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医院感染技术手册制度_第1页
XX医院感染技术手册制度_第2页
XX医院感染技术手册制度_第3页
XX医院感染技术手册制度_第4页
XX医院感染技术手册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6医院感染资料汇编医院感染控制科预防医院感染措施1.普通门诊、儿科、肝炎门诊及肠道传染病门诊设置单独入口。2.儿科门诊有专人进行预检,遇有可疑传染病患儿立即隔离。3.检验科的检验报告一律经消毒后方可交有关科室(包括患者)。4.口腔科、放射科一律使用一次性漱口杯。5.口腔科牙钻的消毒必须使用能杀灭乙型肝炎病毒的消毒液。6.麻醉机的螺旋管呼吸气囊、气管插管、牙垫、舌钳、开口器等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7.用过的内窥镜要进行仔细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定期做细菌培养,检测消毒效果,乙型肝炎患者使用过的内窥镜要做特殊处理。8.各种气体管道,如供氧管道,湿化瓶导管,每月做一次细菌培养,用后消毒备用,导管尽量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湿化瓶用消毒液(酸化水、0.5%的过氧乙酸或其他消毒液)浸泡消毒,干燥保存,用前放置无菌水。9.住院病室、门诊诊室内空气做定期消毒。10.患者被褥一床一套,一巾,采用湿扫法,毛巾扫完床后浸泡消毒后备用。11.患者床头桌必须一桌一布,用后的抹布彻底消毒后再用。12.患者用具(脸盆、尿壶等)均使用一次性物品,便盆用酸化水或漂白粉沉清液浸泡消毒。13.病人用后的物品包括衣服、被褥、床单不在病房清点。传染病病员使用后的物品按传染病消毒隔离规定处置。14.对住在普通病房的合并肝炎或肠道传染病患者实行床边隔离,并做好床头标记。15.传染病患者(包括HbsAg阳性病人)用后的便器均应做彻底消毒。用后的衣服、被褥、床单等分开放置,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要求处理。16.对卫生员定期进行卫生消毒隔离知识的训练。17.医护人员、卫生员非因工作需要,不到非本人工作的病区去。18.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19.根据物品性能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毒灭菌,灭菌首选压力蒸汽、干热、环氧乙烷气体;消毒首选煮沸、流通蒸气;化学消毒根据不同情况可选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20.污染医疗器械和物品,均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21.使用中的消毒剂必须保持其有效浓度,并定期检测。22.医务人员要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以及使用方法,配制时应注意有效浓度,作用时间及影响因素。23.连续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及其管道等,应定期消毒,湿化液应每日更换灭菌水,用毕需终未消毒,干澡保存。24.消毒灭菌后,应进行效果监测。25.发现有烈性传染病应立即隔离就诊并报卡,肠道传染病应限制接触范围,一切手续由工作人员办理,用物必须严格消毒处理。26.化验室、病理解剖室等检验物、标本、尸体、断肢及接种动物的处理应严格消毒焚化。27.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要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对症处理净化后排去。28.体温表使用后第一次用消毒液(酸化水、0.5%的过氧乙酸或其他消毒液)浸泡5分钟,再浸入第二次消毒液(酸化水、0.5%的过氧乙酸或其他消毒液)浸泡30分钟,用酒精纱布擦干放入消毒容器内备用,每天更换消毒液,每周消毒容器1~2次。29.负压吸引器,使用前瓶内倒入消毒液,引流瓶、瓶盖、引流管均应每天更换消毒,晾干安装好备用。30.无菌镊子、持物钳及容器必须高压消毒,每周2次,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敷料罐(如生理盐水、呋喃西林棉球罐等)必须高压灭菌,每周2次,使用中的碘酒、酒精小瓶,每周清洗灭菌更换2次。31.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小时。32.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4小时内使用,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启用时间,最好采用小包装一次性使用溶酶。33.置于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34.无菌物品必须放在专用柜内,有专职人员每日检查,所有消毒物品均要写明消毒日期,消毒有效期,标记清楚,填写完整,有效期7天。35.无菌、消毒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必须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包布必须双层,每次更换后清洗,治疗车物品摆放,上层为清洁区,下导为污染区。36.各种内窥镜使用后,先初步消毒再充分清洗后分类消毒和灭菌,统一使用消毒液(酸化水、0.5%的过氧乙酸或其他消毒液)浸泡器械,使用中的戊二醛消毒溶液必须每周更换一次,使用酸化水每天进行更换。37.血压计、听诊器、压脉带、手电筒等物品每周0.5%过氧乙酸薰蒸消毒一次或经常用消毒液(酸化水、0.5%的过氧乙酸或其他消毒液)擦抹。(如遇特殊情况需随时处理)38.保证医院通风设备畅通,并每3天清洗滤网一次。39.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品表面2次。40.传染病患者离开诊室,应视传染情况按常规进行消毒隔离处理。41.凡需浸泡的器械必须用高效消毒液如2%戊二醛、酸化水,并注明浓度、药名、有效期、更换人。42.治疗室、病房、卫生间、走廊扶梯应有专用清洁工具,应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消毒悬挂。洗手原则一、洗手指征1.在非紧急情况下,工作人员都应当洗手。(1)在进行深部侵入性操作之前;(2)在护理特殊高敏病人之前,例如严重免疫缺陷病人和新生儿;(3)在接触伤口,不论是外科性,创伤性或深部装置切口前后;(4)在手很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情况下,特别是接触了粘膜、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渗出物之后;(5)在接触可能被毒力大或具流行病学意义的微生物污染之物品后,如量尿器或分泌物收集器;(6)在护理感染病人或可能携带具特殊临床或流行病学意义的微生物,如多重耐药菌的病人后;(7)在高危病房中接触不同病人之间。2.日常工作中,除在1.(1)中提到以外的与病人的暂短接触(如测量血压)并不需要洗手。3.日常工作中不直接与病人接触的活动,如给病人送药、饭或其他物品不需洗手。二、洗手方法日常洗手方法为在充满泡沫的手的各个表面进行强有力的相互磨擦,然后在水流下彻底冲洗。传染病管理制度1.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服从省、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辖区管理,积极配合搞好传染病防治工作。2.负责每年的传染病防治任务的计划落实监督工作。负责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3.定期检查传染科的消毒隔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4.负责全院职工对《传染病防治法》的知识培训和年度考核,和上岗前教育。5.作好各种传染病卡的分类登记工作,每日查对门诊日志和住院卡,发现漏报及时补报并按规定处理。6.每日收集各科的传染病报卡按时寄出。7.凡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付霍乱天花)艾滋病或斑疹伤寒、回归热、白喉、流脑、乙脑、恶性疟疾、非典、禽流感应先电话汇报,随后补报卡片。8.对各科的传染病消毒隔离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及监督管理。传染病、肿瘤、性病、职业病报告卡管理细则和奖惩办法为了加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河北省卫生厅关于职业病报告的地方法规,对上级防疫部门要求报告的各类报卡,重新拟定本管理细则,具体如下:一、报告卡种类1.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卡:28种:鼠疫、霍乱、肝炎(六型)痢疾(二种)伤寒副伤寒、艾滋病(HIV感染者)淋病、梅毒(三期包括胎传)脊灰、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脑、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布鲁氏菌病、炭疸、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非典、禽流感、黑热病、疟疾(三型)登革热、新生儿破伤、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结脑及其他结核。2.丙类传染病报告卡:9种(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流腮、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其它感染性腹泻病)。3.肿瘤报告卡:恶性肿瘤及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4.SID报告卡8种性病:艾滋病、梅毒、淋病、淋病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衣、支原体)、软下疳、生殖器泡疹锐湿疣。5.职业病报告卡:所有不明原因的急性化学中毒、化学灼伤、职业引起的接触性过敏性皮炎、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一氧化碳中毒、职业性中暑、硫化氢中毒、有机氯中毒等有毒气体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包括农村户口的服毒自杀患者)。