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的,法制教育论文内容摘要:大学生法治教育目的不明确是当下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素质应当成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目的。法治知识、法治实践能力、法治情感是法治素质不可或缺的三要素。打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法治素质教育形式、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法治教育老师队伍、加强实践锻炼是培养大学生法治素质的基本途径。本文关键词语:大学生,法治教育,法治素质法治在当今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遭到史无前例的重视。在我们国家古代的典籍中很早就出现了法治一词。(晏子春秋谏上九〕提到: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淮南子泛论训〕提到: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当然,这种站在君王统治、约束臣民的工具角度来看待法治,不免带有极大的片面性和历史局限性。我们今天所讲的法治本身是民主政治的产物,是当代意义上的法治,当代法治是以民主为前提,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公权利为关键的治国理政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1]。建设法治国家是中国的百年梦想,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承当着特殊的历史责任。一、法治教育目的不明确是当下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国家从1986年起开场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的十五大初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法治国家。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法治国家初次写入(中国宪法〕。2020年10月(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阐述了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指出必须弘扬社会法治精神,深切进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扞卫者。为达此目的,(决定〕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同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迫切需要相比,当前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向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转变还不能令人满意,在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开展现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目的仍然不够明确。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为回应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要求,2021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制定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该大纲是的十八大后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和大学生法治教育有关的指导性文件,但该文件仅仅擘画了高等教育阶段法治教育的阶段性目的,并没有明确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目的之所在。由于法治教育目的不明确,导致出现了教学活动杂乱无序、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开场之前就提出目的,是人与动物的无意识活动相区别的根本特点之一。讲:劳动经过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经过开场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个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的方式和方式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3]目的固然反映了人类自个的需要,但任何目的的提出和实现经过都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类对客观外界有了一定的正确认识,并发现和把握了按自个的需要改造和利用事物的手段和使用方式,才能提出正确、合理的目的。二、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素质应当是现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教育主题之所在。(中国教育法〕第一条开宗明义指出教育立法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4]。因而,现代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在根本方向上要紧扣素质教育的主题,即我们国家现前阶段的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必须是一种素质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素质为教育目的,而不能脱离素质教育的改革方向。现前阶段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应当培养大学生哪方面的素质呢?可供选择的答案:有三:法律素质、法制素质、法治素质。简单来讲,法律素质是一定的社会主体对法和法的现象的心态、观念(即法律意识)及知法、守法、用法能力(即法律实践能力)的综合。这里的心态指的是主体对法和法的现象的分析、评价、感觉、考虑等心理活动;这里的观念指的是对法的现象的理解、知识、观点直至法的观念的最高层次即法的理论;知法指主体对法律制度和法律规则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守法和用法能力指主体所具有的运用法律来规范和指导单位或个体的行为,解决矛盾与冲突,维护合法权益,追查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的能力。从法律素质的概念和内容能够看出,法律意识有深浅之别,主体的法律意识总是从较浅的层次向较高的层次递进;法律实践能力有高低之分,主体本身状况及受教育的差异造成主体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呈现出高低差异,并且主体知法、守法、用法能力也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经过。用一种简单的群众易于理解的二分法来区分,法律意识可分为低级形态的法制意识和高级形态的法治意识;主体知法、守法、用法能力可分为低级形态的法制实践能力和高级形态的法治实践能力。相应地,法律素质可分为低级形态的法制素质和高级形态的法治素质。法制与法治固然仅一字之差,但代表着一系列法律理念的重大变化。法治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保卫公民的权利,主张法律至上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法外特权,强调公民发自内心地信仰法律,自觉守法,坚决维护法律;法制的本意是指一国的法律制度,它更重视国家和权利的强迫力,它以国家强迫力为后盾要求公民遵守法律,法制并不排除法外特权。