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 农业专业知识与实务讲义_第1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 农业专业知识与实务讲义_第2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 农业专业知识与实务讲义_第3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 农业专业知识与实务讲义_第4页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 农业专业知识与实务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农业专业知识与实务讲义第一章现代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前言 一、命题趋势从09年的考试试卷我们分析出三个命题趋势:1.09年考试题目在各个章节的分布比较均匀,重点在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和第八章。2.命题基本以考试大纲为准,基本为概念性和认知上的题目。3.部分考题在教材课后的练习和历年考题中都有涉及,或是历年考题的变形。二、学习方法1.把握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2.多做习题和历年考题考情分析本章主要讲述现代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从历年考题来看,本章主要以单选题和多选题为主,主要考察现代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特征等内容。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年份单项选择题多

2、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合计2007年5题5分1题2分6题7分2008年2题2分2题2分2009年5题5分2题4分7题9分 第一节现代农业 考试内容:现代农业的内涵与特征,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阶段与主要类型,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现代农业的内涵所谓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维护生态环境 等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现代管理技术、现代农产品加工技术、现代农产品流通技术及其营销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把产供销、贸工农相结合,由现代知识型农民和现代企业家共同经营的一体化、多功能、高效率与高效益的新型农业。

3、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答疑编号687010101正确答案D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世界发达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三类道路选择:第一类,人少地多、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等,发展劳动力节约型技术(如农业机械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第二类,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如日本和荷兰等,发展土地节约型技术(如精耕细作和作物品种改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要目标;第三类,土地、劳动力比较适中的国家,如法国和德国,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为主要目标。总结国内外现代农业经验,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有:第一,农业技术的先导性:现代科学技术第二,农业要素的集约性:现代科技、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第

4、三,农业功能的多元性:食品供给、农业环保、农业观光、文化传承第四,产业经营的一体性:生产、科研、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一体化第五,农业效益的综合性:经济效益、生产效益、社会效益第六,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答疑编号687010102正确答案B 答疑编号687010103正确答案ABCE 三、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特征是商品化(面向国内外市场的高度商品化);方向是持续化(追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产业化(产供销和贸工农的一体化产业体系)。答疑编号687010104正确答案B 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阶段与主要类型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摸索

5、和起步阶段(1949-1978年)。1957年,现代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同义语,被首次提出。第二阶段,基础和展开阶段(1978-2000年)。第三阶段,攻坚与实质阶段(2001-今)。我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类型包括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精确农业、数字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种源农业和能源农业。生态农业是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农业中的一种新农业,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精确农业是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等现代高新技术,获取农田小区作物产量

6、和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以及实际存在的空间及时间差异性信息,按需实施定位调控的“处方农业”。数字农业是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等现代高新技术,对农作物发育生长、病虫害发生、水肥状况变化以及相应的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定期获取信息,建立动态空间多维系统,模拟农业生产过程中种种现象。都市农业是指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观光农业是指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消遣性农事活动。种源农业,是以种养殖业的良种建设工程为核心,通过良种产业化和生产规模化的新兴农业。能源农业答疑编号687010105正确答

7、案D 答疑编号687010106正确答案C 五、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存在五方面的问题:第一,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不足,资金分散。第二,科技水平落后,人力资本水平不高。第三,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许多设施陈旧老化。第四,农业管理体制不健全,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第五,要素市场,特别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市场发育不足。六、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措施与任务 第二节科技进步与农业科技推广 考试内容: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特点与内容,农业科技进步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农业科技进步对于农业发展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和职能,农业技术推广的一般程序,了解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一、农业科技

8、进步的内涵与特点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掌握和应用生产效率更高的科学技术,以替代生产效率较低的技术的过程。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即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包括农业经济管理即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狭义的农业技术进步仅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按技术进化程度的不同分为:技术进化和技术革命。技术进化是对原有技术或技术体系的改革创新,例如新品种的育成和使用、施肥方法的改进、灌溉技术改进等;技术革命是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的变革,其结果往往是原有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如杂交水稻技术、转基因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等。农业科技进步的特点:第一,综合性:涉及多方面领域。第二,渐进