6.AFP报告卡:14种(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神经根炎、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肌臀药物注射后)、单神经炎、神经丛炎、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软瘫、高钾软瘫、正常钾软瘫)、肌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机病)、肉毒中毒、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短暂性肢体麻痹。7.不明原因的传染病并有多例发生,需及时报告。二、严格执行疫情报告观度1.任何门诊、病房医生均为报卡法定责任人如发观上述病人均必须及时、正确、完整、清晰地填写报告卡,并在门诊或住院病历中注明“已报卡”在登记本上(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并详细写明患者的现居住地址非河北省的恶性肿瘤病人在登记本上注明“外地”。2.各科门诊护士(急诊室)每天下班前应核对门诊日志及疫情报告卡,并于当日或次日早晨投入报卡箱或送保健科。3.门诊日志和住入院登记本均应填写完整不得缺项、职业和现住址要填写详细。4.预防保健科负责每日的收卡、登记报卡工作,并每日核对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复查报卡情况,并每月反馈给各科同时上报院领导审核,执行奖惩措施。5.发现肺结核病人必须做痰涂片和培养并及时转肺结核定点医院治疗。6.放射科必须做好(肺结核)阳性胸片的登记工作(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诊治医生姓名及科室)。7.性病中的梅毒、淋病、艾滋病(HIV)必须填STD卡和(甲、乙类)二种报告卡,其他必须填STD报告卡。8.确诊恶性肿瘤后,应报肿瘤报告卡。9.职业病指生产性急性中毒,在生活中发生的上述疾病不必报卡。10.对AFP报告要求所有15岁以下儿童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时立即报告保健科同时采集病人粪便标本(采便时间在麻痹出现14天以内;采集两份大便标本;两份标本间隔24-48小时:每份标本量约8克;标本需在2-8℃冷藏、11.检验科发现以上疾病的阳性标本应立即报告预防保健科、感染控制科。三、报告时间要求1.任何医生和护士不得迟报漏报或不报。对于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的艾滋病、SARS、禽流感、脊灰及各种急性中毒一人死亡或三人以上中毒的情况,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感染控制科随后报卡。2.对于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SARS、禽流感和急性职业中毒必须在6小时内报告当地防疫部门,乙类传染病,12小时内报告,丙类传染病和上述所有非紧急报告类疾病均因在24小时内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临床科室只须以最快速度报告预防保健科。疫情报告制度1.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河北省疫情报告管理规定》。2.各临床医生必须按规定认真填写报告卡,由感染控制科和预防保健科及时上报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责任疫情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白喉患者、SARS、禽流感、甲乙类病原携带者或疑似患者时立即向所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报告并作记录,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随后补报传染病卡,报感染控制科及预防保健科。4.责任疫情报告人(值班医师)发现乙类传染病及其疑似患者时,应在12小时内报出疫情报告卡。如发现多发、暴发疫情时,及时用电话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站报告,做好登记及交班,随后补报传染病报告卡卡片,未经医院职能科室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向新闻媒体透露疫情。5.填写传染病卡片应字迹清楚逐项填写,不得漏项,凡已报者在病历诊断项目中注明“已报”字样。6.肿瘤、性传播疾病、结核病报告卡也同甲、乙、丙类卡填写方式相同也按要求逐项填写,不得漏后。7.凡漏报、漏项者,按传染病防治法细则及本院有关规定处罚责任疫情报告科室及报告人。医院感染监测流程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出院输入网络系统报告临床医生报告医院领导统计资料并制成图表医院感染病例1.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2.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3.计算机贮存。各病区1.查阅每日的体温单2.查阅各种药物治疗单3.查阅检验报告阳性的病历4.查阅医、护交班本5.查阅病历6.与病房医护人员沟通,了解病人与感染有关资料7.实际观察病人特别是伤口感染病人病房或病案室提供病人动态月报表来自各科的出院输入网络系统报告临床医生报告医院领导统计资料并制成图表医院感染病例1.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判断;2.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3.计算机贮存。各病区1.查阅每日的体温单2.查阅各种药物治疗单3.查阅检验报告阳性的病历4.查阅医、护交班本5.查阅病历6.与病房医护人员沟通,了解病人与感染有关资料7.实际观察病人特别是伤口感染病人病房或病案室提供病人动态月报表来自各科的感染信息卡非医院感染追踪疑似医院感染的病例,将其资料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资料记录查阅每日微生物检测结果1.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应由经管医生于24小时之内报告医院感染科。经管医生须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信息卡》。2.由工人投入各楼层的报卡箱内,或送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卡后送病区调查核对后填写院感病例,并统计上报医院感染质控中心。3.凡发现在同一病区三例以上的相同细菌感染的病例因立即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科,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暴发流行发生,对不及时报告的个人与科室按规定处理。4.疑为医院感染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已留标本,在转科后标本报告阳性,并确诊为院内感染者,由转出科室补填信息卡。5.医院感染管理科每月进行漏报调查,漏报与隐瞒不报,给予相应处罚。6.医院感染科每月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向各科反馈,每季度汇总综合分析后反馈给科室。无菌操作制度1.在执行无菌操作时,必须明确物品的无菌区和非无菌区。2.执行无菌操作前,先戴帽子、口罩、洗手、并将手擦干,注意空气和环境清洁。3.夹取无菌物品、必须使用无菌持物钳。4.进行无菌操作时、凡未经消毒的手、臂均不可直接接触无菌物品或超过无菌区取物。操作者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污染无菌区。5.无菌物品必须保存在无菌包或灭菌容器内、不可暴露在空气过久。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包一经打开、即不能视为绝对无菌、应尽快使用、凡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再放回无菌容器内,超过24小时后必须重新灭菌,不得继续使用。6.无菌包应按消毒日期顺序放置在固定柜橱内、并保持清洁干燥,与非无菌物分开放置,并经常检查无菌包或容器是否过期,过期物品重新消毒灭菌。7.无菌溶液应根据要求避光保存或冷藏。8.无菌盐水及酒精棉球罐每日消毒一次,容器内敷料,如干棉球、纱布块等,不可装得过满。以免在取物时接触容器外部而污染。9.消毒物品要有明显的标志,要写明消毒日期,一般消毒日期为6天,霉季为4天。灭菌物品要定期(1个月)进行一次细菌微生物监测。10.治疗室、人流室、手术室等有空气消毒制度,定期(1个月)进行一次细菌微生物监测。紫外线消毒有照射时间登记,紫外线灯管清洁有记录。11.泡镊罐消毒浸泡液面要求达到容器上口的1/2~1/3,消毒液每天更换。12.输液、输血一律使用一次性输液器,用后毁形,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送回收处理。13.抽血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做到一人一巾一带,抽血后病人使用的止血棉球集中回收处理,防止病人随地乱扔或带出院外。14.各种换药弯盘及小器械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后灭菌。器械浸泡时要打开关节,盒盖上要标有可用时间。消毒隔离制度1.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离开工作场所应脱去工作服,禁止穿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和托儿所等非工作场所。2.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消毒。3.无菌容器、器械、敷料罐、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表一人一用一消毒。4.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床头桌、床头、椅子、门把等,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用后彻底消毒。定期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如使用紫外线消毒,要登记消毒时间、定期监测紫外线强度。5.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得随地乱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严格消毒后备用。药杯、餐具、便器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6.有严重感染及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应单独安置。7.