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_第1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_第2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_第3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_第4页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设计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第一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其次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第三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第四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第五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1更多相关范文第一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战国策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才能和严密的规律思维才能和表演才能。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擅长斗争的精神。 4、领悟本文言辞的高明美。(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文言常识的积累。 教学难点:通过

2、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时数(在好范 文 网探寻更多的文章:.hAOwOR):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大气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向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讲的那么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要挟的情势下出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开展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士气是难能难得的。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二、检

3、查预习 1、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头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诞,写得有声有色; 语言生动流畅;擅长在冲突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充实;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调。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处境下派遣唐雎出访秦国,目

4、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冲突。 2全班齐读,然后正音正字。 弗f 雎j 怫f 跣xi?n 抢qing 傀gu 祲jn 缟g?o 挠no 谕y 3.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议论。 4、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片面?全文共四段,可以分三个片面。 第一片面(1)表达唐雎出访秦国的缘由。 其次片面(2-3)写唐雎和秦王面对面的斗争。 第三片面(4)写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开展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大胆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

5、开展情节。 3、请同学们对照课下解释,自由翻译课文。 四、总结、扩展 本课提防了学生朗读才能的培养,疏通了文意,使大家对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有了整体的感知。在战国时期有好多“士”,这个特殊的阶层流传下来大量故事,如毛遂、蔺相如、晏子等,课下可搜集一些。 (六)布置作业 专心阅读,逐句翻译,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突出唐雎和秦王的舌战。 其次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战国策论证说理周密严谨,笔锋犀利。综论形势,无不纵横捭阖; 指陈利害,无不锋芒毕露。唐雎不辱使命以短小的篇幅,写了一个布局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有鲜明的天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 分各色朗读课文。 二

6、、复习上节课内容,疏通文章大意。 三、 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复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成抗拒的。唐雎奉命出访,靠着自己的机敏大胆,面对蛮横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结果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计划。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卓越地完成了使命。 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 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磋商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3、安陵君拒绝

7、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精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4、本中怎样表达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 5、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进展中的作用。 “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情的全过程,对情节进展起着推动作用。 6、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盲外之意是什么? 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假设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7、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

8、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役,歼灭安陵; “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8、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通过课文分析秦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秦王:骄横、狂暴、狡诈、阴险落架 。唐雎:有胆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四、教师小结。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告成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特别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五、拓展延迟 查找资料,了解外交史上那些出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

9、和故事。 其次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22.唐雎不辱使命 教导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才能和严密的规律思维才能和表演才能。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擅长斗争的精神。 4、领悟本文言辞的高明美。(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文言常识的积累。 教学难点:探究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课型:教读课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议论法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大气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

10、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向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讲的那么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要挟的情势下出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开展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士气是难能难得的。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教学过程 1、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头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诞,写得有声有色; 语言生动流畅;

11、擅长在冲突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对比鲜 明充实; 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调。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处境下派遣唐雎出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冲突。 2整体感知 多种形式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齐读(边听边校正读音) 弗f 雎j 怫f 跣xi?n 抢qing 傀gu 祲jn 缟g?o 挠no 谕y 分角色朗读及指导 全班分成四组,

12、分角色朗读。 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议论。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开展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大胆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开展情节。 、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片面?全文共四段,可以分三个片面。 第一片面(1)表达唐雎出访秦国的缘由。 其次片面(2-3)写唐雎和秦王面对面的斗争。 第三片面(4)写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3、总结、扩展 (本课提防了学生朗读才能的培养,疏通了文意,使大家对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有了整体的感知。在战国时期有好多“士”,这个特殊的阶层流传下来大量故事,如毛遂、蔺

13、相如、晏子等,课下可搜集一些。) 其次课时 导入新课 战国策论证说理周密严谨,笔锋犀利。综论形势,无不纵横捭阖; 指陈利害,无不锋芒毕露。唐雎不辱使命以短小的篇幅,写了一个布局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有鲜明的天性,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 教学过程 一、分各色朗读课文。 二、 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复以下问题。 1唐雎的使命是什么?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成抗拒的。唐雎奉命出访,靠着自己的机敏大胆,面对蛮横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结果使秦王放弃了易安

