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幼儿社会性发展
第1页第一节概述一、概念社会性:社会性是作为社会组员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符合社会传统习俗行为方式。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步掌握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步步入社会过程。
(是在个体与群体、儿童集体及同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实现)第2页二、儿童社会性发展内容(一)人际关系建立(社会性关键内容)1、亲子关系发展
亲子关系主要指父母与儿女关系。也可包含隔代亲人关系。主要包含父母与儿女情感联络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是一个血缘关系,一个抚育关系,一个教养关系。2、同伴关系发展同伴关系是指儿童与其它孩子之间关系,是年纪相同或相近儿童之间一个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关系。含有平等、互惠特点。第3页(二)性别角色行为发展性别角色: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期望总和。性别角色行为:是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期望而逐步形成行为,也就是“男人就应该像个男人,女人就应该像个女人,不论是在服装,还是在行为举止方面都是如此。第4页(三)亲社会行为发展
亲社会行为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关键问题)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行为及行为倾向。详细包含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第5页(四)攻击性行为发展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就是伤害他人或物行为,如打人、咬人、有意损坏东西(不是出于好奇)、向他人挑衅、引发事端。攻击性行为是一个不受欢迎却在儿童身上经常发生行为。第6页三、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意义
社会性发展对幼儿健康成长有主要意义,对其未来发展也含有至关主要作用,尤其是在社会快速发展今天,幼儿社会性发展更是必须给予充分重视问题。第7页(一)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健全发展主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已经成为当代教育最主要目标。培养身心健全人是教育最根本目标。社会性发展是儿童身心健全发展主要组成部分,它与体格发展、认知发展共同组成儿童发展三大方面。身心健全
体格发展人格
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情商)
{第8页(二)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主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发展主要基础。幼儿社会性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人格发展方向和水平。这是因为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关键时期,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在此阶段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开始逐步显示出较为显著个人特点,能够说一些行为方式已经成为比较稳定个性特征。第9页第二节学前儿童人际关系发展一、什么是亲子关系?【问题】孩子出生后最初交往对象是谁?儿童最早形成人际关系是什么关系?父母与儿女关系叫做亲子关系,是一个血缘关系。狭义亲子关系是指儿童早期与父母情感关系,即依恋。广义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儿女相互作用方式,即父母教养态度与方式。第10页1、亲子交往对幼儿心剪发展作用1)早期亲子关系(依恋)是以后儿童建立同他人关系基础,儿童早期亲子关系好,就比较轻易跟其它人建立比很好人际关系;2)广义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到儿童个性品质形成,是儿童人格发展最主要影响原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虎父无犬子;有其父必有其子。第11页葛存壮最好作品:葛优第12页(一)依恋发展1、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身体和情感联络一个倾向。它是儿童与父母相互作用过程中,在情感上逐步形成一个联结、纽带或持久关系。普通认为,婴儿与主要照料者(如母亲)依恋大约在第
