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培训课件_第1页
粮食安全培训课件_第2页
粮食安全培训课件_第3页
粮食安全培训课件_第4页
粮食安全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粮食安全培训课件1一、粮食安全的概念与战略意义

二、粮食安全的背景

三、粮食安全的度量指标体系(预警)

四、区域粮食安全问题五、中国的粮食安全道路

主要内容一、粮食安全的概念与战略意义主要内容2一、粮食安全的概念与战略意义(一)粮食安全的概念1、基本概念(FoodSecurity)粮食?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与战略意义(一)粮食安全的概念3狭义的粮食:谷物(含稻谷、小麦、高粱、小米等禾本科植物)和薯类。联合国和国际采用的概念广义的粮食:谷物(含稻谷、小麦、高粱、小米等禾本科植物)和薯类、豆类以及其他杂粮。我国国家统计局采用狭义的粮食:谷物(含稻谷、小麦、高粱、小米等禾本科植物)4食物与粮食的区别:食物的概念范围大于粮食食物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纤维等成分构成的,能够食用或饮用的,为人类及生物提供营养或愉悦的物质。食物包括所有可食之物,如畜禽肉蛋、水产、果蔬和加工的食物等。食物的来源可以是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人类借助采集、耕种、畜牧、狩猎、钓鱼等不同方式获得食物。

食物与粮食的区别:5粮食所含营养物质主要为醣类,主要是淀粉,其次是蛋白质。粮食作物是以收获成熟果实(种子)为目的,经去壳、碾磨等加工程序而成为人类基本食粮的一类作物,主要分为谷类作物、薯类作物和豆类作物。粮食作物包括小麦、水稻、玉米、燕麦、黑麦、大麦、谷子、高粱和青稞等。但是,其中三种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占世界上食物的一半以上。粮食作物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粮食所含营养物质主要为醣类,主要是淀粉,其次是蛋白质。6“粮食安全”是1974年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首次提出1996年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对粮食安全的含义做了第三次表述:“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有充足的粮食,过上健康、富有朝气的生活”。虽然专家们对于粮食安全的理解还不统一,但从含义上讲,粮食安全包括粮食数量安全和粮食质量安全是无可疑义的。本文衡量的是粮食数量安全。“粮食安全”是1974年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首次提出7粮食安全

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与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

粮食安全82、从六个方面理解粮食安全(1)粮食安全的主体可以是宏观的或微观的。(2)必须具有与人们生存与健康相适应的足够食品。(3)必须保证所有人都得到相应的食品。(4)必须保证在任何时候与任何情况下都得到足够的食品。(5)粮食安全的基本工作是在粮食生产、流通与消费之间进行有效平衡。(6)现代粮食安全是以合理成本谋求粮食供给保障。2、从六个方面理解粮食安全9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历年主题:2008年: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2009年: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2010年:团结起来,战胜饥饿2011年:粮食价格--走出危机,实现稳定2012年:办好农业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2013年:发展可持续粮食系统,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2014年: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2015年:社会保护与农业:打破农村贫困恶性循环2016年:气候在变化,粮食和农业也在变化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历年主题:103、粮食安全概念的演进

(1)国家粮食安全(1970年代初——80年代中期)(2)家庭粮食安全

到80年代中期,粮食安全概念出现了第一次更新。

3、粮食安全概念的演进11(3)营养安全1992年FAO、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召开了“国际营养大会”,要求与会各国承诺“加强营养监测和教育手段”,“注意营养安全,确保所有的人们都能持续地做到营养充足”。1996年召开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重申:“人人都有权获得安全而富有营养的粮食”,要求“到2015年把世界上饥饿和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减少一半”。可见粮食安全和营养问题是直接联系的,营养安全是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部分。(3)营养安全12(二)实现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

1、各国、各民族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和经济安全的基础。2、国际政治斗争的武器。3、历史上的饥饿4、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特点突出。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13二、粮食安全的背景

