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练: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练: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练: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练: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练: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高考语文二轮专练:诗歌鉴赏之思想情感人教版高三总复习诗歌鉴赏

矫正卷06思想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泊凫矶江馆

赵嘏

风雪晴来岁欲除,孤舟晚下意何如。

月当轩色湖平后,雁断云声夜起初。

傍晓管弦何处静,犯寒杨柳绕津疏。

三间茅屋东溪上,归去生涯竹与书。

★1.诗歌颔联和颈联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它们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案】

1.颔联写出了夜色初起之时湖面波平浪静,轩中月色皎皎,雁声消逝在云端的夜景,颈联写出了傍晚时刻管弦阵阵,杨柳稀疏,凄清之景衬托出诗人的羁旅孤独之情。

2.诗人想象,归去后的生活,表达了对羁旅生活厌倦,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竹与书借代清静高雅的隐逸生活。

【解析】

1.颔联描绘的画面,扣住“月”“湖”“雁”“云”“夜”等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画面,可写为“夜色初起之时湖面波平浪静,轩中月色皎皎,雁声消逝在云端的夜景”,景物营造出凄清的氛围。颈联描绘的画面,扣住“管弦”“杨柳”,抓住“何处静”“绕津疏”等词语,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描绘,可写为“傍晚时刻管弦阵阵,杨柳稀疏”,景物营造出凄清的氛围。两联寄寓的情感,结合题目“泊凫矶江馆”,可知诗人羁旅途中。颔联写潮水退去后,诗人发现当轩就可以遥望月色,深夜当轩,多是难眠,而难眠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夜间初起时,听到断云里传来雁鸣之声。断云,就是断断续续的云,茫茫的夜空飘着一朵或者几朵孤云,所谓“浮云游子意”,情感自不必说;而诗人初起之时,已经听到断云之中传来雁鸣,不管是深夜还是拂晓,急于赶路的大雁无疑也触发了诗人的旅愁与乡心。颈联写傍晓时分耳边又传来阵阵管弦,睡得迟而醒得早,想必是心情烦躁的,对羁旅漂泊之人来说,不管此季、此时、此地的音乐是哀是乐,只会让他有“何处静”的怨怼。杨柳柔弱,如何能抵御寒冷?所以在作者看来,遍绕江津的杨柳也就稀稀疏疏,长势萧条,命运凄凉。综合以上内容,可概括出“凄清之景衬托出诗人的羁旅孤独之情”。

2.尾联“三间茅屋东溪上,归去生涯竹与书”,从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想象,以东溪之畔的“三间茅屋”这一简淡而充满烟火气的居所,点出“归去”后对物化场景的期盼。从内容上,这两句不再写眼前景物,羁旅的困顿生活,他乡的凄凉场景,而取而代之的是“三间茅屋”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羁旅生活厌倦,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再以清静高雅的“竹与书”,点出自己精神层面的不懈追求,“竹与书”借代清静高雅的隐逸生活。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3-4题。

栖禅暮归书所见二首①

唐庚

(其一)

雨在时时黑,春归处处青。

山深失小寺,湖尽得孤亭。

(其二)

春着湖烟腻,晴摇野水光。

草青仍过雨,山紫更斜阳。

(注)①这两首诗作于诗人被贬惠州期间,“栖禅”是惠州的一座山。

3.第二首诗句句绘色,请具体说明。

★4.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分析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答案】

