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_第1页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_第2页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_第3页
《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西文化比较(教学大纲)Comparative Studies on Chinese & Western Cultures课程编码:25A00067学分:2.0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计划学时:32其中讲课:32实验或实践:0上机:0适用专业:文学院各专业推荐教材:徐行言主编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目:1.辜正坤主编中西文化比较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张忠利、宗文举著中西文化概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3.王前著中西文化比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4.吴克礼主编文化学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中西文化比较是汉语言文

2、学、对外汉语、广告学与广播影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运用平行研究的方式分别从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价值判断等社会规范体系以及文化构成要素等角度对中西文化进行综合考察,介绍当前有关中西比较的主要理论观点与前沿问题等。学生须掌握中西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明确其基本内涵、本质及形成过程,特别要学会在全球化视野上看待中西文化差异与冲突,增强对文化的理解、辨别、分析与整合等分析与阐释能力。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对两种文化的同与异有比较中肯的理解,能认识到文化的比较应当是整体的比较,是追根朔源的历史性比较,是全球化视野上有预见性的比较。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设想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

3、全面的梳理,从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等多个侧面来观察中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异和冲突,让学生摆脱狭隘的民族主义意识,认识到文化没有好坏之分,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别的文化的参照物。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 导论 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从概念上梳理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介绍文化的含义、文化比较研究的现状及前沿视点,要求学生在明确基本概念的前提下增强理论分析理念与相关的综合与分析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选择和新的文化释义。2.难点:文化概念的历史延续性与时代特征。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

4、第一节 文化学的缘起及其研究对象第二节 文化的定义第三节 文化的基本特征第四节 文化类型的演变、分类及研究现状第二章 中西文化寻根 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纵向介绍中国和西方文化史的发展脉络,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进行类比研究,要求学生理解两种文化的基本精神、传统摸式、发展变化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不同历史时期及地域对文化主要特征形成的影响;2.难点:推动或制约不同民族文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西方文化简史第二节 中国文化简史第三章 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 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西文化基

5、本精神的异同,并明确其异同的原因。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中西文化基本精神的历史沿革与积重难返。2.难点:中国人文传统与西方科学精神形成的原因及当代表征。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家国理念与个人本位。第二节 中庸和平与崇力尚争。第三节 数典纪祖与开拓求新。第四节 讲功利、时效与讲伦理、道德。第四章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将阐述思维方式如何作用于中西不同的物质、制度、精神与交际方式等以及思维方式如何作为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形成中西语言、文字、艺术表达等的不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东方民族如何以直觉体验为工具,

6、强调整体性;西方民族如何以逻辑实证为手段,强调部分分析。2.难点:怎样理解东西方理念中的天人合一与物我两分、直觉思维与逻辑推理的差异。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从宇宙观到认识论第二节 直觉思维与逻辑推理第三节 实践理性与思辨理性第五章 中西宗教对比 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及其影响,进而探索这种差异的原因。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中西方不同宗教态度、信念、情感对社会建构、价值体系的不同影响。2.难点:中国儒道释为主导对现世关注、对自然执着的宗教观与西方古希腊罗马文明奠定的理性基础、希伯来文明奠定的

7、超越性尺度的区别。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两种不同的宗教态度第二节 两种不同的宗教信念第三节 两种不同的宗教情感第四节 教权与王权第六章 中西文学理念对比 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中西文学的差异及其表现。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文学的抒情性质与西方文学的史诗传统。难点:怎样评价中国文学中英雄的边缘化与西方文学中的英雄情结。授 课 方 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授 课 内 容第一节 中国的意境与西方的理念第二节 中西叙事的逻辑起点:空间性与时间性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印象主义与文学批评的科学主义第七章 中西社会规范之比较 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西文化中规范体系的差异,主要是礼治与法治的不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礼治与法制的内涵与特征。难点:怎样理解中西社会规范的价值基础。第一节 克已复礼与维权奉法第二节 中西社会规范的价值基础第三节 德治与法治的社会实践第八章 中西艺术比较 建议学时:4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对中西艺术的不同理念与表现形式展开讨论,要求学生掌握中西艺术不同的哲学文化基础、审美形态等差异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艺术擅精神、重写意、讲神韵与西方艺术强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