9、性:研究周期长,渐进式的技术进步。第三,区域适应性:农业科技应用因区域自然条件而不同。第四,应用的不确定性:农业科技应用存在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答疑编号687010107正确答案D 答疑编号687010108正确答案BCDE 答疑编号687010109正确答案C 二、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容农业科学技术体系包括农业技术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和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科技进步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品种改良、作物栽培、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第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工具、农业基础设施、农用能源;第三,农业管理技术的进步;第四,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的技术进步:劳动技

10、能、管理技能。三、农业科技进步的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答疑编号687010110正确答案D 四、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农业生产力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因素。其作用表现在: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五、农业技术推广的内涵与职能农业技术推广是指使用试验、示范、宣传等手段,将所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实践转移和扩散,是把农业科学技术这个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是联系农业科学技术研究、生产技术开发与农业生产实践的桥梁。基本职能:第一,催化职能。包括传达式推广和教

11、育式推广,前者是简单地把新技术信息简单地从研究者手中传导到潜在的使用者那里;后者不仅包括信息传达,还包括帮助推广对象掌握怎么样使用新技术。第二,反馈职能答疑编号687010111正确答案ABD 答疑编号687010112正确答案D 六、农业技术推广的一般程序答疑编号687010113正确答案A 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答疑编号687010114正确答案A 八、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情况我国的农业推广机构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目前已形成了以政府技术推广机构为主体、专群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从省级到绝大部分乡镇都设有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政府系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按专业类型包括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

12、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林业和水利技术推广体系等五大体系。我国农业科技推广采用的主要是传递服务模式答疑编号687010115正确答案ABC 第三节农业产业化 考试内容: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特征,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现状。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户经营为基础,以“龙头组织”为依托答疑编号687010116正确答案ABC 二、农业产业化的特征与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比较,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特征答疑编号687010117正确答案D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现

13、代农业中的作用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作用主要有:第一,有利于农民增收: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第二,有利于适应大市场需求:龙头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强。第三,有利于保障农民权益: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等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第四,有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龙头企业对市场,产品质量提高。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主要有:第一种,合同制模式(企业+农户):市场型合同、生产管理型合同、资源提供型合同。第二种,公司制模式:农工商综合体,亦即拥有相对独立生产基地的公司企业。第三种,合作社模式:分散农户自己组织的组织,代表农民进行市场交易。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

14、制包括利益分配机制和运转约束机制。其中,利益分配机制是核心,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运转约束机制是前提,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农业产业化在本质上是多元主体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进行联合经营。利益分配机制的实现是通过具体的利益分配方式,包括:实行按股分红、红利均等;保护价格;利润返还;反租倒包。这种利益分配机制主要有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利益机制、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运转约束体制有市场约束体制、合同(契约)约束机制、股份合作约束机制、专业承包约束机制。答疑编号687010118正确答案D

15、 答疑编号687010119正确答案B 五、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第一,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增强。第二,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东中西分工协作,出口型、大宗农产品型和特色型共同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格局。第三,形成了多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主要包括“公司+农户”、“合作组织+农户”、“批发市场+农户”、“产销一体化公司”等模式。第四,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是产业组织发育的关键时期。例题:1.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包括( )。A.合作组织+农户 B.公司+批发市场C.产销一体化

16、公司D.批发市场+农户答疑编号687010120正确答案B 第四节农业可持续发展 考试内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基本特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目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可持续农业观念的提出。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与环境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1988年,粮农组织在荷兰丹波召开国际农业与问题大会,向全球发出了“关于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丹波宣言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发展中国家是“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战略。可持续农业从构想到具体实践。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

17、21世纪议程,把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1996年,粮农组织罗马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技术和要点,突出了“新的绿色革命”技术,指出包括新品种、化肥、灌溉和农药技术在可持续农业中的意义和作用。我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源于1981年“中国生态农业”概念的提出。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答疑编号687010121正确答案A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生态可持续性(基础):自然过程及生态系统的永续生产力和功能社会可持续性(目的):发展机会的代际平等和代内平等经济可持续性(主导):产量的持续性答疑编号687010122正确答案C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面

