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第九 十周) -课件_第1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第九 十周) -课件_第2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第九 十周) -课件_第3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第九 十周) -课件_第4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第九 十周)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

第九周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思考:在现代信息社会,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大众媒介”毫无疑问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无可替代的角色,那么归纳起来,大众传播媒介有哪些基本功能呢?请大家尝试从不同角度概括其功能。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学说最早系统考虑大众媒介在社会中的功能和角色的两位学者是拉斯韦尔和赖特。传播学者拉斯韦尔认为大众媒介有三个基本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各个部分以适应环境、一代代传承社会遗产。赖特又补充了第四种功能:娱乐。施拉姆又加了第五种功能:经济功能。除了这些功能以外,媒介还可能产生一些反面功能。如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揭示了媒介的麻醉功能,李普曼提到“拟态(信息)环境的环境化”......赖特的“四功能”说环境监视:环境监视-警戒外来威胁,满足社会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解释与规定:为了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社会化: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提供娱乐: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占传播信息总量的一半以上。施拉姆的“分类功能”说施拉姆的功能学说:施拉姆分类法的重要贡献,明确地提出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并不仅限为其他产业提供信息,它本身就是知识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政治功能:环境监视/社会协调/遗产传承。一般社会功能:社会控制/规范传递/娱乐。经济功能:大众传播媒介的经济功能既体现为对社会经济信息的收集、提供和解释,更体现为对经济行为的开创。各大传媒产业、文化产业本身就形成社会产业链的一环,具有精神文化消费和物质衍生消费的双重特征。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造成社会瞩目的焦点,获得高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带来正统化效果。大众媒介通常是意见领袖的代表。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来自其公开性,用公布反面行为唤起普遍的社会谴责,以强制遵守。3.麻醉作用——沉溺于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会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监视环境:提供并告知新闻,起到瞭望哨的作用。联系(社会协调):对所选择的新闻事件做出解释和批评。在有分工合作的社会各组织之间进行协调和统一。传承文化(社会遗产传承):继承和创新使得社会得到发展。例:

醉驾入刑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2011年5月1日零时起,将醉酒驾车、飙车、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行为定为犯罪,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本次修改加大了对醉驾的处罚力度,大大提高犯罪成本:对醉酒驾驶机动车辆一律吊销驾照,由原来的暂扣驾照3到6个月变为5年之内不得重新取得;对于酒后驾车行为罚金方面,处罚金额从原来的200元起罚变为1000元起罚;拘役时间由原来的15天到可长达半年。媒介监督功能的反作用2)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都曾指出媒介“麻醉性”的反面功能,即: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经达到令人难以招架不知所措的地步。如果一个人接受了过多信息,便可能陷入一种对信息的漠不关心或被动消极的状态,产生麻醉性的神经功能失调。信息超载会直接导致信息的传播失效。尤其一些负面新闻泛滥,假大空新闻泛滥、会导致受众对于新闻本身丧失辨识力或者不信任,最终对新闻报道产生麻醉性反应,即吸收过量导致的被动、冷漠。拟态(信息)环境客观环境——拟态环境——心理环境拟态环境是媒介所构造的一面反应外部复杂世界的镜子。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面镜子观察世界,并进而在自己头脑中形成对世界的想象。李普曼在他的经典著作《舆论》提到拟态环境是人类了解世界的必要的渠道和中介。“真实环境太大,太复杂,太短暂,我们难以直接体验......为了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我们必须依照对世界的图景描绘,这些图景往往都是由他人提供的,我们想象世界的方式决定了我们要做的事情。”“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现象李普曼:现代人与客观信息的隔绝,人的行为是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应(《自由与新闻》、《舆论》)。拟态环境和现实环境的不一致:拟态环境的镜子式再现,但并不是现实,而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虚构伪事件)在形成心理环境时,人们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看待。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头脑中的图景有时会误导我们对外部世界行动的原因。(心理成见、刻板印象、片面解读)二、联系功能媒介的“联系功能”是对环境信息的选择、解释和反应。媒介作为民众的“意见领袖”不仅报道,常常会评论,并引导各社会各个部门及受众应如何应对周围发生的事件。主要体现于媒介中的评论和宣传内容。(呼吁、提倡、批评、谴责、赞美、弘扬、反思......)媒介发挥的联系功能通过对偏差行为的曝光,或通过对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报道并授予其社会地位,或通过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来强化社会规范,帮助全社会、各部门彼此联系,达成共识在实现联系的功能时,媒介可以经常反映和管理公共舆论,给予其表达的机会。上传下达、疏通民意,阻止对社会稳定产生的威胁。安徽财政穷县望江县豪华办公楼面积超过八个白宫联系的负面功能如果媒介的解释和评论是一边倒,一言堂,是在灌输成见或培养众口一词,便会阻碍了社会变革和创新。媒介若缺少了批评精神,以牺牲少数人发表意见的机会来强化多数人的观点,维护甚至扩张了某些需要遏制的权力,那么媒介的联系功能也会变成反面功能。传承社会文化遗产的负面功能由于大众媒介的非个人化特征,也有人指控媒介造成了社会中人的个性丧失,大众媒介横亘在人与人之间,阻碍了传播中的人际交往的机会。由于大众媒介的影响,我们思考的方式、反应的方式有了一种标准化的趋势,很多人都接受了媒介表达的角色模式。因此大众媒介减少了社会中亚文化全体的多样性。社会文化过分趋同,形成了大众社会,阻碍了文化的生长。美国ABCNEWS网站调研调研:请人们用一个词描述现在年轻的一代:微软的囚徒的一代选择的一代电脑的一代网络的一代数字的一代扫描的一代眼球的一代快餐的一代媒介的一代2011年10月24日限娱令2011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重申并强调了几大意见:

1、强调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是以新闻宣传为主的综合频道。从2012年1月1日起,每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日6:00至24:00新闻类节目不得少于2小时;18:00至23:30必须有两档以上自办新闻类节目,每档新闻节目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要扩大新闻、经济、文化、科教、少儿、纪录片等多种类型节目播出比例。2011年10月24日限娱令2、各卫视频道在晚上7:30-10:00的黄金时间,娱乐节目每周不能超过两档,时长不超过90分钟;全国卫视选秀节目一年加起来总量不超过10档,类型不得重复;3、每个卫视频道必须设一档道德类栏目,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11年10月限娱令5、《意见》明确要求,省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均须建立专门收听收看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重点跟踪检查广播电视过度娱乐化和低俗问题。意见规定,凡在节目中出现政治导向、价值取向、格调基调等方面的问题,视其性质和严重程度,对该节目分别采取批评、责令整改、警告、调整播出时间以至停播等措施。思考:为什么限娱?同质化节目跟风严重致“恶果”“限娱令”颁发的重要原因在于娱乐节目同质化,跟风现象严重。综艺节目、唱歌选秀、才艺竞技、真人秀、相亲交友节目被轮番上演,各大卫视跟风现象严重。大多卫视不思创新,先把节目复制出来抵制空缺再说。许多电视台就像“无头苍蝇”,一个劲地往“copy”的死胡同里钻。“限娱令”是一把双刃刀。它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也并不能阻止电视台娱乐,而是以整顿的名义刺激新的娱乐内容出来。现在卫视都更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整个电视行业的生态发展,‘限娱令’更大程度上是应景之策,长期的规制要靠市场竞争淘汰和行业自律。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

