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M(需 ②劳形 ③甚董 ④鲤有闻(2)翻译下列句子。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4)两篇文章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答案】(1)大;使••…劳累;多;少(2)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3)《陋室铭》: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4)【甲】文: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乙】文: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析】【分析】(1)本题中古今异义词,鸿:大。蕃:多。鲜(xi:少。词类活用词,劳:使••…劳累。(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惟:只。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可:只能。而:表示转折的连词,相当于却",但是”。亵:亲近而不庄重。玩:玩弄,戏弄。(3)《陋室铭》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具体描写 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爱莲说》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4)甲文,作者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说明自己也有他们一样的德操与才能。乙文,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故答案为:⑴大:使••…劳累;多;少⑵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主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②(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⑶《陋室铭》: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⑷【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⑶本题考查概括思想感情的能力,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阅读时要逐句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作者的感情,特别要关注文章中抒情和议论的语句,然后再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思想感情的格式为:这篇文章通过描写(叙述) ••…的景色(事件),抒发(表达或赞颂了) ••…的感情。⑷本题考查对对比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比是文学作品经常用到的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附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乙】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众多了!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对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好处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C.可爱者甚也 蕃:多D.牡丹之爱,宜垩众矣 宜:应当(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一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 志”是:。【答案】(1)A(2)①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发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娇媚。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解析】【分析】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年代:北宋。(1)A项的解释不正确, 益”在这里是更加”的意思。(2)染“濯”妖“予”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3)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4)由文中莲的生长环境可知,本文借莲花赞美了作者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下依然保持的正直、坚贞的节操。故答案为:⑴A⑵①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发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娇媚。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⑵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⑶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⑷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附参考译文】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3.阅读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尔安敢轻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①陈康肃公善射②无他,但手熟尔③他以杓酌油沥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3)结合文中语句简要分析陈尧咨的性格特点。【答案】(1)擅长;只是;慢慢地(2)看见他射得十九八中,只是微微点点头。(3)骄傲自满但是知错能改。【解析】【分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善”是“擅长”;“但”是古今异义词,“只是”的意思。(2)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发矢(射箭)、但(只)、颔(点头) ”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3)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从“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康肃笑而遣之 ”等内容可以看出,陈尧咨是一个射箭技艺精湛且骄傲自满之人,当看到卖油翁的酌油的技艺后,又表现出知错能改的品质。据此概括作答。故答案为:⑴擅长;只是;慢慢地;⑵看见他射得十九八中,只是微微点点头;⑶骄傲自满但是知错能改。【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⑶本题是根据具体词句分析人物形象。