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章加成和消除反应
加成反应和消除反应,机理途径相似,方向相反一、极性加成反应涉及极性或离子性过渡态的加成反应,称为极性加成反应。第5章加成和消除反应加成反应和消除反应,机理途径相似1(A),(B)称为AdE2(双分子亲电加成反应)(A),(B)称为AdE2(双分子亲电加成反应)2AdE3(三分子亲电加成反应)1.卤化氢对烯的加成反应a.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如果一个不对称的烯反应结果得到两种可能的加成产物,其中卤原子连接到烯的取代最多的碳原子的产物占优势。(主要与碳正离子中间体的稳定性有关)AdE3(三分子亲电加成反应)3当供电子基团与烯烃相连时:形成的碳正离子和卤素的未共享电子对共轭,使体系能量降低。当强吸电子的原子团与不饱和碳原子相连时:
当供电子基团与烯烃相连时:4b.动力学
卤化氢对烯的加成反应常常表现三级动力学过程,反应速率方程是:v=k[烯烃][HX]2,分子E—Nu的E端和分子E—Nu的Nu端两进攻基团分别从双键的两侧同时进攻形成加成产物,叫做三分子亲电加成,其立体化学特征也是反式加成:b.动力学卤化氢对烯的加成反应常常表现三级动力学过程,反应5实际上有效的三分子碰撞的情况是罕见的,有可能涉及烯与卤化氢的络合物与另一分子卤化氢的相互作用:实际上有效的三分子碰撞的情况是罕见的,有可能涉及烯与卤化氢的6c.立体化学
(I)非共轭烯和卤化氢加成主要为反式加成。(II)
当双键和能使碳正离子中间体稳定的原子团共轭时,主要是顺式加成“离子对”,碳正离子中心的稳定性较高,碳氢键的形成不需要卤离子的协同进攻。由于中间体为碳正离子,因此易被具有亲核性的溶剂捕获,发生重排等作用。c.立体化学(I)非共轭烯和卤化氢加成主要为反式加成。72.卤素的加成反应
(I)卤素与烯烃的加成立体化学与卤化氢与烯烃的加成类似,孤立烯反式加成为主,共轭烯顺式加成为主:
2.卤素的加成反应(I)卤素与烯烃的加成立体化学与卤化氢8反应的第一步是极化了的Br2分子中δ+一端进攻顺CH3CH=CHCH3,生成环状溴鎓离子中间体。这是慢的一步。环状结构的溴鎓离子中间体阻止了C—C单键的转动。第二步Br-进攻这两个环碳原子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生成的产物是外消旋体,且是快反应。简单和非共轭烯烃被认为易生成溴鎓离子,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环状溴鎓离子比相应的开链碳正离子能量约低40kJ/mol,稳定得多因而易于生成。Cl2、Br2、I2,对多数烯烃的AdE2反应可形成桥鎓离子中间体,但有的先经过烯—卤素络合物,再生成桥鎓离子中间体,反应的第一步是极化了的Br2分子中δ+一端进攻顺CH3CH9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可以说明桥鎓离子的存在。形成桥鎓离子以后,亲核试剂需要从背面进攻,因此会得到反式加成产物。桥式溴鎓离子的有力证明是在SbF5–SO2或SbF5–SO2ClF溶液中于–60℃得到稳定的溴桥鎓离子盐:桥式溴鎓离子并非都是对称结构,Yetes提出溴原子和β–碳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较弱的桥键,如当β–碳上连有苯环时即是如此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可以说明桥鎓离子的存在。形成桥鎓离子以后,10(3)共轭烯烃的加成反应共轭烯烃的亲电加成也是朝形成相对稳定的中间体方向进行。第一步反应,亲电试剂的亲电部分总是加到共轭链的一个末端碳上,而不会加到共轭链的中间碳上。如1,3-丁二烯与HCl反应:第一步慢反应是H+或HCl分子的δ+端进攻共轭体系的末端碳原子生成(2),而不是进攻共轭体系中间碳原子生成(3)。因为碳正离子(2)比(3)稳定容易生成。