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必须做好床单位终末消毒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8.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病人,应严格隔离,使用后的器械、被服及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敷料要焚烧。9.传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处理。10.无菌物品每天检查一次,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尽量使用小包装。用过的物品与末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签,严禁用过期物品。11.各门诊病区等工作场所医务人员下班前,均应进行清洁和消毒。12.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品按规定处理后,置专用容器内封闭运送,进行无害化处理。消毒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1.消毒剂厂家须具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许可证》,须是药准字号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在杭销售的消字号产品。2.消毒剂入库前应检查消毒剂标签,要有(年号)卫消准字(省号序号),说明书中应注明有效成分及其含量、使用说明、使用浓度作用时间,注意事项、有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和厂址。3.消毒液必须按要求储存,以免降低消毒效能,消毒液按批号先进先出,并做好浓度测定。消毒药液必须专用盛器(盛器外要有明显标记、写明药名),专人保管、专柜放置,不得与其它内服、外用药物混放。4.根据消毒目的,选择适宜消毒剂。5.做好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浓度监测以保证消毒效果。6.消毒药剂由药剂科统一配制,无色的消毒液必须加入适量的亚甲兰等,药用显色剂,使药液染色,以免区别,再供各种医疗护理部门使用。7.任何消毒剂(包括酒精)不得在配膳室,婴儿配奶室等部门使用和贮存,餐具、奶具及取食具用的持物钳(镊)均须经高压蒸汽或煮沸消毒。8.过期的消毒药品不得做为生活垃圾随意处置,必须将过期的消毒药品放入黄色塑料袋,密封后交于物业统一处理。职工锐器刺伤报告制度为了防止血源性传播疾病对医院职工的感染要求医务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如一旦发生锐器刺伤情况,立即按下列规定进行:1.立即止血,清洗伤口,使用消毒药剂,无菌敷料包扎伤口。2.尽可能了解锐器是否沾染了有传染性疾病的体液或血液。3.立即报告预防保健科同时填写《职工锐器刺伤报告表》;并通知感染控制科进行备案。4.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免费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按0月、1月、6月间隔)。5.预防保健科除对刺伤职工进行血样监测外,并追踪随访三个月。病房消毒隔离制度1.工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好工作衣、帽,注意服装整洁,进行检查,治疗前应戴好口罩,洗手。每检查一位病人或治疗操作如不能洗手时,都应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以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执行《预防医院感染措施》的有关规定。2.病室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日以消毒液(酸化水、0.5%的过氧乙酸或其他消毒液)擦拭病员床头柜2次。每位病人出院后均用消毒液(酸化水、0.5%的过氧乙酸或其他消毒液)擦拭床头柜、凳、床。每日用消毒液(酸化水、0.5%的过氧乙酸或其他消毒液)拖地面2次。每周进行空气消毒一次,如遇特殊情况特殊处理。3.无菌器械、敷料与污染物品应严格分开放置,并固定位置。传染病患者用过的器械,先在病室做初步消毒处理后,方可交回供应室处理。注射器,针头,及时浸泡在消毒液(酸化水、500mg/L含氯消毒液或其他消毒液)中,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先毁形然后放入(酸化水、500mg/L含氯消毒液或其他消毒液)中浸泡后送至后勤部门指定地点放置处理。4.凡绿脓杆菌、破伤风菌、气性坏疸产气夹膜杆菌和肝炎病毒等污染的纱布、棉球均焚烧处理。治疗巾及布类可浸泡于500mg/L含氯消毒液中30分钟后,再送洗衣房煮沸消毒备用。5.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转院或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对传染病患者,应根据其传染途径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进行消毒隔离处理,要区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严禁穿隔离衣到清洁区和半污染区活动。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肝炎、艾滋病患者之粪便及痰液倒入便池之前应先消毒处理,用500mg/L有效氯浸泡1小时。6.对传染病患者之陪护人员应严加管理,训练其按消毒隔离常规执行,接触患者后应进行消毒处理。对传染病患者,要严格控制探视。凡传染病患者,床尾应有隔离标记。7.病室常用物品的消毒:(1)提倡使用一次性物品、脸盆、尿壶、药杯。(2)体温表,使用后先浸泡于消毒液(酸化水、0.5%过氧乙酸或其他消毒液)中浸泡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口腔分泌液后拭净再浸入消毒液(酸化水、0.25%过氧乙酸容液或其他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后用干消毒纱布拭干备用。每日更换消毒液。患者用过的体温表每周用肥皂水、清水清洗一次。

(3)便盆,每次用毕浸泡于酸化水、500mg/L含氯消毒液或其他消毒液中30分钟后取出冲洗备用。(4)胃管,氧气导管,吸痰管、肛管应分别放置,浸泡,清洗,晒干后放入熏箱内用甲醛熏蒸消毒。(5)引流瓶、橡皮管,用后洗净,送高压蒸气灭菌。8.每周检查无菌包,调换器械每周消毒2次,器械消毒液不得超过或低于2/3处(镊子),并要有防尘设置。(1)晨间护理要求一床一巾,用毕浸泡于酸化水、0.5%过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液中30分钟后清洗晾干备用。9.不得在病室内吸烟。定时通风换气。10.病房地面应湿式清扫,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感染性垃圾必须焚烧。11.对出院病人做好终未处理、床、桌、椅均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必要时紫外线照射消毒。12.传染病病人按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处理,病人排泄和使用过的物品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方能出病房,用过的被服应先消毒处理后再交送洗衣房清洗。病区卫生员消毒隔离制度1.工作前必须穿好工作衣裤,戴好帽子,不得穿拖鞋上班,不得戴戒子。2.每日做好病区各病室的清洁卫生工作,按规定擦拭玻璃,门窗、保持病房清洁,整齐。3.保持配餐间的清洁卫生,做到无尘、无蝇,干澡、干净,定期清洗开水器。4.工作前后要勤洗手,清、污要分清。5.拖把按室使用,治疗室拖把要专用,以免造成交叉污染。用后清洗晒干备用,不得在生活用水池或开水时间清洗拖把。6.做好便器的消毒浸泡,在酸化水、500mg/L含氯消毒液或漂白粉沉清液中浸泡30分钟后取出洗净,晒干备用,便器做到随时洗刷,及时清理垃圾和污物,厕所卫生做到清洁,无臭味。7.不随便进食病员给予的食物,以免交叉感染肠道传染病。8.在处理锐器时要注意防止刺伤,一旦发生刺伤按规定处置和报告。9.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者不能工作。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衣帽整洁,不戴戒指、耳环,注意个人卫生,不着工作服进食堂、会议室及离院外出。2.做好病人的卫生宣教,利用黑板报、工休座谈会及结合病例积极宣传防和消毒隔离知识,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减少陪客防止交叉感染。3.进行各种诊疗前后医护人员必须使用消毒液和流动水认真洗手。4.发饭时配餐员要戴帽子、口罩、围裙、袖套,病人用餐前洗手,不能起床的病人送水到床头洗手或用消毒毛巾擦手。二、环境清洁消毒l.病房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保持整洁,每日二扫(地面湿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2.重点科室部门如ICU病房、各科重病室、普通保护性隔离病房及儿科病房等处,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60分钟或用空气消毒机、酸化水喷雾器进行动态消毒,每月空气细菌培养1次。3.治疗室,换药室环境应整洁无尘,每日清扫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60分钟或用空气消毒机、酸化水喷雾器进行动态消毒,每月进行空气细菌培养1次。三、治疗室、换药室消毒隔离制度1.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在进行化药、注射、换药及穿刺等各项无菌操作前要戴口罩及帽子,操作前后要洗手或用消毒液浸泡。2.注射实行一人一针一筒一带一用一消毒,注射前后洗手或用消毒液浸泡的毛巾擦手,注射、抽血使用一次性针筒,用后毁形,浸泡消毒,再集中处理。3.一律使用一次性密闭式输液器、输血器,用后毁形、浸泡消毒处理。4.无菌持物钳(镊)、罐每周更换灭菌2次,消毒液的液面在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关节轴上2-3cm处或浸至持物钳的三分之一以上。5.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治疗时应带治疗盘,注射时要用无菌盘。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用小包装。7.溶解不同药物应使用不同注射器。8.