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汉语言基础知识_第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汉语言基础知识_第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汉语言基础知识_第3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汉语言基础知识_第4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汉语言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汉语言基础知识第一章学科知识第一节汉语言基础知识(江南博哥)1[单选题]教师在讲授完《寡人之于国也》后,要求学生注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种句式的特殊性,并归纳同类用法的句子。下列语句中,含有相同用法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B.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佚之狐言于郑伯曰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题干中句子为状语后置句。A项为主谓倒装句;B项为定语后置句;C项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故选择C项。2[单选题]教师在讲授完《庄暴见孟子》中“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中“乎”字的用法后,为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又为其举了以下例子,其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A.日食饮得无衰乎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C.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例句和A项中的“乎”均表测度语气,译为“吧”;B项中的“乎”放于词尾,译为“……地”;C项中的“乎”表反问语气,译为“呢”;D项中的“乎”为介词,相当于“于”。3[单选题]在高三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中国古代诗歌流派的相关知识,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B.边塞诗派是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代表作有高适的《别董大》、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王昌龄的《古从军行》和李颀的《塞下曲》C.“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贾岛等人D.江西诗派是宋代文学流派,以黄庭坚、陈师道为首,诗歌理论强调“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中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古从军行》是李颀的代表作,王昌龄的代表作有《出塞》《从军行》《塞下曲》《芙蓉楼送辛渐》《闺怨》《秋兴》等。4[单选题]教师教学“有趣的对联”时。为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了乾隆和纪晓岚给一位老叟所写的一副对联——“花甲重逢还长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以下学生对老叟高寿的判断,正确的是()。A.120岁B.121岁C.140岁D.141岁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花甲”指60岁,“古稀”指70岁。分析题干对联可知,“花甲重逢”即120岁,再加“三七岁月”(21岁)即141岁;“古稀双庆”即140岁,再加“一度春秋”(1岁)也是141岁。故老叟实际年龄为141岁。5[单选题]在文学作品赏析课上,教师指出文学作品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面镜子,例如《红楼梦》就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下列作品中,同样有“百科全书”称号的是()。A.罗贯中《三国演义》B.巴尔扎克《人间喜剧》C.司汤达《红与黑》D.老舍《茶馆》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B项,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包括90多部小说,书中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形象,充分地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社会生活,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6[单选题]教师在“语言表达的艺术”专题教学中指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应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学会自然得体地表达。教师设置情境,要求学生模拟对话,以下学生语言表达符合要求的一项是()。A.既然这样,那我也就不推脱了,你送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B.大爷,您这萝卜多少人民币一千克啊?C.刚才陈老师的话算是抛砖引玉,我下面要讲的是狗尾续貂。D.欢迎各位到寒舍一叙。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项,“笑纳”属于敬辞,通常用于敬称对方,如“请您笑纳”。B项,说话者说话时没考虑说话对象的身份。C项,“抛砖引玉”属于谦辞,只能用于谦称自己的发言。D项,“寒舍”属于谦辞,通常用于谦称自己的家,敬称对方的家时称“府上”等。7[单选题]学生学习《孔雀东南飞》中“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一句时,向教师请教古代计时方式以及“五更”所指向的时段。以下和“五更”对应的现在的时间正确的一项是()。A.02:00—03:00B.03:00—05:00C.04:00—05:00D.03:00—04:00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解析:一更天:戌时19:00~21:00;二更天:亥时21:00~23:00;三更天:子时23:00~01:00;四更天:丑时01:00~03:00;五更天:寅时03:00~05:00。8[单选题]教学“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专题时,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鼓励学生在搜集、记忆成语的过程中,积极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相关人物,以下是部分学生的整理结果。其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A.图穷匕见——荆轲B.纸上谈兵——赵括C.东床坦腹——苏轼D.投笔从戎——班超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C项,“东床坦腹”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雅量》,后代指女婿,其主要人物是王羲之。9[单选题]教师在讲授《荷塘月色》一课时,要求学生重点赏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的修辞手法,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C.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D.