6、7个月里形成。第13页2、依恋发展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差异社会性反应阶段(出生至3个月)在这个期间,婴儿对人反应几乎都是一样,哪怕是对一个精巧面具也会表示微笑。他们喜欢全部人,最喜欢注视人脸。见到人面孔或听到人声音就会微笑,以后还会咿呀“说话”。第14页第二阶段:有差异社会性反应阶段(3~6个月)这时期婴儿对母亲和他所熟悉人反应与陌生人反应有了区分。婴儿在熟悉人面前表现出更多微笑、啼哭和咿咿呀呀,对陌生人反应显著降低,但依然有这些反应。第15页第三阶段:特殊情感连接阶段(6个月~3岁)婴儿从六七个月开始,对依恋对象存在表示深深关注。当依恋对象离开时,就会哭喊,不让离开;当依恋对象回来时,会显得十分高兴。第16页3.婴儿依恋类型依据儿童和依恋对象关系亲密程度、交往质量不一样,儿童依恋存在不一样类型。普通情况下,可将儿童依恋行为分为三种类型:第17页(1)回避型母亲(依恋对象)在场或不在场对这类儿童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他们并无尤其担心或忧虑表现。母亲回来了,他们往往也不予理会,有时也会欢迎母亲到来,但只是暂时,靠近一下又走开了。这种儿童接收陌生人抚慰和接收母亲抚慰表现一样。实际上,这类儿童并未形成对人依恋,所以,有人把这类儿童称为“无依恋儿童”。这种类型较少。第18页(2)安全型
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反应比较主动,并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旁。当母亲离开时,探索性行为会受影响,显著地表现出苦恼。当母亲重又回来时,他们会马上寻求与母亲接触,但很快又平静下来,继续做游戏。(安全型依恋是很好依恋类型)第19页(3)反抗型这类儿童碰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觉,有点大惊小怪。假如母亲要离开他,他就会表现极度反抗,不过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基地。这类儿童见到母亲回来时就寻求与母亲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接触,甚至还有点发怒样子。如见到母亲马上要求母亲抱他,可刚被抱起又挣扎着要下来。第20页3、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含有主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安全依恋有利于儿童主动探索(2)婴儿期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同伴关系怎样培养孩子良好依恋呢?首先,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身体接触,如抱孩子,还要适当和孩子一块玩耍。其次,父母亲对孩子所发出信号要敏感地作出反应,要注意孩子行为(如找人、哭闹等),并给予一定关照。
第21页4、父亲对幼儿心剪发展影响(1)父子交往独特征:多游戏活动(少生活照料);多身体运动(打球、骑车,较猛烈、冒险性活动)(2)父亲对幼儿心剪发展影响1.对孩子智力有一定影响。父子交往多,智商较高,早年失父数学能力较差2.对孩子个性、社会性有主要影响。3.对孩子性别角色影响最大。为男孩提供了模仿对象,树立“男子汉”、“大丈夫”气概,预防女性化和过分男子化;为女孩提供了对照物,预防异性交往困难。第22页(二)亲子关系类型及对幼儿发展影响1.民主型(最有益于儿童个性发展)
家长做法:父母对孩子是慈爱、诚恳,善于与孩子交流,支持孩子正当要求,尊重孩子需要,主动支持儿女兴趣、兴趣;同时对孩子有一定控制,常对孩子提出明确而合理要求,将控制、引导性训练与主动勉励儿童自主性和独立性相结合。对儿童影响:在这么家庭中,父母与儿女关系融洽,孩子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自信心、探索性等方面发展很好。第23页2.专制型
家长做法:父母给孩子温暖、培养、慈爱、同情较少。对孩子过多地干预和禁止,对儿女态度简单粗暴,甚至不通情理,不尊重孩子需要,对孩子合理要求不予满足,不支持儿女兴趣兴趣,更不允许孩子对父母决定和要求有不一样表示。对儿童影响:这类家庭中培养孩子或是变得驯服、缺乏生气,创造性受到压抑,无主动性,情绪不安,甚至带有神经质,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忧虑,退缩,怀疑,或是变得自我中心和胆大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第24页3.放任型家长做法:父母对孩子态度普通关心过分,百依百顺,溺爱娇惯;或是消极,不关心,不信任,缺乏交谈,忽略他们要求;或只看到他们错误和缺点,对儿女否定过多,或任其自然发展。对儿童影响:这类家庭培养孩子,往往形成好吃懒做,生活不能自理,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没有礼貌,清高孤傲,自命非凡,害怕困难,意志微弱,缺乏独立性等许多不良品质。第25页中国家庭教育十大“败笔”第26页第一、过分溺爱,忽略非智力原因培养
