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交融,重构博物馆的传统展陈模式-百度_第1页
动静交融,重构博物馆的传统展陈模式-百度_第2页
动静交融,重构博物馆的传统展陈模式-百度_第3页
动静交融,重构博物馆的传统展陈模式-百度_第4页
动静交融,重构博物馆的传统展陈模式-百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静交融重构博物馆的传统展陈模式PAGEPAGE21动静交融,重构博物馆的传统展陈模式提要当今社会,人们工作生活的频率高速运转,通常无暇去细细品味和推敲古为经典的诗词歌赋,深奥难懂的构造原理,为了获得时代的信息,就要不断地接受以快餐为主的信息食品,所以作为强有力的信息集散地的博物馆,其陈列也同样具有快餐食品的精练,既要确保信息的“营养成分”,又要保证其“好吃和健康”。如何搞好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已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然而在国内,由于历史文化,思维模式,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限制,博物馆陈列设计仍存在诸多问题,面对现状与各种需求,本文以国外相关的已成功案例和鲁迅美术学院近几年承接的大型博物馆陈列设计为实例,以及通过网络和实际的各种调研,试图对传统陈列形式进行深入探究,另辟奇境,从静态与动态陈列着眼,对传统陈列形式进行重构性探讨。一方面通过陈列形式从视觉、触觉、感觉上有效的全方位的打动观众,在静止陈列的状态下,完成对观众情感的“诱惑”,使其因被感染而融合于博物馆所要表达和陈列内容的故事意境中。另一方面通过动态的高科技、高创意性、互动性的陈列形式,强调观众的互动与参与,以更加直观的陈列形式将主题内容表达出来。赋予静态陈列与动态陈列新的理念,二者结合交融,以突破传统博物馆陈列模式,使博物馆空间得到充分的渲染,既具有静态的情感意境和触动人心的艺术语言,又具有激发兴趣,调动参与互动的动态形式语言,给观众强烈而直白的感受和认知的途径,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博物馆最有效的信息传递。关键词:静态陈列、情感意境、动态陈列、参与互动、交融第1章需求而引发的需求1.1社会的需求1.1.1信息时代的展望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时代的降临,图像和视频充斥了世界的个个角落,人们可以利用网络获得各种公共信息,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规模极大地膨胀起来,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只要输入一个相关的主题词,就会在一两秒钟之内出现在计算机的屏幕上,如此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得途径,必然刺激和带动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及其陈列设计理念发生巨大的转变,同时也激起博物馆行业发展的千层巨浪。1.1.2时代的进步时代进步的同时也带动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经济和文化领域的不断碰撞,进步的设计思想和理念,以及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等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已经到达应该产生革命性的变革阶段,这是社会必然需求,也是博物馆展示设计未来发展的必然需求。博物馆应该逐步成为人们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逐步成为观众乐于驻足,游览观光的娱乐休闲场所,观众渴望将自己融入博物馆的剧情之中,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快乐,更多的去探求各类藏品背后所蕴藏的文化积淀与知识原理。1.2人的情感需求人类社会发展,从不同层面上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民知识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相对应的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和丰富。在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成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民众需要更加便利和迅速的了解社会发展的状态,所以反映时代精神的博物馆才能得到广泛的发展。1.2.1好奇求知的需求人类与生俱来具有对未知领域和未知事物的探索和追求的好奇心,当充满好奇心的人们展开人类社会漫漫历史的长卷,将思绪带回到久远的过去,我们却惊奇的发现人类的对精神文化的孜孜以求却是由博物馆产生。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层社会的人们生活衣食无忧,逐渐开始新的精神层面的需求,他们搜罗,占有大量的奇珍异宝,在满足自己物质欲望的同时,也需要精神的满足,也需要对奇珍异宝的好奇猎取之心,这时就出现了专门的集中存放,陈列这些物品和摆件的专门场所,以供欣赏、玩味、炫耀、收藏,这就是博物馆的前身。然而博物馆的真正产生与兴盛是在文艺复兴之后,由于文艺复兴,法国启蒙运动,多次社会革命,世界脱离神的主宰,走向自由与民主。如何突出人的地位,如何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提升民众的尊严与自豪感,提升民众的精神文明素质等等的问题,逐渐成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主题。