14、陵的计划。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卓越地完成了使命。 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 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磋商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3、在你看来,唐雎是怎样的一个人?秦王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唐雎:有胆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 唐雎是一个有胆有识的谋臣。文中虽然只有他的两段话,却不难看出他对秦王的阴险狡诈是有熟悉的,如何应付也早已成竹在胸,因此,在这场面对面的交锋中,他 不为秦王的假话所动,也不为他的要挟所屈,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当秦王

15、以“轻寡人”相责难时,他立刻坚决予以驳斥:“否,非若是也。”不仅如此,为了掌管 斗争的主动权,他有意激怒秦王,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表达维护国土的强硬立场。当秦王恼羞成怒,以“天子之怒,伏尸 百万,流血千里”相要挟时,他毫不恐慌,而是以非凡的机锋转问秦王是否听说过“布衣之怒”,再就秦王的答话点出“士之怒”这个要 害,然后大气陈辞,历数专 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怀怒未发,休降于天”歌颂他们的壮举,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对方。待到结果说出“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并且“挺剑 而起”时,秦王就只剩下“长跪而谢之”一条退路了。这一场斗争,表现了唐雎的凛然正气

16、和不畏强暴的布衣精神。 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色厉内荏 在文中,秦王骄横狂暴和阴险狡诈的形象也被刻画得很鲜明。他开头向安陵君提出“易地”要求时,就用了发号施令的口气,所谓“其许寡人”,就是确定要按照 他,不得违反,实际上是把一个明显的骗局强加于人,表现出十足的骄横。在会见唐雎时,劈头就是严肃的质问,而且不容对方分说,就立刻炫耀起自己“灭韩亡 魏”的武功来,透露出他完全可以用武力来吞并安陵的意思,但由于还想兜售“易地”的骗局,又虚情假意地称安陵君为“长者”,用“不错意”来麻痹对方,显得 极其狡诈。这样软硬兼施之后,又进一步向唐雎施加压力,以所谓“逆寡人”“轻寡人”大兴问罪之辞。短短的几句话

17、,其盛气凌人之态触目皆是。待到唐雎表示了 “不易地”的强硬立场后,他不顾刚刚说过的好话,立刻举行战役恫吓。但他错误地估计了这个小国使者的抵挡程度,所以当唐雎反过来问他什么是“布衣之怒” 时,他还说什么“免冠徒跣,以头抢地”,照旧是一副骄态。直到结果唐雎“挺剑而起”,他才气焰顿减,“色挠”,“长跪而谢之”,并全力称颂唐雎的胆识。 4、写作方法探究 (在了解人物性格的根基上,体会文章所用的手法。) (1) 本文运用了比较、衬托的手法,塑造了两个对立的形象。 比较:秦王先倨后恭,唐雎先恭后倨。一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一个临危不惧、机敏果敢。通过比较,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衬托:安陵君大敌当前有一国这君

18、的见识,但无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衬托出唐雎的过人之处,结果完成使命得到印证。 (2)本文的对话描写有什么作用? 全文采用对话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 把唐雎的话与安陵君的话作对比,看一致点与不同点是什么。 明确:由于拒绝与秦交换土地,不同的是安陵君对秦王先恭维,后委婉拒绝。唐雎是直接拒绝,态度坚决。 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精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唐雎的语言与秦王的语言举行对比。 明确:唐雎是针锋相对,后发制人,着眼点小刺杀秦王 秦王

19、是前倔后恭,要挟威吓,着眼点大进击国家 a、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假设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b、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役,歼灭安陵; “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c、唐雎驳倒秦王关于“布衣之怒” 的特点,举了哪几个人的例子,事前有哪些 征兆?为什么要这样说? 举了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的事例。在他们

20、行刺前分别有征兆:慧星袭月,白 虹贯日,仓鹰击于殿上。 这是一种铺陈渲染,巩固对秦王心理打击气力,以达成下文有效要挟秦王的目的。 三、问题探究 读文章后,有什么疑问?(如唐雎行为的可信度如何?) 战国策中的大量人物、事例,往往不合史实。如课文,唐雎是不成能带剑接近秦王的。我们主要还是体会人物形象,不必过分专心计较史实。 四、拓展延迟 在中国历史上,像唐雎这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英武不能屈”的有着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还有好多,你还知道哪些,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他们的事迹,激励学生学习他们的品格。 ) 五、作业:专心阅读,逐句翻译,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突出唐雎和秦王的舌

