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上课外辅导班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_第1页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上课外辅导班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_第2页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上课外辅导班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_第3页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上课外辅导班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_第4页
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上课外辅导班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上课外辅导班情况的调查研究目 录 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28178 摘要 PAGEREF _Toc28178 I HYPERLINK l _Toc5049 ABSTRACT PAGEREF _Toc5049 II HYPERLINK l _Toc11178 一、绪论 PAGEREF _Toc11178 1 HYPERLINK l _Toc11480 (一) 问题提出 PAGEREF _Toc11480 1 HYPERLINK l _Toc25405 1、研究背景 PAGEREF _Toc25405 2 HYPERLINK l _Toc

2、4977 2、研究目的与意义 PAGEREF _Toc4977 2 HYPERLINK l _Toc17688 (二) 研究设计 PAGEREF _Toc17688 3 HYPERLINK l _Toc29707 1、本课题的现有观点 PAGEREF _Toc29707 3 HYPERLINK l _Toc15214 2、研究对象 PAGEREF _Toc15214 4 HYPERLINK l _Toc18629 3、研究思路与方法应用 PAGEREF _Toc18629 4 HYPERLINK l _Toc5548 4、研究过程 PAGEREF _Toc5548 5 HYPERLINK l

3、_Toc12768 (三)核心概念界定 PAGEREF _Toc12768 6 HYPERLINK l _Toc28535 1、幼小衔接 PAGEREF _Toc28535 6 HYPERLINK l _Toc28494 2、幼小衔接工作 PAGEREF _Toc28494 6 HYPERLINK l _Toc14443 3、课外辅导班 PAGEREF _Toc14443 7 HYPERLINK l _Toc27612 二、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 PAGEREF _Toc27612 7 HYPERLINK l _Toc11039 (一)大班幼儿上课外辅导班情况的调查结果 PAGEREF _Toc1

4、1039 7 HYPERLINK l _Toc3781 1、存在显著的两极分化现象 PAGEREF _Toc3781 7 HYPERLINK l _Toc13559 2、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理解差异较大 PAGEREF _Toc13559 11 HYPERLINK l _Toc28322 3、幼儿反馈不佳 PAGEREF _Toc28322 14 HYPERLINK l _Toc7623 (二) 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PAGEREF _Toc7623 15 HYPERLINK l _Toc6423 1、家长过度施压或不重视 PAGEREF _Toc6423 15 HYPERLINK l _

5、Toc30041 2、家长关注的侧重点有所偏差 PAGEREF _Toc30041 16 HYPERLINK l _Toc31919 3、幼儿主体地位被忽视 PAGEREF _Toc31919 17 HYPERLINK l _Toc15950 三、相关问题的讨论及建议 PAGEREF _Toc15950 19 HYPERLINK l _Toc11964 (一) 从幼儿自身需求出发,以幼儿为主体 PAGEREF _Toc11964 20 HYPERLINK l _Toc18685 (二) 重视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PAGEREF _Toc18685 20 HYPERLINK l _Toc21831

6、(三) 幼儿园中幼小衔接工作的过程性渗透 PAGEREF _Toc21831 22 HYPERLINK l _Toc1587 四、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PAGEREF _Toc1587 23 HYPERLINK l _Toc32069 (一)研究反思 PAGEREF _Toc32069 23 HYPERLINK l _Toc6398 (二)研究展望 PAGEREF _Toc6398 24 HYPERLINK l _Toc10159 致谢 PAGEREF _Toc10159 25 HYPERLINK l _Toc26617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26617 26 HYPERLINK l

7、_Toc27701 附录 PAGEREF _Toc27701 27 HYPERLINK l _Toc12709 附录一 PAGEREF _Toc12709 27 HYPERLINK l _Toc18077 附录二 PAGEREF _Toc18077 31摘 要 近年来,大批幼儿园教师及幼儿家长都愈来愈把幼小衔接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为了能让幼儿顺利的适应小学学习模式,在之前接受适当的准(预)备教育,学前教育的一线老师和专门的科研人员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在“组织与实施”部分提出了,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这可以使学龄前儿童的身、心、

8、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提高,让大班幼儿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从而帮助幼小衔接阶段的平滑过渡。同时可以使幼儿进入小学后负担减轻,更快地适应小学学习的方式方法。思考并调整好幼小衔接教育的研究思路,促进社会各方的沟通与交流。反思从孩子、家长、教师、社会等多元角度下,辅助幼儿安稳、顺遂地度过幼小衔接关键期的必要性。本研究将通过对大班幼儿上课外辅导班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目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关键词: 课外辅导班;幼小衔接;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教育;关键期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9、 parents are more and more the kindergarten work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order to let the children successfully adapt to primary school learning mode, take a proper quasi before (pre) by education, preschoo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professional researchers have conducted a lot of kindergarten. E

10、ducation guidelines (Trial) , put forward in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art of the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o children aged 03 and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conservation education with each other. This can make preschool childrens body, heart,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social developme