由此,满足民众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的渴望,“教育成为人的需要”,“教育不仅仅在学校”,博物馆也就成为传播人类文化的重要基地,广泛而且迅速的发展,开花结果。1.2.2刺激心理的需求大多数人都讨厌无聊,在生理需求和简单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之后,都期望一些形式上的,最好是有意义的休闲娱乐,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对情感刺激的一种需求,观众参观博物馆应该被满足这种情感的需求,这恰恰是展陈设计师应该做到和给与满足的。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对象被放在一个灰暗,寂静的,没有色彩和没有气味的房间里,人们穿着宽松的衣服,戴着柔软的毛线手套,以避免和任何物体进行接触和感知。在这样的案例中研究对象通常报告其脑海里浮现一些生动的画面,很快就变成所谓的幻觉。大多数被研究的对象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要求离开这样可怕的环境,并且他们都觉得自己在那里已经停留了很多个小时,看来人们不适合存在和停留于这样一个中性的空间环境中。人们需要一个明确表达情感的环境空间,忧伤,悲愤,崇高,沧桑,奇幻等等。将这个实验引申到博物馆设计中,是同理可证的。[[1]布赖恩·劳森《空间的语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版观众来到博物馆,无疑会期望他们能提供一些所谓的“刺激”,伴随空间的空灵与狭窄,色彩的阴郁与明快,光线的明亮与昏暗,展品陈列的紧凑与松缓,展品内容的鲜明与弱化等等,将观众带到所要表达的意境空间中,兴奋,乐观,远古,悲伤,沉痛等一系列的内心感受,将带着观众进入忘我的境界。(附图一)1.3现状的需求1.3.1现状概述由于传统的博物馆陈列设计受到思维模式、设计理念、技术水平和展览场地等多方面的局限和影响,其运作的舞台越来越狭小,发展的空间也越来越局限。当前现状的一些误区表现为:要么陈列形式枯燥乏味,静止单调,缺乏整体静态陈列的情感基调,以展品的简单说明牌、单纯图片的形式面向观众,形成的是一种单向型和填鸭式的单调乏味的展陈设计,很难使观众产生共鸣;要么一味的追求标新立异,泛滥使用现代动态高科技陈列设计手段,造成原本就经费紧张的博物馆资金大量流失消耗,后期运营维护费用庞大。导致当前的博物馆观众少,经营困难,门前冷落车马稀的状态,也必然很难使博物馆的信息资源以最简洁明快的形式,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出去,被最大的容量值所接受和消化。1.3.2传统静、动态陈列形式问题之所在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从宏观上讲分为动态陈列和静态陈列两种,二者皆有各自的优越性,也有各自的局限性。传统静态陈列形式只在意于展板的造型形式、材料的运用、图片的排版、文字的罗列等等,导致图片过多,文字过于冗长,观众走马观花,毫无感受可言。而这恰恰忽略了博物馆空间所要真正表达的内涵。内涵表达不是简单的图片和文字的摆放和堆砌,而是以内容为核心,营造一种意境情感化的空间氛围,使观众可以感受到震撼,从而打动和触及观众的内在心理。而传统动态陈列设计往往运用过于泛滥,并且毫无创意而言,动态的表现形式与陈列内容脱节,或者对于内容的表达繁琐难懂,也恰恰忽略了动态陈列形式的趣味性,浅显性等优势,造成资金的浪费而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博物馆必须在传统的两种陈列形式的基点上,深入了解和明确博物馆静态陈列设计和动态陈列设计真正应该完成的内容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静态与动态粗浅陈列。只有赋予其崭新的理念和内涵,将艺术性的静态陈列与现代性的动态陈列重新合理的布局分配,科学整合,各负其责,弊害取利,既是取得重构,以获得新的契机。使博物馆能很好的完成其时代功能,真正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社会的需求。由于参观者对博物馆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所以在设计工作展开前,要展开一系列深刻全面的探讨和研究,寻找问题并努力解决他们,真正开创一条博物馆的畅通大路。第2章博物馆静态陈列形式设计的重构传统博物馆静态陈列,通过展柜,展板,展墙等静态陈列手段,形成展品多,文字多,图片多,内容专业性强,普通非专业观众走马观花,漫无目的浏览,而后毫无记忆的离开,一无所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的静态陈列。而这里提到的重构,不是在博物馆空间中让人们静止地,被动参观,接受某种信息,而应该是被整合重构后的升级版——具有情感意境的博物馆空间。奥本海默认为:一个博物馆,就象一首音乐作品,尽管观众可能不懂得一部交响乐曲整个的结构,但他们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因为作曲者严格遵循一条原则,就是努力使其作品首尾连贯,保持前后的一致性。一个博物馆要达到最佳境地也要遵循类似的原则。他希望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应该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脉络和宏观的背景,全部的内容应统一整合于这个宏观背景之中。就像电影导演如何将故事内容展现给观众一样,首先要营造和圈定一种氛围,营造一种情感的意境和氛围,在静止陈列的状态下,完成对观众情感的“诱惑”,使观众深陷其中,因被感染而融合于博物馆的故事意境情节之中。(附图二)2.1博物馆的主题故事化渲染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主题,这是博物馆故事化线索的演绎,也是博物馆静态陈列设计重构的要点之一。博物馆的陈列主题可以在一定情况下,基于某种故事而构成。