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必修复习_第1页
高中地理会考必修复习_第2页
高中地理会考必修复习_第3页
高中地理会考必修复习_第4页
高中地理会考必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学1高中地理会考必修复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概念和特征两方面说明区域的含义。

(1)了解各种区域类型的划分。

(2)了解区域的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特点。比较两个区域在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的差异。

(1)了解两个不同区域的选择方法。

(2)分析、归纳出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域发展特征。

(3)对比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区域发展的差异。分析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分析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分析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商业、交通、]二业、城市等人类活动等的影响。

(3)设计模拟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的旅行方案。分析比较相同的自然条件在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的影响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自然条件在一个开发时期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有利、不利的方面。

(2)以某区域为例,分析相同的自然条件在不同开发时期,对区域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同的影响。第1页/共12页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相同点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的概念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区域是

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________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

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

。区域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表面地理差异指标和方法上一级区域下一级区域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矿产资源贫乏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第2页/共12页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受

的影响,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是自然区域的标志。不同的自然条件,人类活动也不同。对农业:长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

,主要种植____、_____、_____等,耕作制度

;松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

,主要种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耕作制度

。长河湖水面较广,_

较为发达;松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

对商业:长位于

的中枢,

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_

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

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_________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

基地。

松利用当地丰富的

资源和周围地区的

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

基地。

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形气候水田耕作业水稻油菜棉花旱地耕作业玉米春小麦大豆一年一熟一年两熟至三熟水产业畜牧业我国沿海航线长江入海商业贸易农业基础矿产资源综合性工业石油煤、铁重化工业土壤植被第3页/共12页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早期:长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

,土质

,耕作困难,受地理环境的限制,

发展缓慢。农业社会:①

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

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

。②随着

的改进和

的改良,长

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

得到较快的发展。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

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人口越来越稠密。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成为我国主要的

生产基地。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

密集,

减小。

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

的推广,

低。

③今天长作为全国“

”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_____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

。4.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稠密的水系天然水道桑蚕棉花粮仓棉花多水而质地黏重人口、城市耕地面积机械化平坦黏重耕作农业船农业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农业生产北方南方耕地粮食商品率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第4页/共12页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了解遥感(RS)的概念。

(1)了解遥感(RS)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遥感(RS)的一般原理和主要环节。◆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概念。

(1)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概念、功能和特点。

(2)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在野外调查、交通工具、旅游出行等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图的基本区别和优点。◆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交通、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等城市管理中的功能。◆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1)了解数字地球的概念。(2)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作用与分工。(3)了解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4)举例说出地理信息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综合应用。第5页/共12页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1.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获取管理分析2.遥感(RS),主要是获取。对地表物体进行

。物体辐射和反射

→收集→

→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目标物→_________(最重要)→

遥感地面系统

→成果特点和优点:远距离的感知传感器电磁波传输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不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3.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是

。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

的系统。三大部分:

—GPS卫星星座;

—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

。特点:

(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

、实时性。定位导航定位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GPS信号接收机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第6页/共12页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4.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

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优点:①

;②

;③

。5.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

后,由

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地理空间数据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功能强大动态监测(GIS与RS相结合)数字化计算机网络第7页/共12页适应性练习读图3—1—2,回答2~3题。

2.图中能正确反映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状况的分别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图中①和③两地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差异B.地形差异C.土壤差异D.生产习惯差异1.图3-1-中①②③反映区域问相互关系,正确的是()。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B.中国-山西省-太原市

C.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D.中温带-干旱地区-青藏高原

CCA第8页/共12页适应性练习4.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越的地理位置

D.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5.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的最便捷的设备是()。

A.GPS卫星星座B.GPS信号接收机C.GIS电子地图D.RS传感仪6.如果渔民在捕鱼中广泛应用GIS新技术来寻找鱼群,该捕鱼技术的推广可能会出现的后果是(

)。

A.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日趋枯竭

B.使渔民的渔获量持续增长,获得长久的高经济效益

C.促进渔业生产,保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D.增加渔业的生产成本,使渔民获利更少7.关于数字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地理信息技术是构建数字地球的基础②数字地球最大的特征是模拟现实③数地球采取集中的方式存储信息④数字地球是把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④BBAD第9页/共12页适应性练习读我国两个三角洲图(下图),并回答8~9题8.关于两个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是珠江三角洲

B.乙图有京沪铁路经过

C.甲乙两地矿产资源丰富

D.甲图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9.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两地都

发展了()A.淡水养殖业B.甘蔗种植业

C.甜菜种植业D.造纸和化工

10.能够为在无人区进行科学考察的科技工作者全天候提供本人具体地理位置的技术是()A.RS技术B.GIS技术

C.GPS技术D.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