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微专题课件:认识中国乡土本色(第三课时)_第1页
【教学课件】微专题课件:认识中国乡土本色(第三课时)_第2页
【教学课件】微专题课件:认识中国乡土本色(第三课时)_第3页
【教学课件】微专题课件:认识中国乡土本色(第三课时)_第4页
【教学课件】微专题课件:认识中国乡土本色(第三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中国乡土本色第三课时必修上第五单元微专题一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活动导入阅读学术类文本,有两条基本路径:一是“读进去”,也就是读懂文本,重点在于梳理文本内在逻辑,理清观点与理由之间的关系。包括概括主旨,分出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列出主要概念等基本环节;二是“读出来”,就是跳出文本,用自己的眼光审视文本,考察观点与理由之间的合理性,对比其他学者不同观点,做出独立判断。读懂文本,弄清文本内在结构是基础;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和“我”与“他人”的对话,以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专题活动举办“认识中国乡村”主题论坛认识中国乡土本色关注“问题”,学以致用走近费孝通《乡土中国》导读抓住核心概念,理解作者观点学习致用,开展调查研究“今日中国乡村的变迁”汇报会拓展阅读费孝通作品,知人论世分析整体框架,把握知识体系单元任务微专题1微专题2微专题3活动1活动2活动1活动2活动1活动5把握前三章观点,理解章间关系活动3活动目标:1.通过提炼概念内涵、概括各章各节观点的方式,绘制思维导图。2.把握前三章的逻辑关系,概括作者主要观点。解读“差序格局”,解释生活现象活动4“乡土中国”阅读成果展示活动6活动过程任务一解读关键概念章节主旨分层次内容重要概念《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展示任务单中学生的完成情况。活动过程章节主旨分层次内容重要概念《乡土本色》1.梳理篇章内容要点乡土社会的性质,阐述乡土社会人口不流动、聚村而居、村与村之间孤立隔膜、村落内部是熟人等特点。第1段: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第2-6段:土气——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不流动。第7-10段:聚居——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第11-16段:熟悉——终老是乡,人与人,人与法,人与物第17段:联系现实——乡土社会中的生活方式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流弊。土气聚居熟悉活动过程章节主旨分层次内容重要概念《文字下乡》从空间格局角度,论述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第1-5段:乡下人不识字是愚吗?不需要文字,没机会学习,没识字环境。第6-9段:文字的用处。文字是多余的。第10-18段:语言的用处。语言并非唯一象征体系。面对面的社群,特殊语言。第19段:文字下乡,必须先考虑到文字和语言的基础。面对面社群特殊语言活动过程章节主旨分层次内容重要概念《再论文字下乡》从时间格局角度,论述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第1-2段:文字的发生是在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了时间的阻隔。个人的今昔之隔,社会的世代之隔。第3-4段:个人的今昔之隔。第5段:社会的世代之隔。第6-15段:跨越时间之隔的方式:词。第16段: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记忆词口口相传重复定型活动过程任务二绘制前三章的思维导图根据任务一的表格,绘制前三章的思维导图。活动过程土气聚居熟悉乡土本色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孤立和隔膜(村和村之间的关系)“土”文化土气因不流动而发生从人和空间上讲不流动性人口非绝对固定乡下人离不了泥土乡下最小的社区——家庭原因小农经营水利需要安全需要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地方性死于斯人与人人与物生于斯熟悉社会法律社会习得规矩信任扎根泥土认识是个别的人与法法律无从发生联系现实——乡土社会中的生活方式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流弊。思维导图示例活动过程乡下人被城里人认为“愚”文字下乡不识字并非愚的标准城乡孩子各有所长乡下人没有识字环境乡下人不需要文字文字下乡应考虑乡土社会本质乡下人习惯面对面交流文字是不完善的工具乡下人有自己的“特殊语言”足声、声气、气味等辅助交流文字有时会产生误会文字的使用受情境限制使用文字需要文法,在语言中显得迂阔活动过程个人:今昔之隔再论文字下乡跨越时间之隔的方式:词社会:世代之隔时间阻隔语言文字乡土特点:安定、历世不移、不太需要经验累积都市特点:丰富、多变、不定型中国社会基层:乡土性社会中国社会上层:庙堂性社会结论:若要文字下乡,需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先发生变化需要需要活动过程任务三梳理前三章内在关联前三章之间是怎样的逻辑关系?提示:第一章提出的“熟悉”概念,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词。乡土社会为何人人熟悉?是因为全村聚村而居;为何聚村而居?是因为乡土社会人口不流动;为何不流动?是因为乡土社会是农业社会,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因而只能黏着在土地上:这是承上。“熟悉”,也是启下。从空间角度讲,人们天天见面,是“面对面的社群”,表情、动作、声音等沟通语言比文字传情达意更完全,因而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从时间角度讲,乡土社会是定型的社会,一个人从幼年到老年,生活方式不变,甚至历经几代,生活方式也不变,“个别的经验,就等于世代的经验”,个人没有“今昔之隔”,社会没有“世代之隔”,因而乡土社会也不需要文字来记载传递世代间的经验。活动过程明确:三章间的关联可用下图表示:第一章乡土本色第二章文字下乡第三章再论文字下乡黏着土地不流动聚村而居熟悉空间直接接触不需文字时间定型生活不需文字三章内容整体上构成总分关系:第一章是第二、三章的理论基础,第二、三两章之间是并列关系。活动作业

1.《乡土本色》中,作者下了一个最重要的定义:“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请你说说这“乡土性”有哪些特点?2.在《文字下乡》中,作者费孝通提出一个观点:乡土社会是不需要文字的,一方面空间上不需要,因为总是可以面对面;另一方面是时间上不需要,因为在乡土文化中有声音就足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