11、nt, let the children master the corresponding knowledge and skills.Help the smooth transition of the transition period. At the same time can make children enter primary school after reducing the burden, to quickly adapt to primary school learn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thinking and adjust the kind

12、ergarten education,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of social parties. Reflection from children, parents, teachers, society and the multi angle, auxiliary child safe well, through the necessity of transitio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this stud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nvestigation on childrens

13、 extracurricular remedial class situation, underst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work of the kindergarten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Extracurricular tutoring class; young cohesion; young convergence; kindergarten education; critical period一、绪论(一) 问题提出幼小衔接工作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

14、作,对于学前儿童来说,能够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即将进入小学的学前儿童,面临的将是生活作息、受教育形式、学习时间、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巨大变化,是他们面对的第一次重大的人生转折,幼儿园与小学衔接阶段能否顺利渡过对儿童的后续发展至关重要。其次,幼小衔接的质量不仅作用于幼儿在初入小学段的表现,更可能持续作用到到人生中每一阶段的过渡与承接。因此,国内外教育界都非常重视幼小衔接这一课题。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过渡的衔接。因为小学和幼儿园在管理体制、学习时间、学习内容、教学形式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儿童在两个教育阶段之间过渡时才会出现脱节、陡坡和不适应等衔接问题。主要是大班时期

15、的入学前的准备和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的教育指导工作。许多学者认为幼小衔接的时段主要指幼儿园大班下学期至进入小学半年后的这一时期。幼小衔接教育的实施主体包括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本文从幼儿上课外辅导班情况的视角进行研究,调查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的这个阶段的过渡时期,幼儿和家庭的观念以及实施办法,从而了解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及家长的现状。我国教育部在2012年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中就指出,要抓好幼小衔接工作。虽然从幼儿园到小学都表现出对幼小衔接的重视,但在实际教育教学效果看来,在小学初入学时会出现“班级崩溃”之类的现象,这体现了幼小衔接工作无法规避类似于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之类的所有的

16、问题。幼小衔接仍旧在很多层面出现了不平衡、不完善现象,这些都是导致幼儿教育不知如何与小学教育衔接的重要原因。因此,笔者将从幼儿园大班幼儿上课外辅导班的情况入手,研究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依据调查与分析结果,尝试探讨建设性的对策,以此对现阶段幼小衔接的实际工作发挥一定的作用。1、研究背景笔者在某幼儿园实习期间,观察到大班年级的幼儿上课外辅导班情况非常普遍,几乎每天下午不到放学时间就有不同的孩子被提前接走去参加课外辅导班。这一现象的出发点到底是幼儿自身的需求,还是家长的要求?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研究。在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

17、全文数据库”“知网”中的20002017年间的论文进行检索后发现,以“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主题的文章较多,但关于从儿童需求角度,进行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剖析还比较少。本研究从大班幼儿上课外辅导班的情况入手,以幼儿及家长对幼小衔接班的态度为着眼点,具备一定创新性的去围绕幼儿、家庭、社会这些主体之间的关联、合作进行讨论。目前学术中对待幼小衔接各项问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都是问题描述法,缺乏一些提供反思的意义,本项研究则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希望结合现状能抓住一些关键点,加以针对解决。2、研究目的与意义本文通过对南京市某幼儿园家长的问卷调查和对该幼儿园若干幼儿的个案访谈,调

18、查并分析了目前南京市幼儿园中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情况。以此了解现阶段家长对孩子幼小衔接工作的应对情况及幼儿的心理状态,从而了解现阶段的幼小衔接工作。本研究的基础建立在南京的实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记录,对幼儿园提供的幼小衔接现状进行研究,突出以实际为本的核心要求且针对实践活动,结合大班幼儿参加课外培训班的情况进行探究,解答哪种幼小衔接模式才是最佳的。在此基础上,对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 对幼儿园而言,本文提出了其与幼儿、家庭等角色进行交流、互动开展工作的对策。幼小衔接工作中的每个角色都应该明白,幼小衔接不是单一的活动,而是在多元合作之下开展的工作。为了规避实际中

19、会出现的衔接问题(如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各个参与者都要明白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发挥好自己的促进作用。帮助幼儿平滑地过渡幼小衔接阶段,是要建立在了解幼儿心声的基础上的。本研究将针对性的分析有利于幼儿和家长们度过这一关键期的策略,并提出相关建议,来帮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阶段孩子的状态,并认识、理解幼小衔接的作用及意义。研究设计本课题的现有观点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成人研究者占据了幼小衔接研究的话语权,更多的是专业化的视角和倾向。从儿童视角出发的研究,则更看重对现象的形成和影响的讨论,孩子的体验和经验将作为主要的被研究对象,研究者放下身段和儿童“合作”,重新理解儿童的经验和认识。(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