第27页
第二、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树立
第28页第三、物质刺激,变相拜金主义诱导
第29页第四、动辄体罚,应试教育最好帮凶第30页第五、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标远景性和阶段性
第31页第六、精神方面,孩子是家长最熟悉陌生人第32页第七、事业方面,孩子沦为家长实现未泯理想工具
第33页第八、道德方面,家长和学校教育一起超级空白
第34页第九、生活方面,近乎泛滥物质支持
第35页第十、性教育方面,孩子顺利成长绊脚石
第36页合格父母10条标准
1、孩子在场,父母不吵架;2、不拿自己孩子和他人孩子相比;3、父母之间相互谅解;4、任何时候不对孩子撒谎;5、与孩子之间保持亲密无间关系;6、孩子朋友来做客要表示欢迎;7、孩子提出问题尽可能回复;8、在外人面前不讲孩子过失;9观察和表彰孩子优点,不过分强调孩子缺点;10、对孩子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第37页(三)亲子交往影响原因1.家庭结构一是“关键家庭”即父母和孩子两代人组成家庭;另一个是“三代人家庭”2.父母婚姻关系、教养方式和素质3.儿童本身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
每个孩子“个性”,有平静,有活跃;有强壮,有弱小,等等。这些气质、体质上差异往往引发父母不一样抚养行为。第38页二、同伴关系【讨论】儿童在哪个年纪阶段开始与同伴交往?——6个月时,相互触摸、观望(一)2岁前同伴关系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物体中心阶段(注意指向玩具或物体)第二阶段:筒单相互作用阶段(试图引发对方反应)第三阶段:互补相互作用阶段(互动或互补角色)第39页(二)幼儿游戏中同伴关系发展特点(1)3岁左右,儿童游戏中交往主要是非社会性,儿童以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为主,彼此之间没有联络,各玩各。(2)4岁左右,联络性游戏逐步增多,并逐步成为主要游戏形式。处于社会性交往初级阶段。(3)5岁以后,合作性游戏开始发展,同伴交往主动性和协调性逐步发展。处于社会性交往最高水平。(4)幼儿期同伴交往主要是与同性别儿童交往,而且,伴随年纪增加,越来越显著。第40页(三)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作用1.同伴交往能够满足儿童归属和爱需要以及尊重需要;2.同伴交往能够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3.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适应性及心理健康含有主要影响;4.同伴交往能够促进幼儿认知(尤其是思维)发展;第41页(四)影响幼儿同伴交往原因(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2)外表、性格特征:漂亮、名字好听、待人友好、活泼程度、性子急慢、帮助、分享、合作、谦让等。(3)社交技能:亲社会行为较多,而攻击性行为较少(4)活动材料(玩具)玩具少、小:争抢、攻击玩具多、大:分享、合作
第42页(五)怎样引导幼儿进行同伴交往?(1)引导幼儿建立平等融洽同伴关系;(2)让幼儿学会相互帮助、感受相互合作乐趣;(3)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兴趣与能力;(4)帮助幼儿学会一些基本交往技能。第43页(1)引导幼儿建立平等融洽同伴关系
请幼儿自带玩具,到幼稚园与搭档共同分享。当代社会中孩子都是独生儿女,一切自我为中心,自私心理很严重。当幼儿把玩具带到幼稚园后,先让他们明白,自己有好玩玩具应该和小搭档一起玩,为人要大方,这么才能交好朋友们。再让他们知道要爱护他人玩具,随便损坏他人玩具,以后他人就不愿意给你玩,也不愿意和你在一起了。这么儿童就会很珍惜他人玩具,同伴之间矛盾降低了,关系变融洽了。第44页(2)让幼儿学会互相帮助、感受合作互相乐趣幼儿刚来园时还不会关心同伴,看到同伴不小心摔倒、衣服穿反还要讥笑他,造成一些幼儿产生心理压力。首先看到一些自我服务能力弱幼儿不会穿脱衣裤、不会系鞋带,就一边说一边帮助他们:“你是不是不会做很难受?老师帮你穿好吗?下次你要学会自己做事好不好?”一方面是安慰不会幼儿减除焦虑,其次是讲给别幼儿听,让他们懂得去关心、帮助别人,别人会很感谢你,而你自己也会感到做好事而高兴,逐渐使幼儿之间形成彼此关心、帮助友爱关系。其次看到幼儿之间有了互相帮助现象马上表扬,鼓励其他幼儿向这些小朋友学习。第45页46(3)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兴趣与能力
