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第六章:心身疾病课件_第1页
护理心理学第六章:心身疾病课件_第2页
护理心理学第六章:心身疾病课件_第3页
护理心理学第六章:心身疾病课件_第4页
护理心理学第六章:心身疾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心身疾病第六章心身疾病第六章【学习目标】1心身疾病陈述心身疾病的概念说明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识别常见的心身疾病描述心身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护理234第六章【学习目标】1心身疾病陈述心身疾病的概念说明心身疾病的第六章第一节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概述第二节常见的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第六章第一节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概述第二节常见的心身疾病的心理护【预习案例】案例6-1:患者,45岁,部队干部。平时不嗜烟酒,生活规律,但性情急躁,易激动,工作作风雷厉风行,争强好胜;生活中时间观念很强,上街购物事时将与欲购物品购买后立即返回,很少闲逛;走路速度快。一年前因转业到地方某单位工作,工作不顺,常因小事上火,发脾气。1天前因心前区疼痛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思考:1.该患者病前是何种人格类型?2.发病前的明显原因是什么?3.患者的情绪反应属于哪一种?4.对患者应采取哪些干预措施?【预习案例】案例6-1:患者,45岁,部队干部。平时不嗜烟酒第一节心身疾病概述一、心身疾病的概念(一)定义心身疾病躯体疾病心身病心身症神经症精神病心身症:只是躯体功能性改变。心身病:发生了躯体器质性病变。第一节心身疾病概述一、心身疾病的概念(一)定义心身疾病躯体疾心身疾病:?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广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疾病。心身疾病:?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二)心身疾病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反应有关。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二)心身疾病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二、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及范围(一)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一般人群3.6-60%;?门诊与住院病人中1/3患有心身疾病;?性别:女性:男性3:2;?年龄:>65岁<12岁患病率最低,更年期或老年前期为发病高峰;?地域性:城市>农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二、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及范围(一)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一般人群3(二)心身疾病的范围(1)心血管系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心律失常、雷诺病等。(2)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神经性咳嗽等(3)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肠道易激综合征等。(4)内分泌系统: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更年期综合征等。(5)泌尿生殖系统:过敏性膀胱炎、性功能障碍、慢性前列腺炎等。(二)心身疾病的范围(1)心血管系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二)心身疾病的范围(6)神经系统:血管神经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睡眠障碍等(7)肌肉骨骼系统:类风湿性关节炎、痉挛性斜颈、腰背疼、肌肉痛、书写痉挛等。(8)皮肤系统:神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湿疹、斑秃、牛皮癣、多汗症等。(9)外科:术后神经症、术后肠粘连、整形术后综合征等。(10)妇科:痛经、经前紧张综合征、月经紊乱、功能性子宫出血、性功能障碍、功能性不孕症等。(二)心身疾病的范围(6)神经系统:血管神经性头痛、肌紧张性(二)心身疾病的范围(11)儿科:遗尿症、口吃、哮喘等。(12)眼科:原发性青光眼、眼睑痉挛、飞蚊症等。(13)耳鼻喉科:美尼尔综合征、咽喉部异物感等。(14)口腔科:特发性口腔溃疡、特发性舌痛症、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口臭、口腔炎等。(15)其他:恶性肿瘤、肥胖症、意外伤害的易病倾向等。(二)心身疾病的范围(11)儿科:遗尿症、口吃、哮喘等。(1三、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一)心理因素1.情绪与心身疾病2.人格特征与心身疾病(二)社会因素(三)生理因素三、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一)心理因素1.情绪与心身疾病2.人【各型性格与疾病】1.急躁好胜型的A型性格:易患冠心病。包括极端好胜,富有攻击性,缺乏耐心,有时间紧迫感和怀有敌意,通常是个孤独者。有统计表明,85%的心血管疾病与A型性格有关。2.遇事想得开的B型性格:大都会长寿:典型B型性格的特征与A型性格相反,较少竞争性,较少敌意,容易相处、不易激动,社交适应性较好,遇事想得开,不耿耿于怀。3.忍气吞声的C型人:患癌症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3倍。C型行为的主要特征为:隐忍或自我牺牲,合作且愉快,不果断,耐心,服从外部权威,而且不将消极情绪外露,特别是气愤情绪。4.孤僻寡言D型人:最易患心脏病,神经官能症。D型性格的人是孤僻型,退缩,沉默寡言,待人冷淡;缺乏自信心,有不安全感;性格孤僻,爱独处,不合群;情感消极,忧伤,容易烦躁不安。【各型性格与疾病】1.急躁好胜型的A型性格:易患冠心病。包括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图示心理中介: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人格特征致病因子:物理化学生物遗传应激源:躯体心理社会心理应激心身反应器官脆性心身反应心身紊乱心身疾病生理中介:遗传因素、生理特征、环境因素、社会支持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图示心理中介: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四、心身疾病的诊断防治原则(一)诊断原则1.诊断要点(1)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时间关系;(2)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3)排除神经症和精神病四、心身疾病的诊断防治原则(一)诊断原则1.