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渭南市种植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_第1页
试论渭南市种植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_第2页
试论渭南市种植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_第3页
试论渭南市种植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_第4页
试论渭南市种植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渭南市种植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策摘要介绍了渭南市种植业面源污染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以为渭南市种植业安康、有序地开展提供参考。关键词种植业;面源污染;现状;问题;对策;陕西渭南1概况1.1自然环境渭南市位于黄河中游,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东濒黄河,与山西、河南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南北长182.3k,东西宽149.7k,位于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地段,是陕西省和西部地区进入中东部的“东大门〞。地势以渭河为轴线,形成南北两山、两塬和中部平川五大地貌类型区。辖1区〔临渭区〕、2市〔韩城、华阴〕、8县〔华县、潼关、大荔、蒲城、澄城、白水、合阳、富平〕,196个乡镇〔办事处〕,3236个行政村,农业劳动力240万人;国土总面积1.3万k2,耕地面积47.73万h2;总人口5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7万人,水浇地28.40万h2,农民人均耕地0.11h2。渭南市农业资源丰富,属暖温带半潮湿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清楚,光照充足,温度适宜,雨量充分,地势平坦,土层深沉,土质肥沃,适宜农、林、牧开展。种植业尤以小麦、玉米、豆类、棉花、油菜、花生、苹果、酥梨、蔬菜、烤烟、花椒、西瓜等最为丰富,是陕西最优的农业生态区。渭南市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多。粮食年产量占全省的1/5,水果产量占全省的1/4,棉花产量占全省的3/4,素有“陕西粮仓〞和“陕西棉库〞之称,是陕西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商品基地。1.2种植业现状渭南市农业种植形式主要以小麦—玉米轮作为主。其中,南部灌区采用一年两熟小麦—玉米轮作形式和棉花、油料单作形式。渭北旱原区采用渭北一年一熟冬小麦耕作形式,渭北一年两熟小麦—玉米轮作形式和渭北小麦豆类及玉米两年三熟耕作形式。2种植业污染现状近年来随着渭南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开展,农业投入品不断增加,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低,以及消费方式不合理,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加剧,农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1]。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市农业经济可持续开展的重要瓶颈之一。调查结果显示,全市耕地和园地〔以下简称农田〕总面积611067h2。全市耕地总面积477743.47h2,其中旱地477177.53h2、水田625.94h2,保护地16075.53h2;全省园地总面积133323.53h2,其中果园100126.93h2,桑园20.00h2、其他园地33176.60h2。按照地形坡度分类:平地面积〔坡度≤5°〕481662.47h2;坡地面积129404.53h2,其中缓坡地〔坡度5~15°〕87692.47h2、陡坡地〔坡度>5°〕41712.07h2。坡地按照种植方向的不同分类,其中顺坡种植31596.60h2、横坡种植34501.13h2。2.1肥料使用情况化肥使用不当,造成土壤肥力退化和养分失衡。全市年施用肥料309974.56t,其中施用磷肥〔折纯p25〕122318.84t,占肥料施用量的39.46%;氮肥〔折纯n〕187655.72t,占肥料施用量的60.54%。以全市耕地、园地总面积611067.00h2计算,肥料平均施用量达507.27kg/h2。其中p25施用量为200.17kg/h2,氮肥施用量为307.10kg/h2。肥料主要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溶2种途径流失。由于磷肥容易被土壤、植物吸附,被淋溶到地下的比例很校因此,磷肥的流失只考虑地表径流,地下淋溶造成的流失忽略不计。全市氮磷肥料流失总量9720t,占肥料施用总量的3.14%。其中p25流失484.81t、占p25施用量的0.40%;氮肥流失9235.19t,占氮肥施用量的4.92%。氨氮流失413.59t,占肥料施用总量的0.13%。地表径流中共流失肥料2875.85t,其中总磷流失484.81t,占p25施用量的0.40%;总氮流失共2193.39t,占氮肥施用量的1.17%;氨氮流失197.65t,占肥料施用量的0.06%。地下淋溶中共流失肥料6844.15t,总氮流失6627.58t,占氮肥施用量的3.53%。氨氮流失量216.57t,占肥料施用量的0.07%。通过地表径流流失的总磷中有44.8%流入洛河流域,51.4%流入渭河流域,3.8%流入黄河流域;流失总氮2193.39t,有46.8%流入洛河流域,48.8%流入渭河流域。4.4%流入黄河流域;通过地下淋溶流失的总氮中有49.2%流入洛河流域,46.9%流入渭河流域,3.9%流入黄河流域。从上述数据可以得出,渭南市施肥构造以氮、磷施用量最大,肥料施用量偏高。从肥料流失数据来看,肥料的流失给地表水和地下水质带来一定负效应。不合理施肥和过量施肥最大的危害是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有效氮磷含量偏高,微量元素失衡,施肥效益下降,加重了农业面源污染[2]。2.2农药使用情况农药使用不当,会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平安。渭南市各类农药年使用量1573420kg,其中毒死蜱63357.05kg、阿特拉津11010.91kg、2,4-d丁酯30890.14kg、丁草胺施用量88967.49kg、乙草胺112458.31kg、涕灭威14742.99kg、氟虫腈1796.43kg、克百威60224.87kg、吡虫啉72622.58kg、其他有机磷188629.89kg、其他有机氯类5473.01kg、其他菊酯类131531.96kg、其他甲酸酯类60073.11kg、其他类用量731641.43kg。总流失量35.80kg,其中毒死蜱流失0.16kg、2,4-d丁酯流失0.11kg、乙草胺流失35.53kg。农药主要通过作物生长被吸收,自然降解后流失率微乎其微。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带来的危害一是农产品农残超标,对农产品平安消费造成危胁;二是农药在降解过程中对大气和周边环境造成危害[3]。2.3秸秆利用情况渭南市农作物每年共产生秸秆430.55万t。在使用中,丢弃8.90万t,占2.1%;田间燃烧10.05万t,占2.3%;还田262.85万t,占61.0%;堆肥4.95万t,占1.2%;作饲料56.11万t、占13.0%;作燃料70.53万t,占16.4%;作原料12.19万t,占2.8%;其他用处4.97万t,占1.2%。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资源,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被开发利用的前景非常广阔。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有48.96万t〔占总量的4.4%〕秸秆没有被利用,而是被丢弃或田间燃烧。