先要理解具体字词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再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找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康肃公问(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老翁说:“(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卖油翁)于是说:“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划线词的意思。①忽啼求之②即书诗四句③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④不能称前时之闻(2)翻译下面的句子。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3)本文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 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而《孙权劝学》中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的原因又是什么?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阅读两文后你又有什么感想?【答案】(1)代书具;写;完成;相称,符合(2)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3)仲永虽然天资过人,但他的父亲贪图利益,每天拉着仲永拜访乡里人,不让他学习,以致他变成了一个才能平庸的人 ;而吕蒙能听从孙权的劝诫,发愤学习,所以有惊人的长进。从这里我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要勤奋学习。【解析】【分析】(1)忽啼求之”翻译为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之”代词,指这些东西。即书诗四句”翻译为立刻写下了四句诗”,书“意思是写”。自是指物作诗立就”翻译为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 “,就"意思是完成”。不能称前时之闻”翻译为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称”意思是相称”。(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句中奇”意思是对••…感到惊奇”,稍稍”意思是渐渐”,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 或”意思是宥的人”。该句语序正常,据此翻译。(3)本文中仲永虽然天资过人但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导致泯然众人矣”;《孙权劝学》中吕蒙虽然开始才疏学浅,但在孙权的劝说下发奋学习之后,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两篇文章一正一反,都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据此理解作答。故答案为:⑴代书具;写;完成;相称,符合;⑵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⑶仲永虽然天资过人,但他的父亲贪图利益,每天拉着仲永拜访乡里人,不让他学习,以致他变成了一个才能平庸的人 ;而吕蒙能听从孙权的劝诫,发愤学习,所以有惊人的长进。从这里我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要勤奋学习。【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⑶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附参考译文】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乙】南方多没人 ① ,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注】①没人:能潜水的人。(1)解释下面句中的词语。①公亦以此自己矜:②康肃笑而遣之 遣:③夫没者岂苟然哉苟:④见舟而畏之畏:(2)翻译下面句子。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②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3)断句,请用斜线标出。(限断三处)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4)【甲】【乙】两文都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夸耀;打发;随意、随便;畏惧(2)①(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 ②(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3)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4)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熟能生巧。【解析】【分析】(1)本题要注意遣”解释为打发”。(2)本题要注意但(只是)”颔(点头)”得(学会)”等的翻译。(3)这句话意思是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 ”,据此可断句为: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4)这类题型,先要读懂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再结合重点句子和写作背景等去把握文章的主题。【甲】文卖油翁因为倒油的技术娴熟而得到陈康肃的尊重;【乙】文写了南方人潜水的本领高强,北方人也来学习。因此,通过分析可知,两文都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故答案为:⑴①夸耀;②打发;③随意、随便;④畏惧。⑵①(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 ②(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⑶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4)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熟能生巧。【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解释文言文实词意义包括: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遵循 ^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把文言文句子对换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注意翻译出来的句子要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顺规范。⑶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介词前停顿。⑷本题考查分析启发和道理。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从中明白道理或得到启发。【附参考译文】【甲】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以此自夸。