在基本设计阶段,根据博物馆的内容,设计一条主线索和多条分支,将所有的情节,展品串联在一起,组合发展成为一个生动的故事,这是重构静态陈列设计前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如同电影,戏剧的剧情一样,引人入胜,并将静态,动态陈列巧妙结合,引到的情节线索中。由于不同博物馆的内容体系和内容分类的标准不同,可以将主题的故事化演绎灵活设计为单线演绎或多线演绎,如历史人物纪念性博物馆可根据该历史人物的一生事迹以单线条故事进行演绎,而生物进化科普类博物馆则要通过多线条故事演绎,以追求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情节趣味性,因为没有不喜欢听故事的孩子,即使是成年人。(附图三)博物馆陈列设计不同于普通的商业设计,办公设计等,也不是简单的三维,四维空间设计,它是在时空中不断变换,具有一定主题线索,复合多维的组合空间设计,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演变,陈列空间或大或小,时间或远古或当今,空间或浩瀚草原或巍巍雪山,时空穿梭,变幻无穷,将展品与空间,道具与空间,观众与空间,照明与空间等等交织在一起。观众在博物馆展陈空间中穿梭,基于这样的属性与核心特点,营造博物馆主题故事化的多维空间,使观众眼中,心中形成多元的,多角度的立体空间感受,再现博物馆的情感内涵,将观众的情绪带入故事化的博物馆空间中。(附图四)2.2博物馆的情感意境空间现代博物馆静态陈列设计越来越依赖空间情感意境的创造,以表现展馆特有的文化内质和场所精神,营造一个与博物馆主题内容、文化特征相吻合的“情感意境的场所空间”,是现代博物馆静态陈列设计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大趋势。(附图五)就像人们常说的“场景令人感动”、“场面震撼”、“气氛庄严”等等,其实并非指博物馆本身令人感动或敬仰,而是因为在博物馆及其所形成的环境、空间、场所中凝聚着人们需求的特定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内容,更加关注了人的体验,。(附图六)长期以来,博物馆静态陈列都是按照主题大纲将一件件文物分门别类地封存在玻璃柜内,顺着年代,形成展线,把各种知识统统告诉观众,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但观众并不领情,只是走马观花。即便我们开始注意到博物馆的人性化和情感化设计,但也仅仅停留在座椅、休息区、无障碍通道的层面上,而忽视了公众的真正需求——情感触动和共鸣。另外,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理解,空间环境氛围的营造是能促进博物馆信息传递最为重要的因素,它对刺激人的情感震动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只有与观众情感产生碰撞和震动,才会使信息实现最有效的传递。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对于一个去过医院打针的小孩来说,医院环境使他感到畏惧,甚至刚进入医院的大厅就会联想起打针的疼痛,感到害怕和紧张。这是医院的环境,包括标志、色彩、气味、大夫的白大褂都成了一种情感符号,会让孩子立刻联想起相关的体验。同时,人们的情感变化也能作用于环境,同样的环境随着人们情感的变化,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这就是人类情感联想的结果。这样的规律往往在戏剧、电影艺术中被导演主动地用来表现人的心理变化,并通过环境影响观众的心理,积极地控制人们的情感变化,引导人们一步步深入地了解并不自觉地参与到剧情当中,从而达到对剧情最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如日本著名的恐怖片《午夜凶铃》就是利用电影意境调动人的心理活动,再利用人的心理作用于环境,增加环境对人心理的暗示作用,巧妙地利用情感互动的方式极大增强了环境渲染力,即便看到同样的事物,而内心的恐惧感却增加了,使人不惊自栗,这时环境就成了一种蕴含情感色彩的媒介符号,能直接与人的情感产生互动。同样的,静态陈列不仅是博物馆展陈内容的载体,也是情感的一种传递方式,创造并有效利用博物馆静态空间意境,促进人与静态空间的对话,使具有情感意境的空间对话和打动观众,以达到戏剧、电影艺术传递信息的同样效果,是当代博物馆静态展陈设计的追求。[3]来源于网络[3]来源于网络/ReadArticle/ysjy20070715.html尤其是在科学进步的今天,博物馆静态陈列设计完全可以运用专门的技术手段,特殊的建造材料和表现手法来组织空间、延伸空间、创造空间,将陈列设计的功能、流线、色彩、风格、材质、声音、照明以及展品的摆放位置,甚至味道等进行重构组合,以体现空间的情感氛围。展品是无生命的,如何使无生命的展品和文字与观众在有限的时空里,达到心灵的沟通与碰撞,并有效的认可展品,理解展品,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因此在静态陈列设计中情感意境的营造是重构传统博物馆陈列着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2.3博物馆情感意境空间的营造方法我们所提到博物馆静态陈列设计是一种情感交流、互动的活动,其中意境的创造与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静态陈列设计中应调动各种元素来营造情感意境,使展陈设计既具有良好的信息传达功能,又具有崇高境界与美感。陈列内容决定陈列形式,单纯的文物,对普通观众而言,除了审美价值外,自身几乎没有任何传播能力,简单的标签,冰冷的积木加陌生的器物,不可能展示出文物所固有的文化内涵,更无法引起观众的兴趣。而将这些冷冰冰的器物融会于博物馆的故事主线和情感意境中,动用一切色彩、光色、道具、图文版式、符号、图案等等设计元素为其中心主题情感服务,将展品背后的内容和信息在具有故事情节的意境中娓娓道来。