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2022年更新) 质量与密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_第1页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2022年更新) 质量与密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_第2页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2022年更新) 质量与密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_第3页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2022年更新) 质量与密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_第4页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2022年更新) 质量与密度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探究题集锦(共30小题)1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将一个播放音乐的手机放在密闭的玻璃罩中,可以清楚的听到音乐声,音乐声通过 传入人耳的。若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中的空气,音乐声将会 。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你将会听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 。该实验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为 。(2)在实验中,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同时将声音输入示波器,现实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所示,则 图(填“甲”或“乙”)对应的声音响度大。又用与图甲相同的力敲击另一音叉,得到了图丙,则 图(填“甲”或“丙”)对应的声音音调高。(3)学校开运动会,小雨正好在百米赛跑的起点处,发令枪响后1.2s听到了回声,小雨计算出自己

2、距离反射声波障碍物的距离是 。运动员听到响声立刻起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裁判员正拿着扩音器指挥现场,扩音器的作用是改变声音的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有同学在背后叫自己的名字,不用回头就知道是谁,这是根据声音的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判断的。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这说明了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2所示,小华同学用手敲桌子,小明听到了较大的声响,但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使现象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3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

3、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还能说明声音能传递 。(4)如图4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置内,逐渐抽出钟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 ,此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 。实验的结论是通过 (A推理假设/B实验验证/C归纳总结;填序号)得出的。3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1)拨动直尺,看到了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小明的实验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2)小明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直尺,听到了直尺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直尺在 接着减小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直尺,小明观察到直尺的振动变 ,直

4、尺发出声音的音调变 ,说明音调与 有关(3)小明保持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将伸出桌面的一端分别下压0.5cm、1cm、1.5cm,可探究声音的 与振幅的关系下压距离越大,听到直尺发出的声音越响,这是因为直尺的 越大,响度越大;站在距离直尺越远的地方,听到的声音越 (填“强”或“弱”)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

5、正确,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A、B、 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A、D、 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E琴弦的长度应为 cm。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1.02F铜1000.76G钢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4)此实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5小明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了三个有关“声音的特性”实验:A探究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B探究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C探究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是否有关(1)将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

6、出桌边,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通过听振动发出的声音,发现钢尺的 发生变化(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选填“A”、“B”或“C”)实验;(2)第二次小明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 不变,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到钢尺的 发生变化(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选填“A”、“B”或“C”)实验。6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如图(a)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的方式正确的是 (2)如图(b)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图中石棉网的作用是 ,除了图中所示的实验器材,还需要的一个重

7、要测量工具是 (3)从实验数据表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时,需要 ,温度 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时间/min01234567温度/9193959798989898(4)在图(c)中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根据表格中数据作出水的沸腾图象(5)小明和小红分别用图(b)装置进行实验,正确操作,小明和小红分别得出了如图(d)所示的甲、乙两种图线,原因可能是小红这组 (6)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 (7)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e)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温度 (能/不能

8、)达到沸点, (会/不会)沸腾7如图甲所示是小红“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1)在安装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此时应适当将 (A向上/B向下)调整。小红在烧杯上覆盖的中心有孔的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2)调整好器材后,小红用温水开始加热,此时他们应注意观察水中的 并每隔相等的时间记录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并持续一段时间。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图(乙)中 (填序号)。(3)某时刻观察到烧杯中出现的气泡图(丙)所示,表明此时的水 沸腾(正在/还没有),气泡内是大量的 (空气/水蒸气/小水珠)。(4)小红实验小组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画出了水温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丁

9、)是实验后半程的部分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水沸腾过程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升高/不变/降低);实验中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时否需要吸热,可以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5)小华实验小组的同学,仅加热的水比小红实验小组的多,加热装置和记录方式都相同,请你在图(丁)大致画出小华实验小组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8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0.511.522.533.544.555.56温暖/404244464848484850535659(1)请根据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乙所示的坐标