1、1970s早期,受气候变坏及其它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

2、联合国于1974年11月在罗马召开世界粮食大会。要求各国政府采纳保证世界谷物库存量处于最低安全水平的政策。

3、1974年FAO首次提出粮食安全的概念。4、1983年FAO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提出了类似的粮食安全概念,即“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二、粮食安全的背景14三、粮食安全的度量指标体系(预警)

(一)对粮食安全结果的评价1、基本评价

(1)保证任何人都“有饭吃”——“缺粮人口的比例”。可以用“低收入人口比例”来近似取代,用粮食安全的范围指数表示粮食安全对社区(国家)全体居民而言的实现程度,公式表达如下:PSs=Pf/F,或PSs=Pl/F式中,PSs表示粮食安全的范围指数,Pf表示未及温饱人口,Pl表示低收入人口,F表示总人口。

三、粮食安全的度量指标体系(预警)15(2)保证在任何时候都“有饭吃”——粮食安全的时限保障程度(粮食安全时限指数)可表示为:

FSt=PiTi/PT式中,FSt表示粮食安全时限指数,Ti表示缺粮时限,Pi表示缺粮人口,P表示总人口,T表示考核时限,若以天为考核时限,则i=1,2,3…365,若以月为考核时限,则i=1,2,3…12.(2)保证在任何时候都“有饭吃”——粮食安全的时限保障16(3)“足够”的程度——即主要食品或营养物质的保障程度,只能是维持生存和健康的最低标准。如果用粮食安全的数量保障指数来衡量粮食安全在数量上的保障程度,则表达公式如下:

FSqi=Fi/F0式中,FSqi表示保障程度,Fi表示某类食物或营养物质的实际供应或消费量,F0某类食物或营养物质的最低消费量。(3)“足够”的程度——即主要食品或营养物质的保障程度172、广泛采用,而又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指标

(1)“粮食总产量”与年增长率①粮食是否安全不仅仅决定于粮食总产量。

②国内粮食产量是粮食安全的基础。

③各个省市自治区应保持适当的粮食自给率。

④用人均粮食占有量指标衡量粮食安全程度。

⑤粮食产量越高越好越安全吗?

⑥粮食产量的年增长率是否达到了安全水平,必须和人口增长率紧密联系。

2、广泛采用,而又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指标18Log(var)=∑(LogXt+1-LogXt)-∑(LogXt+1-LogXt)2II=100Log(var)

(2)粮食产量的变异系数

即粮食产量的年际波动幅度。通常用以下三种方法评价粮食产量的不稳定性程度或变异系数.

第一种方法是卡斯利(Cosley)的“对数方差法”。卡斯利用“不稳定指数”(InstabilityIndex)表示粮食产量的年际变异程度,该方法首先计算对数方差,公式为:

式中,Log(var)表示对数方差,N表示年数,Xt表示t年的产量指数,II表示粮食产量的不稳定指数。(2)粮食产量的变异系数式中,Log(var)表示对19第二种方法是斯韦德伯格的“变异指数法”.计算公式为:

VI=

0≤VI≤1式中,Yi为实际谷物产量,为由Yi推导出的时间趋势值,为n年平均产量,自由度为n/n-2。

第二种方法是斯韦德伯格的“变异指数法”.20第三种方法是瓦尔德斯的“变异系数法”.公式为:Vi=式中,Vi表示第i年粮食产量的变异系数,Yi表示第i年的实际粮食产量,表示第i年的趋势产量(用时间序列资料计算出的预测值)。第三种方法是瓦尔德斯的“变异系数法”.21粮食产量的变异系数的影响因素:①自然因素;②政治;③社会及经济因素;社会及经济因素对粮食生产的波动造成影响,有时远甚于自然因素。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状况与其政治制度、经济政策、社会形势有密切联系。④粮食安全的调控区域大小。