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暂无解析10[单选题]教师在教授《蜀道难》时,提到“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一句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下列选项使用相同手法的是(  )A.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D.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暂无解析11[单选题]期末复习时,教师引导学生积累定语后置的相关知识,下列属于该类句式的是(  )。A.客有吹洞箫者,其声呜呜然。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暂无解析12[单选题]某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讲解了“之”字的用法。下列句子中“之”字不充当宾语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B.姜氏何厌之有(《郑伯克段于鄢》)C.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D.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郑伯克段于鄢》)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B项,“之”字在句中不充当宾语,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13[单选题]某教师讲授判断句时,列举了以下例句。其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B.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是定语后置句。B、C、D三项均为判断句。14[单选题]教师讲解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一课时,强调全诗以秋江月夜为背景展开故事情节。为此教师又列举写月夜景色的诗句,下列诗句不能作为例子使用的是()A.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B.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C.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B项,出自温庭筠的《嘲春风》,是描写春风的句子。15[单选题]教学《劝学》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一句中“水”的特殊用法,并归纳同类用法的词语。下列句子中含同类用法的是()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B.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D.稍稍宾客其父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例句中的“水”是名词作动词,意为“游水”。A项,“舟”名词作状语,意为“坐船”。B项,“穷”形容词作动词,为“走到尽头”。C项,“舍”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D项,“宾客”名词作状语,以宾客之礼相待。16[单选题]学习《鸿门宴》,教师要求学生注意“大王来何操?”一句的特殊句式,并归纳同类用法的句子。下列句子中不含有同类用法的是(  )A.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B.微斯人,吾谁与归?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D.古之人不余欺也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为被动句。例句与B、C、D三项为宾语前置句。17[单选题]研读古代经典文化时,教师提醒学生给不理解的字词释义。下列字词释义不正确的是()。A.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老子》)渊:沉静,深沉B.《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志:志向C.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硕人》)盼:眼睛黑白分明,十分明亮D.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诗经·灵台》)攻:建造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A.C、D三项释义均正确。B项,“志”意为“记载”。18[单选题]教师教学文言文阅读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对词类活用现象进行归纳梳理。下列学生的归纳梳理不合适的是()。A.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名词作动词,称王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作名词,远的地方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B、C三项分析均正确。D项,“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远”是远离的意思,是形容词作动词。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因此(我非常)爱慕(祖母),不敢停止奉养(祖母)而远离(祖母)”。19[单选题]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时,教师举出以下成语运用的示例,请学生找出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句子。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文章及作品不断涌出,但其质量却十分堪忧,令人不忍卒读B.许多年轻人看似按部就班,但内心早已产生改变现状的想法,想要过一种别样的人生C.沈从文对湘西世界有着生动的描绘,对湘西风土人情的刻画入木三分D.面对某些市场乱象,相关部门应该上下其手,对其进行整治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A项,“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该成语用于句中不符合语境。B项,“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该成语用于句中符合语境。C项,“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形容议论见解深刻。该成语用于句中不符合语境。D项,“上下其手”指玩弄手段,暗中作弊。该成语用于句中不符合语境。20[单选题]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教师请学生举出一些与“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诗句。下列学生所举诗句不合适的是()。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B.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温庭筠《南歌子词》)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题干中的“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丝”与“思”谐音双关,表现了劳动妇女对爱情的渴望与执着。A项,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晴”与“情”谐音双关。B项,“深烛伊”与“深嘱伊”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莫围棋”与“莫违期”也同样是双关。C项,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使它们呜叫起来。D项,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21[单选题]教师讲解文言文专题时,要求学生搜集并整理省略句式。下列符合要求的是()。