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T-CAEPI 39-2021)_第1页
《石油化工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T-CAEPI 39-2021)_第2页
《石油化工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T-CAEPI 39-2021)_第3页
《石油化工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T-CAEPI 39-2021)_第4页
《石油化工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T-CAEPI 39-202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080

Z05

团体标准

T/CAEPI39-2021

石油化工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

技术指南

Technicalguideforpreventionandcontrolofgroundwater

pollutionatpetrochemicalenterprisesites

(发布稿)

2021-11-05发布2021-12-01实施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

T/CAEPI39-2021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和

指导石油化工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总体要求、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污染预防、修复

与风险管控、封场与长期监测。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清华大学、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

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吉林大学、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广贺、赵倩、张芳、王文峰、赵勇胜、陈坚、朱岗辉、曹红英、文一、侯德

义、李淼、张旭、刘伟江、李书鹏、廖晓勇、杨杰、刘波、陈梅。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21年11月5日批准。

本标准自2021年12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负责管理,由起草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应用过程中如

有需要修改与补充的建议,请将相关资料寄送至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标准管理部门(北京市西城区扣

钟北里甲4楼,邮编100037)。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II

T/CAEPI39-2021

石油化工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污

染预防、修复与风险管控、封场和长期监测等。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企业在产和关闭搬迁场地的地下水污染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16889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8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T50934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

HJ25.1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

HJ25.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

HJ25.3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HJ25.4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25.5—2018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

HJ25.6—2019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

HJ164—2020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1

T/CAEPI39-2021

HJ610—20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8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术语

HJ819—2017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

HJ2050—2015环境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指南

SH3012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

DB11/T1278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T/CAEPI14污染地块勘探技术指南

T/CAEPI16企业设备、建(构)筑物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指南

《废弃井封井回填技术指南(试行)》(环办〔2020〕72号)

《地下水污染源防渗技术指南(试行)》(环办〔2020〕72号)

《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环办标征函〔2018〕50号)

《在产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环办〔2017〕67号)

3 术语和定义

HJ68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石油化工企业petrochemicalenterprise

以石油馏分、天然气等为原料,生产有机化学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产品的企业。

3.2 

场地污染调查siteinvestigation

采用系统调查方法,确定土壤及地下水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

3.3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

基于场地土壤、地下水污染调查,分析污染风险的暴露途径,评估环境污染风险或危害水平。

3.4 

地下水污染预防groundwaterpollutionprevention

采用防渗处理、维护、检测等措施,阻断潜在污染源的暴露途径,降低污染风险,防止地下水污染

2

T/CAEPI39-2021

的过程。

3.5

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groundwaterriskcontrol

采取修复技术、工程控制和制度控制措施等,阻断地下水污染物暴露途径,阻止地下水污染扩散,

防止对周边人体健康和生态受体产生影响的过程。

3.6 

地下水污染修复groundwaterremediation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

平,满足相应地下水环境功能或使用功能的过程。

3.7 

封场siteclosure

场地修复完成后开展的场地地面环境恢复、设备拆除等工作。

4 总体要求

4.1 技术要求

4.1.1 应针对在产/关闭搬迁场地类型,结合石油化工企业生产与污染排放特征,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

与风险评估、预防监测、修复与风险管控、封场、长期监测等工作。

4.1.2 对于低风险在产企业场地,宜以预防、监测为主;对于中、高风险在产企业场地,应进行污染

风险管控,必要时应开展治理修复。

4.1.3 在产企业场地存在潜在地下水污染风险时,应根据风险等级确定防控技术要求,选择污染防控

工程措施,并对其运行过程定期监测,评估污染防控效果。

4.1.4 对于关闭搬迁企业场地,判定无污染风险时,应进行定期监测;判定存在污染风险时,应采取

污染风险管控或修复治理措施。

4.1.5 地下水修复与风险管控技术的选择应综合在产/关闭搬迁企业场地类型、水文地质条件、场地环

境和污染特性等因素筛选后确定。

4.1.6 污染场地修复结束后,应明确场地封场条件与措施,并提出长期监测要求。

4.2 工作程序

石油化工企业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3

T/CAEPI39-2021

图1 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程序

5 地下水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

5.1 调查范围和基本要求

调查范围包括场地地面环境和地下环境,调查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探明调查区地面与地下设施类型、结构与空间分布情况、完好状态;

b)确定地下水污染源类型、空间分布与负荷,明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c)确定调查场地污染物组成、赋存形态、含量水平与空间分布,界定地下水污染范围。