20、育系副教授李召存)追究其本质,还是由于社会对好的教育资源趋之若鹜,还有口碑好的小学在招生过程中的一些不合理条件,为“昂贵的幼小衔接培训班”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家长追求口碑,情愿花大价钱来寻求一切机会让孩子上好学校,而高价培训班就是迎合了家长的需求,也嗅到了名牌小学的“商标价值”,来从中牟利,甚至于部分培训班的老师就是某些名牌小学的执教老师。想要除去这些培训班野蛮生长的温床,首先家长不要有从众心理,规范化、公平化的招生和合理的要求才是优质小学体现其优质性的展示,过早要求孩子掌握小学段的知识其实是一种揠苗助长。培训班的价格也要规范化,课程设置上也要遵从从开发兴趣出发的底线。上海市教委基教处处长倪闽景

21、认为,让学生补课、提前、超前学习,具有很大的隐患。其中最大的不良影响就是会使学生觉得听到的知识都是相同的,就会开始逐渐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因为学生觉得学习的知识都是已经学过的,都是他们已经明白的。等学生和家长意识到养成了这种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想要改变的时候,就已经很难了。对小孩子来说,在听讲时能够保持注意力的集中非常重要,学习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幼儿在研究中,就应该有双重身份,他们不仅得是客观的研究对象,还将是我们研究的助力,他们在幼小衔接研究中将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以把他们当做资料的来源,而要充分的尊重他们研究者的角色。我们应当尝试运用适合他们、并能被他们接受的研究方法,让他们可以加入到

22、反思中去,一起体验和感受。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儿童的学习质量,将变得更加有据可循。认真地倾听这些特别的“研究者”,也能大大激活研究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叶澜新编教育学课程(1991),课外辅导课应该是课的一种延续和挖掘,但绝不是超越所学的知识填鸭。可以开展一些对培养学生兴趣有帮助的活动,比方说参观啊,看教学影片啊,都能起到正面作用。还有带着学生参与社会服务或公益活动,也是一种课外辅导课。根据以上的各方观点,学校自己组织的一些课外的活动和在学校之外进行的兴趣培养,都属于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甚至社会在课余时间对学生某方面进行的教育。这种

23、课外辅导班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课程安排也许适合普罗大众,而课外辅导的五花八门也能因材施教、因趣施教。研究对象为了深入、具体了解南京市大班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上课外辅导班的情况,本研究从幼儿及家长的角度进行综合的调查研究。选取的调查对象为幼儿园大班幼儿30人进行研究;问卷调查被试者是幼儿家长共计80人。进行调查时运用移动设备,采用网络发放问卷的形式,在移动设备电脑中编辑问卷,在手机及网络上将问卷发放给调查对象填写。由于网络发放问卷调研的特殊性和不可控性,回收问卷74份。以南京市秦淮区、鼓楼区公办幼儿园的幼儿为主要调查对象,并对幼儿家长进行问卷的发放。研究思路与方法应用笔者以问卷法为主要方法,结

24、合一定的文献分析,获取较为丰富的关于大班幼儿上幼小衔接课外辅导班情况的调查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个别、特别案例,得出关于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一定问题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突出关于适用于目前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方法的教育措施和家长工作建议。(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人文社会研究和教育研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一种以问卷作为工具和媒介来进行材料收集的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是网络发放、回收问卷的调查形式,在网络平台 HYPERLINK (问卷网)中编辑和发放问卷。运用移动设备的参与,在电脑上登陆网站 HYPERLINK (问卷网)编辑生成问卷(问卷访问链接/s/JNRnqa),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

25、将问卷发放给研究对象填写,并且在网络平台中生成数据。相比较之前的发放纸质问卷的方式而言,一方面网络发放问卷的方式更有利于问卷和数据的回收,可直接形成数据;另一方面,期间花费的人力物力相对较小,因而使本问卷不受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限制,方法实用值得推广。本研究采用了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笔者根据前期搜集的资料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设计出了调查问卷。问卷共24道题,分别为14道单项选择题、8道多项选择题、2道开放式问题。分别为:家长对幼小衔接阶段的看法(12、24题)、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态度(2、3、13题)、为孩子选报课外辅导班的具体情况(4、5、6、7、14、17、18、19、20、21、22题)

26、、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内容的期待(15、16、23题)、家长对孩子小学生活的预期情况(8、9、10、11题)。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是通过分析、综合的方法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找出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本研究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书籍,也通过了互联网了解到国内外研究者在幼小衔接问题上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通过对这些数据文献的阅读、梳理,确定了本研究的研究基础和分析思路,以便后期跟进研究。研究过程第一步:选题及获取资料。笔者在某幼儿园实习期间观察到,该幼儿园的大班幼儿上课外辅导班的情况非常普遍,家长都非常热衷于给孩子报各种课外班。为了解幼儿上课外辅导班是幼儿自身的需求,还是家长的要求,笔者

