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习近平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这“三头牛”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出力奉献”。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已经迈入2021年,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上,我们要以什么样的精气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习近平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深情回首了过去一年,既有惊心动魄的风云突变,又有豪情万丈的砥砺前行,热情礼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强调,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就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难倒我们,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铿锵步伐!习近平多次号召发扬孺子牛精神、拓荒牛精神、老黄牛精神。此次再次提及,正是要在辞旧迎新之际,激扬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壮志豪情,凝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团结力量,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坚毅前行。所谓“九牛爬坡,个个出力”,就是人人都要有同心同德、和谐相处、团结拼搏、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精神,在中国抗疫战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正如2020年9月8日,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的,“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习近平总结的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正如习近平强调的:“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千千万万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乘风破浪、爬坡向前,我们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加美好!(摘编自澎湃新闻)材料二:九牛爬坡,个个用力。在中国人心中,“老黄牛”历来被赋予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忠于职守、任劳任怨的象征意义。近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勉励全党全国发扬“三牛”精神,其中就包括“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发扬老黄牛精神,需要勤恳奉献、忠诚实干,面对挫折更需要艰苦奋斗、负重前行。世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近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中华儿女历经千难万险,在民族危亡时浴血奋战,在一穷二白时奋发图强,在时代发展中劈波逐浪,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特别是刚刚结束的2020年,来自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国际、自然等领域的挑战纷至沓来。在泰山压顶的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展现出的韧劲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沉着应对,迎难而上,在极不寻常的年份创造了极不寻常的辉煌: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增长率先实现由负转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不朽奇迹背后,始终如一贯穿着老黄牛般的奉献和实干精神。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人间万事出艰辛,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2021年,我们面临着世界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等诸多挑战。面对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我们要永远保持清醒头脑,继续发扬筚路蓝缕的精神,一直保持实干兴邦的劲头,以“老黄牛”的精神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为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汇聚精神力量。“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已经走过万水千山。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不断强化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要当好艰苦奋斗的老黄牛,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险,勇毅前行,用实干奋斗交出一份新时代的精彩答卷!