诊断要点(1)疾2、诊断程序(1)采集病史(心理社会方面):个体心理发展特点、个性或行为特点、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家庭或社会支持资源、个体认知评价模式等;(2)体格检查: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行为反应方式、情绪反应等;(3)心理行为检查:晤谈、行为观察、心理测量等;(4)综合分析:评价是否是心身疾病,是何种心身疾病。2、诊断程序(1)采集病史(心理社会方面):个体心理发展特点(二)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或其他方面的处理。2.心理治疗。3.精神药物治疗(抗抑郁、抗焦虑等治疗)。4.环境治疗。(二)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或其他方面的处理。2.心(三)心身疾病的预防1.加强心理卫生的宣教。2.培养健全的人格。3.消除各种有害的心理社会刺激因素,及时发现心理危机如自杀、吸毒等,并给予指导和帮助。进行适当的疏导和调整,以减少不良的心理刺激。4.对有遗传倾向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应注意做好心理预防措施,防止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5.加强行为训练和控制。如放松训练、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三)心身疾病的预防1.加强心理卫生的宣教。2.培养健全的人第二节常见的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第二节常见的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一、原发性高血压(一)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吸烟肥胖遗传酗酒精神紧张过度摄盐胰岛素抵抗血管紧张素II异常增多原发性高血压多因素致病。公认血管紧张素II异常增多会直接导致高血压。一、原发性高血压(一)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吸(一)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慢性应激:长期慢性应激状态较急性应激事件更易引起高血压。高应激区的居民发病率高。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的职业发病率高。(一)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慢性应激:长期2.人格特征:受压抑的愤怒表达和过分的愤怒表达与高血压发病有关。在不良环境下(受教育程度低下、社会经济地位低下),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人容易患高血压。3.婚姻状态:根据Framingham的资料,寡妇和鳏夫的血压高于配偶健在者。4.不良行为因素:发病率与高盐饮食、超重、肥胖、缺少运动、大量吸烟及饮酒等因素有关,这些不良行为因素又直接或间接地受心理或环境因素的影响。2.人格特征:受压抑的愤怒表达和过分的愤怒表达与高血压发病有(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反应紧张焦虑、猜疑、恐惧。(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反应紧张焦虑、猜疑、恐惧。(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1.认知水平的提高、情绪的调整2.松弛训练:3.生物反馈:(是内脏学习的过程)血压成为一种能被患者“随意”操作的内脏行为,从而达到降压目的。4.运动疗法:耐力性运动训练或有氧运动训练均有中度降压作用。有人还指出运动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防止粥样斑块形成。5.改变生活习惯:减重、限盐、戒烟和控制饮酒是降压的有效措施。(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1.认知水平的提高、情绪的调二、冠心病(一)心理社会因素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压力因素:冠心病与社会高度的发达程度、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生活环境压力大、对文化差异的不适应等因素密切相关。2.情绪因素:压力因素致心理压力增大而使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特别是突发的负性生活事件使人产生焦虑、恐惧、愤怒、内疚和沮丧等负性情绪,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二、冠心病(一)心理社会因素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压力3.人格因素A型A型性格的特征是:?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出人头地;?性情急躁,?缺乏耐心,?容易激动;?有时间紧迫感,?行动匆忙;?对人有敌意。B型C型?与A相反的性格,?如不争强好胜?做事不慌不忙的性格?称为B型性格?肿瘤的性格模型,?即C型性格。??特征是压抑自己的情绪,?过分忍让,回避矛盾,?怒而不发,?好生闷气,内向。3.人格因素A型A型性格的特征是:?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4.行为因素:吸烟、缺乏运动、肥胖、高盐高脂饮食、对社会压力的适应不良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4.行为因素:吸烟、缺乏运动、肥胖、高盐高脂饮食、对社会压力(二)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1.对诊断和症状的反应:在无症状和被诊断前通常无心理反应。出现症状而被诊断后,反应与其人格特征和对病的认识有关:倾向于悲观归因模式思维者:紧张焦虑不安,甚至出现惊恐发疾病行为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主要行为。部分患者则采用“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导致就诊的延误。作,充满对预期焦虑,部分继发抑郁,生活方式发生重大的改变,(二)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1.对诊断和症状的反应:在无症状和2·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反应国外对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患者的研究发现:焦虑:80%抑郁情绪:58%敌对情绪:22%不安:16%通常第1天为焦虑;第2天有部分患者呈现“否认”的防卫反应;第3~5天主要为抑郁,其持续时间比焦虑长。2·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反应国外对冠心病监护病房(CCU)3·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心理反应最常见的主诉是疲乏、抑郁、睡眠障碍、对性生活的担心、不敢恢复工作等。主张渐进性活动锻炼,必要时抗抑郁治疗。3·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心理反应最常见的主诉是疲乏、抑郁、睡眠(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1.