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关于张九成思想的研究目前国内对于张九成的研究,主要分为对其生平著作的研究、对其思想的研究。首先对于张九成的生平和著作研究,目前有尹波《张九成年谱》,介绍了张九成的家庭背景,以及生平经历,为我们研究张九成提供了方便。尹波、朱天在《张九成著述考》对张九成著作的刊刻时间和存佚情况做了简单的说明。李春颖在《张九成著作考证))中,对张九成存世著作的流传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考订,并回应了部分著作的真伪问题。杨新勋《张九成作品考述》中,对张九成的著作进行了整体的论述。他又在《张九成<横浦集)宋本刊刻考》中,对宋刻本《横浦集》刊刻时间进行了考证。戎殊阳在《张九成<横浦集>研究》中,对《横浦集》成书背景、版本情况及其文学思想、文章创作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对于张九成《尚书》的研究。陈良中在其《张九成<书>学思想腔说》一文中,认为张九成是以理学为根基来解经,同时又融入了佛家思想,又不乏现实关怀。又在《张九成<无垢尚书详说>解经特点琐议》中,分析了张九成的注经体例和特色。刘玉敏在《张九成<尚书)说当议》中,提出张九成在解经时表达了他的政治思想,是立足于现实之作,而不是章句训话。姜广辉、李准在《宋元<尚书)学略论》中,认为张九成在《尚书》中,把“天”、“帝”概念解释成人格神,强调人们须敬畏“天”、“帝”。刘力耕在《(尚书)诸篇阐释与宋代复仇论》中,涉及了张九成的思想,提出张九成赞同苏轼的复仇论。台湾学者蔡根祥在其《张九成(尚书>学研究》中提出张九成对于《尚书》的理解,其思想根源来自于《孟子》,所以多以心性义理为之说义;内容上则主要是参照了苏轼的《东坡书传》,但在语言表达上多仿用禅宗说理的方式。对于《四书》的研究。李春颖在《张九成对(大学)致知格物的心学i}释》中,提出张九成的“致知”是《大学》修养工夫的核心。郑熊在《工夫消解本体一一论张九成的<中庸>研究》中,提出张九成通过“工夫消解本体”的方式实现了心本论的构建。心本论的建构始自《中庸说》。刘玉敏在《即本体即工夫:张九成对(中庸>的解读一一兼与郑熊先生商榷》中,表达了与郑先生不同的论断,认为心本论的建构并非始自《中庸说》,张九成的其他著作对心本论论述更深刻全面。在《中庸说》中“戒慎恐惧,涵养未发”贯穿始终,这一工夫论是他心本论的具体落实。戴成方在《对张九成孟学研究方法的初步探究》中,详细分析横浦先生之解读《孟子》一书之方法。周淑萍在《宋代学人对两宋非孟思潮的理论回击》中,阐述了张九成对于非孟的回击。徐莹在《张九成<孟子传>中的商鞍》中,认为张九成在很多方面曲解了《孟子》原义。张荷群《北宋孟子学案》中的其中一章,对张九成的孟子学思想进行了专门研究。徐慧文和杨新勋在《张九成(孟子传>的主要特色》中,认为张九成的《孟子传》具有以史解孟、理学解孟、伦理阐释、经世致用、贯穿古今和重心性探讨的突出特点。李春颖在《张九成<孟子传>中的君臣观与宋代疑孟思潮》一文中,考证了《孟子传》一书的流传情况及版本问题,还从君臣观入手,阐明了张九成的解经特点。张哗在《张九成<孟子)学研究》一文中,对张九成的《孟子》思想进行了整体研究。袁大鑫在《论张九成<四书)诊释与道统论建构》中,认为张九成通过对《四书》的诊释完成了对道统说的建构,进一步推动道统体系的完成,而后在《张九成(四书)学研究》中,进一步肯定了这一观点。武灿营在《张九成<中庸说)研究》中,提出张九成以“性即理”思想为出发点,积极促进伦理本体与主体意识的结合,实现本体与主体的合一,推动“理学”向心学的转化。对于其思想的整体研究,台湾学者邓克铭在《张九成思想之研究》中介绍了张九成的生平、佛教观、经学思想、史学观、与伊川学的关系及影响。该书重点在史料的介绍,并不在思想的研究。李春颖的博士论文《张九成思想研究》,从气论、心性论、工夫论及其天人感应、德福相符等方面分析了张九成思想。刘玉敏在《心学的肇始一一张九成哲学思想研究》中,从心的角度出发,提出张九成建立了完备的心本论的理论体系,是心学的肇始。对于张九成心学思想的研究。张昭炜在《宋明理学第四系的形成与发展》一文中,基于牟宗三的“三系说”,提出了“四系说”,认为这一系开启于程颖,由谢良佐完成理论初建,张九成继承发扬。卢连章的《论程颗心学思想的传承》,提出程颗的心学思想是由谢良佐继承,然后经由王蕉、张九成传承,最终陆九渊是集大成者。朱军在《从谢良佐到张九成:洛学心本体的建构》中,认为张九成是在谢良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心与仁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心提升到了本体的地位。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心本体的概念,但是他们的思想却被陆九渊、王阳明所继承发展,事实上为心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何俊在《南宋儒学建构》中,认为张九成的思想都是从洛学出发,从工夫的落实发展出以工夫为本体的思想,表现出了与陆学的一致性。