18、临的挑战我国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严重问题,如下:农业资源锐减、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剩余劳动力数量较多。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答疑编号687010123正确答案D 六、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答疑编号687010124正确答案C第二章农业企业经营与管理体制考情分析本章主要讲述农业企业以及它的经营和管理体制。本章是2009年考试的重点章。从历年考题来看,本章知识点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中均能出现,出现案例分析题的可能性很大。要求能理解本章中的重要知识点,甚至做一些拓展性的阅读。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年份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

19、例分析题合计2007年2题2分5题10分7题12分2008年4题4分1题2分5题6分2009年7题7分2题4分5题10分14题21分第一节农业企业概述 考试内容:农业企业的概念和特征;农业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农业企业生产要素的特点与作用一、农业企业的界定狭义的农业企业是指实行独立核算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广义的农业企业是指与农业有关的产前、产中、产后相融合的综合(一体化)经营企业。总之,农业企业是指在一定地点,集合劳力、土地、设备、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从事经营活动,为社会提供动植物产品(包括食物与天然纤维)和相关服务,并在利润动机和承担风险条件下,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单

20、位。农业企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基础单位和国民经济的细胞。农业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称为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答疑编号687020101正确答案D二、农业企业生产要素的特点和作用农业企业对生产要素有着特别要求:(1)土地,包括土地本身及其所包含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土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2)劳动力。农业劳动力包括农户务农人员和企业中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员。农业企业的劳动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经济管理学知识和相应的职业操作技能。(3)资本。生产性固定资产和货币形式的流动资金,都是资本。(4)技术。作为生产要素的技术是指各

21、种知识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在现代农业企业中,技术是生产要素的首位,其它三个生产要素都要受到这个要素的影响。(5)制度,是指农业企业所选择的体制、机制和行为规范。(6)生态资源存量。对于农业企业来说,生态资源存量非减性和稳定性,是其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现代农业企业生产要素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达:现代农业企业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技术制度生态资源存量答疑编号687020102正确答案D 三、农业企业的特征农业企业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1)农业企业的经营目的是获得利润。(2)农业企业必须独立核算、自负盈亏。(3)企业具有法人资格,受到国家有关法律的保护和约束。(4)农业企业拥有经营自主权,行使

22、企业应有的职能。此外,农业企业具有本部门企业的特征:(1)地处广大农村,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分散性特点。(2)主要从事第一产业,提供动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3)具有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形式。(4)生产活动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生产条件较差,工作比较艰苦。例题:1.农业企业是()。A.经营上受乡镇政府制约,没有独立性 B.具有法人资格 C.具有单一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形式 D.在地域上比较集中 答疑编号687020103正确答案B 第二节农业企业的分类与企业组织形式 考试内容:农业企业的分类及类型;区分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合作企业、公司企业的异同。一、农业企

23、业分类按资产所有制形式划分,农业企业可以分为全民所有制农业企业、集体所有制农业企业、私营、联营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等类型。国有企业或国家控股企业,包括国有农垦企业、国有畜牧企业、国有水产企业、国有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国有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国有购销企业、国有试验农场。集体企业包括乡办、村办农业企业,集体养殖加工贸易企业,农村社区农业服务性企业。私营企业是指其资产属于个人或家族所有的企业。联合企业是指不同经济成分、不同经济组织自愿联合、组织起来的联合企业。按产出形态划分,有产品生产型农业企业、劳务型和服务型农业企业。按生产经营范围和内容划分,有以生产农产品为主要业务的各种专业化企业和综合性企业;农产

24、品生产与加工相结合的农工联合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运销结合在一起的农工商联合企业;为农业服务的服务性企业。按生产要素的结合形态划分,有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按地域空间划分,有地区型农业企业和跨地区型农业企业。按经营形式划分,有承包经营农业企业、租赁经营农业企业和股份制经营农业企业。按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形式划分,有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合作企业和公司制企业,此外还有股份合作制企业。答疑编号687020104正确答案C 答疑编号687020105正确答案D 二、企业组织形式农业企业组织形式,可以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合作企业、公司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1)独资企业是