患者教育:认识疾病、减少焦虑,焦虑抑郁的治疗。2.行为的矫正:矫正A型行为、吸烟、酗酒、过食和肥胖、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3.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1.患者教育:认识疾病、减少焦虑,三、糖尿病(一)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发生与发展中作用1.心理社会因素糖尿病的发生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有一定关系。急性应激可使正常人在饱餐后血糖反应峰值延迟。地震、重大火灾后,糖尿病的发病率较灾前明显增加。心理应激可使正常人显示糖尿病的某些症状(如血糖升高、尿中糖和酮体含量增多)。一些患者由于生活事件的突然袭击,病情迅速加剧,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三、糖尿病(一)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发生与发展中作用1.心理2.人格特征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性格不成熟,具有被动依赖、做事优柔寡断、缺乏自信、常有不安全感。这些人格特点被称作糖尿病人格。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具有内倾型、不稳定型及掩饰型个性特征。2.人格特征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性格不成熟,具有被动依赖、做事优(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反应青少年患者常见激动、愤怒、抑郁与失望的情绪反应,也可见到孤僻和不成熟的性格特点。成年期发病者常会感到失望、无依无靠、无所适从、悲哀、忧愁、苦闷,对未来失去信心,对付外界挑战和适应生活的能力下降,甚至导致自杀行为,自杀意念的发生与抑郁严重程度和治疗依从性差相关。血糖的波动而直接影响患者的注意、定向力、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进而严重影响社会功能。(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反应青少年患者常见激动、愤怒、抑郁与失(三)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1.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的健康教育2.改变生活方式3.治疗不良情绪4.对出现复杂并发症、病情反复者应当及时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有效的药物治疗。(三)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1.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的健康教四、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患者多为青壮年,男多于女。临床表现为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本病呈长期性、反复发作。四、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一)心理社会因素在消化性溃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心理应激因素情绪变化能引起胃液分泌及运动功能异常,情绪因素是发病原因之一。一般病人经历生活事件比较多。2.人格特征人格偏移在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有研究认为:独立与依赖之间的矛盾,不好交往,行动上因循守旧,被动、顺从、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而且过分关注自己。(一)心理社会因素在消化性溃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心理应激因(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1.健康教育2.指导患者矫正不良的人格特征(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1.健康教育2.指导患者矫五、恶性肿瘤(一)心理社会因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影响1.情绪因素:抑郁、失望、悲哀、恐惧等情绪是产生肿瘤的重要原因。2.人格特征:与人过分合作,原谅一些不该原谅的行为,生活和工作没有主见和目标,不确定性强,对人过分耐心,回避各种冲突,压抑而不表现愤怒等负性情绪,屈从于权威。3.行为因素:不科学合理的饮食,如过多食用腌制食品,居住在使用不环保材料过度装修又通风不良的居所,缺乏运动等。五、恶性肿瘤(一)心理社会因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影响1(二)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1.休克—恐惧期:当患者得知自己身患恶性肿瘤的消息时,心理反应强烈,表现为震惊、恐惧,并伴随有心慌、眩晕、昏厥或木僵等躯体反应。2.否认—怀疑期:当患者从剧烈的情绪震荡中冷静下来后,常常会借助“否认”来应对被诊断为恶性肿瘤的紧张和痛苦。3.愤怒—沮丧期:这个时期患者不得不面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了,会出现愤怒、易激惹,甚至有攻击性行为。这时,悲哀、沮丧、绝望的情绪也会随之而来,有的患者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或自杀的行为。4.接受—适应期:这一时期的患者接受患病这样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并努力适应和接受治疗。(二)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1.休克—恐惧期:当患者得知自己(三)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1.慎重告诉患者诊疗信息2.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消除紧张压力,调整情绪状态。4.指导行为矫正5.重视榜样示范6.积极心理暗示7.健康教育(三)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1.慎重告诉患者诊疗信息2.[护理心理学]第六章:心身疾病课件思考与训练一、名词解释1.心身疾病2.C型行为思考与训练一、名词解释1.心身疾病2.C型行为二、选择题1.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A.心理功能性障碍B.心理器质性障碍C.躯体功能性障碍D.躯体器质性障碍2.广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A.躯体功能性障碍B.心理功能性障碍C.心理功能及器质性障碍D.躯体功能及器质性障碍二、选择题1.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3.心身疾病的主要干预方式()。A.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B.