3.第一句湖面上烟雾笼罩,湖色浓郁;第二句湖面波光粼粼,泛着白光;第三句草色经雨后更青;第四句远山在斜阳照射下,呈现出青紫二色。

4.同:两首诗都抒发了栖禅山暮归欣赏山间美景时的喜悦之情。异:第一首还抒发了一丝怅然若失的意绪。第二首更内隐了清新、温和的情愫。

【解析】

3.“春着湖烟腻”,紧承组诗第一首结尾,仍写丰湖。春天来了,湖上缭绕着一层带有浓重湿意的烟霭,给人一种化不开的粘腻之感。句末的“腻”字固然是刻意锤炼,表现了春日南方卑湿之地的烟雨迷蒙,“着”字也同样是着意经营。春天,仿佛将它的灵魂与生命附着于湖烟之上,使湖烟也变得粘腻了。次句“晴摇野水光”,写田野上的水流或湖塘在春天晴光的照映下,波光粼粼,摇曳不定。“摇”字不仅富于动态感,而且透出诗人的一份愉悦感。诗人的心,如同也在随着水光摇动。“草青仍过雨”,第三句又回到天气的变幻。草色青绿,一片春意,而时停时下的雨在行程中又掠过了一阵。经过雨的清洗,草色显得更青了。“山紫更斜阳”,傍晚时分,烟霭凝聚,山色显得青紫,紫由返照而来,雨后斜阳的返照,使暮山更增添了妩媚和色泽。这四句诗,每句如一幅独立的图画,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完整的栖禅暮景图。诗人巧妙地把实景湖、水、草、山与季节、天气、时间结合在一起,主体与背景安排得分外和谐。在具体写景时,不是就景写景,而是尽力通过客观景物与感觉相结合来描述,烟雾湿腻,水光闪耀,草色青翠如滴,暮山紫色浓厚,山中的景观与诗人浏览时的情趣一起展现,引发读者去感受,去想象。

4.这两首诗,前首由天气写到山容湖景,还抒发了一丝怅然若失的意绪。后首由湖景写到变幻的天气和绿野紫山,内隐了清新、温和的情愫。“暮归”是所写景物的贯串线索。两首在写法上偏于实写刻画,与唐代绝句多空灵蕴籍不同。两首诗均用对起对结格式,一句一景。表面上各自独立,不相连属,实际上所写景物不但为春日所共有,而且带有岭南地区春天晴雨变幻以及“暮归”这个特定时间的特征。因此,尽管各个画面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与联系,但这些图景给读者总的感受是统一的。都抒发了栖禅山暮归欣赏山间美景时的喜悦之情。读者不但可以从中看到岭南春归时烟腻水摇、草青山紫的美好春色,而且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此的喜悦之情。这种以刻画实境为主、一句一景、似离实合的写景手法,在杜甫入蜀后的不少绝句中可以遇到。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立秋有感寄苏子美

欧阳修

庭树忽改色,秋风动其枝。

物情未必尔,我意先己悽。

虽恐芳节谢,犹欣早凉归。

起步云月暗,顾瞻星斗移。

四时有大信,万物谁与期?

故人在千里,岁月令我悲。

所嗟事业晚,岂惜颜色衰。

庙谋今谓何,胡马日以肥!

(注)本诗作于庆历二年(1042年),当时西夏入侵,宋军大败,而契丹则趁机勒索。苏子美,即苏舜钦,诗人好友。

5.请简要赏析这首诗前十句的表达效果。

★6.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5.以“庭树改色”“秋风”照应“立秋”;情景交融,描写了秋天夜晚的景色,富有画面感,流露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引出下文对复杂情感的抒发。

6.①对友人的思念;②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叹;③欲有所作为却事业难成的无奈;④对国家内忧外患局面的担忧。

【解析】

5.从内容上,前十句写庭树改色,秋风动枝,万物凋谢,天气转凉,云月昏暗,星移斗转,作者徜徉其间,描绘出一幅秋天夜晚的景色,“物情未必尔,我意先己悽。虽恐芳节谢,犹欣早凉归”中“悽”“恐”“欣”,流露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从结构上,“庭树忽改色,秋风动其枝”,开篇紧扣标题中的“立秋”,形成照应,前十句对秋景的描绘和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慨,为下文作者复杂情感的抒发作铺垫,起到引出的作用;从表现手法上,前十句扣住“庭树”“秋风”“云月”“星斗”等景物,将作者的情感寄寓在秋景的描绘中,情景交融。

