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中职生就业指导活动指引教学课件第三讲 简评劳动法_第1页
(中职)中职生就业指导活动指引教学课件第三讲 简评劳动法_第2页
(中职)中职生就业指导活动指引教学课件第三讲 简评劳动法_第3页
(中职)中职生就业指导活动指引教学课件第三讲 简评劳动法_第4页
(中职)中职生就业指导活动指引教学课件第三讲 简评劳动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YCF正版可修改PPT(中职)中职生就业指导活动指引教学课件第三讲 简评劳动法简评劳动法一、劳动立法简史劳动立法的形成和独立 劳动法作为独立的法律体系,产生于19世纪,与产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及工人运动的日益壮大密切相关。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西方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逐步兴起, 工人阶级强烈要求废除原有的“工人法规”,颁布缩短工作日的法律;要求增加工资、禁止使用童工、对女工及未成年工给予特殊保护以及实现社会保险等。 资产阶级政府迫于上述情况,制定了限制工作时间的法规,从而促使了劳动法的产生。 1802年英国通过了学徒健康和道德法,这就是现代劳动立法的开端。 1864年,英国颁布了适用于一切

2、大工业的“工厂法”。 1901年英国制定的工厂和作坊法,对劳动时间、工资给付日期、地点以及建立以生产额多少为比例的工资制等,都做了详细规定。 德国也于1839年颁布了普鲁士工厂矿山条例。法国于1806年制定了“工厂法”,1841年又颁布了童工、未成年工保护法,1912年最终制定了劳工法。 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主要的国家大都相继颁布了劳动法规。从1802年以后的百余年间,西方国家的劳动法逐渐从民法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际无产阶级斗争的高涨,西方国家陆续制定了不少劳动法。1918年德国颁布了工作时间法,明确规定对产业工人实行8小时工作制,还颁布了失业救济法、工

3、人保护法、集体合同法,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劳动者的利益,对资本家的权益作了适当的限制。 到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劳动立法出现了两种不同倾向: 一种是以德、意、日为代表的法西斯国家,不仅把已经颁布实施的改善劳动条件的法令一一废除,而且把劳动立法作为实现法西斯专政、进一步控制工人的工具。 另一种是以英、美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它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对工人采取了一定的让步政策。英国于19321938年间,先后颁布了缩短女工和青工劳动时间,实行保留工资、年休假以及改善安全卫生条件的几项法律。 美国在1935年颁布的国家劳工关系法(华格纳法),规定工人有组织工会和工会有代表工人同雇主订立集体合同的权利

4、。1938年又颁布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工人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高工作时间限额,以及超过时间限额的工资支付办法。 俄国十月革命后,在1918年颁布了第一部劳动法典,1922年又重新颁布了更完备的俄罗斯联邦劳动法典,体现了工人阶级地位的转变和国家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态度。它以法典的形式使劳动法彻底脱离了民法的范畴。 中国的劳动立法,出现于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23年3 月29日公布了暂行工厂规则,内容包括最低的受雇年龄、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对童工和女工工作的限制,以及工资福利、补习教育等规定。国民党政府则沿袭清末民法草案的做法,把劳动关系作为雇佣关系载入19291931年的民法

5、中;1929年10月颁布的工会法,实际上是限制与剥夺工人民主自由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同年,劳动部公布关于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规定,1951年2月,政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3年1月经修正后重新公布),1952年8月,政务院发布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1954年7月,政务院公布国营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纲要,1956年6月,国务院公布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1956年国务院公布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 二、劳动法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6、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公布 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促进就业 第三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五章工资 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 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八章职业培训 第九章社会保险和福利 第十章劳动争议 第十一章监督检查 第十二章法律责任 第十三章附则 2、劳动法(labour law),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劳动

7、法作为维护人权、体现人本关怀的一项基本法律,在西方甚至被称为第二宪法。其内容主要包括: 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劳动报酬制度;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等。 以上内容,在有些国家是以各种单行法规的形式出现的,在有些国家是以劳动法典的形式颁布的。劳动法是整个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习题下列争议不适用劳动法的是 A.李某雇佣赵某照顾自己患病的母亲,李某与赵某就报酬发生争议 B.大学生刘某利用暑假时间到某公司勤工俭学,刘某就工资问题与公司发生争议 C.某企业工会主席与

8、该企业就年休假问题发生争议 D.某公司股东与该公司就年终分红问题发生争议 E.某大学生到某单位实习期内的报酬纠纷 答案:ABDE在我国,未成年工是指_的劳动者。( )A.未满16周岁B.未满18周岁C.年满16周岁D.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是()A某公司向职工集资而发生的关系B劳动者甲与劳动者乙发生的借贷关系C某民工被个体餐馆录用为服务员而发生的关系D两个企业之间签订劳动合同而发生的关系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自()A依法订立起生效B双方当事人签字之日起即生效C公证之日起生效D鉴证之日起生效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为( )。A劳动者与劳动行政部门 B劳动者与用人单

9、位C工会与企业行政 D工会与劳动行政部门3、劳动法的作用与基本原则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1)偏重保护和优先保护:劳动法在对劳动关系双方都给予保护的同时,偏重于保护处于弱者的地位的劳动者,适当体现劳动者的权利本位和用人单位的义务本位,劳动法优先保护劳动者利益;(2)平等保护:全体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各类劳动者的平等保护,特殊劳动者群体的特殊保护;(3)全面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无论它存在于劳动关系的缔结前、缔结后或是终结后都应纳入保护范围之内;(4)基本保护:对劳动者的最低限度保护,也就是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护。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促进就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国家支持劳动者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第十一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提供就业服务。第十二条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第十三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