27、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研究。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对已有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并进一步去搜集和本研究相关的数据、报道、提问等资料。在“知网”上查阅和检索搜集和“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相关的论文、期刊和文献。第二步:设计研究。经过和指导教师的探讨,在前期资料搜集的基础之上,结合对大班幼儿幼小衔接工作的了解。确定了研究的主题、方向、工具和形成初步的论文大纲。第三步:设计问卷。根据笔者想要调查的方向和前期搜集的资料,进行问卷的设计。问卷共24道题,分别为14道单项选择题、8道多项选择题和2道开放式问题。旨在从5个方面进行调查,分别为:家长对幼小衔接阶段的看法(12、24题)、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态

28、度(2、3、13题)、为孩子选报课外辅导班的具体情况(4、5、6、7、14、17、18、19、20、21、22题)、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内容的期待(15、16、23题)、家长对孩子小学生活的预期情况(8、9、10、11题)。第四步:发放问卷。笔者利用幼儿园放学及家长接送的时间,以南京市秦淮区、鼓楼区公办幼儿园为主,对幼儿家长进行问卷的发放。问卷的填写采取匿名自填式,家长可直接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进行问卷的填写,采用无纸化的数据收集,非常绿色环保且便于数据分析。本次研究所发放的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4份。第五步:分析数据形成论文。对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并且按照之前研究设计选择不同的变量对问卷数据进行分类制

29、作图表。分别对数据再次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最终撰写出此论文。(三)核心概念界定1、幼小衔接幼小衔接中的“幼”是指幼儿园,“小”是指小学,两者是处于不同阶段的教育中的两个教育机构。“幼小衔接”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从广义上来说,幼小衔接是指学校、家庭和儿童这三方面持续不断地互相适应,从而使幼儿能够顺利地从幼儿园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是指学龄前期和小学之间的衔接;而从狭义上讲,是把幼小衔接当作一种教育指导工作,是由社会、教育机构和家庭等各方面为了促使幼儿可以顺利进行小学阶段的学习而进行的。幼小衔接工作幼小衔接工作的工作目的是为了提升幼儿在进行幼儿园到小学这两个不同阶段的过渡时的适

30、应能力。专家认为,儿童如果能够参与较多的过渡活动,拥有大量的经历,是对他们在进入学校后的第一年的学业、社会适应非常有好处的。很多学者都认为所谓的幼小衔接工作是指幼儿在从学前到小学的过渡过程中进行的活动。他们所进行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状态去适应学校,因此这些学者都强调开发并组织有效的幼小衔接活动是很有必要的。综合各方面研究者的观点,笔者认为:幼小衔接工作是指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儿童本身所组织或参与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儿童心理、生理、知识和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使其达到小学学校适应的良好状态。课外辅导班课外辅导的内容包括疑难问题解答、

31、课下作业指导、课外预习指导、课外读物指导、课外小组辅导等。课外辅导,是优化教学全过程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也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之一,它不仅使学生增长知识,打好学习基础,而且也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教学工作。顾明远实用教育学(1990)本论文主要指针对学前儿童进行的社会办学形式的辅导班展开研究。主要指为帮助学龄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而开设的“幼小衔接班”。通过调查了解目前的现状、分析其利弊,从而突出建议。建议往往借助多元化课程培训,紧扣小学教学模式,让幼儿从知识、技能、心理等方面做好入学准备。以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参与活动的能力、社会

32、交往水平等作为发展目标,为幼儿能够顺利升入小学奠定基础的课外辅导班。二、数据分析与研究结果(一)大班幼儿上课外辅导班情况的调查结果1、存在显著的两极分化现象调查结果显示:大班幼儿参与课外辅导班情况存在着显著的两极分化现象,有的家长不遵循孩子想法,给幼儿报了超负荷的辅导班数量,而有的家长完全没有给孩子上任何辅导班。笔者提出了“您的孩子是否参加过幼小衔接班”这一问题,来了解大班幼儿上课外辅导班的具体情况。(见图2.1)图2.1 您的孩子是否参加过幼小衔接班根据“您的孩子是否参加过幼小衔接班”的问题的结果来看,一共有74名家长参与了问题的回答,其中29个家庭的幼儿接受过幼小衔接班的学习,而有45个家

33、庭的幼儿完全未参加过幼小衔接班。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孩子占到百分之39.19,而没有上过的占到百分之60.81。没有给孩子选报幼小衔接班的家庭,并不意味着没有对孩子进行幼小衔接阶段的过渡工作;而参加了幼小衔接班学习的孩子,他们具体的课程与活动安排又是怎样的?从这两个问题出发,笔者又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未给孩子选报幼小衔接班 图2.2 未给孩子报班的原因对于这些没有或尚未给孩子选报幼小衔接班课程的家庭,笔者提出了“若您不准备让孩子参加或不参加幼小衔接培训机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见图2.2)调查结果显示:有7位家长认为是“培训机构的学费不合适”,这一原因所占比例最小;有12位家长选择了不让

