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_第1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_第2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_第3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_第4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 - 26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教学内容:教材第113115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正确区分平移与对称现象。 2、在操作中,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育观看力量、想象力量和表达力量,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经受数据收集、记录、整理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育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目标解析: 本课是总复习的第三课时,在同学对图形的运动和数据收集整理有肯定熟悉的基础上,对相关学问进行回顾整理。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在于复习巩固已有的学问,更

2、侧重于沟通学问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1、体会对称、平移及旋转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分,能正确辨认。 2、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法,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及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预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图形的运动 (一)回顾整理,梳理学问。 1、关于图形的运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分别是怎样运动的? 2、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3、利用手中的图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体会区分。 (二)动手操作,沟通联系。 1、猜一猜、想一想 (1)出示: 猜一猜:根据画的痕迹去剪,打开后是什么呢? (2)出示: 想一想:

3、这个图形是怎样剪出来?先怎样折,再怎样剪? (3)你会做风车吗?(让同学先说一说,再出示制作步骤) 2、剪一剪、做一做 小组四人合作,组长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剪一剪,其余三人分工各选其中一种剪一剪、做一做,做完组内沟通。 3、说一说,描一描 (1)在你剪的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吗?假如有,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并用彩笔描出它的对称轴。 (2)全班汇报,复习对称。(实物展台展现同学不同作品) 4、找一找,比一比 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旋转现象吗? (小花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成图形的平移;笑脸图既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又可以看成图形的旋转;风车则是物体的旋转现象等。) (三)联系生活,完善

4、认知。 1、 出示: 2、上面的活动中,你能找出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3、找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和对称现象,并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在引导同学回顾和复习已有学问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让同学进一步熟悉轴对称、平移和对称现象,发觉平移和旋转的不同之处,沟通其与对称之间的联系,最终走进生活,查找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沟通图形的变换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的关系,完善同学的认知结构。 二、复习数据收集整理 过渡:同学们,刚才你们有的在生活中找到对称现象,有的找到了平移现象,还有的找到了旋转现象,以你们记录的第一条为准做一项调查。 (一)收集整理数据 可以怎样收集全班同学的数据?(举手

5、、画正字等) (二)记录分析数据 1、依据上面调查的结果设计统计表,记录数据。 现象 对称 平移 旋转 人数 2、分析数据 (1)从统计表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通过这次调查,你有什么感受?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设计意图: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让同学统计本班同学在生活中找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一方面复习巩固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问,另一方面让同学亲身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育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巩固复习轴对称图形的学问。 2、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 巩固复习平移、旋

6、转现象。 3、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 巩固数据收集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让同学在观看、推断以及整理分析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图形的运动与数据收集整理方面的学问,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长 1、通过今日的复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2、小小设计师(机动)。 要求: 画出一个你最喜爱的基本图形。 依据你画的基本图形,运用平移、旋转设计一个漂亮的图案。 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 集体沟通,展现自己设计的图案说说设计过程。(实物投影) 设计意图:复习后准时组织同学进行回顾和反思,在沟通收获中自我评价。同时让同学运用所学的学问自己设计制造漂亮的图案,

7、在制造中感受图形的变换之美,培育同学在生活中发觉美、观赏美和制造美的意识。 人教版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二 素养教育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验算的算理。 2把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力量训练点 1培育同学口语表达力量和有序思维力量。 2通过计算提高计算力量。 (三)德育渗透点 培育同学仔细计算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要求: 使同学熟悉到验算的重要性,学会用加法验算减法,培育仔细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同学熟悉到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学会用加法验算减法,培育仔细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把下面减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8、(1)153 = 8( )+( )= ( ) (2)4230=12( )+( )= ( ) 2按课本上面:“假如把例3里的差和减数加起来,结果怎样?算算看。” 用竖式计算:1230425 805 + 425 指定二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列式计算。 做后,引导同学观看两道复习题,并说说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授 1老师将上述两题竖式中相同部分用线连起来如下: 在同学观看、争论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差和减数相加,结果等于被减数。” 我们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可以验算减法。” 老师说明: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不仅要把握计算法则,仔细计算,还要学会验算方法,养

