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f8ea09ab27a701f737240fddad9ee1/daf8ea09ab27a701f737240fddad9ee11.gif)
![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f8ea09ab27a701f737240fddad9ee1/daf8ea09ab27a701f737240fddad9ee12.gif)
![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f8ea09ab27a701f737240fddad9ee1/daf8ea09ab27a701f737240fddad9ee13.gif)
![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f8ea09ab27a701f737240fddad9ee1/daf8ea09ab27a701f737240fddad9ee14.gif)
![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af8ea09ab27a701f737240fddad9ee1/daf8ea09ab27a701f737240fddad9ee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明清时期中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但君主专制统治与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最终使中国在现代化的大潮中落伍。【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近代前夜中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学会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量变引起质变,即经济发展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同时,了解到当时中国经济曾经长期领先世界,树立起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加深家国情怀。(2)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分析近代前夜危机出现的原因,多角度探究导致中国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因素,从而认识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探讨海禁政策危害,感悟到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重要性。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时间:14~18世纪,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2.表现课前预习课前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领域发展概况农业(1)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领先世界(2)双季稻得到大范围扩种,
、蕃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手工业明中叶以来,
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主导地位商业商品流通扩大,大量使用白银,
日趋活跃城市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兴起工商业市镇玉米私营手工业商业资本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课前预习3.影响(1)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
扩大和人口增长。(2)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3)明清盛世的
在世界范围仍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二、资本主义萌芽1.产生: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繁荣,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工场主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
的需要进行生产,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2.表现(1)苏州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表明当地形成了
市场。(2)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出现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较高的民营
。3.出现地区: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耕地面积综合国力市场劳动力手工工场3.影响耕地面积综合国力市场劳动力手工工场4.阻碍因素(1)耕织结合、
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2)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3)明清帝国的
。①明代和清初都曾实施“海禁”,多次颁令实行矿禁。②清统治者奉行“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③官府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等“重本抑末”政策的打压。自给自足专制统治4.阻碍因素自给自足专制统治三、近代前夜的危机1.海禁政策(1)原因:明清易代后,东部沿海的抗清势力比较强大,统治者担心这些力量与西方殖民势力相互结合,威胁统治。(2)影响: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
、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2.世界形势(1)1640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此后一二百年,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
国家的转变。(2)西方国家疯狂地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建立
。3.危机到来:到19世纪初,英国推行罪恶的
后,中国社会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海外市场近代工业殖民统治鸦片贸易三、近代前夜的危机海外市场近代工业殖民统治鸦片贸易探究主题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材料一自元代以来,松江逐渐发展成全国棉纺织业中心。“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数年来,肃定一邑,所出布匹,足当吾松(松江)十分之一矣。”材料二康熙四十八年,康熙说:“本朝自统一区域以来,已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田供数家之用,共谋生焉能给足?”乾隆四十六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问题】(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当时出现了怎样的经济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从上述历史现象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解读】综合材料一可知松江已经成为棉纺织业中心,这说明我国经济出现了专业化、区域化发展倾向;材料二说明人口增加,人地矛盾非常突出,说明人口的增长对经济发展具有双重影响。【结论】