(摘编自新华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21年是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年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用什么样的精气神开好局、起好步是我们思考的关键。B.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这样就没有任何困难难倒我们,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C.抗疫精神诠释了中国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内涵,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精神的集中体现。D.在极不寻常的年份里,只有我们始终如一坚持老黄牛般的奉献和实干精神,各方面工作才能取得新的进展,社会大局才能保持稳定。【答案】D【解析】“只有我们始终如一坚持老黄牛般的奉献和实干精神,各方面工作才能取得新的进展,社会大局才能保持稳定”有误,“始终如一坚持老黄牛般的奉献和实干精神”是“各方面工作才能取得新的进展,社会大局才能保持稳定”的必要非充分条件。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牛的形象很美好,是因为牛的文化意象底蕴很深厚。在辞旧迎新之际,更能激扬壮志豪情,更能凝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团结力量。B.要幸福就要奋斗,因为世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在我们党领导下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奇迹,跟践行“老黄牛”精神息息相关。C.人间万事出艰辛,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一蹴而就。国际环境风云变幻,国内疫情冲击等诸多挑战,需要我们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已经走过万水千山。站在历史的交汇点,需要继续传承和发扬“老黄牛”精神,更需要我们坚定信念。【答案】A【解析】“在辞旧迎新之际,更能激扬壮志豪情,更能凝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团结力量”中“更能”错,材料一说“此次再次提及,正是要在辞旧迎新之际……开拓创新、坚毅前行”,意在强调在“辞旧迎新”这一时间点之所以“再次提及”的目的性以及重要性。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B.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C.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中心论点是“发扬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A.主要写牧童之乐。B.谈知足。C.歌颂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D.上句写对待敌人的毫不屈服的斗争精神,下句写对待人民的甘愿奉献的无私态度。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答案】①举例论证。列举近百年来,创造的彪炳史册奇迹;列举极不寻常的年份创造了极不寻常的辉煌。②引用论证。尾段引用诗句进一步阐释“老黄牛”精神。5.新时代为何要继续发扬“三牛”精神?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相关论述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案】①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新时代又赋予了其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内涵。②牛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充分体现了民族特点。③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需要“三牛”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三牛”精神。(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帘幽兰孙作平①房子要装修,还没等完全“装扮”好,我即买了几盆绿色植物——绿萝、仙人掌、芦荟、吊兰,均匀置于房里的角隅,吸收甲醛,净化空气。②房子装修后接着是长时间的通风,美化,布置。几经折腾,除了吊兰依然静默葱茏,精神矍铄,其他的便耷拉着小脑袋失去了精气神,像精神萎靡、一蹶不振的孩子。我便开始精心“伺候”,一天天下去,再不见昂首挺胸,生命已夭折。心中无奈,又不免自责起来,是我伤害了这些小家伙儿。③怅然回眸中,可爱健壮又翠色欲滴的吊兰正在逗我笑,宽慰一颗潮湿的心。我诧异于吊兰超然不凡的生命力而喜爱上它,并挪移到窗台,且美其名曰“一帘幽兰”。以后家里再养的什么花草,总是“熬”不过它,只有它坚守阵地,青春永驻。从此我和它成为朋友伙伴,再后来又视它为亲人家人。④古诗云:“何年一掬草,婆娑在盆中。叶瘦轻拖绿,花小不飞红。根疏杯水淡,格高冷意浓。无关冬与夏,飘洒自得风。”吊兰因根叶似兰,花梗横伸倒悬得名。叶丛生,线形细长。花茎奇特,枝叶下垂,叶色秀丽,淡雅清心,栽培简单又极易生长,四季常绿,极好的室内盆栽观赏花卉,被人们誉为“空中花卉”。⑤吊兰的种类繁多,形态特点各异,繁殖极易,常用分株扦插法。从春至秋随时随处都可以进行栽种。我家的金边吊兰年岁最长,已做了母亲,花茎从叶丛中抽出,叶脉中抽生出的匍匐茎,长可尺许,既刚且柔;茎顶端簇生的叶片,由盆沿向外下垂,随风飘动,多像展翅欲飞的小仙鹤。⑥我把它的孩子“小仙鹤们”扦插栽入花盆内培植,然后浇透水,放荫凉处养护。⑦我带了几盆吊兰放在办公室。长时间的寒暑假里得不到一滴水滋润,也得不到一点温情呵护的它们,饱经了严寒酷暑的岁月沧桑。开学了,我惊艳于兰儿们面目虽已憔悴不堪,但身子骨还坚挺着。照顾几天便立刻茁壮如初,朝气蓬勃。