A.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B.而今安在哉(《赤壁赋》)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D.虽才高于世(《张衡传》)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将士”,全句意为“(战败的将士)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B项,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安”意为“哪里”,全句意为“但是如今在哪里呢”。C项,判断句,全句意为“樊哙是刘邦的护卫”。D项,状语后置句,“于”为状语后置的标志,全句意为“虽然才能比世人高”。22[单选题]在“经‘典’广告语”学习活动中,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运用典故的广告语。下列学生搜集的广告语中,没有运用典故的是(  )。A.煮酒论英雄,才子赢天下B.世外桃源怡园寻,安居乐业好家园C.胶鬲生涯,桓宽名论;夷吾煮海,傅说和羹D.美味引来天下客,酒香引出洞中仙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项,广告语运用了《三国演义》中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B项,广告语运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世外桃源的典故。C项,广告语化用了胶鬲、桓宽、管仲、傅说关于盐的典故。D项广告语未运用典故。23[单选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古代诗文中辞格的综合运用。下列关于诗文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综合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愁思化为具体的形象,以一叶轻舟来承载山重之愁,既写出了愁思的深重,又饶有新意B.“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综合运用了对偶、比喻、互文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描写形象生动,琴音变化如在耳边C.“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运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所用典故的主要人物为楚怀王与屈原、汉文帝与贾谊D.“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综合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诗句赋予“蜂”“鱼”以人的动作“抱”“吹”,为残春之景平添意趣与生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B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两句并未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叠词“嘈嘈”意指声音沉重悠长,用于形容“大弦”;叠词“切切”意指声音细促轻幽,急切细碎,用于形容“小弦”,两句之间不存在结构互省、语意互补的关系,未使用邻旬互文的修辞手法。A、C、D三项分析均正确。24[单选题]在“文言分身”的活动中,教师建议学生搜集一词多义的句子。下列句子中,划线字含义相同的是(  )。A.圣心备焉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B.籍吏民承籍有宦官C.荆轲和而歌对酒当歌D.七月既望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A项,第一个“备”意为“具备”;第二个“备”意为“防备”。B项,第一个“籍”意为“登记”;第二个“籍”意为“名籍,仕籍”。C项,两个“歌”均为动词,意为“歌唱”。D项,第一个“望”指“农历每月十五”;第二个“望”意为“期望,渴望”。25[单选题]教师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指出“左右皆呼万岁”一句中存在古今异义词,强调学生应关注并整理、总结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下列学生整理的句子,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是()。A.奚惆怅而独悲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C.列坐其次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惆怅”,古今含义相同,均意为“失意、伤感”。B项“自由”,古义为“自作主张”;今义为“不受拘束,不受限制”。C项“其次”,古义为“它的旁边”;今义为“第二”。D项“成立”,古义为“成人自立”;今义为“建立”。26[单选题]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词的修辞手法。下列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是()。A.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阮籍《咏怀八十二首》)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C.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D.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李白《将进酒》)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题干例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A项诗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B项,诗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楼船夜雪”对“铁马秋风”,地名“瓜洲渡”对“大散关”。C项,诗句运用了庞德公淡泊名利,隐居鹿门山的典故。D项诗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27[单选题]在“古今多不同”的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了几组包含古今异义词的句子。下列句子不符合要求的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陈情表》)D.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A项,“行李”古义指“出使的人”,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项,“交通”古义指“交错相通”,今义指“运输事业”。C项句子中无古今异义词。D项,“春秋”古义指“四季”,今义指“春天和秋天”。28[单选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古代诗词之修辞研究”主题活动,并给出以下几个示例,请学生找出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句子。下列符合要求的是()。A.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C.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D.荷心有露似骊珠,不是真圆亦摇荡(温庭筠《莲浦谣》)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题干所给例句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晴”与“睛”谐音双关。A项,诗句运用了双关、顶真的修辞手法,“莲子”与“怜子”谐音双关。B项,诗句运用了双关、对偶的修辞手法,“丝”与“思”谐音双关。