碘酒、酒精瓶应保持密闭,每周更换灭菌2次,置于无菌储槽中的无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保存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9.无菌物品必须放置在清洁专柜内,分类按日期顺序存放,标记清楚(科室名称、消毒日期及有效期)填写完整,有效期6天,霉季4天。有专人每天检查,过期物品重新灭菌。10.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四、病室消毒隔离制度1.患者的安置原则: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2.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污衣物。3.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4.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5.对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要定期清洁和消毒。6.氧气湿化液应用灭菌水,每天更换,用毕终末消毒处理,干燥保存。7.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处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处理措施。8.引流液、体液等标本用酸化水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后排入下水道。9.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拖把、抹布专用,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10.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必须分开装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进出ICU,需更换工作衣、裤、鞋,戴工作帽,不戴手饰,外出时必须穿外出工作服,更换外出鞋。2.医护人员患有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3.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4.严格洗手制度,特别强调洗手的清洗与消毒,在预防病人医院内感染尤其是同一病人多部位感染(同一病原体多部位感染)中的积极意义,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检查、治疗、病人与病人之间、部位与部位之间的护理前后,均要认真洗手。二、环境管理l.ICU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确保无尘、无虫蝇。2.ICU布局合理,划区明确(治疗区、监护区、污处置区),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9.5m23.监护区、治疗室应配备空气净化装置,每日进行动态消毒,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监测一次。4.每日用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床等,用消毒液拖地二次。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三、消毒隔离制度l.病人的安置应净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护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2.各种设备、仪器的表面,定时用清水擦拭,经常保持其清洁。3.患者转出后,床单位的所在物品须更换和用消毒液擦拭,按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执行。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5.呼吸机输入及输出管道、氧气湿化瓶、雾化吸入器的喷雾面罩管道和装药液的容器每个患者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送供应室清洗消毒。6.加强病人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对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置入的皮肤穿刺部位,应每天用碘酒、酒精消毒,防止感染。7.换药及治疗用过的器械和容器先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再送高压蒸汽灭菌备用。8.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住院较久病人,应定期进行尿、痰、伤口分泌物及粪的细菌培养,当有感染流行时,应对ICU病人、接触者和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便及时控制感染。9.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尽量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有特殊流行病学意义的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10.加强对各种侵入性诊疗器械设备污染现状及消毒效果的监测,包括对使用中消毒灭菌物品及敷料污染现状的监测与管理。11.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必须进行消毒毁形等无害化处理,由专人进行回收处置。血液净化室(透析室)消毒隔离制度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定期做肝功能全套,正常者应接种乙肝疫苗,健康者方可入室工作。2.工作人员进入血透室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口罩、戴防护眼罩手套、换鞋,非血透室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参观人员必须经科室负责人批准后,按规定要求入室。3.工作人员如发生意外刺伤,立即采取正确的处置方法并报告预防保健科、感染控制科,同时给予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二、环境管理1.血透室严格分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每位床间距至少在1m2.每日用消毒液(酸化水、500mg/L含氯消毒溶液或其他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床、床头柜等,地面用含氯消毒溶液拖拭二次,有良好的通风装置,室内保持空气清新。3.治疗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可采用紫外线照射二次,每次45分钟,或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酸化水喷雾器,室内空气、物表每月监培养一次,空气细菌数不应超过500cfu/m3。4.准备室内配有合格的洗手设施,无菌皂液,清洁干燥的擦手纸。三、消毒隔离制度1.操作前必须认真洗手,操作或接触血液时必须戴手套,一副手套只能护理一位病人。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应严格消毒注意保护。3.患者透析前需做肝功能全套检查,对阳性患者,定机透析、透析后机器进行严格消毒。4.患者的被褥一人一用一换,一经污染必须随时更换。5.凡是一次性使用的透析器,管路及穿刺针,用后必须装入黄色医用垃圾袋,密封后送指定地点焚烧处理,凡规定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不可回收再用。6.管路一律使用一次性,使用前必须充分的冲洗预防首用综合症的发生。管路每次用后先以软化水冲洗,直至完全清除干净后,进行彻底消毒。7.限制探视,若病情需要,每一患者仅容许一人陪伴,治疗和护理操作时绝对禁止探视者入内。隔离病人必须按隔离要求操作。8.加强对病人的监测,如发现感染及时送检相应的标本,以尽早确定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9.加强血液透析系统的监测,每月对透析液,进口及出口进行采样送检,疑有透析液污染或发生严重感染病例时,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口,反渗水口透析液配液口,贮水罐等。透析液进口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cfu/ml。热原试验阴性,透析液出水口细菌数不得超过2000cfu/ml。10.严格区分有菌和无菌的透析用品,分区存放,对无菌物品应根据灭菌的先后有序存放,每日检查有效期限。11.配制B液时容器必须严格消毒,在清洁环境下进行,工作人员操作前戴好口罩,洗手严格操作。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人员要求1.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的衣、帽、口罩、裤、鞋子必须盖住头发,方准入内。2.除参加手术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参观手术需经医教科、护理部批准,其人数不能超过手术间规定之数字。环境要求1.手术间应保持清洁,每次术后一切用物均应用消毒液湿式擦抹,地面、墙角需清洁干交,并以消毒液拖净。2.每日各手术间彻底打扫一次。3.吸引瓶、污物桶每次用后,洗刷干净,并以消毒液浸泡后方可使用。4.洗涤间须保持清洁和下水道通畅,洗手护士勿将刀、针、线圈丢入水池,以防堵塞。5.洗手间每晚与次晨须各拖地一次,洗手完毕再清洁打扫,及时冲洗水池积垢每周擦拭以保持水池洁白通畅。6.更衣室清洁工作,地面,便池要求洁白无臭味,每日拖地二次,每周总打扫一次。7.保持洗澡间整洁,防止毛发等物堵塞下水道,非本室人员及非当日手术人员,不得在该洗澡间洗澡。8.办公室每日须擦拭桌面并清扫拖地,使用后随时保持清洁整齐,每月大扫除一次。9.手术室在严格划分无菌,有菌区域后,手术按无菌与感染分室,因诊断不明或其它原因在无菌手术间施行有菌手术后,应进行严格严密的清洁和消毒。消毒隔离制度1.无菌手术和污染手术应分室进行,如必须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2.手术前后以酸化水、0.1%有效氧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擦拭手术床、桌、台、凳、用具、门窗等,并用思康消毒液拖擦地面,室内经常保持医疗器械、物品清洁整齐,每周大搞一次卫生。