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课件_第1页
山东省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课件_第2页
山东省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课件_第3页
山东省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课件_第4页
山东省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1考点一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重点]命题角度❶酸碱指示剂考点一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重点]2例1

(2016·潍坊中考)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x气体,若挤压滴管的胶头a,使液体y进入烧瓶中,振荡烧瓶,并倒放在铁架台上,将导管伸入滴有z的水中,打开弹簧夹b,可见烧杯中的液体如喷泉一样喷入烧瓶中,并出现颜色的改变。则x、y、z可能是()例1(2016·潍坊中考)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3选项x气体液体yz溶液AO2H2SO4紫色石蕊溶液BCO2H2O无色酚酞溶液CCOCa(OH)2紫色石蕊溶液DCO2NaOH无色酚酞溶液选项x气体液体yz溶液AO2H2SO4紫色石蕊溶液BCO2H4【思路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气体一定能够溶于液体或者能与液体反应,而且反应后的溶液可以改变指示剂的颜色。氧气不与硫酸反应,不能使烧瓶中的压强降低,不能形成喷泉;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使烧瓶中的压强减小,生成的碳酸呈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不能使烧瓶中压强降低,不能形成喷泉;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烧瓶中的压强降低,能形成喷泉,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思路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气体一定能够溶于液体或者能与51.(2017·枣庄中考)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A.食盐 B.味精C.食醋 D.香油C1.(2017·枣庄中考)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C62.(2014·济宁中考)用滤纸折成蝴蝶并喷洒某种溶液或试剂后,悬挂于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某未知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一会儿,纸蝴蝶的颜色发生变化,请回答:2.(2014·济宁中考)用滤纸折成蝴蝶并喷洒某种溶液或试剂7(1)若纸蝴蝶上喷洒的是酚酞溶液,纸蝴蝶变红色,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2)若纸蝴蝶上喷洒的是石蕊溶液,纸蝴蝶变红色,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若纸蝴蝶变蓝色,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浓氨水浓盐酸浓氨水(1)若纸蝴蝶上喷洒的是酚酞溶液,纸蝴蝶变红色,烧杯浓氨水浓8(3)试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盐酸与浓氨水是具有挥发性的酸和碱,可以使喷洒过酸碱指示剂的纸蝴蝶变色。酸使石蕊溶液变红,碱使石蕊溶液变蓝,使酚酞溶液变红(3)试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9命题角度❷溶液的酸碱度与pH例2

(2017·潍坊中考)人体内几种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体液血浆胃液胆汁胰液pH7.35~7.450.9~1.57.1~7.37.5~8.0命题角度❷溶液的酸碱度与pH体液血浆胃液胆汁胰液pH7.3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血浆显碱性B.胃液和胆汁显酸性C.胰液比血浆的碱性强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碳酸饮料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11【思路分析】pH>7,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思路分析】pH>7,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123.(2016·潍坊中考)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图所示:其中显碱性的食物是()A.葡萄汁 B.苹果汁C.牛奶 D.鸡蛋清D3.(2016·潍坊中考)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图所示:D134.(2018·枣庄中考)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引起痛痛病。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A.氯化钾B.烧碱C.熟石灰D.硫酸亚铁(水溶液显酸性)C4.(2018·枣庄中考)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C145.(2016·枣庄中考)用pH试纸测定石灰水的pH,如图所示,则测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A.偏高B.偏低C.相等D.无法确定B5.(2016·枣庄中考)用pH试纸测定石灰水的pH,如图所15考点二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重难点]命题角度❶中和反应的过程分析百变例题4

(2017·青岛中考节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酸碱中和反应。考点二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重难点]16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中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请另外写出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H+与OH-结合生成H2OH2SO4+2KOH====K2SO4+2H2O(合理即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中至过量,观溶液由红17百变解读: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H2O,不管是酸加入碱中还是碱加入酸中,都会引起溶液pH、温度的变化,因此有关中和反应的过程分析可能会从pH变化曲线、温度变化曲线以及微观粒子等方面进行考查。百变解读: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H2O,不管18【思路分析】