第二步快反应是碳正离子(2)与Cl-离子加成生成1,2-加成产物(4)和1,4-加成产物5)(3)共轭烯烃的加成反应共轭烯烃的亲电加成也是朝形成相对稳定111,3-丁二烯和溴的加成也是亲电加成,第一步反应先形成碳正离子(I),而不是碳正离子(II)。因为碳正离子(I)中正电荷和双键共轭,体系稳定;而碳正离子(II)电荷定域,体系的能量高。第二步是Br-进攻碳正离子,得到1,4-加成产物和1,2-加成产物,1,4-加成和1,2-加成产物何者占优势,取决于反应物本身的结构和反应条件。加成和消除反应课件12如2-甲基-1,3-丁二烯和HBr加成时主要得到1,4-加成产物,因为1,4-加成产物有8个C-Hσ键与双键发生超共轭,而1,2-加成产物没有C-Hσ键和双键共轭,因此生成1,4-加成产物。1-苯基-1,3-丁二烯和HBr的加成反应主要为1,2-加成产物,该产物中苯环和双键共轭,较其它形式的加成产物稳定。加成和消除反应课件131,4-二苯基-1,3二丁烯和溴加成的产物主要也为1,2-加成产物,1,4-加成产物不超过4%。丁二烯和溴在不同溶剂中进行加成反应时,1,4-加成产物的百分数随溶剂极性增大而升高:溶剂反应温度(℃)1,4—加成产物(%)乙酸470氯仿–1563正已烷-15381,4-二苯基-1,3二丁烯和溴加成的产物主要也为1,2-加14原因是在正已烷等非极性溶剂中反应时,溴没有离解而以溴分子和共轭二烯的一个双键加成,主要生成1,2-加成产物原因是在正已烷等非极性溶剂中反应时,溴没有离解而以溴分子和共15二、消除反应
消除反应(EliminationReaction)是指从有机分子中排除去一个小分子或两个原子或基团,生成双键、叁键或环状结构化合物的反应。(1)α-消除(或1,1-消除)反应(2)β-消除(或1,2-消除)反应二、消除反应消除反应(EliminationReacti16(3)γ—消除(或1,3-消除)反应另外还有1,4-消除和1,5-消除反应等等。1,3-消除或1,4-消除可以看作是分子内的取代反应。重点讨论β-消除反应:(3)γ—消除(或1,3-消除)反应17加成和消除反应课件181.消除反应的历程
(一)双分子消除反应历程(E2)在双分子消除反应中,碱进攻反应物的β—H的同时,离去基团带着一对电子从分子中离去,在两个碳原子之间形成新的π键:
B:和消除的X不一定都是负离子,可以带不同电荷:B:=H2O,N(CH3)3,CH3COO-,O2NC6H4O-,C6H5O-,HO-,-OC2H5,-NH2,CO32-X=-+NR3,-+PR3,-+SR2,-SO2R,-Cl,-Br,-I,-OSO2R,-OCOR1.消除反应的历程(一)双分子消除反应历程(E2)19(a)E2历程,动力学表现为二级反应,新键的生成和旧键的断裂是协同进行的,碱参与了过渡态的形成,反应速率与反应物和碱的浓度成正比。υ=κ[RX][B:-]在消除作用中当离去的氢用氘代替时,有同位素效应从3到8。(b)立体化学在E2消除中,过渡态所涉及五个原子(包括碱)必须位于同一平面加成和消除反应课件20在(I)中H和L从相反方向消除称为反式消除或对向消除,而(II)称为顺式消除或同向消除。一般情况下反式消除更有利,因为在(I)中为对位交叉构象,这种过渡态的能量比重叠式构象(II)所需的能量小。例如:1-溴-1,2-二苯丙烷按E2历程进行消除反应时,其中一对对映体只生成顺式-1,2-二苯丙烯,在(I)中H和L从相反方向消除称为反式消除或对向消除,而(I21均说明卤素与位于反式的氢原子发生消除反应。又如氯代反丁烯二酸脱氯化氢的反应速度比顺式二酸快48倍,反式消除作用比顺式消除作用占优势均说明卤素与位于反式的氢原子发生消除反应。又如氯代反丁烯二酸22在六员环中相邻的处于反式的原子或原子团可为直立键或平伏键,离去原子团的反式交叉构象要求这两个消除的原子或原子团为直立键,即使这种构象具有较高的能量。在六员环中相邻的处于反式的原子或原子团可为直立键或平伏键,离23在无环体系中,通常反式消除占优势,但在某些消除反应中亦有顺式消除反应与之竞争,影响顺式与反式作用的因素:a.良好的离去原子团如溴化物及对甲苯磺酸酯类等,反式消除占优势,而差的离去原子团如氟化物及三甲胺等顺式消除占优势。b.碱的状态(即以游离状态或是以离子对存在)(I)弱电离的溶剂促进不带电荷的离去原子团的顺式消除,这是由于在非极性溶剂中碱很可能以离子对的形式存在。在无环体系中,通常反式消除占优势,但在某些消除反应中亦有顺式24在过渡态中离子对中的负离子作为碱,而正离子帮助离去原子团的脱离,1,1,4,4-四甲基-7-溴环癸烷的消除作用。