行为矫正C.认知干预治疗D.以上都是4.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称为()。A.神经疾病B.精神疾病C.躯体疾病D.心身疾病3.心身疾病的主要干预方式()。A.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B.5.以下何种疾病不属于心身疾病(A.冠心病B.胃溃疡C.癌症D.精神分裂症)。6.以下不是心身疾病特征的确切描述()。A.有明显的精神症状B.有器质性病变或功能障碍C.疾病的发生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D.疾病的方式与应激存在时间关系5.以下何种疾病不属于心身疾病(A.冠心病B.胃溃疡C.癌症7.恶性肿瘤患者听到恶性肿瘤的诊断后,出现心理反应的顺序是()。A.否认-怀疑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休克-恐惧期B.休克-恐惧期、否认-怀疑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C.否认-怀疑期、休克-恐惧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D.愤怒-沮丧期、否认-怀疑期、接受-适应期、休克-恐惧期8.某女,45岁,一个月前因乳腺癌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一般情况尚可。但一周来,患者情绪低落,常常独自流泪,对自己的生命非常悲观,睡眠浅,易早醒,有生不如死的感觉。该患者的情绪状态是()。A.焦虑反应C.睡眠反应B.恐惧反应D.抑郁反应7.恶性肿瘤患者听到恶性肿瘤的诊断后,出现心理反应的顺序是(三、填空题1.心身疾病的诊断程序包括病史采集、综合评价。2.与冠心病关系最密切的行为模式是。、、3.C型行为被认为是与恶性肿瘤有关的因素,C型行为的心理表现是不善于表达自己、。4.躯体疾病引起患者的心理反应包括:自我意识转变、、。三、填空题1.心身疾病的诊断程序包括病史采集、综合评价。2.四、简答题1.以冠心病为例,简述心理社会因素在心身疾病中的作用。2.简述心身疾病的防治原则。五、论述题某大学年轻男教师,平时身体健康。一次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异常增高,后确诊为白血病。身心马上被击垮,出现抑郁。焦虑、沮丧情绪,封闭孤独,丧失康复的希望和信心,不到半年绝望离世。试用身-心反应的观点分析此病例。四、简答题1.以冠心病为例,简述心理社会因素在心身疾病中的作以下为:护理学的概念及范畴以下为:护理学的概念及范畴学习目标?掌握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含义;?掌握护理专业的特征、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掌握护士的角色特征;?熟悉护理概念的演变;?了解专业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习目标?掌握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含义;?掌握护理专业的特征一、护理的概念?护理(nursing)一词来源于拉丁文”Nutricius”,原义为哺育小儿,包含保护、养育、供给营养、照顾等这种照顾方式后来扩展为对老人和服务对象的照顾。?护理的概念及定义是随着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发展的,它根据当时的社会需求及环境变化而不断发展及演变。一、护理的概念?护理(nursing)一词来源于拉丁文”Nu护理概念的演变过程发展过程:第一阶段——以疾病为中心第二阶段——以病人为中心第三阶段——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概念的演变过程发展过程:第一阶段——以疾病为中心第二阶段护理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以疾病为中心背景以病人为中心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①强调是一门专业②逐步形成了护理学的知识体系;③应用护理程序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场所局限在医院?对象局限于病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疾病谱的变化:1977年WHO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以“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为工作目标①综合性的应用学科②对所有人、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的护理③工作场所从医院扩展到社区、学校、老人院、临终关怀医院④工作方法仍以护理程序为主“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协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①成为一门专门的职业②规范的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工作内容特点弱点见病不见人护理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以疾病为中心背景以病人为中心新的医学模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1860年--20世纪40年代)?健康-----无病?疾病原因-----细菌或外伤引起的损伤和功能异常?护理-----协助医生诊疗,消除身体的疾患,恢复正常的功能?护士-----医生的助手?护理方法---执行医嘱、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护理教育—文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不突出护理内容?南丁革尔的定义——通过改变环境,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待其自然康复。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1860年--20世纪40年代)?健康-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1860年--20世纪40年代)?特点:ü医护分工合作ü形成规范的常规和技术ü忽视人的整体性ü护理研究领域局限、束缚了发展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1860年--20世纪40年代)?特点: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医学模式: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G.L.Engel)提出“生物---生理---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健康:1948年WHO提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或缺陷,而且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好适应状态?护理:1955年美国的莉迪亚.