(1)现象:元代以来松江地区棉纺织手工业发展迅速。问题: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我国经济开始出现专业化、区域化发展倾向。(2)问题:人口增长速度大大超过耕地的增长速度,粮食问题突出;人地相争的现象严重。认识: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多,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过度增长不利于经济发展;发展经济要注重与保护环境相协调。【解读】综合材料一可知松江已经成为棉纺织业中心,这说明我国探究主题2海禁政策——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材料康熙帝时,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南洋地区实行间接对华贸易……1716年,康熙帝在“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的忧虑下,开始考虑禁止中国商人前往南洋贸易。规定凡内地商船不许前往南洋,外国商船则听其自来。每年来华商船不过几艘。雍正初地方大吏蓝鼎元、高其倬等指出:闽广人稠地狭,望海谋生,十居五六。南海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况生齿日繁,多无田可耕,流为盗贼,势所不免。禁南海,百害无利。雍正帝得知禁南洋的危害后思想有所动摇。地方大吏的态度和雍正的犹豫,使广东虽无弛禁明令,华商暗中前往南洋走私的帆船贸易已非常活跃。其后,福建、浙江等省获准弛禁。——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问题】据材料指出康熙帝、雍正帝对外政策有何不同?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并简评康熙、雍正时期的对外政策。探究主题2海禁政策——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解读】第一小问据材料“实行间接对华贸易”“禁止中国商人前往南洋贸易”“地方大吏的态度和雍正的犹豫,使广东虽无弛禁明令,华商暗中前往南洋走私的帆船贸易已非常活跃。其后,福建、浙江等省获准弛禁”得出康熙帝由弛禁到海禁,雍正帝由海禁到弛禁。第二小问,据材料“百货不通,民生日蹙,况生齿日繁,多无田可耕,流为盗贼,势所不免”得出雍正时期人口增加,出现民生等社会问题;认同民间到海外谋生与贸易的现实,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所学得出增加政府收入,对外贸易扩大。第三小问,从对外政策实施的背景、实质、目的和影响角度加以评价。【解读】第一小问据材料“实行间接对华贸易”“禁止中国商人前【结论】
不同:康熙帝由弛禁到海禁。雍正帝由海禁到弛禁。原因:雍正时期人口增加,出现民生等社会问题;认同民间到海外谋生与贸易的现实,维护社会稳定;增加政府收入,对外贸易扩大。简评:新航路开辟后,面临西方殖民扩张的困扰,康熙雍正时期对外政策时禁时开;政策的调整反映了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西方殖民贸易的冲突;实施政策的目的是抵御西方侵略,维护国家权益,巩固统治;弛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西的交往,海禁政策造成了中国落伍于世界,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结论】不同:康熙帝由弛禁到海禁。雍正帝由海禁到弛禁。随堂训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2资本主义萌芽3近代前夜的危机4、56随堂训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一、选择题1.(2017·湖南长沙期中)右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D明清时期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棉布成为主要衣料,农产品日益商品化。D项正确。一、选择题2.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A.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C.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解析:D根据题干中“佃农所获……夕贸市廛”“上米贸银”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D项正确。2.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3.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该材料表明当地(
)A.私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B.日益成为江南棉纺织业的中心C.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雇佣关系D.商业发展突破了官府的控制解析:C
由材料中“从店中给筹取值”可判断“暑袜店主”与“合郡男妇”之间形成了雇佣关系,故C项符合题意。3.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4.它是中国历史上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先有郑和下西洋主动与海外诸邦交流,后有西方传来叩启闭关自守的大门;同时,它又是一个极度集权的朝代,废除了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制度。该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解析:D由“郑和下西洋”“闭关自守”“极度集权”等信息可知,该朝代为明朝。4.它是中国历史上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先有郑和下西洋主动与海5.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
)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解析:D“海禁”政策始于明朝,故A项错误;“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指的是“海禁”的弊端,“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不符合作者思想,故B项错误;“海禁”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故C项错误;“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故D项正确。5.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二、非选择题6.(2017·山东济南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二、非选择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岛倭入掠”和“日本……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等信息进行概括。第(2)问,由材料二第一段可以看出海禁政策于国于民都有害,由材料二第二段可以看出开禁对贸易、百姓生计、人口迁移和制度改革等都有积极影响。答案:(1)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和沿海不法之徒勾结;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轻视。(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海禁”政策已不合时宜。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和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点击进入课时作业点击进入课时作业谢谢观赏!谢谢观赏!第25课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第25课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学习目标】(1)通过认识亚洲、美洲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过程,理解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形成历史时空观念。(2)通过对史料的探究,注意区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集团的特点,培养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的素养。(3)结合史料分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学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历史问题,体会当今国际社会国家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意识。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一、东南亚国家联盟1.背景(1)东南亚地区区域辽阔,国家众多,民族和宗教多样,相互冲突时有发生。(2)独立不久的东南亚国家逐渐认识到,只有凝聚成一个整体,才能与大国保持平等关系,才能消除内部矛盾,促进
