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手册_第1页
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手册_第2页
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手册_第3页
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手册_第4页
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手册一、目的

本《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的制定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国省道交通安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建立健全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适用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我国国省道交通系统内的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包括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养护单位、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单位等相关单位。

三、职责

1.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

(1)制定和完善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政策、制度、规范和标准;

(2)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3)负责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经费保障;

(4)对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

2.公路管理机构

(1)具体负责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2)制定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年度工作计划;

(3)组织开展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4)及时向上级报告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

3.养护单位

(1)负责国省道交通安全设施的日常养护和维修;

(2)对国省道交通安全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3)协助公路管理机构开展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单位

(1)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国省道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

(2)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交通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整改;

(3)配合公路管理机构开展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5.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公路管理机构、养护单位、交通安全设施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确保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隐患排查范围

本《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手册》中的隐患排查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状况

(1)路面状况:检查路面是否平整、有无坑槽、裂缝等病害;

(2)路面标志:检查交通标志是否清晰、完整,夜间反光效果是否良好;

(3)路面标线:检查标线是否清晰、磨损程度,以及是否按标准施划;

(4)道路排水:检查道路排水设施是否畅通,防止积水影响交通安全;

(5)道路防护设施:检查护栏、隔离栅等防护设施是否完好,有无破损、缺失等情况;

(6)桥梁隧道:检查桥梁、隧道的结构安全,包括桥面铺装、伸缩缝、排水系统、照明设施等;

(7)交叉口:检查交叉口的设计、信号灯、标志标线等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交通设施

(1)交通信号灯:检查信号灯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存在故障或损坏;

(2)交通监控:检查监控设备是否完好,能否实时监控道路状况;

(3)交通标志与标线:检查标志、标线的设置是否符合标准,是否满足交通需求;

(4)交通诱导设施:检查诱导设施的设置是否合理,能否有效引导交通流。

3.交通秩序

(1)违章行为:检查是否存在违章停车、逆行、超速等违法行为;

(2)行人横穿:检查是否存在行人横穿马路、翻越护栏等危险行为;

(3)非机动车管理:检查非机动车行驶是否遵守交通规则,是否存在占用机动车道等违法行为。

4.道路环境

(1)道路周边环境:检查道路周边是否有杂物堆放、占道经营等现象;

(2)绿化带:检查绿化带是否整洁,树木是否影响视线;

(3)道路照明:检查道路照明是否充足,是否存在照明盲区。

5.应急管理

(1)应急预案:检查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2)应急物资:检查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3)应急演练: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6.其他隐患

(1)自然灾害:检查是否存在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隐患;

(2)地质条件:检查地质条件是否影响道路安全,如沉降、塌陷等;

(3)其他潜在隐患:对可能影响交通安全的其他因素进行排查。

隐患排查工作应全面覆盖国省道交通系统,确保及时发现并治理各类交通安全隐患。

五、隐患排查的方法

(一)综合检查

综合检查是指对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但不限于道路状况、交通设施、交通秩序、道路环境等方面。综合检查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由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组织相关单位共同参与。检查内容应包括:

1.对道路基础设施的全面检查,包括路面、桥梁、隧道、交叉口等;

2.对交通设施的检查,包括交通信号灯、监控设备、标志标线等;

3.对交通秩序和道路环境的评估,包括违章行为、行人横穿、道路清洁等;

4.对应急管理措施的检查,包括应急预案、应急物资和应急演练等。

(二)专业检查

专业检查是指针对特定领域或专业技术的深入检查,通常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进行。专业检查包括:

1.结构安全检查:对桥梁、隧道等结构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其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

2.交通工程设施检查:对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交通工程设施进行专业检测和维护;

3.交通安全评估:对交通事故频发路段进行安全评估,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三)季节性检查

季节性检查是指根据季节变化对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进行的检查。主要包括:

1.春季检查:重点检查冬季影响道路安全的遗留问题,如路面坑槽、排水系统堵塞等;

2.夏季检查:关注高温天气对道路和交通设施的影响,如沥青路面软化、标志标线磨损等;

3.秋季检查:检查落叶对道路清洁和视线的影响,以及准备冬季防滑措施;