在过渡态中离子对中的负离子作为碱,而正离子帮助离去原子团的脱25(II)当离去原子团带正电荷时,离子对增加反式消除的量
当离去原子团带正电荷时,游离的碱进攻离去原子团,并处于有利进攻顺式β氢的位置发生顺式消除,但离子对将减少这种进攻。(III)碱的浓度强碱多半显示高比例的顺式消除作用,弱碱反式消除占绝对优势。(II)当离去原子团带正电荷时,离子对增加反式消除的量26c.空间效应
(I)无环化合物若分子为高度空间阻碍,则为五元环Ei历程(II)双键烯的顺式、反式比例随不同反应条件变化,当反应物中离去基团体积较大(如芳基磺酸酯)与体积较大的强碱起作用时,反应物的空间因素决定了消除的方式:c.空间效应(I)无环化合物若分子为高度空间阻碍,则为五27如果磺酸酯基由体积较小的卤素代替,空间因素不占主导的话,另一种更稳定的反式产物为主要产物实验证明,消除反应中顺式消除和反式消除的比例与反应物的结构、离去基团、试剂的碱性和体积,溶剂等都有关系。如果磺酸酯基由体积较小的卤素代替,空间因素不占主导的话,另一28(二)单分子消除反应历程(E1)
一般地讲,易于离解为碳正离子的化合物,消除反应按E1历程进行E1反应与SN1反应都是分两步进行的,中间体都是碳正离子。因此两者常为竞争反应。有利于E1及与之竞争的SN1是促进电离作用的因素:1)使碳正离子稳定的给电子基团,2)好的离去基团,3)电离能力强的高介电常数极性溶剂。E1机理的速度决定步骤中,碱不起作用,但对碳正离子的前途即E1与SN1的竞争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较强的碱有利于E1反应。(二)单分子消除反应历程(E1)一般地讲,易于离解为碳正29(三)E1cb历程
E1cb来源于碳负离子中间体为被作用物的共轭碱(conjugatebase)在β碳上连有—NO2、C=O、–CN等吸电子基团时,有利于按E1cb历程进行反应,因为吸电子的原子团位于β碳原子上时,有利于质子转移给碱,并使形成的碳负离子稳定。(三)E1cb历程30加成和消除反应课件312.消除反应的定向
a)
E1历程中决定消除反应的方向,主要是生成的烯类的稳定性,在此情况下遵从查依采夫定则,形成在不饱和碳原子上有烃基最多的烯烃(超共轭来解释)。2.消除反应的定向32当不遵从查依采夫定则的产物由于空间效应更为稳定时,反应不遵从查依采夫定则。由于甲基叔定基处于顺式位置,空间效应较大。当不遵从查依采夫定则的产物由于空间效应更为稳定时,反应不遵从33b)E2历程
(I)当被消除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时(+NR3,+SR2),β氢原子的相对酸性决定消除反应的方向,遵从霍夫曼定则b)E2历程(I)当被消除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时(+NR34(II)如果β`碳原子上连有强有力的吸电子原子团,如-COR,-NO2,-SO2R,-CN,-C6H5等,遵从查依采夫定则(III)被消除的原子或原子团为电中性时,遵从查依采夫定则(II)如果β`碳原子上连有强有力的吸电子原子团,如-CO35(IV)难离去的原子团有利于按霍夫曼定则进行
此外,不管是E1或E2,形成的双键不能位于桥头碳原子上(除非环很大)(IV)难离去的原子团有利于按霍夫曼定则进行36如果发生消除反应的化合物的分子中已有双键(C=C或C=O)存在,并且和新形成的双键共轭,此种共轭产物占优势。如果发生消除反应的化合物的分子中已有双键(C=C或C=O)存373.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
A.