、进步和繁荣。2.成立:1967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在曼谷举行外长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告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3.发展(1)1976年,东盟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
》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协调一致宣言》,标志着东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课前预习课前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区域和平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一、东南亚国家联盟课前预习课
(2)1999年,东南亚10国全部加入东盟。(3)2002年,
正式启动。4.作用
(1)有力地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2)扩大了东盟在
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1.背景(1)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
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
日益成熟,亚洲的经济区域化也已起步。(3)美、加、墨需要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挑战。东盟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全球化欧共体(2)1999年,东南亚10国全部加入东盟。东盟自由贸易区2.成立(1)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订《
》。(2)1994年,该协定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3.合作:三国之间取消
,进行公平竞争,促进了合作,增加了就业机会。4.影响(1)积极:三国之间经济交流大大加强,为三国贸易的扩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消极:成员之间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墨西哥民族经济受到冲击。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贸易壁垒2.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贸易壁垒三、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1.背景(1)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
的地区,区域内各国经济联系密切。(2)经济区域化趋势的推动。2.成立:
年,在澳大利亚举行12国参加的第一届部长会议,宣告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3.宗旨(1)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2)加强开放的
体制。(3)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经济增长最快1989多边贸易三、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经济增长最快1989多边贸易4.特点(1)各成员之间
明显,既包括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大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2)各成员在经济结构上有很强的
,经贸关系十分密切。5.组织原则(1)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2)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3)
和自愿的原则。(4)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6.合作方式:APEC方式。7.影响(1)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
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大提高。(2)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中走出一条新路,创造出一个新的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差异性互补性协商一致政治格局4.特点差异性互补性协商一致政治格局探究主题1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材料《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总则规定,除墨西哥的石油业、加拿大的文化产业以及美国的航空与无线电通信外,取消绝大多数产业部门的投资限制。还规定各成员政府的采购将在10年内实现全面开放。在产业方面,该协定规定,美墨之间大部分农产品的关税将立即取消,其余6%的产品包括玉米、糖、某些水果和蔬菜的关税,将在15年后全部取消,进口配额在10年内取消。对于加拿大,现有的与美国签订的协议全部适用,汽车工业10年后将取消关税,美国、加拿大在1998年之前取消相互间的全部关税。在能源方面,墨西哥对私营部门进行勘探的限制继续有效,但国营石油公司的采购将向美国与加拿大开放。在金融服务方面,墨西哥将逐步对美国与加拿大投资开放其金融部门,最终到2007年取消壁垒。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问题】(1)根据材料,说明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主要宗旨。(2)根据材料,探究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解读】材料中“取消绝大多数产业部门的投资限制”“各成员政府的采购将在10年内实现全面开放”“进口配额在10年内取消”等信息反映出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主要宗旨是取消贸易壁垒,实现商品自由流通。结合材料从整体和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分析产生的影响。【结论】
(1)宗旨:取消贸易壁垒,实现商品自由流通。(2)影响:①促进各成员贸易额的迅速增加,刺激经济增长。②有利于发达国家扩大投资。③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就业问题。④农产品取消进口关税,这就为美国、加拿大农产品更多地进入墨西哥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使缺乏竞争力的墨西哥农业处境更加艰难。【问题】(1)根据材料,说明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主要宗旨。【深化拓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组建方式是在地缘化的基础上由小到大。②区域经济集团是一个开放与封闭相统一的,以开放为主的体系。③区域经济集团以市场一体化为开端,以实现经济一体化乃至政治、安全、军事一体化为目标。④在区域经济集团的内部,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往往发挥主导作用。⑤区域经济集团对内对外存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双重关系。
(2)影响①积极影响: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商品的流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各个区域的和平与稳定,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②消极影响:由于经济区域集团的排他性,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导致国际竞争加剧;经济区域集团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因此使南北差距、南南差距加大,国家间的不平衡加剧。【深化拓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点和影响探究主题2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材料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发展。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1996年,在各成员提交的计划中,澳大利亚承诺到2000年关税总水平分阶段降低到0~5%,2004年,该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25%;中国承诺到2000年以前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到大致15%,到2004年,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10.4%。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助推了亚洲国家的经济活力。——据《区域经济组织研究》等整理【问题】根据材料,概括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亚洲国家合作发展的有益经验。探究主题2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解读】材料中“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反映出渐进性和自主自愿的特点。【结论】
