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中地理教案怎么写_第1页
20xx高中地理教案怎么写_第2页
20xx高中地理教案怎么写_第3页
20xx高中地理教案怎么写_第4页
20xx高中地理教案怎么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 xx高中地理教案怎么写 地理老师要培育学生对于地理这门学科的爱好,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说,只要培育起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爱好,学生就可以实现主动学习。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20 xx高中地理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 xx高中地理教案1 【教学重点】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的形成 【教学手段】土壤标本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 (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

2、起到什么作用? (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 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

3、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 (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 1.形成过程 _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 3.人类活动的影响 【设计思想】 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学中老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认识,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知识,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察,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察,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中列举实例的目的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如何与环境协调进展的关系。 板

4、书设计 第五节 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 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 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 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三、土壤的形成过程 1.形成过程 _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0 xx高中地理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理解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 掌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育学生判断、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培育学生文明习惯、公德意识及

5、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可持续进展观 教学重点: 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条件 教学难点: 1.游览价值 2.市场距离 3.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教学方法: 案例法、讨论比较法 教学手段: 电化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略 讲授新课 板书4.5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进展 一、 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 点击课件展示图片:旅游交通工具,旅客随便丢废弃物 提问:这幅图片反映出旅游活动会产生什么问题?产生什么影响? 回答,总结:略 板书1、环境污染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1、材料2 提问:上述两材料,反映旅游活动中存在什么问题?后果如何? 回答,总结:略 板书2、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 提

6、问:这段材料反映出旅游活动中的什么问题?有何影响? 回答,总结:略 板书3、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点击课件展示图片 提问:上述几幅图片反映旅游活动中的什么现象?会有何负面影响? 回答,总结:略 板书4、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承接除了以上问题,旅游活动还会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击。 板书5、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提问谁能说一下,旅游活动会怎样冲击正常社会秩序? 回答,总结:略 过渡承转略 板书二、旅游资源开发评价 1、游览价值 提问从游览价值角度考虑,旅游资源开发要考虑哪些条件? 回答,总结:(1)资源的质量。举例万里长城,秦兵马俑 杭州西湖,苏州园林 (2)集群状况。 举例北京景区 杨村小世界 (3)地

7、域组合状况。举例天津水上公园 北京雍和宫 承转旅游地的资源价值越高,其经济价值也就越高吗?(不是) 讲解:与其他产业一样,旅游业也必须考虑市场因素。 板书2、市场距离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 讨论:为什么到杭州的游客以上海、江苏最多?而安徽、北京很少? 师总结:略。提出经济距离的概念。 点击课件展示“经济距离”动画 承转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可见,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点击课件 展示“吸引半径”动画 举例:北京、杭州、西安、洛阳 板书3、交通位置及通达性。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 讨论:两地中哪一个旅游资源的开发速度快一些?为什么? 板书4、地区接待能力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自

8、学 板书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提问请同学读一下旅游环境承载量的概念,且说出它是用什么来衡量的呢? 师讲解:旅游环境承载量包含着景区资源、经济进展、生态环境等对游人数量的适应能力,有的景区大,有的景区小。 点击课件展示材料 讨论:两地在旅游的地区接待能力,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方面有什么差异? 回答,总结:略 板书“旅游环境的保护” (让同学课下自学) 课堂小结 课堂反馈 课下作业 20 xx高中地理教案3 【课标要求】 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进展的方法和途径。 2、以某农业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的进展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

9、题的对策措施。 【教材分析】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进展的重要基础,以致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布局和进展方向。本章教材紧紧围绕区域经济进展这一中心,从农业、工业和城市的角度做出了阐述。本节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首先从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向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进展的地理条件,然后从因地制宜进展农业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的布局特点,着重介绍了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最后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揭示了农业进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域农业进展的方向。 其中,区域农业进展条件及进展方向是

10、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本节内容应抓住: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区域进展特点区域进展方向这一主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进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进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化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进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进展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收集地理信息及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地理信息,如结合本地的农业、进展条件,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理论和方法对本地区的农业地理信息进行梳理、分