化合物结构的影响(a)对反应活性的影响(I)原子团Ar及C=C位于α或β碳原子使E1和E2的速度增加(II)β碳原子上有Br,Cl,Ts,NO2,CN,SR等吸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时,使E2反应速度增加,当其位于α位时影响较小。3.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A.化合物结构的影响38(b)对历程的影响
α烷基及α芳基增加E1消除的量,β烷基亦使历程向E1历程转变,β烷基减低了β氢的酸性;位于β位的所有吸电子的原子和原子团均使历程向E1cb转变。(c)对消出反应和取代反应比例的影响在一级和二级反应条件下,α碳原子增加分支,则消除比例增加,但取代产物仍占优势,增加β碳原子的分支,亦增加E2消除的比例。
(b)对历程的影响α烷基及α芳基增加E1消除的量,β烷基亦39B.进攻试剂的影响
(a)对E1和E2比例的影响增加外来的碱时,反应历程由E1转变为E2(即增加进攻试剂的浓度,反应历程由E1转变为E2),碱性增强亦使反应由E1向E2转变。(b)对消除反应和取代反应比例的影响强碱不仅有利于消除反应,而且使反应中的E2历程占优势;用高浓度的强碱,在非离子溶剂中进攻反应,则双分子反应历程占优势,并且E2比SN2占优势。碱浓度低或没有碱时,在离子溶剂中,单分子反应历程占优势
B.进攻试剂的影响(a)对E1和E2比例的影响40C.离去原子团的影响
(a)对E1、E2和E1cb比例的影响好的离去基团有利于E1历程,也有利于E2历程;较差的离去原子团和荷正电荷的原子团使反应趋向于按E1cb历程进行反应。(b)对消除作用和取代作用的影响对一级反应,离去原子团对消除和取代作用的竞争无影响二级反应,离去原子团的影响也不大;但带正电荷的离去原子团消除作用比例增加
C.离去原子团的影响(a)对E1、E2和E1cb比例的影41D.溶剂的影响与亲核取代比较E1与SN1有相同的速度控制步骤,溶剂化效应相似根据Hughes-Ingold规则,在E2和SN2反应中电荷分散程度大于E1和SN1反应,增加溶剂的极性通常对E1和SN1历程比E2和SN2历程更为有利,因此改变溶剂不仅影响反应速度而且也影响反应历程。
D.溶剂的影响与亲核取代比较42同时,溶剂的极性增大,SN2和E2均减速,但E2反应的过渡态中电荷分散比SN2中更大,因此,当溶剂的极性增大时,E2消除反应比SN2取代反应的反应速度减小得更多,所以碱的水溶液有利于SN2历程,形成取代产物;碱的醇溶液则有利于E2历程,形成烯。同时,溶剂的极性增大,SN2和E2均减速,但E2反应43在E1反应的过渡态中电荷分散程度比在SN1的过渡态中大,因此:(1)
极性大的溶剂代替极性小的溶剂,使消除反应历程由E2转向E1。(2)
在单分子反应历程,E1和SN1的比例与溶剂的性质无关。(3)
溶剂极性增大时,E1和SN1均减速,且E1反应减速更多。在E1反应的过渡态中电荷分散程度比在SN1的过渡态中大,因此44E.温度的影响升温,增加消除反应的比例
4.热解消除反应化合物在加热时发生消除反应,不需要其它试剂的作用反应历程为Ei历程,被消除的两个原子或原子团在它们离开的同时彼此形成新键,为顺势消除,反应过程中形成环状过渡态中间体。
E.温度的影响45离子对历程:
首先形成一个负离子(X-),形成的碳正离子在第二步失去一个β质子,和刚消除的负离子结合,该历程与E1历程相似:
离子对历程:46由于Ei历程为顺势消除作用,只有β碳原子上有顺势氢原子时,消除反应才能发生。
由于Ei历程为顺势消除作用,只有β碳原子上有顺势氢原子时,消47楚加耶夫反应(将醇变为烯的特殊反应,与其它脱水反应比较,碳骨架不发生改变)
Cope(考普反应)将胺和氧化剂混合楚加耶夫反应(将醇变为烯的特殊反应,与其它脱水反应比较,碳骨48热解消除反应的定向
(a)热解消除反应的方向决定于可利用的β氢原子数(遵从霍夫曼定则)(b)若为环状化合物,当顺式氢原子只存在于一面时,则按此方向形成双键