特点:灵活性或渐进性;自主自愿。经验: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尊重国家或地区差异,循序渐进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共同发展。【深化拓展】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1)它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声明、宣言等不具有强制性,成员完全自愿,具有松散性。(2)它不实行集团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尽量与国际市场体制接轨,具有开放性。(3)目标渐进,不同区域的成员形成不同的合作依存关系,具有多层次性。【解读】材料中“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随堂训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东盟1北美自由贸易区2、34亚太经合组织56随堂训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一、选择题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以苹果、柑橘和梨为代表的中国水果不断出口东南亚各国,而以榴莲、火龙果、山竹为代表的进口热带水果也以亲民价格登上了北方人民的餐桌。这反映出(
)A.亚洲区域贸易呈现同质化竞争B.贸易自由化丰富民众消费选择C.中国和东盟社会差异逐渐消除D.农产品成为双方经济交流主体解析:B
材料表明中国水果不断出口东南亚各国,而东南亚的热带水果也大量进入中国,便于人们进行消费选择,B项正确。A、C、D三项表述均不正确。一、选择题2.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因经济水平差距过大,很难结成经济集团。突破这一传统经济理论的是(
)A.欧共体的建立 B.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C.联合国的成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解析:B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因此它的成立突破了这一传统经济理论。2.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因经济水平差距过大3.美国倡导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重要原因是(
)A.欧亚的经济区域化对美国构成了严峻挑战B.为了扩大出口市场C.便于利用墨西哥的资源和劳动力D.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解析:D
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顺应其发展趋势,美国倡导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3.美国倡导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重要原因是()4.(2017·山东临沂月考)一位同学上课时所记的部分笔记,笔记内容所反映的组织是(
)A.世界银行 B.欧洲联盟C.关贸总协定 D.北美自由贸易区解析:D由“南北合作,大国主导”“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受到冲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组织应该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由于美国和加拿大都属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三国经济实力上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墨西哥民族经济受到冲击,故D为正确答案。4.(2017·山东临沂月考)一位同学上课时所记的部分笔记,5.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的区域性经济集团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上海合作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 D.欧洲联盟解析:C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的经济区域集团,故A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不涉及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故B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为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的经济区域集团,故C项正确;欧洲联盟是欧洲国家的区域集团化组织,故D项错误。5.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的区域性经济集团是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比以往更注重于自己在这一地区(亚太地区)的作用,这一地区的成功对整个世界而言至关重要,我相信,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材料二APEC的部分成员及加入年代二、非选择题请回答:(1)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建立与“太平洋世纪”的到来有什么联系?(2)太平洋两岸各成员在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但都陆续地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并发挥了各自积极的作用,其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问结合亚太经合组织建立的背景和影响去考虑。第(2)问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合作方式和合作原则等角度去考虑。答案:(1)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建立是这一地区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产物。它的建立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大提高,推动了“太平洋世纪”的到来。(2)亚太经合组织包括一批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等),也容纳了为数不少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国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异很大,但在经济结构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相互尊重、地位平等,依据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等原则进行合作,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中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即“APEC方式”。请回答:点击进入课时作业点击进入课时作业谢谢观赏!谢谢观赏!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明清时期中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但君主专制统治与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最终使中国在现代化的大潮中落伍。