(附图七)博物馆静态陈列设计中意境营造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它是设计师对主题表现的主观想象的结果,是存在于想象和意念之中而实施于陈列设计之上的,它源自于现实生活,源自于人生和社会的真切体验,却发挥出非同寻常的作用,它所营造渲染出来的气氛和情境给人们造成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回味感。如果善于在静态陈列设计中将审美性融合到创意表现中,巧妙地进行“感情投入”,通过各种抒情手法的运用,把观众引进“情景交融、物我交融、情理相随”的艺术意境中,自然就会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理上的认知。世界上任何事物,其空间、色彩、版式及光效等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认知与情感,博物馆陈列设计也不例外。这种意境的实现要通过陈列设计各个要素综合建构而呈现,基于特定的主题故事,表现出浓郁的感情色彩和审美抒情的意境,离不开对具体物态的提炼和简化,精炼出某些静态陈列设计语言,以及同观众建立的情感互动关系。因此,在静态陈列形式设计中要通过空间形态、色彩、光、声音以及其它设计语言,变换多样的艺术处理手法表达其主题内容,从而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并与之心灵对话的情感意境,进而唤起观众潜意识的情节和情欲。运用特定情感意境来揭示陈列主题,往往能够拔动人的心弦,并且使人回味无穷。2.3.1空间形态与情感意境的表达博物馆陈列设计是人类表达生活方式的一种特殊行为,人类的交流,信息的传递,仅靠语言、文字、图形还不能充分地表达深沉的意愿和情绪,好的作品来源于设计师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与热爱,对历史文脉和内涵的深刻认知,对空间场景的控制力,对情感语言的把握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运用特定形式语言表达和传递出来,才能赋予不同的博物馆强烈的视觉情感意境。例如:纪念馆型博物馆追求大空间、大体量、大尺度的整体环境效果,旨在营造一个适合当代人审美观念,让人们回顾历史、感怀过去,使心灵和情感得以升华和净化的空间场所。对于“博物馆空间意境”的问题,现代展陈设计应该强调整体空间情感意境,主体化,三维化地把空间气氛浓郁地烘托出来。首先,博物馆静态陈列空间中不同的形态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在选择空间形态时,应该同时满足功能需求与精神需求,使之既实用,又能按照一定的设计意图给人以某种特定的感受,勾画出主题空间和辅助空间的体块,以争取博物馆陈列空间的重构,以获得意境的产生。例如展陈设计中常用的空间形态为长方体,由于长、宽、高的比例不同,形态可以有多种变化。狭长而高大的空间,由于竖向的方向性较强,会使人产生向上升腾的感觉,从而激发人们兴奋、自豪、崇高的情绪。狭长而相对矮小的空间,由于纵向的方向性强烈,使人产生深远的感受,此种形态可以诱导人们产生一种期待,寻求和引人入胜的情绪,从而营造出深邃的、耐人寻味的意境。除长方形空间以外,为了某些特殊的功能要求,还有一些其它形态的空间,例如穹形空间,给人以内聚、向心、收敛的感觉;弯曲、弧形或环状的空间,可以产生一种向导,诱导人们沿着空间轴线的方向前进。(附图八)比如日本大阪历史博物馆,一进博物馆,即是一个气势雄伟的序厅“太极殿”,古代宫殿建筑的恢弘、磅礴给人的视觉带来巨大的冲击感,仰视,辉煌气度一下子“镇”住了参观者,从而不得不,自然而然的产生顶礼膜拜的情感。另外,还应根据具体展品和实际功能的需要合理确定空间的尺度,在复杂的空间组合中,各部分空间尺度往往随着高度的改变而变化。高大宏伟的空间,容易营造出兴奋、激昂的情境;低矮适中的空间,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宁静;过分低矮的空间,则使人感到压抑、沉闷,甚至恐惧。合理、巧妙地利用这些变化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为创造博物馆的情感意境写下浓重的一笔。2.3.2色彩与情感意境的表达色彩是表达意境的语言,是视觉传达中最具诱惑力的元素。因此,它的作用是巨大的。色彩既是对客观具体事物的再现,又是传达内容和渗透传达者主观情感化的要素。情感的体现是由于人与色彩之间产生了视觉感知效应,色彩可以帮助人类识别形象,并对视觉产生引力。通过色彩对空间和客观内容的渲染,能使人产生深刻的记忆,甚至联想起其它的视觉印象以及想象中的意境,从而介入人的心理体验,最终影响人的情感的发生。(附图九)色彩的恰当选择同时可以影响参观者的情绪。陈列中,色彩的选择要体现其内容的情感特征,比如:设计者通常用赤色的背景表现商周时期尚赤的特点,用淡黄色表现处在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代“国福民强和金碧辉煌”,“容纳百川的气势”……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应当科学的运用色彩语言,适应人们心理情感上的要求,制造相应的空间意境,才能抓住观众的心理。如果说人们面对清澈、平静、翠绿的湖水,心情会豁然开朗;面对春意盎然的点点绿意,会感觉生命的活力与盎然的生机,那么博物馆陈列空间的色彩同样也可以唤起观众的真情实感。博物馆的色彩本无注定的情感内容,但主题意境氛围的营造总能引发人的内心反馈。如:历史主题的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色彩多以素色为主,设计避免繁琐的装饰,追求大块面,大尺度。展示材料的运用上,常以石材、木材等自然材料为主。风格上多以简约、明快、庄重、素雅为主,以体现主题展馆深厚的历史文化品位。(附图十)2.3.3光与情感意境的表达光对博物馆情感气氛的烘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意境空间中,光能修饰和夸大空间中的形与色,使看似简单的造型变得丰富而有层次,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人对形与色的视觉感,为博物馆的陈列空间增添生命力,创造静态的情感意境。