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复习课件_第1页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复习课件_第2页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复习课件_第3页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复习课件_第4页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四单元

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那么二战之后,曾经的盟友、仇敌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世界形势又是怎样的呢?

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一、雅尔塔体系二、背景一、概念三、形成

四、特点

五、影响、评价

一、雅尔塔体系二、背景一、概念三、形成四、特点五、影响、

雅尔塔体系是指1945年--1991年间的国际政治格局,得名于1945的雅尔塔国际会议。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以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新的国际格局正在形成之中。一、概念:雅尔塔体系是指1945年--1991年间的国际二、背景:战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1、战争结束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五大国:美苏英中法2、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西欧)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提高了政治地位和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3、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二、背景:战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1、战争结束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三、形成雅尔塔会议2、内容: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2)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3)战后建立联合国。3、影响:事实上划分了美苏战后的势力范围,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1、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在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次坦会议上确定的。三、形成雅尔塔会议1、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在开罗会议、德黑四、特点(1)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2)对抗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3)美苏作为双方的盟主在斗争中起了主导作用。(4)这一格局的较量,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一极取得绝对优势而告终。四、特点(1)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五、影响1.打破了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旧格局,形成二战后美苏两极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格局;2.美苏长期对抗,形成战后两极长期冷战局面和北约与华约的长期对峙局面;3.美苏实力均衡,相互制约,在半个多世纪里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发生。五、影响1.打破了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旧格局,形成二战后六、评价积极: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承认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消极:体现出大国强权政治。如:分区占领德国;对朝鲜北纬38度线的划分六、评价积极: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承认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崩溃1.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2.欧共体的形成,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兴起,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等,逐步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最终导致雅尔塔体系崩溃。崩溃1.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比较:相同点:(1)

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2)

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分割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3)

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4)都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而瓦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比较:不同点:(1)凡体现了英、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暂时调整了它们的关系;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妥协。(2)凡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3)凡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而后者是两个战胜国妥协的产物。(4)凡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雅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不同点:第15课“冷战”的形成一、背景1、二战后,美苏成为世界两强,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2、美国要称霸全球,苏联也要在国际上发挥更大影响。第15课“冷战”的形成一、背景1、二战后,美苏成为世界二、冷战的发端2、1946年,丘吉尔发表关于铁幕的“富尔顿演说”1、1946年初,乔治·凯南8000字电报——遏制理论二、冷战的发端2、1946年,丘吉尔发表关于铁幕的“富尔顿演温斯顿·丘吉尔温斯顿·丘吉尔杜鲁门杜鲁门

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富尔顿演说”——丘吉尔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富尔顿演说”——丘吉尔杜鲁门言论摘录:1、“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2、“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政府企图。”3、“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根据材料1概括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杜鲁门根据材料3、4提出了什么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杜鲁门言论摘录:根据材料1概括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杜鲁门根三、全面展开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

主张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但不诉诸战争

以反苏反共掩盖扩张野心,宣告了美国在全球的扩张2、主要内容:1、标志:3、实质:三、全面展开1947年,美国总四、美苏冷战《北大西洋公约》,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美国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军事上经济上建立北约1949马歇尔计划1947美国冷战措施影响:复兴西欧经济,美国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苏联的应战经济上军事上影响:反击美国冷战政策,加强对东欧的控制《华沙条约》,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标志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经互会”1949建立华约1955四、美苏冷战《北大西洋公约》,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美国(1)时间:1948年(2)影响:战后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加快了德国的分裂。五、第一次柏林危机(1)时间:1948年五、第一次柏林危机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复习课件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冷战的实质是什么?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所进行的除首页美苏争霸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首页美苏争霸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美苏20世纪的领导人美国:1901-1909西·罗斯福1909-1913塔夫脱1913-1921威尔逊1921-1923哈定1923-1929柯立芝1929-1932胡佛1932-1945弗·罗斯福1945-1952杜鲁门1953-1961艾森豪威尔1961-1963肯尼迪1963-1969约翰逊1969-1973尼克松1974-1977福特1977-1981卡特1981-1989里根1989-1993乔治·布什1993-2001克林顿2001-布什苏联:1922-1924列宁1924-1953斯大林1953-1964赫鲁晓夫1964-1982勃列日涅夫1982-1984安德罗波夫1984-1985契尔年科1985-1991戈尔巴侨夫1991-1999叶利钦1999-普京美苏20世纪的领导人美国:1963-1969约翰逊苏联