【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近代前夜中国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学会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量变引起质变,即经济发展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同时,了解到当时中国经济曾经长期领先世界,树立起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加深家国情怀。(2)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分析近代前夜危机出现的原因,多角度探究导致中国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因素,从而认识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探讨海禁政策危害,感悟到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的重要性。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时间:14~18世纪,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2.表现课前预习课前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领域发展概况农业(1)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领先世界(2)双季稻得到大范围扩种,
、蕃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手工业明中叶以来,
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主导地位商业商品流通扩大,大量使用白银,
日趋活跃城市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兴起工商业市镇玉米私营手工业商业资本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课前预习3.影响(1)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
扩大和人口增长。(2)明中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3)明清盛世的
在世界范围仍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二、资本主义萌芽1.产生:明中叶以后,社会经济繁荣,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工场主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
的需要进行生产,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2.表现(1)苏州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表明当地形成了
市场。(2)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出现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较高的民营
。3.出现地区: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耕地面积综合国力市场劳动力手工工场3.影响耕地面积综合国力市场劳动力手工工场4.阻碍因素(1)耕织结合、
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2)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3)明清帝国的
。①明代和清初都曾实施“海禁”,多次颁令实行矿禁。②清统治者奉行“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③官府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等“重本抑末”政策的打压。自给自足专制统治4.阻碍因素自给自足专制统治三、近代前夜的危机1.海禁政策(1)原因:明清易代后,东部沿海的抗清势力比较强大,统治者担心这些力量与西方殖民势力相互结合,威胁统治。(2)影响: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辟
、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2.世界形势(1)1640年,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此后一二百年,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
国家的转变。(2)西方国家疯狂地掠夺金钱,贩卖奴隶,开辟市场,建立
。3.危机到来:到19世纪初,英国推行罪恶的
后,中国社会陷入深重的危机之中。海外市场近代工业殖民统治鸦片贸易三、近代前夜的危机海外市场近代工业殖民统治鸦片贸易探究主题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材料一自元代以来,松江逐渐发展成全国棉纺织业中心。“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数年来,肃定一邑,所出布匹,足当吾松(松江)十分之一矣。”材料二康熙四十八年,康熙说:“本朝自统一区域以来,已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田供数家之用,共谋生焉能给足?”乾隆四十六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问题】(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当时出现了怎样的经济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从上述历史现象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解读】综合材料一可知松江已经成为棉纺织业中心,这说明我国经济出现了专业化、区域化发展倾向;材料二说明人口增加,人地矛盾非常突出,说明人口的增长对经济发展具有双重影响。【结论】
(1)现象:元代以来松江地区棉纺织手工业发展迅速。问题: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我国经济开始出现专业化、区域化发展倾向。(2)问题:人口增长速度大大超过耕地的增长速度,粮食问题突出;人地相争的现象严重。认识: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多,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过度增长不利于经济发展;发展经济要注重与保护环境相协调。【解读】综合材料一可知松江已经成为棉纺织业中心,这说明我国探究主题2海禁政策——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材料康熙帝时,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南洋地区实行间接对华贸易……1716年,康熙帝在“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的忧虑下,开始考虑禁止中国商人前往南洋贸易。规定凡内地商船不许前往南洋,外国商船则听其自来。每年来华商船不过几艘。雍正初地方大吏蓝鼎元、高其倬等指出:闽广人稠地狭,望海谋生,十居五六。南海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况生齿日繁,多无田可耕,流为盗贼,势所不免。禁南海,百害无利。雍正帝得知禁南洋的危害后思想有所动摇。地方大吏的态度和雍正的犹豫,使广东虽无弛禁明令,华商暗中前往南洋走私的帆船贸易已非常活跃。其后,福建、浙江等省获准弛禁。——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问题】据材料指出康熙帝、雍正帝对外政策有何不同?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并简评康熙、雍正时期的对外政策。探究主题2海禁政策——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解读】第一小问据材料“实行间接对华贸易”“禁止中国商人前往南洋贸易”“地方大吏的态度和雍正的犹豫,使广东虽无弛禁明令,华商暗中前往南洋走私的帆船贸易已非常活跃。其后,福建、浙江等省获准弛禁”得出康熙帝由弛禁到海禁,雍正帝由海禁到弛禁。第二小问,据材料“百货不通,民生日蹙,况生齿日繁,多无田可耕,流为盗贼,势所不免”得出雍正时期人口增加,出现民生等社会问题;认同民间到海外谋生与贸易的现实,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所学得出增加政府收入,对外贸易扩大。第三小问,从对外政策实施的背景、实质、目的和影响角度加以评价。【解读】第一小问据材料“实行间接对华贸易”“禁止中国商人前【结论】