术前30-60分钟之前启动导流,做污染手术后按常规要求及时消毒处理。3.无菌罐、无菌镊(钳)、无菌盒采用灭菌后干保存一用一灭菌。各种治疗包、手术包、敷料包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有效期为两周。4.用过的手术器械做初步清洁后,打包后送消毒供应室进行消毒处理。乙型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和绿脓杆菌感染患者用过的器械,应专门告知消毒供应室,消毒供应室进行专门处理;一次性敷料用后有物业集中处理。对用过的手术间,以酸化水、0.5%过氧乙酸等消毒液擦试手术床、麻醉桌、凳、器械台、门、窗、用具、地面以思康消毒液拖擦消毒。5.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异性感染手术患者用过的器械,应专门告知消毒供应室,消毒供应室进行专门处理。用过的布类送高压灭菌后再送洗衣房清洗煮沸消毒30分钟。用过的敷料作为感染性医疗垃圾由物业进行统一处理。不能耐高温的精密仪器,用低温灭菌密闭。6.手术包用化学指示剂检测灭菌效果,包内放置二张指示卡,每月做一次生物指示剂检测(即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检测)。7.手术间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一次,按规定和手术室等级放置平皿。8.手术室应设置消毒物品贮藏间,各种无菌包经高压灭菌有效期为7天,霉季为3天。9.无菌包内必须放有化学指示卡和3M胶带。10.已打开的无菌包,必须用无菌单严密遮盖,不得超过4小时。11.高压灭菌物品、手术间空气、手术者手、医用器材(熏蒸、浸泡),消毒液、净化水、操作台,每月细菌检测培养一次。12.各手术间周期清洁消毒规定。13.手术者戴好手套后,不得任意行走及离开手术室。14.任何人发现或被指出违反无菌操作时,必须立即纠正,术者脐平面以下区域均视为有菌区,如器械等无菌物品掉至平面以下,必须重新灭菌后才能使用。15.器械护士不可从术者身后传递器械,需要时可在术者臂下传递,但不能低于台面。16.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然未污染,但也不能放回原容器中,必须重新灭菌后再用。17.手套破损,立即更换,凡疑有物品污染,必须重新灭菌后再用。18.术中被污染的器械,如切开消化道的剪、刀,均须另放于弯盆内,不能重新使用。感染手术后处理原则感染手术后必须消毒处理,其目的以防止因空气的传播或感染器械的再使用以致交叉感染,污染手术处理,根据感染程度,细菌种类不同而分四类方法处理。1.一般感染手术(如脓肿切除)(1)术中所用一次性器械及敷料,以医用污染垃圾作焚烧处理,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毒灭菌处理。(2)更换手术台及推车上的床单、被套等另行消毒处理。(3)手术间按常规清扫并消毒。2.感染范围广泛手术(如急性脓疡、大面积烧伤等)(1)护士在术前根据手术的需要尽可能将的品准备齐全,以免外出而以引起交叉感染。(2)术中所用一次性器械及敷料,以医用污染垃圾作焚烧处理,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毒灭菌处理。(3)消毒液擦拭物品表面,消毒液拖地,空气净化处置。3.烈性感染手术(如气性坏疽、破伤风)此类手术在门诊手术室进行。(1)术前准备用物,力求简单并选较差的器械为宜,尽量少用布类(用以一次性为佳),含有脓血的物品则尽量控制在手术台上,勿随意放置。(2)术前尽量将不需用的物品放到室外,配备2名护士,室内、外各一个。(3)术中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全部焚烧,非一次性物品必须另行消毒灭菌处理。(4)凡手术中未用过的物品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洁包布,注明标鉴后,行高压灭菌后再按常规处理,推车用消毒液擦拭。4.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术后处理(1)手术通知单上注明阳性,即做好术前准备。(2)术中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全部焚烧,非一次性物品必须另行消毒灭菌处理。(3)凡术中未用过的物品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洁包布,注明标准后,行高压灭菌后再按常规处理。(4)手术间按常规消毒处理。麻醉科的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麻醉区应随时保持整齐清洁。2.器械的清洗、包装、干燥区应有明显的地区划分。3.清洁区最好接近手术室,且便于器械使用之流动。4.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应按手术室的规定更换干净的工作衣、裤和鞋、戴好帽子,进入限制区戴口罩。5.凡给每个病人进行麻醉操作前后,或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后,均应用肥皂流水洗手或消毒液泡手。6.工作人员外出须更换衣、裤、鞋,并不准带私人用物进入工作区。二、工作人员1.工作人员有感染性疾病时或遇意外的伤害感染时应报告主管部门,做适当工作的调配或作紧急必要的医疗救助。2.照顾患者前后应以消毒剂洗手。三、消毒隔离1.直接接触病人的一次性物品,如硬膜外穿刺包、麻醉面罩、气管导管、牙垫、吸痰管等,用后装入污物袋送焚烧。2.螺纹管、喉头喷雾器、贮气囊、接头等每次使用后先用酸化水或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晾干。3.用后的咽喉镜片、导管蕊、插管钳等先用纱布擦拭后放入第一盘酸化水或2%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30—6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擦干,放入第二盘酸化水或2%戊二醛消毒液浸泡60分钟后,用生理盐水冲净,然后用消毒纱布擦干备用。4.每次病人用过的麻醉机、心电监护仪、麻醉车、各种监测线路等,用消毒液擦拭消毒。5.听诊器、血压计、每次用后擦拭消毒,袖套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有污染及时消毒清洗。6.氧气湿化瓶、湿化液用无菌水每人每次用后,浸泡酸化水或含氯消毒液中30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鼻导管、吸氧面罩每人、每次用后装入污物袋内送焚烧。7.传染性病人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用后装入污物袋中送焚烧,不能用一次性的其它医疗器具,单独浸泡消毒。四、医疗设备及器材1.麻醉监视系统、麻醉台及其它医疗设备的表面应保持清洁。2.器械使用后,尽快以清水冲洗。3.清洗时应于麻醉工作室内,不应在外科刷手台上清洗。4.清洗前应先将锁链打开,有管腔之器械应先将腔内通条或盖子取出。5.清洗污染器械时宜戴手套和口罩。6.麻醉及呼吸使用的医疗器械应给予适当的消毒或灭菌,能承受蒸汽灭菌者,宜以蒸汽灭菌,易被高温或化学剂破坏的器械,则宜以低温灭菌。(请参阅消毒与灭菌方法介绍)7.静脉注射器、气管抽管、抽痰管及针筒针头使用后毁型浸泡后统一回收处置。8.重复使用的面罩、鼻口导管及气管镜,应每次使用后清洗干净,采用化学消毒剂消毒。9.麻醉机上蛇形管及呼吸挤压气囊以含氯消毒液消毒,无菌溶液冲洗后挂起晾干。10.医疗器材以化学剂消毒或灭菌前,应先洗净血、脓等,并擦干水分,化学溶液应完全覆盖器械。11.灭菌物品应储放于密闭橱柜内。12.干净物品须储放于干净物品架上。13.麻醉机应定期作气体(福尔马林+氨)消毒。14.凡是呼吸道感染患者,麻醉机应使用细菌过滤器,使用后麻醉机应立即消毒。15.消耗性卫材须拆外箱后,方可放置手术室内。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环境管理1.工作人员进入内窥镜室操作时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及手套;进行操作前后要认真洗手。2.设立检查区、清洁区、洗涤消毒区。3.病人做胃镜前须先作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CV等过筛检查,HBsAg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等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面,并做好严格的消毒(有条件使用专用内窥镜)。4.检查室的桌、椅、门、窗及地面每日检查结束用消毒液擦拭一次,每周一大扫,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5.检查室内应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每次使用前后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分钟或用其他消毒设施进行消毒。二、消毒隔离制度1.内窥镜的消毒须用酸化水2%戊二醛消毒浸泡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蒸馏水充分冲洗,内窥镜、进入无菌组织器官的内镜如脑室镜、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活检钳必须在酸化水或2%戊二醛浸泡10小时方可使用,尽量采用低温灭菌。(由于本院使用内镜清洗操作平台,对于内镜的消毒可以按照平台的使用说明书进行)2.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除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血液、粘液及用高压气轮冲净内窥镜内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沥于水份后再进行消毒。3.HBsAg阳性病人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消毒再常规清洗消毒。4.肿瘤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常规清洗消毒,再用毛刷刷洗、酒精消毒。5.消毒后的内窥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无菌柜内。6.一次性接口、弯盘做到一人一用,用后送焚烧炉焚烧,抽吸管一次性使用,吸引器每次用后用0.5%过氧乙酸浸泡半小时或用酸化水进行消毒,清洗备用。7.无菌镊、棉球罐、纱布罐、治疗碗、弯盘及器械每周高压蒸气灭菌二次。8.治疗床上的床单、枕套,每周换洗二次。如检查过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或被呕吐物、分泌物污染必须及时更换。9.