一、美苏争霸格局形成的原因斯大林时期对内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对外巩固东欧阵地,抵制美国扩张赫鲁晓夫时期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氢弹爆炸成功

50年代中后期起

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一、美苏争霸格局形成的原因斯大林第一阶段:缓和苏承认联邦德国

赫鲁晓夫访美紧张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961)古巴导弹危机(1962)1、争霸的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战略优势在美国America

Russia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期战略优势在美国欧洲冷战,亚洲热战第一阶段:缓和苏承认联邦德国赫鲁晓夫访美紧张第二次柏林危机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第二阶段国家对外战略具体原因具体表现苏联美国积极进攻(勃列日涅夫)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尼克松主义)后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大为缩小,军备上赶上了美国经济增长趋缓;越战受挫;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目的:保住霸权在亚洲和非洲扩张;1979年出兵阿富汗亚太收缩;从越南撤军;72年,尼克松访苏;中美关系正常化;75年,欧安会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第二阶争霸的特点:苏联推行在欧洲缓和的同时在亚太积极扩张;美国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欧洲

两军对峙争霸的特点:苏联推行在欧洲缓和的同时在亚太积极扩张;美国从战第三阶段:80年代美国

里根主义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全面收缩裁减军备东欧亚太第三阶段:80年代美国里根主义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全面1941年1953年1941年1953年1981年1984年1981年1984年知识结构表格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基本态势对外战略对华政策阶段50年代中-60年代初60年代中-70年代末80年代既有缓和又有紧张(美攻苏守)苏联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美国孤立中国苏联推行霸权政策,中苏关系恶化苏攻美守美中关系正常化苏中边境武装冲突美攻苏守美国对苏采取强硬政策。苏联转向全面收缩苏联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美中关系缓慢发展

苏在欧洲“缓和”,在亚非扩张。美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小结知识结构表格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基本态势对外战略对华一、美苏争霸的特点:互有攻守、各有得失美苏争霸过程中,互有攻守,这是由什么决定的?美苏双方的经济军事实力的消长美苏对华政策的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美苏的对外战略和国家利益一、美苏争霸的特点:互有攻守、各有得失美苏争霸过程中,互有攻二、美苏争霸的结果和影响:1989东欧剧变、1991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是冷战结束的直接原因结果:苏联为什么会解体?二、美苏争霸的结果和影响:1989东欧剧变、1991苏联解体影响:1、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并出现局部战争;恐怖核均势。2、

美苏双方损失惨重。3、

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4、

冷战思维、冷战的行为规则依然影响着国际关系。影响:1、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并出现局部战争;恐怖核均势。2、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复习课件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复习课件赫鲁晓夫肯尼迪

扳手腕反映美苏什么态势?优势在哪一方?

反映美苏争霸的态势,优势在美方图中两个人物分别是谁?赫鲁晓夫肯尼迪扳手腕反映美苏什么态势?优势在哪一方?试比较尼克松主义与杜鲁门主义对外政策的不同

杜鲁门主义实施时,美凭借其在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取得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确定了战后美国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性进攻战略。

尼克松1970年提出的对外政策,它反映了美国对外战略的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处于守势。试比较尼克松主义与杜鲁门主义对外政策的不同杜鲁门主义实施勃列日涅夫