C项,诗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未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D项,诗句运用了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将露珠比作“骊珠”,“圆”与“缘”谐音双关。29[单选题]学习文言文单元,教师强调词类活用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之一,建议学生对课本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进行整理分类并举例。下列与例句中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是(  )。例句:被坚执锐A.公将鼓之B.温故而知新C.既东封郑D.渔人甚异之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例句“被坚执锐”中的“坚”“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代“坚硬的铠甲”“锐利的兵器”。A项“鼓”,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击鼓”。B项“故”“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代“旧的知识”“新的知识”。C项“东”,名词用作状语,意为“在东边”。D项“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认为……奇怪”。30[单选题]教师教学《触龙说赵太后》中“一旦山陵崩”一句时,提及古人对“死亡”有很多讳称。下列文句中不含有此类讳称现象的是()。A.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D.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项,“孤露”为讳称,指幼年丧父、丧母或父母双亡。B项,“见背”为讳称,指父母或长辈去世。C项,“羽化”为道家用语,属讳称,指道士逝世。D项中没有讳称现象。31[单选题]教师讲解“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时,提及了其中的修辞手法,请学生举出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诗词。下列举例合适的是()。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B.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题干例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废池乔木”人的情感,抒发了词人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A项,词句运用了反复、设问、借代的修辞手法,“绿”代指“绿叶”,“红”代指“红花”。B项,诗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漠漠水田”对“阴阴夏木”,“飞白鹭”对“啭黄鹂”。C项,词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比作明亮美丽的月亮,形容人的手腕像霜雪一样洁白,突出了女子的明艳美丽。D项,诗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蜡烛人的情感,将蜡烛的烛泪比作人的眼泪,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32[单选题]在古代文学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梳理文化常识知识。下列选项中,学生的总结错误的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婵娟”指明月B.“庆祝弄璋之喜”意思是庆祝生了个男孩儿C.“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是长度单位,一仞约为一个成年人的身高D.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指的是黄河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项,“婵娟”的意思常用者有三:形容姿态曼妙优雅;美女、美人;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句当中指的是明月。B项,“弄璋”出自《诗经·小雅·斯干》,“璋”是上圆下方的玉器,整个叫圭,半个叫璋。璋是一种礼器。而“瓦”是纺轮,一种工具。在古代封建重男轻女的思想中,男孩儿“弄璋”,女孩儿“弄瓦”。C项,“仞”是古代长度单位,一仞大约七八尺,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身高。D项,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陈后主纪》,“水”指长江。33[单选题]学习文言课文时,学生对其中一些句子的特殊结构很感兴趣,教师借机为学生讲解了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为帮助学生加深对特殊句式的理解,教师要求学生归纳相同的文言句式。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为降虏于蛮夷B.夫晋,何厌之有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沛公安在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为降虏于蛮夷”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于蛮夷为降虏”。B项,“夫晋,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夫晋,有何厌之”。C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知句读,不解惑”。D项,“沛公安在”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沛公在安”。34[单选题]教师教学《过秦论》时提及秦孝公有“并吞八荒之心”的雄心壮志,强调“八荒”所指的地域范围。下列词语中,与“八荒”所指地域范围相差较大的是()。A.六合B.四海C.海内D.中原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八荒”与“六合”(指上下和四方)、“四海”“海内”都有“天下”之意;而“中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山东的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35[单选题]在“文言七十二变”的活动中,教师建议学生整理教材中包含“之”的语句,并解释它在句中的词性和意义。下列对“之”的词性和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代词,这B.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助词,的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动词,到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助词,的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B、C三项对“之”的词性和意义的解释均正确。D项,“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在意义。36[单选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主题活动,鼓励学生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虚词。下列学生所梳理的虚词“而”的用法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B.吾尝终日而思矣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A.C、D三项中的“而”是连词,表转折。B项中的“而”是连词,表修饰。37[单选题]教师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识记”专题教学中,提及中国古代文化作品中常常涉及许多文化常识,需要学生认真识记。