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音乐史
第一章西方早期音乐
第一节古西腊古罗马时期的音乐欧洲最古老的音乐文化。它产生和发展于公元前32世纪~公元5世纪,经过这个漫长历史阶段,反映了从氏族社会逐步解体,至奴隶制走向崩溃,这一历史发展过程的社会生活与音乐。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展现了西方音乐最原始的面貌,与西方音乐最初的发展,对后来对欧洲各国音乐的发展都着深远的影响,同时这个时期的音乐是西方音乐发展的根源。音乐的来源1、社会体制2、社会劳动3、宗教仪式
西方音乐的起源可追溯到遥远的原始社会。大约在4万年前,欧洲出现了一种简单的“乐器”,用驯鹿的趾骨做的哨子。表明在那个久远的年代,人类已经有了对音乐的需求。“音乐”真正进入欧洲人的生活。是在古希腊文化的“爱琴文明”崛起于地中海一带这个时期。一、古希腊文明是西方艺术文化之源1、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所有艺术文化的来源、2、古希腊的文学、诗歌、和戏剧都是构筑于古希腊美丽的神话传说之中。3、古希腊是欧洲最早出现的第一个文明古国。
二、古希腊主要的艺术形式1、古希腊神话2、文学、诗歌和戏剧3、“宗教仪式”中所用的音乐奥林匹斯山十二主神之一.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
守护女神-海伦(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王后)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第二节古希腊文明一、古希腊音乐的发展概况古希腊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经近千年,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但是由于记谱方式的落后,所以遗留下来的音乐非常少,目前知道的也仅有大约40篇左右的乐谱残篇,其中大部分形成的时间较晚。古希腊音乐却经常从古希腊其他文化载体中展现出来,比如文字记载、陶器浮雕、绘画雕塑等,这足以使我们了解到古希腊音乐文化的大概轮廓,并感受到古希腊音乐文化那不朽的魅力。古希腊神殿遗址古希腊音乐艺术形式1、古的希腊文明的形成的六大要素
1)、以雅典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以商业为经济之本。3)、以城邦民主制为政治之本。4)、以奴隶制为社会之本。5)、以抽象的理性为思维之本。6)、以临摹真实反映人生为文学艺术之本。
2、古的希腊文明具有自己的特色,在音乐艺术中主要体现这几个方面:
1)、古希腊音乐最初被认为是起源于对神的崇拜以及各种神话传说。2)、音乐是古希腊文明的主要体现之一。3)、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的一种重要社会文化活动和艺术性形式,而音乐则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二、古希腊戏剧是重要的艺术形式:悲剧是古希腊戏剧的最主要的艺术形式也是希腊文明的一项重要成果。古希腊悲剧的艺术形式:1)、主要是一种音乐戏剧,集表演、歌唱、舞蹈和诗歌于一体的艺术形式。2)、戏剧中的合唱是载歌载舞的,许多独白甚至是对白都用歌唱来表达。
三、古希腊悲剧的影响古希腊悲剧的产生为17世纪歌剧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是西方歌剧产生和发展的主要根源。四、古希腊诗歌一、古希腊诗歌的艺术形式:1)、在古希腊,音乐和诗歌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诗歌吟诵的同时总是伴随着音乐。2)、古希腊诗歌的表现形式是以游诗人的演唱、为主。3)、古希腊诗歌以在演唱过程中也有叙事性的演说和朗诵。五、古希腊音乐的来源:
1、古希腊是欧洲最早创造文明的国家,于公元前12世纪之前,一些地区已由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古希腊人是相信神的,
人们经常举行祭神、拜神的宗教活动,这种频繁的宗教活动也为古希腊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古希腊音乐和神话保持着某种特殊的联系,希腊神话认为音乐起源于神。六、范畴
根据古希腊音乐拥有较长的“文化绵延期”因此,它的概念极为广泛。
公元前6-4世纪,古希腊的文化空前繁荣,古希腊音乐的发展也达到顶峰,器乐演奏、戏剧和抒情诗等音乐形式都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古希腊器乐演奏主要由弦乐和管乐两类乐器来完成,最具代表的分别是里拉琴和阿夫洛斯管。它们即可以用于歌唱伴奏和诗歌吟唱,也可以作为独奏乐器单独演奏,其中里拉琴的历史更为悠久,作为希腊本土乐器的代表,至今它的形状仍被当作音乐的象征和标志。
七、历史进程中的音乐生活古希腊音乐文化生活繁荣时期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1、荷马时代(约公元前12——前18世纪)2、古典时代(约公元前5——前4世纪)
3、希腊化时代(公元前3世纪)1、荷马时代2、古典时代伊必陶罗斯露天剧场3、希腊化时代
公元前404年,雅典在“奔尼撒”战争中被斯巴达打败,从此一蹶不振。整个希腊也随之堕入缓慢的衰退过程。从这时起,音乐进入了商品经济领域。八、古希腊的音乐特征
1、以单声部音乐为主,具有即兴演奏的性质。
2、由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
3、曲调抑扬顿挫节奏长短相间
4、伴奏声部与演唱声部旋律不一致
5、音域以男声音域为主第四节古罗马时期的音乐公元前146年,古希腊被骁勇善战的古罗马征服,随之,文化的中心转移到古罗马,但古罗马却依赖于古希腊的文化财富,无论在音乐领域,还是史诗、哲学、建筑,宗教等其他方面古希腊对古罗马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至于后人称:“古希腊为罗马的兵力所征服,罗马同时被希腊的思想所征服。”罗马竞技场一、古罗马音乐的产生及发展1、古罗马音乐是在吸收外来音乐尤其是古希腊音乐的影响下形成的。
2、由于社会发展环境的不同,包括民族个性、政府职能、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环境的不同,古罗马在继承了古希腊的器乐、戏剧、音乐理论、音乐教育等的基础上,结合了本民族文化和政治的特点为希腊音乐在古罗马的发展开辟了新空间。