海尔(L.Hall)提出责任制护理的概念;护理学家提出了以系统论为基础的护理程序,为护理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护理是一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包括照顾病人的一切,增进其智力、精神、身体的健康”。?护理教育---充实人文科学知识。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医学模式: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40年代—70年代)?特点:ü医护关系—合作伙伴ü护患关系---病人参与全面了解病人整体情况ü护理方式---护理是以患病的人为中心,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整体护理ü管理概念---从强调整齐划一发展到制度措施从病人出发ü工作地点---在医院内,局限于健康恢复方面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40年代—70年代)?特点:ü医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40年代—70年代)?1943年,奥立维尔(SisterOlivia)认为:护理是一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包括照顾病人的一切,增进其智力、精神、身体的健康。?1957年,克瑞特(FrancisReiterKreuter)提出:护理是对病人加以保护、教导以满足病人不能自我照顾的基本需要,使病人得到舒适。?60年代,约翰森(DorothyJohnson)认为护理是:某些人在某种应激或压力下,不能达到自己的需要,护士给他提供技术需求,解除其应激,以恢复原有的内在平衡。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40年代—70年代)?1943年以健康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护理专业---从附属于医疗的技术性职业转为较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1978年WHO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成为护理专业发展的指导方向。以健康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护理专业---从以健康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护理概念ü1966年,韩德森(Virginiahenderson)提出:护理是帮助健康人或病人进行保持健康或恢复健康(或在临死前得到按;宁)的活动,直到病人或健康人能独立照顾自己。ü1970年,罗杰斯(Rogers)提出“护理是协助人们达到其最佳的健康潜能状态,护理的服务对象是所有的人,只要有人的场所就有护理服务”ü1973年,国际护士学会(ICN)提出“护理是帮助健康的人或患病的人保持或恢复健康(或平静地死去)ü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ANA)提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以健康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护理概念ü196以健康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点:1、不再是从属于医疗的技术性职业2、护理方法是以系统论为基础的护理程序,护士要具有“诊断”和“处理”的能力。3、护理是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4、护理任务已超出了原有的对病人的护理,服务范围扩展到从健康到疾病的全过程的护理;护理对象从个体到群体;场地从医院到家庭、社区。5、现代护理学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是科学、艺术和人道主义的结合。以健康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特点:1、不再是第六章心身疾病第六章心身疾病第六章【学习目标】1心身疾病陈述心身疾病的概念说明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识别常见的心身疾病描述心身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护理234第六章【学习目标】1心身疾病陈述心身疾病的概念说明心身疾病的第六章第一节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概述第二节常见的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第六章第一节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概述第二节常见的心身疾病的心理护【预习案例】案例6-1:患者,45岁,部队干部。平时不嗜烟酒,生活规律,但性情急躁,易激动,工作作风雷厉风行,争强好胜;生活中时间观念很强,上街购物事时将与欲购物品购买后立即返回,很少闲逛;走路速度快。一年前因转业到地方某单位工作,工作不顺,常因小事上火,发脾气。1天前因心前区疼痛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思考:1.该患者病前是何种人格类型?2.发病前的明显原因是什么?3.患者的情绪反应属于哪一种?4.对患者应采取哪些干预措施?【预习案例】案例6-1:患者,45岁,部队干部。平时不嗜烟酒第一节心身疾病概述一、心身疾病的概念(一)定义心身疾病躯体疾病心身病心身症神经症精神病心身症:只是躯体功能性改变。心身病:发生了躯体器质性病变。第一节心身疾病概述一、心身疾病的概念(一)定义心身疾病躯体疾心身疾病:?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广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疾病。心身疾病:?狭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二)心身疾病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和情绪反应有关。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二)心身疾病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二、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及范围(一)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一般人群3.6-60%;?门诊与住院病人中1/3患有心身疾病;?性别:女性:男性3:2;?年龄:>65岁<12岁患病率最低,更年期或老年前期为发病高峰;?地域性:城市>农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二、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及范围(一)心身疾病的发病率?一般人群3(二)心身疾病的范围(1)心血管系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心律失常、雷诺病等。(2)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神经性咳嗽等(3)消化系统: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神经性厌食、神经性呕吐、肠道易激综合征等。