游戏中,幼儿以愉快心情,兴趣盎然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启发、诱导很轻易接收,把最感兴趣事情反应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比如;我们在活动室里设置娃娃家、医院、菜市场等,让幼儿在饰演不一样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步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一样角色间交往方式,“娃娃”与“长辈”交往、“医生”与“病人”交往、“营业员”与“用户”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情绪,更增添幼儿交往兴趣。第46页47(4)帮助幼儿学会一些基本交往技能让幼儿学会礼貌用语。“对不起”、“谢谢!”有幼儿较害怕,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己。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一起说笑、游戏。有时候请几个能力强幼儿主动邀请胆小幼儿参加游戏,有时候能够带着胆小孩子到同伴中去,慢慢地幼儿胆子大了起来,不再害怕交往了。有些幼儿霸占心理很重,什么东西都爱自己前面放,不会谦让。能够教幼儿一些协调同伴关系方法,如轮番、相互交换、妥协等。第47页桌子上有2个机器猫玩具,三个儿童都想玩,该怎么办?第48页49移情训练—听故事:孔融让梨“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梨,大梨就给哥哥吧。”第49页(六)学前期同伴关系中问题儿童1.被忽略型幼儿′
体质弱、力气小、能力较差;主动行为与消极行为均较少,性格内向、慢性、好静、不太活泼、胆小、不爱说话、不爱交往,在交往中缺乏主动主动性、且不善交往;孤独感较重,对没有同伴与自己玩感到比较难过与不安。
第50页2.被排斥型幼儿体质强、力气大、行为表现最为消极、不友好、主动行为极少;能力较强、聪明、会玩、性格外向、脾气急躁、轻易冲动、过于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在交往中主动主动但又很不善于交往;对自己社交缺乏正确评价,往往预计过高,对没有朋友一起玩不太在意。第51页幼儿心理研究表明,幼儿期儿童需要与同伴交往,此时幼儿最感痛苦和忧虑是大家都不愿理会他,这就是提出“社会性焦虑”
主要表现。倘若没有良好同伴关系,幼儿会为自己不被同伴接收而郁郁寡欢,也会为经常受到同伴拒绝出现担心不安焦虑现象。而良好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适应幼稚园环境,并在园内愉快地学习、生活。第52页53移情训练—听故事:孔融让梨“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梨,大梨就给哥哥吧。”第53页(七)怎样帮助那些交友困难孩子?
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受欢迎儿童性格特点及本身存在问题,帮助他们学习怎样与他人友好相处。总说来,影响幼儿同伴交往主要原因是幼儿性格特点,如是否友好、帮助、分享、合作、谦让、性子急慢、脾气大小、活泼程度、爱说话程度、胆子大小等。同时,教师要引导其它幼儿发觉这些幼儿优点,及时勉励和表彰,提升这些幼儿在同伴心目中地位,经过有效教育活动到达促进儿童交往。
第54页案例分析:在学前儿童同伴关系中,有孩子很受同伴欢迎,有则比较普通。有儿童还存在交友困难问题,阿莲就是这么孩子。阿莲体质较弱,个子又矮又小,而且性格内向,胆子小,不爱说话,不喜欢也不善于与儿童们交往,孤独感较重。因为没有小搭档同自己玩,她经常感到极难过。请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相关知识回答下面以下问题:1.学前期同伴关系中交友困难儿童有哪些类型?本案例中阿莲属于哪种类型?2.影响学前儿童同伴关系主要原因是什么?3.怎样帮助、那些交友困难孩子?第55页参考答案:1.存在交友困难儿童能够分成两种:被忽略型幼儿和被排斥型幼儿。结合本案例中阿莲平时表现和性格特点,分析认为她属于被忽略型幼儿。2.影响学前儿童同伴关系主要原因有:
1)早期亲子交往经验对今后同伴关系有预告和定型作用2)幼儿本身特征3)交友技能4)活动材料(玩具)第56页3.在幼儿期,要尽可能帮助那些交友困难幼儿,使他们逐步被同伴接收。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受欢迎儿童性格特点及本身存在问题,帮助他们学习怎样与他人友好相处。总说来,影响幼儿同伴交往主要原因是幼儿性格特点,如是否友好、帮助、分享、合作、谦让、性子急慢、脾气大小、活泼程度、爱说话程度、胆子大小等。同时,教师要引导其它幼儿发觉这些幼儿优点,及时勉励和表彰,提升这些幼儿在同伴心目中地位,经过有效教育活动到达促进儿童交往。