(1964-1982在位)他执政时期苏联成为超级大国,执政的后期由于改革失败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勃列日涅夫(1964-1982在位)他执政时期苏联成为超级国际大背景:西欧、中国、日本崛起,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反对霸权主义。国际大背景: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2月美国总统1972年毛泽东接见尼克松总统1972年毛泽东接见尼克松总统苏联的mx导弹美国的“爱国者”导弹苏联的mx导弹美国的“爱国者”导弹一九六一年修筑的柏林墙一九六一年修筑的柏林墙1959年赫鲁晓夫第一次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戴维营会谈”

赫鲁晓夫(1953-1964在位)1959年赫鲁晓夫1961年赫鲁晓夫和肯尼迪赫鲁晓夫肯尼迪(1960-1963在位)1961年赫鲁晓夫和肯尼迪赫鲁晓夫肯尼迪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平静下来。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1943年4月,罗斯福授意福雷斯特·戴维斯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对战后世界安排的设想。他的“蓝图”是从世界主义出发的。他要求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3年4月,罗斯福授意福雷斯特·戴维斯在《星期六晚邮报》马歇尔马歇尔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四单元

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那么二战之后,曾经的盟友、仇敌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世界形势又是怎样的呢?

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一、雅尔塔体系二、背景一、概念三、形成

四、特点

五、影响、评价

一、雅尔塔体系二、背景一、概念三、形成四、特点五、影响、

雅尔塔体系是指1945年--1991年间的国际政治格局,得名于1945的雅尔塔国际会议。特点是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以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雅尔塔体系最终瓦解。新的国际格局正在形成之中。一、概念:雅尔塔体系是指1945年--1991年间的国际二、背景:战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1、战争结束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五大国:美苏英中法2、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西欧)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提高了政治地位和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3、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二、背景:战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1、战争结束时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三、形成雅尔塔会议2、内容: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2)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3)战后建立联合国。3、影响:事实上划分了美苏战后的势力范围,奠定了雅尔塔体系的基础。1、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在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次坦会议上确定的。三、形成雅尔塔会议1、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在开罗会议、德黑四、特点(1)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2)对抗是全方位的。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3)美苏作为双方的盟主在斗争中起了主导作用。(4)这一格局的较量,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一极取得绝对优势而告终。四、特点(1)以冷战为主的对抗形式。五、影响1.打破了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旧格局,形成二战后美苏两极划分势力范围的新格局;2.美苏长期对抗,形成战后两极长期冷战局面和北约与华约的长期对峙局面;3.美苏实力均衡,相互制约,在半个多世纪里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发生。五、影响1.打破了欧洲列强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旧格局,形成二战后六、评价积极: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承认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消极:体现出大国强权政治。如:分区占领德国;对朝鲜北纬38度线的划分六、评价积极: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承认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崩溃1.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2.欧共体的形成,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三世界的兴起,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等,逐步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最终导致雅尔塔体系崩溃。崩溃1.美国经济持续发展,实力进一步增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比较:相同点:(1)

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2)

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分割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3)

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4)都随着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而瓦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比较:不同点:(1)凡体现了英、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暂时调整了它们的关系;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妥协。(2)凡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3)凡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而后者是两个战胜国妥协的产物。(4)凡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雅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不同点:第15课“冷战”的形成一、背景1、二战后,美苏成为世界两强,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2、美国要称霸全球,苏联也要在国际上发挥更大影响。第15课“冷战”的形成一、背景1、二战后,美苏成为世界二、冷战的发端2、1946年,丘吉尔发表关于铁幕的“富尔顿演说”1、1946年初,乔治·凯南8000字电报——遏制理论二、冷战的发端2、1946年,丘吉尔发表关于铁幕的“富尔顿演温斯顿·丘吉尔温斯顿·丘吉尔杜鲁门杜鲁门

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没有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富尔顿演说”——丘吉尔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富尔顿演说”——丘吉尔杜鲁门言论摘录:1、“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2、“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政府企图。”3、“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根据材料1概括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杜鲁门根据材料3、4提出了什么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杜鲁门言论摘录:根据材料1概括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杜鲁门根三、全面展开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