11、析、解释,得出本地区的农业进展特点、进展中存在问题,及今后进展的方向。 2、关注中央的农业政策和经济进展的策略调整,了解全国农业进展的主要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爱好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进展观念,增强关怀和爱惜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1.东北地区农业进展的利弊因素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深化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3.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进展的方向。 【教学难点】 1.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进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12、2.东北地区农业进展的利弊因素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一、进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进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进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进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进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进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

13、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如: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东北地区。 该区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二、地理条件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 气候条件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思考: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

14、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点拨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进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点拨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进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 3.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试分别举例说明。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点拨劣势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

15、大豆等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 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但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故东北的土壤较肥沃;同时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缓解春旱现象,还可以改善土壤墒情。 地形、土壤条件 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进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进展林牧业。 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面积占全国平原总面积的1/3 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量的31%。 土壤肥沃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亚麻纺织、毛纺织、乳品加工等

16、对原料的需求,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进展 东北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农产品、农业种植技术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拉动本区进展外向型农业提供了重要机遇。 人口密度小,人均耕地多。利于农业经营规模化,且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进展。 活动: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下列地区(任选一两个)进展特色农业的地理条件。 1、珠江三角洲大力进展出口创汇农业 点拨:珠江三角洲大力进展出口创汇农业的有利条件有:临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2、新疆南部(南疆)已建设成为我国的棉花生产基地 点拨: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

17、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 3、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点拨: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条件可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作物的需求量大。 4、云南省昆明附近重点进展花卉种植业农业布局特点 点拨: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条件适宜进展多种花卉品种,昆明等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二、进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综合考虑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确定区域农业进展方向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农业部门。 1.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进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进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

18、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进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进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进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0 xx高中地理教案4 【教学重点】 1.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特征 2.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环境三大问题 【教学难点】 初级产品为主经济的形成、问题及解决途径 【教具】非洲的黑人原居地和外来移民分布图,非洲政区变化图,撒

19、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回忆一下北非的居民以什么人种为主?那么你是否想了解一些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居民生活情况呢? 展示地图非洲的黑人原居地和外来移民分布图。 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以什么人种为主,其如何分布? (黑色人种,其主要分布在本区的中部和南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是否还能从书中的文字里得到关于黑人与非洲有必定联系的信息? (撒哈拉以南非洲有6多亿人,其中90%为黑人,是黑人的原居住地,所以本区还有“黑非洲”之称。) 提问其它10%是些什么样的居民?他们分布在哪儿? (简要总结) 提问生活在非洲的黑人以前、现在的生活如何呢? 图片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民的生活图片

20、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观察图片。请学生概括说出黑色人种的文化特点。 承转早在2 000多年前,黑人就在这片土地上从事原始的农牧业生产,他们曾制造了光辉的古代文明,为何今天仍然处于落后状态?自然条件是一方面,但其能否成为非洲落后的根源呢? 引导学生讨论,相互介绍自己知道有关黑人奴隶贸易的事情 归纳从15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相继入侵,并从中掠夺大量黄金、象牙、香料,进而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这种贸易长达4_年之久,被掳走、屠杀的黑人近1亿人。严重抑制了非洲的进展,使非洲人民一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承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从而直接导致了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 展示地图“第二次世

21、界大战前的非洲政治”地图 提问1.二战前非洲独立的国家有哪些? 2.二战后独立的国家有多少? 讲解二战前,本区被英、法、葡、比、西等7国瓜分。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家。二战以后,非洲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使殖民者的统治土崩瓦解,除少数岛屿仍是英、法属地外,绝大多数都争取了独立。 承转独立后的本区各国都在乐观利用本国资源,进展民族经济,当由于长期殖民统治的影响,本区的经济仍很落后,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是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资料“本区某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图。 学生活动指出图中所列国家各以什么为主要产品出口 提问这些商品是原料、半成品还是工业制成品