3、古罗马音乐在继承古希腊音乐传统的基础上,又沿着新的方向继续向前发展,这是历史的必然。古希腊与古罗马音乐作为西方音乐文化的源头,对西方音乐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4、在乐器的使用上,为了与庞大的罗马军团相适应,音量宏大的军乐成为古罗马音乐的特有传统,非常重用以大号为代表的铜制乐器,并出现了具有成百上千人的大型管弦乐队。5、在音乐艺术的功能上,音乐朝向实用化、娱乐化发展。与古希腊重视音乐的教育功能不同,古罗马人非常重视音乐的享乐功能,在军乐仪式、公共场合、婚礼、葬礼及家庭宴会等各种场合,到处可以听到音乐,音乐在罗马人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6、古罗马时期在上层的贵族家庭中,把精通音乐当作是有教养和富贵的象征,他们从奴隶中挑选出有艺术天赋的人学习音乐,供自己欣赏,从而也大力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同时,古罗马还出现了职业的音乐家,他们以巡回演出为职业,受到人们的追捧。在音乐观念上,音乐已经失去了在古希腊时期的艺术性、教育性,成为一种纯粹的娱乐,成为了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宣传工具,与古希腊时期音乐的向往清新、节制的完美性是极不一致的。第二章欧洲中世纪音乐
476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于基督教的兴起,西方古典音乐开始步入漫长的中世纪阶段。在这个时期,天主教会成了文化的垄断者,其强大的影响力使音乐披上了“至高无上”的宗教外衣,同时也在客观上有力地推动了它的发展。欧洲中世纪音乐所受的影响一、宗教对中欧洲世纪音乐的影响。二、古希腊古罗马对中欧洲世纪音乐的影响。第一节基督教圣咏的形成基督教圣咏,是为基督教仪式服务并从属于宗教仪式的。而“早期基督教音乐的范畴要比单纯的仪式圣咏广泛。它不仅包括弥撒和日课中的诗篇歌,还包括大量为基督徒从圣餐礼拜到夜间祷告的任何规模的集会中使用的赞美歌、诗篇歌、吟诵与欢唱。而格里高利圣咏是中世纪宗教音乐的主要音乐艺术形式。第二节格里高利圣咏一、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从4世纪起,天主教会的圣咏经历了近300年的发展,终于在6世纪末、7世纪初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在位时,加以对当时的宗教音乐进行了淘汰、选择,进行了规范化和加工,编成唱经本,作为经典固定下来,在教会的各种仪式活动中使用。二、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格里高利圣咏的特征来自与它的功能。1、宗教精神要求理性,禁欲,有节制,因而圣咏也呈现出朴素风格。2、歌词为拉丁文,大部分为圣经内容,音乐要服从歌词。3、旋律为无伴奏、无固定节拍,平稳进行(以级进和三度为主,偶尔四五度跳)的单声部音乐,即兴式的,而且是纯男声。三、格里高利圣咏的发展1、宗教剧宗教剧源于对唱形式的特罗普,约于10世纪在圣加尔修道院由教士们最早演出。起初,它的内容来自《圣经》,用拉丁文演唱,曲调虽然比较生动活泼,但仍然没有真正脱离圣咏的类型。2、欧洲多声部音乐的萌芽(9——11世纪)时,在格列高利圣咏基础上,出现带复调因素的“奥干农”形式,先后出现了“平行奥干农”,“自由的奥干农”“反向的奥干农”及“花唱式奧干农”。1)、“平行奥干农”——在主旋律上方或下方附加一平行声部的。2)、“自由的奥干农”——用一持续长音的低音伴唱。3)、“反向的奥干农”——伴唱在高声部,与主唱旋律呈反向进行。4)、“花唱式奧干农”——采用的是上密下疏的一音对数音的高低声部,这就是西洋多声部音乐的原始形式。第三节教会音乐理论一、记谱法纽姆乐谱的发明是中世纪音乐史上除格里高利圣咏之外的另一重大进步。第四节封建社会兴盛的欧洲音乐封建制度的确立使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12—13世纪,欧洲的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世俗的王权的以巩固。在这个基础上,城市文化发展迅速,欧洲的几十座大学先后建立,新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已将旧的罗马风格取而代之,文学艺术都有所发展。14—15世纪前,在意大利的文学、诗歌、绘画,最早的人文之一思想已经萌芽,在音乐领域中表现为两个方面:1、世俗音乐的兴起2、教堂多声部音乐的发展一方面是封建贵族世俗音乐得到了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以教堂、修道院为中心的宗教音乐的经一步繁荣。而两者之间又经常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一、世俗音乐的兴起12——13世纪
12~13世纪这一时期欧洲音乐文化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现象,即产生了具有一定艺术水平的属于世俗音乐体裁的骑士歌曲。它的产生,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封建王权和城市力量的增强,促使文化水平较低的世俗贵族阶级要求打破教会对文化的垄断,建立自己的世俗文化;于是,在封建城堡内形成了世俗文化中心。十字军东征更加促进了这个过程,骑士歌曲成为这种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由骑士们创作、演唱的单声部的抒情歌曲,发源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也称为吟唱诗人歌曲。它的内容多数是表现骑士们向他们所钟爱的妇女表示爱情,也有的是向国王表示忠心的,也有同十字军东征有关的政治内容。在音乐结构上多是段落分明的分节形式,旋律富于感情色彩,节奏自由,调式接近于今日的大调,由一种乐器伴奏,同格列高利圣咏的格调迥然不同。
重大宗教历史事件——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六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的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东征一般被认为是天主教的暴行。尽管如此,十字军东征使西欧直接接触到了当时更为先进的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这种接触,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二、教堂的专业多声部音乐的发展与世俗骑士歌曲发展的同时,在12~13世纪,教堂的专业多声部音乐获得了重要发展。随着城市文化的兴起,艺术的逐渐专业化,人们对宗教音乐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他们不再满足于粗陋的奥加农,要求创作更为丰富、优美的新音响。多声部的复调风格便成为这种新的审美要求的对象。“巴黎圣母院乐派”成为改造“奥干农”的音乐改造和创作中心,使它向真正的多声部音乐迈进,同时有力的推动了欧洲多声部音乐的发展。巴黎圣母院乐派