粮食产量的变异系数的影响因素:22(3)粮食储备率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最主要,最主动的手段。①计算:粮食储备率是指粮食的日常储备量占消费需求量的比率。(3)粮食储备率23②粮食储备的类型.广义的粮食储备包括四种类型:一是战略性储备,如战争储备、重大自然灾害储备、社会动乱储备等;二是政策性调控储备,即为了缓解市场供求矛盾,稳定市场粮价,实行粮食的吞吐调节而进行的储备。三是为了赚取差价目的而进行的储备,包括季节性差价、地区性差价,甚至还包括政策性差价,如套取政府的粮食价格补贴。四是正常的商业周转性储备。②粮食储备的类型.广义的粮食储备包括四种类型:24

③粮食储备率的标准。

FAO规定全球粮食安全的最低储粮水平,即粮食储备规模不小于消费量的17%—18%,其中商业性、盈利性储备占12%,战略性、政策性储备占5%—6%。从品种上看,小麦、粗粮和大米的最低安全储备量分别应占其消费量的23%—26%,17%—18%,14%—15%。

③粮食储备率的标准。25这一标准有几个适用条件:一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粮食储备都是世界储备的一部分;二是这样的粮食安全水平只限于防备一次性的严重粮食歉收;三是无论储备在何处,都能做到完全地调动和容易得到;四是只保证最低粮食需求;五是储备的不同品种的粮食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这一标准有几个适用条件:一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粮食储备都是世界储26④中国的标准应该高于国际标准,大于20%以上原因:中国并不完全具备以上条件:——国内粮食市场并未与国际粮食市场完全接轨,国内各地区的粮食市场也还或多或少存在地方封锁和人为阻梗;——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粮食生产波动较大;——粮食生产地区差异大,粮食消费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粮食产后损耗和浪费相当大(综合损耗率在11%—25%);

——南北两地居民的消费习惯差异较大。北方以小麦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在城镇居民的口粮消费中,稻米的消费量占60%—65%,消费结构的刚性削弱了储备粮食在品种上的可调剂性。

④中国的标准应该高于国际标准,大于20%以上27(4)粮食外贸依存度

即对粮食进口的依赖程度,用公式表达为:a=Gi/G式中,a为一个国家的粮食外贸依存度,Gi

表示粮食的总进口量,G表示粮食总需求量。从理论上讲,a的取值范围应该在0和1之间。a值越小,粮食安全程度越高,但是不是a值越小越好呢?基于粮食安全的a值范围应该是多少?

经济学家的标准:当a≦5%表明一个国家已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或者说达到了足够高的粮食安全水平,只要a≦10%都视为可以接受的粮食安全水平。

(4)粮食外贸依存度28(二)对粮食安全过程的评价

1、自然、环境与资源保障方面。2、物质投入因素方面。3、技术进步方面。4、经济结构方面。5、经济效益类指标。6、其他社会经济因素。

(二)对粮食安全过程的评价29四、中国粮食供求状况(一)悲观派缺口很大,足以对世界粮食市场产生重要影响。莱斯特.布朗(1998)1-3.88亿吨四、中国粮食供求状况(一)悲观派30我国历代人口演变春秋战国

2000万人西汉(BC206~23) 6000万人三国~晋(220~316) 1600~2500万人唐~元(618~1368) 3000~5900万人明(1368~1644) >1亿清(1644~1911) 4.1亿民国

(1912~1949)4.5亿20世纪末(1999)