第57页1、“清高孤傲,自命非凡”最轻易在()亲子关系家庭中出现。A.包办型B.溺爱型C.专制型D.放任型2、儿童有不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等心理特征是在()亲子关系下形成。A.放任型B.专制型C.民主型D.自由型3、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在儿童抚慰,帮助和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是()A.父亲B.同龄人C.母亲D.教师DBB第58页第三节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发展一、学前儿童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
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总称。性别行为:是人按照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期望而逐步形成行为。性别角色属于一个社会规范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社会期望。第59页二、男女性别差异1.身体、动作和感觉发展方面——男孩:肌肉发达,有力,大动作发展得好,感觉相对迟钝——女孩:身体和神经系统发达,感觉敏锐,早走步,早到青春期2.认知发展方面——男孩:视觉空间能力较强——女孩:言语能力相对很好3.社会性和情绪性发展方面——男孩:攻击者和被攻击者,对成人反应多样化——女孩:遵从4.特殊发展方面——男孩:易出现学习问题、阅读困难、言语缺点、情绪问题等第60页
三、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阶段(一)第一阶段:知道自己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岁)幼儿性别概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性别认识,二是对他人性别认识。
幼儿对他人性别认识是从2岁开始,但这时还不能准确说出自己是女孩还是男孩。直到2.5~3岁左右,绝大多数孩子能准确说出自己性别。第61页(二)自我中心地认识识性别角色(3-4岁)这个阶段幼儿已经能明确分辨出自己性别,并对性别角色知识逐步增多,。但这个时期孩子能接收各种与性别习惯不符行为偏差。(三)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这个阶段幼儿不但对男孩和女孩在行为方面区分认识得越来越清楚,幼儿对性别角色认识也表现出刻板性,他们认为违反性别角色习惯是错误。第62页四、幼儿性别行为发展特点
幼儿期已经表现出一些性别差异,这种差异显著表达在幼儿游戏活动中以及个性和社会性方面1.游戏活动兴趣方面(14~22个月)——男孩喜欢小汽车,更喜欢运动型和竞赛性游戏——女孩喜欢洋娃娃和毛绒玩具,喜欢玩饰演过家家等角色游戏2.选择玩伴偏好(女孩2岁就表现出喜欢与女孩玩而男孩3岁才显著选择男孩作为搭档)3.个性和社会性方面差异(3~6、7岁)——4岁女孩独立能力、自控能力强,会关心周围人、事、物——6岁男孩好奇心、观察力很好,情绪较女孩稳定第63页五、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原因(—)生物原因:主要是性激素(荷尔蒙)。(二)父母行为: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和行为起着引导、被模仿和强化作用1.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引导者 2.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模仿对象3.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强化第64页六、男女双性化与教育话题1.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做男人好还是做女人好?话题2.你认为男性是否适合担任幼儿教师?话题3.你认为女孩就应该文静,男孩就应该调皮吗?第65页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了一个新概念,双性化男女更受欢迎,他们特征是:温和、文雅、有自信心、事业成功、愿意为家庭和自己信念奋斗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含有男性和女性心理特征。高水平智力成就是同糅合两性品质男女同一化相联络。第66页六、怎样对待幼儿性别行为首先:成人应帮助幼儿形成性别角色,发展性别行为。其次:幼儿期适当淡化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对形成男女同一化性格是有利。第67页1、幼儿能知道自己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普通在()A.1~2岁B.2~3岁C.3~4岁D.4岁以后2、小红知道自己是女孩子,哥哥是男孩子,所以认为自己能够玩布娃娃,而哥哥不能够,则小红可能是()A.2岁B.3岁C.4岁D.6岁BD第68页幼儿社会性行为【社会性行为】人们在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行为反应.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第69页【交流】列举幼儿10种以上