25、由个人出资、归个人所有和经营的企业,通常也称为个体企业。独资企业一般规模小、资金少、是企业的一种法律形式,但不具有法人资格,一般称之为自然人企业。(2)合伙企业是由两个以上的出资人共同出资、共同经营的企业,它是由合伙人经协商一致并订立书面协议而成立起来的企业。每个合伙人参与企业管理的权责,按照协议规定来执行。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对企业承担一切风险和责任。(3)合作企业是劳动者为减少中间剥削,保护自身利益,发展生产而共同出资兴办和经营的企业。它的组织原则是自愿参加、民主管理、按章程规定经营和处理成员之间利益关系。合作企业实行一人一票制,不同于股份制企业一股一票制。(4)公司制企业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

26、以盈利为目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资者以一定的形式共同出资,组成的法人企业。农业中的公司制,是指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从事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答疑编号687020106正确答案A 答疑编号687020107正确答案D 答疑编号687020108正确答案A 第三节农业企业组织管理体制 考试内容:农业企业管理体制的含义;建立与健全农业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建立与完善农业企业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不同所有制农业企业的管理体制一、建立与健全农业企业管理体制的意义与原则农业企业管理体制是指企业的组织和领导体制,它包括管理层次和管理职能的划分、组织机构、责、权、

27、利关系,领导制度和管理制度等。建立与完善农业企业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1)有效性原则。(2)统一指挥原则。(3)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4)企业管理体制与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原则。二、农村双层组织管理体制我国农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指,在我国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由统一管理和分散经营相结合形成的一种管理体制。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统一经营层次的主要职能:(1)管理协调。行使土地公有权,

28、组织农业基本建设、抗灾;对合作社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对合作社的重要活动规定统一的行动准则和对重大问题做出统一决策等;(2)生产服务。对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统一组织一家一户办不到或虽能办到但不经济的事情;(3)资产积累。管好用好现有的公共积累和固定资产,统一组织,筹划兴办企业。农业合作社双层经营体制的特征:(1)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过去是集体占有,集体统一使用;而现在,土地仍归集体所有,但承包给农户使用,但农民没有处置权,不能买卖、出租。一些大型农机具、农田水利设施等仍归集体左右,由集体统一筹建和管理。一些中小农具和耕畜等生产资料归农户所有和农户使用。(2)在经营方面,过去是集体统一经营

29、,现在是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相结合,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3)分配方面,过去是集体统一核算,按共分进行分配;现在是家庭核算,包干分配。农业合作社双层经营体制,把家庭经营纳入合作经济体系,既坚持了公有制,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主要途径:答疑编号687020109正确答案ABD 2.案例分析题讲解(2009年)上世纪90年代初,湖州养牛蛙是出了名的,鼎盛时期有近500户养殖户。但随着养牛蛙的农户越来越多,而市场销路又尚未打开,许多养殖户开始亏本了。如何扩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如何不断提升养殖水平?如何通过申请商标提高市场竞争力?许多

30、牛蛙养殖户认为,组建专业合作社是有效解决办法。不过,让这些养殖户苦恼的是,手头上资金是有了,但找土地却成了难题;而有些村民虽然有土地,但因为拿不出资金无法入股。2009年3月15日,浙江省工商局、省农业厅联合下发了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暂行办法,积极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此背景下,“德清县新安镇共鸣牛蛙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3月30日正式成立。该合作社主要经营牛蛙养殖,合作社成员总数6人。经全体成员评估,以154亩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90万元出资入股。当天,领到营业执照的合作社负责人对记者激动地说:“想不到农民不出1分钱,可以用土地承

31、包经营权出资办合作社,工商部门为农民致富真正想出了好办法。现在,我们正打算利用原来准备的资金购买饲料,扩大种蛙规模了。今后,我们不再是单门独户拼市场,而是联手拓市场,大伙的积极性都很高。”1.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入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做法,符合( )的规定。A.农民专业合作社法B.公司法C.该社章程D.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答疑编号687020110正确答案ACD 2.根据相关法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应有( )名以上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成员。A. 4 B. 5C. 6 D. 10答疑编号687020111正确答案B 答疑编号687020112正确答案C 答疑编号687020113正确答