不同:康熙帝由弛禁到海禁。雍正帝由海禁到弛禁。原因:雍正时期人口增加,出现民生等社会问题;认同民间到海外谋生与贸易的现实,维护社会稳定;增加政府收入,对外贸易扩大。简评:新航路开辟后,面临西方殖民扩张的困扰,康熙雍正时期对外政策时禁时开;政策的调整反映了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西方殖民贸易的冲突;实施政策的目的是抵御西方侵略,维护国家权益,巩固统治;弛禁政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西的交往,海禁政策造成了中国落伍于世界,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结论】不同:康熙帝由弛禁到海禁。雍正帝由海禁到弛禁。随堂训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2资本主义萌芽3近代前夜的危机4、56随堂训练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一、选择题1.(2017·湖南长沙期中)右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应该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解析:D明清时期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棉布成为主要衣料,农产品日益商品化。D项正确。一、选择题2.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A.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C.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解析:D根据题干中“佃农所获……夕贸市廛”“上米贸银”等关键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D项正确。2.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3.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该材料表明当地(
)A.私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B.日益成为江南棉纺织业的中心C.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雇佣关系D.商业发展突破了官府的控制解析:C
由材料中“从店中给筹取值”可判断“暑袜店主”与“合郡男妇”之间形成了雇佣关系,故C项符合题意。3.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4.它是中国历史上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先有郑和下西洋主动与海外诸邦交流,后有西方传来叩启闭关自守的大门;同时,它又是一个极度集权的朝代,废除了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制度。该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解析:D由“郑和下西洋”“闭关自守”“极度集权”等信息可知,该朝代为明朝。4.它是中国历史上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先有郑和下西洋主动与海5.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
)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解析:D“海禁”政策始于明朝,故A项错误;“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指的是“海禁”的弊端,“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不符合作者思想,故B项错误;“海禁”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故C项错误;“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故D项正确。5.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二、非选择题6.(2017·山东济南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二、非选择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岛倭入掠”和“日本……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等信息进行概括。第(2)问,由材料二第一段可以看出海禁政策于国于民都有害,由材料二第二段可以看出开禁对贸易、百姓生计、人口迁移和制度改革等都有积极影响。答案:(1)背景:明廷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和沿海不法之徒勾结;统治者(朱元璋)对海外诸国轻视。(2)原因:敌对势力消亡;影响沿海百姓生计;“海禁”政策已不合时宜。影响:开禁促成了海上贸易发展;有利于沿海百姓的生计和海外移民;加速白银内流,促成制度变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点击进入课时作业点击进入课时作业谢谢观赏!谢谢观赏!第25课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第25课亚洲和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学习目标】(1)通过认识亚洲、美洲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过程,理解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形成历史时空观念。(2)通过对史料的探究,注意区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集团的特点,培养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的素养。(3)结合史料分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学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历史问题,体会当今国际社会国家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意识。素养落实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一、东南亚国家联盟1.背景(1)东南亚地区区域辽阔,国家众多,民族和宗教多样,相互冲突时有发生。(2)独立不久的东南亚国家逐渐认识到,只有凝聚成一个整体,才能与大国保持平等关系,才能消除内部矛盾,促进
、进步和繁荣。2.成立:1967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在曼谷举行外长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告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3.发展(1)1976年,东盟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
》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协调一致宣言》,标志着东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课前预习课前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区域和平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一、东南亚国家联盟课前预习课
(2)1999年,东南亚10国全部加入东盟。(3)2002年,
正式启动。4.作用
(1)有力地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2)扩大了东盟在
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出现1.背景(1)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
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
日益成熟,亚洲的经济区域化也已起步。(3)美、加、墨需要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挑战。东盟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全球化欧共体(2)1999年,东南亚10国全部加入东盟。东盟自由贸易区2.成立(1)1992年,美、加、墨三国签订《
》。(2)1994年,该协定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3.合作:三国之间取消