下列关于作品中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游褒禅山记》“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阳”是指华山之南B.《兰亭集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中,“暮春之初”是指初春时节C.《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中,“跽”是指双腿跪于席上,双膝并拢,臀部提起,直立上身的姿势D.《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中,“河内”是指今河南省内黄河以北的地方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B项,“暮春”是指农历三月的晚春,“暮春之初”即农历三月上旬。A、C、D三项说法均正确。38[单选题]某版教科书把《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三篇课文编排在一个单元。下列对该单元的教学建议不恰当的是()。A.本单元课文主要为古代记叙散文,应该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叙事结构,培养概括能力B.本单元课文内容多选自历史传记,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对历史典籍的鉴赏和研究能力C.本单元课文语言简洁,应该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悉心体会古代记叙散文语言表达技巧D.本单元课文多涉及人物的嘉言懿行,应该指导学生领略古人才华和品德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题干所示三篇文章都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学习这个单元既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文言叙事语言简洁,学生不仅要反复朗读,悉心体会,还要学会抓住关键词,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A、C、D三项建议均恰当。B项,“着重培养学生对历史典籍的鉴赏和研究能力”不是古代叙事散文的主要教学目的。39[单选题]教师引导学生鉴赏古代诗词时,告诉学生古人在写诗作词时往往会用一些有固定含义和文学意味的词语,并以“流水”抒发情人相思之苦的意象为例进行讲解。下列不适合用来举例的是()。A.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B.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自居易《长相思》)C.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D.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A项,诗句以流水喻愁情,表达了女子浓浓的相思之情。B项,词句以水流的绵远悠长喻女子的相思之愁,表现了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之情。C项,词句以流水喻无尽的故国之思,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D项,词句以落花流水喻情人间的无限相思之愁。40[单选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古文中的词类活用”专题研究,为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的掌握情况,教师给出一些示例让学生分类。下列不能与其他三项归为一类的是()。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C.范增数目项王D.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A项,“夜”名词作状语,可译为“在夜晚”。B项,“席”“包”“囊”名词作状语,分别可译为“像用席子”“像用包布”“像用口袋”。C项,“目”名词作动词,可译为“使眼色”。D项,“上”名词作状语,可译为“向上”。41[单选题]在“中国古代诗歌格律研习”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古体诗与近体诗,理解近体诗内部诗歌格律的差异。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诗歌格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琵琶行》与《孔雀东南飞》均属于古体诗中的长篇乐府诗B.杜甫的《登高》与王维的《竹里馆》均属于近体诗中的七言律诗C.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与杜牧的《秋夕》均属于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D.如《诗经》《古诗十九首》等唐代之前的诗歌均属于古体诗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古体诗通常是指唐代之前的诗歌,如《诗经》《古诗十九首》及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等;也包括唐朝及其之后的新乐府诗,如自居易所创作的《琵琶行》等。A、D两项表述正确。王昌龄以七言绝句的创作闻名古今,被誉为“七绝圣手”,其作品《芙蓉楼送辛渐》与杜牧的《秋夕》均是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C项表述正确。杜甫的《登高》讲究声韵、平仄、对仗,是唐代七言律诗中的典范。王维的《竹里馆》全诗为“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属于五言绝句。故B项表述有误。42[单选题]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修辞的理解与使用仍存在问题,便借用一些语句引导学生理解并判断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下列学生的判断中,错误的是()。A.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夸张)B.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偶、双关)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拟人、比喻)D.没事的时候,她喜欢读读张爱玲。(借代)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句子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将“景色”比喻为“青山绿水画”。B项,句子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惶恐滩”和“零丁洋”一指地名,二分别指忧惧不安和战败景况危苦。C项,句子运用了拟人、借喻的修辞手法,“妆”使柳树拟人化,“绿丝绦”是柳条的喻体。D项,句子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张爱玲”代指其作品。43[单选题]学习文言文单元,教师强调文言文中存在一词多义的情况。下列语句中,划线字含义相同的是(  )。A.行拂乱其所为陈胜、吴广皆次当行B.一箪食,一豆羹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然而不胜者日出江花红胜火D.公问其故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项,“行”,前者意为“行为”,读“xíng”;后者意为“行列”,读“háng”。B项,“食”,前者是名词,意为“食物”;后者是动词,意为“吃”。C项,“胜”,前者意为“胜利、取胜”;后者意为“超越”。D项,“故”,均是名词,意为“原因”。44[单选题]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建议学生归纳词类活用现象。下列学生归纳的句子中,不包括词类活用的是()。A.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B.乃使其从者衣褐(《廉颇蔺相如列传》)C.