社会性行为亲社会行为(主动社会行为):关心、分享、合作、帮助、援助、捐献等反社会行为(消极社会行为):最具代表性是攻击性行为推人、打人、抓人、骂人、破坏他人物品。第70页71碰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第71页案例
洋洋在玩滑梯时不小心摔倒了,膝盖磕破了,流出了血。儿童看到了感到尤其难过,他们以为洋洋一定很疼,他们把洋洋扶起来抚慰他,另外儿童跑去找老师。讨论:儿童们为何会帮助洋洋?第72页第四节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一、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行为及倾向。
详细包含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等。分享是指孩子与同伴分享玩具、事物等;合作是指孩子与同伴协同完成某一活动;谦让是指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够先满足对方;援助是指在他人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亲社会行为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关键问题。
第73页二、儿童亲社会行为形成及发展
在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移情----产生同情-----进而产生抚慰、援助等亲社会行为。移情---指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移情是儿童亲社会行为产生前提。移情作用有:使1、使主体摆脱自我中心,产生利他思想,从而产生亲社会行为;2.引发情感共鸣,产生同情心和惭愧感,从本身愿望出发,产生降低他人痛苦动机,降低攻击性行为,增加亲社会行为。第74页三、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阶段性1.亲社会行为萌芽(2岁左右)2.各种亲社会行为快速发展,并出现显著个别差异(3~6、7岁)
3.4~6岁是移情发展关键期
分享合作谦让援助第75页四、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特点
(1)合作行为发展快速;(2)分享行为发展是亲社会行为发展主要方面;
分享行为受分享物品特点、数量、分享对象不一样而改变(3)儿童亲社会行为出现显著个性差异;经过对3~7岁儿童对同伴困境反应情况看出,幼儿亲社会行为存在显著个别差异,说明亲社会行为发展需要进行引导和教育。第76页五、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特点1、幼儿均分观念占主要地位,表现为不会均分到会均分;2、幼儿分享水平受分享物品数量影响;3、当物品在人手一份之外有多出时,倾向于将多出那份给需要幼儿。4、分享对象不一样,幼儿分享反应也不一样,对家长慷慨反应比同伴多;5、对食物,幼儿均分反应高,慷慨反应少,对玩具,幼儿慷慨反应稍多。第77页六、影响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原因1.社会生活环境
社会文化。比如,东方文化中强调群体友好,因而赞扬亲社会行为。这种倾向使亚洲国家人们重视在儿童早期就勉励儿童亲社会行为,从而使儿童游戏和儿童之间社会互动为孩子进入成人社会打下了基础。所以,亲社会行为是社会文化产物。电视媒介。电视是儿童学习亲社会行为一个主要路径。有个试验表明,观看亲社会节目标五六岁儿童不但能知道节目标特定亲社会内容,而且还能将其应用到其它情境。第78页2.儿童日常生活环境家庭。家庭是儿童形成亲社会行为主要影响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1)榜样作用,父母本身亲社会行为成为孩子模仿学习对象;(2)父母教养方式是关键原因。比如,民主家庭父母是支持孩子独立活动,他们经常对孩子行为进行奖赏和指导。同伴相互作用。同伴关系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含有非常主要影响。在儿童抚慰、帮助、同情等能力形成过程中,同龄人起着决定性作用。调查表明,对亲社会行为影响60%来自同龄人,40%来自于成人。同伴作用不外乎模仿和强化两个方面。第79页3.移情
