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组织法总论课件_第1页
国家组织法总论课件_第2页
国家组织法总论课件_第3页
国家组织法总论课件_第4页
国家组织法总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國家組織法總論現代國家組織之基本理論民主國家組織法之基本原則現代民主法治國家的國家組織基本上有三個原則:第一,權力分立原則;第二,國家機關效能原則;第三,民主監督原則 權力分立原則權力分立是近代國家據以建立的政治理論,係法儒孟德斯鳩集大成之見,認為國家權力須分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屬不同機關。權力分立乃是為了制衡,而非相互合作,因權力集中必然會導致濫權,三權分立而互相制衡,以保障人民自由。權力分立原則亦即權力分立乃為了制衡,權力分立而不制衡乃屬不可想像之事 此理論係建立在國家權力如果未受控制,必定會濫用的人類歷史經驗上。權力分立的哲學基礎是冀望藉由權力分立而制衡,將國家權力應納入軌範。故權力

2、分立原則係現代民主法治國家(Rechtsstaat)組織上之最基本原則 二、國家機關效能原則若機關僅有其名義,無法定任務,即與國家機關效能原則有違。所謂任務係指為公共利益而存在,具有不可取代性,且如未能適當或適時完成,即有政治或法律責任的法定義務,若任何人皆可為之,或可多可少,不為亦可之事情,則稱不上國家機關任務。二、國家機關效能原則且在組織上,一種職務如果由一個機關即可完成,即不必再設另一機關,以免組織上疊床架屋另一方面,在人員方面,特定職務人員不得兼任另一種職務,此為職務的不兩立性 三、民意政治與責任政治1. 組織上民主合法性的法源不論是國家或地方自治組織的形成,都需要有民主合法性。但民主

3、合法性有直接與間接之別。愈重要的、影響力愈大的職務,其所需之民主合法性愈高,也就愈需要有直接的民主合法性。三、民意政治與責任政治故民主國家中之握有實權之總統、內閣閣員、地方行政首長通常皆透過人民選舉產生,即為取得職務的民主合法性。各種重要行政職務,縱使沒有直接民主合法性,至少要有間接民主合法性,其來源有二一是由民選之民意代表另行同意而出任或依法律任用;另一是由具有直接民主合法性的行政首長任命 三、民意政治與責任政治2. 組織法上民主監督機制的法源責任政治民意可以作為監督國家權力機制的法源。民主國家中,不可以存在不受民意監督之機關。因為在民主國家,國家權力來自於人民之付託,故權力的本質應是人民透

4、過立法機關所課予行政機關的一種義務面非授與行政人員的利益,也不是道德三、民意政治與責任政治任何行政機關之執行職務,至少都要有直接或間接受到人民監督的可能性。如果欠缺此種可能性,行政機關的民主合法性即有問題。故行政院要受到民意代表機關立法院的監督,釋字第461號解釋即稱:立法委員在開會時,有向行政院院長及行政院各部會首長質詢之權,此為憲法基於民意政治及責任政治之原理所為制度性之設計。 三、民意政治與責任政治3. 民意代表機關不得重疊在國家機關組織法上,從民意政治的要求來看,可以導出民意代表機關不得重疊之原則內閣制與總統制之爭? 第一項 內閣制一、判斷內閣制的三個要素(1)信任制度:行政組織之形成

5、以議會信任為基礎(2)副署制度:政策之形成與執行權屬內閣(3)負責制度第一項 內閣制一、判斷內閣制的三個要素(2)副署制度:政策之形成與執行權屬內閣內閣制通常將行政權分離成元首權與行政權。在內閣制下,國家大政通常由內閣會議決定。內閣由內閣總理與閣員組織之,亦由內閣成員全體負集體行政責任。國家元首(總統)通常只是象徵性的國家代表。內閣由內閣總理與閣員組織之,內閣會議開會決定政策時,由內閣總理為主席,國家元首不能參與。第一項 內閣制一、判斷內閣制的三個要素(2)副署制度:政策之形成與執行權屬內閣但內閣作成決定,常假元首名義公布,而元首公布法令,須經內閣總理副署。副署不是元首要求內閣代為負責,而是內