氢氧化钠显碱性,加入酚酞以后溶液显红色,将稀盐酸滴入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酚酞变成无色,当盐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溶液仍未无色。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了水。【思路分析】氢氧化钠显碱性,加入酚酞以后溶液显红19变式一:中和反应的pH变化曲线6.(2018·德州中考)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图。试剂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A.H2O B.H2SO4C.NaOH D.CaCO3C变式一:中和反应的pH变化曲线C207.(2017·潍坊中考)25℃时,向20.0mL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d点对应溶液的pH:b>dB.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为30%C.向b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无色D.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D7.(2017·潍坊中考)25℃时,向20.0mL质量分数218.(2018·滨州中考节选)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加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请从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8.(2018·滨州中考节选)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22山东省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课件23(1)①烧杯中盛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②曲线上坐标为(18,7)的点所表示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曲线上坐标为(15,12)的点表示的溶液中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氢氧化钠(或NaOH)盐酸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或该溶液呈中性或该溶液pH为7,答案合理即可)H2O、Na+、Cl-、OH-(1)①烧杯中盛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4变式二:中和反应的微观粒子的变化9.(2018·潍坊高密一模)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由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了变化C变式二:中和反应的微观粒子的变化C2510.(2018·临沂中考)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1)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每种图形表示的离子(填离子符号)。10.(2018·临沂中考)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26(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应是___(填序号)。①HNO3②CuSO4③CaCl2HCl+NaOH====NaCl+H2O①(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27变式三: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曲线11.(2015·德州中考)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变式三: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曲线28(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减小放热NaCl(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29命题角度❷中和反应的探究例3

(2016·德州中考)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命题角度❷中和反应的探究30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液体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31(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过量。小明同学却断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加入酚酞溶液后不变色,说明溶液一定不显碱性,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观察到加入32(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如果___________则盐酸过量如果_____________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有气泡冒出没有气体生成(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33(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填序号)。A.生锈的铁钉 B.碳酸钠粉末C.硫酸钠粉末 D.氢氧化铜C(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C34(4)下列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__(填序号)。C(4)下列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C35【思路分析】

(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可以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加入酚酞溶液后不变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所以一定不含氢氧化钠。(2)盐酸过量,剩余的盐酸会与加入的锌反应生成氢气,可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不与锌反应,没有气体生成。(3)生锈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的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红色固体溶解;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氢氧化铜固体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蓝色氯化铜溶液;硫酸钠既【思路分析】(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可以使无色的酚酞36不与盐酸反应,也不与氯化钠反应。(4)小红是将稀盐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随着盐酸的滴加pH逐渐减小,当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滴加稀盐酸,pH<7,并逐渐减小,故选C。不与盐酸反应,也不与氯化钠反应。(4)小红是将稀盐酸逐滴加入37实验中和反应的探究❶中和反应的原理及实质(以NaOH溶液和稀HCl反应为例)(1)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的___和碱溶液中的____结合生成___(即:H++OH-====H2O)。NaOH+HCl====NaCl+H2OH+OH-H2O实验中和反应的探究NaOH+HCl====NaCl+H238(3)微观实质:(3)微观实质:39❷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❷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40❸指示剂的选择一般选用_________。向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中滴入几滴__________,溶液变为_____,逐滴滴入稀盐酸或稀硫酸恰好中和时溶液呈中性,变为_____,中和反应完成。指示剂如果选用紫色石蕊溶液,该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呈_____,在中性溶液中呈_____,蓝色和紫色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反应现象不易观察,故不常用紫色石蕊溶液做中和反应的指示剂。酚酞溶液酚酞溶液红色无色蓝色紫色❸指示剂的选择酚酞溶液酚酞溶液红色无色蓝色紫色41❹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❹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42❺中和反应的pH坐标曲线图(以NaOH与HCl的反应为例,图中横线处填“碱入酸”或“酸入碱”)碱入酸酸入碱❺中和反应的pH坐标曲线图(以NaOH与HCl的反应为例,图43(1)如图1,开始时溶液呈___性,pH__7;随着___的加入,pH逐渐_____,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溶液呈中性;随着___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__7,溶液呈___性。a点:pH<7,酸过量,溶质为__________;b点:pH=7,恰好反应,溶质为_____;c点,pH>7,碱过量,溶质为___________。酸<碱增大碱>碱HCl、NaClNaClNaCl、NaOH(1)如图1,开始时溶液呈___性,pH__7;随着___的44(2)如图2,开始时溶液呈___性,pH__7;随着___的加入,pH逐渐_____,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时,pH=7,溶液呈中性;随着___的继续加入,溶液的pH__7,溶液呈___性。a点,pH>7,碱过量,溶质为NaCl、NaOH;b点pH=7,恰好反应,溶质为_____;c点,pH<7,酸过量,溶质为__________。碱>酸减小酸<酸NaClNaCl、HCl(2)如图2,开始时溶液呈___性,pH__7;随着___的45例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做了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并将废液倒入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Ⅰ: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应先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探究Ⅱ: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例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做了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并将废46【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2猜想二:CaCl2、HCl猜想三:CaCl2、HCl、Ca(OH)2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丙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CaCl2、Ca(OH)22HCl+Ca(OH)2====CaCl2+2H2O【做出猜想】CaCl2、Ca(OH)22HCl+Ca(OH)47【实验设计】设计者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丁同学取少量废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猜想一正确戊同学取几粒锌粒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废液锌粒逐渐溶解,有气泡产生猜想二正确【实验设计】设计者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丁同学取少量废液于48【评价与反思】