展厅照明并不是仅仅解决“亮度”问题,同时还是创造情感氛围的重要因素。“不同强弱和色相的光对人情绪的影响差异极大,展示书画类文物时灯光宜柔和,达到宁静、文雅的效果;展示祭祀类文物时,采用对比强烈的光,增加神秘感;人物与战争方面时,采用明亮的光,突出宏伟与崇高”光的神奇作用在于它的存在,使万物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它对博物馆静态陈列设计的效果和整体氛围的烘托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光可以使形态、质感、色彩充满变化并且富有表情。在一些著名建筑空间中,光的表现力不是一种辅助手段,并不次之于色彩对意境空间的塑造能力,它可以作为一种主题出现。(附图十一)光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改变某些材料的视觉质感,并在冷暖、轻重、软硬上产生微妙的感觉变化。在整体表现上,可以创造不同的情感意境,表现博物馆空间的情感特征。不同种类、不同照度、不同位置的光有着完全不同的表情,利用光和影本身的造型效果,可创造出不同意境,触动内在情感的博物馆空间,将人带入某种特殊的意境。一位运用光影交替的艺术家曾经说过“展示通过运用一种控制总体的光与色将色调加以无穷的变化,创造具有空气感的空间效果”。色彩有着改变博物馆空间情感意境的作用,特别是在光的共同作用下,不同的光与色综合作用于博物馆的陈列空间时,可以创造出许多不同的情调与意境,没有比光与色更能渲染环境气氛的手段,二者合作所形成的艺术感召力更有助于表达博物馆的陈列空间。[4]张浩《博物馆展示陈列中的采光照明生态设计探讨》2001年.2第76期(附图十二)[4]张浩《博物馆展示陈列中的采光照明生态设计探讨》2001年.2第76期2.3.4声音与意境的表达人类对声音具有与色彩同样敏锐的反应与幻想力,这种幻想力闪耀着人性与智慧的光芒,他们都具有自己独立的表现形式,它远远超出了语言的表达,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积存空间。博物馆陈列设计十分重视人的听觉功能,不同的情感意境空间,配合相应的声音效果,更能有效地“诱导”观众。声音的运用,诱导观众的心理经验,唤起他们对情感意境的追求,强化观众对展陈空间的理解。2.3.5其他设计语言与情感意境的表达背景版式等设计元素的运用同样也是静态陈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件展品一旦被移入博物馆的展柜,就失去了它原有丰富生动的形象及部分意义,仅仅作为科研和教育的价值观念就开始发生作用。这不仅容易造成博物馆陈列的单调乏味,而且容易造成游客对展品理解上的困难。博物馆应该把展品置于一定的背景中来展示,使它原有的信息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这就对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展品背后的版式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在一些陶器历史文物的陈列,陶器的烧制与制作,或者纹饰与符号的内涵等等,都可以作为版式与展品之间的媒介,以构成展品与背景的和谐关系,留给游客一种以历史背景,艺术美学为依托,简洁明了,身临其境的感觉。(附图十三)色,光,声等设计要素在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不是相互无关、孤立和分割的单体,而是共同作用并为整体服务的。他们协调合作,互相补充,为了更加全面地渲染博物馆的情感意境,使观众可以深刻的感受空间的整体气氛。空间的整体气氛不是凭空而来,而是由这些具体形式的设计要素所共同创造的。2.4博物馆个性化基调的定位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美存在于个性之中,概念化的美是不存在的,美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气质。”不同的博物馆从自身的藏品特点,客观环境出发,不求大而全,但求能表现出自己的亮点和个性。根据各自博物馆所具有的深远历史背景,文化底蕴的展陈内容,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及方案构思应建立在全面,准确地把握其主题内容,时代背景和历史文脉,从展陈内容深厚的历史文脉中挖掘、提取、概括出与主题相吻合的形式语言,从而决定该博物馆的个性基调和情感意境。[5]《博物馆: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月第一版[5]《博物馆: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月第一版现阶段我国人民文化水平尚不算高,参观博物馆的人们多数仍是走马观花,若各自博物馆均不具备的个性化的特质,那么其效果无非好似精品仓库,观众看过之后没有任何印象,若干年后就会出现:博物馆都一样,给观众一个新式的“千篇一律,千馆一面”的印象。因而博物馆的设计要发出强烈的个性信息,充分提炼自我内容和个性设计语言,鲜活、生动、富有情感才能使观众真正达到获取信息目的。小结营造情感意境空间,增加博物馆的感染力,强化展陈效果,是博物馆陈列设计中静态陈列设计部分应该,必须做到的。它将决定博物馆整体的基调与宏观形态,就像音乐的乐曲构建了悠扬的主旋律一样。动静结合式的重新构成,确立静态目标之后,来构建动态组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第3章博物馆动态陈列形式设计的重构动态陈列是相对于静态陈列的一种陈列形式。静态陈列形式设计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重构,所要完成的是博物馆空间故事情节意境的表达,而动态陈列形式设计也要在原起点上进行重构,所要完成的是使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在意境情节的空间中通过相对简洁明了,富有创造性地,通过动态形式手段表达出来,在运动中向观众演示某种现象,规律,原理或功能。