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陆川第二中学——刘瑶瑶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陆川第二1
说教材一说课内容说教法二学情分析三教学过程四教学板书五练习巩固四 说教材一说课内容说教法二学情分析三教学过程四教学板书五练习2教材地位本课的内容来自人教版《生物》第3册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教材第5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5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该节内容与必修1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利用和供应有联系。说教材一、教材地位本课的内容来自人教版《生物》第3册第5章“生态系3知识与能力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并进行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积极思考,主动自觉,全力以赴,享受学习快乐。方法与技巧精心思考,合作探究,学会运用归纳和对比的学习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说明能量流4教学重点: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教学难点: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难点5
二、说教法
讲述与学生自学、小组探究合作讨论相结合。二、说教法 讲述与学生自学、小组探究合作讨论相结合。6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知识,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本节学习,可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观点。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从有机物到无机物的过程。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基本上是可行的。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知识,对这部7环节一导入环节环节二课中预习环节三探究环节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环节环节二课中预习环节三探究环节四、教学过程8
讨论: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环节一:导入环节问题探讨明确目标环节一:导入环节问题探讨9一、碳循环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①无机环境中的碳?②生物群落中的碳?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的?①碳是如何由无机环境进入生产者?②碳是如何由生产者进入消费者?③碳是如何由生产者、消费者进入分解者?
④碳是如何由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CO2、碳酸盐含碳有机物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动物摄食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排出物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处理学案掌握基础环节二:课中预习一、碳循环CO2、碳酸盐处理学案环节二:课中预习101.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
等元素。(2)循环途径:无机环境
。(3)范围:
。2.特点
、
。C、H、O、N、P、S生物群落生物圈全球性
循环往复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
本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概念C、H、O、N、P、S生物群落生物圈全球性 循环往11合作要求①小组分别讨论三个探究点,小组长注意控制时间。②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准备向点评同学提问探究方向探究点一:碳循环的模式图探究点二: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探究点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探究点四:温室效应的起因和危害?如何缓解温室效应呢?环节三:课中探究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合作要求探究方向环节三:课中探究分组合作12碳循环的图解化石燃料无机环境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燃烧作用摄食作用形成石油、天然气等形成石油、天然气等探究点一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碳循环的图解化石燃料无机环境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光合作用呼吸作13提出问题: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作出假设:
实验设计:对照组:
实验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自变量:
实验现象:
结论分析: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探究点二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对土壤高温处理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提出问题: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土壤微生物的分14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流动不能离开物质循环而单独进行,能量的
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正是由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才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联系全球性,往复循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特点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反复循环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过程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以有机物形式流动形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项目探究点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15思维拓展
温室效应的起因和危害?如何缓解温室效应呢?思维拓展温室效应的起因和危害?如何缓解温室效应呢?16全球性、往复循环五、板书设计全球性、往复循环五、板书设计1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带有全球性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c六、巩固练习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B)线粒体和染色体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线粒体和内质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18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c)物质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先进行物质循环,后发生能量流动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4、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植物内也发现了DDT,该现象说明了:(C)DDT使挥发性物质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科考队将DDT带到了南极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药地区觅食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195、看图回答问题这是____元素的循环。写出①~⑤所示过程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
②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过程图中A、B、C、D各是什么生物?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绿色植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腐生细菌、真菌等CO2O2CBA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D煤,石油①②③④⑤图中缺少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来。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5、看图回答问题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过程图20谢谢指导!——陆川第二中学刘瑶瑶谢谢指导!——陆川第二中学刘瑶瑶21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陆川第二中学——刘瑶瑶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陆川第二22
说教材一说课内容说教法二学情分析三教学过程四教学板书五练习巩固四 说教材一说课内容说教法二学情分析三教学过程四教学板书五练习23教材地位本课的内容来自人教版《生物》第3册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教材第5章是以生态系统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5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稳定性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现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该节内容与必修1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利用和供应有联系。说教材一、教材地位本课的内容来自人教版《生物》第3册第5章“生态系24知识与能力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并进行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积极思考,主动自觉,全力以赴,享受学习快乐。方法与技巧精心思考,合作探究,学会运用归纳和对比的学习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说明能量流25教学重点: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教学难点: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难点26
二、说教法
讲述与学生自学、小组探究合作讨论相结合。二、说教法 讲述与学生自学、小组探究合作讨论相结合。27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知识,对这部分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本节学习,可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观点。并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从有机物到无机物的过程。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基本上是可行的。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生态系统结构和能量流动的知识,对这部28环节一导入环节环节二课中预习环节三探究环节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环节环节二课中预习环节三探究环节四、教学过程29
讨论:为什么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耗尽?环节一:导入环节问题探讨明确目标环节一:导入环节问题探讨30一、碳循环1、碳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①无机环境中的碳?②生物群落中的碳?2、碳是如何分别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各个环节的?①碳是如何由无机环境进入生产者?②碳是如何由生产者进入消费者?③碳是如何由生产者、消费者进入分解者?
④碳是如何由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CO2、碳酸盐含碳有机物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动物摄食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排出物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处理学案掌握基础环节二:课中预习一、碳循环CO2、碳酸盐处理学案环节二:课中预习311.概念(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
等元素。(2)循环途径:无机环境
。(3)范围:
。2.特点
、
。C、H、O、N、P、S生物群落生物圈全球性
循环往复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
本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1.概念C、H、O、N、P、S生物群落生物圈全球性 循环往32合作要求①小组分别讨论三个探究点,小组长注意控制时间。②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准备向点评同学提问探究方向探究点一:碳循环的模式图探究点二: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探究点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探究点四:温室效应的起因和危害?如何缓解温室效应呢?环节三:课中探究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合作要求探究方向环节三:课中探究分组合作33碳循环的图解化石燃料无机环境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燃烧作用摄食作用形成石油、天然气等形成石油、天然气等探究点一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碳循环的图解化石燃料无机环境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光合作用呼吸作34提出问题: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作出假设:
实验设计:对照组:
实验组:对土壤不做任何处理自变量:
实验现象:
结论分析:
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探究点二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对土壤高温处理土壤中是否含微生物提出问题: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土壤微生物的分35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流动不能离开物质循环而单独进行,能量的
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正是由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才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联系全球性,往复循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特点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反复循环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过程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以有机物形式流动形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项目探究点三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36思维拓展
温室效应的起因和危害?如何缓解温室效应呢?思维拓展温室效应的起因和危害?如何缓解温室效应呢?37全球性、往复循环五、板书设计全球性、往复循环五、板书设计38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带有全球性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c六、巩固练习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B)线粒体和染色体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管理盈利能力答辩
- 2023四年级数学上册 3 角的度量第1课时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3二年级数学下册 五 加与减第8课时 算得对吗2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 药店执照转让协议与药店承包经营合同6篇
- Unit2第1课时Section A (1a~Pronunciation)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 一 生活中的大数 学会购物教学设计 冀教版
- 激光表演协议与激光设备买卖合同5篇
- 10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 6《仙人掌与莲》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冀人版
- 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除草机器人简介
- 当代文学第一章1949-1966年的文学思潮
- 抽油井检泵作业课件
- 2022年06月2022年广东肇庆广宁县司法局招考聘用政府雇员名师点拨卷V答案详解版(3套版)
- a320飞机空调系统工作原理与使用维护分析
- 施工机具进场检查验收记录
- 《液压与气动技术项目教程》高职配套教学课件
- 民俗学概论 第一章 概述课件
- 2022年七步洗手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过敏性紫癜的护理PPT课件(PPT 33页)
- 基础降水井封井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