“巴黎圣母院”成为改造“奥干农”的音乐改造和创作中心,其影响长达100多年,这就是以12世纪下半叶的宗教音乐家“莱奥南”和12和13世纪之交的宗教音乐家“佩罗坦”为代表的”巴黎圣母院乐派“。
第三章14世纪的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14世纪初,西方音乐的发展进入了第一次的风格之争,形成了两个派别:一派是继承格里高利圣咏进一步发展而成的复调艺术,既“古艺术”,指13世纪,特别是以“巴黎圣母院乐派”为代表创作的一批复调音乐,使宗教音乐得到繁荣的发展。另一派是采用与以往不同的音乐语言和手法(主要是节奏)创作的新复调音乐艺术,既“新艺术”,指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出现的新音乐风格。“新艺术”与“古艺术”两个术语,是14世纪初的理论家在评论当时音乐风格时所提出的。第一节“新艺术”“新艺术”与“古艺术”两个术语,是14世纪初理论家在评论当时的音乐风格时所提出的。“新艺术”一词来自于法国天主教徒、诗人、音乐家——菲利普·德·维特里所写的一篇论文的标题,论文的内容也迎合了当时音乐家们要在音乐上所开创的新的发展途径。于是,新的理论、作曲法及音乐风格开始酝酿。一、“新艺术”
“新艺术”音乐形态基本上摈弃了13世纪的音乐特点,也没有完全受到宗教音乐的束缚,音乐内容更加丰富,音乐的多元化最初体现出来。二、“古艺术”捍卫古艺术的最著名人物是—理论家的”雅各“,他强烈地捍卫着13世纪的古艺术,并与新艺术进行比较,他认为新艺术过于装饰,是一种“蓄意的搔首弄姿”连歌词都听不见,协和音的和谐性被削弱了,音的时值改变了,完全拍子被贬低了,不完全拍子被抬高,节奏乱成一团糟。正如雅各所说的,“新艺术的“新”主要就是新在节奏上。而“古艺术”所倡导、所强调的是音乐的和谐、唯美、朴质、优雅等方面的特点。三、音乐理论(一)新音乐的的记谱方式1、意大利体系2、法规体系(二)、新音乐的作曲技巧1、等节奏在新艺术时期,等节奏技法的出现体现了一些作曲家的自主性。等节奏技法它包括两个技术因素:一个是克勒,即固定的旋律;另一个是塔里(亚),即固定的节奏型。2、新的对位音响
14世纪音乐中有许多所谓的“伪音”,即自然音级以外的变化音,作曲家运用它们求得特殊的风格。第二节马肖的音乐创作在14世纪初叶的法国市民阶层中出现了像“猎歌”这样的多声部、带有标题性的世俗音乐体裁,他同教堂音乐在内容、风格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音乐理论方面也开始打破了教会的思想束缚,使学术研究从神学的基础转到了自然哲学的基础上来,对音乐技法、世俗音乐形式的研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马肖是法国新艺术的代表作曲家,也是音乐史上作品得到完整保存的第一位音乐家。他的音乐包括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整个法国的风范。(一)、经文歌马肖共创作的23首经文歌,基本继承了传统的创作模式:为三声部,定旋律声部用乐器演奏,上方两个声部采用不同歌词(多为法文),在各个声部中都使用等节奏技术。(二)、弥撒曲马肖的弥撒曲创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尤其是他的《圣母弥撒曲》是14世纪最著名的音乐作品。他是特别为嘉禄五世加冕而做的四声部合唱常规弥撒曲。(三)、世俗音乐在世俗音乐方面,马肖继承了法国北部游吟诗人传统,创作了一些单声部歌曲,但更多的是将世俗音乐复调化。运用三种固定形式:1、叙事歌(最突出)2、回旋歌3、维勒莱第三节14世纪意大利音乐意大利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他的政权的分散性导致世俗氛围的活跃,音乐上世俗音乐较为繁荣,大量的世俗复调音乐成为其特色。一、意大利14世纪音乐的重要体裁、猎歌、牧歌、巴拉塔1、猎歌:14世纪初意大利重要的音乐体裁,与13世纪的孔特克图斯有一定联系。猎歌具有描绘性,常与狩猎场景相联系,有时也用来描绘集市等热闹、动感的场面。2、牧歌:14世纪初出现在法国,14世纪中期流行于意大利。这时期的牧歌多为二声部,偶尔也有三声部形式。在内容上,以田园诗和爱情诗为主,也涉及政治讽刺和道德寓意的揭示。在音乐形式上,采用模仿手法,高声部旋律性较强,低声部多为类似于和声进行的长时值音符处理。在语言上,使用方言,而非拉丁语。3、叙事歌(ballata):原指舞蹈伴唱歌曲,13世纪成为叠句加合唱的单声歌曲,14世纪出现复调形式,通常为二至三声部,由一至两件乐器伴奏。它是意大利“新艺术”时代较成熟的音乐,意大利新艺术的代表作曲家—兰迪尼就是重要的巴拉塔作曲家,他可以说是第一位写作二声部和三声部巴拉塔的作曲家。二、新风格的代表人物兰迪尼兰迪尼是14世纪意大利最有影响力的盲人音乐家,他在音乐理论、天文以及哲学上的造诣都很深。音乐上,他精通管风琴的制造、演奏及调律,在音乐创作上也有杰出的成就。他的作品全部是世俗音乐,共154首,占意大利留存下来的新艺术时期作品总数的四分之一。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叙事歌(Ballata),创作风格以甜美、抒情见长,不追求复杂的技巧。三、中世纪音乐的特点中世纪的音乐发展无疑是整个音乐史发展中禁锢最多、最灰暗的一段。连年的战争加上宗教的禁欲主义,音乐内容与形式以宗教为前提,在通俗音乐与宗教音乐夹杂与抗争中发展。
14世纪的法国“新艺术”是通俗音乐发展在中世纪的巅峰,无论是新的记谱方式,等节奏的出现还是以马肖为代表世俗复调音乐的创作,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虽然在西方音乐史的发展中,中世纪音乐的发展略为灰暗,但是它的艺术成就依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始于十三世纪末期的意大利,粗略指涉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之间所经历的这四百多年时间。文艺复兴一词意指重生或复活,它是一个朦胧的概念,没有清楚的开始或结束日期。它代表着一个时代在艺术领域中的跨越式进步与发展。
佛罗伦萨佛罗伦萨(Florence)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市,托斯卡纳区首府。位于亚平宁山脉中段西麓盆地中。十五至十六世纪时佛罗伦萨是欧洲最著名的艺术中心,以美术工艺品和纺织品驰名全欧。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1865-1871年曾为意大利王国统一后的临时首都。工业以玻璃器皿、陶瓷、高级服装、皮革为主。金银加工、艺术复制品等工艺品亦很有名。一、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三大因素:
1、
中古时代的许多成就,为这个象征重生的的时代作出贡献。其中一项是恢复对学问的兴趣。牛津大学
2、第二个方面是社会经济的提升,尤其在意大利的大型商业城市。雕刻品、绘画、建筑、音乐、诗歌和文学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展现有趣的主题,超脱了从中古时代起就一直占有主导地位的宗教题材。它们普遍描绘日常生活、骑士故事和冒险情节,欧洲的文化因而变得更人性化,宗教的成分也随之减少。3、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艺术的影响技术的发展亦得到更新,更有效的商品与服务应运而生。制造、农耕、贸易和航海技术都得到改进与发展,大幅超越古代的成就。中产阶级的商人和工匠开始争取能与他们经济力量相等的政治权力,艺术成为他们身份地位的名片。
达·芬奇的人体比例,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二、15、16世纪工业技术的发展,给音乐艺术带来极大的变化。以威尼斯为中心,乐谱印刷业产生了,音乐有了更为统一的版本,更加得到广泛而迅速的传播;城市里逐渐形成了一大批业余音乐爱好者,使世俗复调音乐取得支配性的地位。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艺术技巧的探讨,在音乐艺术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革新。主要体现在下述
5个方面:①世俗体裁得到极大发展。②宗教复调音乐也受到世俗艺术和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影响而产生许多变革。③琉特琴演奏逐渐脱离对歌唱的模仿而器乐化。④在音乐创作上,扩大了音域和表现手法。⑤音乐理论研究受自然科学影响迅速发展。三、文艺复兴的作品思想
1、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屏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这是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
2、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歌颂了人体的美,主张人体比例是世界上最和谐的比例,并把它应用到建筑上,一系列的虽然仍然以宗教故事为主题的绘画、雕塑,但表现的都是普通人的场景,将神拉到了地上。
3、人文主义者开始用研究古典文学的方法研究圣经,将圣经翻译成本民族的语言,导致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总结: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充满发明、加速变革的时代。尽管在体裁、创作手法上的这些革新并非与中世纪艺术绝无承继关系,但由于人文主义与经院哲学的对立,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艺术,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革命,而不仅仅是基于中世纪音乐基础上的渐进发展。在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成就卓著的
音乐大师,有的形成了乐派。第二节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大乐派一、佛兰德乐派二、威尼斯乐派三、罗马乐派第五章巴洛克音乐第一节巴洛克艺术的起源概述:意为各种外形不规则的珍珠,引申为“不合常规”的含义。17世纪末叶以前最初将巴洛克运用于艺术批评,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稀奇古怪,也就是离经叛道的事物,当时有许多人抱持文艺复兴时期持续不坠的乐观精神。另一方面又有许多人过着退隐山林、禁欲苦修的宗教生活,他也是随着一股退隐避世的潮流逐渐兴起的。巴洛克时期的绘画巴洛克艺术的概念:
18世纪用作贬义,一般指称违背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情况。一直到19世纪中叶都是用于贬义而非艺术风格的名称。20世纪西方学者对巴洛克作了更为深入的研究,赋予它不同的意义,但当做一种艺术风格理解仍是主流。第二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音乐的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大致是从1600年至1750年,即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1750年,对位法大师·巴赫的与世长辞,标志着巴洛克巅峰的对位法音乐的终结,也标志着巴洛克时代的终结。之所以称这一时期为巴洛克,是由于一时期音乐,表达的技术及方式基本上有它一定程度的共同点,所以用此名词来标志,并无特殊的意义。1、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巴洛克音乐的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多声部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调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2、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形态
这一时期作曲家手下的巴洛克音乐带有显见的特性:华丽、复杂、藻饰、扭曲,著重于超现实主义的体现。四声部的和声,以及加上文字指示和弦的「数字低音」都产生于巴洛克时代;旧有的教会调式消逝,大小调音阶系统和相关调性理论崛起发展沿用至今,另外节奏思想也在这个时代萌芽。第三节巴洛克时期欧洲各国的音乐巴洛克时期,音乐艺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并且促成了后来的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兴起。这一时期的音乐以德、意、法等几个国家最具代表性。
1.
巴洛克时代的德国音乐
巴洛克时代的德意志音乐,以巴赫和亨德尔为代表。如果把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比做金字塔,他们的音乐就好比是塔顶,因为他们不但吸收了文艺复兴以来意大利的新音乐,而且开拓了一条全新的道路。2.