移情是造成亲社会行为根本、内在原因不论是社会生活环境影响,还是儿童详细生活环境影响,最终都要经过儿童移情而起作用。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因为其认识局限,尤其是轻易自我中心地考虑问题,所以,帮助孩子从他人角度去考虑问题,移情是发展孩子亲社会行为主要路径。第80页六、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原因1.社会生活环境社会文化电视媒介2.儿童日常生活环境家庭同伴相互作用3.移情第81页七、怎样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一)在教学活动中发展幼儿亲社会行为
教师能够利用故事形式来进行。故事情节往往是要有利害冲突,让幼儿以“我”身份来体验内心激烈斗争过程而且做出行为选择并说明理由,这么,幼儿就有了一个行为榜样,榜样示范作用就表达出来了。同时,教师平时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榜样标准,不然,幼儿会感到无所适从,而且,对教师教育产生怀疑,教学效果会降低。
第82页83(二)在游戏中发挥幼儿相互学习主动性
游戏过程是幼儿相互学习一个好机会。教师能够设置亲社会行为教学活动以及游戏。比如,教师能够让幼儿观看演出,小弟弟摔到了怎么办?在公共汽车上看见老人站着是不是要让座等等,让幼儿看后进行思索、讨论,怎样做才是好孩子?幼儿也能够自己演出,亲身体验其中思想矛盾斗争过程,由此,让幼儿能发觉而且学习他人亲社会行为。第83页84
(三)教师正确辅导
按幼儿发展水平进行辅导。在辅导时,必须考虑幼儿实际水平,也就是教师要求他们经过努力后能够到达。对不一样年纪幼儿有不一样要求,才能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辅导效果才会好。比如,教师在让幼儿拿出自己心爱玩具和同伴一起分享时,对平时有点自私幼儿要求就不能太高,只要他能把自己玩具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玩就行。
第84页(四)让孩子学会移情,培养幼儿移情能力(1)情绪追忆如,看到邻居家超超感冒发烧了,父亲妈妈能够引导孩子:“哟,超超发烧了,热度很高呀。我想起来,你前几天也感冒、发烧了,好像感觉尤其难受,非常不舒适吧?”经过引导孩子情绪追忆,使他们能想象出他人当初感受。(2)情感换位。如“假如你是一位老爷爷,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方便,你心情会怎么样?”“假如你眼睛看不见了,你在生活中会感到有什么不方便,你心里会有什么感受?”“有一天,你在公园里玩时候,突然看到有个小弟弟不小心摔倒在水坑里了,假如你是那个小弟弟,你心里是不是尤其想要他人能帮助你?”第85页第五节、幼儿攻击性行为1、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就是伤害他人或物行为。如打人、咬人、有意损坏东西(不是出于好奇)、向他人挑衅、引发事端。2、攻击性行为普通可分为工具性攻击行为和敌意性攻击行为。(1)工具性攻击行为指幼儿为了取得某个物品所作出抢夺、推搡等动作,这类攻击行为经常含有一定情境性。(2)敌意性攻击则是以人为指向目标,其目标在于打击、伤害他人,如嘲笑、讽刺、殴打等。第86页一、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阶段性1、1岁左右幼儿开始出现工具性攻击行为,到2岁左右幼儿之间表现出一些显著冲突。2、4岁之前,攻击性行为数量逐步增多,到4岁最多,之后数量就逐步降低。3、幼儿从中班开始逐步增加了言语攻击,而身体动作攻击反应则逐步降低。以工具性攻击行为为主,但慢慢出现敌意性攻击行为。第87页二、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发生。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它物品而争吵、打架,行为更多是直接争夺或破坏玩具或物品。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攻击,而不是言语攻击。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小班幼儿工具性攻击多于敌意性攻击,大班敌意性攻击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4.幼儿攻击性行为有着显著性别差异。第88页三、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原因1.父母处罚研究发觉,攻击性男孩父母对他们处罚更多,而且即使他们行为正确也施以更经常处罚。处罚对攻击型和非攻击型儿童能产生不一样影响。处罚对于非攻击型儿童能抑制攻击性,但对于攻击型儿童则不能抑制攻击性,反而会加重攻击性行为。所以,以处罚作为抑制孩子攻击性行为方法往往并不奏效,因为,父母处罚本身就又给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榜样。第89页2.榜样及模仿大众传输媒介上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攻击性行为,儿童会从这些电视、电影暴力节目中观察学习到各种详细攻击性行为。