对使用中消毒剂每日监测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气管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设病人候诊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清洗消毒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诊疗室设空气消毒机,确保室内空气清洁。2.保持各区的清洁。诊疗室、清洗消毒室操作结束后严格终末消毒。3.从事内镜诊疗时,医护人员应戴好口罩和帽子,防止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在内镜清洗消毒时,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4.工作人员清洗和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5.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等,必须灭菌:气管镜必须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6.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7.使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规范要求(水洗→酶洗→清洗→消毒)立即去污染、清洗和消毒或灭菌。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8.使用后的支气管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消毒,浸泡时间不少于20分钟;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时间不少于45分钟。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消毒30分钟。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的内镜及附件,需浸泡10h以上。9.气管镜室应当作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10.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藏于专用洁净柜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储柜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洗,每周清洗消毒一次。11.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规定的使用期限。胃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设病人候诊区、诊疗室、清洗消毒室、内镜储藏室。清洗消毒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2.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当分时段进行,清洗消毒设备应当分开。3.保持各区的清洁。诊疗室、清洗消毒室操作结束后严格终末消毒。4.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员,应当具备内镜清洗消毒方面的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4.工作人员清洗和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5.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等,必须灭菌:胃镜、肠镜,必须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6.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7.使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规范要求(水洗→酶洗→清洗→消毒)立即去污染、清洗和消毒或灭菌。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8、由于本院使用内镜清洗操作平台,对于内镜的消毒可以按照平台的使用说明书进行。9.胃镜室应当作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10.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藏于专用洁净柜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灭菌后的附件应当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储柜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洗,每周清洗消毒一次。11.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应立即更换。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规定的使用期限。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l.工作人员须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不得在母婴同室工作。2.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一次,每半年进行一次鼻咽拭子和粪便培养,如发现带菌状况出现应暂时调离母婴同室。3.凡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胃肠炎,皮肤渗出性病灶和多重耐药菌株携带者,暂不得在母婴同室工作。4.严格执行探视制度,控制探视人员,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二、环境管理1.母婴同室房间每组母婴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6-7.5m22.母婴同室环境清洁、空气清新、通风良好,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度,湿度50~-60%。3.每日用酸化水或250mg/L含氯消毒液湿抹室内物体表面,每日用酸化水或250mg/L含氯消毒液擦地2次。4.母婴同室每天用动态方式消毒,上下午各开窗通风1次,每月做一次空气、手、物体表面的微生物监测。5.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进入室内应洗净双手,不得随意触摸新生儿及抱其外出,严禁患有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者探视,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三、消毒隔离制度1.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及消毒。2.母婴同室中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淋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3.所有人在接触婴儿前后均需认真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4.如产妇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肝炎,活动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或病原不明的发烧等症状时,应根据情况决定中止授乳与母婴同室,以免感染扩散。5.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后,床单位,保温箱应进行终末消毒。6.重复使用的婴儿尿布应经压力蒸汽消毒后使用。隔离产房消毒管理制度1.按照医院隔离条例规定,安排到有隔离措施的待产室或待产床。2.如果在待产室接产不合适,可以将病人转移到隔离分娩室或分娩床。3.按照污染手术规定,剖宫产要安排在指定的手术间。4.根据感染种类和医院隔离条例规定,进行产后的清洁和消毒。5.根据医院条件,产后将病人转入原待产室或隔离病房,并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6.产妇的一切物品单独使用,分娩后所有物品用消毒液浸泡单独处理,一次性物品作医疗垃圾由物业统一处理。7.产妇分娩离开产房后,用消毒液擦洗分娩室物品表面,彻底终末消毒处理。8.助产时按规定操作,胎儿娩出后,必须更换手套再处理新生儿,新生儿用无菌巾保护直接送隔离新生儿室(隔离床)。9.已患或疑患感染的产妇,在产科室室进行隔离或送传染病室隔离。10.患有其他流行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肋腺炎和肝炎等,应单房隔离或在传染科隔离,母婴应隔离。11.发热待查的产妇,应酌情隔离,母婴不必隔离。12.常规每天空气消毒一次,必要时随时消毒,并记录在册,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如不合格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并消毒处理。13.病婴离开后,一切物品终末消毒,方能启用。14.卫生用具不得与普通新生儿室用具相混。15.需保护性隔离者,所用的衣物、尿布、食具需灭菌后使用,集体护理操作时,先护理保护性隔离的患儿,再护理其他患儿,一切操作按隔离制度施行。16.HBsAg阳性母亲患儿的隔离要求。(1)一律按血液、体液隔离要求,每护理完一个患儿后必须洗手,床头要有隔离标志。(2)先护理正常婴儿,后护理患儿。(3)一律禁用母乳喂养。(4)常规注射乙肝疫苗。17.由于尿道感染、静脉炎、子宫内膜炎和奶胀所致的发热,不需要隔离。18.保证新风机畅通。新生儿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预防医院感染制度》和《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2.室内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温保持在24-26度,湿度55%-65%。3.每婴一床,每床应保持一定间隔,以0.5-1米4.进入室内应更换帽、口罩、衣、鞋,接触婴儿前必须洗手。5.