(4)内分泌系统: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更年期综合征等。(5)泌尿生殖系统:过敏性膀胱炎、性功能障碍、慢性前列腺炎等。(二)心身疾病的范围(1)心血管系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二)心身疾病的范围(6)神经系统:血管神经性头痛、肌紧张性头痛、睡眠障碍等(7)肌肉骨骼系统:类风湿性关节炎、痉挛性斜颈、腰背疼、肌肉痛、书写痉挛等。(8)皮肤系统:神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湿疹、斑秃、牛皮癣、多汗症等。(9)外科:术后神经症、术后肠粘连、整形术后综合征等。(10)妇科:痛经、经前紧张综合征、月经紊乱、功能性子宫出血、性功能障碍、功能性不孕症等。(二)心身疾病的范围(6)神经系统:血管神经性头痛、肌紧张性(二)心身疾病的范围(11)儿科:遗尿症、口吃、哮喘等。(12)眼科:原发性青光眼、眼睑痉挛、飞蚊症等。(13)耳鼻喉科:美尼尔综合征、咽喉部异物感等。(14)口腔科:特发性口腔溃疡、特发性舌痛症、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口臭、口腔炎等。(15)其他:恶性肿瘤、肥胖症、意外伤害的易病倾向等。(二)心身疾病的范围(11)儿科:遗尿症、口吃、哮喘等。(1三、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一)心理因素1.情绪与心身疾病2.人格特征与心身疾病(二)社会因素(三)生理因素三、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一)心理因素1.情绪与心身疾病2.人【各型性格与疾病】1.急躁好胜型的A型性格:易患冠心病。包括极端好胜,富有攻击性,缺乏耐心,有时间紧迫感和怀有敌意,通常是个孤独者。有统计表明,85%的心血管疾病与A型性格有关。2.遇事想得开的B型性格:大都会长寿:典型B型性格的特征与A型性格相反,较少竞争性,较少敌意,容易相处、不易激动,社交适应性较好,遇事想得开,不耿耿于怀。3.忍气吞声的C型人:患癌症的危险性比一般人高3倍。C型行为的主要特征为:隐忍或自我牺牲,合作且愉快,不果断,耐心,服从外部权威,而且不将消极情绪外露,特别是气愤情绪。4.孤僻寡言D型人:最易患心脏病,神经官能症。D型性格的人是孤僻型,退缩,沉默寡言,待人冷淡;缺乏自信心,有不安全感;性格孤僻,爱独处,不合群;情感消极,忧伤,容易烦躁不安。【各型性格与疾病】1.急躁好胜型的A型性格:易患冠心病。包括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图示心理中介: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人格特征致病因子:物理化学生物遗传应激源:躯体心理社会心理应激心身反应器官脆性心身反应心身紊乱心身疾病生理中介:遗传因素、生理特征、环境因素、社会支持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图示心理中介: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四、心身疾病的诊断防治原则(一)诊断原则1.诊断要点(1)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明确其与躯体症状的时间关系;(2)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3)排除神经症和精神病四、心身疾病的诊断防治原则(一)诊断原则1.诊断要点(1)疾2、诊断程序(1)采集病史(心理社会方面):个体心理发展特点、个性或行为特点、生活事件、人际关系、家庭或社会支持资源、个体认知评价模式等;(2)体格检查: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行为反应方式、情绪反应等;(3)心理行为检查:晤谈、行为观察、心理测量等;(4)综合分析:评价是否是心身疾病,是何种心身疾病。2、诊断程序(1)采集病史(心理社会方面):个体心理发展特点(二)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或其他方面的处理。2.心理治疗。3.精神药物治疗(抗抑郁、抗焦虑等治疗)。4.环境治疗。(二)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1.药物治疗或其他方面的处理。2.心(三)心身疾病的预防1.加强心理卫生的宣教。2.培养健全的人格。3.消除各种有害的心理社会刺激因素,及时发现心理危机如自杀、吸毒等,并给予指导和帮助。进行适当的疏导和调整,以减少不良的心理刺激。4.对有遗传倾向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应注意做好心理预防措施,防止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5.加强行为训练和控制。如放松训练、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三)心身疾病的预防1.加强心理卫生的宣教。2.培养健全的人第二节常见的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第二节常见的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一、原发性高血压(一)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吸烟肥胖遗传酗酒精神紧张过度摄盐胰岛素抵抗血管紧张素II异常增多原发性高血压多因素致病。公认血管紧张素II异常增多会直接导致高血压。一、原发性高血压(一)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吸(一)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慢性应激:长期慢性应激状态较急性应激事件更易引起高血压。高应激区的居民发病率高。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的职业发病率高。(一)心理社会因素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慢性应激:长期2.人格特征:受压抑的愤怒表达和过分的愤怒表达与高血压发病有关。在不良环境下(受教育程度低下、社会经济地位低下),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人容易患高血压。3.婚姻状态:根据Framingham的资料,寡妇和鳏夫的血压高于配偶健在者。4.不良行为因素:发病率与高盐饮食、超重、肥胖、缺少运动、大量吸烟及饮酒等因素有关,这些不良行为因素又直接或间接地受心理或环境因素的影响。2.人格特征:受压抑的愤怒表达和过分的愤怒表达与高血压发病有(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反应紧张焦虑、猜疑、恐惧。(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反应紧张焦虑、猜疑、恐惧。(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1.认知水平的提高、情绪的调整2.松弛训练:3.生物反馈:(是内脏学习的过程)血压成为一种能被患者“随意”操作的内脏行为,从而达到降压目的。4.运动疗法:耐力性运动训练或有氧运动训练均有中度降压作用。有人还指出运动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防止粥样斑块形成。5.改变生活习惯:减重、限盐、戒烟和控制饮酒是降压的有效措施。(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1.