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学绪论_第1页
元代文学绪论_第2页
元代文学绪论_第3页
元代文学绪论_第4页
元代文学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代文学

绪论元代文学的时间,大致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起(1234),至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止(1368),历时134年。元代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东方封建大帝国,“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史·地理志》)。异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对文学产生极大影响,叙事性文学(戏剧小说)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元代疆域成吉思汗铜像元世祖忽必烈

第一节元代的社会与文学一、社会概况1、元代统治者实行的民族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烈:且吏治腐败,阶级压迫深重。元朝民族等级表

等级名称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第三等汉人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民族高丽使者李谷《稼亭集》有《市肆说》:女肆、吏肆、人肆。

女肆:冶容诲淫者,随其妍媸,高下其直,公然为之;吏肆:官府舞文弄墨者,随其重轻,高下其直,公然受之,小不疑惧;人肆:强者为盗贼,弱者皆流离,无所于糊口,父母鬻儿,夫鬻其妇,主鬻其奴,列于市,贱其估,曾犬豕之不如。元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九:

至正乙酉冬,朝廷遣官奉使,宣抚諸道,問民疾苦。然而……上下交征,公私朘剥(juanbao

),赃吏貪婪而不問,良民涂炭而㒺知,閭閻失望,田里寒心,乃歌曰:九重丹詔頒恩至,万兩黄金奉使回。

又歌曰: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時乌天黒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2、农业经济的破坏、恢复和都市经济的繁荣;“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元史·耶律楚材传》)徐一夔《始丰稿》卷一《织工对》: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居工以织,每夜至二鼔,一唱众和,其声欢然,盖织工也……关汉卿散曲《南吕·一枝花》描写杭州:“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这答儿忒富贵,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匝地人烟凑集”,“百十里街衢齐整,万馀家楼阁参差”。《马可•波罗行记》记载当时大都盛况: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鞍鞯,以及各种商品。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至所有珍宝之数,非世界上任何城市可比。3、汉文化与异族文化的进一步交融,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也给汉文化注入新鲜血液;4、思想领域出现活跃松动的趋势,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得以确立;同时,也尊崇各族的宗教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文化出现多元化的倾向;5、儒生的社会地位下降;儒人颠倒不如人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二、对文学的影响:民族压迫、吏治腐败,反映现实、批判现实的作品大量出现,情调愤激昂扬;多民族文化融合,使文学创作出现多姿多彩的情况;城市经济与市民阶层的发展,促进了戏剧创作的兴旺;多元文化并存,使作家思想禁锢松弛,文学作品中出现众多反叛封建礼教的人物,提高作品的思想性;文人地位下降,激发其创作激情,促进文学的发展。王国维先生曾说过“科举中断,杂剧大兴”。

第二节叙事文学兴盛叙事文学成为主流:1、说话与话本小说2、说唱与诸宫调3、戏剧艺术走向成熟一、说话艺术与话本“说话”的本义是口传故事。宋代说话艺术兴盛,民间说话呈现出职业化与商业化的特点。宋代说话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生。其中“说经”讲演佛禅道理;“合生”可能属即兴性的滑稽伎艺;小说讲述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故事;讲史讲述前代历史、兴废争战。在说话的基础上就形成了话本。话本是宋元说话艺人讲演故事所用的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它开创了我国白话小说这一文学样式。传世宋元话本有些是叙事粗略文字粗糙的说话艺人的底本,如《三国志平话》等;有些是以说话艺人口述故事为主要内容的记录整理本,文字通顺,描写细致,叙事周祥,如《错斩崔宁》、《碾玉观音》等;还有些是文人依据史书、野史笔记、文言小说等改编而成的通俗故事读本,如《宣和遗事》等。流传于今的作品主要有小说、讲史两种。今存宋元说经话本只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1、宋元小说话本现存比较可靠的宋元小说话本:《张生彩鸾灯传》、《风月瑞仙亭》、《杨温拦路虎传》、《西湖三塔记》、《简贴和尚》、《合同文字记》、《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张古老种瓜娶文女》、《错斩崔宁》、《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碾玉观音》、《西山一窟鬼》、《定山三怪》、《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万秀娘仇报山亭儿》等。宋元小说话本的题材内容:“有灵怪、烟粉,奇传、公案,兼朴刀、杆棒、妖术、神仙。”(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宋元小说话本的艺术特点:描写细致,生动逼真,字里行间留存说书艺人的风致,表现出叙事的口语化、声口的个性化、谈吐的市井化等特点。小说话本的体制形式:题目。篇首,用诗或词开头,有的是借用古人,有的自作,点明主题,概括全篇;也可造成意境,烘托情绪,还可是抒发感叹,陪衬故事内容。入话,篇首诗词后加上一番解释,过渡到正文。头回,在入话之后插入的故事,内容常与正文故事相关,本身是一独立单元,又称“得胜头回”、“耍笑头回”、“得胜利市头回”。头回故事可不只一个,也可没有。正话,正故事,一篇话本的主体,包括散文、韵文。篇尾,话本一般有煞尾,故事讲完后,说话人以诗词或题目总结全篇大旨,或对听众加以劝诫。2、宋元讲史话本宋元的讲史话本,又称“平话”。现存宋代讲史话本:《梁公九谏》、《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元人讲史话本,今存元至治建安虞氏刊印的《全相平话五种》:《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后集》、《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续集》及《三国志平话》。宋元的讲史话本,是传统的史传文学与民间口传故事结合的产物,亦文亦野,别成一家。二、诸宫调中国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由孔三传首创。有说有唱,以唱为主。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每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其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是

