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_第1页
《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_第2页
《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_第3页
《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_第4页
《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15-《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古诗词三首》五班级下册语文教案

老师首先要考虑同学的年龄特征,熟识同学身心进展特点;其次,要了解班级状况,如班风等;再次,要了解每一个同学,把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学问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古诗词三首》五班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古诗词三首》五班级下册语文教案1

学习目标

1.熟悉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预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唐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乡的古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激发爱好

1.“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最美妙、最真挚的情感。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与“月”有关的诗词呢?

2.是呀,从古到今,月亮总是让人情不自禁思念家乡,今日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3.揭示课题: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了解“泊”字字义,选择正确读音。)

沟通资料,了解诗人

课前,你收集了诗人的哪些资料,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读诗,全班读,留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解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3.四人小组争论诗句的意思,并说说你最观赏诗中哪一句。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才同学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出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请说说你为什么喜爱?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生气盎然的春天的样子。现在请和同桌相互说一说:在你脑海中消失了怎样的景色呢?畅所欲言。

4.同桌互读,练说。

5.指数名同学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真精彩!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画出不同的画面。

7.请你用朗读把你脑海中勾画的画面读出来。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观察了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认真观看书上的插图,还能让你有更深化的理解。

9.指名说,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0.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12.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莫非不该反复修改吗?记住:文章是改出来的。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春色,谁不流连忘返呢?诗人和我们一样沉醉其间了吗?

2.诗人想干什么?家乡在哪儿?引导同学从课题和诗句一、二行处理解。

3.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它们的位置吧。再好好读古诗。

4.同学上台指地名,然后简介王安石把南京称为家乡的缘由。

5.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急迫地想回家乡呢?

6.引导同学抓重点词句理解。

7.感情朗读。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漂泊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眷恋啊!让我们一起来感情朗读这首诗吧。

2.练习背诵。

其次课时

回顾内容,谈话入题

古诗《泊船瓜洲》让我们体会到了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的千般惆怅?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初读古诗,整体感受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正确、流利,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词。

2.指几名同学读,正音。

3.看看诗词题目,你发觉了什么?

4.同样的思乡之情,但表达却不相同。和你的伙伴好好读诗,看看诗人们是怎么表达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读。

品读诗句,领悟感情

1.诗人那浓浓的乡情,藏在哪些诗句中呢:读,勾画。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同学同桌相互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惆怅满怀的感觉。

6.诗中诗人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7.小组内沟通: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

8.引读“意恐匆忙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提示:头脑中想象情景)

9.这一次又一次的想写信、封信、拆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的挂念。

10.感情朗读。

11.王安石见月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藏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争论沟通,各抒己见。

13.全班沟通,师引导体会“风一更……无此声”。

入情入境,深情朗诵

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也就不同。我们在朗读这些诗词时,肯定要想象画面,要专心体会他们的感情。让我们再一起朗诵这感人的诗词吧。

找寻规律,识记生字

1.找出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用你认为可行的方法去记忆。

3.同学练写。

《古诗词三首》五班级下册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解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叙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的思乡之情,揣摩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古诗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珍宝,今日又到了观赏古诗的时间了,首先,让我们来进行背诗大赛。

今日来讨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习古诗的方法。同学各抒己见。今日你就选择你喜爱的方法来讨论这首古诗

二同学自学

先让同学沟通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小组选择喜爱的方法,共同学习古诗老师桌间巡察。

三汇报自学

小组选出代表汇报自学状况

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重点词语绿

2时句的意思

3几个问题

(1)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

(2)体会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用法

(3)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他究竟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有什么关系呢?”

四总结延长

1熟读成诵

2练习背诵

3改写短文

4你离开过家吗?你能体会思念家乡的味道吗?用几句话写下来

五课堂总结

同学自由谈本节课的收获。

其次课时

一回顾复习

指名背诵泊船瓜洲,总结上节课的学法

二导入

1出示古诗

2指名朗读

三同学自学

分组自学后两首古诗,老师巡察指导排忧解难。

四汇报自学

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学习状况,集体订正。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重点指导

1有感情的朗读,杜仲体会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时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指导背诵

五感情升华

读一读第五课学习的三首古诗,想一想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都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但是使人在表达方法上却各有特色,比较一下这三首古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还知道那些古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喜爱之情?课后收集一些读或被给同学听,比较一下这些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古诗词三首》五班级下册语文教案3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预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日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很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if-件展现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爱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留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解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沟通.(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惦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观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爱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漂亮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相互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消失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同学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消失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观察了一派颜色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认真观看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关心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消失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放眼望去,观察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同学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季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知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莫非我们在平常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由于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欣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美吧.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沉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也许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同学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

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其次家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迫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同学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心情和急迫希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闻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其次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呈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家乡的一寸衷肠,更示意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赞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其次课时

乐调情

1.播放歌曲《家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家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家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解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同学读,正音.(留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觉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品悟情

1.诗人那深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