34、孩子参加幼小衔接培训机构的原因是“不信任教育机构的师资力量”;认为“距离不合适”的家长有17人;认为上幼小衔接培训机构“会占据亲子相处时间”的家长有20人;认为“会占据孩子娱乐时间”的有33人;而不准备让孩子参加幼小衔接培训机构的家长中,“希望孩子自由发展”的家长人数最多,有46人。由此可以推测出,在为孩子选择幼小衔接培训机构的时候,“费用价格”方面家长考虑的最少;而绝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不被幼小衔接培训机构所束缚,希望孩子能自由的发展。在另一项调查“您觉得如何与孩子一起过周末最使你快乐”中,有63位家长选择了“带孩子和其他同伴一起出去郊游”;有45位家长选择了“与孩子一起开心的用餐”;30位家

35、长选择了“带孩子去看一场电影”;有28位家长选择“在家好好的休息一天”;22位家长选择了“带孩子走访亲戚朋友”;只有17位家长认为,与孩子一起度过周末最开心的方式是“陪孩子一起上兴趣班”,占比例8.29%。图2.3 您更倾向于为孩子选择幼小衔接教育机构,还是选择优质家庭学习材料陪伴学习对于没有为孩子选报幼小衔接班课程的家庭,笔者提出了“您更倾向于为孩子选择幼小衔接教育机构,还是选择优质家庭学习材料陪伴学习”的问题。(见图2.3)调查结果显示:完全选择家庭陪伴学习的家长有9位,所占比例最小,只有12.16%;而会选择将孩子交给教育机构的家庭有17个,占到22.97%;绝大多数家庭会选择二者结合的

36、学习方式,来帮助幼儿进行幼小衔接阶段的过渡,一共有48个家庭,占比64.86%。据此,基本可以的出结论:没有为孩子选报幼小衔接课程的家庭,只有少数是完全坚持家庭教育的;而大多数的家庭都是有计划让孩子参加教育机构的课程活动,只是协助调查时还未让孩子进行幼小衔接班的学习。孩子参加或曾经参加过幼小衔接班学习图2.4 您的孩子每周几节课?对于参加了课外幼小衔接课程的幼儿,笔者选取以“周”为时间节点,调查幼儿在一周内课外辅导班的课程安排情况。一周内有57节课的幼儿有2人,一周内课外辅导班有5节以上基本可以认为在工作日内平均每天都有一节及以上的课外辅导课程,对幼儿来说是超负荷的,只有占调查人数2.7%的少

37、数家庭会给孩子进行高负荷的安排。一周内有35节课外辅导课程的幼儿有15人,占调查人数的20.27%。而绝大多数幼儿一周内的课外辅导课程控制在3节以内,共57人,占调查人数的77.03%。(见图2.4)综上所述,大班幼儿上课外辅导班情况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有的家长给幼儿报了超负荷的辅导班数量,而有的家长希望通过纯粹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来帮助幼儿进行幼小衔接阶段的过渡。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理解差异较大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理解差异较大,部分家长不能容忍孩子在学习初期就居于人后,有的家长认为应完全顺应孩子自由发展。(1)家长的重视程度笔者通过“您认为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重要吗”这个问题展开。(见

38、图2.5)图2.5 您认为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重要吗参与调查的家长中,绝大多数家长认同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的重要性、关键性,有52人,占据百分之70.27;有占到百分之17.57的13位家长认为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可有可无,即有精力的情况下会对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进行一定的关注和干预,家长没有精力的情况下可让幼儿进行自我调节,而家长不进行任何介入;相比而言,认为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不重要的家庭较少,有9个,占调查人数的百分之12.16。家长在对是否需要进行幼小衔接的态度上,大部分家长觉得有必要进行衔接的相关教育。说明家长们从主观上能认识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如“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

39、渡期,孩子需要进行幼小衔接”这一问题上,认为重要的家长人数最多;认为无关紧要的家长人数中成;认为不重要的家长还是占少数。(2)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主体的认识图2.6 您认为孩子上了小学出现不适应或厌学等情况,责任在于谁在幼小衔接的教育主体认识上,家长的意见出现了分歧。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如果孩子上小学后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责任应考虑多方面综合因素。除此之外,大部分家长认为家庭负有主要的教育责任。在“您认为孩子上了小学出现不适应或厌学等情况,责任在于谁?”(见图2.6)这一问题的回答中,认为“幼儿园”的家长有3人,占比例 2.36%;认为“小学”的家长有5人,占比例3.94%;认为是“幼儿自己”的家长

40、有13人,占比例10.24%;认为是“老师”的家长与认为“幼儿自己”的家长人数相当,有14人,占比例11.02%;认为是“家长”的,有27人,占比例21.26%;认为是“多方面综合因素”影响的家长有65人,占比例51.18%,占到了一半以上的比例。从家长对幼小衔接的主体责任认识上可以看出,有部分家长认为家庭不一定承担有责任。进一步交谈后了解到,这一部分的家长认为幼小衔接教育和他们关系不大,主要负责的应该是幼儿园和小学。最后,还有6.3%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对幼小衔接作用微乎甚微,这明摆着是幼儿园与小学的事情,家庭内做不做幼小衔接的教育对孩子来说都无所谓。在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对孩子是否有帮助作用