《西厢记诸宫调》,作者董解元。其他有《刘知远诸宫调》(不知撰人,仅存残本),《天宝遗事诸宫调》(元王伯成撰,仅存辑佚本,只有曲词无说白)三、戏剧艺术走向成熟,空前繁荣:中国戏曲是一种以唱为主的综合表演艺术。戏,表示舞蹈形象;曲,表明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俗称戏剧。元代主要有杂剧、南戏两种类型;中国戏曲发展经历:(一)从原始社会到南北朝时期属于戏曲的萌芽期原始歌舞周朝“优人”伎艺汉代“百戏”中之角抵六朝的“钵头”、“大面”、“踏摇娘”(二)唐和宋、金时期是戏曲的形成期唐参军戏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三)元代以来为戏曲的成熟期元杂剧《吕氏春秋》: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宋人《乐书》:或曰蚩尤氏,头有角,与黄帝斗,以角抵人。其民两两戴牛角而相抵,汉造此戏岂其遗像耶?《西京杂记》载东海黄公:……汉朝亦取之为角抵戏崔令钦《教坊记》:“北齐有人姓苏,䶌鼻,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归殴其妻;妻衔怨,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著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旧唐书·音乐志》:“隋末河内有人貌恶而嗜酒,尝自号郎中,醉归必殴其妻。妻美色善歌,为怨苦之辞。河朔演其曲而被之管弦,因写其夫妻之容,妻悲诉,每摇顿其身,故号踏摇娘。”周密《齐东野语》:宣和中,童贯用兵燕蓟,败而窜。一日内宴,教坊进伎,为三四婢,首饰皆不同:其一当额为髻,曰蔡太师家人也;其二髻偏坠,曰郑太宰家人也;又一人满头为髻如小儿,曰童大王家人也。问其故。蔡氏者曰:“太师觐清光,此名朝天髻。”郑氏者曰:“吾太宰奉祠就第,此懒梳髻。”至童氏者日:“大王方用兵,此三十六髻也。”岳珂《桯史》:秦桧以绍兴十五年四月丙子朔赐第望仙桥,……赐银绢万匹两、钱千万,……就第赐宴,假以教坊优伶。……有参军者前,褒桧功德;一伶以荷叶交椅从之,诙语杂至,宾欢既洽。参军方拱揖谢,将就椅,忽坠其幞头,乃总发为髻,……后有大巾环,为双叠胜。伶指而问曰:“此何环?”曰:“二胜环。”遽以朴击其首曰:“尔但坐太师交椅,请取银绢例物,此环掉脑后可也?”一坐失色。桧怒,明日下伶于狱,有死者。周密《武林旧事》载“官本杂剧段数”280种。元代戏剧的繁荣剧本:大量产生,现存剧目,杂剧有530余种,名作如《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西厢记》、《梧桐雨》、《墙头马上》、《汉宫秋》、《赵氏孤儿》、《倩女离魂》。南戏有210多种,《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作家:剧作家众多,据《录鬼簿》、《续录鬼簿》的记载,有名姓的计有220多人,并出现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等戏剧大家;元曲四大家:关于元剧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马”(《中原音韵》),何良骏说“马、郑、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说“马、关、白、郑”(《曲论》)。但关、白、马总是被列入“四大家”之内的,有争议者只是王与郑。题材:涉及爱情婚姻、历史、政治、公案、豪侠、神仙道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极为丰富;戏剧演出频繁,拥有大量观众;元曲:有元一代的文学代表。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但两者都以曲词为主,故统称为曲。因元杂剧成就最高,故又常以元曲为元杂剧的同义语。元·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元末明初叶子奇《草木子》:“传世之盛,汉以文,晋以字,唐以诗,宋以理学;元之可传独北乐府耳。”近代·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第三节元代的抒情文学散曲:是继诗、词之后由民间兴起的一种配合乐曲的新诗体。纯以曲体唱词抒情,不用科白,口语化、俚俗化。活泼明朗,穷形尽相。主要作家: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张养浩等;元诗:元代诗歌在辽金诗歌的基础上推进,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较多,元代前期,故国之思、沧桑之感,成为歌咏主题;元代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忧思开始消退,追求技巧之风兴起;在创作思想上,主张学习唐诗与汉魏古诗,反对宋诗的“理趣”,要求注重诗歌的艺术性。代表诗人有耶律楚才、刘因、虞集、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