5.2 地面环境调查内容

地面环境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生产工艺、车间布局、构筑物类型与结构、生产历史;

b)原辅材料及其储存场所和防护措施;

c)生产产品种类及中间产物;

d)产生的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方式;

e)曾发生的跑冒滴漏、污染泄漏事故及处置方式;

f)生产过程的环境管理情况;

g)周边敏感受体分布及其影响。

4

T/CAEPI39-2021

5.3 地下环境调查内容

地下环境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地下储存罐、管网和检查井结构、布局与防渗措施;

b)各种液体输送管道及雨、污水排放系统分布与运行状态,管网腐蚀泄漏状况;

c)地基、地下水井、渗坑、渗井、废液池等地下构筑物的结构、分布与状态。

5.4 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方法和内容

5.4.1地面环境调查可选择模拟方法、抽水试验、渗水试验、水文地质试验或在钻孔内设置原位测试

仪器、探头等方法。

5.4.2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a)包气带及含水层的地层类型、渗透性、结构、岩性、厚度、空隙类型与分布、水力性质及其参

数,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指标等地层特性;

b)地下水位及其埋深,地下水流向、流速,地下水位时空变化等地下水流场特征;

c)地下水补给源类型与补给方式、地下水流通道、径流方式与流速,地下水排泄方式;

d)包气带入渗系数、含水层渗透系数、给水度或弹性释水系数、持水度、弥散度等地下水动力学

参数。

5.5 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调查方法和内容

5.5.1 可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确定可疑污染物和污染源、潜在受体等的位置。场地勘探调查点应

布设在疑似污染泄漏源或风险源处。如果场地设施影响取样点的布设,土壤取样点可在疑似污染源的四

周近距离布设,地下水取样点宜近距离布设在疑似污染源的下游。勘探技术的选择参照T/CAEPI14执

行,调查布点原则和地下水污染调查方法参照HJ25.1执行。

5.5.2 调查过程中应确定特征污染物吸附系数、阻滞因子、降解速率、扩散系数、弥散度等参数;可

利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确定污染物吸附、阻滞、降解等参数,综合判断污染源的类型、空间位置与范围。

5.5.3 应按照丰水、枯水期分别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判断地下水污染的季节性影响和动态变化;应

基于污染源特征及污染物输出通量,评估污染源负荷。

5.5.4 绘制地下水特征污染物的剖面、平面、三维空间及浓度等值线图,并绘制包气带土壤污染物构

成与浓度平面、剖面等值线图,确定地下水污染羽范围、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判定污染源与地下水的

关系。

5.5.5 采用土壤气监测井成井技术,建立土壤气监测井群,定期采集土壤气样品;通过分析测试,确

定气态污染物(VOCs)组分构成、浓度水平,作为非水相液体(NAPLs)分布情况的分析依据,确定

地下介质中NAPLs类型与分布范围。土壤气监测井成井技术参照DB11/T1278执行。

5

T/CAEPI39-2021

5.5.6 在产企业场地调查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应根据在产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功能区划、地面和地下构筑物分布情况,结合废物处置、泄漏

事故发生等情况,初步确定采样布点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

b)存在地下构筑物的重点区域调查,应根据地面环境、地下管网、储罐等初步踏勘情况,结合地

球物理勘探技术,初步确定地下储罐、管道、废物处置场分布,是否存在泄漏,初步判别地层和地下水

污染的可能性;宜利用钻探等技术,对疑似泄漏位置进行采样调查,验证地面踏勘和地球物理探测技术

的调查结果;通过资料收集、地面环境调查、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等调查分析技术,确定重点区域地层

介质类型、结构与岩性特征,划定地下水重点污染区段、范围和程度;

c)一般区域调查主要针对泄漏风险区域,通过资料收集、地面环境调查,采用随机布点方式布设

采样点,利用钻探方式,调查一般泄漏风险区地层介质性质、地下水污染状况。

5.6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

5.6.1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步骤包括:

a)根据初步调查资料,分析泄漏风险源;

b)初步筛查和确定污染场地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及其风险级别;

c)判定为低风险等级的在产企业场地地下水,应实施预防和监测;判定为中、高风险等级的在产

企业场地地下水,应参照HJ25.1开展详细场地调查,并参照HJ25.3进行污染风险评估;

d)已完成关闭搬迁的企业场地,均应参照HJ25.3开展污染风险评估。

5.6.2 在产企业场地风险分级方法和步骤包括:

a)采用基于“源-途径-受体”风险三要素构建的风险分级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评估在产企业场地