4.冬季检查:重点关注冰雪天气对道路安全的影响,确保防滑措施的有效性。

(四)节假日检查

节假日检查是指在重大节假日前后对国省道交通安全进行的专项检查,以应对节假日期间交通流量的增加。检查内容应包括:

1.对易拥堵路段的检查,确保交通疏导措施的有效性;

2.对交通事故多发点的检查,加强安全警示和管控措施;

3.对服务区、停车场的检查,确保设施完善,满足旅客需求。

(五)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

日常检查是指国省道交通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常规检查,包括:

1.对道路和交通设施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小范围的问题;

2.对交通事故的现场勘查,分析事故原因,预防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定期检查是指按照既定周期进行的检查,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通常包括月度、季度和半年检查等。定期检查应包括:

1.对道路状况的定期评估,确保道路安全性能;

2.对交通设施的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3.对交通安全管理措施的定期审查,确保管理措施的适应性。

六、长假期间安全检查

(一)工业安全

长假期间,由于部分工业生产可能暂停或员工放假,国省道沿线的工业安全检查尤为重要,以确保长假期间的安全稳定。以下是长假期间工业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

1.设备安全检查:对工业生产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所有设备在长假期间处于关闭状态或安全模式下,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的意外事故。

2.电气安全检查:检查所有电气设备和线路,确保没有漏电、短路等安全隐患。对于需要持续运行的电气设备,应加强监控和维护。

3.爆炸和火灾危险品管理:对存储和使用爆炸物品、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场所进行重点检查,确保储存条件符合安全标准,消防设施完好,应急措施到位。

4.安全防护设施检查:检查所有安全防护设施,如防护栏杆、警示标志、安全通道等,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能够发挥应有的安全防护作用。

5.应急预案和救援物资检查:确保应急预案的完善和可行性,检查应急物资的储备情况,包括消防器材、急救药品、防护装备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6.员工安全教育:在长假前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强调长假期间的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员工在假期中能够遵守安全规定。

7.巡查和值班安排:制定长假期间的巡查计划和值班安排,确保有足够的人员在岗,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安全生产问题。

8.事故隐患整改:对之前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进行跟踪整改,确保长假期间所有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二)交通安全

长假期间,国省道的交通安全检查是确保假期期间道路安全畅通的关键措施。以下是长假期间交通安全检查的具体内容:

1.道路基础设施检查:对路面、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道路状况良好,无坑槽、裂缝等病害,桥梁和隧道结构安全。

2.交通标志和标线检查:检查交通标志是否清晰可见,标线是否磨损,确保交通指示清晰,指引准确。

3.交通信号灯和监控设备检查:对交通信号灯系统进行检查,确保信号灯正常工作,无故障;同时检查道路监控设备,确保监控系统正常运行,能够及时掌握道路状况。

4.道路交通秩序维护:加强对重点路段和易拥堵区域的交通疏导,确保交通秩序良好,防止因交通拥堵引发的交通事故。

5.交通事故易发点排查:对交通事故频发路段进行重点排查,分析事故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增设交通标志、调整信号灯配时等,减少事故发生。

6.长途客运车辆检查:加强对长途客运车辆的安全检查,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驾驶员资质合格,防止疲劳驾驶。

7.旅游包车和自驾车安全提示:针对旅游包车和自驾车增多的情况,通过广播、网络、高速公路显示屏等渠道发布交通安全提示,提醒驾驶员注意休息,遵守交通规则。

8.应急救援准备:确保应急救援队伍随时待命,救援物资充足,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能够迅速响应,及时处理。

9.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加大对超速、超员、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通过设置检查站、利用监控设备等方式,强化违法行为查处。

10.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媒体、社区等多种渠道,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交通安全氛围。

(三)环境保护安全

长假期间,国省道环境保护安全的检查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以下是长假期间环境保护安全检查的具体内容:

1.道路周边环境保护检查:检查道路周边环境是否遭受污染,包括垃圾堆放、非法倾倒等行为,确保道路两侧环境整洁,无污染源。

2.排水系统检查:对道路排水系统进行检查,确保其畅通无阻,防止因降雨等原因导致的污水溢出,影响周围环境。

3.汽车尾气排放检查: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监测,特别是在城市周边和旅游景点,确保车辆排放符合国家标准,减少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4.噪音污染控制:对道路噪音污染进行监测,特别是在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区域,采取隔音屏、限速等措施,减少噪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5.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对正在进行的道路施工项目进行检查,确保施工现场采取有效措施,如围挡、洒水降尘等,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6.应急污染处理能力检查:确保环境保护应急预案的完善,检查应急处理设施和物资的储备情况,提高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能力。

7.旅游垃圾处理检查:在旅游景点和休息区,加强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检查,确保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工作有序进行。

8.环保法律法规宣传:通过设置宣传牌、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加强对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9.环境监测数据实时监控:利用环境监测设备,实时监控道路周边的环境质量,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等,确保环境指标在安全范围内。

10.环保违规行为查处:加强对环保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维护长假期间的环境安全。

七、隐患排查分级

隐患排查分级是为了更有效地识别和控制交通安全风险,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将隐患分为不同的级别。具体分级如下:

1.严重隐患(一级):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严重环境污染的隐患。这类隐患需要立即上报并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例如:桥梁结构严重损伤、长大隧道火灾隐患、重大交通事故频发路段等。

2.较大隐患(二级):可能导致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隐患。这类隐患需要在短期内上报并制定整改计划。

-例如:路面坑槽导致车辆事故、交通信号灯故障、交叉口设计不合理等。

3.一般隐患(三级):可能导致一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隐患。这类隐患需要在一定时间内上报并逐步整改。

-例如:标志标线磨损不清、轻微路面病害、交通设施损坏等。

4.小型隐患(四级):对交通安全影响较小,不会立即导致安全事故的隐患。这类隐患可由现场负责人及时处理。

-例如:小面积路面修补、绿化带维护、轻微设施损坏等。

八、隐患排查管理

隐患排查管理是指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以下为隐患排查管理的主要内容:

1.隐患记录与报告: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详细记录,包括隐患位置、类型、级别、发现时间等信息,并按照规定程序报告上级管理部门。

2.隐患评估与分类: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对隐患进行评估和分类,确定整改的优先级和期限。

3.整改措施制定:针对不同级别的隐患,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包括临时措施和长期措施,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4.整改责任落实: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确保整改措施得到实施,并跟踪整改进展。

5.整改效果评价:整改完成后,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价,确保隐患彻底消除,防止隐患再次出现。

6.隐患排查资料归档:将隐患排查的资料归档保存,包括隐患记录、整改措施、整改结果等,便于未来的查询和审计。

7.隐患排查培训与教育: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隐患排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隐患排查的专业水平。

8.隐患排查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隐患排查管理系统,提高隐患排查的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

九、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和隐患建档监控

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和隐患建档监控是确保交通安全隐患得到及时发现、有效治理和持续监控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具体内容和要求:

1.事故隐患排查报告

-排查记录:每次隐患排查后,应详细记录排查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排查结果等信息。

-隐患报告:对排查出的隐患,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流程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报告中应包含隐患的具体情况、可能造成的后果、临时应对措施和长期整改建议。

-报告频率:对于重大隐患,应立即报告;对于较大和一般隐患,应在排查后24小时内报告;对于小型隐患,应在排查后一周内报告。

2.隐患建档监控

-建档:对排查出的每一起隐患,应建立档案,档案内容包括隐患的基本信息、排查报告、整改措施、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结果等。

-监控:根据隐患的级别和性质,确定监控频次和方法,确保对隐患的实时监控。对于重大隐患,应实施每日监控;对于较大隐患,应实施每周监控;对于一般和小型隐患,应实施每月监控。

-跟踪整改:对隐患的整改过程进行跟踪,确保整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记录整改进展情况。

-整改验收:整改完成后,应组织验收,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消除。验收合格后,应更新隐患档案,记录整改结果。

-档案管理:隐患档案应实行集中管理,便于查询和统计。同时,应定期对档案进行审查和维护,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信息共享:建立隐患信息共享机制,确保相关单位能够及时获取隐患信息,协同进行隐患治理。

-持续改进:通过分析隐患排查和整改的数据,不断优化隐患排查流程,提高隐患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事故隐患排查报告和隐患建档监控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范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