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课件40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离骚(节选)》课件40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离骚(节选)》课件40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离骚(节选)》课件40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离骚(节选)》课件40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离骚屈

原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明君贤臣共兴楚国)”。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屈原屈原是“楚辞”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他。屈原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屈原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屈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是个进入到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楚怀王三十九年(前300)春,屈原被排斥流放在汉北。此间创作了《离骚》。《离骚》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首扣人心弦的政治抒情诗。忧愁幽思而作《离骚》楚辞

①诗体名。本意是指楚地的歌辞,它“书楚语,作楚声,纪楚物,名楚物”,具有非常浓厚的地方色彩。首创“楚辞”这样一种诗歌体裁的作者是屈原,其后的作者如宋玉、唐勒、景差之流,均为楚人。所以“楚辞”就成为了具有浓郁楚地色彩的这种新诗体的总称,也称“骚体”。楚辞书楚语:使用楚国方言,如“些、兮”作楚声:南方民间的巫歌,富于幻想纪楚地:楚国位于今湖北一带,有“洞庭、沅、江”等地名名楚物:“兰、蕙、薜bì荔”等物产楚辞

②总集名。及至汉代,文人开始竞相模仿此体,开始将这种体裁的诗歌统称为“楚辞”,这一时期“楚辞”就开始成为了这种特定诗体的通用名称。西汉刘向在整理前人的创作之后,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集结成书,统题为《楚辞》,由此,《楚辞》也成为了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流传于世。

楚辞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离”,通“罹”,“遭遇”之义;“骚”,“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离骚《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国的叙述,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离骚《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第一段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自述身世和名字的来历,点名屈原天生具有“内美”。

诗人因出身高贵而自负、自傲,这是他高洁的自我形象的一个内因,也是构成他悲剧命运的一个因素。他与楚国同姓同宗亲的血缘关系,便是他对楚国责任的由来。这既是他一生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的感情基础,又是他被流放的根源。第二段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自述一生不断地急切地追求美好事物,提高自身修养;希望君王能快点重用自己,自己愿扬鞭跃马为君王引路开道,冲锋陷阵,在所不辞。江离:香草辟芷:幽僻处的香草秋兰:秋天盛开的兰花木兰:香树。去皮而不死宿莽:经冬不凋的草屈原笔下的花花草草取其芬芳取其淡泊取其高洁取其顽强取其坚守

比喻的运用,突出了屈原正直纯洁的人格,充分展示屈原美好的内心世界;同时,使诗歌形象、含蓄,更具韵味,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香草:喻内在的美好品德。屈原笔下的香草美人美人(灵修):喻理想中的君王。佩戴香草:喻屈原追求美好的事物,修身养性,品格高洁。诗句中出现两个“恐”字,说说诗人“恐”的内容各是什么?这种“恐”反映了屈原怎样的心情?体现他怎样的品德?PPT模板/moban/

第一、“恐年岁之不吾与”,担心光阴似水,时不我待,不能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国家,以完成振兴楚国的大任;

第二、“恐美人之迟暮”,这里美人可以说是自己,屈原以草木零落起兴,比喻美人迟暮。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希望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做一番事业。这里美人也可以说是指代楚王,这里直接说的是担心楚王衰老不堪大任;其实更想指出担忧的是楚王不思变革,不图进取,苟且偷安,昏聩误国。PPT模板/moban/

这反映了屈原面对楚王昏庸、国家颓势而自己却不能及时地有所作为而焦虑不已的心情,体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第三段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抒发情怀,揭示自己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原因(君主愚昧昏庸、群小毁谤诬陷、社会风气败坏),表达“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第四段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反省自己,检查自己的行为,表现追求美德、虽体解而不悔的高尚品德。1、纵观全诗,诗人有什么样的内在品格?

诗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节操是清白的,才华是横溢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洁身自好)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嫉恶如仇)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忠贞不移)2、《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1、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2、《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

①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规矩”“绳墨”),主张举贤授能。

②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2、《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③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3、《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蕙纕”

“揽茝”比喻自己的美德)3、《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②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灵修”,神圣,喻指君王。“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喻指高尚德行)3、《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③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绳墨”喻指准绳、准则)3、《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④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鸷鸟不群,方圜不能相合,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3、《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⑤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3、《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首先,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3、《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其次,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等,将“兮”字去掉,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3、《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再次,全诗大量运用语气助词“兮”。

“兮”是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的语气词,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尽,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

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等待下句补充。

3、《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移情”技法的运用。

也就是说在这里实现了“我”与“物”的同化,作者对那些美好事物“兰皋”“椒丘”“芰荷”“芙蓉”“岌岌之冠”“陆离之佩”缤纷的“繁饰”等等,不是停留在客观的欣赏上,而是把自己的爱和追求移住到一件件美好的事物中,“我”的内心就活动在那些意象中。3、《离骚》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移情”技法的运用。

所以通过那一件件美好的事物,我们就可以体会作者的理想的追求和不悔的斗志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这种移情的技法就如余光中先生在《乡愁》这首诗中所运用的,“乡愁”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等就是移情的写法,“花溅泪”“鸟惊心”也是移情的写法。百变素材1.忠贞为国的忠贞,虽九死犹未悔,以香草、芰荷为裳。只可惜,在小人奸诈、君王昏庸的压迫下,“美政”的理想化作汩罗江上的一道忠魂,飘在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然而“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不断求索的诗人,不断追寻的诗人,人间邪恶不断诅咒的诗人,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常常行吟江畔长歌当哭以泪作诗的诗人,以“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执着,穿越时间的长空走进了我们的心灵。于是,屈原,就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成为一座不论隔着多么远的时代依然能让我们看到的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百变素材2.执着

屈原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他既有“存君兴国”之志,又有治国理乱之能。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胸怀“美政”理想,企图改善楚国的处境,但却为黑暗势力所围困。最为感人的是,屈原始终是自己悲剧命运的自觉承担者。他对坚持斗争下去的个人后果本来有足够的估计,但他义无反顾,仍去自觉承担:“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舍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明知坚持下去会惨遭不幸,但为了坚守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