6.原文“故人在千里,岁月令我悲”,友人远在千里之外,岁月流逝令人内心悲伤,可概括出“对友人的思念”“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叹”;原文“所嗟事业晚,岂惜颜色衰”,嗟叹事业难成,哪里会顾惜容貌的衰老,可概括出“欲有所作为却事业难成的无奈”;“庙谋今谓何,胡马日以肥”,朝廷如何谋划战事,胡人的马一天天的强壮起来,结合注释“当时西夏入侵,宋军大败,而契丹则趁机勒索”,可概括出“对国家内忧外患局面的担忧”。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黄藤山下闻猿

韦庄

黄藤山下驻归程,一夜号猿吊旅情。

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①。

穿云宿处人难见,望月啼时兔正明。

好笑五陵年少客,壮心无事也沾缨。

[注]①巴蜀三峡间有谚语“猿鸣三声泪沾裳”。

7.简要赏析颔联“便能”“何必”两词的表达效果。

★8.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

7.便能:承接首联“吊旅情”,写猿声一入耳就能引发百种恨。何必:不必等待三声猿鸣就让人断肠,加强反问语气,突出哀愁之深。

8.羁旅漂泊的哀伤、寂寞;对年少轻狂的悔恨;壮年一事无成的伤感。

【解析】

7.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炼字”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可以从品味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字词所营造的意境(景象画面)、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情思几个方面展开。本题中,“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的意思是:一入耳就能引发百种恨便能,不必等待三声猿鸣就让人断肠。其中,“便能”与上联中“吊旅情”相呼应,写出了袁鸣引起的情思。“何必”一词突出了这种哀愁之情的深重,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全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然后理解全诗的意思,再结合全篇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本题中,前两联“黄藤山下驻归程,一夜号猿吊旅情。入耳便能生百恨,断肠何必待三声”写诗人羁旅在外,哀伤、寂寞之情溢于言表;尾联“好笑五陵年少客,壮心无事也沾缨”一句,突出了诗人对年少轻狂的悔恨以及壮年一事无成的伤感。全诗沉浸着诗人悲伤的情怀。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浣溪沙

韦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浣溪沙

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①写作此诗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古属楚国。

9.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简析其写景艺术特色。

★10.两首词都表达了怀人之情,试就其异同加以比较。

【答案】

9.①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②选取富有特色的典型意象秋风、秋雨、红蓼、鸥迹等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③视听嗅多感官结合描写环境。听觉上的是风雨声,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10.①韦词借月寄情,睹物思人,并用一意两写手法,从己之忆人想象人之忆己,又从相忆之深推到相见之难,婉转动人。②薛词同样托景寄怀,先描绘渲染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再引出盛装佳人等待心上人的动人图景,又以愁煞船郎的侧面描写和“燕归帆尽”之以景结情手法,写出一种“尽在不言中”的怀人愁绪,耐人寻味。

【解析】

9.本题要求分析薛词上片所描绘的图景,同时分析其写景特色。“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这三句中主要写到秋风、秋雨、红蓼、鸥迹、孤独佳人等形象,既包括景物形象,也包括人物形象: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以及鸥迹成行,这些都是景,使人突出地感觉到的是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孤零零地站着一个盛装的佳人,整幅画面寂寞而苍凉。然后再看这三句的写景技巧,首先看这三句写了哪些景,这是从选材的角度分析,有秋风、秋雨、红蓼、鸥迹,这些景对人物起到烘托的作用,然后再看是如何写这些景的,如“风雨声”是耳中所闻,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是视觉所见,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可见结合了多种感官。考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分析概括。

10.先看韦庄的词,词的上片写相思之深,与前人或从己方或从对方着笔不同,此词从双方展开:“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这是从己方铺墨;“想君思我锦衾寒”,这是从对方入手,以“想君”二字,转从对方角度,并且以“锦衾寒”三字,将之具体化,使人亲同感受之;上片从空间角度,下片则从空间转向时间,“咫尺画堂深似海”,是对上片三句双方思恋的凝缩,“忆来”、“几时”,两句,纵横上下,先写忆旧,再写对将来之期冀,更见情之真切。再看薛昭蕴的词,词开头就描绘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借助秋风、秋雨、红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