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辅导精华1_第1页
中医助理医师辅导精华1_第2页
中医助理医师辅导精华1_第3页
中医助理医师辅导精华1_第4页
中医助理医师辅导精华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经行风疹块血虚证辨证论治主要证候:经行肌肤,风疹团块频发,瘙痒难忍,入夜尤甚,肌肤少泽,月经推后,量少色淡,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素体阴血缺乏,经行时阴血愈虚,血虚生风,风胜那么痒,故风疹频发,瘙痒难忍,入夜痒甚;血虚肌肤失荣,那么肌肤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燥少泽;阴血缺乏,冲任血少,血海无以按时由满而溢泻,故月经多推迟、量少色淡;血虚不能上荣于面,那么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均为血虚之象。 治法:养血祛风。 方药:当归饮子。 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防风、荆芥、黄芪、甘草、白蒺藜、何首乌。 方用四物汤加首乌养血润燥;荆芥、防风、白

2、蒺藜疏血中之风以止痒;黄芪、甘草益气固表,扶正达邪。全方具有养血祛风止痒之效果。 假设风疹团块瘙痒甚,难眠者,酌加蝉蜕、生龙齿疏风镇静止痒;月经错后、量少者,加鸡血藤、枸杞子养血调经。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经行粉刺痰湿瘀滞证辨证论治主要证候:经前颜面、颈背部起毛囊性丘疹明显,色暗红,以结节、脓肿、囊肿、瘢痕为主,经后减轻或消逝;月经后期、量少、色紫暗有血块,或有痛经,纳呆腹胀。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证候分析:素有痰湿,与瘀血相结,经行之际,扰动痰湿瘀血凝滞颜面肌肤,故见经前颜面、颈背部起毛囊性丘疹明显,色暗红,痰湿瘀阻肌肤,故以结节、脓肿、囊肿、瘢痕为主,经后气血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和病症减轻或消逝;痰湿瘀阻冲任,冲任失畅,不通那么痛,故月经后期、量少、紫暗有血块,或有痛经;痰湿困脾,故纳呆腹胀。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亦为痰湿瘀阻之象。 治法:除湿化痰,活血调经。 方药: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方见月经不调加益母草。 陈皮、制半夏、茯苓、甘草。 方中以陈皮、制半夏温化痰饮;茯苓、甘草健脾祛湿;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四物汤养血和血,益母草活血调经。全方共达除湿化痰、活血调经之效。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经行粉刺风热证辨证论治主要证候:经前颜面、颈背部起毛囊性丘疹,色红,或有痒痛,或有脓疱,经后减轻或消逝;月经多提早,量多色红,口干喜饮,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素

4、体蕴热,复受风邪,经前冲气旺盛,气热相加,熏蒸于面,那么见经前颜面、颈背部起毛囊性丘疹,色红,风盛那么痒,热盛那么痛,或有脓疱,经后风热随冲气外泄,故粉刺减轻或消逝;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月经提早、量多色红;热邪伤津,故见口干喜饮,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浮数亦均为风热内盛之象。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枇杷清肺饮。 人参、枇杷叶、生甘草、黄连、桑白皮、黄柏。 方中枇杷叶、桑白皮宣肺气、疏风热;黄连、黄柏、生甘草清热泻火;人参生津润燥。全方共达疏风清热、宣肺润燥之功。中医助理医师考试妇科辅导:经行肿胀脾肾阳虚证辨证治疗主要证候:经行面浮肢肿,按之没指,经行量多,色淡质稀,倦

5、怠乏力,纳呆腹胀,大便溏薄,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腻,脉沉缓。 证候分析: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经前及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脾肾益虚,脾失健运,肾失温化,水湿泛溢于肌肤,那么见面浮肢肿,按之没指;脾肾虚损,经血失固,那么经行量多,色淡质稀;脾阳不振,运化无力,故见倦怠乏力,纳呆腹胀,大便稀溏;腰为肾府,肾虚那么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腻,脉沉缓,乃为阳虚缺乏之候。 治法:温肾化气,健脾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 茯苓、白术、桂枝、甘草。 方中桂枝温肾助阳,化气行水;白术、茯苓健脾利水;甘草益气和中。全方具有温肾健脾、化气利水之功。 假设见水湿较重,水肿明显者,加猪苓、泽泻利水消肿;阳虚恶寒喜暖者,加巴戟天、

6、仙灵脾温肾助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辅导:中医望诊和问诊重点1.潮热:按时发热,或按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的病症。下午35时即申时热势较高者,称为日晡潮热,常见于阳明腑实证,故亦称阳明潮热。由于胃肠燥热内结,阳明经气旺于申时,正邪斗争猛烈,故在此时热势加重。午后和夜间有低热者,称为午后或夜间潮热。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觉得者,称为骨蒸发热。多属阴虚火旺所致。2.微热:长期微热,劳累那么甚,兼疲惫、少气、自汗等病症者,多属气虚发热。时有低热,兼面白、头晕、舌淡、脉细等病症者,多属血虚发热。长期低热,兼颧红、五心烦热等病症者,多属阴虚发热。每因情志不舒而时有微热,兼胸闷,急躁易怒