在静态陈列设计营造的意境空间中,结合动态陈列设计争取让展品说话,在动态演示中需要观众参与进来,调动一切感官知觉,亲自触摸,亲自操作,亲身实验,情感触动,置身其中,与展陈空间合而为一。做到小视点,大题材,精制作,多创意,易理解,考虑不同个体的不同角度,把每件展品陈列都系统全面地展现给观众,启发观众的思维,使展览效果大大增加。奥本海默坚信任何人都有创造能力,关键是怎样构造一种最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可以充分自主地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出发,甚至从娱乐和消遣中学到知识,使观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在这样的陈列设计中,观众自己决定如何学习,而不受博物馆陈列过程、方式、展品的设计思想以及展品结构的限制。将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运用到观众的参与互动之中,高度发达的科技手段为我们提供这种可能性,但需要我们在设计中另辟奇境,重新组合构成,借助多种形式,赋予多种情感,表达最精练精彩的内容,为人们及时、高效的获得信息带来极大的方便。(附图十四)3.1博物馆动态多媒体的运用在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运用动态的高科技多媒体手段,是当代博物馆陈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技术和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虚拟博物馆成为博物馆的又一种类型,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在博物馆的陈列设计中去有机巧妙地运用高科技手段,回避泛滥使用,对于展陈设计师来讲都是应该突破的课题。(附图十五)作为独立的博物馆陈列设计,除了要考虑静态陈列设计所涉及的要素:主题的表现,空间的分割,尺度的均衡、色、光的运用等等,以营造浓重的空间情感意境,而在具体实施时,则需要采用多种构成要素和高科技辅助手段,通过虚实对比,动静交融的综合手法,使主体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得到充分地展现。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图像,视频,影音等数字资源,通过编程方法整合在交互的整体中,利用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动态形式表现出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播讲变成互动的双向交流,极大的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成为巨大信息负载的一种载体,整化了空间的利用。[6]《工艺论坛》2003.2第76期[6]《工艺论坛》2003.2第76期当代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水准,既要有较高的学术和艺术定位,又要符合广大观众的审美接受心理。以此为出发点,从陈列大纲内容的制定,到文物的选取、文字的编辑、声光电等多媒体特效的默契配合。如幻影成像,多媒体场景,触摸屏系统,三位激光全套投影系统,影音系统以及集成电路仪表等多种现代化手段,使博物馆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学习的校外大课堂,多媒体的动态陈列形式设计和当代电化教育设备的设计和应用,改变了观众与博物馆的关系,将课堂声情并茂的移到了博物馆中。(附图十六)陈列设计中的声、光,电设施在中心计算机的控制下,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产生预期的艺术效果,使观众与展品之间的距离拉近。让现代的观众与各时期的历史,文化,自然,科普等信息进行交流,使观众在现代化的艺术氛围中获得强烈的感受。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多媒体的表达形式固然很具渲染力,但使用切忌过多过滥,适当度量值的把握才能发挥它的优势,过度容易破坏整体气氛,产生视觉疲软,过少达不到效果,所以必须从严掌控,注意使用的“度”,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在井冈山纪念馆的陈列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部分进行多媒体的综合运用,通过动静结合的空间序列组合的形式设计,展示了红军从于都出发,经过千难万险,翻雪上,过草地,最终走向解放三大历史阶段。斗转星移,时空变幻,其间运用了实物造型,背景浮雕,静态版式等静态陈列形式与投影图片,媒体幻影,声光电等动态陈列形式完美结合,构成宏大的多媒体场面,实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空情境的再现,观众如同穿越在雪上草地中,也踏上红军走过的漫漫长征路程,各种视听效果给观众强烈的临场感和真实感。(附图十七)而今,需要探讨高科技多媒体手段也要不断创新,一味幻影成像,一味大屏幕投影,也会使观众产生厌烦心理。日本大阪环球影城的幻影手法已经取得极大的突破,甚至已经发展到大型卡通幻影与真人同台演出,机器人与真人同台演出这样的立体电影,其展示效果焕然一新,令人兴奋不已,观众更欢迎有生动演示效果的多媒体项目。由此可见,动态陈列形式的多媒体也需要重新组合,重构传统模式。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很多传统典故,如果将原有的故事线索重新整合后,表现效果就会截然不同,从组合理念来看,一加一要大于二。多媒体动态陈列设计常常作为博物馆的亮点出现,起到妙笔生花、画龙点睛的作用,极大地增强了陈列内容的可看性,在吸引观众方面功不可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历史性,纪念性博物馆,艺术效果上应该有历史的凝重感,更侧重于静态陈列设计的空间情感意境的渲染,而动态多媒体陈列形式必须从严掌控,注意“度”的把握,过多过滥,容易破坏整体气氛。