优雅美丽源于内心美好强大的馈赠吧,难怪宋代诗人这么赞道:“忍犯冰霜欺竹柏,肯同雪月吊兰荪。”那一帘幽兰,一帘花影,一簇春色,一卷书香,一群耕耘者与逐梦的“花朵”,谐调成学校里一道独具匠心的亮丽风景线。⑧而今家中的每个角落都被我植上这绿色的小精灵,或瓶或盆或罐,有的悬吊于窗前,有的摆放在窗边花架或窗台上,小屋因此四季盎然如春,馨香弥漫,有了翠绿欲滴的娇嫩和随遇而安的恬淡悠然。⑨当下垂的花茎遇到微风吹拂时,宛若绿色的蝴蝶翩翩起舞,袅袅婷婷;花茎上长出的许多娇嫩的新植株体,随风缱绻,犹如“绿色仙子”在荡秋千,又好似“天女散花”,饶有风趣韵味。酷暑时用它绿绿的清凉把我浓浓包裹,让我轻盈从容;严寒时用它浓浓的绿茵把我轻轻簇拥,让我温暖如春。即便冷风冷雨,枯萎凋零,一适逢时令与阳光水润,就会昂然挺立,精神焕发。这份坚强,这份适应,外表柔弱却勇气十足,真让人钦佩!⑩每次回到家,第一眼就去看望我的“一帘幽兰”,它们也争宠似的在我面前献媚讨好,又是舞又是笑。每繁忙之余与它们对眸时,精神愉悦又轻松,心安宁又淡然。闲暇时最惬意的是:一帘幽兰一抹绿意一片春色里,一缕阳光一杯清茶一笺书香中,与轻暖的文字相伴对话,无言也最懂,无言也最美。正如黑夜与星月的相映、相衬、相趣。⑪兰儿一生,不卑不亢,迤逦绰约,清香脉脉,素洁清芬。心向明媚,努力生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随风摇曳时浪漫与飘逸四溢,默默绽放,淡淡吐芳,静时如画,动时若诗。⑫将温暖织就绿茵,让心音开成清韵。在清浅的岁月中,“静观窗前花开花落,漫看天边云卷云舒”,柔而不弱,纤细有风骨。即便朴素而不失端庄优雅,即便忙碌也不乏悠然从容。让我油然想起杨绛,又想起她的百岁箴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⑬一帘幽兰为我打开了一帘不一样的风景!这种坚而不俗的德,静水流深的劲,光而不耀的韧,坚守初心的美,深深地让我为之动容,为之歌吟——幽兰飘逸一帘堂,温暖浅笑散菲芳。怡情不语满室香,清心静雅著妙章。(选自《安徽青年报》,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③段的描述可以看出吊兰之所以成为作者的朋友伙伴,甚至后来又视它为亲人家人的唯一原因是它能够坚守阵地,青春永驻。B.文章第④段引用古诗是由怅然回眸中逗笑的吊兰给“我”宽慰所引起的诗意联想,意在转向描写“空中花卉”的淡雅清心、朴实无华。C.文章第⑦段引用诗句是由兰花长时间未得滋润,稍微照顾就朝气蓬勃而引起的诗意联想,意在转向描写耕耘者与“花朵”的谐调。D.文章将吊兰比作不卑不亢、迤逦绰约的翩翩君子,是借吊兰的形象来展现作者心向明媚、努力生长的姿态及追求。【答案】A【解析】以偏概全,“它能够坚守阵地,青春永驻”是原因之一,而非唯一原因。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层层铺垫,确定全文的描写角度,即始终以一个养花人的视角来叙述“我”与吊兰的故事,使叙述语调显得亲切而又温暖。B.文章第⑤段写吊兰“从春至秋随时随处都可以进行栽种”,除了强调吊兰坚韧的生命力,也为下文栽培、养护、守候、感悟做铺垫。C.文章第⑫段引用杨绛的百岁箴言,意在表述我们无须外界的认可,因为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与他人无关。D.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运用大量四字词、抒情性语句,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同时表现了吊兰幽香飘逸、淡淡吐芳的品性。【答案】C【解析】引用杨绛的百岁箴言意在说明人要有风骨,在朴素与忙碌的生活中不失优雅与从容。8.作者对吊兰与“我”相伴相随生活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概括分析。(4分)【答案】时间层次:装修未完全完工,购买绿色植被——装修完工之后的通风、美化、布置——将“小仙鹤们”扦插栽入花盆内培植——而今家中的每个角落都被“我”植上这绿色的小精灵。情感层次:急切——自责——怅然——宽慰——诧异、喜爱——相伴——视为亲人家人——折服。感悟层次:优雅美丽源于内心美好强大——恬淡悠然的态度可以守候一方天地——坚强与适应可化柔弱为勇气十足——心向明媚,努力生长,自然花香满室,雅著妙章。9.请探究文章结尾段,“一帘幽兰为我打开了不一样的风景”这句话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6分)【答案】①红尘为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②随遇而安,守候一方心灵净土。③风情万种,给人昂然挺立的勇气。④不卑不亢,绽放幽香,沁人心脾。⑤坚守初心,坚韧温暖,让人为之动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石,字中玉。元和中,擢进士第,辟李听幕府,从历四镇,有材略,为吏精明。听每征伐,必留石主后务。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点对华敏文宗异之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方是时,宦寺气盛,陵暴朝廷,每对延英,而仇士良等往往斥训①以折大臣,石徐谓曰:“乱京师者训、注也,然其进,孰为之先?”士良等恧②缩不得对,气益夺,晋绅赖以为强。于时大臣新族死,岁苦寒,外情不安。帝曰:“人心未舒何也?”石曰:“刑杀太甚,则致阴诊。比郑注多募凤翔兵,至今诛索不已,臣恐缘以生变,请下诏慰安之。”帝曰:“善。”帝尝顾郑覃曰:“覃老矣,当无妄,试谕我犹汉何等主?”覃曰:“陛下文、宣主也。”帝曰:“渠敢望是!”石欲强帝志使不怠,因曰:“陛下之问而覃之对,臣皆以为非。颜回匹夫耳,自比于舜。陛下有四海,春秋富,当观得失于前,日引月长,以齐尧、舜,奈何比文、宣而又自以为不及?惟陛下开肆厥志,不以文、宣自安,则大业济矣。”俄进中书侍郎。石用韩益判度支案,以赃败。石曰:“臣本以益知财利,不保其贪。”帝曰:“宰相任人,知则用,过则弃,谓之至公。它宰相所用,强蔽其过,此其私也。”三年正月,将朝,骑至亲仁里,狙盗发,射石伤,马逸,盗邀斫之坊门,绝马尾,乃得脱。天子骇愣,遣使者慰抚,赐良药。石因卧家固辞位,有诏以中书侍郎平章事为荆南节度使。石起为相,以身徇国,不恤近幸,张权纲,欲强王室,收威柄。而仇士良疾之,将加害,帝知其然,而未为之,遂罢去。遣日,飨赉都阙,士人恨愤。石让中书侍郎,换检校兵部尚书,它不听。