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八单元-《好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八单元-《好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八单元-《好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八单元-《好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好的故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而在这起结之中,以渐渐地缩小了的灯火,燃起了一种美好的希望,展开了一幅美好的回忆图景。鲁迅先生用了许多意象来描绘这个梦: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的画面。但这不仅仅是一篇描写梦境的文章,这个“好的故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的愤慨,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对理想生活的热烈憧憬。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鲁迅先生的一些文字会有晦涩难懂的特点,或者看似普通的文字背后

2、实则另有深刻的含义,好的故事也是如此,看似描绘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意境也是明丽的、温暖的,然而却与现实生活中的黑暗、昏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授本课时,对写作背景可简略提及,无须过于深入地挖掘其中的象征意义,而重于引导学生欣赏鲁迅文字的优美、想象的奇特、视觉形象的奇特和丰富。文中的生难字较多,而且与前一课一样,有些词语难以理解,教学时也要加以引导、点拨。在教学中,还要重视朗读,在读通读顺后,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其中描绘的画面。 第二课时知识与技能:1.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梦境中的美丽景色,体会景物自然美、画面动态美、文字诗意美和视觉色彩美。2.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读懂课文,重点理解最后两

3、个自然段。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段落、关键字词进行研读品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感受作者在美好的景致中所寄托的情感。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本文写于现代文学的初创时期,不但不好懂,还不好读。我想听听同学们的朗读。2、同学们鲁迅先生笔下的“好的故事”是怎样的呢?(板书:美丽,幽雅,有趣。) 这“好的故事”实际上是什么呢(一个梦)?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鲁迅先生的梦境,去看一看、听一听这个“好的故事”。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好的故事”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生的呢?默读13自然段,说说鲁迅先生身处怎样的环境(鲁迅先生在这样一个热闹的夜晚,独自一人抽着烟,在灯下看

4、书,给人一种身处热闹之中却很孤寂的感觉。)2.在“好的故事”中作者写到了哪些景物?(1)快速默读第48自然段,勾画出里面描写到的景物(幻灯展示)。植物:乌桕、新禾、野花、丛树、枯树、竹、萍藻、枯柳、一丈红动物:鸡、狗、鱼建筑:茅屋、塔、伽蓝人物:农夫、村妇、村女、和尚其他:晒着的衣裳、蓑笠、天、云、小河、日光、倒影(2)思考:作者写了这么多的景物,他就觉得这些人和事“美”。以至于他看到这样的景象。(出示句子,读,你好像看到了怎样一幅画?再读,体会美。)3.感受动态美。(1)作者笔下的景物是静止不动的吗?有什么特点?(作者笔下的景物不是静止的,是随时都在动的,因为描写的是倒影,水中的倒影会随着船

5、的行驶、桨的运动而不停地变化。)(2)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5.感受文中景物的色彩美。(1)留意文中含有色彩的词语,圈一圈。(水银色焰、青天、大红花、斑红花、红锦带、白云、斑红花影、虹霓色的碎影)(2)说说这些色彩带给你的感觉。

6、(温暖而热烈)6.体会作者对“好的故事”的留恋。当我沉浸在“美丽、幽雅、有趣”的故事中时,好的故事渐渐消失,以至于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请默读912自然段,“我”的这个梦是怎样惊醒的?怎么会突然“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第10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给出了提示:“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可见原本放在作者膝盖上的书突然滑落,惊醒了作者,梦境也被搅乱了,就要消散了。)“我”已经睁开眼,为什么仿佛还看到了那些“好的故事”,为什么“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呢?(因为作者虽然已经睁开眼,但意识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还残存着一点梦的痕迹,就像“碎影”。)作者对这个“好的故事”

7、有一种怎样的情感?结合相关句子说一说。(有喜爱之情,作者说“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有留恋之情,“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有一种故事消散后的遗憾、失望之情,“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文章第1自然段中提到“是昏沉的夜”,结尾又强调“在昏沉的夜”,有什么作用?三、拓展阅读,质疑探究过渡: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初步体会到了鲁迅先生笔下这个“好的故事”的美,但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感觉到鲁迅先生的这个梦里,根本没有具体的故事,只有各种各样的景物,按照我们的理解,这根本不是故事呀!那么这个“好的故事”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它在这样“昏沉的夜里”,到底有什么象征意义呢?我们要结合相关文字和资料来做一些探究,当然,这些探究不会太深,但是我们必须了解的。1.学生自主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两段文字,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