法治社会的公民对法律有坚定的信仰;法制社会的公民对法律有畏惧感、排挤感、异己感。法治是民治的工具,法制是治民的工具。从上述分析能够看出,法律素质只是一个中性词,本身无所谓褒贬;法制素质重视法律的工具价值,以追求培养顺民,预防犯罪为教育目的,已经不符合我们国家现前阶段领导人民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现实要求;而法治素质追求法律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的统一,承载着人类建设美妙、和谐社会的价值理想,是现前阶段我们国家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当代化的重要依托,在我们国家社会由传统法制社会向当代法治社会转型期,将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素质预设为现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目的有利于稳固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塑造法治社会的民众基础,同时也有利于现代的大学生提高本身综合素质,实现自由全面发展。法治素质的概念当前尚无准确定义。素质一词的概念亦曾经众讲纷纭,当前学术界趋于一致的定义是人的素质是指以人的先天生理特征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构成并发展起来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相对稳定而稳固的特性[5]。关于素质的构成要素当前学术界普遍以为,素质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是知识、能力、非认知因素(非认知因素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6]),这三大基本要素构成一种构造式关系,有什么样的素质构造就有什么样的外在行为。在素质构造中,知识是能力运作的基础,处于素质构造的最外层,但知识在学习中容易获得,也容易失去;能力是一点一点构成的,相对于知识比拟稳定,它的作用主要具体表现出在对知识的运作上,故能力处于素质构造的中间层;非认知因素相对于知识和能力愈加稳定,它具有动力性功能,对主体行为有指挥和控制作用,处于素质构造的中心位置。根据上述素质的一般构造类推,我们能够知道法治素质同样是由知识、能力和非认知因素所构成,这里的知识当然指的是法治知识,一般以为法治知识包括实然法治知识、应然法治知识以及和法治有关的知识等;这里的能力指的是法治实践能力,基本的法治实践能力应当是遵法守法用法的能力,更高层次的法治实践能力应是崇尚法治自觉遵守法治坚定扞卫法治的能力;法治素质构造中的非认知因素只能是积极的、正向的法治情感,包括人们对法治在心理上所持有的喜欢、尊重、信任以致信仰等。法治素质在素质构造上的特殊性使它同其他任何素质相区别,即法治知识、能力、情感三要素同时具备了我们才能讲一个人具有了法治素质,三要素缺一不可。同法律素质、法制素质的构造要素相比,法治素质的构造要素有度的要求,华而不实,在知识要素上应知应会的知识都要懂;在能力要素上遵法守法用法能力都要有;在情感等非认知因素上不能有厌恶、逃避法律的消极情感,必须是对法律抱持喜欢、尊重、信任、信仰等积极的、正向的情感,否则就只能讲某一特定主体有某种程度的法律素质或法制素质,而不能讲这一特定主体具有了法治素质。在以往法制素质教育的形式下之所以人才素质不高,主要原因是在这种形式下人们不易产生对法律积极的、正向的情感,从根本上制约了能力的养成。将法治素质预设为现代大学生法治教育目的意味着现代高校的法治教育不仅仅要向大学生们传递法治观念、法治理念,塑造法治精神,更要紧扣素质教育的主题,促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着眼于大学生法治实践能力的养成。三、为什么讲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素质是现代高校法治教育之目的(一)政策根据社会社会的本质要求就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成立八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7]针对过去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我们国家教育界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场重视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根据(当代汉语规范词典〕,素质教育是指:根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促进个体德、智、体、美的发展,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8]由此可见,素质教育重在实践能力的培养,完美具体表现出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育的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的结合。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9]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为此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华特点社会教育体系,为施行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9]191。的十六大提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十九大报告紧接着提出:要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10]将培养大学生法治素质作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目的不仅紧扣了素质教育的主题,更是对的十九大要求的贯彻,是对的十九大精神的积极回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取决于每个公民的素质和民族整体的精神风貌,提高公民素质则是民族复兴最现实的举措。从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历体验来讲,国际竞争讲到底是公民素质的竞争。一个国家的兴隆发达,究其深层原因是它的公民素质的提高。(二)法治化的现实需要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传统社会向当代社会转型期,建设法治社会,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当代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主基调,它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当今中国的当代化是一个社会全方位的当代化,它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当代化,也包括人的观念、心理、个体素质等的当代化。无论传统社会向当代化转型呈现出何种详细形式和内容,人的当代化无疑是当代化的核心。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当代化,着力解决国家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矛盾,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深切进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9]这标志着在中国社会法制当代化即法治化的历史进程中,法制教育也开启了向当代法治教育的全面转型。国家法制当代化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但它的整体发展方向就是法治化,全面依法治国。法制当代化在观念层面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要培养公民信任法律、尊重法律的法律意识,确立规则至上的当代法治观念。