的相对风险水平,确定在产企业场地的风险等级;

b)利用风险分级方法,计算各场地的污染风险分值,初步划分场地风险等级,对风险分级结果存

疑的场地进行复核,最终确定场地风险等级;

c)在产企业场地地下水风险分级包含三个级别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包括土壤和地下水2项;

二级指标包括企业环境风险管理水平、场地污染现状、污染物迁移途径和污染受体4项;三级指标包括

泄漏物环境风险、废水环境风险、固体废物环境风险、地下水可能受污染程度、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

害效应等17项,指标赋值及计算方法具体参见《在产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试行)》;

d)按式(1)计算场地风险筛查的总分,将场地风险分级的总分与表1中场地风险分级标准进行

比较,确定在产企业场地的风险等级。

S2+S2

Ssgw……………………(1)

2

=

6

T/CAEPI39-2021

式中:

S——场地风险分级总分;

Ss——场地土壤得分;

Sgw——场地地下水得分。

表1在产企业场地风险分级标准

风险分级总分场地风险分级

污染物超标*高风险

S≥70高风险

40≤S<70中风险

S<40低风险

*污染物超过目标值即判定该场地风险为高风险。

6 在产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预防

6.1 地下水污染预防措施

6.1.1 应对各工艺单元的管道、设备、设施定期维护与检测,防止含污染物的物料泄漏;发现跑、冒、

滴、漏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封堵与处置措施。

6.1.2 塔区、泵区、换热器区、化工原料罐区及外浮顶油罐顶、原油及化工原料装卸台等易受污染的

区域,应设置围堰或其他能够有效防止散流的措施,围堰高度不应低于150 mm,围堰区若为裸露土壤,

应铺装防渗设施,并设置污染雨水池。

6.1.3 应采用密封或封闭式操作,定期对储槽管线进行维护与检测,制定突发事件监控措施和应急预

案,具体操作参照GB50160执行。

6.1.4 输送含极度危害性介质的管道应采用双阀控制,并设置密闭回收系统;其他有毒介质的排放,

可采用单阀加法兰盖。排放高压流体的管道应采用双阀或单阀加法兰盖,其他流体管道排放应采用单阀

加法兰盖,具体参照SH3012执行。

6.1.5 企业应开展地下水自行监测工作。应根据厂区及周边地下水流场特征布设场地监测井,在厂区

上游和两侧各设置不少于1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在厂区下游设置不少于2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实时

监控地下水环境质量和特征污染物分布。

6.1.6 应在厂区内规模大、地层污染防护性能差的污染源附近布置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以浅层地下水

监测为主,如浅层地下水已被污染且下游存在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应在厂内增加1个主开采层地下水

7

T/CAEPI39-2021

监测点。

6.2 地下水污染防渗技术要求

6.2.1 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周边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防渗工程所在装置区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

程度,分析不同防渗技术的适用性与经济性,确定适宜的防渗技术,按照GB/T50934、GB18597、GB

18598、GB18599规定要求开展装置区防渗工程设计。

6.2.2 应结合场地调查结果,对在产企业场地的地下水污染防控提出不同功能区的具体防渗技术要求。

6.2.3 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等级划分及相应的防渗技术要求基于污染控制难易程度、天然包气带防污