,进行公平竞争,促进了合作,增加了就业机会。4.影响(1)积极:三国之间经济交流大大加强,为三国贸易的扩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消极:成员之间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墨西哥民族经济受到冲击。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贸易壁垒2.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贸易壁垒三、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1.背景(1)20世纪70~80年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
的地区,区域内各国经济联系密切。(2)经济区域化趋势的推动。2.成立:
年,在澳大利亚举行12国参加的第一届部长会议,宣告亚太经合组织正式成立。3.宗旨(1)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2)加强开放的
体制。(3)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经济增长最快1989多边贸易三、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经济增长最快1989多边贸易4.特点(1)各成员之间
明显,既包括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大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2)各成员在经济结构上有很强的
,经贸关系十分密切。5.组织原则(1)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2)开放的地区主义原则。(3)
和自愿的原则。(4)以渐进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6.合作方式:APEC方式。7.影响(1)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
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大提高。(2)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中走出一条新路,创造出一个新的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差异性互补性协商一致政治格局4.特点差异性互补性协商一致政治格局探究主题1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材料《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总则规定,除墨西哥的石油业、加拿大的文化产业以及美国的航空与无线电通信外,取消绝大多数产业部门的投资限制。还规定各成员政府的采购将在10年内实现全面开放。在产业方面,该协定规定,美墨之间大部分农产品的关税将立即取消,其余6%的产品包括玉米、糖、某些水果和蔬菜的关税,将在15年后全部取消,进口配额在10年内取消。对于加拿大,现有的与美国签订的协议全部适用,汽车工业10年后将取消关税,美国、加拿大在1998年之前取消相互间的全部关税。在能源方面,墨西哥对私营部门进行勘探的限制继续有效,但国营石油公司的采购将向美国与加拿大开放。在金融服务方面,墨西哥将逐步对美国与加拿大投资开放其金融部门,最终到2007年取消壁垒。史料探究主题探究·史料教学探究主题1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问题】(1)根据材料,说明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主要宗旨。(2)根据材料,探究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解读】材料中“取消绝大多数产业部门的投资限制”“各成员政府的采购将在10年内实现全面开放”“进口配额在10年内取消”等信息反映出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主要宗旨是取消贸易壁垒,实现商品自由流通。结合材料从整体和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分析产生的影响。【结论】
(1)宗旨:取消贸易壁垒,实现商品自由流通。(2)影响:①促进各成员贸易额的迅速增加,刺激经济增长。②有利于发达国家扩大投资。③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就业问题。④农产品取消进口关税,这就为美国、加拿大农产品更多地进入墨西哥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使缺乏竞争力的墨西哥农业处境更加艰难。【问题】(1)根据材料,说明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主要宗旨。【深化拓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组建方式是在地缘化的基础上由小到大。②区域经济集团是一个开放与封闭相统一的,以开放为主的体系。③区域经济集团以市场一体化为开端,以实现经济一体化乃至政治、安全、军事一体化为目标。④在区域经济集团的内部,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往往发挥主导作用。⑤区域经济集团对内对外存在既竞争又合作的双重关系。
(2)影响①积极影响: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商品的流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各个区域的和平与稳定,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②消极影响:由于经济区域集团的排他性,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导致国际竞争加剧;经济区域集团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因此使南北差距、南南差距加大,国家间的不平衡加剧。【深化拓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点和影响探究主题2亚太经合组织运行方式的特点——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材料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势头有了迅猛发展。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发表《茂物宣言》,确定发达成员不晚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晚于2020年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1996年,在各成员提交的计划中,澳大利亚承诺到2000年关税总水平分阶段降低到0~5%,2004年,该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至4.25%;中国承诺到2000年以前简单平均关税税率降到大致15%,到2004年,中国的简单平均关税税率已降到1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农产品网络营销作业指导书
- 2025年怀化考从业资格证货运试题
-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口算题
- 2025年武威货运上岗证模拟考试试题
- 2025年楚雄驾校考试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电力调试合同(2篇)
- 电动车补充协议书范文(2篇)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4毛泽东词两首含解析粤教版必修2
- 六年级班主任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 小学班主任工作计划二年级
- 2024年安徽省高校分类对口招生考试数学试卷真题
- ISO45001管理体系培训课件
- 动画课件教学教学课件
- 会所股东合作协议书范文范本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一诊)数学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英语期中复习单项选择100题(含答案)
- 2024年胡麻油市场前景分析:全球胡麻油市场规模达到了25.55亿美元
- 小学英语800词分类(默写用)
- 《 西门塔尔牛脸数据集的研究》范文
-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1《简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真实世界研究指南 201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