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是有情痴-细读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12 词四首《江城子》教学实录_第1页
人生自是有情痴-细读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12 词四首《江城子》教学实录_第2页
人生自是有情痴-细读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12 词四首《江城子》教学实录_第3页
人生自是有情痴-细读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12 词四首《江城子》教学实录_第4页
人生自是有情痴-细读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12 词四首《江城子》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生自是有情痴——细读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2词四首《江城子》教学实录人生自是有情痴

——细读《江城子》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

1.品读鉴赏,体味本词“外淡实腴"用语特点,培养细读涵泳的习惯。

2.诵读体悟,感悟苏轼对亡妻凄婉的思念之情和自己身世之慨。

教学实录:

(课前播放马兰演唱的《江城子》,营造凄凉氛围。上课铃响)

师:同学们喜欢苏轼哪些词句?(随机点了一男生)

一男生:喜欢他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其他有吗?(随机点了一女生)

一女生一时语塞。(课堂气氛有些沉闷)

师:刚学过他的《定风波》,喜欢其中什么词句

生:“一蓑烟雨任平生"。

师:我们常常被苏轼这类淡定洒脱文字所吸引,素不知苏轼悼念亡妻的《江城子》,却能以寻常语把最深的悼亡伤痛和自我身世之叹演绎得千回百转。透过素净的文字去探寻内在的深婉情味,往往能考验我们细读文本的能力,真正养成我们品词的涵泳习惯。

师:哪位同学根据学案上的资料链接,简介写作背景以及苏轼跟爱妻伉俪情深的小故事。

生:王弗去世十年间,先是父苏洵去世,苏轼扶柩还乡。后来苏轼因不赞同王安石的新法,请求外调,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在密州精神疲惫、生活困苦。体现苏轼跟爱妻情深的小故事有“唤鱼姻缘”、“屏后听语"等。

师:我们现在一起来跟随著名演员鲍国安的朗诵体验词境。

(点击幻灯。播放朗读录音)

师:各自先模仿鲍国安的朗诵自由读,然后请一位同学来朗读。

(随机抽选一名同学朗诵,感受平淡语言里蕴含的深切哀思)

一女生朗读,声情并茂。(同学鼓掌)

师:如何深入体味朴素言语中的深情呢。我在预学案里为同学找了几种需深入体悟的语言类型。现在请各个讨论小组在课前所完成的预学基础上进一步体悟四种类型的例子如何完成深婉传情的。

幻灯展示(内容同学生的预学案):

1.淡语藏情:不造新奇语,却情韵深沉。外淡内腴。

“三杯两盏淡酒”(李清照《声声慢》)

2.痴语沥情:以无理语,更见情深。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虞美人》)

3.对写增情: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使情感推进一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层语叠情:层层叠加,更见深厚。可用于某句,也可用于全篇。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写了几层“悲”?

师:给同学5到10分钟讨论。请各组推荐的发言代表做好组织和汇总记录。

随机点了一个小组的代表发言。

生:我可以说其中一个吗?

师(微笑):当然可以。挑自己最有体会最能说透的来讲。

生:“三"和“两”言酒少,来反衬愁情多。

师(微笑):酒少怎么就能反衬愁情多?要说透才行。

生:借酒浇愁,因喝酒少,所以压不住愁情。

师:嗯。很好。我再提示一个字,“淡酒"的“淡”如何理解?(生迟疑)

师:真是李清照家里的酒浓度低吗?

生(恍然):不是,是她的愁太浓,所以觉得酒总是淡的,无法消愁。

师:这位同学的理解很细腻吧,是不是可以给她点掌声。

(全班掌声,气氛开始活跃起来)

师:请原谅我叫不到同学名字,再者我也不清楚哪些组着重理解了学案上的哪些句子。所以底下请各组代表自由站起回答。

一小组代表主动站起:我们组着重理解了“对写增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直说自己思念家中兄弟,而是借家中的兄弟们在重阳节插茱萸时惦记着我,这样倍抒我对亲人的思念。

师:不错。还记得刚学过的柳永《八声甘州》和欧阳修的《踏莎行》有这样对写的例子吗?

(生迟疑)

师:大家一起帮这位同学来回忆。

其他同学七嘴八舌提示:“想佳人,妆楼顒望,天际识归舟”,“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师:对。现在还有哪个代表发言?

一小组代表主动站起:我来说“层语叠情"。“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写了五层悲。一层为漂泊异乡,二层为伤秋之悲,三层为孤独寂寞,四层为年老体弱,五层为壮志难酬。

师:你所说的前四层都是在文本中能找到对应内容的,第五层,壮志难酬,从哪里看出?

(生一时语塞)

师:我们一起回顾下今天这堂课的重要任务是细读《江城子》,细读,就是精细品读文本,不要浮于文字之外,随意解释。壮志难酬,在这一联诗中无法体现。我给同学提示上句,“作客"为一层悲,加“常”为二层悲,加“悲秋"为三层悲,加“万里”为四层悲,这样上句就叠加了四层悲意。下句呢?

生七嘴八舌:“登台"为一层,“独”为二层,“多病"为三层,“百年”为四层。

师(微笑):对了,我们细读出八层悲呢。到现在,发言的同学怎么都绕开了“痴语沥情"的例句?谁来讲。

又一小组代表主动站起:“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以美好景物来反衬李煜的愁苦。

师(微笑):从乐景衬哀情的角度,是不错。可现在我们要从“无理语更见情深”的角度来体味,应作怎样的理解?