性能及污染物类型确定,见表2。具体防渗工程设计要求参见《地下水污染源防渗技术指南(试行)》。

表2地下水污染防渗分区参照表

防渗分区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污染控制难易程度污染物类型防渗技术要求

弱难

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K

重金属、持久性有

重点防渗区中—强难≤1×10-7cm/s;或参照GB18598

机物污染物

执行

弱易

弱易—难

其他类型

中—强难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

一般防渗区≤1×10-7cm/s;或参照GB16889

中易

重金属、持久性有执行

强易机物污染物

简单防渗区中—强易其他类型一般地面硬化

6.2.4 防渗材料及施工工艺应符合健康、安全、环保的要求。其中污染防治区内的装置区宜采用刚性

防渗结构或复合防渗结构,抗渗混凝土表层的抗渗涂层宜采用无机防渗涂层材料。针对刚性防渗层接缝

处等污染物易泄漏的薄弱环节,应采取有效防渗处理。

6.2.5 防渗工程结束后,应检测防渗效果。可参照表3选择适合的渗漏检测方法对装置区开展渗漏量

检测,若渗漏量检测结果满足要求,则认为防渗工程满足要求。

表3装置区渗漏点检测技术汇总表

序号装置名称装置及监测部位检漏技术

机器人检测、X6电法检测、密封装置检测、

1埋地管道污水、污油、溶剂等埋地管道

地下水监测法

2污水预处理设施污水预处理池的底板及壁板地下水监测法

3储焦池储焦池的底板及壁板密封装置检测、地下水监测法

8

T/CAEPI39-2021

序号装置名称装置及监测部位检漏技术

原料油、轻质油

4品、液体化工品环墙式和护坡式罐的基础密封装置检测

等储罐区

5地下存储设施罐底部地下水监测法

酸碱中和池及排

6酸碱中和池及排水沟的底板及壁板地下水监测法

水沟

7排污水池排污水池的底板及壁板玻璃仪器检测、密封装置检测

调节池、均质池、隔油池、气浮池、生化

污水、污油、污池、污油池、油泥池、浮渣池和污泥池的玻璃仪器检测、自动连接装置检测、密封装

8

泥池,检查井底板及壁板;检查井、水封井和渗漏井底置检测

板及壁板

6.3 场地地下水污染预防监测

6.3.1 监测井布设原则包括:

a)可根据重点区域内部重点设施的分布情况进行布设;

b)应布设在重点设施周边并尽量接近重点设施,尽量接近重点区域内污染隐患较大的重点设施;

具体参照《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的要求执行;

c)对防渗工程的效果进行监测,监测井的布设参照《地下水污染源防渗技术指南(试行)》的要

求执行;

d)应遵循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且不造成安全隐患与二次污染的原则;

e)企业周边地下水的监测点位布设,参照HJ819—2017的要求进行;

f)监测井的数量应能总体反映监测区域内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6.3.2 监测指标包括:

a)应根据企业各重点设施或重点区域涉及的关注污染物,确定对应的分析测试项目,各行业常见

的污染物类型及对应的分析测试项目具体参照《在产企业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技术指南》附录B;

b)无行业特征因子参考时,以GB/T14848中要求控制的监测项目为主,应满足地下水质量要求;

c)其他监测指标,如地下水水位、水质、地下水化学类型等内容,参照HJ610—2016的要求执

行。

6.3.3 监测频次为:

a)在产企业的自行监测原则上不低于1次/年;

b)防渗工程施工完毕后1个水文年内,应每月监测1次;判定防渗工程达到防渗效果后2个水文

年内,宜每年监测3次,即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各一次;后续按HJ164—2020要求开展常规监测。

9

T/CAEPI39-2021

7 场地地下水污染修复与风险管控

7.1 工作程序

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与风险管控工作程序如图2所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特征、修复和风险管控目标等条件,确定修复和管控目标;

b)通过优化污染场地概念模型,进一步确认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要求,更新地块概念模型;

c)工作程序包括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筛选、技术方案制定、设计施工、运行监测、效果评

估五个环节;

d)利用实验室小试、现场中试和模拟分析等方法,筛选和确定适宜的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评估

比选,确定最优技术方案,开展修复和风险管控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监测及长期监测;

e)开展地下水修复、风险管控工程效果评估,确认是否达到修复、风险管控目标;

f)制度控制包括限制地块使用方式、限制地下水利用方式、通知和公告地块潜在风险、制定限制

进入或使用条例等措施,多种制度控制措施可同时使用。

图2 污染修复与风险管控工作程序

7.2 地下水污染修复与风险管控目标确定

7.2.1 目标污染物、目标值和范围确定

按照HJ25.6—2019中“5.3提出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目标”确定地下水修复与风险管控的目标

10

T/CAEPI39-2021

污染物、目标值和范围。

7.2.2 污染含水层体积估算

7.2.2.1污染含水层面积估算应遵循以下原则:

a)污染含水层面积可采用水平投影面积确定;

b)对于单一污染物,以浓度的空间分布为基础,以修复与风险管控目标值为基准,并适当外扩作

为估算污染范围;

c)对于复合型污染,应将每种目标污染物范围进行叠加,以估算污染范围;

d)可采用专业软件估算总污染含水层面积。

7.2.2.2污染含水层体积估算应考虑以下情况:

单层含水层及单一污染单元的场地,可按式(2)进行估算;多层含水层或多个污染单元的场地,

可按式(3)进行估算。

V=S∙H……………………(2)

m(n)()

V=i=1Si∙j=1Hj………………3

式中:

V——污染含水层体积(m3);

S——污染含水层面积(m2);

H——污染含水层平均厚度(m);

2

Si——第i个污染含水层单元面积(m);

H——第j个个污染单元的含水层厚度(m);

m—j—污染单元的数量;

n——污染含水层的层数。

7.2.2.3潜水层地下水污染体积可按式(4)估算,有效孔隙度通过水文地质勘察确定。

Vw=ne∙V……………………(4)

式中:

3

Vw——污染地下水体积(m);

ne——污染含水层有效孔隙度;

V——污染潜水含水层体积(m3)。

7.2.2.4污染地下水承压水体积可按式(5)估算,弹性释水系数通过水文地质试验确定。

'

Vw=μ*∙S∙Hne∙S∙M…………………(5)

+

11

T/CAEPI39-2021

式中:

'3

Vw——污染承压含水层可抽出地下水体积(m);

μ*——承压含水层弹性释水系数;

S——污染承压含水层面积(m2);

H——承压含水层压力水头高度(m);

ne——污染含水层有效孔隙度;

M——承压含水层厚度(m)。

7.2.3 工期计算

7.2.3.1工期应包括设计前准备阶段的工期、设计工期、招标工期、施工前准备工期、工程施工和设

备安装周期、工程物资采购工期、修复期等。

7.2.3.2应考虑设计、施工方案编制、场地准备、设备设施安装调试、修复施工、运行监测、效果评

估及可能的长期监测等,兼顾政策法规、开发需求、应急管控、地下水污染的复杂条件、采用的修复技

术、经费投入等因素,综合计算确定项目各阶段、各部分工期。

7.2.3.3应结合具体修复工艺的设计参数确定工期,包括污染物抽出速率、药剂注入速率、原位化学

反应速度或时间、生物降解速度等因素,并考虑保守系数。

7.2.3.4通常采用横道图进度计划、工程网格进度计划等方法编制进度计划,计算工期。

7.3 技术筛选与可行性评估

7.3.1 地下水污染与埋藏条件复杂程度分级

地下水污染与埋藏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详见表4,划分原则应考虑以下内容:

a)场地的水文地质特征:包括地层渗透系数、岩性、颗粒粒径、孔隙度、水力坡度、地下水水位、

地层透镜体、给水度或弹性释水系数、持水度、扩散系数、弥散度等;

b)污染物物化性质:包括熔沸点、饱和蒸汽压、分子结构、水土分配系数、特征污染物吸附系数、

降解速率等;

c)污染物吸附性特征:根据迟滞系数确定污染物类型是可移动溶解相或强吸附溶解相,当迟滞系

数小于10%时,可判定为强吸附溶解相;

d)地下水中NAPLs的存在性:当地下水中某种物质的浓度大于其有效溶解度的1%时,判定为

可能存在NAPLs。

12

T/CAEPI39-2021

表4 地下水污染与埋藏条件复杂程度分级

水文地质特征具有生物分解与挥发性

可移动强吸附LNAPLsDNAPLs

可移动强吸附

渗透性均质性含水层溶解相溶解相纯相纯相

溶解相溶解相

单一含水层1c21~22~32~33

均质b

高渗透性多含水层121~22~32~33

a-4

(K≥10cm/s)单一含水层232334

非均质

多含水层232334

低渗透性

/55

(K<10-4cm/s)

aK为含水层渗透系数,单位为cm/s;

b均质:单一含水层均质;多含水层时,各含水层分别均质;

c地下水污染与埋藏条件复杂程度分级编号,1~5分别表示由低至高的复杂程度。

7.3.2 地下水修复与管控技术筛选

7.3.2.1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筛选应遵循以下原则:

a)地下水污染与埋藏条件复杂程度判定级别为1~5的场地,进行初步技术筛选,技术筛选具体流

程见图3;

b)针对不含NAPLs的污染含水层,地下水污染与埋藏条件复杂程度判定为1、2、3、5,根据污

染程度进行技术筛选;