一个国家业已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要想获得理想的社会效果,并最终达至成功,有赖于操作这些详细制度的人的当代素质。一个国家的人民只要从法律意识和行为方式上与法制当代化的历史进程保持一致,这个国家的法制当代化才能真正得到实现。法律发展、法制当代化也是一种人的以法律观念、法律意识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素质由传统向当代的转变经过。[11]因而,在这个意义上,法制当代化即法治化首先是一定社会中社会主体本身的当代化,这一当代化的详细进程表现为把具有传统法制意识、传统行为形式的社会主体转变为具有当代法治意识和当代行为形式的社会主体。这一转变必须仰赖于从传统法制教育向当代法治教育的转变。人的当代化绝不是法制当代化经过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实现法制当代化的先决条件。当代法治教育必须先行。否则,不管一国法律制度怎样当代化,假如社会主体的素质条件没有完成向当代化的转变,建设法治国家的设想终会落空。(三)建立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内在需要主义教育理论以为一定社会的教育活动总是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因而,高校的法治教育目的必须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需要为第一要义。维护社会利益,为社会服务,一直是我们国家社会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事关的执政地位,事关人民福祉,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人是法治建设的主体,是法治建设的首要因素,具有主导作用,决定着法治建设的质量。假如群众的法律素质停留在法制素质的阶段,则国家与社会也会一直停留在法制国家和法制社会的阶段,而不会到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阶段。我们国家1997年提出建立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社会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共同本质属性,即平等、自主、诚信、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其在客观上必然要求法律对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市场运行本身进行规范,构成市场经济的共同秩序,否则市场经济就建立不起来。市场经济社会中法律的高效运行必须获得社会群众心理的普遍支持,仅靠国家强迫力支持的法律难以实现高效运行。过去中国在建设市场经济经过中所碰到的阻碍主要是市场主体的法律素质不高,停留在法制素质阶段,导致市场主体在法制意识方面不尊重法律、不重视法律,不信任法律,甚至厌恶法律,逃避法律;在法制实践能力方面依法维权能力不高,遇事不找法,解决矛盾不靠法,不尊重判决,逃避执行,执行难始终是老大难。法治意识视域中的法律包含了公正、正义、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要素,而且要求法律必须得到普遍的遵守,不成认法律之外的特权。这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高度一致,因而市场经济在本质上就是法治经济,即以法律为规范的经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健全经过实际是经济法治化的经过。公民的法治素质就是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主体应有的素质。大学生是将来市场经济的潜在主体,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素质就是塑造市场经济社会的民众基础。(四)大学生本身自由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需要教育目的总是社会目的和个人目的的有机统一。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的预设存在着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论争。个人本位论者把个人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个人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主张应根据个人本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者把社会的价值看成高于个人的价值,把社会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主张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应以围绕社会价值的最终实现来建构教育活动。塑造社会我,这就是教育的目的[12]。之所以要如此,是由于人的一切发展依靠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个人发展就无从谈起,结论是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不存在其他的目的。主义以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3],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14],教育既是一种综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经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讲完美具体表现出了教育的社会目的与个人目的的统一,而不会陷于个人本位论或社会本位论的泥淖中。根据社会学理论,人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个体社会化的问题,个体社会化的概念是指人在与别人交往中逐步成长为所在社会的积极成员的经过,在这个经过中人学习并把握所在社会的道德规范、法律规范等规范,逐步构成社会要求的社会态度、价值观、信念、行为形式及人格特征,即社会所等待的公民素质。讲人有社会性,并不意味着个体一出生就已具备这样的素质,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有赖于后天的教育,需要个体经历社会化的学习与锻炼经过。社会化发展最明显的标志则是一个人的动机与行为逐步合适于某一社会群体及其文化的要求,出现合适的需要。换句话讲,个人在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的经过中,将首先接触到调整人际关系及符合群体利益的行为规范,通过学习和接受这些规范进而构成为人处世的恰当的态度、观点、技能与习惯,使自个越来越能适应社会生活。社会化的终极目的在于使个体与自个所在的社会群体保持协调一致,正向的、积极的社会化经过完成后社会主体会以为服从道德律法,遵守社会秩序,是极其自然和符合个性发展的事。上述理论充分讲明,素质才是人的立身之本,人的素质越全面就越能适应社会,大学生只要具备了法治素质才能在当代法治社会中安然生存和发展。四、培养大学生法治素质的途径当前,我们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史无前例、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史无前例[2]142,在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依法治国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加快法治建设是解决和国家事业所面临的一系列矛盾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举措。