巴洛克时代的意大利音乐歌剧这一伟大的艺术形式,诞生在“音乐的摇篮”--欧洲文明古国意大利。在当时的佛罗伦萨,有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一批对古希腊艺术很感兴趣的贵族。这些贵族决心赋予希腊戏剧以新的生命,于是他们开始给古老的希腊故事谱曲,并由合唱队穿上戏装把整个故事演唱出来,这就是歌剧的雏形。3.
巴洛克时代的法国音乐
在当时的法国巴黎,歌剧和古钢琴音乐在各王侯贵族的府邸内极为盛行。这一时期的法国歌剧,脱离了意大利歌剧的传统而独立成长,已经接近于舞剧的形式。在巴洛克时代,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作曲家是吕利,他创作的歌剧简洁明晰、旋律优美,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舞蹈性;其内容辛辣、幽默,入木三分。第四节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一、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1675-1741,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出生在威尼斯一个普通乐师的家庭里。维瓦尔第的父亲是威尼斯圣马可教堂乐队的小提琴手。幼年的维瓦尔第成长在威尼斯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里,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到十岁时,他已经能代替父亲在教堂里演奏了。
维瓦尔第十五岁受戒他一生写了近500首协奏曲和73首奏鸣曲,此外,还作有歌剧十余部,以及康塔塔、经文歌等。其中相当一部分在他在世时就出版了,包括他的最著名的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四季》。
音乐欣赏《四季》——春二、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也译作巴哈,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
巴赫是成功地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溶为一体的开山大师。他萃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来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今天一般认为他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与1750年去世享年65岁。巴赫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包括有将近300首的大合唱曲;组成《平均律钢琴曲集》的一套48首赋格曲和前奏曲;至少还有140首其它前奏曲;100多首其它大键琴乐曲;23首小协奏曲;4首序曲;33首奏鸣曲;5首弥撒曲;3首圣乐曲及许多其它乐曲。总计起来,巴赫谱写出800多首严肃乐曲。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壮、广阔、内在,充满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他谱写了许多充满戏剧性因素的大型声乐作品,其中《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是最有影响的作品。音乐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布兰登堡协奏曲》五、亨德尔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1685—1759)亨德尔出生于德国哈勒城的一个小市民家庭,是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亨德尔少年时期曾跟随当地风琴师、作曲家学习音乐,后来担任了哈勒礼拜堂的风琴师,并开始创作。1703年,亨德尔迁居汉堡,并担任了汉堡歌剧院的提琴师。
1741年8至9月,亨德尔在二十四天的时间里,完成了他最著名的清唱剧《弥赛亚》。当他写完《哈里路亚》合唱时,他的仆人看到亨德尔热泪盈眶,并激动地说:“我看到了整个天国,还有伟大的上帝”。于1759年去世享年74岁。音乐欣赏《哈里路亚》六、吕利吕利(1632—1687年),原名乔万尼·巴蒂斯塔·吕利,意大利籍法国作曲家。1632年11月28日生于佛罗伦萨,1687年3月22日去世于巴黎。吕利于1661年加入法国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青云直上的,从宫廷芭蕾舞团的演员成长为皇家音乐舞蹈学校的首任校长。他与大剧作家莫里哀相识,又受到卢梭思想的影响,创作了许多用法语演唱的歌剧,成为法国歌剧的创始者。代表作有《阿尔西斯特》、《爱神与酒神的节日》等。吕利是佛罗伦萨一个磨房主的儿子。童年跟一个修道士学文化和弹奏吉他,并自学小提琴,后来参加了一个流浪艺人的乐队。1646年被马萨林带到巴黎,年吕利转到郡主的堂弟法王路易十四的宫廷中服务。1653年被任命为宫廷作曲家,并指挥宫廷的小提琴乐队。1664年同剧作家莫里哀合作,写了一系列芭蕾喜剧音乐,如《逼婚》(1664)、《贵人迷》(1670)等。于
1687年去世享年55岁。七、巴洛克时期的歌剧1、歌剧的诞生歌剧诞生于意大利。在1575年左右的佛罗伦萨,一小群以贵族、诗人和作曲家为主的文人雅士经常聚会探讨一些音乐方面的问题。该群体被称为“卡梅拉塔”。2、巴洛克时期歌剧的概念歌剧是一种由戏剧(脚本)、音乐、舞蹈、建筑和美术等综合为一体的舞台艺术形式,其中戏剧和音乐是最重要的元素。音乐形式包括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歌剧最早的起源要追溯到古希腊的悲剧,而它在巴洛克时期则诞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其后其发展范围又延伸到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以及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4、阉人歌手与歌剧
阉伶歌手最早出现在16世纪,当时由于女性无法参加唱诗班也不被允许登上舞台,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首先引入了阉伶歌手,他们挑选出那些嗓音洪亮的清澈男童,在进入青春期前通过残忍的阉割手术来改变他们发育后的声音,因为体内的性激素发生变化,他们的声道会变窄,有利于音域的扩张,加上巨大的肺活量和声理体积,使他们拥有了超过了常人3倍的非凡嗓音,阉人歌手也在讲究音质和技巧的美声唱法年代风靡一时,那时大多数歌剧院的演唱者都是阉伶歌手。法瑞内利电影《绝代妖姬》第六章古典时期的音乐第一节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18世纪在音乐界中最有影响的事件就是格鲁克歌剧改革。歌剧改革的社会历史原因是旧制度的瓦解和新思想的形成。作为启蒙运动在音乐领域的直接成果,表现最突出的是喜歌剧的产生。喜歌剧是对意大利正歌剧的革命,它不仅是创造了一个新体裁,更重要的是宣扬了启蒙主义的思想观念,表现了民主、平等、博爱的精神。它采用的新题材来源于市民群众的新生活,它塑造的新人物具有理想主义的新形象。它的出现和取代正歌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格鲁克强调要整体出发,强调歌剧的内容表现,将音乐作为艺术手段之一,用以展现人物的个性和推动剧情的展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首先是一个戏剧家,然后才是一个音乐家。”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在其创作实践中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1.对歌剧咏叹调和宣叙调的改革。2.提高合唱与管弦乐的地位。3.协调舞蹈场面与剧情的关系。4.深化歌剧序曲的表现意义。