认知水平的提高、情绪的调二、冠心病(一)心理社会因素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压力因素:冠心病与社会高度的发达程度、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生活环境压力大、对文化差异的不适应等因素密切相关。2.情绪因素:压力因素致心理压力增大而使情绪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特别是突发的负性生活事件使人产生焦虑、恐惧、愤怒、内疚和沮丧等负性情绪,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二、冠心病(一)心理社会因素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压力3.人格因素A型A型性格的特征是:?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出人头地;?性情急躁,?缺乏耐心,?容易激动;?有时间紧迫感,?行动匆忙;?对人有敌意。B型C型?与A相反的性格,?如不争强好胜?做事不慌不忙的性格?称为B型性格?肿瘤的性格模型,?即C型性格。??特征是压抑自己的情绪,?过分忍让,回避矛盾,?怒而不发,?好生闷气,内向。3.人格因素A型A型性格的特征是:?有雄心壮志,喜欢竞争,?4.行为因素:吸烟、缺乏运动、肥胖、高盐高脂饮食、对社会压力的适应不良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4.行为因素:吸烟、缺乏运动、肥胖、高盐高脂饮食、对社会压力(二)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1.对诊断和症状的反应:在无症状和被诊断前通常无心理反应。出现症状而被诊断后,反应与其人格特征和对病的认识有关:倾向于悲观归因模式思维者:紧张焦虑不安,甚至出现惊恐发疾病行为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主要行为。部分患者则采用“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导致就诊的延误。作,充满对预期焦虑,部分继发抑郁,生活方式发生重大的改变,(二)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1.对诊断和症状的反应:在无症状和2·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反应国外对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患者的研究发现:焦虑:80%抑郁情绪:58%敌对情绪:22%不安:16%通常第1天为焦虑;第2天有部分患者呈现“否认”的防卫反应;第3~5天主要为抑郁,其持续时间比焦虑长。2·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反应国外对冠心病监护病房(CCU)3·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心理反应最常见的主诉是疲乏、抑郁、睡眠障碍、对性生活的担心、不敢恢复工作等。主张渐进性活动锻炼,必要时抗抑郁治疗。3·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期心理反应最常见的主诉是疲乏、抑郁、睡眠(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1.患者教育:认识疾病、减少焦虑,焦虑抑郁的治疗。2.行为的矫正:矫正A型行为、吸烟、酗酒、过食和肥胖、缺少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3.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1.患者教育:认识疾病、减少焦虑,三、糖尿病(一)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发生与发展中作用1.心理社会因素糖尿病的发生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有一定关系。急性应激可使正常人在饱餐后血糖反应峰值延迟。地震、重大火灾后,糖尿病的发病率较灾前明显增加。心理应激可使正常人显示糖尿病的某些症状(如血糖升高、尿中糖和酮体含量增多)。一些患者由于生活事件的突然袭击,病情迅速加剧,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三、糖尿病(一)心理社会因素在糖尿病发生与发展中作用1.心理2.人格特征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性格不成熟,具有被动依赖、做事优柔寡断、缺乏自信、常有不安全感。这些人格特点被称作糖尿病人格。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具有内倾型、不稳定型及掩饰型个性特征。2.人格特征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性格不成熟,具有被动依赖、做事优(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反应青少年患者常见激动、愤怒、抑郁与失望的情绪反应,也可见到孤僻和不成熟的性格特点。成年期发病者常会感到失望、无依无靠、无所适从、悲哀、忧愁、苦闷,对未来失去信心,对付外界挑战和适应生活的能力下降,甚至导致自杀行为,自杀意念的发生与抑郁严重程度和治疗依从性差相关。血糖的波动而直接影响患者的注意、定向力、知觉、记忆和思维等。进而严重影响社会功能。(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反应青少年患者常见激动、愤怒、抑郁与失(三)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1.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的健康教育2.改变生活方式3.治疗不良情绪4.对出现复杂并发症、病情反复者应当及时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有效的药物治疗。(三)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1.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庭的健康教四、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患者多为青壮年,男多于女。临床表现为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本病呈长期性、反复发作。四、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一)心理社会因素在消化性溃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心理应激因素情绪变化能引起胃液分泌及运动功能异常,情绪因素是发病原因之一。一般病人经历生活事件比较多。2.人格特征人格偏移在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有研究认为:独立与依赖之间的矛盾,不好交往,行动上因循守旧,被动、顺从、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而且过分关注自己。(一)心理社会因素在消化性溃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心理应激因(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1.健康教育2.