同时在《洛学向心学的转化一一论王苹、张九成思想走向》,认为王蕉、张九成开启了陆王心学。左志南在《“造化何在,吾心而已”一一张九成理学体系建构特点及其意义》中,梳理出张九成理学思想的形成过程、逻辑框架,并认为张九成建构起了一个兼具儒释特色的体用兼备的思想体系,是二程之后理学向“心学”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王伟民《张横浦的心学思想述论》中认为张九成并未建立心本论,只是为心学奠定了基础。滕复在《阳明前的浙江心学》中,提出张九成是“心学的重要开创者”,但是他又认为张九成的心学思想对心、性、情、理等概念的关系缺乏梳理,对心即理的观点缺乏完善的论证,体系还不完善。以上几位学者都认为张九成只是洛学向心学发展的中间过渡环节,并未建立完备的心本论理论体系。李敬峰在《理学范式,心学旨趣:张九成思想特质辨析》中,认为张九成实际上是接续和推阐两宋之际道学的核心话语,主张以心为本,在理学的范式内,开出新的面向,从本体到心性,再到工夫,建构出近乎圆融的心学雏形。他后来写的《二程后学研究》一书中也基本上持上述观点。林继平在《陆象山研究》中认为张九成己经把形而上和形而下融成一片,对张九成评价甚高。陈利娟在《谢良佐哲学思想研究》中认为张九成是以觉为心的本质属性,并以觉为仁的根源,将觉和心提高到本体的地位,完全突破了二程以生、觉来譬喻仁的界限,也将谢良佐以知觉言仁、以心言仁的思想进一步向前推进到了心本论的高度,开始了心学的创立。刘玉敏在《论张九成“仁即是觉,觉即是心”的思想及其意义》中,提出张九成以觉训仁训心实际上是将心(或觉)上升到了本体的地位,从而开启了心学。吴长庚在《朱熹与江西理学》中认为张九成是象山心学的前导。刘玉敏在《心学的肇始一一张九成哲学思想研究》中提出张九成以心为逻辑起点,通过以心释天将主体心上升至宇宙本体的地位,并以之作为其哲学最高范畴,认为张九成建立了完整的心本论体系,是心学的肇始。以上是学界对于张九成心学思想的认识,对于张九成的心学思想,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其形成了完备的心本论的理论体系,一种认为其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张九成心学的地位,一种认为其是心学的创立者,一种认为其心学是处于向陆九渊心学的过渡阶段。对于张九成理学思想的研究。崔大华在《张九成的理学思想及其时代影响》中,认为张九成的理学思想主要包括“天理”说、“格物”说、“慎独”说三个方面。齐景红在《张九成理学思想研究》中,从张九成的理学思想、佛学思想以及朱熹对横浦先生的批判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其学术地位。对于张九成佛教思想的研究,李承贵先生在《张九成佛教观论析一一一兼论佛教中国化的路径及特点》中,认为张九成受佛教影响甚巨。张九成在言道方式、生活性情方面亲近佛教,而在心性、伦理方面排斥佛教,认为张九成的思想特色是“身佛心儒”而非“阳儒阴释”。郑翔高在《张九成与大慧宗果的交游》中,认为张九成和宗呆两人都抱持着以法为重的禅者默契,并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下交流禅法。而后,郑翔高在《士大夫居士张九成的佛禅观》中,认为张九成的思想与大乘经论相符,也契合于诸禅师的论道,并认为佛法在张九成心中的地位及对其思想的影响很深。之后,郑翔高又在《张九成的儒佛会通思想历程》中,进一步提出,张九成既非“身佛心儒”,也不是“阳儒阴释”,而是“亦儒亦佛”、“儒佛会通”。吴珍平《宋代儒家学者学佛经历对理学的影响一一以张九成为例》,认为宋之学者“出入佛老”的经历,增进了理学和佛学的互融度,并利于各自的发展,并且认为张九成虽然游学于禅僧,但是本质上是儒家学者。邵海根在《张九成心性论对佛教的融摄》中,从整体的角度对张九成的心性论与佛教思想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钱建状、尹罗兰先生合著了《南渡士人的佛教因缘与文学创作》一文,从文学的立场上分析了横浦先生文学理论与佛学的关系,介绍了横浦先生“援禅入诗”的写作风格。方新蓉在《大慧宗呆与两宋诗禅世界》中,提出张九成受宗呆影响甚重,认为张九成是在宗果“物格”、“不怕念起,唯恐觉迟”的思想上建立的心学体系。对于张九成工夫论思想的研究。张申娜在《张九成工夫论意义下的“心”、“理”关系考察》中,把张九成的本体论和工夫论结合起来,以张九成的工夫论思想为视角,考察其“心”、“理”关系。李春颖在《已发未发之间一一张九成对道南已发未发思想的发展》一文中,认为张九成以即存有即活动的本心作为本体,厘清了己发未发与体用的关系,将道南体验未发的工夫变为已发未发之间的戒惧工夫。在《张九成与朱熹慎独工夫的路径及分歧》中,分析了张九成与朱熹工夫论的差异,认为张九成的慎独与戒惧相同,都是对天理本心的体认,是一种直取本体的工夫路径。对于张九成人性论思想的研究。李春颖在《性善之善不与恶对一一以张九成为中心讨论宋代性善论涵盖的两个问题》中,理清了性善论在宋代发展完善的思想脉络,认为性善论与性无善无恶论双方对于“善”采取了不同的用法。