6、閣請求元首簽署,而由內閣表示負責之意。故副署制度乃判別實質行政權歸屬的重要因素。但內閣各種政策通常需要獲得議會經由預算予以支持,並在具體化政策的法案獲得議會的通過,故在國家重要政策方面,不單純由內閣獨自形成,議會亦得參與,故稱議會對國政亦有參與決策權(釋 520 )。二、內閣制下的權力互動關係 分合與制衡在行政權與立法權的互動關係上,為了使議會政治運作順暢,並有權力分立而制衡的作用,其另有配套的設計:(一 )行政與立法的結合內閣制下,行政與立法的結合係採用三種方式: 1 內閣閣員通常由議員兼任因內閣要獲得議會的信任,莫如閣員直接由議員兼任簡便,故內閣制往往也就是議會內閣制。又因現代民主國家政黨

7、的興起,議會往往由特定政黨的黨員所組成,故議會內閣制也往往是政黨內閣制。 二、內閣制下的權力互動關係 分合與制衡2 閣員出席議會參與政策辯論內閣為使其所推行的政策及所提出之預算,獲得支持,故在議會開會時,皆能出席參與政策的辯論,說服議員支持。3 法案提出權乃屬內閣內閣制的政策與實際執行皆由內閣與其所屬之行政機關擔負之,故法案基本上由內閣提出,請議會支持,故內閣制下,法案提出權多屬內閣。 二、內閣制下的權力互動關係 分合與制衡(二)行政與立法的制衡既然內閣制也是權力分立的制度,則立法與行政如此高度的結合,特別是閣員由議員兼任,其所形成之行政權與立法權不分的情況,豈非將喪失權力制衡的功能?非也,內

8、閣制的制衡有兩種模式,此種制衡屬較激烈而具有破壞性的制衡。 1 政黨制衡議會多數之形成,有賴政黨,故內閣制往往也是政黨內閣。平時立法與行政既結合在一起,故此種制衡即逐漸演變成政黨制衡:在野黨對執政黨的制衡。二、內閣制下的權力互動關係 分合與制衡(二)行政與立法的制衡2 倒閣權與解散國會權國會如果有多數議員認為內閣之政策或法律,不利於人民,居於民意代表的身分,可以對內閣提不信任案,迫使內閣倒台;但如果內閣自信其政策、法律必能獲得人民信賴,則亦可相對的請國家元首解散國會,訴諸國民公斷。此時,即須重新舉行大選。通常此種破壞性的動態制衡方式,先由國會發動,故內閣制採議(國)會優先主義三、小結內閣制下,

9、由於內閣與議會合一,以多數政黨作為組成內閣的前提,為了組閣,常有聯合政府,由於政府必然與議會多數黨同一立場,較易發揮互相合作的精神,亦即內閣制重點不在防止政府的專擅,亦不注重立法與行政機關間的制衡,反而以效率及民意為中心,其制衡重心反而轉至政黨制衡,從而在體制上要求剛性政黨(紀律嚴明之政黨)。反對黨有影子內閣作為執政之準備但另一面,內閣行政權與議會立法權合一,流於無法互相制衡,而易導致政治分贓的問題。 第二項總統制一、判斷總統制之要素(一)信任制度:行政組織之形成以總統信任為基礎 (二)無副署制度:決策權屬總統,故無副署制度(三)負責制度:總統不對議會負責 第二項總統制一、判斷總統制之要素(一

10、)信任制度:縱然,重要之職位,仍須獲得議會之同意,但議會乃以審查各該國務員之品性道德為限,不以政策觀點為審查標準,故亦有稱之為禮貌性同意。國務院雖有首席國務員,稱為國務卿,但只是其較獲得總統之信任而已,非該職位較其他國務員更高。國務院的成員,皆屬總統之屬下。 第二項總統制一、判斷總統制之要素(二)無副署制度:決策權屬總統,故無副署制度美國將元首權與行政權合一,總統既是國家元首,也是行政首長,一切權柄皆操其手上。國務院會議只是其幕僚與執行機關,對總統之決定,縱可建議,但如果總統堅持己意,國務卿及各部部長亦只能唯命是從,故無所謂副署制度。總統是實際行政首長,直接對選民負政治責任。第二項總統制二、總