7、等病症者,多属气郁发热,亦称郁热。小儿于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微热,至秋凉自愈者,多属气阴两虚发热。3.寒热往来 寒热往来无定时多见于少阳病,为半表半里证。寒热往来有定时常见于疟疾。4. 战汗:病人先恶寒战栗而后汗出的病症,为正邪剧争所致。常见于温病或伤寒邪正猛烈斗争的阶段,是病变开展的转机点。假设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提示邪去正复,疾病向愈;假设汗出而身热不退,焦躁不安,脉来急疾,提示邪盛正衰,病情恶化。5. 手足心汗:指手足心汗出的病症。手足心汗出最多,可因阴经郁热熏蒸;阳明燥热内结,热蒸迫津外泄;脾虚运化失常,津液旁达四肢而引起。6. 头痛阳明经与任脉行于头前,故前额连眉棱骨痛,病在阳明经;太

8、阳经与督脉行于头后,故后头连项痛,病在太阳经;少阳经行于头两侧,故头两侧痛,病在少阳经;足厥阴经系目系达巅顶,故巅顶痛,病在厥阴经等。7. 口渴与饮水口渴欲饮口渴咽干,鼻干唇燥,多因燥邪伤津所致。口干微渴,发热,脉浮数者,多见于温热病初期,邪热伤津不甚。大渴喜冷饮,壮热,大汗出者,为里热炽盛,津液大伤的表现。口渴咽干,夜间尤甚,颧赤盗汗,五心烦热者,是阴虚津亏表现。口渴而多饮,小便量多,形体消瘦者,属消渴病。渴不多饮,兼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红绛者,属温病营分证。渴喜热饮而量不多,或水入即吐者,多由痰饮内停所致。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兼面色黧黑,或肌肤甲错者,为有瘀血的表现。8. 口味口淡 多

9、见于脾胃虚弱、寒湿中阻及寒邪犯胃。口甜 多因湿热蕴结于脾;口甜而少食、神疲惫力者,多属脾气亏虚。口黏 腻常见于痰热内盛、湿热中阻及寒湿困脾。口酸 多见于伤食、肝胃郁热等。口苦 多见于心火上炎或肝胆炽热之证。口涩 多与舌燥同时出现。为燥热伤津,或脏腑热盛,气火上逆所致。口咸 多以为是肾病及寒水上泛之故。9.假神本来目光晦滞,忽然目似有光,但却浮光外露;本为面色晦暗,一时面似有华,但为两颧泛红如妆;本已神昏或精神极度萎靡,忽然神识似清,想见亲人,言语不休,但精神焦躁不安;本来身体繁重难移,忽思起床活动,但并不能本人转动;本来毫无食欲,久不能食,忽然索食,且食量大增等。假神的出现,是由于脏腑精气极度

10、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所致,常是危重病人临终前的征兆。10.青色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属寒盛、痛剧。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那么多为心阳暴脱,心血瘀阻之象。久病面色与口唇青紫者,多属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或肺气闭塞,呼吸不利。面色青黄即面色青黄相兼,又称苍黄者,可见于肝郁脾虚的病人,胁下每有癥积作痛。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者,多属惊风。 11.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面黑暗淡或黧黑者,多属肾阳虚。因阳虚火衰,水寒不化,浊阴上泛所致。面黑干焦者,多属肾阳虚。因肾精久耗,阴虚火旺,虚火灼阴,机体失养所致。眼眶周围发黑者,多属肾

11、虚水饮或寒湿带下。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由血瘀日久所致。12.脱发:片状脱发,显露圆形或椭圆形光亮头皮,称为斑秃,多为血虚受风所致。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落,有眩晕、健忘、腰膝酸软者,为肾虚;有头皮发痒、多屑、多脂者,为血热化燥所致。13.“五轮学说:即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睑属脾,称为肉轮。14.目态瞳孔减少:可见于川乌、草乌、毒蕈、有机磷农药中毒,以及某些西药导致的药物性瞳孔减少等。瞳孔散大:常见于绿风内障、青风内障等五风内障、青盲等病人,亦见于杏仁中毒以及某些西药导致的药物性瞳孔散大等。危急症病人,瞳孔完全散大,为脏腑功能衰竭、

12、心神散乱、濒临死亡的重要体征。目睛凝视:又称目睛微定。指病人两眼固定,不能转动。固定前视者,称瞪目直视;固定上视者,称戴眼反折;固定侧视者,称横目斜视。多属肝风内动之证,常有神昏、抽搐等表现,属病重;或见于脏腑精气耗竭,或痰热内闭证;瞪目直视还见于瘿气。15.口之动态:口张口开而不闭,属虚证。假设状如鱼口,张口气直,但出不入,那么为肺气将绝,属病危。口噤口闭而难开,牙关紧急,属实证。多因筋脉拘急所致。可见于中风、痫病、惊风、破伤风、马钱子中毒等。口撮上下口唇紧聚,为邪正交争所致,可见于新生儿脐风;假设兼见角弓反张者,多为破伤风病人。口口角向一侧斜,可见于口僻,属风邪中络;或见于中风,为风痰阻络

