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礼仪教育之古代蒙学启示点滴实例课件_第1页
儿童礼仪教育之古代蒙学启示点滴实例课件_第2页
儿童礼仪教育之古代蒙学启示点滴实例课件_第3页
儿童礼仪教育之古代蒙学启示点滴实例课件_第4页
儿童礼仪教育之古代蒙学启示点滴实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家儿童礼仪教育的

现实启示儒家儿童礼仪教育的现实启示一、儒家提倡礼仪教育二、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三、关于当代青少年教育的思考四、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应处理好几个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兄弟有序朋友有信

父子有亲虽然说父子之间的亲情是最自然、最合理的,但是它也是要不断地培育才能走向持久。古人强调“百善孝为先”,是要把孝作为人性向善的起点来加以提倡。

君臣有义“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所谓的“君臣有义”,“义”不是讲义气,在上古语汇里面,义是“宜”的意思。君臣有义,就是彼此相得相宜。

夫妇有别在古代农业社会里,男耕女织,彼此在家庭内和社会里担任的角色判然有别。一般来说,男主外,女主内。在性格上,丈夫要谨慎朴实,有主见,妻子要忠贞柔顺,识大体。夫妇懂得各自的责职之所在,把各自的事情做好,家庭和社会就会和谐。

兄弟有序在社会里,无论什么事情,都应该有一个先后秩序,否则就会发生争抢、争斗,社会就会出现无序的状态。儒家认为,建立秩序的方法之一,是依照自然的顺序,也就是年龄顺序。在不同辈分之间,晚辈要让长辈;在相同辈分之间,则是年轻的让年长的。二、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在他五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亲自编著了大量书籍,其中用于儿童启蒙教材的主要有《小学》、《童蒙须知》和《训蒙绝句》,形成了一套童蒙教育思想体系---以学“眼前事”为主的教学内容、培养自觉自律的行为习惯的教育过程、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贯彻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朱熹认为,古代圣人“建学立师”的目的,正是要“以培其根,以达其枝”。古代圣贤教人为学目的,“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所以,“特取凡圣贤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诸楣间”,要求学生“相与讲明遵守而责之于身”,亲手制定《白鹿洞书院学规》。(二)教育目的(三)教育原则朱熹在他的《大学章句序》里说,上古时候的学制,分为“小学”、“大学”两个阶段。从王公以下一直到庶人的子弟,八岁始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等等比较简单的礼节,以及礼、乐、射、御、书、数方面的基础知识。到了十五岁的时候,要入大学,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朱熹认为,小学和大学是古人为学的两个阶段,两者的分工是“小学是学其事,大学是穷其理”。(四)教学内容与方法《题小学》里说,古代小学所教给孩子的洒扫、应对、进退一类的礼节,以及爱亲、敬长、隆师、亲友的道理,看起来都很简单、细小,但是,这一切都是孩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基。而且,洒扫应对,入孝出悌,必须在童稚时期讲习,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比较单纯,身上坏习气比较少,只要教导得法,就能根植在他们的心田。如此一步一步引导,好的习惯就会随其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不会有教育不好的问题。为了使童蒙教育能够与西周的文武之道接轨,朱熹亲自编写了两本童蒙教育的教材,一本是朱熹与刘清之合编的《小学》,另一本是《童蒙须知》。《小学》《小学》一书,分内外篇,共六卷。内篇有《主教》《明伦》《敬身》《稽古》等四卷,外篇有《嘉言》和《善行》两卷。全书以儒家的道德理念作为准绳,采撷儒家经典中尤其是礼书中的文句编连而成,主要是介绍一些最基本、最浅显的道理。《童蒙须知》《童蒙须知》全书分为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字、杂细事宜等五部分。朱熹对各章的内在逻辑做了说明:“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语言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语言步趋第二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语言详缓,不可高言喧哄,浮言戏笑。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长上检责,或有过误,不可便自分解,姑且隐默。久,却徐徐细意条陈云,此事恐是如此,向者当是偶尔遗忘。或曰,当是偶尔思省未至,若尔,则无伤忤,事理自明。至于朋友分上,亦当如此。洒扫涓洁第三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当令洁净。文字笔砚,凡百器用,皆当严肃整齐,顿放有常处,取用既毕,复置元所。父兄长上坐起处,文字纸札之属,或有散乱,当加意整齐,不可輒自取用。凡借人文字,皆置簿钞录主名,及时取还。窗壁、几案、文字间,不可书字。前辈云,坏笔、污墨,瘝子弟职。书几书砚,自黥qing其面,此为最不雅洁,切宜深戒。杂细事宜第五凡饮食,有则食之,无则不可思索,但粥饭充饥,不可阙。凡相揖,必折腰。凡出外,及归,必于长上前作揖,虽暂出,亦然。凡道路遇长者,必正立拱手,疾趋而揖。凡侍长者之侧,必正立拱手,有所问,则必诚实对,言不可忘。凡众坐,必敛身,勿广占坐席。凡饮食,举匙必置箸,举箸必置匙。食已,则置于案。凡饮食于长上之前,必轻嚼缓咽,不可闻饮食之声。凡饮酒,不可令至醉。四、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应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学科课程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