41、的认识上,幼小衔接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一半以上的家长能认识到其重要性,表示会有较大的帮助;并认可幼小衔接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知识的积累、与人相处的方式上有促进的作用。部分家长表示幼小衔接教育对孩子的帮助“不太确定”;另一部分的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工作不会给孩子带来帮助和促进作用。从统计的数据分析,家长认为,家庭不是承担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主体,幼儿园和小学应该起主导作用,家庭只能配合教育。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上还是比较欠缺,他们缺乏教育的主动性,过分依赖学校教育。那么,家庭教育开展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对家长来说,就很难以实施。同时也会面临较大的困难。3、幼儿反馈不佳幼儿自身的体会差异较大

42、,对上课外辅导班反馈普遍不佳。只有少数的幼儿表示对课外班比较向往,可以学到很多不同的本领,使自己在没有参加辅导班的同伴之中显的较有优越感。而很大一部分幼儿表示,兴趣班占据了自己玩耍的时间。笔者观察到,每当有家长提前来接孩子去上课外辅导班时,总有一部分幼儿不愿立即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或不乐意离开幼儿园。幼儿反馈不佳的原因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其一,幼儿对补习班不感兴趣。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才能和天资,你擅长算数,他喜欢涂鸦,而有人对音乐有独特的敏锐度。想要孩子幸福,就别捆绑他们的爱好,这其实是在捆绑他们的天赋。部分家长把自己的意愿,甚至童年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并且千叮咛万嘱咐,这是自己小时候梦寐以

43、求的机会,孩子有机会来学这些应该感到幸运。这无疑加重了孩子思想上的包袱,他们很容易就失去了对补习班的兴趣。其二,补习班的内容不合适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些培训机构,向幼儿灌输小学低年级甚至三四年级才会涉及的内容,让孩子在他们的引导下进入一种学习机器的培养模式,对他们养成学习兴趣,有百害而无一利。不顾孩子的年龄特点就把他们强行送进内容荒唐的补习班,这势必扼杀他们的天性和童真,给他们的童年留下厌恶学习的阴影。其三,补习班的形式太功利。家长也很功利,补习班会迎合家长的虚荣心,除了进行课外辅导外,还组织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把孩子当做比赛选手锻炼。假如幼儿自己喜爱,又希望证明自己,也许是提供了一条途

44、径;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比赛的成绩将直接影响到家长对他们的态度,一旦成绩不理想,往往会遭到家长的埋怨,其实这一切都是家长的从众心理和补习班的投机行为导致的。德国宪法第七条第六款明文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幼儿园的孩子去学习专业知识、小学生去学习额外的课业,都是明令禁止的,他们的孩子的想象力和童年被法律所保护着。和德国比较来看,我们太纵容、甚至热衷于让孩子接受超前的补课,这几乎是一种畸形的心理。孩子在辅导班中,被扼杀了对自然的热爱,也缺乏人际交往。全社会都应该行动起来,去阻止这些打着教育的幌子而实际上却以营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继续荼毒我们国家的未来。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家长过度施压或不重视图2

45、.7 面对即将升入小学您的孩子有压力吗“面对即将升入小学您的孩子有压力吗?”有31位家长表示没有压力,占41.89%;有43位家长表示,存在压力,占58.11%;大多数家长在面对孩子要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时,都是有一定压力的。(见图2.7)图2.8 您的孩子对上小学持什么态度“您的孩子对上小学持什么态度”:55人认为“顺其自然”就好,占74.32%;17人表示对上小学充满了期待和高兴,占22.97%;还有2人对上小学持恐惧、排斥的态度,占2.7%。(见图2.8)由此引发:家长在面对孩子幼升小阶段时容易压力过大,给孩子过度施压;或者家长不重视幼儿的过渡工作,可能会使幼儿在进行幼小衔接的过渡期时不能

46、很好地调控自己。家长关注的侧重点有所偏差笔者观察到,当孩子处于幼小衔接阶段时,很多家长都给孩子报了课外辅导班,为了了解家长幼小衔接工作的侧重点,笔者决定从了解家长面临的压力有哪些和为孩子报的课外辅导班的类型入手。图2.9 您认为您的孩子升入小学面对的压力有哪些“您认为您的孩子升入小学面对的压力有哪些?”(见图2.9)19人认为压力来自于“是否获得老师的喜爱”,占10.56%;31人认为压力来自于“学习成绩”,占17.22%;35人认为压力来自于“生活能力”,占19.44%;36人认为压力来自于“人际交往能力”,占20%;59人认为压力来自于“学习能力”,占32.78%。由此可见,在家长心中,面