12.6亿十二五期间-201513.9亿未来

2030

16.0~17亿我国历代人口演变春秋战国 31依据: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化加快…….生产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耕地减少、质量下降、水约束、环境污染、天气变化等依据:32(二)乐观派粮食有缺口,但是不会对世界粮食市场构成威胁朱希刚、梅方权等缺口:0.25-0.91亿吨黄季琨(2004):我国不存在对粮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的因素,是粮食最安全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二)乐观派粮食有缺口,但是不会对世界粮食市场构成威胁33依据:土地制度改革技术进步粮食政策变革依据:341978-2003年中国粮食安全程度的状态及分布警级123456粮食安全综合指数0.9-10.8-0.90.6-0.80.4-0.60.2-0.4<0.2警情绝对安全安全轻度不安全中度不安全高度不安全粮食危机年份数03185001978-2003年中国粮食安全程度的状态及分布警级123435五、地区粮食安全问题1、是否存在地区粮食安全问题?2、地区粮食安全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基石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粮食主销区的粮食安全粮食产销区的粮食安全五、地区粮食安全问题363、粮食安全战略上的差别各层次的粮食安全均存在安全与效率的问题,安全是政治和社会目标,效率是经济目标,最佳的粮食安全模式应该是以最小的成本和代价实现最大限度的安全,但二者并不总是能兼顾和协调的。3、粮食安全战略上的差别37六、中国的粮食安全道路(一)中国粮食安全出路之争

观点一:中国自己养活不了自己,必须大量进口粮食

观点二:中国完全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观点三:应积极扩大粮食进口

观点四:藏粮于土,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六、中国的粮食安全道路38(二)粮食安全指导思想:控制粮食产量,培植与保护生产能力

1、为什么要控制粮食产量?

(1)可以保证粮食产品的有效供给;

(2)控制粮食产量就能主动调节粮食供求平衡;

(3)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与效率的统一。

2、为什么要培植与保护生产能力?

(1)世界各国调控粮食安全的共同做法。(2)有利于粮食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3)“储粮于土”比之“储粮于仓”和“储粮于世界市场”更经济、更有效(4)保持足够的生产能力,就掌握了调控的主动权。

(二)粮食安全指导思想:控制粮食产量,培植与保护生产能力39(三)实现可持续粮食安全的对策措施1、控制人口,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前提。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农民素质——关键。

3、加强农业投入和保护,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农民的种粮积极性。4、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5、积极推进农产品产后系统的建设。

6、积极探索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7、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使本省范围内的任何居民都能得到维持其基本生存和健康发展所需的粮食供应。(三)实现可持续粮食安全的对策措施40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32、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33、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吕坤34、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35、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36、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37、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38、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39、谁给我一滴水,我便回报他整个大海。——华梅40、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惠特曼41、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保罗42、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萧伯纳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44、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卡耐基45、有谦和、愉快、诚恳的态度,而同时又加上忍耐精神的人,是非常幸运的。——塞涅卡46、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奥斯特洛夫斯基47、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语言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刘少奇4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保罗49、无论你怎样地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来。——培根50、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弗洛伊德51、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苏格拉底52、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53、

最本质的人生价值就是人的独立性。——布迪曼54、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55、

人世间没有比互相竭尽全心、互相尽力照料更加快乐的了。——西塞罗56、

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莎士比亚57、容易发怒,是品格上最为显著的弱点。——但丁58、

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伊索59、

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歌德60、

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杰弗逊31、知技并重,德行为先。41粮食安全培训课件42一、粮食安全的概念与战略意义

二、粮食安全的背景

三、粮食安全的度量指标体系(预警)

四、区域粮食安全问题五、中国的粮食安全道路

主要内容一、粮食安全的概念与战略意义主要内容43一、粮食安全的概念与战略意义(一)粮食安全的概念1、基本概念(FoodSecurity)粮食?

一、粮食安全的概念与战略意义(一)粮食安全的概念44狭义的粮食:谷物(含稻谷、小麦、高粱、小米等禾本科植物)和薯类。联合国和国际采用的概念广义的粮食:谷物(含稻谷、小麦、高粱、小米等禾本科植物)和薯类、豆类以及其他杂粮。我国国家统计局采用狭义的粮食:谷物(含稻谷、小麦、高粱、小米等禾本科植物)45食物与粮食的区别:食物的概念范围大于粮食食物是由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纤维等成分构成的,能够食用或饮用的,为人类及生物提供营养或愉悦的物质。食物包括所有可食之物,如畜禽肉蛋、水产、果蔬和加工的食物等。食物的来源可以是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人类借助采集、耕种、畜牧、狩猎、钓鱼等不同方式获得食物。