卒,年六十二,赠尚书右仆射。(节选自《新唐书·李石传》,有删改)【注】①训:即李训,前宰相,“甘露事件”中被诛。②恧(nǜ):惭愧。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占对华敏/文宗异之/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B.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占对华敏/文宗异之/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C.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占对华敏/文宗异之/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D.大和中/为行军司马/听以兵北/渡河/令石入奏/占对华敏/文宗异之/石器雄远/当轴秉权亡所挠【答案】B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和是唐宪宗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为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B.幕府指古代将军的府署,因军队出征施用帐幕而得名,也可用来泛称幕僚。C.晋绅也作“缙绅”,是旧时官宦或儒者的装束,也用作官宦或儒者的代称。D.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官名。【答案】A【解析】“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误,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石富有才略,为吏很是精明。他考中进士后在李听幕府中任职,跟从李听历任四镇,深受信任,在李听每次征伐时,都受命掌管后方的事务。B.李石应对从容,重视稳定人心。宦官气焰嚣张,震慑大臣,李石从容应对,使宦官们惭愧退缩;皇帝问人心为何不安,李石点明是因刑杀太过。C.李石意图振兴,激励皇帝立志。郑覃认为皇帝可以类比为汉代文、宣二帝,李石却不以为然,激励皇帝树立远大志向,超越文、宣,自比于舜。D.李石遭到刺杀,惊险中得以逃生。李石在上朝的路上被刺客射伤,在逃奔中经过坊门时又被刺客挥刀拦截,他的马尾被砍断后,才得以脱身保命。【答案】C【解析】“自比于舜”错误,原文“自比于舜”的是颜回,李石激励皇帝“以齐尧、舜”。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比郑注多募凤翔兵,至今诛索不已,臣恐缘以生变,请下诏慰安之。(2)石起为相,以身徇国,不恤近幸,张权纲,欲强王室,收威柄。【答案】(1)先前郑注大量招募凤翔士兵,至今对他们诛杀搜索不止,臣担心由此产生变乱,请求下诏安抚他们。(2)李石被起用任相,他以身报国,不顾念近臣宠幸,伸张朝廷法度,想要加强王室,收回权力。14.李石请求辞官,后改赴他任,士人们为什么愤恨不平?请简要说明。(3分)【答案】①李石遇刺,皇帝知道内情却无可奈何。②李石辞官,竟被罢免宰相职务。③赴新任时,朝廷方面没有任何宴请赏赐。【参考译文】李石,字中玉。元和年间,(李石)考中进士科,被征用到李听幕府中任职,跟随(李听)历任四镇,富于才干谋略,作为属吏十分精明。李听每次征伐,总是留下李石掌管留后事务。大和年间,(李石)任行军司马。李听率兵北渡黄河,命李石入朝奏事,李石应答言辞华丽机敏,文宗对此十分惊奇。李石气度远大,对于当政权要无所屈从。当时,宦官气焰很盛,压迫朝廷,每当在延英殿皇帝面前奏事答对时,仇士良等人常常指责李训之事以此来震慑大臣,李石不紧不慢地对他们说:“祸乱京城的人确实是李训、郑注,然而他们被进用,是谁最先引荐他们的?”仇士良等人惭愧畏缩不能回答,气焰略有收敛,士大夫因此得以抬头。当时大臣刚遭族诛,气候严寒,世间人心不安。皇帝问:“人心不安是什么原因呢?”李石回答说:“刑杀太多,就会导致阴冷不祥之气。先前郑注大量招募凤翔士兵,至今对他们诛杀搜索不止,臣担心由此产生变乱,请求下诏安抚他们。”皇帝说:“好。”皇帝曾对郑覃说:“郑覃老成持重,自然不会欺妄我,试着说说我与汉代哪位君主相似?”郑覃回答说:“陛下是文帝、宣帝那样的君主。”皇帝说:“(我)怎敢奢望比得上他们!”李石想增强皇帝的信心使他不要懈怠,就趁机说:“陛下的提问及郑覃的回答,臣认为都不对。颜回不过是一介匹夫,还要自比于帝舜。陛下拥有天下,年富力强,应当考虑前人的得失,日日进步,以追上尧、舜那样的圣主,为什么要与文帝、宣帝相比而还自认为比不上呢?希望陛下树立远大志向,不要以能比上文帝、宣帝而心安理得,那么大业就能成功了。”不久(李石)升任中书侍郎。李石任用韩益兼管度支事务,(韩益)因贪赃而身败。李石说:“臣原是因为韩益懂得财物货利(理财),不能保证他不贪赃。”皇帝说:“宰相任用人,了解他就任用,有过失就罢免,这就叫至公。其他宰相任用人,极力掩盖被任用者的过失,这是出于私心啊。”三年正月,李石准备上朝,骑马来到亲仁里,刺客突然冲出,射伤李石,马逃奔,盗贼在坊门处挥刀阻截,砍断了马尾,李石才得以脱身。天子震惊,派使者前去慰问安抚,赐给他良药。李石为此躺在家中坚决请求辞官,下诏命他以中书侍郎平章事的身份任荆南节度使。李石被起用任相,他以身报国,不顾念近臣宠幸,伸张朝廷法度,想要加强王室,收回权力。但仇士良嫉恨他,准备加害于他,皇帝知道内情,却无可奈何,于是罢免了他的宰相职务。赴任之时,皇帝宴请赏赐一概没有,士人们愤恨不平。李石辞让了中书侍郎的职位,改换成检校兵部尚书,提出的其他要求皇帝没有接受。(李石)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追赠他为尚书右仆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红蕉[唐]柳宗元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回晖眺林际,槭槭①无遗芳。【注】①槭槭:拟声词,形容叶片掉落的声音。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红蕉叶子浓绿滋润、红色花瓣光华闪闪,体现了红蕉分外艳丽的形象。B.颔联通过对红蕉外观的描写表现了红蕉之美,更表现了红蕉坚强不屈的特质。C.“远物”,远处的事物,这里既指眼前盛开的红蕉,也指因客游他乡而处境悲凉的诗人。D.第六句写诗人由眼前的红蕉联想到自己客居他乡的处境,不禁发出身世之感。