热解消除反应的定向(a)热解消除反应的方向决定于可利用的49平伏键可与同面直立氢和反式平伏氢消除。(c)在开链体系中,如果构象中的β氢原子和被消除的原子团位于顺式,有重叠效应
平伏键可与同面直立氢和反式平伏氢消除。50第5章加成和消除反应
加成反应和消除反应,机理途径相似,方向相反一、极性加成反应涉及极性或离子性过渡态的加成反应,称为极性加成反应。第5章加成和消除反应加成反应和消除反应,机理途径相似51(A),(B)称为AdE2(双分子亲电加成反应)(A),(B)称为AdE2(双分子亲电加成反应)52AdE3(三分子亲电加成反应)1.卤化氢对烯的加成反应a.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如果一个不对称的烯反应结果得到两种可能的加成产物,其中卤原子连接到烯的取代最多的碳原子的产物占优势。(主要与碳正离子中间体的稳定性有关)AdE3(三分子亲电加成反应)53当供电子基团与烯烃相连时:形成的碳正离子和卤素的未共享电子对共轭,使体系能量降低。当强吸电子的原子团与不饱和碳原子相连时:
当供电子基团与烯烃相连时:54b.动力学
卤化氢对烯的加成反应常常表现三级动力学过程,反应速率方程是:v=k[烯烃][HX]2,分子E—Nu的E端和分子E—Nu的Nu端两进攻基团分别从双键的两侧同时进攻形成加成产物,叫做三分子亲电加成,其立体化学特征也是反式加成:b.动力学卤化氢对烯的加成反应常常表现三级动力学过程,反应55实际上有效的三分子碰撞的情况是罕见的,有可能涉及烯与卤化氢的络合物与另一分子卤化氢的相互作用:实际上有效的三分子碰撞的情况是罕见的,有可能涉及烯与卤化氢的56c.立体化学
(I)非共轭烯和卤化氢加成主要为反式加成。(II)
当双键和能使碳正离子中间体稳定的原子团共轭时,主要是顺式加成“离子对”,碳正离子中心的稳定性较高,碳氢键的形成不需要卤离子的协同进攻。由于中间体为碳正离子,因此易被具有亲核性的溶剂捕获,发生重排等作用。c.立体化学(I)非共轭烯和卤化氢加成主要为反式加成。572.卤素的加成反应
(I)卤素与烯烃的加成立体化学与卤化氢与烯烃的加成类似,孤立烯反式加成为主,共轭烯顺式加成为主:
2.卤素的加成反应(I)卤素与烯烃的加成立体化学与卤化氢58反应的第一步是极化了的Br2分子中δ+一端进攻顺CH3CH=CHCH3,生成环状溴鎓离子中间体。这是慢的一步。环状结构的溴鎓离子中间体阻止了C—C单键的转动。第二步Br-进攻这两个环碳原子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生成的产物是外消旋体,且是快反应。简单和非共轭烯烃被认为易生成溴鎓离子,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环状溴鎓离子比相应的开链碳正离子能量约低40kJ/mol,稳定得多因而易于生成。Cl2、Br2、I2,对多数烯烃的AdE2反应可形成桥鎓离子中间体,但有的先经过烯—卤素络合物,再生成桥鎓离子中间体,反应的第一步是极化了的Br2分子中δ+一端进攻顺CH3CH59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可以说明桥鎓离子的存在。形成桥鎓离子以后,亲核试剂需要从背面进攻,因此会得到反式加成产物。桥式溴鎓离子的有力证明是在SbF5–SO2或SbF5–SO2ClF溶液中于–60℃得到稳定的溴桥鎓离子盐:桥式溴鎓离子并非都是对称结构,Yetes提出溴原子和β–碳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较弱的桥键,如当β–碳上连有苯环时即是如此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可以说明桥鎓离子的存在。形成桥鎓离子以后,60(3)共轭烯烃的加成反应共轭烯烃的亲电加成也是朝形成相对稳定的中间体方向进行。第一步反应,亲电试剂的亲电部分总是加到共轭链的一个末端碳上,而不会加到共轭链的中间碳上。