13、。16. 牙齿色泽:假设牙齿枯燥,为胃阴已伤;牙齿光燥如石,为阳明热甚,津液大伤;牙齿燥如枯骨,多为肾阴枯竭、精不上荣所致,可见于温热病的晚期,属病重。17. 望痰痰白清稀者,多属寒痰,上犯于肺所致。痰黄稠有块者,多属块痰。痰少而黏,难于咯出者,多属燥痰。所致痰白滑量多,易于咯出者,多属湿痰。致痰中带血,色鲜红者,称为咯血。常见于肺痨、肺癌等病人。咯吐脓血痰,气腥臭者,为肺痈。是热毒蕴肺,化腐成脓所致。18. 望呕吐物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或呕吐清水痰涎,多因胃阳缺乏,或寒邪犯胃,胃失和降所致。呕吐物秽浊有酸臭味,多因邪热犯胃,胃失和降。吐不消化、味酸腐的食物,多属伤食,胃气上逆。呕吐黄绿苦水,

14、多属肝胆郁热或湿热。吐血色暗红或紫暗有块,夹有食物残渣者,属胃有积热,或肝火犯胃,或胃腑血瘀所致。19. 望小儿指纹 红紫辨寒热 指纹偏红:属外感表证、寒证。指纹紫红:属里热证。指纹青色:主疼痛、惊风。指纹淡白:属脾虚、疳积。指纹紫黑:为血络郁闭,病属重危。淡滞定真假 指纹浅淡而纤细者,多属虚证。因气血缺乏,脉络不充所致。指纹浓滞而增粗者,多属实证。因邪正相争,气血壅滞所致。20. 绛舌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绛舌多由红舌进一步开展而成。舌绛有苔,多属温热病热入营血,或脏腑内热炽盛。绛色愈深,热邪愈甚。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多属久病阴虚火旺,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21. 点刺舌主脏腑热极,或为

15、血分热盛。舌红而生芒刺,多为气分热盛;点刺色鲜红,多为血热内盛,或阴虚火旺;点刺色绛紫,为热入营血而气血壅滞。舌尖生点刺,多为心火亢盛;舌边有点刺,多属肝胆火盛;舌中生点刺,多为胃肠热盛。22. 齿痕舌主脾虚、水湿内盛证。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者,多属寒湿壅盛,或阳虚水湿内停;舌质淡红而舌边有齿痕者,多为脾虚或气虚;舌红而肿胀满口,舌有齿痕者,为内有湿热痰浊壅滞。23. 强硬舌多见于热入心包,或为高热伤津,或为风痰阻络。舌强硬而色红绛少津者,多因邪热炽盛,热入心包。舌体强硬、胖大兼厚腻苔者,多因风痰阻络所致。舌强言语謇涩,伴肢体麻木、眩晕者,多为中风先兆。24. 苔质厚薄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

16、邪气之深浅。外感疾病初起在表,病情轻浅,或内伤病病情较轻,胃气未伤,可见到薄苔。舌苔厚或舌中根部尤著者,多提示外感病邪已入里,或胃肠内有宿食,或痰浊停滞,病情较重。舌苔由薄转厚,提示邪气渐盛,为病进;舌苔由厚转薄,或舌上复生薄白新苔,提示正气胜邪,为病退的征象。如薄苔忽然增厚,提示邪气极盛,迅速入里;苔骤然衰退,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25. 灰黑苔主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等。灰黑苔可见于热性病中,亦可见于寒湿病中,但无论寒热均属重证,黑色越深,病情越重。苔质的润燥是区分灰黑苔寒热属性的重要指征。在寒湿病中出现灰黑苔,其舌苔灰黑必潮湿多津;在热性病中出现,其舌苔灰黑必枯燥无津液。中医执业助理医师

17、考试方剂学速记口诀一血证 一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杏 2肝火犯肺: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泻白+黛 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汤百金 二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泻心+灰 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龙胆 3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归脾 三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榆+槐 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归脾 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黄土 四尿血 1下焦热盛: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小蓟 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知柏 3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

18、-归脾汤归脾 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无比 五紫斑衄血 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灰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茜 3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归脾 消渴 一上消 1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消渴 二中消 1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玉女 2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七术 三下消 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六 2阴阳两虚:滋阴温阳,补肾固涩-金匮肾气丸匮 内伤发热 1阴虚发热:滋阴清热-清骨散清骨 2血虚发热:益气养血-归脾汤归脾 3气虚发热: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补气 4阳虚发热: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匮 5气郁发热:疏肝理气,解郁泄热-丹栀逍遥散丹逍 6痰湿郁热: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黄胆+中和 7血瘀发热:活血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