对于张九成思想的其他研究。李春颖在《传心与儒家道统传承》中,认为张九成的“传道”可以直接等同于“传心”。李春颖在《张九成基于心学思想的天人感应论》中认为张九成基于心学的天人感应论以气论为基础,通过心一气一事物的结构,将自然界纳入到以人为中心的世界之中,使天人感应在宋代心学思想中获得了新的内涵和价值。曹树明在《北宋<西铭)诊释模式述论》中,认为张九成在诊释《西铭》时采取的是“心性即天地”的诊释模式。肖湘在《朱熹(杂学辨)研究》中,说明了朱熹与张九成在本体论、知行观、工夫论等方面的具体分歧。许家星在《“洪水猛兽”:朱子对宋代名士“阳儒阴佛”思潮的批判及其意义一一以<杂学辨>为中心》中,从朱熹对张九成批判的角度出发,对张九成的《中庸解》进行了阐释。魏娟在《张九成忠君爱民的政治思想》一文中,对张九成的君臣观及政治思想进行了研究。台湾学者林素芬在《张九成的圣王论述》中探讨了张九成的政治理想,认为张九成提出的“圣王史观”是理学式的天理史观,是体用合一之道,彰显了其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对于张九成思想影响的研究,刘玉敏的《心学源流一一张九成心学与浙东学派》一书,对张九成的心学思想进行分析,并考察了其与婴学、永嘉学派、浙东心学、江西心学的关系,并且认为浙东学派思想的形成都受到了张九成思想的影响。在《张九成与南宋浙学》中,提出张九成的“道器不离”、“惟实是用”的观点深深影响着永嘉学派,其“日用即道”、“以觉言仁”的思想影响了雨上心学。张九成不仅是心学的创人,而且是南宋浙学的创始人之一。在《钱时的道统论与浙江心学》中,认为钱时的“道统”反映了浙江心学经学与心学相结合的特点,而这些特征由张九成肇其始。在《张九成的事功思想及其影响》中,提出张九成心性为体、事功为用、“惟实是务”的思想上承永嘉的传统思想,又与南宋的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在永嘉学派的形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开创性作用。王凤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原来你是这样的鲁迅”红色教育(教学设计)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四章 第七节 两栖类和爬行类教学设计 (新版)冀教版
- Unit 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Section A (1a-2c)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Unit 3 Clothes(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国庆精神”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 九 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 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三制
- 11《军神》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2023七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7 My past life Unit 3 Language in use第5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外研版
- 2024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3课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3 新人教版
- 2024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2 Plant a PlantLesson 11 Amazing Plants教学设计(新版)冀教版
- 《针法灸法》课件-温针灸
- 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手册
- 电梯扶梯管理制度
- 《丰田生产方式》课件
- 【MOOC】农作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项目一任务三学包粽子课件浙教版初中劳动技术七年级下册
- 护理中的急性肾损伤护理
-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 一例脓毒性休克的护理查房
- 2024年湖北省中考地理·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安徽省高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