第二节维也纳古典乐派
18世纪下半叶“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三位音乐维也纳古典乐派大师,先后以维也纳为生活、创作的中心而形成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就是人们常说的“维也纳古典乐派”。这一乐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类普遍的思想要求,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这三位作曲家既存在共同的艺术理想和艺术风格,同时又保持着传承关系。一、海顿生平:弗朗兹·约瑟夫·海顿,FranzJosephHaydn(1732~1809)1732年3月31日生于奥地利与匈牙利边境下奥地利的一个村镇罗劳,1809年5月31日卒于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世代相传的车匠,母亲是贵族府中的厨工,家境贫困,12个孩子有6个夭折,海顿是12个孩子中的第2个。
海顿出身贫困,从小在艰苦条件下学习音乐,作曲主要靠自学,海顿的亲戚──海恩堡教会合唱团指导J.M.弗兰克看中了他,从此6岁的海顿永远离开了父母,他在多瑙河畔的海恩堡教会合唱团里唱弥撒曲,学习乐理和常用乐器哈普西科德小提琴。学业艰辛,正如他后来回忆的那样“鞭挞多于膳食”。两年后,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乐长G.罗伊特去海恩堡物色歌童,海顿被选进了唱诗班。
1760年,他娶凯勒为妻,犯了一个悲剧性的错误,为自己招来莫大的痛苦。凯勒体魄强壮而智能低下,性格凶狠暴躁,素质极差!她不仅在生活上虐待海顿,还常常把丈夫用大量心血创作的音乐手稿随便擦桌椅、包糖果、制点心盒等等。对此,海顿只有仰天长叹,而这又会引起更大的麻烦!后来,他们终于分道扬镳了。海顿在宫廷供职的30年里,,1790年继位的新主人只聘请他作挂名的音乐指导,海顿从此得到自由,于是他移居到维也纳。1809年5月31日,海顿在维也纳逝世,享年77岁。遗体被葬于圣麦斯公墓。代表作品后人将他的许多交响曲、四重奏加上形形色色的标题,如交响曲《熊》、《时钟》、《鼓声》、《告别》,四重奏《云雀》、《伦敦交响曲》、《梦境》、《涉猎》、《皇帝》等等。音乐欣赏《伦敦交响曲》二、莫扎特生平:1756年1月27日,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斯堡一个宫廷乐师之家。他很小就显露出极高的音乐天赋,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音乐。从1762年起,在父亲的带领下,6岁的莫扎特和10岁的姐姐安娜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他们到过慕尼黑、法兰克福、波恩、维也纳、巴黎、伦敦、米兰、波隆那、佛罗伦萨、那不勒斯、罗马、阿姆斯特丹等等许多地方,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在奥地利国都维也纳,他们被皇帝请进王宫进行表演。
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1772年,16岁的莫扎特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之久的漫游生活,回到自己的家乡萨尔斯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由于不满主教对他的严厉管束,这段不稳定的雇佣关系终于在1781年结束,他毅然决定独立自主,前往维也纳定居,走上艰难的自由音乐家道路。
1782年,26岁的莫扎特他在没有征得父亲的同意的情况下,同一位比他大7岁的曼海姆音乐家的女儿康施坦丝·韦伯结了婚。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J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了四重奏和交响曲创作的经验,并写了6首弦乐四重奏赠送给海顿。莫扎特晚年的生活每况愈下,身体也越来越糟,他不得不经常向朋友们求援。当他最后一部杰出的歌剧《魔笛》首场公演时(1791年9月30日),他已痼疾缠身1791年12月5日莫扎特贫病交加在维也纳逝世,享年仅35岁。莫扎特的音乐特点:音乐作品形式高雅、简洁对称,具有高度美感,音乐细腻、华贵、含蓄、典雅,风格明朗,旋律优美,结构严谨,具有强烈的古典色彩和超然物外的特点。
音乐欣赏《魔笛》片段《费加罗的婚礼》片段三、贝多芬生平: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8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
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肝脏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有两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而他的墓旁则是舒伯特的坟墓。终生未婚。享年57岁。贝多芬音乐创作特点: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宽广、形象宏伟、感情深邃、对比鲜明,这使他偏重于采用并扩充奏鸣曲式;同时由于创作的形象丰富多样,运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鸣曲式又各有特点。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欣赏《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C小调钢琴奏鸣曲》第8(悲怆)《第六交响曲》田园
第七章初期浪漫派的音乐浪漫主义音乐,亦称“浪漫乐派”。一般指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发始于德奥,后又波及整个欧洲各国的一种音乐新风格。1、浪漫主义的思想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所不同的是,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如强调音乐要与诗歌、戏剧、绘画等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相结合,提倡一种综合艺术;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作品具有民族特色。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在音乐形式上,它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