32、案BCD 答疑编号687020114正确答案ABC 三、国有农场的管理体制(一)国有农场管理体制沿革农垦系统的国有农场管理体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致隶属于三种类型的垦区:(1)中央直属垦区;(2)中央直供垦区;(3)地方垦区。目前,政府对国有农场管理,大体上还是这三类,只是管理的权限和内容有所变化。通过简政放权,国有农场拥有大部分经营自主权,同时推行了场长负责制或场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经营承包责任制等。国有大中型农场内部一般实行农场分场(专业公司)生产队(厂)三级管理或四级管理。农场是领导和经营中心,统一领导全场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一般不直接干预下属场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农场内部各管理层

33、次大多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农场内部各种形式的小农场原则上实行“定额上缴,自负盈亏”。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农场主管部门已经从“农垦局”或“农场管理局”改为各种形式的农垦农工商公司,但其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还没有实质性变化,这些公司基本上仍属于行政型公司,因此总体上还不能说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体制。(二)国有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国有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可概括为:以农场统一经营为主导,以农场内部各式小农场分散经营为基础,实行统分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简单地说,大农场套小农场,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经营管理体制。在双层经营的体制中,联系统与分的纽带是经济承包合同。双层经营体制运

34、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农业职工素质偏低,不适应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需要;(2)基层分散经营和管理水平提高慢,不适应统一经营规范化的需要;(3)分配关系没有理顺;(4)农场整体效益和经济实力提高较慢。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措施有: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正确处理统分关系;正确处理国家、农场、职工三者利益关系;健全服务体系。(三)国有农场的公司制改组国有农场公司制试点的内容主要有:答疑编号687020115正确答案B 第四节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考试内容:企业经营机制的含义;企业经营机制不同类型与企业经营方式的区别;企业经营机制的构成与含义;企业经营机制功能与特点;企业管理机制的含义;企业管理机制的

35、构成与含义。一、企业的经营机制答疑编号687020201正确答案BCD 二、企业的管理机制企业管理机制是指企业管理活动内在的管理要素有机组合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在企业管理活动中,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诸要素是管理的主要对象,其中人的因素是最活跃和最积极的因素答疑编号687020202正确答案C 第五节农业企业的经营形式 考试内容:农业中的承包经营,包括国有农场承包经营的含义及具体做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经营的内涵及具体做法;股份制经营的内涵与优点;股份制经营的操作方法;租赁经营的含义、基本形式及主要特点;租赁经营的操作程序;租赁合同的重要意义。农业企业按经营形式划分为承包经营、股

36、份经营和租赁经营。一、承包经营承包经营是当前农业企业的一种主要经营形式,无论国有农场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都普遍采用。(一)国有农场的承包经营国有农场的承包经营既是一种经营形式,也是一种经济责任制形式。国有农场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的承包责任制,这种双层经营承包责任制是根据农场的特点来进行的。具体办法分两个层次承包:第一,农场向国家(主管部门)的承包。国家是农场投资者和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在承包经营中是发包方。农场是经营者,是承包方。农场向国家承包,实行财务包干上缴。具体做法有:一般国有农场采取盈利不缴、亏损不补、自负盈亏的办法,少数盈利较多的农场采取定额上缴利润;一些国有橡胶农场、农工商联合企业、

37、农垦部门直属企业,实行定额上缴利润,微利企业则采取盈利不缴、亏损不补、自负盈亏、独立自主经营;一些条件差的农场,如边区农场还有亏损,在一定时期内给予一定补贴,限期扭亏,超过期限则自负盈亏。实行财务包干后,事业费仍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定额包干,一年一定,结余留用,超支不补,使农场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国有农场承包经营的具体内容包括:(1)发包方与承包方的责、权、利关系;(2)承包指标;(3)承包基数;(4)承包应注意的问题,如承包合同规范化、承包期限延长答疑编号687020203正确答案D 二、股份制经营股份制经营是采用入股的办法筹集资金,成立股份公司或股份合作企业,实行独立的自