9、成验算的习惯。 老师板书课题:减法的验算。 2教学例4。 (1)出示:4736 826 = 指名用竖式演算,然后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验算。全班同学计算并验算。 (2)利用同学的板演,指名讲计算过程。(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减起,百位不够减,从千位退1作10,百位17减8得9,千位剩3。) (3)正验算是否正确,看差与减数相加是否等于被减数。 老师还要指出:假如题目没要求验算,为了简便,也可以不另写验算的竖式,就用原来的竖式验算。验算时也是把差和减数加起来看得数是否等于被减数。 可以让同学看看原来的竖式,从下往上,由同学口述:个位0加6得6,十位1加2得3,百位9加8得17,千位是进上的1加3得4。

10、 板书如下: 3小结: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可以验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指导同学阅读课本,齐读验算的方法。 做课本 “做一做”和习题第1 3题。 四、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五第5 7题。 五、课后练习 练习二十五第8、9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 人教版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学校数学量与计量学问的一个重要内容。 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熟悉,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熟悉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同学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同学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

11、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同学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关心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教学目标: 1、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同学感受并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洁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同学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熟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洁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2、物体质量的估量。 教具:多媒体课件、一枚2分硬币、2

12、袋500克的砂糖、1千克盐若干袋、弹簧秤、盘秤、电子秤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导入 师:昨天李老师带关女儿去新玛特购物,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她们都买了什么?请看大屏幕。 师:从画面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她们买了6个苹果,重1千克。 生:1盒饼干110克。 生:一桶豆油5千克。 师:你们都是擅长观看的好孩子。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克” 师:1千克大约有多重呢?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老师给你预备好的1角硬币。一枚1角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们亲

13、自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多重。 (同学活动)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一颗钮扣。一个橡皮头。 师: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袋里取出火腿肠,看看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克? 生:34克。 师:好!请同学们掂一掂,感觉一下34克是多重。 (同学活动) 师:同学们看一下,你的学具袋里还有什么? 生:牛奶! 师:快来找一找牛奶是多少克? 生:220克。 (在此过程中,提示同学g即克的英文缩写) 师:那请你赶快掂一掂,感觉一下吧!(同学活动) 师:请同学们从你的桌子里取出砂糖,猜一猜,一袋砂糖是多少克? (同学猜)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质量标注,是?

14、生:500克。 师:那两袋呢? 生:1000克。 (板书) 三、实践操作,初步感知“千克”及“克”与“千克”的关系 师:知道了1克有多重,想不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今日,老师还给同学们预备了一袋盐,(出示盐)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的质量标注,是多少? 生:1千克。 (板书) 师:想不想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 生:想! 师:现在请小组长到老师这里来领1千克的盐。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轮番掂一掂,感觉一下1千克是多重。 (同学活动) 师:同学们都掂过了吗? 生:掂过了。 师:那1千克盐和我们刚才的2袋砂糖比较,哪个重? 生:盐重。 生:砂糖。 生:一样重。 师:怎样知道物品的轻重?

15、 生:用秤称! 师:说得好极了,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哪儿见到的? 生:(回答) 师:(出示课件)向同学们演示磅秤、盘秤、台秤、弹簧秤、天平、电子秤台。 师:今日老师也带来一个盘秤,现在可以验证1千克盐和2袋砂糖哪个重了吧? 生:可以了!(老师称重,同学观看) 师:都指在1千克处,说明什么? 生:同样重。 师:所以(板书)1000克=1千克。 四、小组合作,称量物品 师:我们家里常用的是哪一种秤? 生:弹簧秤。 师:今日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弹簧秤,谁会使用弹簧秤? 生:(演示)(师帮助) 师:想不想亲自动手称一称? 生:想! 师:好!下面请小组长到台前来领物