食物与粮食的区别:46粮食所含营养物质主要为醣类,主要是淀粉,其次是蛋白质。粮食作物是以收获成熟果实(种子)为目的,经去壳、碾磨等加工程序而成为人类基本食粮的一类作物,主要分为谷类作物、薯类作物和豆类作物。粮食作物包括小麦、水稻、玉米、燕麦、黑麦、大麦、谷子、高粱和青稞等。但是,其中三种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占世界上食物的一半以上。粮食作物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粮食所含营养物质主要为醣类,主要是淀粉,其次是蛋白质。47“粮食安全”是1974年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首次提出1996年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对粮食安全的含义做了第三次表述:“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有充足的粮食,过上健康、富有朝气的生活”。虽然专家们对于粮食安全的理解还不统一,但从含义上讲,粮食安全包括粮食数量安全和粮食质量安全是无可疑义的。本文衡量的是粮食数量安全。“粮食安全”是1974年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首次提出48粮食安全

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与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

粮食安全492、从六个方面理解粮食安全(1)粮食安全的主体可以是宏观的或微观的。(2)必须具有与人们生存与健康相适应的足够食品。(3)必须保证所有人都得到相应的食品。(4)必须保证在任何时候与任何情况下都得到足够的食品。(5)粮食安全的基本工作是在粮食生产、流通与消费之间进行有效平衡。(6)现代粮食安全是以合理成本谋求粮食供给保障。2、从六个方面理解粮食安全50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历年主题:2008年: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2009年: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2010年:团结起来,战胜饥饿2011年:粮食价格--走出危机,实现稳定2012年:办好农业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2013年:发展可持续粮食系统,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2014年: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2015年:社会保护与农业:打破农村贫困恶性循环2016年:气候在变化,粮食和农业也在变化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历年主题:513、粮食安全概念的演进

(1)国家粮食安全(1970年代初——80年代中期)(2)家庭粮食安全

到80年代中期,粮食安全概念出现了第一次更新。

3、粮食安全概念的演进52(3)营养安全1992年FAO、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召开了“国际营养大会”,要求与会各国承诺“加强营养监测和教育手段”,“注意营养安全,确保所有的人们都能持续地做到营养充足”。1996年召开的“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重申:“人人都有权获得安全而富有营养的粮食”,要求“到2015年把世界上饥饿和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减少一半”。可见粮食安全和营养问题是直接联系的,营养安全是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部分。(3)营养安全53(二)实现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

1、各国、各民族社会安定、政治稳定和经济安全的基础。2、国际政治斗争的武器。3、历史上的饥饿4、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特点突出。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战略意义54二、粮食安全的背景

1、1970s早期,受气候变坏及其它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

2、联合国于1974年11月在罗马召开世界粮食大会。要求各国政府采纳保证世界谷物库存量处于最低安全水平的政策。

3、1974年FAO首次提出粮食安全的概念。4、1983年FAO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提出了类似的粮食安全概念,即“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二、粮食安全的背景55三、粮食安全的度量指标体系(预警)

(一)对粮食安全结果的评价1、基本评价

(1)保证任何人都“有饭吃”——“缺粮人口的比例”。可以用“低收入人口比例”来近似取代,用粮食安全的范围指数表示粮食安全对社区(国家)全体居民而言的实现程度,公式表达如下:PSs=Pf/F,或PSs=Pl/F式中,PSs表示粮食安全的范围指数,Pf表示未及温饱人口,Pl表示低收入人口,F表示总人口。

三、粮食安全的度量指标体系(预警)56(2)保证在任何时候都“有饭吃”——粮食安全的时限保障程度(粮食安全时限指数)可表示为:

FSt=PiTi/PT式中,FSt表示粮食安全时限指数,Ti表示缺粮时限,Pi表示缺粮人口,P表示总人口,T表示考核时限,若以天为考核时限,则i=1,2,3…365,若以月为考核时限,则i=1,2,3…12.(2)保证在任何时候都“有饭吃”——粮食安全的时限保障57(3)“足够”的程度——即主要食品或营养物质的保障程度,只能是维持生存和健康的最低标准。如果用粮食安全的数量保障指数来衡量粮食安全在数量上的保障程度,则表达公式如下:

FSqi=Fi/F0式中,FSqi表示保障程度,Fi表示某类食物或营养物质的实际供应或消费量,F0某类食物或营养物质的最低消费量。(3)“足够”的程度——即主要食品或营养物质的保障程度582、广泛采用,而又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指标

(1)“粮食总产量”与年增长率①粮食是否安全不仅仅决定于粮食总产量。

②国内粮食产量是粮食安全的基础。

③各个省市自治区应保持适当的粮食自给率。

④用人均粮食占有量指标衡量粮食安全程度。

⑤粮食产量越高越好越安全吗?

⑥粮食产量的年增长率是否达到了安全水平,必须和人口增长率紧密联系。

2、广泛采用,而又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指标59Log(var)=∑(LogXt+1-LogXt)-∑(LogXt+1-LogXt)2II=100Log(var)

(2)粮食产量的变异系数

即粮食产量的年际波动幅度。通常用以下三种方法评价粮食产量的不稳定性程度或变异系数.

第一种方法是卡斯利(Cosley)的“对数方差法”。卡斯利用“不稳定指数”(InstabilityIndex)表示粮食产量的年际变异程度,该方法首先计算对数方差,公式为:

式中,Log(var)表示对数方差,N表示年数,Xt表示t年的产量指数,II表示粮食产量的不稳定指数。(2)粮食产量的变异系数式中,Log(var)表示对60第二种方法是斯韦德伯格的“变异指数法”.计算公式为:

VI=

0≤VI≤1式中,Yi为实际谷物产量,为由Yi推导出的时间趋势值,为n年平均产量,自由度为n/n-2。

第二种方法是斯韦德伯格的“变异指数法”.61第三种方法是瓦尔德斯的“变异系数法”.公式为:Vi=式中,Vi表示第i年粮食产量的变异系数,Yi表示第i年的实际粮食产量,表示第i年的趋势产量(用时间序列资料计算出的预测值)。第三种方法是瓦尔德斯的“变异系数法”.62粮食产量的变异系数的影响因素:①自然因素;②政治;③社会及经济因素;社会及经济因素对粮食生产的波动造成影响,有时远甚于自然因素。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状况与其政治制度、经济政策、社会形势有密切联系。④粮食安全的调控区域大小。

粮食产量的变异系数的影响因素:63(3)粮食储备率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最主要,最主动的手段。①计算:粮食储备率是指粮食的日常储备量占消费需求量的比率。(3)粮食储备率64②粮食储备的类型.广义的粮食储备包括四种类型:一是战略性储备,如战争储备、重大自然灾害储备、社会动乱储备等;二是政策性调控储备,即为了缓解市场供求矛盾,稳定市场粮价,实行粮食的吞吐调节而进行的储备。三是为了赚取差价目的而进行的储备,包括季节性差价、地区性差价,甚至还包括政策性差价,如套取政府的粮食价格补贴。四是正常的商业周转性储备。②粮食储备的类型.广义的粮食储备包括四种类型:65

③粮食储备率的标准。

FAO规定全球粮食安全的最低储粮水平,即粮食储备规模不小于消费量的17%—18%,其中商业性、盈利性储备占12%,战略性、政策性储备占5%—6%。从品种上看,小麦、粗粮和大米的最低安全储备量分别应占其消费量的23%—26%,17%—18%,14%—15%。