21、战。 板书设计: 比较 衬托对话描写 第三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汤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主备人:侯作珍审核人:罗全亮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译讲全文。 2. 把握人物形象,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3. 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精神。 课前打定: 1. 布置学生借助文下解释及工具书通读全文。 2. 完成伴你学自主学习1.2.3. 学习过程及指导: 一、 导入示标: 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汤雎不辱使命,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 一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2.指名学生轮替朗读课文。 老师:请几位同学轮替朗读课文。其余同学留神听,察觉错误,

22、立刻举手扶助更正。 3.有错即停,指名学生校正,老师板书于黑板一侧。 4.学生齐读板书的词句两遍 如朗读中错误较多,可给学生2-3分钟自读,然后再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 二读课文,练习译讲: 1. 自学指导 小声读课文,对照课文下解释译讲全文,如有疑难,可与同桌议论,也可举手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译讲。 2. 学生读课文、翻译,老师巡查,解决个别疑难,将共性问题板书在黑板右侧。 指名学生轮替译讲第1节(方法是:先读原句,后译讲整句话),若有错误,指名其他学生校正。若仍不对,那么老师讲重点词的意思,再指名译讲全句。) 3译讲完第一节后,老师问:同学们都能译讲这一小节了吗?若仍有疑难,请举手

23、提问。 4、学生质疑,师生释疑。 5学生齐读第一节。 6学生以同样的方法译讲第2、3节。 7.齐读课文一遍。 四、三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 1师述:下面请同1、师述: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2学生们根据自学指导自学。 专心读课文,比谁5分钟后能切实回复以下问题: (1) 课后练习: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精心? (2) 秦王、唐雎各是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学生自学,老师巡查。 4、4分钟后检测、交流: 指名学生答第一题: (若有疑难,可组织议论明确) 此题难度不大,估计学生可以回复上来,意思对即可,不求统一答案。 指名学生回复其次题。 通过此题,引导学生答出秦

24、王的威吓,唐雎针锋相对的斗争,从而把握人物形象。 (学生回复问题的同时,教师相机板书。) 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 、敢于斗争正义 秦王:骄横、狂暴、狡诈阴险非正义 4. 教师小结:唐雎真不愧是我国古代出名的外交家。他的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的。 四、 再次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 布置作业: 1. 完成伴你学阅读探究1.2. 2. 搜集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六、板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 、敢于斗争正义 秦王:骄横、狂暴、狡诈阴险非正义 学识梳理: 一、通假字: 1. 2.

25、二、一词多义: 1. 使: (1 (3) 唐雎不辱使命使:出访 2. 以:(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2 (3 (4 三、古今异义: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古义:交换 (2)今义:轻易 2. (1)古义:虽然如此 (2)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3. (1)古义:赔罪 (2)今义:感谢 4.休祲降于天 (1) 古义:吉利 (2)今义:休息 第四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金水一中孟茹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才能和严密的规律思维才能和表演才能。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擅长斗争的精

26、神。 4、领悟本文言辞的高明美。(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文言常识的积累。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大气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向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讲的那么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要挟的情势下出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开展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

27、。这种士气是难能难得的。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二、检查预习 1、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头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诞,写得有声有色; 语言生动流畅;擅长在冲突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对比鲜明充实;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调。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

28、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处境下派遣唐雎出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冲突。 2全班齐读,然后正音正字。 弗f 雎j 怫f 跣xi?n 抢qing 傀gu 祲jn 缟g?o 挠no 谕y 3.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议论。 4、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片面?全文共四段,可以分三个片面。 第一片面(1)表达唐雎出访秦国的缘由。 其次片面(2-3)写唐雎和秦王面对面的斗争。 第三片面(4)写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三、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开展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