第十周回顾: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学说系统考虑大众媒介在社会中的功能和角色的传播学者代表分别是拉斯韦尔、赖特、施拉姆。拉斯韦尔认为大众媒介有三个基本功能:监视环境、联系协调社会各个部分以适应环境、一代代传承社会文化遗产。赖特又补充了第四种功能:娱乐。施拉姆又加了第五种功能:经济功能。回顾:大众传播媒介的负功能学说如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揭示了过多新闻冲击所带来的信息超载,以及媒介麻醉神经的功能,人们会沉溺于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李普曼提到“拟态(信息)环境的环境化”。人的行为通常是对媒介机构提示的某种选择加工过后的拟态环境的反应,在形成心理环境时,人们往往把拟态环境作为客观环境本身看待。因此有时候我们头脑中的图景会误导我们的行动。进一步扩大“大众”社会,人们失去独创性和想象力,“亚文化”多样性与创造性受到损害。补充:布里德的媒介功能学说1、布里德是美国一位研究控制问题的专家。率先提出“潜网”的概念。在《编辑部的社会控制》一文中提出:任何处于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传播媒介都担负着社会控制的职能。而这类控制往往是一种潜移默化、不易察觉的过程,用一个形象化的词来概括就叫“潜网”。如刚踏入新闻界的年轻记者无所顾忌、敢作敢为,但最终会变得同老记者一样循规蹈矩,将自己逐渐融入那张潜网。这张潜网便是布里德所说的编辑部中的社会控制。补充:布里德的媒介功能学说1、布里德审视了媒介维持现状功能的方式。他观察到,对于任何社会来说,媒介主要的功能就是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凝聚力,包括维护对主流价值体系的共识。(293页—296页)在不同的价值观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媒介有时为了表现尊崇传统、公共礼节和某种政治秩序,会牺牲掉对于重大事件的准确报道;或者省略、淹没掉那些可能危及社会文化结构及人们信念的新闻......譬如不少报纸在舆论导向上一般为自己的家乡、地区、国家及其领导人说好话,都与保护社会主导价值观和利益动机有关。补充: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学说2、布里德指出,虽然大部分新闻报道是客观的,社群也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开放的方式形成多样化的意见,但是,重要信息常常拒绝一般民众的问津。政策新闻或被淹没、或被限制,或被偏斜报道。拿网络新闻来说,在很多国家,大部分商业网站不具备时政新闻的采访权。延伸:网络媒体新闻采访权的受限在中国,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2005年9月25日联合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在时政新闻领域,网站一般不具备采访权。对于有传统媒体背景的网站来说,可以利用自己的传统媒体资源进行一般原创性的新闻报道,而商业网站则不能涉及时政类新闻的采访。在美国,几乎99%的网站都在做着同样的翻新的工作,只有极少数的传统报纸媒体的网络版譬如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网络版媒体才真正提供网络自采新闻。

补充: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学说3、布里德还认为,在很多国家,对新闻记者的授予的荣誉和奖励主要来自于同事或者上司,而并非来自读者,因此,记者们为了迎合更为实用的编辑部价值观,常要放弃自己的社会理想和专业理想。他说:“所以,新闻编辑创造出的文化模式并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民主需要,任何朝向‘自由和有责任的媒介’的转变,都必须产生于可能对出版者施加的各种压力,因为出版者扮演着制定和协调编辑方针的角色。”(P291页)媒介编辑方针的控制者指能够通过行政手段或经济手段对媒介进行控制的组织和个人。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政治组织。如政党组织下的各种行政机关。如我国广电总局的条文规定、中央宣传部的指导方针、新闻出版总署的行业管理等等。第二类是经济组织。如各式各样的企业和财团。通过媒介控股、投资、赞助、甚至是有偿新闻等施加影响力。媒介编辑方针的控制者第三类是广告商和受众。广告是现代传播媒介的经济支点,为媒介的生产提供资金保障,影响巨大。尤其那些市场化的媒介,会更加自觉地将广告客户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和争取目标。而与广告商直接关联的就是广大的读者和受众。案例:《新周报》的停刊2004年10月26日《新周报》创刊,12月8日宣布休刊,2005年3月15日《新周报》被宣布停刊。短短45天总共出刊7期。主编赵世龙先生因《新周报》停刊而被圈内评为是:“中国最短命的总编”。但该报的影响力却巨大,网载率极高。新周报的办报理念与总体定位,是要“做中国第一新闻周报”,更具体地说,是要以新闻来介入和适度干预社会。这也是调查记者出身的赵世龙主编的新闻理想,创办《新周报》是这种理想的践行。但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触犯了某些雷区,最终遭到封杀。新周报目标定位:做中国第一新闻周报