③粮食储备率的标准。66这一标准有几个适用条件:一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粮食储备都是世界储备的一部分;二是这样的粮食安全水平只限于防备一次性的严重粮食歉收;三是无论储备在何处,都能做到完全地调动和容易得到;四是只保证最低粮食需求;五是储备的不同品种的粮食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这一标准有几个适用条件:一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粮食储备都是世界储67④中国的标准应该高于国际标准,大于20%以上原因:中国并不完全具备以上条件:——国内粮食市场并未与国际粮食市场完全接轨,国内各地区的粮食市场也还或多或少存在地方封锁和人为阻梗;——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粮食生产波动较大;——粮食生产地区差异大,粮食消费存在“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粮食产后损耗和浪费相当大(综合损耗率在11%—25%);

——南北两地居民的消费习惯差异较大。北方以小麦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在城镇居民的口粮消费中,稻米的消费量占60%—65%,消费结构的刚性削弱了储备粮食在品种上的可调剂性。

④中国的标准应该高于国际标准,大于20%以上68(4)粮食外贸依存度

即对粮食进口的依赖程度,用公式表达为:a=Gi/G式中,a为一个国家的粮食外贸依存度,Gi

表示粮食的总进口量,G表示粮食总需求量。从理论上讲,a的取值范围应该在0和1之间。a值越小,粮食安全程度越高,但是不是a值越小越好呢?基于粮食安全的a值范围应该是多少?

经济学家的标准:当a≦5%表明一个国家已基本实现了粮食自给,或者说达到了足够高的粮食安全水平,只要a≦10%都视为可以接受的粮食安全水平。

(4)粮食外贸依存度69(二)对粮食安全过程的评价

1、自然、环境与资源保障方面。2、物质投入因素方面。3、技术进步方面。4、经济结构方面。5、经济效益类指标。6、其他社会经济因素。

(二)对粮食安全过程的评价70四、中国粮食供求状况(一)悲观派缺口很大,足以对世界粮食市场产生重要影响。莱斯特.布朗(1998)1-3.88亿吨四、中国粮食供求状况(一)悲观派71我国历代人口演变春秋战国

2000万人西汉(BC206~23) 6000万人三国~晋(220~316) 1600~2500万人唐~元(618~1368) 3000~5900万人明(1368~1644) >1亿清(1644~1911) 4.1亿民国

(1912~1949)4.5亿20世纪末(1999)

12.6亿十二五期间-201513.9亿未来

2030

16.0~17亿我国历代人口演变春秋战国 72依据:人口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化加快…….生产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耕地减少、质量下降、水约束、环境污染、天气变化等依据:73(二)乐观派粮食有缺口,但是不会对世界粮食市场构成威胁朱希刚、梅方权等缺口:0.25-0.91亿吨黄季琨(2004):我国不存在对粮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的因素,是粮食最安全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二)乐观派粮食有缺口,但是不会对世界粮食市场构成威胁74依据:土地制度改革技术进步粮食政策变革依据:751978-2003年中国粮食安全程度的状态及分布警级123456粮食安全综合指数0.9-10.8-0.90.6-0.80.4-0.60.2-0.4<0.2警情绝对安全安全轻度不安全中度不安全高度不安全粮食危机年份数03185001978-2003年中国粮食安全程度的状态及分布警级123476五、地区粮食安全问题1、是否存在地区粮食安全问题?2、地区粮食安全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基石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粮食主销区的粮食安全粮食产销区的粮食安全五、地区粮食安全问题773、粮食安全战略上的差别各层次的粮食安全均存在安全与效率的问题,安全是政治和社会目标,效率是经济目标,最佳的粮食安全模式应该是以最小的成本和代价实现最大限度的安全,但二者并不总是能兼顾和协调的。3、粮食安全战略上的差别78六、中国的粮食安全道路(一)中国粮食安全出路之争

观点一:中国自己养活不了自己,必须大量进口粮食

观点二:中国完全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观点三:应积极扩大粮食进口

观点四:藏粮于土,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六、中国的粮食安全道路79(二)粮食安全指导思想:控制粮食产量,培植与保护生产能力

1、为什么要控制粮食产量?

(1)可以保证粮食产品的有效供给;

(2)控制粮食产量就能主动调节粮食供求平衡;

(3)能最大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