如鸣珮环,心乐之(《小石潭记》)D.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B项,“衣”,名词用作动词,意为“穿”。C项,“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乐”。D项,“东”,方位名词用作状语,意为“向东”。45[单选题]古代诗词阅读课上,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意象,列举了以下示例,并请学生找出“琵琶”意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句子。下列符合要求的是()。A.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B.娟娟缺月西南落,相思拨断琵琶索(苏轼《菩萨蛮·述古席上》)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咏怀古迹》)D.谁抱琵琶凉月里,为君弹作断肠声(周砥《次韵发齐门》)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诗句意为“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用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描写了饯别宴会的盛况,该句中的“琵琶”代表着欢乐。B项,词句意为“美丽的缺月从西南方向落下,拨断琵琶弦也无法排解相思之情”,该句中的“琵琶”是抒发相思之愁的载体,代表悲凉、幽怨。C项,诗句意为“千载流传王昭君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该句中的“琵琶”代表悲愤、凄凉。D项,诗句意为“是谁抱着琵琶在冰凉的月色里,为您弹奏着悲伤断肠的乐曲”,该句中的“琵琶”代表悲凉、凄惨。46[单选题]研读修辞的知识时,为使学生了解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教师搜集了古代文人运用修辞手法的诗句。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A.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B.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自居易《琵琶行》)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A项,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平静清澈的洞庭湖面比作“白银盘”,将洞庭山比作嵌于湖面的“青螺”。B项,诗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为“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C项诗句未运用修辞手法。D项,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落花拟人的感情。47[单选题]某教材设置了“满怀豪情,放声高歌——走进宋词豪放派”专题,下列作品适合选人该专题的是()。A.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C.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朱敦儒《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D.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宋祁《玉楼春-春景》、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豪放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特点为创作视野广阔,气象恢宏雄放,善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南宋张孝祥、刘克庄均属此派。李清照、秦观、柳永均为婉约派词人。A项作品适合选人该专题。48[单选题]教师开设“古文中的修辞手法”专题活动,指出在诸多修辞手法中不直接说出事物本身,而用与其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手法被称为借代。借代的本体与借代的事物对象之间的特征具有相关性。教师举出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请学生选出运用了借代这一修辞手法的诗句。下列诗句中,符合要求的是()。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B.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B项,传说杜康是酿酒始祖,故后世常用“杜康”来代指“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借“杜康”来代指“酒”,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A、C两项中的“乌鹊”“明月”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喻指人才,其与“人才”之间具有相似性,但不具有相关性。D项,诗句仅是诗人对求贤不得、内心愁苦心情的叙述与表达,并未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49[单选题]教师教学柳永的《望海潮》一词时,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并领略杭州的美景。课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诗词当中的杭州”专题活动。下列学生找到的诗句中,不适合作为描写杭州的示例诗句的是(  )。A.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B.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C.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春题湖上》)D.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项,从诗歌的题目可知诗人所写是杭州。临安是南宋王朝的都城,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B项,钱塘早有美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词句中的“钱塘”即杭州。C项,诗人所题之湖为西湖,西湖位于杭州。D项,诗句描绘的是扬州的景色。“十里长街”指当时扬州城内最繁华的一条街,“桥”指二十四桥。50[单选题]在古代诗词鉴赏课上,教师讲解诗词的题材内容分类时,了解到学生对咏史诗非常感兴趣。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教师给出了一些示例,请学生说出与诗句相关的历史人物。下列学生的回答中,错误的是()。A.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B.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岳飞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广D.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西施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A项,诗句出自杜牧的《题乌江亭》,表达了诗人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对项羽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他人建议的批评,同时又暗含了诗人对“败不馁”精神的赞扬。B项,诗句出自文天祥的《正气歌》,歌颂的是东晋爱国志士祖逖。C项,诗句出自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飞将”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名将李广。D项,诗句出自王维的《西施咏》,“浣纱”一词在古代诗词中一般是指“西子浣纱”。