这是一个真正开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中国人需要的已经不仅是财富,他们更需要精神空间。他们投身变革,也深深体验变革的洗礼;他们胸怀国计和民生,也关注自我实现;他们希望能从媒体透视时代脉动,了解变革大势,探求事实真相在中国社会面临大转型的风云际会之中,人们需要人们需要耳目一新的新锐思想,需要富有洞察力和建设性的真知灼见!这注定是一个新闻倍出的时代!《新周报》面向主流社会,关注社会主流生活,定位于中国报业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大报,为中国崛起鼓呼呐喊,为社会进步推波助澜,记录时代的变迁,洞见中国的未来,做时代最杰出的记录者,做中国第一新闻周报。新周报办报理念:追求最有影响力的新闻

我们关注中国我们关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进程,体制变革带来的各种矛盾;关注经济发展;关注法制与人权的进步;关注社会各领域的新生事物;关注思想观念的冲突与突破;关注市民社会、百姓生活的新形态、新要求……

我们关注世界我们关注全球化趋势,关注变动中的环球,关注大国格局和地区冲突,关注世界经济衍变动态,关注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国的地缘政治……

新周报新闻理念:追求最有影响力的新闻

我们要做有影响力的新闻所谓有影响力的新闻,就是那些能够触及体制矛盾,引发观念冲突,揭示法律空白,关切利益分配,或者能够开辟社会生活新领域、新模式,能够令人回味、促人思考,提供理解新角度,启发新的可能性的新闻。我们着力于新闻背后的深度挖掘!我们立志成为社会的守望者我们以强烈的责任感关注社会,以探求事实真相为新闻内驱力,开展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我们关注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传承良知、爱心与正义;我们秉持大众视角,诚造社会公信,践行理性客观;不作单向的传声筒,不卑躬逢迎,也不一味批评苛责;我们注重办报的建设性与贴近性,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及互动。

1、时评舆论版块比较从文章的数量比较批评性时评舆论:《新周报》4期共有46篇,占总数的75%;《南方周末》4期共有14篇,占总数的39%。探讨性时评舆论:《新周报》4期共有14篇,占总数的23%;《南方周末》4期共有18篇,占总数的50%。赞颂性时评舆论:《新周报》4期共有1篇,占总数的2%;《南方周末》4期共有4篇,占总数的11%。

从文章的内容比较

时评舆论按其所评论的对象可以分为政治、思想、经济、文艺时评舆论等等。就政治时评舆论来看,《新周报》4期共有29篇占总数的48%;《南方周末》4期共有9篇,占总数的25%。

简要分析:从数量上可以看出,《新周报》比《南方周末》更加重视时评舆论,而时评舆论的数量可以直接体现报纸进行舆论监督的力度和担当社会责任的强度。从内容上可以看出,《新周报》比《南方周末》社会批判性更加浓厚,更加敢于涉及比较尖锐的和风险较大的政治性题材和内容。相同题材的时评舆论的内容比较分析

《新周报》持明确的批评态度《“妞妞事件”警示官员避嫌“瓜田李下”》《新周报》的叙事框架是廉政和法治建设《南方周末》持明确的肯定态度

《深圳有望形成一个新传统》《南方周末》的叙事框架则是深圳地方政府官员素质的提高和执政能力的加强2、

国内时政版块比较简要分析:从数量上可以看出,《新周报》比《南方周末》对国内时政新闻的重视程度旗鼓相当;但在内容上差异明显,《新周报》比《南方周末》更加敢于进行批评性报道,更加敢于关注和报道威权性部门的新闻,对威权性部门进行监督相同题材的国内时政新闻的比较

《新周报》的叙事框架是:没有制度的根本保障,腐败在所难免。文章《贪官坏了苏州“百官共廉”》《新周报》关注的是苏州政坛消极负面的侧面,而《南方周末》关注的则是苏州政坛积极正面的侧面;《新周报》关注的是苏州政坛全国普遍的侧面,而《南方周末》关注的则是苏州政坛全国独有的侧面。《南方周末》的叙事框架是苏州干部突出的执政经验(主要是招商引资)和创新思维成就了苏州的辉煌和政坛的升腾气象。文章《政坛瞩目“苏州现象”》

3、

社会民生版块比较

简要分析:从数量上可以看出,《新周报》和《南方周末》对社会民生新闻的重视程度是差不多的;从内容上可以看出,《新周报》比《南方周末》社会批判性更加浓厚,更加敢于进行批评性报道。但从写作手法上看,《新周报》采用的是更接近公共新闻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法,而《南方周末》采用的是更接近客观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法。相同题材的社会民生新闻的比较