11、統制下的權力制衡關係總統制在動態的權力制衡關係中,採取較為嚴格的權力分立制度,其制衡模式如下: (一) 行政與立法的分立 1 國務員不兼任議員 2 國務員不列席議會的任何會議 3 總統所屬之行政體系不得提出議案於議會第二項總統制(一) 行政與立法的分立 1 國務員不兼任議員由於國務員係總統之下屬,而總統又須與議員互相抗衡,若國務員兼任議員,勢將形成長官與部下相互制衡的情況故總統制下,國務員不得兼任議員。例外由副總統兼任參議院議長,旨在收聯絡之效。第二項總統制二、總統制下的權力制衡關係(一) 行政與立法的分立 2 國務員不列席議會的任何會議國務員係總統之幕僚,總統既直接與議會抗衡,乃不需要國務員

12、直接出席議會,若有出席,往往以證人之身分接受調查。第二項總統制二、總統制下的權力制衡關係(一) 行政與立法的分立 3 總統所屬之行政體系不得提出議案於議會總統制下總統及國務院沒有直接提出法案之權。由於法案提出權屬議會,通過法案亦在議會,故可能發生總統所統領的行政機關覺得窒礙難行之處,所以賦予總統法案否決權 第二項總統制二、總統制下的權力制衡關係(二)行政與立法的制衡:法案否決權與預算控制權由於總統制下,行政權與立法權已完全分立,故其動態的制衡較為和緩。議會對總統沒有不信任權,總統對議會也沒有解散權。議會僅可透過預算的審查,牽制總統所屬的行政系統;但總統對議會所通過的法案,有否決權。總統對其覺得

13、窒礙難行之法案,得申明理由,退還覆議,覆議時,須三分之二議員維持原議,總統始須接受。第二項總統制二、總統制下的權力制衡關係(二)行政與立法的制衡:法案否決權與預算控制權總統只要掌有議會三分之一以上之少數,即可與議會對抗,此種以少數(三分之一強)否決多數(二分之一以上)的規定,顯然與一般少數服從多數之民主法理不合。但總統制之所以仍納入此種制度,乃是因為總統制係以行政權優先主義為其基本法理。此種對抗模式,較內閣制之倒閣與解散議(國)會為緩和,但此種對抗看似緩和,卻容易形成僵局。第二項總統制三、小結總統制是權力分立理論的具體實踐,其制度重心不在行政效率,而是防止機關的專擅,故賦予立法機關(國會)與行

14、政機關(總統)有互不隸屬的權力,使其可以互相抗衡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總統握有實權,但事實上總統所統屬之行政系統常與立法權所屬之國會系統有制衡上的衝突甚至往往導致無法化解的僵局。 第三項雙首長制此為法國第五共和所採制度,係兼總統制與內閣制之混合制度,由於混合的結果,取向於總統制,故又稱為雙首長制。在一個政治制度中,總統是經由全民投票直接選舉產生,且其本身具有若干重要且獨立的權力,如同美國總統一般;另一方面,總理及各部會首長又需向國會負責,如同歐洲許多國家的內閣制一般。目前除了法國之外,芬蘭、奧他利、葡萄牙、冰島及愛爾蘭也被視為同此類型的政治制度 第三項雙首長制一、雙首長制的要素 (一)信任制度:雙