29、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大胆无畏的爱国精神。全文短小精悍,全部用人物对话来叙写和开展情节。 3、请同学们对照课下解释,自由翻译课文。 四、总结、扩展 本课提防了学生朗读才能的培养,疏通了文意,使大家对唐雎不辱使命一课有了整体的感知。在战国时期有好多“士”,这个特殊的阶层流传下来大量故事,如毛遂、蔺相如、晏子等,课下可搜集一些。 (六)布置作业 专心阅读,逐句翻译,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剧本,突出唐雎和秦王的舌战。 其次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战国策论证说理周密严谨,笔锋犀利。综论形势,无不纵横捭阖; 指陈利害,无不锋芒毕露。唐雎不辱使命以短小的篇幅,写了一个布局完整的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有鲜明的天性,

30、使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一下。 分各色朗读课文。 二、复习上节课内容,疏通文章大意。 三、 根据课文内容的理解,简要回复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成抗拒的。唐雎奉命出访,靠着自己的机敏大胆,面对蛮横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结果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计划。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卓越地完成了使命。 2、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 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

31、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磋商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3、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精心,那为什么还要说“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 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4、本中怎样表达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 5、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进展中的作用。 “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情的全过程,对情节进展起着推动作用。 6、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盲外之意是什么? 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假设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

32、来,就会把 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7、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役,歼灭安陵; “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8、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通过课文分析秦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秦王:骄横、狂暴、狡诈、阴险落架 。唐雎:有胆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四、教师小结。 这篇记叙文,写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告成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却特别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取

33、得了很高的成就。 五、拓展延迟 查找资料,了解外交史上那些出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人和故事。 第五篇:唐雎不辱使命教案1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1 教学目标: 学识目标:读一读写一写本文的字词; 才能目标:借助解释和工具疏通文意。 重点难点:体会秦王和唐雎这两个对立的人物在性格上的反衬作用。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电影我的一九九中出名外交家顾维均的故事?引出他“不辱使命”,然后,列举众多“不辱使命”的外交者,如硕相如、鲁仲连、周恩来等,以引出唐雎和课题。 二、简介,释题 1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

34、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 2辱:辱没。 三、教师范读课文 解决以下字音: 唐雎 怫然 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 休寝 缟素 色挠 四、整体感知: 1你是如何评价唐雎的?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 2故事的主要冲突是什么?结果的结果是怎样的? 五、研读赏析: 1听录音带,学生跟读第一段。 2采用老师陈述为主的方法,疏通以下字词。 安陵君其许寡人 大王加惠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秦王不说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斟酌以下问题: 细读秦王的话,体会一下,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 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恰当揣测一下。 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请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4

35、学生齐读第一段。 六、学习课文其次段 1男生齐读其次段。 2要求学生结合解释翻译全段,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句: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请广于君 而君逆寡人,轻寡人与 虽千里之地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 3议论以下问题: 细读秦王对唐雎说的话,回复: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 你认为秦王说的是真心话吗?为什么? 唐雎是如何驳倒的。 留神对比一下:唐雎的理由和安陵君的理由有何异同。 七、布置作业 其次课时 一、简朴回想卜课时内容,引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女生齐读课文。 2学生结合解释自读第三段。 3师生彼此提问,弄懂重点词句的意义。 秦王佛然怒 大王能尝闻布衣之怒

36、乎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怀怒未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4指名口译全段,教师予以订正和评价。 5斟酌以下问题: 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概括内容是什么? 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 “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议论:唐雎说,怀怒未发,休棱降于天,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呢? 6学生齐读第三段。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散读第四段,然后急速笔译第四段。教师巡堂,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3。斟酌议论:面对唐雎严肃反攻,秦王有什么行动和言语? 明确:面对唐雎的反攻

37、,秦王薄弱了,“色挠”“长跪而谢之”以及他说的“徒以有先生也”,都说领略他的外强中奸、色厉内荏的内心世界。 4秦王的反映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明确:从侧面刻画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的智勇超群、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四、学生齐读课文,斟酌 1人物的对话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明确:主要用了夸诞、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夸诞: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排比; 夫专诸刺王潦也?苍鹰击于殿上。 对偶: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2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巩固了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气力,使人物的对话具有强大的压服力,表达了雄峻奇伟的语言风格。 五、布置作业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2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 培养学生朗读、复述、翻译和严密的规律思维才能。 3、 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擅长斗争的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心。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开展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