22、? 小结我们把这种以出口一种或几种原料、半成品为主的经济称为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而以这种经济形式为主的国家称为单一产品出口国。 提问想一想出口汽车、机械产品的国家与单纯出口铜、铁矿石的国家相比,经济收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 归纳在这种贸易过程中,要卖是低价卖,要买是高价买,非洲国家就是在这种买与卖的过程中,不断使财富流失。同时,这种单一的经济结构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强,一旦出现初级产品的价值下跌,就会严重影响该地区的经济,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同学们可想而知。现在本区各国已经已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致力于进展本国的民族工业,以振兴经济。承转非洲各国民族独立后,经济水平有不同

23、程度的提高,人民生活也在逐步提高,而伴随的危机也出现了,这就是人口的迅速增长。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增长速度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远远超过粮食、经济的增长速度,这一现象对本区的经济进展和自然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讨论 利用板书归纳 人口、粮食、环境三个问题形成了一个怪圈,而使非洲经济难以进展,人民生活更难以摆脱日益加剧的困境。 提问由此看来,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来获取暂时的物质利益,那么本区的人民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困境? 学生讨论 归纳1.控制人口增长;2.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3.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小结我国和非洲各国一样是进展中国家,我国目前也有一些地区由于人口、粮食

24、问题而导致出现了环境问题,所以,我们要引以为戒。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居民和经济 1.黑人的故乡 2.政治地图的变化 3.经济特征: (1)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2)解决方法:进展本国民族工业 4.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 (1)人口增长 粮食问题 环境问题 (2)解决措施 教案点评: 本课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形式多样。学生活动较多,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乐观性,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育了学生的观察、实践、想象、分析等多方面能力,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效果较好。 20 xx高中地理教案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5、。 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三、情感目标 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学过地理学吗? 【学生回答】 学过,初高中都学过! 【老师讲解】 你们还没学过地理学!你们只学了第一章行星地球属于地球概论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属于气象气候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属于水文学,第四章地地表形态的塑造属于地质地貌学。今天要学的第五

26、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才真正进入了地理学的殿堂。 地理学(geography)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是讨论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 【老师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指导读书】请大家阅读教材P92阅读材料“生物循环”

27、,思考生物循环的概念、一般过程及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略。 【老师简单讲解】(一般了解即可)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板书】1、生物循环 【过渡】我们既然知道了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

28、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阅读教材P9293案例1对其作出回答? 【学生回答】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加的结果。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板书】2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活动 读图5.2,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学生讨论回答】略。 【老师讲解】(具体答案详见教参) 我们现在总结一下地理环

29、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面这幅示意图说明: 【板书】3陆地环境各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老师分析、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五大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气候与水文之间,我们常说,“天上下雨地下流”,降水多的地方,地表水资源丰富;反之,地表水资源则贫乏。而地面湿润、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又会增加降水量。又如,水文与地貌之间,地表水流发育,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往往形成沟谷、冲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地表水量短缺的干旱地区,往往风沙较大,一般形成沙丘、戈壁、风蚀洼地等。而不同的地貌对水文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平原上的河流流速较慢,河道较宽,有利于航运,但泥沙较多;处在高原、峡谷地带的

30、河流,河流的流速较快,河水较清(尤其上游段),由于落差较大,所以河流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再如,土壤与生物(植被)之间,一般肥沃的土壤植被丰富,贫瘠的土壤中植被稀少;而丰富的植被类型又可以给土壤中增加大量的有机质,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 例如:以本市陆地环境为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首先表现于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保持协调全都,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转折】我们都知道10根筷子分开折能够折断,而放在一块却折不断的故事。这其中的道理说的就是集体的力量大于部分之和。这是一个道理具有普遍性。同样适合我们今天所讲的陆地环境的功能性。也就是说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

31、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到底具有哪些新功能呢?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新功能?并对其作一阐述。 【学生回答】1生产功能(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阐述略) 【板书】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平衡功能: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老师讲解】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由此可见,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大气本身不具有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