加强医护人员健康监测,每年对其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对带致病者应调离并给予治疗,直到培养2次阴性后才可重返岗位,凡患有急呼吸道感染,非物异性发热疾病,胃肠炎或皮肤开放性渗出性疾病者,不可在婴儿室工作。6.新生儿室不允许探视,有特殊情况时,只允许一人,穿好专用衣、帽、口罩、鞋,洗手后才可入室,感染流行期间严禁探视。7.婴儿每天淋浴一次,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淋浴时正常婴儿与隔离婴儿分别处置。8.婴儿脐部护理每日二次,必要时作脐分泌物培养,防止感染的暴发流行。9.常规每天空气消毒一次,必要时随时消毒,并记录在册,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如不合格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并消毒处理。10.每月细菌监测:手、消毒液、操作台、空气、医用器械(熏蒸、浸泡)。隔离新生儿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1.根据感染种类和医院隔离规定,进行室内的清洁和消毒。2.可能需要观察或隔离的婴儿不要放入正常新生儿室,而从分娩室直接入新生儿隔离室。3.如条件允许产妇独处,可在单人房内母婴同居。4.个别具有潜在感染的新生儿,可以转到新生儿隔离,或与母亲一起出院,或持续母婴同居。5.感染流行时,新生儿则按出生时间分组护理。6.在感染流行时,只有经产科主任,新生儿科主任、医院感染科同意时,才可以关闭婴儿室。7.发现新生儿大便异常,立即送大便培养,并报告医生做好床旁隔离,接触患儿前后彻底洗手,严密观察,直到医生为患儿作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为止,已明确诊断为感染性腹泻者,将母婴单独隔离在一间房,也要在母婴之间床旁隔离。8.发现任何皮肤病灶,均应由护士报告并交班,在病厅上做好记录或标记,接触经疑有或有皮肤炎性感染病灶的婴儿,按规定穿隔离衣,并彻底洗手,直到医生检查婴儿明确诊断及制订处理方案为止。9.患有严重化脓性感染的婴儿,必须转到新生儿隔离病室。10.患有鹅口疮,脓疱疮的婴儿可留在婴儿室,但布类及用品应隔离。11.产妇患有某种可能影响婴儿的感染性疾病,产科医生必须通知新生儿室医生,采取隔离措施。12.室内物品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性物品作焚烧处理。13.常规每天空气消毒一次,必要时随时消毒,并记录在册,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如不合格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并消毒处理。奶库消毒隔离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预防医院感染措施》2.进入奶库必须穿专用衣,他人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进入。3.常规每天空气消毒一次,必要时随时消毒,并记录在册,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如不合格时,应立即查明原因并消毒处理。4.每天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二次。5.贮奶瓶及奶杯消毒后再发放到病区作采奶及喂奶用。6.收集的人奶在62.5度恒温箱内消毒30分钟(巴氏消毒),人奶在4度冰箱内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7.消毒奶与消毒奶分别放置,并有标签注明。8.供奶者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和急性感染。9.每月细菌监测:乳针、奶杯、奶瓶、手指、操作台、空气。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上班时应衣、帽整洁,不得穿工作衣进会议室食堂或离院外出。2.工作人员操作前后认真洗手。3.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和灭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4.供应室工人须培训后方可上岗,消毒员应持有上岗证。5.供应室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源。二、环境管理1.保持清洁、整齐,墙上无灰尘、霉点、裂缝、蜘蛛网。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各个工作室内物体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2.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路线采用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消毒与未消毒物品须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各个区域有专用抹布和拖把,不得交叉使用。三、消毒隔离1.无菌物品收发、污染物品的接收,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职人员。2.送回供应室的医疗器械、手套等,用酸化水或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洗净擦干,经高压蒸气灭菌后备用。3.用过的玻璃注射器及针头,应先分别浸泡于酸化水或含氯消毒液巾30分钟再清洗,送高压蒸气灭菌后备用。4.下收下送配有专人分别负责无菌物品的发送、污染物品的接收。下送车有明显标志,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污染物品,每次收发回来应用消毒液擦拭下送车,每周彻底擦拭。5.符合质量要求(有工艺、化学、生物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进行B-D试验,排气系统正常方可使用。四、无菌室管理1.无菌室室内、柜内清洁,无积灰。拖把、抹布专用。用消毒液擦拭每日1-2次,物体表面细菌培养每月一次。2.进入无菌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每月无菌室人员做手细菌培养一次。3.无菌物品接收时,应检查无菌包标记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洁干燥,针筒盒的孔有无关闭,3M胶带是否达到灭菌效果。4.每日检查无菌物品不得有过期物品,一般有效期6天,霉季4天。过期或有污染可疑者重新消毒灭菌,无菌包每月细菌培养一次。5、每月一次空气细菌培养。6.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须拆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室有效。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l.凡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须更换衣裤及鞋、戴好口罩、帽子。2.接触病人前后,医务人员须用肥皂或消毒液洗手。3.工作人员离开产房因事外出要更换衣或穿外出衣。4、产妇进入分娩室除更换全部衣物外,也须换鞋,个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二、环境管理1.产房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2.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3.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待产室、分娩室的门面、桌、椅等,每班用消毒液擦拭地面1-2次。4.分娩室每日通风,每日紫外线照射60分钟或用其他消毒设备进行空气的消毒,每月空气培养1次,分娩室和待产室每日清洁,并对室内空气和家具物体表面消毒。三、消毒隔离制度1.接生前按洗手常规刷手、刷手用物一用一消毒。2.接生寸按规定操作,处理新生儿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3.接生后,所有物品送洗、更换产床被服及产垫。4.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擦拭后再使用。5.须在更换待产床上的全部被服后,才能接受新的待产者。6.凡隔离者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用过的布类和物品均应在待产室和分娩室先经消毒处理后,再送出清洗灭菌。待产室和分娩室内进行严格终末消毒处理。7.无菌持物钳、泡镊筒、无菌容器、碘酒、酒精瓶应每周更换消毒二次。8.无菌物品专柜放置,分类按消毒日期J顷序排放,无菌包上注明科室、名称、消毒日期及有效期。有效期一般6天,霉季4天,专人负责、每天检查无过期物品。9.保持工作拖鞋清洁,每天清洗一次。10.待产室和分娩室等的卫生用具(拖把、抹布等)分室专用,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11.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装袋,封闭运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进行消毒毁形送固定地点无害化处理。血库的感染管理制度对义务献血者的选择(健康教育)1.供血者必须健康状况良好。2.具有以下情形者不可献血。(1)患传染性疾病期间。(2)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BSAg(+))。(3)阻塞性黄疸或病毒性疾病者。(4)曾于6个月内输血。(5)曾于6个月内从疟疾流行区回来者。(6)疟疾患者于三年内曾再有疟疾症状者。(7)开放性结核病的患者。(8)服用禁药者。(9)抽血部位有皮肤病者。(10)一年内曾注射活性疫苗者。(11)口腔体温超过38℃或低于36.5℃。(12)血清中ALT(GOT)不正常者。(13)血清梅毒反应阳性者。(14)菌血症者。(15)人类免疫缺乏病毒抗体阳性(HIVAb(+))。(16)72小时内服用抗生素者。工作人员的感染管理1.非血库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工作区。2.工作人员着装整洁,进入血库之前后必须洗手。3.工作人员若有传染性疾病应调离血库。4.工作人员手部有伤口时,必须戴手套处理标本。5.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检查乙肝病毒抗体水平。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血库的感染管理1.布局,应用清洁区,非清洁区和污染区。血液储存,发放处,成份室设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设在污染区,办公室设在患清洁区。