c)针对含NAPLs的污染含水层,地下水污染与埋藏条件复杂程度判定为2、3、4、5,利用表5

的筛选矩阵方法,进行含水层NAPLs治理技术的筛选。

13

T/CAEPI39-2021

图3 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筛选流程

表5 含水层NAPLs治理技术筛选矩阵

移动相/可回收

残留相

修复技术浅层,≤5m深层,>5m

2a34523452345

原位曝气+气相抽提技术√b√√×××××××××

微生物技术√√√×××××××××

多相抽提技术√√√×※※※×√√√×

开挖清理技术√√√×××××××××

监测自然衰减技术※※※√××××××××

开挖清理/回收沟技术××××√√√√××××

阻隔墙与主动油水分离技术××××※※※×√√√√

真空强化抽出技术××××※※※×※※※√

a地下水污染与埋藏条件复杂程度分级的编号,均含NAPLs纯相,2~5分别表示由低至高的复杂程度;

b√适用,※可能适用,×不适用。

7.3.2.2地下水污染修复联合技术应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根据场地有机污染物类型、存在形态与分布,可采用2种以上联合技术修复地下水污染。例如,针

对地下水轻质非水相(LNAPLs)污染,可采用多相抽提、表面活性剂淋洗等联合技术;针对较低浓度

污染地下水,可采用抽出处理、化学氧化、微生物等联合技术。

14

T/CAEPI39-2021

7.3.2.3 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工程措施应遵循以下原则:

a)利用抽出/处理、双/多相抽提、渗透反应栅、自然衰减等工程技术措施,切断污染源,控制污

染物迁移与扩散,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可采用的工程技术措施、适用性及主要技术参数见表6;

b)在产企业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预防工程应包括预防施工过程可能引起的爆炸、坍塌、打穿管线

或防渗层等事故应采取的措施。

表6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技术

技术

适用性主要技术要点与参数

名称

渗透系数大于确定污染羽的三维空间分布,确定含水层和污染物的性质,设计水力截获工程,构建

抽出处理

10-4cm/s的孔隙、裂抽/注水井系统;关键技术参数包括:渗透系数、含水层厚度、抽水井间距、抽水井

技术

隙和岩溶含水层数量、井群布局和抽提速率

PRB的底端嵌入不透水层至少0.60m,PRB的顶端需高于地下水修复或管控期间最

可渗透反地下水水位较浅,污

高水位;PRB的宽度一般是污染物羽流宽度的1.2~1.5倍;反应栅渗透系数宜为含

应墙染羽规模较小的场

水层渗透系数的2倍以上,漏斗-导水门PRB应大于10倍;反应介质参数包括稳

(PRB)地

定性、环境友好性、水力性能、反应速率、经济性和粒度均匀性等

易迁移和挥发的污

染物,高渗透性地

双/多相关键技术参数渗透系数10-3cm/s~10-5cm/s;导水系数大于0.72cm2/s;空气渗透性<10-8

层,包气带局部污

抽提技术cm2;污染物饱和蒸汽压宜高于0.5mmHg;沸点宜小于250℃,亨利常数>0.01(20℃)

染,地下水污染羽稳

污染程度较低、污染分别在地下水风险区上游、污染羽流内、下游设置监测井(群),监测地下水DO、

-2-

自然衰减物自然衰减能力较Eh、pH、碱度、NO3、SO4、Fe(II)、污染物种类等参数变化;利用污染场地天然存

技术强的孔隙、裂隙和岩在的自然衰减作用使污染物浓度和总量减小,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地下水污染风险

溶含水层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地下水埋深较浅的阻隔材料渗透系数应小于-7,阻隔材料应具有极高的抗腐蚀性、抗老化性,

阻隔10cm/s

区域,孔隙、岩溶和具有强抵抗紫外线能力,使用寿命超过100年,无毒无害;阻隔材料应确保阻隔系

技术

裂隙含水层适用统连续、均匀、无渗漏;阻隔深度应达到下覆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

7.3.3 技术筛选方法

应根据技术适用介质类型、适用场地类型、适用目标、技术特征等条件进行技术筛选,地下水风险

管控相关技术适用性见附录A。推荐选用多指标决策排序法进行技术筛选,筛选流程见附录B。

7.3.4 技术可行性评估

7.3.4.1可采用实验室小试或现场中试方式进行技术可行性评估。采用实验室小试评估时,应采集实

际场地污染介质;采用现场中试试验评估时,应在现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试验;应通过评估,

