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课件_第1页
学情分析课件_第2页
学情分析课件_第3页
学情分析课件_第4页
学情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20174014024杨茹羽1学情分析关于“学情分析”的几个概念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即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它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教学”相对应,课堂教学是一种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学情:目

2、前对于学情究竟指什么、具体包含哪些项目,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研究发现,学情这一概念的界定方式主要有三种,三种方式对学情理解视角各不相同,最终形成的学情定义及对实践的指导也不尽相同。 以下是三种对于学情的定义方式:(1)用概括的方式给学情下定义:用概括性的、抽象的、较全面的方式来呈现学情概念。 概括性的界定方式,对学情有一个基本的共识: “学情”即“学生”的情况”。这也是人们通常对这个词字面意思的直接反映。但由于学生身上的不同特质太多,没有一个确定的维度分析其情况。不同学者对学情的定义定义的种类数量作者学情就是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1吴银银学情即学生学习的情况。5钟祖荣,王树平,汪圣龙

3、,韦玲珍,周晓阳学情界定为“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情况”,以区别于在没有教师干预状态下学生的自发学习情况。1陈隆升所谓学情就是影响教与学的设计与实施的发生、发展及效果,并且与学习者相关的一切变量和因素的状况。2耿岁民,丁恺(2)用列举式的方式给“学情”作归纳:将与学生学习情况相关的信息一一列举出来,以此作为学情概念的内容。学期学情分析学业水平、过去的经历班级人口学特征、班风认知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及习惯情感发展特征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单元学情分析单元预备技能单元目标技能单元学习态度单元认知规律课时学情分析课前相关学习能力相关生活经验具体的课堂学习情境未来的应用情境信息反馈点课中即时的学习状态表现课后课堂的

4、即时学情学习效率 通过这种界定方式,找到合适的分类标准,有了标准作指导,就能看到所有研究的问题究竟包含几个维度、维度与维度之间是什么关系等。(3)从学情是否影响教学的角度描述学情:有学者认为,对学情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情对学习效果是否有影响,只有对教学效果会产生影响的学情才是真正应当关注的学情。共有 18 篇文章探讨了这一话题。探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以上内容皆参考于 学情分析中“学情”的理解,谢晨 胡慧闵 发于全球教育展望2015年第2期学情分析不仅列出要关注的学情信息,同时也要说明这些信息对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要将学情分析与教学活动的过程相结合,注重学情分析结果在教学中的应用,从

5、而深化对学情的理解;让学情引领教学。学情分析:一般广义的“学情分析”是指通过观察、访谈、调查、测试等方法对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研究式分析。对于作为“人”的学生的分析必然涉及“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多个纬度,包括个性心理、学习方式、成长环境等各方面的研究。(摘自杨九民、梁林海著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学情分析的意义是当代学生观重建的必然要求是了解学生发展起点的基本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保障是提升教师实践研究能力的基本途径学情分析的基本原则由经验型的了解学生转向研究型的学情分析由静态的学情分析转向动态的学情分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保障由一次性的学情分析

6、转向持续多次的学情分析在把握学情分析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以下具体的实施方法进行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对学生前在状态、潜在状态的关注和分析。学情分析的内容学情分析的内容学生的潜在状态分析教学反思中学生的意外状态的关注不同课型的学生前在分析教学实施中学生的潜能开发的关注不同学科的学生前在状态分析教学设计中学生的潜在状态的关注不同年段的学生前在状态分析学生的前在状态分析(以上内容均摘自丁恺 课堂教学的“学情分析”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16.)部分参考文献1吴银银 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学情分析: 价值、内涵与方法J 教育探索,2011( 2) : 79 802

7、钟祖荣 学情调查J 中小学管理,1994( 3) : 243王树平 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学情预估J 教学与管理,2012( 10) : 64 654汪圣龙 学情调查: 回归教育本质的起点J 上海教育科研,2010( 11) : 57 585韦玲珍 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学情分析J 语文建设,2010 ( 7 8) : 51 536周晓阳 基于“学情判断”的教学有效性观察与思考J 上海教育科研,2010( 2) : 85 867陈隆升 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视角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5,79-81.8耿岁民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学情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西安