【答案】C【解析】“远物”仅指红蕉,对于从京城到来的诗人来说,此地的红蕉就是“远物”。16.从结构、内容、抒发情感三个角度赏析诗歌尾联。(6分)【答案】①结构:紧扣诗题“红蕉”,呼应前文对红蕉的描写。②内容:斜阳下眺望树林,草衰叶落,一片凄凉,除了红蕉之外,其他花尽数凋零。渲染了肃杀凄清的深秋节气,反衬了红蕉的不凡和可爱。③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红蕉的喜爱,以及自身处境艰难的孤寂、悲凉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农家百姓的热情好客。(2)《阿房宫赋》中,用农夫来作比较,写出阿房宫中柱子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孙权时期的旧迹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真正有真情实感的创作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在当今时代,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获取图像极为便捷,(),这样创作的作品就会变得程式化、冷漠化,难以打动人心。黑格尔认为,形式只是内容的容器。有才能的艺术家要走进生活,亲近人民,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感人作品。文艺工作者要承担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时代责任。几千年前,这种责任就已经被我们的先辈意识到了,并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质兼优的格局与审美。如今,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用鲜明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否定和批判的,使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文化观。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丢掉了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B.没有将艺术的根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丢掉了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C.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被丢掉了D.没有将艺术的根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到自然中去观察、到生活中去体验、到人民中去感悟的环节被丢掉了【答案】B【解析】括号前语句的主语是“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而“艺术的根没有扎在自然与生活的这块沃土上”的主语是“艺术的根”,与括号前语句的主语不一致,据此排除A、C;B、D项的主语一致,都是“一些写实主义油画家”,而D项后半句改换了主语,故选B。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答案】A【解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将“形式”比作“容器”。A.比喻,把“春风”比喻成了“剪刀”。B.拟人,“看”字赋予山人的情态。C.夸张,“接天”是夸张。D.借代,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了船。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答案】示例:几千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经意识到了这种责任,并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质兼优的主张。(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生态文明建设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①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房屋买卖诚意金合同书
- 别墅买卖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3 小青蛙 教学设计-教案5
- 二手房定金合同书是不是购房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三年级劳动教育课教案
- 二零二五顾问兼职聘用合同书
- 物业管理交接合同书协议书
- 股权合伙投资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最佳假山施工方案
-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31质数和合数-教学课件
-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高清-可以放大)课件
- DAIKIN大金ACK70N空气净化器中文说明书
- 矿山承包开采合同
- 电力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导意见
- 市长在市政协会议委员发言会上的讲话
- 电缆沟工程量计算表(土建)
-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 优秀教案: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检修与测试
- 高二化学烃的衍生物.ppt课件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评估收费标准
- 钢结构安装专项方案(电梯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