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___同学的方案合理,请分析另一个方案不合理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与交流】

若实验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你认为该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点)。戊猜想中都有氯化钙,加足量碳酸钠溶液都会产生白色沉淀腐蚀下水道(或污染水质)【评价与反思】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___同学的戊猜49【思路分析】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H2O,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判断可以从反应物剩余和恰好完全反应两方面分析。【思路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H250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51考点一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重点]命题角度❶酸碱指示剂考点一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重点]52例1

(2016·潍坊中考)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x气体,若挤压滴管的胶头a,使液体y进入烧瓶中,振荡烧瓶,并倒放在铁架台上,将导管伸入滴有z的水中,打开弹簧夹b,可见烧杯中的液体如喷泉一样喷入烧瓶中,并出现颜色的改变。则x、y、z可能是()例1(2016·潍坊中考)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53选项x气体液体yz溶液AO2H2SO4紫色石蕊溶液BCO2H2O无色酚酞溶液CCOCa(OH)2紫色石蕊溶液DCO2NaOH无色酚酞溶液选项x气体液体yz溶液AO2H2SO4紫色石蕊溶液BCO2H54【思路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气体一定能够溶于液体或者能与液体反应,而且反应后的溶液可以改变指示剂的颜色。氧气不与硫酸反应,不能使烧瓶中的压强降低,不能形成喷泉;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使烧瓶中的压强减小,生成的碳酸呈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不能使烧瓶中压强降低,不能形成喷泉;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烧瓶中的压强降低,能形成喷泉,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钠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思路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气体一定能够溶于液体或者能与551.(2017·枣庄中考)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A.食盐 B.味精C.食醋 D.香油C1.(2017·枣庄中考)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C562.(2014·济宁中考)用滤纸折成蝴蝶并喷洒某种溶液或试剂后,悬挂于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有某未知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一会儿,纸蝴蝶的颜色发生变化,请回答:2.(2014·济宁中考)用滤纸折成蝴蝶并喷洒某种溶液或试剂57(1)若纸蝴蝶上喷洒的是酚酞溶液,纸蝴蝶变红色,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2)若纸蝴蝶上喷洒的是石蕊溶液,纸蝴蝶变红色,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若纸蝴蝶变蓝色,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浓氨水浓盐酸浓氨水(1)若纸蝴蝶上喷洒的是酚酞溶液,纸蝴蝶变红色,烧杯浓氨水浓58(3)试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盐酸与浓氨水是具有挥发性的酸和碱,可以使喷洒过酸碱指示剂的纸蝴蝶变色。酸使石蕊溶液变红,碱使石蕊溶液变蓝,使酚酞溶液变红(3)试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59命题角度❷溶液的酸碱度与pH例2

(2017·潍坊中考)人体内几种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体液血浆胃液胆汁胰液pH7.35~7.450.9~1.57.1~7.37.5~8.0命题角度❷溶液的酸碱度与pH体液血浆胃液胆汁胰液pH7.36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血浆显碱性B.胃液和胆汁显酸性C.胰液比血浆的碱性强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碳酸饮料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61【思路分析】pH>7,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思路分析】pH>7,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623.(2016·潍坊中考)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图所示:其中显碱性的食物是()A.葡萄汁 B.苹果汁C.牛奶 D.鸡蛋清D3.(2016·潍坊中考)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图所示:D634.(2018·枣庄中考)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引起痛痛病。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A.氯化钾B.烧碱C.熟石灰D.硫酸亚铁(水溶液显酸性)C4.(2018·枣庄中考)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C645.(2016·枣庄中考)用pH试纸测定石灰水的pH,如图所示,则测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A.偏高B.偏低C.相等D.无法确定B5.(2016·枣庄中考)用pH试纸测定石灰水的pH,如图所65考点二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重难点]命题角度❶中和反应的过程分析百变例题4