(生迟疑)

师提示:“春花秋月"是大自然中偶然出现的美好景象,还是周而复始一直要出现的景象?

生:一直要出现的。

师:会随人的意志而改变吗?

生:不会。

师:联系“何时了”,有没理解什么是无理语。

生:词人因受“春花秋月"这些美好景象的刺激,勾起了往日帝王生活的回忆,生发亡国之痛,所以不想再见到“春花秋月”。美好景象的出现是永恒的自然规律,人根本无法阻止它,说“何时了"就是无理痴语,更是体现亡国之痛无法消除。

师:以上我们的理解,是为理解《江城子》作准备的。《江城子》是一首平淡中寄寓深挚情感的词作,只有细细品味,方可理解情感的深婉程度。课前翻看了同学的学案情况,有部分同学还未按学案上的要求在词作中标注出刚才体味的四类语句。现在给同学10分钟时间,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逐句细读,研讨如何深婉表情的。请发言代表组织好讨论,并汇总好意见,为全班交流作好准备。

(各组讨论开始,教师巡视,询问讨论情况)

师:时间差不多了。我按照词作的语序展示各句,哪些组着重探讨了该句,就主动发言,相互可补充可争鸣。

(师PPT展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一小组代表主动发言:“不思量,自难忘”,虽用语平常,脱口而出,但以相互矛盾的表达了对爱妻的哀思。

师:你能否深入解释下,为啥这两句矛盾用语能更深刻地表达哀思呢?

(生迟疑)

师:词人为什么不想思量?又为什么自难忘?

生:是词人怕触碰对爱妻的回忆,那种思念让他太痛苦。自难忘是因为对爱妻的思念从未消失过,潜藏在心底。这样的矛盾用语,能体现词人特别纠结的心绪,永远无法释怀。

师:嗯,这样深入理解,真正感受到情感的浓度了。只是,为啥要绕过对“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理解呢?人生能有几个“十年”,这十年,苏轼经历了亡妻丧父、宦海沉浮。人生最痛的别离是什么?

全班齐说:生离死别!

师:“十年生死”字字剧痛。“茫茫”,茫然无知,有种无限的空寂感。前加“两”字又有什么效果?

生:“两"字指词人和亡妻都有茫茫之感。

师:亡妻有感知吗?

生:没有。

师:“两”将亡妻的无知当有知写,多么痴情的苦语!再读“十年生死两茫茫"这句,我们可体味到叠加了多少层的哀思啊。

(PPT展示此句的赏析)略

师:下边,哪个组的代表来解读“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又一组发言代表迅速站起:这里的“凄凉”,寻常语内涵丰富,可指亡妻孤零零在千里之外,无处诉说孤寂处境;也可指词人无法向亡妻诉说这十年来的不幸遭遇。这两句是词人痴语,即便是亡妻坟近在咫尺,又怎么能向她诉说呢?

师:说得很好。大家有没注意到“千里”还与首句“十年"的呼应关系?

全班七嘴八舌:这里强调相隔空间之遥,首句突出相隔时间之久。由时间到空间,更突出阴阳两隔的孤苦荒寂。

(PPT展示此句的赏析)略

师:谁来品读“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又一生站起:此处也是无理语。词人与亡妻相遇,是一个绝无可能的假设。

师:词人当时才40岁,为什么要描述为“尘满面,鬓如霜"?

生:是为了突出这十年来词人自己遭遇不幸的忧愤,所以虽才四十岁,却说成苍老“鬓如霜”。

(PPT展示此句的赏析)略

师:日日哀思如此之切,自然夜里就有所梦了。哪一组重点评析梦中情景“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有生站起:这个情景,用了对写法。

师:从何看出?

生:相顾无言。

师:对写法,应用于不在同一场景的两对象之间,这样才能虚实结合,倍增其情。“相顾无言”是在同一场景中。我提示下,寻常字“忽"表意效果如何?词人与亡妻相逢的情景以素净的语言来写,算什么描写法?体会下。

生:“忽”写梦归之快,词人非常迫切想见到妻子,可见相思深久。词人用平淡的语言对夫妻日常生活场景作了白描,更可见日常生活里的幸福。

师:观赏妻子梳妆的幸福场景描述,对词人当时的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

生:以乐衬哀,突出十年沉痛。

师:很好。我再请哪位同学说说苏轼与爱妻相见,没有亲昵动作,却只写“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为什么?

生:这是要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啊。(掌声)

(PPT展示此句的赏析)略

师:好,我们来看末尾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是梦总有醒的一刻,

醒后,这几句如何深化情感的?

有小组代表站起:这里采用了对写法。词人想象月夜下的短松冈,是亡妻思虑亲人、眷恋人世的地方。借亡妻的断肠思念,倍增词人的哀思。

师:确实是对写法。我补充说下,“年年”含十年,又指今后年年如此,强化哀思不绝。

(PPT展示此句的赏析)

师:至此,我们可以根据梦前、梦中、梦后梳理下情感发展的层次。

(PPT展示情感发展的层次):

梦前—死别之痛—此情无计可消除

梦中—无语凝噎—此时无声胜有声

梦后—泪尽肠断—此恨绵绵无绝期

通篇形成“层语叠情”,“砌成此恨无重数”:对亡妻无尽的哀思和词人宦海沉浮、屡遭不幸的悲苦。

师:苏轼曾推崇陶渊明的语言“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质朴语言中含有醇厚的情感。他的这首《江城子》也是如此。现在,请同学一起朗读全词,体味这种艺术特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