而科技,自然类博物馆则运用比重可以更灵活自如。归根结底,动态多媒体陈列形式设计合理把握“度”的比例关系,恰如其分,恰到好处。(附图十八)3.2博物馆动态参与互动的运用许多事物在现实中是以运动的状态存在的,而当它们一旦进入博物馆,则变成了静止不动的物体,原本活灵活现的本来面貌被掩盖,观众很难从僵硬的物体中接收到信息。所以,博物馆要运用动态参与互动的陈列形式使展品动起来,不仅可以增强展览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而且使观众获得真实的感受。3.2.1高科技动态展示与观众的参与互动传统的博物馆充满着冰冷的围栏和玻璃灯箱,观众只能远观却不能深入其中,已经被改变原来属性的展品,更加失去其吸引力,因此,让博物馆运用高科技动态参与互动的陈列形式使展品重新动起来,通过观众与展品交互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通过高科技手段将复杂难解的展示内容进行拆分,将历史尘封的展示内容进行再次复活,将复杂的自然现象归于初始状态等等,全方位的调动观众感官体验,让其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下,主动地体会、思考乃至动手去验证。日本的神井恐龙博物馆,利用静态陈列形式完成了空间情感意境的渲染,使观众仿佛一下子进人距今六千五百多万年至两亿年以前的恐龙世界。又利用高科技动态参与互动陈列形式,由电脑远程遥控制机械恐龙,使各色各样的恐龙在大厅中徘徊,并不时地发出使人毛骨悚然的叫声,神气活现的穿梭在观众之间,这些与观众互动的恐龙都是真实恐龙化石所无法替代,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运用现代高科技动态陈列形式实现观众的参与互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馆也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在电磁陈列世界中,展出了互感传声,满磁流效应、人体电池、高压放电、法拉第笼和范德格拉夫电球等。这组展品将复杂的原理通过高科技动态手段进行拆分,把电磁的奇妙现象和原理展现在观众面前。有的展品当手一靠近就发出美妙的声音;有的展品当手一接触就激发出彩色的光辉。高压放电以八万至六十万伏的高压演示了雷击、沿边放电、电弧放电等令人惊心动魄的景象。法拉第笼可以让勇敢的观众进入并加压至五万伏而安全无恙。范德格拉夫电球可以使参与者头发直立,令人大笑不止,在惊奇和欢笑中,使青少年了解了电磁知识并启发他们热爱科学。(附图十九)3.2.2高创意度动态陈列与观众的参与互动博物馆的动态陈列设计不仅仅要依靠现代化的高科技,更应该融入高创意度的动态陈列设计,面对结构多样,内容繁杂的主题博物馆,如科技类,生物类,自然类,历史文物类等等,传统单一的动态和静态陈列形式与复杂的展示内容之间的是很难搭接在一起的,如果没有辅助性的,具有高创意度的陈列形式相支撑,强硬的通过文字等手段去解释这些技术和原理,就如同教人游泳却不让人下水一样。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减少文字的解释说明,使信息更简明易懂的传递出来?这就必须倾注更多的思考和智慧,巧妙运用高创意度的动态陈列设计。美国旧金山市的探索宫是全美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和最著名的科学博物馆之一,成立于1969年。走进展览大厅,放眼望去真像一个大仓库,光线有些暗,墙壁和地板也未加任何修饰,与其他博物馆相比显得有些破旧,但令人吃惊的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却人流如潮,观众的脸上都流露出快乐和兴奋,这情景在其他博物馆少见的。众多的参观者没有人去注意顶棚、墙壁和地板的破旧,而是乐此不疲的参与其中,而且每年大约有50万观众,其中青少年占约47%,每年还有大约6000名教师前往探索馆进行学习,以帮助学校进行科学教育。我们不得不问一问探索馆的与众不同之处?(附图二十)作为科技博物馆的探索宫其创始人弗兰克·奥本海默曾经有一个明确的理念:将所有展品都应该让普通观众产生兴趣,感受发现自然奥秘的快乐,使每一位从这里离去的观众从此不再对科学感到陌生。观众在趣味性的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除了动脑还要动手。探索宫开创了一种广泛应用互相作用的实验技术,和在跨学科、多学科的学习环境中集科学、技术和艺术创新于一身的新型博物馆。馆内设计和制造的大多数展品,其中每一件都能解释某种概念或功能。展览所用材料使参观者有机会同它们实现互动,能探索和操纵他们。各个展品必须具有不同层面的价值,从比较高的表面观赏性,直到给人以广泛和深入的启迪。展品必须提供多层次的互相连结的脉络和通道,以供参观者选择。”。[7]《博物馆的动态陈列和高科技运用》[7]《博物馆的动态陈列和高科技运用》奥本海默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还是个音乐家和艺术家。他认为:科学和艺术之间素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他想创造一种使科学和艺术结成良缘的气氛。在奥本海默的影响下,探索馆首先是一座观众可以亲自参与的探索乐园,在这里,每一件展品都蕴藏着科学思想和科学原理,观众通过亲自操作展品,获得种种有趣的现象,并引发他们进行深入的思索。其次,它将教育寓于科学和艺术之中,展品不仅反映科学原理,也是一件富有科学意境的艺术品,因此人们在学习科技知识的同时,也在接受艺术的熏陶。(附图二十一)追求通过教育环境、项目和手段的创新激发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爱,提倡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探索者”馆现有的650多件不拘一格的展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用邀请观众参与、鼓励观众动手的方式,启发他们在实践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去揭示科学道理。