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园圃外,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不离开。这个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也不过是微微地点点头。康肃公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难道不精湛吗? ”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十分生气地说: 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 ”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你射箭也是凭手熟的)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肃公笑着将老翁送走了。【乙】南方有很多会潜水的人,是因为他们每天与水为伴,七岁就能趟水过河,十岁就能浮于水面,十五岁就能潜水了。他们潜水的技术,怎么是随随便便就能掌握的呢?他们必定是掌握了游水的道理。每天在水边居住,于是到了十五岁就能了解潜水的方法。有些人生来就不识水性,那么即使长得强壮,看见来船依然害怕。所以北方的勇士,向会潜水的人请教,追求他们之所以能够潜水的本领,根据会潜水的人的话,到河里去试,没有不被淹死的。所以说凡是不通过学习而追求大道的人,都和那些学习潜水的北方人一样。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不蔓不枝②亳总^植③夫如愚 ④人多必(2)用“/为下面句子标出两处停顿。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翻译下列句子。①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②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4)【甲】【乙】两文表面上写莲花、竹子,实际上都是在写君子。请说说两文所赞美的君子有哪些共同点。【答案】(1)横生藤蔓;耸立的样子;这,这样;种植(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①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②君子(品德高尚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善于建树德操坚贞不拔的人。(4)品德高尚、坚贞自守;正直不屈、不偏不倚;虚怀若谷、立志高远、砥砺前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受外物荣辱影响。【解析】【分析】(1)此题都古今异义词,如蔓":横生藤蔓。 树”:种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注意之”是取独作用,放在主语谓语之间起连接作用,因此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是一个整体,做爱”的宾语。前面部分的主谓之间要划开。(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 宜”:应该,应当。粉”:多。本”:根。善建”:善于建树(德操)。(4)【甲】文很好理解,特别要抓住【乙】文中 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等标志品质的句子进行分析,即可更加完整地概括出答案。故答案为:⑴横生藤蔓;耸立的样子;这,这样;种植⑵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⑶①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②君子(品德高尚的人)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善于建树德操坚贞不拔的人。⑷品德高尚、坚贞自守;正直不屈、不偏不倚;虚怀若谷、立志高远、砥砺前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受外物荣辱影响。【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考生要注意平时学习文言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以及知识的迁移,要结合句子的整体理解进行分析。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做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推断句子的停顿。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考生在平时要加强训练,遵循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掌握基本的方法,在翻译时要正确理解重点词语,注意句意的顺畅。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抓住关键的句子进行理解,就可以概括出完整的答案。【附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乙】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7.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兄弟争雁昔①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②”。”其弟争曰:“宜燔③。”讼④于社伯⑤。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 ⑥索雁,则凌空远矣。【注】①昔:以前,昔日。②烹:烧煮。③燔(fG:烤。④讼(s6ng:裁决。⑤社伯: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长。⑥已而:后来,不久(1)试着翻译下面句子。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2)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阐述。【答案】(1)后来再去找雁,雁已在空中飞得很远了。(2)要想成功或实现理想,就要学会把握时机。不把握时机,即使条件具备了,同样无法达到目的。【解析】【分析】(1)本题中应落实“索(寻找)”的翻译。(2)阅读文章,本文记叙了兄弟二人看见大雁,不能抓住时机射雁,却争论怎样吃雁,结果大雁飞走了。说明做事情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为的争论而贻误战。或告诉我们事情要分清本末主次和轻重缓急,否则一事无成。故答案为:⑴后来再去找雁,雁已在空中飞得很远了。⑵要想成功或实现理想,就要学会把握时机。不把握时机,即使条件具备了,同样无法达到目的。【点评】⑴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本题重点字是索(寻找)”的翻译。⑵解题时首先应浏览阅读理解的全文,了解阅读理解全文的概貌,把握文章的要点。解答启示类试题时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本文给人的启示: 要想成功或实现理想,就要学会把握时机。不把握时机,即使条件具备了,同样无法达到目的。【附参考译文】从前有一对兄弟看见大雁,准备拉弓射他,说: 雁要煮着吃。”他的弟弟争说: 鹅适合煮,飞的雁应该烤。 ”最后长者出了主意。长者让两个人各分一半,一半煮,一半烤。结果,当兄弟两准备射大雁时,大雁早就飞走了。.