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和法治的民众基础,塑造当代社会所要求的公民法治素质是教育的任务,并且主要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一)积极打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法治素质教育形式教育形式是培养人才的载体,是教学观念、教学目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等教学要素的有机统一体,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在以往法制素质教育的形式下,这种教育形式重视法律的工具价值,以追求培养顺民、预防公民犯罪为教育目的,教学目的重在完成法律规范的传递任务,忽视了大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养成和培养大学生对法律积极的正向的情感,导致学生的守法意识淡薄,法律信仰缺失,再走法制教育的老路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塑造大学生法治素质的任务只能依靠法治素质教育形式来完成,积极打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法治素质教育形式是当务之急。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视学生为教育主体。新型的法治素质教育形式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素质为教育目的,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教学对象上要面向全体学生,有教无类;在教学目的上要以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为目的,注重学生法治知识、法治实践能力、法治情感等全面发展;在教学关系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民主、合作、互助的新型教学关系;在教学经过上,要具体表现出主动、生动、活泼;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采用启发、内化、转化的方式方法,实现知识能力远迁移;在教学环境上,要积极营造和谐、愉悦、共鸣的教学环境。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必须尽快转变观念,提高对大学生法治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尽快完成从大学生法制素质教育向大学生法治素质教育的转变。(二)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法治教育老师队伍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高质量的老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在高校法治教育气力中,老师队伍承当着完成教学目的,详细执行教学任务的职责,在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最终能否有效提升本身的法治素质、提升到何种程度,老师始终是大学生法治素质教育中的关键因素。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充当了法治教育课的看客,问题主要还是出在老师身上。素质培养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和以往的法制教育相比,现代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教学目的更高层次、教学标准更严、教学任务更重,对法治教育老师队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然而,现前阶段高校法治教育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法治教育老师队伍不仅缺少师资气力,有法学背景的老师数量更少,现有老师的质量相比教学要求也有差距。解决当下问题,扩大老师队伍是一方面,努力提升现有老师的素质也是当务之急。知识、能力和情感是法治素质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大学生法治素质的培养融知识教育、能力塑造、情感心理培育为一体,要求授课老师不仅要有思想教育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广博的学识,熟练的当代教育技巧,还要有过硬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人格,是遵纪守法的模范,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除此之外,法治教育老师在教育教学经过中还要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做主体性教育的自觉推动者和践行者。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它要请教师成认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经过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教育教学经过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师生关系。大学生法治教育应当而且必须贯彻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以预防犯罪、培养顺民为主旨的法制教育中,空、冷、横、硬的教学气氛一直为人所诟病,法治本身蕴含着民主、平等、正义、自由、人权、秩序等美妙价值,承载着人类建设美妙社会的价值理想,培养受教育者对法治的尊重、喜欢、信任和信仰是法治教育追求的目的,在主体性教育经过中,学生在民主的环境里认识民主的重要、在自由的空气中体会自由的美妙、在平等的阳光下感受平等的暖和,法治情感是法治素质的核心,这些一点一滴的美妙感受终将会聚成对法治发自内心的炽烈情感,进而为提高法治教育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法治素质的基本途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5]。大学生法治教育属于社会实践的范畴,具有实践的特性。人的知识总是与内部思维活动相关联,人品和能力却总是与外部实践活动相关联,真正的法治教育不仅要解决知的问题,还要解决信和行的问题,人的素质的培养与提升需要经历知、情、意、行的循环往复,社会实践是推动这一经过的首要和唯一的气力。现实社会一直是青年成长的丰厚沃土,基层一线始终是青年了解国情、增长本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体育赛事活动承办合作协议书3篇
- 2024年企业员工劳动合同终止与职业培训保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党建+社会治理”结对共建实施协议3篇
- 2025年度办公室装修与企业文化导入合同3篇
- 2024年示范性补偿贸易协议条款版B版
- 2024年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健康教育宣传合同3篇
- 2024年第三方检测服务技术服务合同签订指南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合同负债归入财务科目明细规范3篇
- 2024年版船舶租赁货物运输合同:航次租赁与租期规定
- 2024年航空公司与机场地面服务公司合作协议
- 插座安装 服务合同范本
- 承德市承德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
- CJT511-2017 铸铁检查井盖
- 转科患者交接记录单
- 现代汉语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昆明学院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调研题及答案
- 舞蹈疗法在减少压力和焦虑中的作用
- 计算机应用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设备的故障管理
- 女性妇科保健知识讲座
- 《电力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 第3部分:水力发电企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