2、浪漫主义音乐特色在十九世纪,和声的技巧变得越来越复杂:变化音和声、远关系转调、复杂化的和弦等,都力图把大小调体系的调性轮廓弄模糊;和声变成一种表现工具,而不仅仅是音乐结构的一个媒介。这一个时期的乐队规模无限扩大,一些乐器得到改善,又有一些新的乐器发明出来、各种乐器的新奇组合产生了新颖的色彩效果,又丰富了管弦乐队的调色板,从而使这种拥有迷人的音色的大型管弦乐队成为一种表现音乐理想的工具。第一节韦伯
德国杰出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1786年12月18日生于北德意志的小城镇欧丁,1826年6月5日卒于伦敦。出身于音乐家庭,父亲是一位业余音乐家,也是一个城镇乐队和旅行剧团的领班。母亲曾是一位歌唱演员。韦伯自幼受环境的薰陶,对他后来走上歌剧创作道路有一定影响,14岁就写了不少作品。他创作的高峰是1821年完成的著名歌剧《魔弹射手》,演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被认为是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德国民族歌剧的诞生。《魔弹射手》的出现,使韦伯获得了巨大声誉,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音乐家。1823年他又写了歌剧《欧丽安特》,1826年应英国科文特加登歌剧院的邀请,写了他最后的一部歌剧《奥伯龙》。但是这两部歌剧都没有达到《魔弹射手》的水平。自于《欧丽安特》的演出遭受冷遇和长期劳累,1826年6月5日在伦敦病逝。韦伯对西方音乐的影响
作为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人,他的创作是在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兴起、民族意识高涨的背景下进行的。特别是在歌剧舞台为意大利和法国歌剧所统治的情况下,韦伯所开创的浪漫主义民族歌剧,不论从题材上和风格手法上都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欣赏《魔弹射手》序曲《邀舞》片段第二节舒伯特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他生于维也纳近郊的一个教师家庭,8岁开始随父兄学习提琴与钢琴。11岁被送入免费寄宿的神学院充当童声合唱团的歌童,过了五年被舒伯特称为“牢狱”的艰苦生活。但他在这里不仅系统地学习了唱歌和作曲理论,还担任了管弦乐队的指挥,为他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基础。
1808年8月,他考进了皇家神学寄宿学校,在皇家教堂童声合唱团里。舒伯特开始接触了莫扎特的序曲和交响曲。正是大量不断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曲谱,以及经常去歌剧院听歌剧,舒伯特开始为他的后来的音乐造诣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他的创作旺盛时期,他的健康恶化。自从1822年起,舒伯特就在和梅毒作斗争.尽管有人提出其它的病因,他于1828年11月19日死于维也纳,卒年31岁。根据他的要求,死后被葬在其崇拜了一生的偶像贝多芬的墓边。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被称为“歌曲之王”。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代表作品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源于民间音乐的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鳟鱼》、《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剑之歌》、《战士之歌》等,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音乐欣赏《圣母颂》小提琴协奏《摇篮曲》
第八章德国浪漫乐派德国的艺术家们对德国现实中的慵懒鄙俗、空虚无聊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以自己的音乐创作为德国浪漫主义音乐注入了新活力,通过自己的作品、音乐评论,培养和鼓励了进步的新生力量,活跃了市民阶层的音乐文化生活,提高了音乐文化水平,从而为宣扬和发展德国优秀的传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以门德尔松、舒曼为代表。第一节门德尔松雅各·路德维希·费里克斯·门德尔松·巴尔托迪(1809-1847),德国作曲家、指挥家。1809年出生于汉堡一个犹太人家庭。祖父是哲学家摩西·门德尔松,父亲是一位成功的银行家,门德尔松在优有文化修养的环境中成长。他的母亲是钢琴家,他的钢琴启蒙课就是母亲教的。门德尔松·是钢琴神童,9岁就开始公开演奏,10岁时就为《诗篇19》谱曲,12岁已写出一首钢琴四重奏,14岁组织自己的私人乐队,16岁发表第一首杰作《弦乐八重奏》,17岁时完成了《仲夏夜之梦》序曲。20岁时他通过指挥《马太受难曲》在巴赫去世后的首次公开演出来宣传巴赫的作品。这是1829年,演出地点为柏林歌唱学院。引起轰动而成为闻名遐迩的指挥家。为巴赫的作品得以复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年赴英国指挥伦敦爱乐乐队。
1835年他在莱比锡定居后,在他的影响下,莱比锡成为德国第一个音乐中心。他的最杰出的事业是在1843年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以他为中心的莱比锡乐派系统积极地传播德国古典音乐作品--除了1829年在柏林使巴赫的被埋没一百多年的《马太福音书耶苏受难乐》重见天日外,还组织了按历史次序编排演奏曲目而连续举行的音乐会,演奏了亨德尔的神剧、海顿的交响曲和清唱剧、贝多芬的《庄严弥撒乐》和《第九交响曲》等。永恒的幸福是没有的,门德尔松敬爱的姐姐芳妮在一次指导家庭音乐会的节目排练时突然全身瘫痪,几小时后飘然而逝,噩耗使门德尔松当即晕倒;重大的打击使得他半年之后(1847年11月4日)追随胞姐而去,享年39岁。音乐欣赏《仲夏夜之梦》第二节舒曼罗伯特·舒曼(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闻名音乐家,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最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风格,他的评论活动对德国浪漫主义及民族乐派的音乐家有着深远的影响。舒曼1810年6月8日生于茨维考城。他从小喜爱音乐和文学,自幼显露出音乐、诗歌、戏剧等多方面的才华。七岁时学习钢琴,十二岁开始尝试创作。父早死,因家庭偏见,1828年年青时,他遵从母意在莱比锡海得堡学法律,当他通过曲折的斗争而未能够专攻音乐时,只能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他孜孜不倦地对音乐的学习,以至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钢琴家。1830年取得母亲的谅解,求师于闻名钢琴家维克,开始了音乐家的生涯。
1830年师从钢琴家维克学习钢琴,当时他立志要当一个钢琴家。当他通过曲折的斗争而能够专攻音乐时,因急于求成,借机械装置锻炼钢琴指法,使手指受伤,失去成为钢琴演奏家的可能,他遂致力于音乐创作与音乐评论。在舒曼随维克学习钢琴期间,与他的女儿克拉拉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感情。1840年秋,他们冲破家庭阻力,通过法院干预幸福地结合了。在为克拉拉而斗争的同时,舒曼也在为“新音乐”而斗争着。他在莱比锡创办了《新音乐杂志》,为反对当时陈腐、保守、庸俗的音乐风气而斗争,并正确地向读者介绍古典音乐。因此,《新音乐杂志》成为了当时德国进步音乐思想的喉舌。1848~1849年德国暴发革命,舒曼受到革命浪漫的激励,精神振奋,写下了《拿起武器》、《自由之歌》和《黑红金》等歌曲。