51[单选题]学习完《劝学》一课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中“而”字的用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递进连词,却)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连词,而且)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假设连词。如果)D.蟹六跪而二螯(并列连词,又、和)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中的“而”是转折连词。B、C、D三项说法均正确。52[单选题]在“古今多不同”的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展示了几组包含古今异义词的句子。下列句子不符合要求的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陈情表》)D.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A项,“行李”古义指“出使的人”,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B项,“交通”古义指“交错相通”,今义指“运输事业”。C项句子中无古今异义词。D项,“春秋”古义指“四季”,今义指“春天和秋天”。53[单选题]在校本课程“成语智慧”的学习中,有同学向教师请教“投笔从戎”“围魏救赵”“指鹿为马”三个成语分别涉及的历史人物。教师回答正确的是()。A.班超孙武赵括B.班超孙膑赵高C.班固孙膑赵高D.班固孙武赵括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投笔从戎”指扔掉笔去参军。东汉班超家境贫寒,在官府做抄写工作,曾经掷笔长叹,大丈夫应该在边疆为国立功。“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国军师孙膑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打赵国的部队,从而使赵国得救,后多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指鹿为马”意为指着鹿,说它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自,混淆是非,该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主人公为赵高。54[单选题]学习文言文句式时,有一位学生对宾语前置句进行了整理。下列不应出现在其整理结果中的一项是()。A.大王来何操B.古之人不余欺也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项“何”为宾语,置于动词“操”之前。B项“余”为宾语,置于动词“欺”之前。C项“句读”“惑”为宾语,置于动词“知”“解”之前。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D项属于定语后置句。55[单选题]教师在讲授《陈涉世家》中“为天下唱,宜多应者”这句时,讲到“唱”在这里是个通假字,通“倡”,是“带头、倡导”的意思。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通假字,教师请他们在课下搜集之前学过的通假字。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B.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C.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D.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察今》)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A项,“蚤”通“早”。B项,“取”通“娶”。C项,“指”通“旨”。D项无通假字。56[单选题]为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鼓励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不少同学选择了形容词作动词这一语法知识,并总结了一些例句。下列句子符合要求的是()。A.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B.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C.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D.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项,“厚”“薄”,均为形容词作动词,意为“变雄厚”“变薄弱”。B项,“渔樵”,名词作动词,意为“打鱼砍柴”。C项,“翼”,名词作状语,意为“像鸟张开翅膀一样”。D项,“斗”,动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争斗”。57[单选题]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古代诗词之修辞研究”主题活动,并给出以下几个示例,请学生找出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句子。下列符合要求的是()。A.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C.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D.荷心有露似骊珠,不是真圆亦摇荡(温庭筠《莲浦谣》)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题干所给例句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晴”与“情”谐音双关。A项,诗句运用了双关、顶真的修辞手法,“莲子”与“怜子”谐音双关。B项,诗句运用了双关、对偶的修辞手法,“丝”与“思”谐音双关。C项,诗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未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D项,诗句运用了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将露珠比作“骊珠”,“圆”与“缘”谐音双关。58[单选题]教师讲解“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时,提及了其中的修辞手法,请学生举出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诗词。下列举例合适的是()。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B.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题干例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废池乔木”人的动作、情感,抒发了词人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A项,诗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干戈”代指“战争”。B项,诗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漠漠水田”对“阴阴夏木”,“飞白鹭”对“啭黄鹂”。C项,词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比作明亮美丽的月亮,形容人的手腕像霜雪一样洁白,突出了女子的明艳美丽。D项,诗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赋予蜡烛人的动作、情感,将蜡烛的烛泪比作人的眼泪,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59[单选题]在“文言七十二变”的活动中,教师建议学生整理教材中包含“之”的语句,并解释它在句中的词性和意义。下列对“之”的词性和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之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