如1,3-丁二烯与HCl反应:第一步慢反应是H+或HCl分子的δ+端进攻共轭体系的末端碳原子生成(2),而不是进攻共轭体系中间碳原子生成(3)。因为碳正离子(2)比(3)稳定容易生成。第二步快反应是碳正离子(2)与Cl-离子加成生成1,2-加成产物(4)和1,4-加成产物5)(3)共轭烯烃的加成反应共轭烯烃的亲电加成也是朝形成相对稳定611,3-丁二烯和溴的加成也是亲电加成,第一步反应先形成碳正离子(I),而不是碳正离子(II)。因为碳正离子(I)中正电荷和双键共轭,体系稳定;而碳正离子(II)电荷定域,体系的能量高。第二步是Br-进攻碳正离子,得到1,4-加成产物和1,2-加成产物,1,4-加成和1,2-加成产物何者占优势,取决于反应物本身的结构和反应条件。加成和消除反应课件62如2-甲基-1,3-丁二烯和HBr加成时主要得到1,4-加成产物,因为1,4-加成产物有8个C-Hσ键与双键发生超共轭,而1,2-加成产物没有C-Hσ键和双键共轭,因此生成1,4-加成产物。1-苯基-1,3-丁二烯和HBr的加成反应主要为1,2-加成产物,该产物中苯环和双键共轭,较其它形式的加成产物稳定。加成和消除反应课件631,4-二苯基-1,3二丁烯和溴加成的产物主要也为1,2-加成产物,1,4-加成产物不超过4%。丁二烯和溴在不同溶剂中进行加成反应时,1,4-加成产物的百分数随溶剂极性增大而升高:溶剂反应温度(℃)1,4—加成产物(%)乙酸470氯仿–1563正已烷-15381,4-二苯基-1,3二丁烯和溴加成的产物主要也为1,2-加64原因是在正已烷等非极性溶剂中反应时,溴没有离解而以溴分子和共轭二烯的一个双键加成,主要生成1,2-加成产物原因是在正已烷等非极性溶剂中反应时,溴没有离解而以溴分子和共65二、消除反应
消除反应(EliminationReaction)是指从有机分子中排除去一个小分子或两个原子或基团,生成双键、叁键或环状结构化合物的反应。(1)α-消除(或1,1-消除)反应(2)β-消除(或1,2-消除)反应二、消除反应消除反应(EliminationReacti66(3)γ—消除(或1,3-消除)反应另外还有1,4-消除和1,5-消除反应等等。1,3-消除或1,4-消除可以看作是分子内的取代反应。重点讨论β-消除反应:(3)γ—消除(或1,3-消除)反应67加成和消除反应课件681.消除反应的历程
(一)双分子消除反应历程(E2)在双分子消除反应中,碱进攻反应物的β—H的同时,离去基团带着一对电子从分子中离去,在两个碳原子之间形成新的π键:
B:和消除的X不一定都是负离子,可以带不同电荷:B:=H2O,N(CH3)3,CH3COO-,O2NC6H4O-,C6H5O-,HO-,-OC2H5,-NH2,CO32-X=-+NR3,-+PR3,-+SR2,-SO2R,-Cl,-Br,-I,-OSO2R,-OCOR1.消除反应的历程(一)双分子消除反应历程(E2)69(a)E2历程,动力学表现为二级反应,新键的生成和旧键的断裂是协同进行的,碱参与了过渡态的形成,反应速率与反应物和碱的浓度成正比。υ=κ[RX][B:-]在消除作用中当离去的氢用氘代替时,有同位素效应从3到8。(b)立体化学在E2消除中,过渡态所涉及五个原子(包括碱)必须位于同一平面加成和消除反应课件70在(I)中H和L从相反方向消除称为反式消除或对向消除,而(II)称为顺式消除或同向消除。一般情况下反式消除更有利,因为在(I)中为对位交叉构象,这种过渡态的能量比重叠式构象(II)所需的能量小。例如:1-溴-1,2-二苯丙烷按E2历程进行消除反应时,其中一对对映体只生成顺式-1,2-二苯丙烯,在(I)中H和L从相反方向消除称为反式消除或对向消除,而(I71均说明卤素与位于反式的氢原子发生消除反应。又如氯代反丁烯二酸脱氯化氢的反应速度比顺式二酸快48倍,反式消除作用比顺式消除作用占优势均说明卤素与位于反式的氢原子发生消除反应。又如氯代反丁烯二酸72在六员环中相邻的处于反式的原子或原子团可为直立键或平伏键,离去原子团的反式交叉构象要求这两个消除的原子或原子团为直立键,即使这种构象具有较高的能量。