47、对孩子升入小学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对孩子学习能力的担心。在小学的每日生活中,许多事情需要孩子独立自主地完成。父母不可能到学校帮助孩子,所有事情都需要孩子自己完成。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孩子不是对学习知识的有困难而是对独立完成的其他事情不能做到。如收理自己的物品、带齐学习用具、自己背书包、会系鞋带、会根据天气增减衣服等事情,这需要孩子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以往对小学一年级老师的调查中,老师们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所存在的问题都反映出孩子们在班级集体活动中的适应性差,经常会有同学丢三落四,找不到自己的物品,自己的物品弄丢了,老师叫去认领的时候还会出现不知道自己的物品,也不认领的情况。所以,家长们在幼儿园

48、大班期间应当着眼于寓教于生活,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情,家长需要做的只是在边上督促、指导和鼓励,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都要科学的培养起来。幼小衔接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孩子入学后的学校适应。研究者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发现,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大多数家长会十分关注孩子的知识准备,同时伴有家长对孩子即将进入小学的心理担忧。多数家庭对孩子幼小衔接的认识和关注点局限在认知水平、学习习惯方面,对孩子的心理准备、任务意识、与人交往能力、社会性发展等较少考虑到。少数家庭则对如何进行衔接教育知之甚少。家长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以及家庭教育观念、教养方式等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入学后的情况。幼儿主体地位被

49、忽视图2.10 报兴趣班时是否征求过孩子的意见或想法通过“报兴趣班时是否征求过孩子的意见或想法”这个问题的回答来看,完全遵从孩子的意见或想法的家庭有34个,占45.95%;没有征求孩子意见的有6人,占8.11%;问过孩子几次的有34人,占45.95%。(见图2.10)由此看来,只有不到一半的家庭在面对幼小衔接工作时是遵从了孩子的意见或与孩子达成共识后才进行选择的。为了了解对于未能与孩子达成共识的家长来说,如何让不愿意上课外兴趣班的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笔者向家长进行了关于“如果孩子不愿上兴趣班,您会用什么方式让孩子愿意”的调查。(表格见附录2)总体可以分为四类:(1)完全遵从孩子意愿。“不强求

50、”、“不上”、“不勉强”、“小孩愿意上,我们尊重小孩意愿,不强求”、“我不强迫孩子”、“如果不想上就不让去上”、“不愿意就不上吧”、“不强迫,自愿”、“不愿意就不强求”、“不上”;(2)尊重幼儿,家长给予积极正面引导。“诱导”、“培养”、“引导,如果小朋友还是没兴趣,作罢”、“以学习方面引导她去”、“试听课,先选择孩子有兴趣的”、“鼓励”、“和他一起去”、“激发她的兴趣”、“慢慢跟他说”、“引导孩子,培养兴趣,不强求,寓教于乐”、“鼓励”、“兴趣班都是自愿的,自己报的当然自己要坚持”、“疏导”、“尽量说服小孩”、“谈心,说明上的必要性”、“日常生活中灌输学习知识的重要性”、“需要包装需要概念,

51、如果孩子喜欢你说的概念就会欣然接受”、“先尝试让他感兴趣,实在不行就放弃”、“鼓励,绘画未来”、“引导、启发,提升她的兴趣”、“分析好处坏处”、“告诉他坚持是重要的品质,然后给她成功或愉快的体验”、“开导他”、“跟他讲一些有趣的知识”、“尽量说服,以小同伴为例”、“还是跟孩子讲道理,多沟通吧,不强求”、“和孩子一起体验,多鼓励,激发兴趣”、“课堂体验”、“与孩子谈心,告诉她可以学到很多本领”;(3)家长强制决策。“强迫”、“引导 不行就直接逼迫”、“了解孩子不愿意的原因,沟通安抚”、“告诉他那里怎么有趣”、“强迫”、“说服教育”、“说明情况并告知必要性”、“她喜欢的各种礼物”、“奖励的办法”、

52、“给她一点好处或者奖励”、“威逼利诱”、“讲道理”、“报了就要坚持”、“讲道理”、“说服教育”、“对话”、“劝导”、“哄骗”;(4)家长为无所谓态度。“说点好话哄哄”、“讲理”、“暂时没有”、“那就不去了,或者找他感兴趣的去”、“耐心等候有兴趣再说”、“视情况决定,可以不去上”、“不愿意就算了”。能正面积极引导幼儿或能尊重幼儿自己选择的家长占52.7%,而家长起决策性作用或忽视型的家长占47.3%。对孩子的教育以包办代替为主,容易滋生幼儿过度依赖的心理,孩子独立自理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将会大大减少,多数由家长为其做主,孩子们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思考及动手方面的事情会有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对幼小衔接的

53、自理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方面,需要家庭有统一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儿童不应该是研究中被压抑和支配的对象,幼儿对即将到来的新学习生活有各种复杂的心态,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他们不应当被遏制表达与陈述自己的知识形态的机会,目前幼小衔接的主体缺乏发声的平台。三、相关问题的讨论及建议从幼儿自身需求出发,以幼儿为主体从以往的研究来看,研究者们对所获得的幼儿诉求没有给予合理的地位,幼儿的经验和愿望被他们排除在研究外,他们对幼儿的诸多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的界定,本质上还是一种专业的成人化的研究。而非基于儿童视角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即使幼儿表达了有参考意义的经验所得