2.管理要求(1)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2)必须严格按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规定的程序进行管理和操作。(3)保持环境清洁,每日清洁桌面、地面,被血液污染的台面应用高效消毒剂处理。(4)储血冰箱应专用储存血液及血液成份,定期清洁和消毒,防止污染。每月对冰箱的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并登记测试冰箱内的温度,每日4次。(5)所有冷藏及冷冻设备都不可放置私人物品。(6)血液在送出之前,必须检视确实未受细菌污染,所有血液或血液成份受到污染时要全部废弃。(7)任何怀疑输血造成的菌血症,必须保留血液做细菌培养而注射器及管道接头亦要做细菌培养。(8)不论输血后是否有发生输血反应者,所有血卡必须由检验科工作人员收回后,反馈给中心血站,血卡与输血袋一起收回,统一处理。(9)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分类收集,统一回收交由物业统一回收处理。(10)若有未尽事宜,请以书面意见提交医院感染控制科作年度修订。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上班应衣、帽整洁,不留长指甲,不戴手饰,不得穿工作衣进会议室、食堂或离院外出。2.进行各种操作和接触病人前后,要认真洗手,接触传染病人后用消毒液浸泡双手。二、环境管理1.普通门诊、儿科、肠道门诊与急诊室分开,设单独出入,有预检分诊制度。2.门诊室内保持整洁无尘,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椅、诊察床及地面,空气消毒一次。3.候诊室、门诊大厅每日用消毒液拖地1-2次。三、消毒隔离制度1.体温表用酸化水或0.5%过氧乙酸二道法浸泡消毒,每日更换消毒液,体温表用前用冷开水冲净。2.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诊脉枕等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消毒一次,每周彻底清洁消毒一次。3.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巾一消毒。4.治疗室无菌钳(镊)筒、方盘每周更换消毒二次。器械浸泡时要求打开关节,完全浸没,盖上注明可用时间。2%戊二醛每周过滤二次或用酸化水消毒。并及时更换消毒液(酸化水每天更换),限用于不能高压蒸气灭菌的物品,定期测试有效浓度。5.穿刺、换药的器械、弯盘要先浸泡消毒后送供应室处理,敷料装入污物袋内,封口后焚烧。6.无菌物品分类放置清洁柜内,按消毒日期顺序排放,无菌包上注明科室、名称、消毒日期及有效期,有效期一般6天,霉季4天。专人负责每天检查,无过期物品。7.置于容器中的无菌物品、无菌溶液,一经打开,24小时有效,并注明打开时间。8.碘酒、酒精瓶应保持密封,每周更换消毒二次。9.眼科门诊一律按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执行,遮眼板一人一板,用后消毒,凡接触患者的器械均应消毒灭菌做到一人一用。10.五官科门诊一律按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执行,检查器械一人一用,用后消毒。雾化吸入器、螺纹管、咬嘴及雾化罐每人每次用后消毒液浸泡消毒,雾化器内的药物配置按无菌操作原则,所用药液开启后24小时内使用,并注明开瓶时间。11.各科用过的棉签、棉球、敷料等一般医疗用品,应放入污物袋内封口后由物业统一回收。12.消毒剂使用按《消毒药品管理制度》执行。13.一次性医疗用品按《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制度》执行。14.门诊各治疗室由各科的监控护士负责每月进行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的监测。急诊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不留长指甲,不戴戒指,注意个人卫生。2.治疗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接触每个病人及污染物后,用消毒皂液及流动水洗手。二、环境管理1.急诊室布局合理,定期通风。2.抡救室、治疗室、输液室及注射室每天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消毒60分钟或用其他消毒设备进行空气消毒,并有记录。每月一次空气培养。3.各室每日用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柜一次。4.抢救室的平车、轮椅、诊疗床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拭,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三、消毒隔离1.体温表用0.5%过氧乙酸“二道法”浸泡消毒或用酸化水浸泡消毒,每天更换酸化水。2.各种急诊抡救包、治疗包、检查包经高压蒸气灭菌后备用,消毒有效期一般6天,霉季4天。3.吸氧导管一次性使用,湿化瓶一人一用。每天更换无菌水,用后湿化瓶浸泡消毒,干燥保存。4.静脉输液做到一人一带一巾,使用后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清洗晾干备用。5.无菌敷料钳、泡镊筒和浸泡消毒器械容器每周高压灭菌消毒2次,每周更换消毒液1次,2%戊二醛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二周,碘酒、酒精瓶应保持密封,每周更换灭菌2次。6.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吸氧导管及引流袋等,按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管理规定执行。7.吸引器皮管使用后每次更换,引流液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倾倒、清洗后用消毒液浸泡备用。8.便盆、尿壶专人使用,使用后消毒液浸泡消毒30-60分钟,一人一用。9.各室拖把、抹布分开专用,标记明确、悬挂晾干、定期消毒。10.观察室床头柜,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并做到一桌一巾。对传染病病人留观后,按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执行。11.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开装袋,封闭运送。儿科门诊消毒隔离制度1.工作时必须衣帽整洁,戴口罩,检查患儿前后用消毒洗手液、流动水洗手。2.儿科门诊,设有专人进行预检,遇有传染病可疑患儿须立即隔离。3.诊室要保持清洁整齐,用酸化水或500mg/L含氯溶液擦拭桌、椅、门窗。以思康溶液拖擦地面。诊室治疗室,候诊每月大搞卫生一次。4.使用一次性压舌板用后送大地维康公司焚烧。5.听诊器、血压器、手电筒等每日放福尔马林熏箱内熏蒸消毒后备用。体温表使用0.5%过氧乙酸二分法浸泡消毒60分钟后或用酸化水浸泡,擦干备用。6.传染病患儿所接触的物品,桌、椅、诊查床等,以酸化水或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诊室以紫外线照射消毒或以3g/m3过氧乙酸熏蒸消毒也可以用其他的消毒设备进行消毒。7.治疗室无菌钳、瓶,每周高压灭菌消毒一次,每周更换器械消毒液二次;若使用酸化水,每天更换。8.治疗室每月进行一次空气微生物监测,空气中细菌总数不超过500个/m3。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衣帽整洁,不戴手饰,不留长指甲。2.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配戴防护眼镜。3.每治疗一个病人前后,必须认真用消毒皂液洗手或更换手套。4.治疗特殊感染病人(丙肝、乙肝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等)后,应先用消毒液浸泡双手1-2分钟后,再用流动水清洗干净。二、环境管理1.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每天通风二次,以使室内空气新鲜。紫外线每天照射消毒60分钟。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2.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桌、治疗椅、窗台、门把,用消毒液拖地。每周大扫除一次。3.保持流水痰盂清洁,每治疗一个病人后均应冲洗干净,每天下班前用消毒液刷洗。三、消毒隔离制度1.弯机头涡轮机用75%酒精棉球或碘伏棉球擦拭消毒,牙钻头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2.凡接触病人伤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机、车针、扩大针、拨牙钳、挺子、凿子、手术刀、牙周刮治器、洁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应灭菌:常用口腔科检查器、充填器、托盘等每人用后均应消毒。3.供应室领取的消毒物品(如纱布、棉球、手套等),应按日期顺序分类存放于清洁专柜内,标志清楚(科室、名称、消毒日期及有效期),有效期6天,霉季4天。4.使用一次性口腔专用包,一次性针筒和手套,浸泡消毒后,由专人统一回收处理,口腔治疗后的敷料应装袋后送焚烧。5.无菌容器及持物钳(镊)、筒每周高压蒸气灭菌二次或用酸化水进行浸泡消毒,每天更换酸化水,如有污染随时更换。消毒液液面在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关节轴上2—3CM处,或浸至持物钳2/3以上。6.牙科专用药液要注意保护,防止污染,用后盖好瓶盖,用完后加药液前应消毒容器。麻药应注明启用日期与时间,启封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现用现抽,尽量使用小包装。7.无法高温高压消毒的器械如牙用扩大针、车针、成形片等应浸泡于2%戊二醛中浸泡10小时以上,使用前用生理盐水冲洗。8.进行穿刺、拔牙或小手术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9.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体应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病理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环境管理1.工作人员上班穿戴整洁,操作时戴口罩、帽子、防护眼罩和手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