这里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型公众科学实验场所,它创造性的将快乐的游戏项目把孩子们领进壮丽的科学宫殿。不仅从展品中获得科学知识,获得美的享受,还能获得一种深度的思考,它将历史上所有智慧的发现展示得淋漓尽致,有声有色。它是生动的百科全书,是感官的盛宴,是动手的天堂!无怪乎美国人称其为世界上最好的科学博物馆。旧金山“探索者”馆,不愧为全世界博物馆和教育机构的榜样。他的理念核心是让探索宫“每项展品的成本中,研究设计费约占五分之四,制作费仅占五分之一”。这种创意性动态展示十分注重其美学观点,精细到细微差别,注意如何使其具有趣味性、更美观和富于启发性。而其自身的价值却相当的低廉,通常使用廉价的废旧物资制作而成。所以,好的动态参与互动的陈列不一定要耗费高额的资金,而更多的倾注独创的思想。面对国内中小型博物馆资金短缺的问题,高创意度的动态陈列形式设计更值得推崇和借鉴。另外在探索宫里几乎没有玻璃柜,没有警卫人员,也没有“请勿动手”的标牌。参观者可以随意行走或漫步于光、声、视觉、听觉、电气、运动、数学、图形、神经、肌肉和动植物的展品之间。在一个很像飞机库的大厅内,随意触摸展品、操作展品都受到鼓励。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博物馆形式设计的一次伟大创举。可能有的人会疑义,高创意度的动态参与互动陈列形式似乎只适合科技和自然类博物馆,而不适合历史文物和纪念类博物馆,其实也不尽然。当今人们越来越注重参与和体验式,历史文物和纪念类博物馆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对各种陈列品进行摹捏、复制和修补时允许游客参与和体验,这样可进一步增强博物馆的吸引力,实现其教育和娱乐功能。比如,让观众在参观清朝历史展厅时穿一件复制的清朝服装,进行时空角色切换,体验百年前生活状态,限制性的动手触摸某些指定复制展品,游客的印象就会大大加深,也会更主动地去感受历史。另外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开放博物馆修复室,让游客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参观和参与各种文物、艺术品的修复、保养工作,不仅满足了游客参与欲望,还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增强了保护意识。小结博物馆动态陈列形式设计,要在传统的模式上进行重构,借鉴和发展这种激励型的陈列形式设计,更广阔,更合理的运用于博物馆陈列设计中,吸引更多观众,给他们带去更多乐趣,并实现了一种创新、变革和发展,为博物馆的陈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丰富博物馆的内涵,争取信息最有效的传递。第4章博物馆静态陈列与动态陈列的应用4.1博物馆的宏观分类博物馆是一个综合体和信息中心,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种领域类型的博物馆也随着社会和人的需要应孕而生,如城市规划类博物馆,历史文物类博物馆,人物纪念类博物馆,科普教育类博物馆,民俗文化类博物馆,自然天文类博物馆等等。各种类型的博物馆都具有共性与个性,我们有必要将传统模式的博物馆进行整合重构,进行分类:内向型和外向型,以便更合理的研究博物馆陈列形式设计的重构问题。科普教育,自然天文以及社会发展等类型的博物馆,我们称之为“外向型博物馆”,展示的内容更宜于在运动中以动态陈列形式表现,融会于静态的情感意境空间,可以生动、直观和深刻的展示其内涵,深入浅出的表达相应的原理与构造,发挥其优越性,取得更好的展示效果。(附图二十二)对于珍贵稀有的艺术品和历史文物,值得纪念的历史性人物等类型的博物馆,静态展品比重较大,我们称之为“内向型博物馆”,则倾向于营造静态的情感意境空间,更适于观察、鉴赏和研究,配合一定易于理解的动态分析性和动态场景式展示形式,可以使展出更具有实效性。(附图二十三)4.2博物馆动静相融的应用配比李政道博士曾说:“艺术和科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8]来源于网络/f?kz=6009344[8]来源于网络/f?kz=6009344由于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学科特征和艺术个性,其审美客体呈现出多样性、时效性、综合性、静态情节性等特征,表现形式往往是集中的、组织化的、秩序性的、快节奏的,这决定了其必然要结合于动态的、互动性的,创造性的陈列设计形式。(附图二十四)根据博物馆的内向型和外向型的分类,合理的调整和分配动态陈列与静态陈列的份量配比。分别以内向型和外向型博物馆为例探讨静态陈列和动态陈列在实际中的运用尺度和配比。内向型博物馆倾向于展览珍贵稀有的文物,考虑到陈列空间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不适宜设置过多的动态陈列,尤其是互动参与型的动态陈列。这种类型的博物馆因为陈列内容多以年代久远,文化内涵深刻为主,或者陈列内容多以名人传记,人格魅力再现为主,更适合在静态的情感意境空间中,通过故事化进行演绎,通过各种陈列形式的综合运用,渲染空间意境,将展品与博物馆的意境空间融为一体,更贴切的表现这类博物馆的内在含义和深层文化意义。以具有内向型特点的“重庆大轰炸”博物馆为例:这个博物馆作为“中国三峡博物馆”中的一个重点展馆,“重庆大轰炸”纪念类博物馆是一个以反映抗战时期,日本军国主义野蛮轰炸重庆这段惨痛历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展馆。该馆的展陈设计围绕“以史育人”这一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设计以动静交融的重构思维,将“大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