如何利用这局部秸秆资源,从而减少燃烧产生的环境污染,值得研究。2.4地膜使用情况论文联盟网渭南市共使用农用薄膜4380.50t,其中使用较多的是大荔县1525.24t、蒲城县705.96t、合阳县529.42t,分别占全市使用量的34.8%、16.1%、12.1%。全市残留农用薄膜885.4t,其中残留较多的是大荔县380.88t、临渭区117.5t、蒲城县92.78t,分别占全市的43.0%、13.3%、10.5%。残留量占施用量的比例值全市平均为20.2%,比例较高的是富平县42.1%、华阴市29.8%、临渭区28.2%。铺设地膜作为一项重要的农业消费措施,对改变作物生长区域小气候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地膜的残留积累也越来越明显,全市农田耕作层共残留地膜885.4t,残留量大的主要集中在大荔县、华阴市、蒲城县。3存在的问题3.1认识不到位一是局部基层指导仍然存在“重开展,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无视了农业面源污染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4]。二是农民生态环保意识淡薄,一方面,一味追求产量最大化和劳动强度最小化,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不科学地应用现代种植养殖技术,加剧了农业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对已建好的环保设施管理不善,垃圾、粪便乱堆乱放等陋习乃不同程度地存在。3.2政策不配套政策导向不明确,响应政策导向的鼓励机制没有建立和完善,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困难大。一是农业产业构造不合理,农产品构造简单,附加值低,单位产值污染量较大。二是土地使用权过于分散,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仍占主体,农业面源污染呈现“点多、面广、分散、处理难〞的状况。3.3投入缺乏一方面,受经济条件制约,农村环保设施建立严重滞后,道路、厕所、垃圾清运、给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建立不配套,给农村环境治理带来极大困难。另一方面,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没有专项资金支持专门机构和人员对农业面原污染进展综合治理。另外,缺乏技术和设施资金投入,以致无法顺利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重点工程的科研、攻关、落实、治理等方面工作。3.4监管不力对农药、化肥等的使用投入监管不力,使农产品质量平安得不到保障。如2022年6月底用渭河水对临渭区5个乡镇和蒲城县的2个乡镇进展玉米灌溉,引起大面积污染事件,使该区域玉米等作物大面积减产。这次污染事件是由于水利、环保等部门责任不明,对灌溉水质监管不到位而造成的。4对策4.1进步认识,转变观念一是各级政府要紧紧围绕“生态立市〞的战略目的,充分认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把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实在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指导。二是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进步农民对面源污染危害的认识,树立“无公害农业,精品农业〞的观念,同时要通过法规技术讲座的形式,进步和扩大农民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知情权、认知权、参与权和监视权。4.2建立机构,完善机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展研究、指导和监管。一是要建立分工明确、高效协作、齐抓共管的机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涉及农、林、水、环保等部门,要落实牵头部门和人员,明确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分工,编制工作制度和流程,建立权责明确的机制,对农业面源污染工作进展统一监管。二是建立垂直管理的基层农业环保监察机制,市、县、乡镇各级要设立机构,建立工作制度,配置环境污染监管中心,装备专职人员进展监管。4.3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一是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的扶持,增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基金[5]。二是建立市本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制定资金使用制度和标准。三是指导县、镇基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基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四是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先进技术和人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科研攻关的投入。4.4建管并重,加强监管环保部门要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生态功能要求和环境污染状况,划定农药、化肥及塑料薄膜使用重点控制区。在重点控制区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的使用管理,严格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减少因农药、化肥等带来的面源污染。在污灌区内建立严格的水质动态监测机制,防止污染事故发生。4.5合理规化,综合治污一是在各级政府的农业开展规划中引入农业环境评价体系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加强面源污染危害和原因的宣传,增强全民生态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促进农业环境治理工程的建立。二是发挥农技推广部门作用,推动渭南市农业科学施肥、施药进程,进步化肥和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6-7],其主要措施包括:①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确定不同区域主要作物的施肥区划,采用平衡施肥、深施和水肥综合管理措施。②建立专家咨询系统指导施肥。根据土壤分析结果及作物需肥规律,建立平衡施肥专家系统,进而指导农民科学施肥,采取有机、无机、微肥相结合,长效与短效相结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方式,在增施有机肥的前提下,做到化肥中的氮、磷、钾、微量元素的平衡配套施用,以进步各类元素肥料的综合利用率,发挥最大增产潜力,在农业消费中实现低投入、高产出。③科学施用。大力提倡化肥深施,进步施肥效果,改变化肥施用方式,如改磷、钾肥撒施为穴施、条施,集中施用,减少磷、钾在土壤中的固定及随水流失量。④采用免耕和其他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水土流失。⑤在农作物收获期严禁燃烧秸秆。5参考文献[1]张青,周国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0〔3〕:4-7,48.[2]肖正权,汤安莉.梁平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22〔5〕:15-17.[3]赵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