指导患者矫正不良的人格特征(二)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1.健康教育2.指导患者矫五、恶性肿瘤(一)心理社会因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影响1.情绪因素:抑郁、失望、悲哀、恐惧等情绪是产生肿瘤的重要原因。2.人格特征:与人过分合作,原谅一些不该原谅的行为,生活和工作没有主见和目标,不确定性强,对人过分耐心,回避各种冲突,压抑而不表现愤怒等负性情绪,屈从于权威。3.行为因素:不科学合理的饮食,如过多食用腌制食品,居住在使用不环保材料过度装修又通风不良的居所,缺乏运动等。五、恶性肿瘤(一)心理社会因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影响1(二)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1.休克—恐惧期:当患者得知自己身患恶性肿瘤的消息时,心理反应强烈,表现为震惊、恐惧,并伴随有心慌、眩晕、昏厥或木僵等躯体反应。2.否认—怀疑期:当患者从剧烈的情绪震荡中冷静下来后,常常会借助“否认”来应对被诊断为恶性肿瘤的紧张和痛苦。3.愤怒—沮丧期:这个时期患者不得不面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了,会出现愤怒、易激惹,甚至有攻击性行为。这时,悲哀、沮丧、绝望的情绪也会随之而来,有的患者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或自杀的行为。4.接受—适应期:这一时期的患者接受患病这样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并努力适应和接受治疗。(二)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1.休克—恐惧期:当患者得知自己(三)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1.慎重告诉患者诊疗信息2.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消除紧张压力,调整情绪状态。4.指导行为矫正5.重视榜样示范6.积极心理暗示7.健康教育(三)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1.慎重告诉患者诊疗信息2.[护理心理学]第六章:心身疾病课件思考与训练一、名词解释1.心身疾病2.C型行为思考与训练一、名词解释1.心身疾病2.C型行为二、选择题1.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A.心理功能性障碍B.心理器质性障碍C.躯体功能性障碍D.躯体器质性障碍2.广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A.躯体功能性障碍B.心理功能性障碍C.心理功能及器质性障碍D.躯体功能及器质性障碍二、选择题1.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3.心身疾病的主要干预方式()。A.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B.行为矫正C.认知干预治疗D.以上都是4.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称为()。A.神经疾病B.精神疾病C.躯体疾病D.心身疾病3.心身疾病的主要干预方式()。A.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B.5.以下何种疾病不属于心身疾病(A.冠心病B.胃溃疡C.癌症D.精神分裂症)。6.以下不是心身疾病特征的确切描述()。A.有明显的精神症状B.有器质性病变或功能障碍C.疾病的发生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D.疾病的方式与应激存在时间关系5.以下何种疾病不属于心身疾病(A.冠心病B.胃溃疡C.癌症7.恶性肿瘤患者听到恶性肿瘤的诊断后,出现心理反应的顺序是()。A.否认-怀疑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休克-恐惧期B.休克-恐惧期、否认-怀疑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C.否认-怀疑期、休克-恐惧期、愤怒-沮丧期、接受-适应期D.愤怒-沮丧期、否认-怀疑期、接受-适应期、休克-恐惧期8.某女,45岁,一个月前因乳腺癌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后一般情况尚可。但一周来,患者情绪低落,常常独自流泪,对自己的生命非常悲观,睡眠浅,易早醒,有生不如死的感觉。该患者的情绪状态是()。A.焦虑反应C.睡眠反应B.恐惧反应D.抑郁反应7.恶性肿瘤患者听到恶性肿瘤的诊断后,出现心理反应的顺序是(三、填空题1.心身疾病的诊断程序包括病史采集、综合评价。2.与冠心病关系最密切的行为模式是。、、3.C型行为被认为是与恶性肿瘤有关的因素,C型行为的心理表现是不善于表达自己、。4.躯体疾病引起患者的心理反应包括:自我意识转变、、。三、填空题1.心身疾病的诊断程序包括病史采集、综合评价。2.四、简答题1.以冠心病为例,简述心理社会因素在心身疾病中的作用。2.简述心身疾病的防治原则。五、论述题某大学年轻男教师,平时身体健康。一次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异常增高,后确诊为白血病。身心马上被击垮,出现抑郁。焦虑、沮丧情绪,封闭孤独,丧失康复的希望和信心,不到半年绝望离世。试用身-心反应的观点分析此病例。四、简答题1.以冠心病为例,简述心理社会因素在心身疾病中的作以下为:护理学的概念及范畴以下为:护理学的概念及范畴学习目标?掌握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含义;?掌握护理专业的特征、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掌握护士的角色特征;?熟悉护理概念的演变;?了解专业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习目标?掌握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含义;?掌握护理专业的特征一、护理的概念?护理(nursing)一词来源于拉丁文”Nutricius”,原义为哺育小儿,包含保护、养育、供给营养、照顾等这种照顾方式后来扩展为对老人和服务对象的照顾。?护理的概念及定义是随着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发展的,它根据当时的社会需求及环境变化而不断发展及演变。一、护理的概念?护理(nursing)一词来源于拉丁文”Nu护理概念的演变过程发展过程:第一阶段——以疾病为中心第二阶段——以病人为中心第三阶段——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概念的演变过程发展过程:第一阶段——以疾病为中心第二阶段护理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以疾病为中心背景以病人为中心新的医学模式——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①强调是一门专业②逐步形成了护理学的知识体系;③应用护理程序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场所局限在医院?对象局限于病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疾病谱的变化:1977年WHO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