16、品。 (组长来领) 师:请小组成员先掂一掂,估量一下大约有多重,再用弹簧秤称一称,看究竟是多重?(同学活动) 师:称完了吗? 师:请小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称的什么?质量大约是多少? 生:我们组称的大米,大约是1千克。我们组称的苹果,大约也是1千克。 五、熟悉电子秤 师:大家在市场买东西时,常常会看到什么秤? 生:盘秤、电子秤。 师:哪位同学熟悉电子秤,下面就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熟悉电子秤,好吗? 生教大家熟悉电子秤。 六、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你这位老师很有急躁,讲解也很细致,感谢你! 师:昨天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和鱼,请看画面,擅长思索的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苹果和鸡蛋一共多

17、少千克? 师:他的问题谁来答?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一共是3千克。 生:鸡蛋比苹果多几千克? 生:他的问题我来答:苹果重1千克,鸡蛋重2千克,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所以鸡蛋比苹果多1千克。 七、巩固练习,拓展延长 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好。想不想来做一个闯关的嬉戏。 生:想!共6关。 第一关:说一说(教科书上88页1题)。 其次关:写一写(教科书上88页2题)。 第三关:填一填(教科书上89页4题)。 第四关:比一比(教科书上89页5题、6题,90页关于棉花、铁的思索题)。 第五关:问一问、答一答(教科书上89页7题)。 第六关:看一看,算一算(教科书上90

18、页8题) 师:你们可真棒!一连闯过了6关,谁能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八、师生小结 今日我们熟悉了“克”和“千克”,知道了1千克=1000克,学会了用秤称物体的方法,并运用数学学问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可见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所以我们肯定要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人教版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5、66页。 教材分析: 二班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肯定的生活阅历,对直角有了初步的模糊的熟悉。本节课教材首先呈现三个同学身边的生活物品数学书、黑板、三角板,用红线在物品上描出直角,让同学直观熟悉直角;通过“比一比,认一认”、“折一折,

19、画一画”等多种活动,让同学进一步体会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加强对这三种角的熟悉。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经受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直观熟悉直角,初步进展空间观念。 2、会借助三角板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3、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教学重点: 熟悉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推断三种角。 教学难点: 把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画法。 教学预备: 课件、三角板、卡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熟悉了图形王国中的一位新伴侣,它是谁呀? 生:角。 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角的学问呢? 生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

20、角的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生3:画角方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 师:看来角真的是大家的老伴侣了。 2、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能找出它们里面藏着的角吗?(同学观看并指认。) 课件演示从图中抽离出直角。 (让同学经受从实际物品上描出直角的过程。) 老师告知同学:这些都是直角。 二、探究新知 1、熟悉直角 (1)熟悉直角符号。 (2)肢体语言表示直角。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你能想象出直角的样子吗?你能用身体做出直角吗?请同学上台展现。 2、推断直角 方法一:直观推断直角。 方法二:借助三角板辨认。 (设计意图:老师重点

21、示范方法,通过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这是对直接观看的一种验证,让同学感受到数学的严密性与精确性。) 3、找一找直角。 师:我们的教室哪里还有直角?说一说。 比一比你找到的直角的大小,你发觉了什么? (通过测量,得出结论:全部的直角一样大。) 4、用活动角摆直角。 5、熟悉锐角和钝角。 师: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6、感受三种角的大小关系。 师:假如将这三种角按大小排队,怎么排? (同学思索完成,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列,最终集体沟通。) 三、嬉戏延长 嬉戏要求:说出老师用活动角变出的角的名字。 (1)推断锐角。 老师用活动角做出锐角,并渐渐变大,但仍旧是锐角

22、。 得出:锐角有大有小,但再大都比直角小。 (2)推断直角。 变出直角,用三角板比一比。 得出:直角都是这么大。 (3)推断钝角。 老师操作,得出结论:钝角有大有小,但再小都比直角大。 四、动手操作。 1、用纸折出三种角。 2、画三种角。 (老师示范,同学完成,巡察检查,发觉问题准时指导。) 五、总结思索。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课本第66页第1、2题。 人教版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板二班级下册第122页第13、14题,练习二十四第1114题。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学问,使同学能够依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

23、题方法,提高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2、过程与方法 使同学参加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沟通等活动使同学把握所学学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同学的仔细审题的好习惯,激发同学喜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依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提高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预备: 情境图、自测题卡、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发觉、启发谈话、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争论、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你们喜爱去公园玩吗?公园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喜爱玩什么?今日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玩一玩。(出示