10、系中描点,并绘制本次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2)根据图象可知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5时,其状态是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在第3.2min时该物质的温度是 。(3)实验过程中,同组的丽丽同学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值,你认为 (填“小明”或“丽丽”)记录的数据更便于找到规律,理由是 。9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5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固体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以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描点连线,得到如图(乙)所示的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

11、)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 min;(2)图中C点物体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3)图中B点物体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中D点物体的内能;(4)某同学把试管中的物质换成水,发现无论怎么加热,试管中的水都不会沸腾,请设计一种可以使试管中的水沸腾的方案: (填写一种方案即可)10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1)用酒精灯加热物体,安装装置时要 (选填“A”或“B”),方便调节。A从下到上 B从上到下(2)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沸点是 ,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降

12、低”或“不变”)(3)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 (选填“A”或“B”)。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的温度和开水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在人的皮肤表面 (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热”或“放热”)将导致皮肤严重烫伤,所以实验时要注意安全。11在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组装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 (填序号)。温度计石棉网装水的烧杯酒精灯装有海波的试管(2)为了使试管中的海波受热均匀,应选择 的海波进行实验(选填“大颗粒”或“小颗粒”)。(3)图乙是某时刻温度计的示

13、数,温度是 。(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象中的 段(选填“AB”或“BC”)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海波在B点的内能 C点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5)由实验可知,当海波的温度处于48时,其状态是 。A固态B固液共存状态C可能固态、液态,也可能固液共存状态1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A和B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1)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能看到玻璃板后A的像,然后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发现B恰能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本实验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

14、前面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 (选填“位置”或“虚实”)。(3)为了使像显得更加明亮,实验环境的光线应相对较 (选填“亮”或“暗”)。13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数据如下表:次数1234i30405060r30405060(1)图表中r表示 (选填“入射”或“反射”)角。(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反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如图2,把纸板NOF向后折,光沿EO入射在纸板NO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4)在

15、图1中,当光沿FO的方向射向O点时,光会沿着OE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1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器材如下:方格纸、带支架的玻璃板、光屏、两个完全相同的物块。方格纸铺于水平桌面。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以方格纸的某条线段来确定 底边所在的位置,再将其垂直于方格纸放置。当物块放在玻璃板前,能观察到物块的像,这是光在玻璃表面 形成的;(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光屏上接收不到像,因此判断平面镜成的是 像(选填:“虚”或“实”);(3)不断改变物块的位置,另一个相同的物块都能放在玻璃板后相应位置与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 ;(4)实验中,使用方格纸可以

16、直接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 关系。15(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亮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 。在甲图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2)如图丙所示是小亮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的

17、对应点如图丁所示,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其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得出结论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16唐大伟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见表格)。入射角015304560反射角015304560折射角011.322.135.440.9(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和 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

18、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2)根据表格还能观察到反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3)唐大伟同学说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就能总结出光的折射特点。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请简要说明理由。答: ;理由: 。(4)请用箭头把题中的光路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反射光线的传播方向(有一条光线方向标错,该问不得分)。17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2)在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发现像距的测量

19、误差较大,原因是 。(3)小明在进行如图乙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接着他又把此时物体和像的位置对调,结果在光屏上也得到了清晰的像,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18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现律”实验。(1)小明将该凸透镜与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如图位置上,移动光屏可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此成像规律是 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2)保持蜡烛、光屏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上的 cm处,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3)小明接着将爷爷的老花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将光屏向 移动才能重新得

20、到清晰的像。19小璇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操作:(1)由图象甲可知,小璇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图乙中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填序号)A.28cm B.18cm C.8cm(3)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调节。(4)若步骤(3)中未调整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 (填“凸”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5)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丙)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丁中的 (填序号)。20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21、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在图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2)实验中,光屏上已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某同学不小心用手指的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则光屏上会出现 。(选填“指尖的像”“指尖的影子”或“完整烛焰的像”)(3)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在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也能看到一个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蜡烛的像,把光屏移动到这个像所在的位置,光屏上 (选填“有”或“没有”)这个像。21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1)安装并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 。(2)通过探究,记录

22、并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象,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4)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5)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说明老师戴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22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