课内文言文阅读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日: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日: 尔安敢轻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本文作者(人名),除醉翁”之外,他晚年又自号“:(2)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①以此自丘 ②释担而立③但微颔之④笑而遣之(3)请结合作者对卖油翁的描写,分析康肃由 向“到忿然”的原因。(4)请写出两点卖油老人的过人之处。【答案】(1)欧阳修;六一居士(2)自夸;放;点头;打发(3)对于自己的射箭技术,卖油的老头不仅不表示出赞叹、惊讶,而是 睨之“微颔”之,康肃生疑而问”;当老者说出先他,但手熟尔”这样轻描淡写的话之后,使康肃变得 忿然”。(4)见多识广;技艺精湛;富有智慧;善于说理……【解析】【分析】(1)本文是北宋欧阳修所著的一则写事明理的寓言故事。欧阳修: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意为: 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这六个工”)。(2)本题中的颔”名词用如动词, 熏头“;遣”是打发”的意思。(3)陈康肃公尝射于家圃”,而卖油翁看后表现出睨之“微颔”的神情,便使得陈康肃产生疑问;当卖油翁对陈康肃的射箭技艺用“无他,但手熟尔”这样轻描淡写的话进行回应后,使康肃变得“忿然”。作答时结合语境将陈康肃从 “问”到“忿然”的过程概述出来即可。(4)结合文本内容对人物的特点进行概括即可作答。文章叙写卖油翁酌油时,用“取”“置”“覆”“酌”“沥”等词语,突出了他有娴熟的技能;而用“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平静坦然的话语,则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见多识广;从卖油翁用行动来印证自己的话语并让陈康肃“笑而遣之 ”,可见其思维敏捷、富有智慧。据此可概括作答。故答案为:⑴欧阳修;六一居士⑵①自夸;②放;③点头;④打发⑶对于自己的射箭技术,卖油的老头不仅不表示出赞叹、惊讶,而是“睨之”“微颔”之,康肃生疑而 “问”;当老者说出 “无他,但手熟尔”这样轻描淡写的话之后,使康肃变得“忿然”。(4)见多识广;技艺精湛;富有智慧;善于说理 ……【点评】 ⑴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⑷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把握,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参考译文】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世界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有一次)他曾在自己家(射箭的)场地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场边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陈尧咨的射箭技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康肃公问(他)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精深吗?”老翁说:“(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听后)气愤地说道:“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就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 ),(油)从钱孔注入,但钱币却未被打湿。(卖油翁)于是说:“我并没有别的(本事),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苦)笑着打发他走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找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节选自《养竹记》)(1)借助下面材料理解,“竹本固”中“本”的意思为 。《说文解字》:本,树的下部“本”。宇形采用“木”作边旁,指事符号“一”表示位置在树的下部。(2)君子们多将竹作为“庭实”,是因为竹子的四种美德:即:善建不拔, 【答案】(1)根(2)中立不倚;应用虚受;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解析】【分析】⑴结合《说文解字》及句意理解,本,树的下部。树的下部就是树根。竹本固”的意思是竹子的根稳固。故这里的 茶”是根的意思。⑵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找者”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这是有修养的人分别从竹子的根、身、心、竹体悟到到美德,分别从中筛选出表现竹子美德的词语:中立不倚;应用虚受;砥砺名行,夷险一致,就是本题的答案。故答案为:⑴本:根。⑵中立不倚;应用虚受;砥砺名行,夷险一致【点评】⑴本题考查汉字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将文章的内容和注释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理解。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题干的提示,答案的特点归纳,在文中能够找到准确的要点进行回答。【参考译文】竹子像贤能的人,为什么呢?竹根深固,根本深固有利于培养德操,有修养的人看到它的根,就会想到善于树立德操坚贞不拔的人。竹身副直,刚直不阿有利于立身,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身,就会想到立身刚正不偏倚的人。竹心虚空,内心虚空有利于体察天地之道,有修养的人看到竹心,就会想到谦冲虚静处世的人。竹节坚贞,坚贞有利于树立志向,有修养的人看到竹节,就会想到磨砺自身名节在顺境逆境中都保持一致的人。像这样,所以有修养的人大多喜欢种植它来充实庭院。.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玩焉。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天台多牡丹,大如拱把①,其常也。某村中有鹅黄牡丹,一株三干,其大如小斗,植五圣祠前。树叶离披错处檐瓷②之上三间皆满焉。花时数十朵,鹅子、黄鹏、松花、蒸栗,萼楼穰吐③,淋漓簇沓。土人于其外搭棚演戏四五台,婆娑乐神。有侵花至漂发 ④者,立致奇崇⑤。士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⑥而寿。(选自张岱《天台牡丹》)【注】①拱把:指其径围大如两手合围。②檐鳌(zh64:墙壁和房檐。③穰(rang吐:丰盛的样子。④漂发:分散,散开。⑤奇崇:奇异的灾祸。⑥蔽芾(bif6)i:茂盛的样子。(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濯清涟而不妖濯:TOC\o"1-5"\h\z②陶后鲤有闻 鲜:③植五圣祠前 植:④花时数十朵 花:(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树叶/离披错处檐鳌之上/三间皆满焉B.树叶离披/错处檐鳌之上/三间皆满焉C树叶/离披错处檐鳌/之上三间皆满焉D.树叶离披/错处檐鳌之上三间/皆满焉(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而寿。(4)两文都写到了牡丹。