38、主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答疑编号687020204正确答案ABC 三、租赁经营答疑编号687020205正确答案ABC 答疑编号687020206正确答案B第三章农村财政与金融考情分析结合近三年的考题,本章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均有涉及。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的考题中,本章都是重点章。要求能理解本章中的重要知识点,甚至做一些拓展性的阅读。分值分布如下表所示。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年份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合计2007年4题4分2题4分6题8分2008年7题7分1题2分5题10分13题19分2009年3题3分2题4分5题10分10题17分第一节财政支农与支

39、农政策考试内容:财政支农政策发展的历史沿革,财政支农政策的含义、原则、财政支农政策的种类和主要内容、财政支农政策发展的基本趋势。一、农业与财政支农的涵义财政支农指的是以政府为主体答疑编号687030101正确答案A二、财政支农政策遵循的三个原则财政支农政策需要按照“明确目标、统筹兼顾、整合资金、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的思路稳步推进。财政支农有三个原则:第一,统筹发展原则。统筹考虑城乡的财政资源合理配置,统筹考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统筹考虑政策的着力点和政策力度。第二,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调节作用。第三,公共财政原则。按照公共财政支出的范围确定每一个时期财政支农的重点。例题:1.(多选

40、题)财政支农必须坚持()的原则。A.统筹发展B.市场化 C.公共财政D.商业化 答疑编号687030102正确答案ABC 三、财政支农政策的种类和主要内容(一)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种类依据农业与财政支农的内涵,财政支农可以分为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支持。公共政策对农业产中的支持是重点,主要是加大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依据政策内容,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支出政策,主要方式是投资、补助、补贴等,中央财政直接支持三农的资金包括15类,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等等;二是税收政策,主要方式是轻税、减免、退税、免税等。2004年中央政府出台了取消农业特产税

41、和农业税减免试点,2006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废止。(二)财政支农政策的主要内容第一,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方面的财政支农资金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支出、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资金、扶贫资金等。第二,支持农业科技进步。这方面的财政支农资金包括农业科研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农业科技推广支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农民科技培训资金等。第三,支持粮食生产和农业结构调整。第四,支持生态建设。第五,支持抗灾救灾。第六,支持扶贫开发。这方面的资金包括财政扶贫资金、国债资金(以工代赈)等。第七,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这方面的财政资金包括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

42、、文化支出等。第八,支持农村改革。财政用于这方面的资金包括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农产品政策补贴等。(三)几项重点财政支农政策,包括支持粮食生产政策、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支持农村社会发展政策。财政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除了免征农业税以外,还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实行良种补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向粮食主产区集中,对一部分粮食主产区实行大型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土地出让金集中一部分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与财政有关的粮食政策,还有优质粮产业振兴工程、粮食的最低收购价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例题:1.中国中央财政直接支持“三农”的资金包括()个大类。A.

43、5 B.10C.15 D.20 答疑编号687030103正确答案C 2.公共财政对农业的( )支持是重点。A.产前B.产中C.产后D.生产过程 答疑编号687030104正确答案B 四、财政支农政策的历史沿革、基本经验和基本发展趋势(一)财政支农政策的历史演变 第一阶段(1949-1958年),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安排少量的资金支持恢复农业生产,从农业上取得的财政收入要远远大于财政对农业的投入。第二阶段(1958-1978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制度的确立。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使国家从农业中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资金用于工业化。此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份额非常小。

44、第三阶段(1978-1994年),家庭联产承包制等改革时期。实行了大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是现行财政支农政策的形成时期,资金渠道多,政策覆盖范围广。第四阶段(1994-200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并付诸实施的重要历史阶段。财政支农投入逐步增加,在继续已有政策的同时,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支持,加大了对农村改革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的支持。第五阶段(2003-),经济发展阶段进入新阶段,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中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开始实现战略性转变。确立了“公共财政阳光要逐步照耀农村”的指导思想,财政支持三农的支出结构的调整、支出方式的转变、财政支持范围的拓宽体