15、首長的形成 (二)副署制度:總統與內閣總理各擁有重要實質行政權 (三)負責制度:內閣向議會負責,總統不對議會負責第三項雙首長制二、雙首長制的制衡(一) 總統與內閣之關係雙首長制之總統係內閣總理之長官,因為總統對內閣總理之任、免,一如總統制之總統,不受限制。第三項雙首長制二、雙首長制的制衡(二)內閣與議會的關係雙首長制下之內閣與議會之關係,與內閣制下並無兩樣,解散議會權則可由總統主動行之,但閣員則不可同時兼任議員。總理有行政權與立法授權。總理領導政府的施政,並與其所領導的內閣,向國會負責。國會對內閣有質詢與調查之權力,對總理所領導的政府,可提出不信任案而迫其總辭。第三項雙首長制二、雙首長制的制衡

16、(三)總統與議會的關係總統有法案否決權,並於諮詢議會兩院議長後,得宣告解散國民議會,但議會無法直接對總統表示不信任,只能對內閣投不信任票。 第三項雙首長制小結在法國第五共和的雙首長制中,總統與總理的行政雙重性是較為明顯,憲法上皆賦予兩者若干重要的職權。就法理的角度而言,基本上,總統與總理之問的合作與協調非常的重要。如果總統與議會多數成員屬不同黨派,總統亦不敢任命國會所不信任之人。其結果乃會形成左右共治最新趨勢:法法國第五共和國已進入第六共和時期第 4 次憲法增修條文內容一、總統職權大幅擴張二、行政院長的虛位化?三、倒閣權與解散國會權 總統職權大幅擴張憲法增修條文第2條第2項與第3條第l項,使行

17、政院長的任免皆可任意為之,意味著原來信任制度的破壞,亦即原憲法所保有的內閣制精神已經完全改觀。增修條文的規定,已將行政院長納為總統之屬下最高行政權的副署制度與負責制度,一併受到波及我國事實上已往總統制邁進,但無論如何,總統擁有實權,卻完全以行政院長為擋箭牌,而不必面對民意的現象,並不合乎權力分立的原理。 二、行政院長的虛位化總統對行政院長之任、免既皆不須經由立法院同意,即可任意為之,如此將會使行政院長完全俯首聽命,作為最高行政首長的地位,將被虛位化。雖然第37條的副署規定仍有保留,但其作用已失去制衡的意義。三、倒閣權與解散國會權倒閣權與解散國會權,係典型內閣制運作的方式憲法增修條文第3條第2項

18、第3款規定,立法院得經全體立法委員三分之一以上連署,對行政院院長提出不信任案。不信任案提出七十二小時後,應於四十八小時內以記名投票表決之。三、倒閣權與解散國會權如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贊成,行政院院長應於十日內提出辭職,並得同時呈請總統解散立法院;不信任案如未獲通過,一年內不得對同一行政院院長再提不信任案。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使此一制度的同時,尚保留覆議制度,運作上實有矛盾。 結論我國原憲法在設計上原較傾向於內閣制,但第2、3次修憲的結果,雖有意取向總統制,但規範上只是加深既有的矛盾。第4次憲法增修條文,雖號稱取範於法國雙首長制,特別是聯合政府的必然性未被列入考慮,使得整個中央政制愈來愈傾向

19、沒有與國會互相抗衡之總統制。現行憲法增修條文的規定下,行政院長純為總統之代罪羔羊而已。結論故第4次憲法增修條文下的中央政制,已難以用一般民主國家之民主體制加以說明。第6次憲法增修條文就第4次修憲所採取之取向於雙首長制的改變,並無重大改變,只是將國民大會任務型化後,化解了權能區分理論與權力分立理論的矛盾;但其將原屬國民大會之職權移轉予立注院而強化立法院的職權,仍未使我國中央政制趨於穩定的結構。第7次修憲只是把國民大會廢除掉,並沒有解決國家組織法上原有矛盾。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islature , executive and judiciarySeparati

20、on of powers Rule of LawResponsible and Accountable Governmen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islature , executive and judiciaryMeaning of separation of powers The concept of separation may mean at least three different things:1. that the same persons should not form part of more than one of the three organs of government, for example, that ministers should not sit in parliament ; 2. that one organ of government should not control or interfere with the work of another, for example, that the executive should not interfere in judicial decisions; 3. that one organ of gover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