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重诲安重诲,应州人也,少事明宗,为人-试题答案及翻译_第1页
安重诲安重诲,应州人也,少事明宗,为人-试题答案及翻译_第2页
安重诲安重诲,应州人也,少事明宗,为人-试题答案及翻译_第3页
安重诲安重诲,应州人也,少事明宗,为人-试题答案及翻译_第4页
安重诲安重诲,应州人也,少事明宗,为人-试题答案及翻译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重诲安重诲,应州人也,少事明宗,为人_试题答案及翻译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安重诲①安重诲,应州人也。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明宗即位,以为左领军卫大将军、枢密使,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在位六年,累加侍中兼中书令。

②明宗为人虽宽厚,然其性夷狄,果于杀人。马牧军使田令方所牧马,瘠而多毙,坐劾当死,重诲谏曰:“使天下闻以马故,杀一军使,是谓贵畜而贱人。”令方因得减死。明宗遣回鹘侯三驰传至其国。侯三至醴泉县,县素僻,无驿马,其令刘知章出猎,不时给马,侯三遽以闻。明宗大怒,械知章至京师,将杀之,重诲从容为言,知章乃得不死。

③董璋等反,遣石敬瑭讨之,而川路险阻,粮运甚艰,每费一石,而致一斗。自关以西,民苦输送,往往亡聚山林为盗贼。明宗谓重诲曰:“事势如此,吾当自行。”重诲曰:“此臣之责也。”乃请行。关西之人闻重诲来,皆已恐动,而重诲日驰数百里,远近惊骇。督趣粮运,日夜不绝,毙踣道路者,不可胜数。重诲过凤翔,节度使朱弘昭延之寝室。重诲酒酣,为弘昭言:“昨被谗构,几不自全,赖人主明圣,得保家族。”因感叹泣下。重诲去,弘昭驰骑上言:“重诲怨望,不可令至行营,恐其生事。”重诲行至三泉,被召还。过凤翔,弘昭拒而不纳,重诲惧,驰趋京师。未至,拜河中节度使。

④重诲已罢,希旨者争求其过。宦者安希伦,坐与重诲交私,常与重诲阴伺宫中动息,事发弃市。重诲益惧,因上章告老。以太子太师致仕;而以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遣药彦稠率兵如河中虞变。明宗又遣翟光业至河中,视重诲去就,戒曰:“有异志,则与从璋图之。”又遣宦者使于重诲。使者见重诲,曰:“人言公有异志,朝廷遣药彦稠率师至矣!”重诲曰:“吾死未塞责,遽劳朝廷兴师,以重明主之忧。”光业至,从璋率兵围重诲第,入拜于庭。重诲降而答拜,从璋以楇击其首,重诲妻走抱之而呼曰:“令公死未晚,何遽如此!”又击其首,夫妻皆死,流血盈庭。从璋检责其家赀,不及数千缗而已。

(节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四•唐臣传第十二》,有删改)

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3分)

⑴督趣粮运,日夜不绝▲

⑵重诲怨望,不可令至行营▲

⑶宦者安希伦,坐与重诲交私▲

3.安重诲获罪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使天下闻以马故,杀一军使,是谓贵畜而贱人。(3分)

⑵昨被谗构,几不自全,赖人主明圣,得保家族。(4分)

⑶以太子太师致仕(2分)

试题答案:2.【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1)能“趋”,快速(2)埋怨、怨恨(3)因为(每题1分)

【思路点拨】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采用逐词逐句排除的方法答题虽然可行,但费时太多,不可取。在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推断其义,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3.【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表达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不顾百姓死活②酒后失言③被人陷害。

解析:每点1分。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①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阅读时要注意: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②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③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选项的正误。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人物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④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4.【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⑴让天下人听说因为马的缘故就杀掉了一个军使,这可以说是把牲畜看得高贵而把人看得低贱。

⑵以前被谗言陷害,几乎不能保全自己,依赖主上明达圣哲,得以保全家族。

⑶凭太子太师的身份辞职归家(或退休)

解析:(1)得分点:(“以”,1分;“贵畜而贱人”,1分;语句通顺,1分);

(2)每句1分;

(3)“以”,1分;“致仕”,1分。

【思路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安重诲,是应州人。安重诲小的时候服侍明宗皇帝,为人聪明、机敏、谨慎、恭敬。明宗皇帝即位,让他做左领军卫大将军、枢密使,兼任领山南东道节度使(都是官名)。任职的六年中,加封侍中和中书令的职位。

明宗为人虽然宽厚,然而他那种夷狄的野蛮性格还是喜欢杀人。马牧军使田令方所牧的马瘦而且死得多,应判死罪,重诲谏阻说:“如果天下人听说是因为马的缘故杀一军使,会说是把牲畜看得太贵而把人看得太贱。”令方因此得免死。明宗派回鹘侯三驰快马传事回其国。侯三到达醴泉县,县很偏僻,无驿马,县令刘知章出猎,随时给马,侯三将这事报告明宗。明宗大怒,捕知章到京城,要将他杀掉,重诲从容的为他说话,知章才得免死。他所做尽忠有益的好事也不少。

董璋等人反叛,派石敬瑭去讨伐,川路险阻,粮运艰难,每运一石,送到一斗。潼关以西,民众苦于运输,往往逃到山林当盗贼。明宗对重诲说:“形势这样艰难,我应当自己去做。”重诲说:“这是臣的责任呀!”于是请行。关西民众听说重诲自己来,都很害怕,重诲日驰数百里,远近惊慌。督促粮运,日夜不绝,累死路途的人不计其数。重诲经过凤翔,节度使朱弘昭请到寝室,使其妻子奉事左右很殷勤。重诲酒醉,对弘昭说:“前不久被谗言诬陷,几乎无法自保,全靠主上圣明,得以保全家族。”因而感叹流泪。重诲去后,弘昭快马进京报告说:“重诲怨望,不要叫他到行营,怕他生事。”宣徽使孟汉琼从行回来,也说关西人惊慌的状况,并讲重诲的过错和罪恶。重诲走到三泉被召回。经过凤翔,弘昭拒而不纳,重诲害怕,驰回京城。还未到,授河中节度使。

重诲罢相后,知道明宗对重诲怀疑的人争着报告重诲的过错。宦官安希伦,常把宫中消息报告给重诲,事发判与重诲交私罪,执行死刑并将尸体示众。重诲更加害怕,忙上奏章告老。以太子太师回家养老;用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派药彦稠率兵到河中防变。重诲子崇绪、崇赞宿卫京师,听此消息当日就跑来见重诲,重诲大惊说:“你们为什么要来?”过一会又说:“这不是你们的意思,是别人指使的。我以一死报国,还有什么话可说?”于是遣送二子去京城,走到陕州进监狱。明宗又派翟光业到河中,看重诲在干什么,告诫说:“有异志,就与从璋将他杀掉。”又派宦官去见重诲,使者见重诲不断哭泣,重诲问原因,使者说“:别人说你有二心,朝廷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