儿童不但能从暴力节目中学习到攻击性行为,更为主要是,电视、电影人物经历会使许多孩子将武力视为处理人际冲突有效伎俩,并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依靠攻击性行为来处理与他人矛盾。第90页4.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挫折是人在活动过程中碰到障碍或干扰,使自己目标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情绪状态。研究认为,一个受挫折孩子很可能比一个心满意足孩子更具攻击性。对孩子来说,家长或教师不公正是挫折产生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教师和家长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公正态度和方式。第91页四、怎样预防和矫治幼儿攻击性行为1、改变家庭教育方式,提供温暖、宁静、祥和环境。2、幼稚园帮助孩子建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3、帮助孩子掌握调整情绪能力。攻击性行为严重时,采取心理治疗。第92页案例分析(,高考题,共16分)
大班男孩欣欣动不动就打人、踢人、咬人、扔东西、抢夺人家东西,尤其在他不高兴时候愈加显著。
请问他有什么心理问题?分析其发生原因及其预防和矫治办法。第93页答案:(1)欣欣行为是发生了攻击性行为(2分)(2)可能原因有:①父母处罚②榜样及模仿③强化④挫折(8分)(3)预防和矫治办法有:①改变家庭教育方式,提供温暖、宁静、祥和环境。②幼稚园帮助孩子建立和处理好人际关系。③帮助孩子掌握调整情绪能力。攻击性行为严重时,采取心理治疗。(6分)第94页第六节学前期独生儿女社会性发展一、学前期独生儿女社会性发展特点(一)独生儿女与非独生儿女社会性无显著差异有研究表明,独生儿女与非独生儿女在“友好行为”和“助人行为”方面并无显著差异,只有5岁组独生儿女在友好行为方面差于非独生儿女;又有研究表明,独生儿女与非独生儿女在合群性方面并无一致性差异;还有一些关于独立性研究表明,独生儿女与非独生儿女之间没有真正差异。(二)独生儿女社会性发展中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国内许多研究都得出了独生儿女发展中两极分化现象。有一部分独生儿女社会性发展很好,还有一部分独生儿女社会性发展中存在十分严重问题。所以,独生儿女并不是“问题儿童”第95页二、学前期独生儿女社会性中突出问题1.任性。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要什么家长就得给什么。假如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大哭大闹,直到抵达目标为止。孩子是家里“小霸王”。2.依赖性强。在家庭中,孩子完全依赖父母,独立性较差。主要表现为孩子自理能力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3.坚持性差。做什么事,没有毅力,且注意力不集中。第96页4.自私。孩子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有好吃、好玩只想一个人独占。5.不合群。不愿意、也不会和小搭档友好相处,经常是一个人孤孤独单地玩,或看别儿童们玩。平时只和非常熟悉几个孩子玩,交往范围很小。6.胆小。离开家到外面时,不敢自己独立去做什么,害怕、退缩。第97页三、学前期独生儿女社会性问题产生原因(一)形成独生儿女社会性问题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秋新沪科版物理8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6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4节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里因素有关
- 2023年智能电能表及配件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年原料药机械及设备项目融资计划书
- 养老院老人生活照料管理制度
- 养老院老人健康饮食营养师考核奖惩制度
- 物流整改方案
- 政府还款协议书(2篇)
- 抵押房子合同书(2篇)
- 《豆类坚果类与健康》课件
- 2024年度生态农业地产融资合作开发合同3篇
- 护理质控分析整改措施(共5篇)
- 金属矿山安全教育课件
- 托盘演示教学课件
- 中华农耕文化及现实意义
- DBJ61-T 112-2021 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高清版)
- 2023年高考数学求定义域专题练习(附答案)
- 农产品品牌与营销课件
- 苏科版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17节《生命更美好》教案(定稿)
- 车辆二级维护检测单参考模板范本
- 测定总固体原始记录
- (最新整理)夜市一条街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