984-1988 允许迁移 鼓励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1989-1991 控制盲目迁移 建立就业登记制度,清退计划外农村外用工1992-2000 规范迁移 建立农村劳动力权益保障制度,打破包分配2000-现在 公平迁移 取消各种不合理的限制,推进配套改革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积极影响,首先,劳动力流动能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迁移具有劳动者选择职业、企业选择劳动力的内在机制,可以使工人和工作职位实现良好匹配。其次,迁移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劳动力从衰落的产业、地区向迅速发展的产业地区流动,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再次,迁移能够保证市场活力和效率,迁移使工作职位具有竞争性,促使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改善劳动者的地位,保证了市场的活力与效率。最后,迁移还能推动制度的改革,促使政府对各方面制度的改革。负面影响。首先,对于迁移者,不管是否自愿流动,都要放弃以前的资历、人际关系等重新开始。其次,对于雇主来说,他需要重新训练员工。再次,有很大一部分迁移是盲目性的、逐利性的迁移,迁移会给迁入地带去成本,使迁入地的公共服务出现供求不平衡,影响了迁入地原住民的生活质量。

劳动力迁移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影响,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2006年中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1.8%,而农业就业比重仍然高达42.6%,所以其计算出的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很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能够缩小城乡差距,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赚取工资带回农村,提高了收入水平,带回的资金又可以在农村投资、消费,提高了农村的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另外农村外出劳动力会对家乡农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也是有一定弊端的,年轻的劳动力流出,剩下留守儿童和老人,会产生很多遗留的留守问题;以及大部分农村流出劳动力只能从事低端工作,无法融入迁入地的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