24、小伴侣玩碰碰车的情境图) 看!他们玩得多愉快呀! 出示问题:玩碰碰车每人一次3元,小明共花了12元。小明共玩了几次? 同学尝试计算后汇报。 太棒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一些学问,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玩滑梯这一生活情景,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让同学乐观投入到对解决问题的复习中来。)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实施制造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与复习,现在给大家一些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相互沟通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同学相互沟通,老师巡察,把握同学整理的状况。 (二)

25、沟通矫正,优化再建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整理的结果? 小组长1: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 小组长2: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 小组长3: 展现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全班同学观赏沟通。 师生共同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1)要仔细看题,收集信息。 (2)分析问题,确定运算步骤。 (3)依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 (4)检查,写答。 同学们都整理得特别全面,形成了这么一个完整的学问体系,让我们对本册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有了全面的熟悉。接下来,我们就针对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来进行重点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回忆、小组间的合作沟通,既关心同学对所学的学问进行回顾和梳理,建立一

26、个完整的学问系统,又培育了同学间的合作沟通,体验到了同伴相互沟通的学习乐趣。同学在整理中让旧学问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1、总复习第13题 引导同学观看题目中的图画,并说出从图画中你获得哪些信息和问题? 让同学依据从题目中了解的信息和所要求的问题,列算式解答出来。 2、总复习第14题 先让同学在小组中争论、沟通,要求一共花多少钱,怎样求呢?使同学明确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再让同学列算式解答出来。 (二)拓展延长,整体深化 1练习二十四第11题。 先跟据图画中小伴侣的想法,使同学明确:一位客人一个碗、两根筷子。 再让同学依据碗和筷子的数量思索,解决问

27、题。 8个碗可以给8位客人。 14根筷子可以给7(142=7)位客人。 所以这些碗筷只能给7位客人。 2、练习二十四第12题。 先让同学依据画面上两位同学的对话,把握信息。 再引导同学分析:要把全班分成7名同学一组,可以分几组?要先知道什么?怎样解决呢? 组织同学列算式解答,并在小组中沟通。 3、练习二十四第13题。 怎样才能知道哪一种袜子廉价? 让同学通过争论明确:通过比较三种袜子每一双的价钱,才能知道哪一种袜子廉价。再让同学算一算,比一比。 (设计意图:为了突破难点,培育同学思索的力量。给同学制造一个用眼观看,动脑思索的的机会。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只有充分把握原来的学问,才能挖掘新的学问。

28、培育了同学初步归纳的力量,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自主检测 出示检测题,同学完成。 自测题 1、铅笔3角钱一支,要买3支,给售货员1元钱,应找回多少钱? 2、班上男生有26人,女生有22人。体育课上要站成6排,每排站几人? 3、从家里到学校需要8分钟,每天上学共要走多少分钟? 4、一本故事书有98页,小莉看了4天,每天看5页,她还剩多少页没看? 5、一个毽子3元,一根跳绳5元。 (1)小青买4个毽子和1根跳绳,共用去多少元? (2)你有30元钱,你预备怎样买呢?应找回你多少钱? 6、冰激凌零售价每个7元,批发每箱6个,共30元。算一算按箱买每个比零售价

29、廉价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同学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培育同学实际应用的力量。) (二)评价完善 1、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对自己、小组的表现哪些地方最满足? 2、老师评价总结。 今日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表现得很精彩,大家不仅学会许多了学问,还情愿和同学们在一起共享所学到的学问,老师真兴奋呀!通过你们的发言,我知道你们有又学到了许多的,盼望你们能敏捷运用我们所学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给同学一个精确的评价,让同学正确的评价自己、正确的评价他人,进一步激励同学在学问、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板书设计: 复习解决问题 13.123=4(次) 答:小明共玩了4次。 14.83+6=30(角) 30角=3元 答:一共要花3元钱。 教后反思: 通过复习,同学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对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些同学无处下手,比如126页的11题,同学就不知道究竟分给几个人?课本上这几道题不全面,课下还需要补充。 人教版二班级数学下册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人教版二班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同学学习了“两位数加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