但是革命失败以后,他的情绪受到极大的打击,精神病开始侵扰他,他的创作力日趋衰竭。1854年2月的一天,舒曼整个通宵被天使和魔鬼的声音所折磨。接着在一个下雨天,连帽子也不戴,悄悄走到莱茵河桥上,跳下激流中。幸亏被人发现,送进了疯人院出院后。1854年在极度痛苦中投莱茵河自尽,被渔人救起,后又被送入疯人院。1856年因患精神病逝世于波恩。享年46岁。舒曼的贡献
舒曼是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他生性感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他创办了《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音乐欣赏《梦幻曲》第九章巴黎乐坛的浪漫派音乐第一节柏辽兹
埃克托•柏辽兹,法国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浪漫乐派,1803年12月11日出生于法国南部小镇拉科特-圣安德烈,1869年3月8日逝于法国巴黎,终年66岁。柏辽兹小时家住乡下,农村的生活给他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他自幼并未受过专业音乐教育,只是喜爱吹笛子和弹奏六弦琴。柏辽兹最早接触的是教堂音乐,他不信神,但教堂音乐那种宏伟的气派和极其深厚的表情力量深深地打动了他。1821年,柏辽兹尊从父命去巴黎学医,但他对医学殊无兴趣,最后还是不顾父母的坚决反对,以与家庭脱离关系为代价,毅然离开医学院于1826年考进了巴黎音乐学院。柏辽兹作品的主导方面是他对民主、自由的追求、对幸福的向往和对革命的炽热感情。当然,对柏辽兹来说,理想和生活的前途毕竟是渺茫的,在他的作品中,也常常流露出对丑恶现实的不满、怀疑、愤慨以及对黑暗的揭露和讽刺。柏辽兹创作了很多音乐作品,但他的一生却是在贫困饥寒中度过的,老年时又不幸丧妻丧子,终于1869年3月8日逝于法国巴黎,终年66岁。但柏辽兹的名字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及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相提并论,堪称法国浪漫主义三杰。音乐欣赏《罗马狂欢节》第二节肖邦肖邦、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不满20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遭遇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肖邦1848年在巴黎举办了他的最后一次音乐会,此后他访问了英格兰和苏格兰,本打算11月在伦敦在举行几场音乐会和沙龙演出,但由于肺结核病情严重不得不放弃这些计划返回巴黎。1849年他的病情加重,已无法继续授课和演出,最终于10月17日在巴黎市中心的家中去世,时年39岁。音乐欣赏《夜曲》第三节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
弗朗兹·李斯特于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定。李斯特六岁起开始学习音乐,并于此后不久移居维也纳。1823年,李斯特来到巴黎,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在音乐上他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诗共十三部。
1848年起他常住魏马,担任了魏玛宫廷乐长,并经常来往于罗马、布达佩斯之间。1876年他创建了布达佩斯国立音乐学院并任院长。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因肺炎死于拜罗伊特享年75岁。音乐欣赏《匈牙利狂想曲二号》第十章19世纪法国歌剧的发展第一节法国大歌剧19世纪上半叶以来,欧洲的歌剧艺术主要集中在法国和意大利。法国巴黎成为了欧洲的歌剧中心。18世纪的格鲁克的歌剧改革,促使了欧洲歌剧事业的健康、迅猛发展;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拯救歌剧”非常盛行,法国歌剧题材表现出民众政治倾向与艺术趣味变化的特征。到了30—40年代盛行起了“法国大歌剧”。19世纪上半叶,法国风行的歌剧样式是大歌剧。法国大歌剧不仅是当时音乐生活的焦点,而且是巴黎社交活动的中心。法国大歌剧的情节一般取于历史题材,分为四或五幕,融合了音乐、舞蹈、盛大的合唱场面,等等。法国大歌剧场面恢弘、富丽堂皇,具有史诗性风格。第二节“趣歌剧”和“抒情歌剧”一、“趣歌剧”19世纪50—60年代,法国歌剧的传统出现了新的变化。一种介于喜歌剧和大歌剧之间的剧目——“抒情剧”。二“抒情歌剧”这种歌剧由浪漫型的喜歌剧演变而成,它的篇幅比一般的喜歌剧长,但又不及大歌剧般的鸿篇巨制;题材和音乐风格不像大歌剧般宏大、虚华和夸张,却因立足于现实、贴近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使人倍感亲切。
奥芬巴赫法国作曲家、大提琴家。原籍德国,1819年6月20日生于德国科隆。父亲是科隆犹太教堂的乐师。从小学习大提琴,183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一年后退学,到歌剧院任大提琴手。1839年初以戏剧音乐作曲家的身份出现。1849年任法兰西喜剧院指挥兼作曲。1855年创办“快活的巴黎人”剧院,自任经理。1880年10月5日逝世于巴黎享年61岁。
音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业投资信托协议书(2篇)
- 2024年草船借箭教学设计(53篇)
- 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三江口镇招聘社区工作者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共500题)含答案
- 2024年福建省《消防员资格证之一级防火考试》必刷500题标准卷
- 黄金卷3-【赢在中考·黄金八卷】(原卷版)
- 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二模)文综试题
- 2025届南开中学初中考生物押题试卷含解析
- 互补发电系统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公司质押借款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天津市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
- 初中生物老师经验交流课件
- 柴油发电机组采购施工 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股权招募计划书
- 创业之星学创杯经营决策常见问题汇总
-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科学试题
- 公猪站工作总结汇报
- 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试题(答案见标注) (三)
-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测试卷
- 胶囊内镜定位导航技术研究
- 温病护理查房
- 职工心理健康知识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