54、,研究者们也不太认同这些经验的含金量,觉得他们不够专业性。固然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主体是幼儿,但因为幼儿发展程度低,他们的发声、他们的看法、观念和诉求,很少被研究者作为一种知识来研究,更多的是把这些当资料当案例,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没有被给予应有的价值认可和表达空间。幼儿在研究中,拥有双重身份,他们不仅是客观的研究对象,还将是我们研究的助手,他们在幼小衔接研究中将成为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不应该被视为成人研究者收集资料的工具,他们的研究者角色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我们应当尝试适合他们、并能被他们接受的研究方法,让他们可以加入到反思中来,一起体验和感受。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儿童的学习质量,将变得更加有据可

55、循。认真的倾听这些特别的“研究者”,也能大大激活研究的生动性和丰富性。重视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家庭教育是让孩子能够顺应小学生活的重要因素。幼儿园的孩子能在幼小衔接阶段通过家庭教育的良好方式,减少进入小学后的不适应状况,是家长和老师们共同的愿望,也是促进孩子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首先,要提升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幼小衔接教育必需是教育机构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教育,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家庭教育的责任比幼儿园、小学更加重大。幼儿所有的生活细节,都会被家庭教育和家长选择的教养方式所直接影响。家庭教育必需使家长群体能够科学的认识幼小衔接,这样才能使衔接教育有效地实施。家长必需了解儿童发展心理特点,孩子身心发

56、展的过程相当复杂,同时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由量变到性变的过程。在过渡的关键期,幼儿还处于一种似是而非的状态,只有逐渐融入小学学习,才能增进他们相对应的身心特点。在实际的家庭中,许多家长不能认识到孩子的身心特点,才进入小学就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对待孩子,追求考试高分,对孩子出现的不适应的问题采取严厉批评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心理上产生恐惧,并产生不愿意上学的情绪。如果孩子不适应的状况较多,长期这样孩子会丧失自信心,给孩子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到孩子后续的学习兴趣。因此,家长们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避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循序渐进地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认真深入地了解,与老师和孩子交流,

57、把握好教育的适度,耐心指导,逐渐培养孩子面对问题的良好心态。家长要明白幼儿园和小学是不同的。只有将孩子在入学前和入学后要面临的困难进行了解熟知,才能很好地将衔接教育工作做好。孩子升入小学后,会面临着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生活作息时间的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不同。家长要深入了解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来使幼小衔接的工作可以更好的做到实处。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绝对不可被家长忽视。结合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实际,可以看出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存在较大的区别。这些区别也是做好幼小衔接的关键。如何有效地在两者之间实施良好的教育,使孩子们平稳过渡是家庭教育实践的重要问

58、题。在提倡终生教育的理念下,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阶段与小学学习的适应性衔接,这一阶段的适应还是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的关键期。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是相互关联的,因为他们的发展具有整体性。儿童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涉及到儿童各大领域的发展,认为儿童入学的障碍只是知识上的缺乏这是非常片面的。只注重提升孩子的学习技能,代价是孩子其他的发展会变得滞后,这会造成孩子的发展变得片面,最终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入学适应。因此,家长们应该在把目光投向未来。考虑幼小衔接的配合开展,既要考虑到认知内容的衔接,还应多关注孩子心理上、生理上、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内容的衔接需求,更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坚持有效果的教育方式,而不能随

59、意改变,影响到孩子已经形成的良好的、有规律地行为习惯。要为孩子各方面的均衡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其次,要加强家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如带孩子一起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积极倾听孩子的心声,促进他们与伙伴的沟通能力;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培养独立主动的生活好习惯;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行动能力等。最后,还要提升家长对孩子入学后的指导能力。家长要多与孩子交谈感受、给予孩子自己的空间,要适当陪学、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家长与学校配合,促进幼小衔接。幼儿园中幼小衔接工作的过程性渗透图3.1 就幼小衔接来说,在幼儿园里您希望孩子最需要得到的培养是什么通过向家长调查“就幼小衔接来说,在幼儿园里您希望孩子最需要得

60、到的培养是什么”的问题,(见图3.1)笔者了解到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期待如下:13位家长希望孩子的画画、舞蹈、歌唱等艺术类技能能够得到发展;21位家长希望孩子的拼音字母及识字能力能够得到发展;24位家长希望孩子的数学能力能够得到发展;41位家长希望孩子的运动健康方面能够得到发展;46位家长希望孩子的集体意识能够增强;50位家长希望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能够得到发展;51位家长希望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够得到发展;52位家长希望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得到发展;55位家长希望孩子会大胆表现自己;63位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66位家长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中培养出学习兴趣。幼儿园的教育形式以游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