45、现了“五个统筹发展”的要求。传统的运用农业积累支持工业的政策开始向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转变。2003年开始,中国农业财政政策出台的重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取消农业税、增加转移支付、为农民减负。新时期的农业财政政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投入领域由过去注重农业生产环节为主转向现在的农业生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并重,不断扩大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彻底取消农业税,加大“三农”投入,国家与农民的分配关系已由“多予、少取、放活”转变为“基本不取、多予与放活并重”;不断出台和强化农业各项投入政策措施,初步建立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反哺农业的投入机制。(二)财政支农政策运用的基本经验农业财政政策的经验可以归纳为

46、四个“必须坚持”:第一,必须坚持将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切实有效地完善财政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措施;第二,必须坚持适应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要求,调整和改变国家与农民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第三,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第四,必须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更好地发挥财政支农政策的作用。(三)财政支农政策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一,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初显雏形。财政用于农业的总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开辟新的支农资金渠道,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重不得少于15%。 第二,市场化取向

47、逐步增强,公共财政性质凸现。财政支农开始由过去直接支持农产品生产经营为主向支持农产品生产经营和农业市场体系完善并重转变,支持重点主要放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等体现公共财政性质方面。第三,体现统筹发展明确,支出“二元”结构开始打破。2003年开始,财政支出安排中的“统筹发展”倾向逐步显现。例题:1.财政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主要包括()。A.水稻生产实行良种补贴B.粮食的最低收购价C.大型农业机械购置补贴 D.优质粮产业振兴工程 答疑编号687030105正确答案ABCD 答疑编号687030106正确答案C 第二节农村金融考试内容: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农村信贷机构信贷资金来源的运用与构

48、成、小额信贷、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特点、政府农村地区银行业准入政策的把握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一、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及农村金融体系(一)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动因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最初动因是1978年以来中国的农村经济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和货币化,产生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融资主体多元化的要求,并由此演绎了一场以金融机构多样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金融体系变革。(二)改革过程的简要回顾在199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后,中国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并由此形成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金融机构、政策金融机构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三)主要的农村金融机构中

49、国农村金融体系实际上由三类金融组织机构构成:(1)国家金融机构,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2)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信用社。(3)民间融资组织、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在中国,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是中国农村的三大正规金融组织,也是中国农村最大的农村金融机构。1.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传统的业务领域是农业产业和农村地区,但是自商业化改革以来,中国农业银行正努力改变这种市场定位,力求向综合化、城市化方向发展。并撤并了一些乡镇及其以下的分支机构,同时也上收了部分原本属于基层分支机构的信贷发放权限。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

50、1)办理由国务院确定、中国人民银行安排资金并由财政予以贴息的粮食、棉花、油料、猪肉、食糖主要农副产品的国家专项储备贷款;(2)办理粮、棉、油、肉等农副产品的收购贷款及粮油调购、批发贷款;(3)办理承担国家粮、油等产品政策性加工任务的企业的贷款和棉麻系统棉花初加工企业的贷款;(4)办理国家确定的小型农、林、牧、水利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5)各级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的代理拨付;(6)为各级政府设立的粮食风险基金开立专户并代理拨付;(7)办理业务范围内的开户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和结算;(8)发行金融债券,在境内外筹资;(9)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经济贷款、贫困县县办工业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以及其他财政贴息的

51、农业方面贷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特点:是国有粮棉企业的“法定、唯一的”资金供应者,单纯的粮棉收购贷款银行,将资金投向了那些周期长、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还款能力差的“软资产”,结果是不良资产负担沉重,难以实现自求资金平衡。3.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是在农村居民和企业自愿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其主要业务在于吸收农村储蓄存款,办理集体农业企业、乡镇企业、农村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贷款业务。农村信用社有三个特点: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业务经营上的灵活性。农村信用社是唯一的一家拥有完整乡村网络的金融机构,实际上由政府严格监管。21世纪开始,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推动下,农村信用社领域进行