【甲】文写牡丹的目的是:;文中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感叹的方式,含蓄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乙】文则表达了士人对牡丹的之情。【答案】(1)洗涤;少;种植;开花⑵B(3)①(莲的花茎)笔直地洁净耸立,可以远远地去观赏她,但不可以贴近而轻慢地抚摸拨弄(她)。②当地人告诫(民众)不要去侵犯(牡丹),所以牡丹花能够开得茂盛长久。(4)衬托(反衬)莲花;不愿随俗沉浮(或不愿同流合污);敬重【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鲜”:少。花”:开花。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植”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种植”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树叶离披 /错处檐鳌之上/三间皆满焉。译为:枝叶分散,交错伸出到祠的瓦檐边上,三间房都遮盖满了。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之间划开。故选B。(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 植”:笔直地耸立。 亵玩”:贴近而轻慢地抚摸。 生人”:当地人。蔽芾”:茂盛。寿”:长久。(4)甲文写牡丹的目的是反衬莲花的高洁。文中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用感叹的方式,含蓄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是不愿同流合污。乙文则表达了士人对牡丹的情感可分析生人于其外搭棚演戏四五台,婆娑乐神。有侵花至漂发者,立致奇崇。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而寿”等句,即可归纳出对牡丹敬重”的态度。故答案为:⑴洗涤;少;种植;开花⑵B⑶①(莲的花茎)笔直地洁净耸立,可以远远地去观赏她,但不可以贴近而轻慢地抚摸拨弄(她)。 ②当地人告诫(民众)不要去侵犯(牡丹),所以牡丹花能够开得茂盛长久。(4)衬托(反衬)莲花;不愿随俗沉浮(或不愿同流合污) ;敬重【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⑵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⑶此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⑷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答题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附参考译文】【甲】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乙】天台山多牡丹,径围大如两手合抱的牡丹花,这是很平常的。某村中有一棵鹅黄牡丹,一株有三枝干,它的大小如小斗,种在五圣祠前。枝叶分散,交错伸出到祠的瓦檐边上,三间房都遮盖满了。开花时有几十朵,像鹅子、黄鹏、松花、蒸栗,花萼茂盛,花团锦簇,淋漓复沓。当地人在这株牡丹花外边搭建棚台,演四五台戏,以歌舞来娱悦花神。有人侵犯花朵,使得花朵飘荡发散,立刻引来奇异的灾祸。当地人告诫(民众)不要去侵犯(牡丹),所以牡丹花能够开得茂盛长久。.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何泽为洛阳令。唐庄宗好田猎,数践民田。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当马谏曰: 陛下未能一天下①以休民②,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 ”庄宗大笑,为之止猎。(选自《新五代史》)【注释】①一天下:统一天下。②休民:使人民休养生息。
(1)文中“数践民田”中的“数”的意思是 。(2)请用 “/为文中画线句断句。”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3)通过选文,可以看出何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1)多次,屡次(2)使民何以出租赋 /吏何以督民耕?(3)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不畏身死的好官吏。【解析】【分析】(1)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数践民田”:曾经多次践踏百姓的田地。“数”:多次,屡次。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使民何以出租赋 /吏何以督民耕?译为:这让老百姓拿什么交纳租子 ,官吏又怎么督促百姓耕作呢?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两个意思之间划开。注意句式结构的对称。(3)可分析 “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当马谏 ”的动作描写,“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 ”等语言描写,即可分析出何泽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不畏身死的好官吏。故答案为:⑴多次,屡次⑵使民何以出租赋 /吏何以督民耕?⑶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为民请命,不畏身死的好官吏。【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按照现代语法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⑶本题考查文章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文中对人物描写的语句,结合其主旨进行分析理解。【参考译文】何泽担任了洛阳的首令。唐庄宗喜欢打猎,曾经多次践踏百姓的田地,(于是)何泽(为了劝谏庄宗)于是藏在草中等候庄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付国外佣金合同范本
- 化妆品广告合同范本
- 丰田汽车合同范本
- 光伏运营合作合同范本
- 农户辣椒种植合同范本
- 优惠仓库租赁服务合同范本
- 冷冻海鲜销售合同范本
- 农村购买坟地合同范本
- 中石油员工业绩合同范本
- 会务定金合同范本
- 2024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学习解读课件
- 2024年2个娃儿的离婚协议书模板
- DB11T 527-2021 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
- 《PLC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第二版》全套教学课件
- 智能建造施工技术 课件 项目1 智能建造施工概论
- 单词连连看答题闯关游戏课堂互动课件1
- 物理学家伽利略课件
- 《WPS办公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课件-1. WPS初级-文字
- 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2022年广东广州中考语文试卷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及答案)
- 2024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22版)必考题库附含答案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