例:复旦经济学院前任院长陆德明的嫖娼案2004年暑期,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陆德明嫖娼被杨浦区派出所当场抓获,并曾被公安机关依法留置。该事件经复旦大学纪委调查通报后,因其嫖娼行为因其性质恶劣,严重影响了复旦大学的形象,复旦大学对其进行了严肃处理:陆德明不再担任经济学院院长一职;不能再从事教学活动,但可从事科研活动;取消其教授资格3年。此事经由十月份媒体曝光后,因其民众热议,众说纷纭。相同题材的社会民生新闻的比较

——在对该事件的性质判断方面,《新周报》的报道标题为《复旦大学教授性丑闻追踪》,有自己明确的价值判断,即这是一个“性丑闻”;《南方周末》没有自己价值判断,“复旦教授嫖娼案”这个短语通篇都标注了引号,以说明这个说法是约定俗成的说法,并不是自己的判断。——在对该事件的报道立场方面,《新周报》倾向于同情陆德明,用专家的话和复旦大学教师职责条例(试行)来说明学校剥夺陆德明的教学资格的不合理。《南方周末》则以一种不偏不倚的中立姿态对待学校和陆德明双方,大量直接引述双方的话语,共有18处。相同题材的社会民生新闻的比较

——在对该事件的关注重点方面,《新周报》重点事件该如何解决才是妥当的。与此对应,《南方周末》重点关注的是学校和陆德明双方对这个事件表述的矛盾冲突,而不是学校的处理是否得当和该如何解决等问题。——因此,从新闻报道手法上讲,《新周报》采用的是更接近公共新闻主义(也称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法,而《南方周末》采用的是更接近客观主义的新闻报道手法。补充: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学说将公众的注意力集中于某些事件,成为公众的议论,这就是“设置议题”(注:教材第五篇“大众媒介的效果与使用”中重点提到议程设置理论,189页—208页)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派观点大众传播作为近代以来的重大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带来什么性质的影响,很久以来一直是很多学者争论的焦点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西方早期大致有两派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一种是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这两种态度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传播学研究当中。大众传播社会影响:乐观主义早期的乐观主义观点是以美国政治学家布莱士为代表。他认为舆论是民主政治的基础(1889,《美利坚民主国》),舆论发展和形成可以分为历史和现实两个阶段:1、历史进程——被动忍受权威指配合统治阶段。2、现实阶段——围绕社会公共事件舆论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基于个人情绪和期待的印象形成阶段;单纯地交换或获取信息的消极传播阶段;通过讨论和争论而使舆论得到组织化的传播阶段;形成最终的合意并付诸行动的阶段。因此,现实的舆论是一个由分散的、具有情绪性和偏颇性的个人印象或观点,经过传播而结晶为合理的公众意见(舆论)的过程。布莱士的乐观主义布莱士认为,报刊主要有三种功能:作为事件报道者和讲解员;作为政治主张的代言人;反映社会上读者一般意见的测风标功能。报刊通过发挥这三项功能,就能使舆论超越个人意见的简单相加,成为组织化的有机整体。而且只有这种舆论们才能在民主政治中发挥主导作用。大众传播社会影响:乐观主义G.塔尔德(1901,《舆论与群集》)认为报刊对社会的主要贡献是造就了现代舆论的主体——公众。他认为,在报刊出现以前,由于传播的局限性,社会群体的活动形态是在本质上保持着肉体接触的集群,这种群体通常聚集于同一的物理空间中,容易受到模仿,暗示和感染机制的制约,具有情绪性和激动性,往往形成非理智的群体行为。而报纸导致了公众的诞生,公众与作为物理人群的集群不同,他们是纯粹的精神上的集合体,公众个字坐在自己家中阅读同一份报纸,关注着同一公共事件,并能够独立地进行冷静思考。因此,报刊是将分散的公众连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纽带。大众传播社会影响:乐观主义库利也说,印刷意味著民主,而民主只有在舆论获得某种组织性之际才能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