确定合理的技术组合与工艺参数,评估修复成本和周期。

7.3.4.2技术可行性评估的数据应满足以下条件:

a)具有场地条件、实验过程等系统完整的数据资料;

15

T/CAEPI39-2021

b)满足技术可行性评估、修复目标可达性、工艺参数确定、修复成本和周期估算等要求。

7.3.4.3实验室和现场试验的代表性和重现性应满足以下要求:

a)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污染介质和地下水样品开展实验室小试试验,每个试验应重复2~3次;

b)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类型、浓度、深度、含水层介质等地段开展现场中试试验;

c)试验过程完整,具有严格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

7.3.4.4实验室小试或现场中试试验周期应满足以下要求:

a)基于污染介质、污染物种类、技术类型、修复目标等因素确定试验周期;

b)若试验周期内难以确定可行的技术与工艺参数,需延长试验周期,或调整修复或风险管控技术

方案。

7.3.4.5利用地下水数值模型,评估地下水修复与风险管控技术的有效性、效果和周期等,具体参考

HJ610—2016中的“附录D.2地下水数值模型”。

7.4 设计及施工

7.4.1 工程设计

7.4.1.1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初步设计说明书、初步设计概算书、初步设计图纸等。

7.4.1.2施工图设计应满足编制工程预算、工程施工招标、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编制施

工组织计划、工程施工的条件。

7.4.1.3工程预算文件应包括编制说明、工程设备材料表、工程总预算书、单项工程预算书、单位工

程预算书、需要补充的估价表等。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工程设计参照HJ2050—2015中的“8工程预

算文件内容及编制要求”执行。

7.4.2 工程施工

7.4.2.1工程施工阶段应包括施工准备、施工过程及环境管理等内容,具体参照HJ25.6—2019中的“8

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工程设计及施工”执行。

7.4.2.2施工过程应采取措施避免污染羽的扩散、越流污染、施工过程泥浆与废弃物等的二次污染、

超标尾水与尾气排放、污染物挥发、危险废物管理不规范因素等造成的二次污染。

7.5 修复与风险管控过程监测

7.5.1 应定期检查运行维护台账。运行维护台账应做到分类归档、内容完整、修订及时、管理规范;

过程监测记录应包括设备运行记录、设备检修记录、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药剂和材料的质检记录等内容,

具体参照HJ25.6—2019中的“9.1.2运行维护内容”执行。

7.5.2 过程监测数据可作为效果评估达标的初判依据。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监测井布设、监测指标、监

16

T/CAEPI39-2021

测频次、趋势预测、运行状况分析等内容,具体参照HJ25.6—2019中的“9.2运行监测”执行。

7.5.3 二次污染防控监测点位应设置于场界、环境敏感点、排放点、泄漏风险点等位置,对施工和运

行过程中在地下水、土壤、地表水、环境空气中产生的二次污染进行监测。

7.5.4 风险管控工程运行监测的频次取决于风险管控措施的类型,具体参照HJ25.6—2019中的“9.2.3

监测频次”执行。

7.6 地下水污染修复与风险管控的效果评估

7.6.1 评估内容包括地下水修复效果评估和地下水风险管控效果评估。

7.6.2 监测井位置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a)地下水监测井设置需结合污染预防监测措施的布置,在污染范围的上游、内部、下游、两侧,

以及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区域、风险管控薄弱位置和周边受体位置设置;布点数量与位置参照HJ25.6

—2019执行;

b)可充分利用场地环境调查、修复和污染预防监测实施阶段设置的监测井,现有监测井应符合污

染预防监测效果评估采样条件。

7.6.3地下水修复效果评估应至少采集8个批次的样品,原则上采样频次为每季度一次,两个批次之

间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地下水流场变化较大的地块,可适当提高采样频次。采样持续时间至少为1

年,具体参照HJ25.6—2019执行。

7.6.4风险管控效果评估一般在工程设施完工1年内开展,具体参照HJ25.6—2019执行。

7.6.5 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评估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按照HJ25.1和HJ25.2的规定执行。