23、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2)如图乙,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该成像原理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透镜可使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3)在凸透镜的中间贴上一片不透明的三角形纸片继续探究,光屏上 A不能成像B能成烛焰不完整的像C能成纸片的像D能成烛焰完整但较暗的像23(1)图中量筒的分度值是 ,被测物体的体积是 cm3。(2)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g。(3)学习质量时,小李同学对“物体的质量不随

24、物态的变化而改变”产生质疑,请你利用冰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物体的质量与物态无关。a.证明时,你选用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 。b.简述你的证明方法: ; ; 。24小明想通过实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2)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3)如图丙所示,用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4)通过计算,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5)若小明先测出矿石体积,再测出矿石的质量,这样测出的密度比上述

25、结果偏 (选填“大”或“小”),其原因是 。25某同学利用“替代法”测量一粒花生米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选择一粒饱满的花生米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花生米下沉至杯底,如图(甲),此时花生米所受的浮力 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往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花生米 ,随即停止加盐,如图(乙)。(3)取出花生米,用调好的天平测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则天平的读数为 g;(4)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如图(丁),量筒的读数为 mL;(5)实验中若加盐过量,可进行如下操作: ;(6)实验中遗漏了重要的一步,即 ;(7)若(6)中测得的数据为55g

26、,则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盐水 kg/m3,则花生米的密度花生米 盐水(选填”,”或”)。26小亮同学为了测量酱油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将待测酱油倒入烧杯中,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由图可知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是 g。(2)将烧杯中的酱油倒入一部分到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酱油的体积是 cm3。(3)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酱油的密度是 kg/m3。(4)小亮实验结束后发现天平右边的托盘下沾有一点污垢,对测得的酱油密度影响是 (偏小、偏大、不变)。27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块矿石的密度,过程如下:(1)将天平放在水

27、平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这时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 调(选填“左”或“右”),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2)将这块矿石放在天平左盘,往右盘加减砝码过程中,加入最小砝码后,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将最小砝码取出,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接下来正确的操作是 ,直至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此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这块矿石的质量是 g。(3)把这块矿石放入装有20mL水的量筒后,量筒内水面如图丁所示,正确读数视线是 (选填“a”、“b”或“c”),这块矿石的体积是 cm3。(4)这块矿石的密度是 g/cm3实验中由于矿石吸水,测得的矿石的密度 (

28、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真实密度。28小刚做“测量蜡块密度”的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初始位置正确,若此时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 向 移动,使天平平衡。(2)将蜡块放在天平 盘中,当在另一盘加上最小砝码后,指针位置又和图甲相同,接下来的操作,先 ,然后再 ,天平平衡时如图乙所示,蜡块的质量为 g。(3)将蜡块放入盛有50mL水的量筒中,用细铁丝将其压入水中,此时量筒的示数为60mL,则该蜡块的体积为 cm3。(4)计算得出蜡块的密度为 kg/m3,用上述方法测出的蜡块密度比真实值偏 。29小明想测家中牛奶的密度。设计了以下步骤进行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

29、动游码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若此时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使天平平衡。(2)将空杯放在天平 托盘中,测量出烧杯质量m120g;(3)取适量牛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如图乙)m2 g;(4)将烧杯中的牛奶倒进量筒中(如图丙),读出此时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V cm3;(5)牛奶密度 ;小明这种方法测出的牛奶密度会偏 (选填“大”或“小”)。30假期期间,小刚到省城兰州参观了黄河奇石博物馆,参观后他在黄河边捡了一小块石头带回去研究,测量它的密度进行了如下操作。(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零刻线处,这时他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橫梁平衡;(2)小刚在用天平测量黄河石质量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如图乙所示,他的操作错误是 ;(3)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如图丙所示,则石头的质量为 g;(4)之后他将石头投入到量筒中,根据图丁中量筒中的刻度值,石头的体积是 cm3;(5)由以上操作可计算出这块石头的密度为 kg/m3。参考答案一实验探究题(共30小题)1空气;变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推理法;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