8、: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9丁恺 课堂教学的“学情分析”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16.2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的定义 对于给定的教材,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找出教材的结构,即找出构成教材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层级关系(形成关系)。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上内容选自百度百科)教材分析的要求要深入理解和钻研教学大纲,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整个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教材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学科、篇、章或课

9、时中所处的地位;具体分析教材的内容,包括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准确精练地写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方框图)、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材的特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教学原则,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优化处理教材,如何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克服难点,明确教材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因素,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写出可行的教学方案,通过教材分析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内容选自百度百科)教材分析的依据教材分析的依据是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同时还需要参阅必要的教学参考书。尽管教材是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但是,不能就教材分析教材,而应该站在教学大纲的

10、高度去分析教材,研究教法。因为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因此,钻研教学大纲、领会其实质,是进行教材分析的首要步骤。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还应当用历史发展的观点去分析研究,才能结合大纲真正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对教材的内容和编写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处理方式有深入的认识。 (以上内容选自百度百科)教材分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教师的教材分析主要是对教科书中的知识点及其重点和难点的分析。这种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 把教材等同于教科书,没有把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资料作为教学材 料,不能说明教材的来源和合理性; ()局限于教材的教学内容分 析,没有分析教材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等其他教材

11、要素,不能完整地理解教材; ()对教材的分析停留在阅读、浏览的表层水平,没有深入到教材里面,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所依据的原理。(以上及下续内容摘自课程教材教法第33卷第2期中的教材分析:要素、关系和组织原理一文,作者北师大胡定荣教授)教材分析的理论说明基于教材分析的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教材分析要从理论上说明什么是教材分析以及教材分析的具体内容,为教材分析提供教学论知识很有必要。01教材02教材分析的内容教材分析理论从教材的本质来看,教材是课程的载体,主要包括教科书 (教师用书、学生用书)、教学参考资料、学具等教学材料。1.各门学科的教科书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对教学材料作出的具体设计,具体包

12、括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和作业设置等。2.教学参考资料是对教科书的揭示和补充说明。教材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应该以教科书为主要的分析对象,并参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资料来进行分析。具体包括要素分析、关系分析和组织原理分析。教材分析的内容对教材要素的分析所谓教材要素分析,就是弄清楚教材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特点。教材作为课程的载体,承载着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要素。从课程的角度分析教材的要素,教材要素包括教学目标与意图、教学内容及其编排呈现方式和作业检查方式。教材的要素分析需要教师参照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相应要求进行比较分析,理解这些要素的特点。教材要素分析的内容01依据课程标准的目标

13、要求细化教科书教学目标02依据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编排要求来设计教科书内容03依据课程标准的教科书内容呈现方式04课程标准与教科书评价方式的比较对教材关系的分析所谓教材关系的分析,就是指对教材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把握要素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发现并消除要素之间的冲突。教材的要素包括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从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来看,目标决定实施途径和方法。因此,教材内容、实施和评价方式应该与教材的目标保持一致。内容决定形式。因此,教学方式应该服从教材内容的性质,与教材内容保持一致。对教材组织原理的分析对教材要素及其关系的分析,有助于教师走进教材,正确解读教材。除此之外还需要我们对教材的组织

14、原理进行分析,弄清楚教材的各组成部分设计安排的依据,看这些依据是否合理,从而达到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要求。教材组织原理的分析从教材教学目标设计所依据的原理来看:教材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分类观点。从教材设计所依据的原理来看:教材内容的设计主要考虑现实社会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人类文化知识传承的需要。教材组织原理的分析从教材内容的组织编排的原理来看: 教材内容的组织编排有学科知识逻辑组织和活动与学生心理发展逻辑两种。前者有利于系统知识的传递,但容易忽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后者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但容易停留在感性经验,不利于学生认识提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