8 封场与长期监测

8.1封场

8.1.1 修复主体工程结束,达到修复目标并完成效果评估后,宜进行封场。

8.1.2 封场应符合以下要求:

a)用于场地地形恢复的填充材料,应满足场地修复后的标准,不含放射性废物或固体废物;

b)填充的材料应有质量合格报告(包含采样分析报告);

c)场地清挖产生的未被污染的土壤,修复施工结束后应回填到原来位置或场地其他位置。

8.1.3 应进行工程量复测,基于坐标拐点复核场地污染边界,对修复工程进行最终评估,并撰写修复

报告。

8.1.4 应根据项目修复或管控工期,制定封场拆除进度计划。

17

T/CAEPI39-2021

8.1.5 弃土及建筑垃圾、废机油、污泥、废活性炭、药剂容器及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应分类后,按

国家相关管理规定处置。

8.1.6 对于企业的设备、建构筑物、拆除和现场环境污染预防监测,可按照T∕CAEPI16执行。

8.1.7 主体修复设备的拆除应符合以下要求:

a)应基于修复系统的模块分类,分别编制拆除方案,规范拆除后撤场;

b)运行系统拆除后,应及时进行场地地面恢复;废弃井应进行安全处置,安全处置可参照《废弃

井封井回填技术指南(试行)》执行;

c)对于需要长期保留的监测井,具体参照HJ164—2020中的“5环境监测井建设与管理”相关要

求执行;

8.1.8 潜在二次污染区域的监测应符合以下要求:

a)潜在二次污染区域包括废水或污泥暂存区、水处理设备所在区、固体废物堆存区、运输车辆临

时道路、地下水待检区、修复过程中污染物迁移涉及的区域及其他可能的二次污染区域;

b)应在潜在二次污染区域的敏感位置布点,也可采用系统布点法设置采样点。具体采样频次与采

样方法按照HJ25.6—2019中的“10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效果评估”的要求执行。

8.1.9 设备拆除撤场完成后,应进行场地平整,将修复范围内的自然地面,通过人工或机械挖填平整

恢复至地面标高或原状。

8.2 长期监测

8.2.1 长期监测布点应遵循以下原则:

a)地下水长期监测井应布设在地下水污染隐患的重点设施周边或重点区域上游、下游、内部区域;

企业周边地下水的监测点位布设,参照HJ819—2017中的“7.3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分析”执行;

b)地下水长期监测井的设置应基于调查阶段污染深度及水文地质条件,充分利用场地内符合采样

条件的监测井;

c)当含水层厚度大于6m时,原则上应分层进行采样,可采用多层监测,根据污染物特征、含水

层结构等进行合理调整,具体监测井的建设参照HJ25.6—2019执行。

8.2.2 监测时间及频率应满足以下要求:

a)风险管控效果评估的时间一般在修复工程施工结束后1年内开展;在产企业场地风险管控效果

评估的时间一般在企业正常运行时开展,监测持续时间可根据地下水风险等级调整;

b)在产企业监测频次为每季度1次,每年采集4个批次的数据,生产量骤增或生产条件发生改变

时增加1~2次重点区域监测;

18

T/CAEPI39-2021

c)关闭搬迁场地监测的频率及周期参照HJ25.5—2018的风险管控效果评估布点要求执行。

8.2.3 监测指标包括地下水中的特征目标污染物,污染类型不明确的场地监测指标包括但不仅限于重

金属、挥发性有机物、石油烃、多环芳烃类及污染物降解二次产物等。

8.2.4 编制年度监测报告,确定管控期间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及污染物衰减速率。当关注污染物监测

值变化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污染羽扩散面积异常时,应加强管控措施或重新对场地进行风险评估。

19

T/CAEPI39-2021

附 录 A

(资料性)

石油化工企业场地地下水风险管控技术适用性

表A.1给出了地下水风险管控技术的适用性。

表A.1 污染地块阻隔工程技术适用性

技术

技术种类适用介质类型适用地块类型适用目标技术特征

类别

优点:适用于挥发性有机物污

挥发性有毒各类岩体、砂卵砾污染地块临时

挥发性有机物染地块

有害气体阻石层、砂土层、碎性阻隔、应急阻

污染地块缺点:不宜用于渗透性差或者

覆盖隔技术石土层隔

地下水水位变动较大的场地

阻隔

优点:施工工艺成熟

技术堆场(水)各类岩体、砂卵砾垃圾填埋地块、污染地块临时

缺点:1)长期阻隔效果不能得

污染阻隔覆石层、砂土层、碎重金属污染地性阻隔、应急阻

到保证;2)采用天然黏土覆盖

盖技术石土层块等隔

阻隔时造价高

优点:防渗性能好,渗透系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