主张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但不诉诸战争

以反苏反共掩盖扩张野心,宣告了美国在全球的扩张2、主要内容:1、标志:3、实质:三、全面展开1947年,美国总四、美苏冷战《北大西洋公约》,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美国冷战政策的主要支柱。军事上经济上建立北约1949马歇尔计划1947美国冷战措施影响:复兴西欧经济,美国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苏联的应战经济上军事上影响:反击美国冷战政策,加强对东欧的控制《华沙条约》,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标志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经互会”1949建立华约1955四、美苏冷战《北大西洋公约》,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美国(1)时间:1948年(2)影响:战后美苏冷战的第一次高潮,加快了德国的分裂。五、第一次柏林危机(1)时间:1948年五、第一次柏林危机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复习课件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冷战的实质是什么?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所进行的除首页美苏争霸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首页美苏争霸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美苏20世纪的领导人美国:1901-1909西·罗斯福1909-1913塔夫脱1913-1921威尔逊1921-1923哈定1923-1929柯立芝1929-1932胡佛1932-1945弗·罗斯福1945-1952杜鲁门1953-1961艾森豪威尔1961-1963肯尼迪1963-1969约翰逊1969-1973尼克松1974-1977福特1977-1981卡特1981-1989里根1989-1993乔治·布什1993-2001克林顿2001-布什苏联:1922-1924列宁1924-1953斯大林1953-1964赫鲁晓夫1964-1982勃列日涅夫1982-1984安德罗波夫1984-1985契尔年科1985-1991戈尔巴侨夫1991-1999叶利钦1999-普京美苏20世纪的领导人美国:1963-1969约翰逊苏联

一、美苏争霸格局形成的原因斯大林时期对内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对外巩固东欧阵地,抵制美国扩张赫鲁晓夫时期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氢弹爆炸成功

50年代中后期起

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一、美苏争霸格局形成的原因斯大林第一阶段:缓和苏承认联邦德国

赫鲁晓夫访美紧张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961)古巴导弹危机(1962)1、争霸的特点:既有缓和又有紧张战略优势在美国America

Russia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期战略优势在美国欧洲冷战,亚洲热战第一阶段:缓和苏承认联邦德国赫鲁晓夫访美紧张第二次柏林危机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第二阶段国家对外战略具体原因具体表现苏联美国积极进攻(勃列日涅夫)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尼克松主义)后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大为缩小,军备上赶上了美国经济增长趋缓;越战受挫;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目的:保住霸权在亚洲和非洲扩张;1979年出兵阿富汗亚太收缩;从越南撤军;72年,尼克松访苏;中美关系正常化;75年,欧安会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第二阶争霸的特点:苏联推行在欧洲缓和的同时在亚太积极扩张;美国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欧洲

两军对峙争霸的特点:苏联推行在欧洲缓和的同时在亚太积极扩张;美国从战第三阶段:80年代美国

里根主义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全面收缩裁减军备东欧亚太第三阶段:80年代美国里根主义星球大战计划苏联全面1941年1953年1941年1953年1981年1984年1981年1984年知识结构表格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基本态势对外战略对华政策阶段50年代中-60年代初60年代中-70年代末80年代既有缓和又有紧张(美攻苏守)苏联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美国孤立中国苏联推行霸权政策,中苏关系恶化苏攻美守美中关系正常化苏中边境武装冲突美攻苏守美国对苏采取强硬政策。苏联转向全面收缩苏联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美中关系缓慢发展

苏在欧洲“缓和”,在亚非扩张。美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小结知识结构表格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基本态势对外战略对华一、美苏争霸的特点:互有攻守、各有得失美苏争霸过程中,互有攻守,这是由什么决定的?美苏双方的经济军事实力的消长美苏对华政策的变化是由什么决定的?美苏的对外战略和国家利益一、美苏争霸的特点:互有攻守、各有得失美苏争霸过程中,互有攻二、美苏争霸的结果和影响:1989东欧剧变、1991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是冷战结束的直接原因结果:苏联为什么会解体?二、美苏争霸的结果和影响:1989东欧剧变、1991苏联解体影响:1、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