52、了三种模式的试点:(1)原有农村信用社框架内的重组模式,即2000-2001年进行的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组建省联社为标志的江苏模式;(2)股份制模式,即2001年在信用社基础上改组成立的常熟、张家港、江阴三市农村商业银行模式;(3)农村合作银行模式,即2003年4月在农村信用社基础上改组的浙江鄞州农村合作银行试点模式。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四项原则:一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明细产权关系,促进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转换,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二是按照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

53、积极探索和分类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各种产权制度,建立与各地经济发展、管理水平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四是按照权责利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明确信用社监督管理体制,落实对信用社的风险防范和处置责任。深化信用社改革,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以法人为单位,改革信用社产权制度,明确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区别各类情况,确定不同的产权形式,构建新的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将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四)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准入政策调整和放宽的具体内容:(1)放开准入资本范围。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

54、、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村镇银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2)调低注册资本,取消营运资金限制。一是在 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二是在乡镇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其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30万元;在行政村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万元。三是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新设立的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50万元。四是适当降低农村地区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合并、重组、改制方式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注册资本,

55、其中,农村合作银行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以县(市)为单位实施统一法人的机构,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3)调整投资人资格,放宽境内投资人持股比例。村镇银行应采取发起方式设立,且应有1家以上(含1家)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适度提高境内投资人入股农村地区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持股比例。其中,单一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单一自然人持股比例、单一其他非银行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任何单位或个人持有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总额5%以上的,应当事先经监管机构批准。(4)放宽业务准入条件与范围。积极支持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

56、构开办各类银行业务,提供标准化的银行产品与服务,鼓励并扶持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符合当地客户合理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5)调整董(理)事、高级管理人员准入资格。(6)调整新设法人机构或分支机构的审批权限。新设银行业法人机构的筹建申请,由银监分局受理,银监局审查并决定;开业申请,由银监分局受理、审查并决定。在省会城市所辖农村地区设立银行业法人机构的,由银监局受理、审查并决定。(7)实行简洁、灵活的公司治理。新设立或重组的村镇银行可只设立董事会,信用合作组织可不设立理事会。主要监管措施:(1)坚持“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实施审慎监管。(2)根据农村地区新设银行业法人机构的资本充足状况及

57、资产质量状况,适时采取差别监管措施。(3)引导和监督新设银行业法人机构的资金投向;(4)建立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支农服务质量评价考核体系。(五)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1.村镇银行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村镇银行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后,其可用资金应全部用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充分满足县域内农

58、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已满足当地农村资金需求的,其富余资金可投放当地其他产业、购买涉农债券或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提高贷款覆盖面,防止贷款过度集中。村镇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村镇银行要确保资本充足率在任何时点不低于8%,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银监会应根据村镇银行的资本充足状况和资产质量状况,适时采取下列监管措施:(1)对资本充足率大于8%、不良资产率在5%以下的,监管机构可适当减少对其现场检查的频率或范围,支持其稳健发展。(2)对资本充足率低于8%,大于

59、4%的,要督促其制订切实可行的资本补充计划,限期提高资本充足率,适时采取限制资产增长速度、固定资产购置、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增设分支机构、开办新业务以及要求其降低风险资产规模等措施,督促其限期进行整改。(3)对限期达不到整改要求、资本充足率下降至4%、不良资产率高于15%的,可适时采取责令其调整高级管理人员、停办所有业务、限期重组等措施。(4)在限期内仍不能有效实现减负重组、资本充足率降至2%以下的,应适时接管、撤销或破产。2.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农

60、村资金互助社实行社员民主管理,以服务社员为宗旨,谋求社员共同利益。农民向农村资金互助社入股应满足以下条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户口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本地有固定住所且居住满3年)在入股农村资金互助社所在乡(镇)或行政村内;入股资金为自有资金且来源合法,达到章程规定的入股金额起点;诚实守信,声誉良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农村小企业向农村资金互助社入股应符合以下条件:注册地或主要营业场所在入股农村资金互助社所在乡(镇)或行政村内;具有良好的信用记录;上一年度盈利;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全部资产的10%以上;入股资金为自由资金且来源合法,达到章程规定的入股金额起点;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