在六员环中相邻的处于反式的原子或原子团可为直立键或平伏键,离73在无环体系中,通常反式消除占优势,但在某些消除反应中亦有顺式消除反应与之竞争,影响顺式与反式作用的因素:a.良好的离去原子团如溴化物及对甲苯磺酸酯类等,反式消除占优势,而差的离去原子团如氟化物及三甲胺等顺式消除占优势。b.碱的状态(即以游离状态或是以离子对存在)(I)弱电离的溶剂促进不带电荷的离去原子团的顺式消除,这是由于在非极性溶剂中碱很可能以离子对的形式存在。在无环体系中,通常反式消除占优势,但在某些消除反应中亦有顺式74在过渡态中离子对中的负离子作为碱,而正离子帮助离去原子团的脱离,1,1,4,4-四甲基-7-溴环癸烷的消除作用。
在过渡态中离子对中的负离子作为碱,而正离子帮助离去原子团的脱75(II)当离去原子团带正电荷时,离子对增加反式消除的量
当离去原子团带正电荷时,游离的碱进攻离去原子团,并处于有利进攻顺式β氢的位置发生顺式消除,但离子对将减少这种进攻。(III)碱的浓度强碱多半显示高比例的顺式消除作用,弱碱反式消除占绝对优势。(II)当离去原子团带正电荷时,离子对增加反式消除的量76c.空间效应
(I)无环化合物若分子为高度空间阻碍,则为五元环Ei历程(II)双键烯的顺式、反式比例随不同反应条件变化,当反应物中离去基团体积较大(如芳基磺酸酯)与体积较大的强碱起作用时,反应物的空间因素决定了消除的方式:c.空间效应(I)无环化合物若分子为高度空间阻碍,则为五77如果磺酸酯基由体积较小的卤素代替,空间因素不占主导的话,另一种更稳定的反式产物为主要产物实验证明,消除反应中顺式消除和反式消除的比例与反应物的结构、离去基团、试剂的碱性和体积,溶剂等都有关系。如果磺酸酯基由体积较小的卤素代替,空间因素不占主导的话,另一78(二)单分子消除反应历程(E1)
一般地讲,易于离解为碳正离子的化合物,消除反应按E1历程进行E1反应与SN1反应都是分两步进行的,中间体都是碳正离子。因此两者常为竞争反应。有利于E1及与之竞争的SN1是促进电离作用的因素:1)使碳正离子稳定的给电子基团,2)好的离去基团,3)电离能力强的高介电常数极性溶剂。E1机理的速度决定步骤中,碱不起作用,但对碳正离子的前途即E1与SN1的竞争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较强的碱有利于E1反应。(二)单分子消除反应历程(E1)一般地讲,易于离解为碳正79(三)E1cb历程
E1cb来源于碳负离子中间体为被作用物的共轭碱(conjugatebase)在β碳上连有—NO2、C=O、–CN等吸电子基团时,有利于按E1cb历程进行反应,因为吸电子的原子团位于β碳原子上时,有利于质子转移给碱,并使形成的碳负离子稳定。(三)E1cb历程80加成和消除反应课件812.消除反应的定向
a)
E1历程中决定消除反应的方向,主要是生成的烯类的稳定性,在此情况下遵从查依采夫定则,形成在不饱和碳原子上有烃基最多的烯烃(超共轭来解释)。2.消除反应的定向82当不遵从查依采夫定则的产物由于空间效应更为稳定时,反应不遵从查依采夫定则。由于甲基叔定基处于顺式位置,空间效应较大。当不遵从查依采夫定则的产物由于空间效应更为稳定时,反应不遵从83b)E2历程
(I)当被消除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时(+NR3,+SR2),β氢原子的相对酸性决定消除反应的方向,遵从霍夫曼定则b)E2历程(I)当被消除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时(+NR84(II)如果β`碳原子上连有强有力的吸电子原子团,如-COR,-NO2,-SO2R,-CN,-C6H5等,遵从查依采夫定则(III)被消除的原子或原子团为电中性时,遵从查依采夫定则(II)如果β`碳原子上连有强有力的吸电子原子团,如-CO85(IV)难离去的原子团有利于按霍夫曼定则进行