(2017·青岛中考节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酸碱中和反应。考点二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重难点]66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中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请另外写出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H+与OH-结合生成H2OH2SO4+2KOH====K2SO4+2H2O(合理即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滴有酚酞试液)中至过量,观溶液由红67百变解读: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H2O,不管是酸加入碱中还是碱加入酸中,都会引起溶液pH、温度的变化,因此有关中和反应的过程分析可能会从pH变化曲线、温度变化曲线以及微观粒子等方面进行考查。百变解读: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H2O,不管68【思路分析】

氢氧化钠显碱性,加入酚酞以后溶液显红色,将稀盐酸滴入加了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酚酞变成无色,当盐酸过量时,溶液呈酸性,溶液仍未无色。从微观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了水。【思路分析】氢氧化钠显碱性,加入酚酞以后溶液显红69变式一:中和反应的pH变化曲线6.(2018·德州中考)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图。试剂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A.H2O B.H2SO4C.NaOH D.CaCO3C变式一:中和反应的pH变化曲线C707.(2017·潍坊中考)25℃时,向20.0mL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b、d点对应溶液的pH:b>dB.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为30%C.向b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无色D.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NaCl和NaOHD7.(2017·潍坊中考)25℃时,向20.0mL质量分数718.(2018·滨州中考节选)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pH随加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请从中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8.(2018·滨州中考节选)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它在日常72山东省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第2课时溶液的酸碱性酸碱中和反应课件73(1)①烧杯中盛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②曲线上坐标为(18,7)的点所表示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曲线上坐标为(15,12)的点表示的溶液中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氢氧化钠(或NaOH)盐酸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或该溶液呈中性或该溶液pH为7,答案合理即可)H2O、Na+、Cl-、OH-(1)①烧杯中盛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74变式二:中和反应的微观粒子的变化9.(2018·潍坊高密一模)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由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了变化C变式二:中和反应的微观粒子的变化C7510.(2018·临沂中考)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1)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每种图形表示的离子(填离子符号)。10.(2018·临沂中考)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76(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应是___(填序号)。①HNO3②CuSO4③CaCl2HCl+NaOH====NaCl+H2O①(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77变式三: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曲线11.(2015·德州中考)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变式三: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曲线78(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由图可知,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减小放热NaCl(1)在滴加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79命题角度❷中和反应的探究例3

(2016·德州中考)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命题角度❷中和反应的探究80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液体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81(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过量。小明同学却断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加入酚酞溶液后不变色,说明溶液一定不显碱性,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观察到加入82(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如果___________则盐酸过量如果_____________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有气泡冒出没有气体生成(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83(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填序号)。A.生锈的铁钉 B.碳酸钠粉末C.硫酸钠粉末 D.氢氧化铜C(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C84(4)下列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__(填序号)。C(4)下列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C85【思路分析】

(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可以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加入酚酞溶液后不变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所以一定不含氢氧化钠。(2)盐酸过量,剩余的盐酸会与加入的锌反应生成氢气,可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为氯化钠溶液,不与锌反应,没有气体生成。(3)生锈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的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红色固体溶解;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氢氧化铜固体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蓝色氯化铜溶液;硫酸钠既【思路分析】(1)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可以使无色的酚酞86不与盐酸反应,也不与氯化钠反应。(4)小红是将稀盐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随着盐酸的滴加pH逐渐减小,当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pH=7,继续滴加稀盐酸,pH<7,并逐渐减小,故选C。不与盐酸反应,也不与氯化钠反应。(4)小红是将稀盐酸逐滴加入87实验中和反应的探究❶中和反应的原理及实质(以NaOH溶液和稀HCl反应为例)(1)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溶液中的___和碱溶液中的____结合生成___(即:H++OH-====H2O)。NaOH+HCl====NaCl+H2OH+OH-H2O实验中和反应的探究NaOH+HCl====NaCl+H288(3)微观实质:(3)微观实质:89❷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❷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90❸指示剂的选择一般选用_________。向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中滴入几滴__________,溶液变为_____,逐滴滴入稀盐酸或稀硫酸恰好中和时溶液呈中性,变为_____,中和反应完成。指示剂如果选用紫色石蕊溶液,该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呈_____,在中性溶液中呈_____,蓝色和紫色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反应现象不易观察,故不常用紫色石蕊溶液做中和反应的指示剂。酚酞溶液酚酞溶液红色无色蓝色紫色❸指示剂的选择酚酞溶液酚酞溶液红色无色蓝色紫色91❹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❹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92❺中和反应的pH坐标曲线图(以NaOH与HCl的反应为例,图中横线处填“碱入酸”或“酸入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