此外,不管是E1或E2,形成的双键不能位于桥头碳原子上(除非环很大)(IV)难离去的原子团有利于按霍夫曼定则进行86如果发生消除反应的化合物的分子中已有双键(C=C或C=O)存在,并且和新形成的双键共轭,此种共轭产物占优势。如果发生消除反应的化合物的分子中已有双键(C=C或C=O)存873.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
A.
化合物结构的影响(a)对反应活性的影响(I)原子团Ar及C=C位于α或β碳原子使E1和E2的速度增加(II)β碳原子上有Br,Cl,Ts,NO2,CN,SR等吸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时,使E2反应速度增加,当其位于α位时影响较小。3.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A.化合物结构的影响88(b)对历程的影响
α烷基及α芳基增加E1消除的量,β烷基亦使历程向E1历程转变,β烷基减低了β氢的酸性;位于β位的所有吸电子的原子和原子团均使历程向E1cb转变。(c)对消出反应和取代反应比例的影响在一级和二级反应条件下,α碳原子增加分支,则消除比例增加,但取代产物仍占优势,增加β碳原子的分支,亦增加E2消除的比例。
(b)对历程的影响α烷基及α芳基增加E1消除的量,β烷基亦89B.进攻试剂的影响
(a)对E1和E2比例的影响增加外来的碱时,反应历程由E1转变为E2(即增加进攻试剂的浓度,反应历程由E1转变为E2),碱性增强亦使反应由E1向E2转变。(b)对消除反应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沪科版选择性必修三物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木模板木方采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借款合同参考格式4篇
- 2025年度桥梁路面混凝土施工劳务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农用拖拉机租赁与农田作业合同3篇
- 2025年度幕墙施工劳务分包合同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范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苗木新品种研发与推广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旅游地产开发贷款担保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厂房租赁与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合同范本3篇
- 护士长合同范本(2篇)
- GB/T 16288-2024塑料制品的标志
- 麻风病防治知识课件
- 干部职级晋升积分制管理办法
- TSG ZF003-2011《爆破片装置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护理服务在产科中的应用课件
- 2024年代理记账工作总结6篇
- 电气工程预算实例:清单与计价样本
- VOC废气治理工程中电化学氧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煤矿机电设备培训课件
- 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标准语段写作课件32张
-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英语统一考试模拟演练八省联考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