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作品选(共24页)_第1页
中国古代作品选(共24页)_第2页
中国古代作品选(共24页)_第3页
中国古代作品选(共24页)_第4页
中国古代作品选(共24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柳永(li yng)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zg)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内容(nirng)的新变:由长调到慢词,改变宋初期的的晚唐五代词的小令体式,大力创造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统一天下的格局。同时改变词的审美内涵和趣味,由雅变俗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的市民生活情调。所写内容首先是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其次被遗弃或失恋女子的痛苦心声,再次下层妓女的不幸与从

2、良的愿望,最后展现北宋繁华的都市生活和丰富的市井风情。语言由高雅绮丽到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俚语2.情景交融、点染结合的手法。由寒蝉的音-长亭从别-时间晚上-氛围 骤雨初歇,再到具体描写情事层层渲染3、铺叙手法。 将赋法移植于词。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铺陈描绘事情发生发展的场面工程,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变化。用铺叙衍情法,整个送别场景,过程,别前,别时,别后的坏境氛围和人物的动作,情态,心绪都细致的描绘和具体刻画。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有叙事性和隐约的情节性。巧妙利用时空转换来叙事,从现在回想过去而念及现在,又设想将来再回到现在,回环往复式多重时间结构。4、分析“今宵

3、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想象,时间扩大,越是写良辰美景越是衬出人的忧愁5、语言形式。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用语和俚语,富有表现力,生动活泼。使读者情切易于接受。重点和难点:谈谈对该词雅俗的理解。二、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1.内容及其意义。从自然(zrn)形盛和经济繁华两个角度真是交错的描绘出杭州美景和民众乐事,这些都市风情,前所未有(qin

4、 su wi yu)展现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2、铺叙(px)技巧。3、分析“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三秋桂子”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

5、,从空间着眼。桂为秋季开花,莲为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重点和难点:理解以赋为词的手法。以赋法入词,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三、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淡淡的哀愁人生有限的忧思与情爱的缺失交融,在浓情中渗透理性沉思的特质。美满生活中的遗憾与忧思。2、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

6、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但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消逝,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内涵便变得广泛,意境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不等于美好事物的重现,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

7、低沉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该词的感情特点。在伤春怀人的表层意象(yxing)中蕴含着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体现作者对时光紧促生命有限的沉思与体悟。四、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lu m)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1、清秋(qn qi)怀人之情。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2、境界开阔高远。作者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境界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

8、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3、风格。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重点和难点:该词境界有何特点?五、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1、上下片的内容。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2、以乐景写哀情。

9、以乐写愁,托物兴怀。这种手法运用得很巧妙。词的上片展现了:一位孤独的行人骑着马儿离开了候馆,望着凋落的梅花,走过溪上的小桥,拂掠岸边的柳丝,迎着东风踏向散发着芳香的草地。在这画面里,残梅、细柳和薰草是春天里的典型景物,表现了南方初春融和的气氛。这美妙的春景,这和煦的春风,引诱着多少人携眷踏青游春来欣赏!这良辰美景对于满怀离愁的行人来说,却如同虚设,不仅成了虚设,而且因为远游他乡,不能偕同家室饱览春光引起怅帐的离情别绪。这首词以春景写行旅,以乐景写离愁,从而得到烦恼倍增的效果。3、暗用典故。六、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yngli)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

10、月暮,门掩黄昏(hunghn),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1、婉曲幽深(yushn)的思情。此词写闺怨。词风深稳妙雅,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尝叹其用叠字之工,说明全词特色之所在。这首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2、分析“泪眼问花花不语,落红飞过秋千去”。“意欲层深”就是人物的思想感情层层深入。这两句是怎样进行层层开掘的。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惟有在狂风暴雨中遭摧残的花,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伤心泪下。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要找发泄的对象。对象此刻已化为花或说花

11、已化为人。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发问。第三层是花儿竟无言以对。是不理解她的意思呢,还是不肯给予同情,令人纳闷。第四层,花儿不语,像故意抛舍她似的纷纷飞过秋千去。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借客观景物的反应来烘托、反衬人物主观感情深化了感情。在自然,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重点和难点:理解欧词的风格特点。语言平易自然,文气委婉,简洁流畅,凝练又圆融轻快,委婉含蓄的语气七、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1、谪居山乡的复杂心情。以荒原山城的凄凉春景衬托自己被贬,心潮难平落寞情

12、怀,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篇末作宽解直言,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委婉的倾吐内心的感触,真切感人。2、写景与抒情相结合。首句写山城的恶劣环境。二月时分在其他地方早应该花开满眼,但此地却遍地荒凉。表面上写自然环境的恶劣,实际上写政治环境的不善,言下之意是朝廷的关怀怎么就不再远度光顾这小城的官员。残雪压枝,但还有柑橘品味,意即尽管如此,但在山城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着,并且还要品出美味打破生活的寂寞;冻雷初响,竹笋积蓄着力量,冒出新生的嫩芽,突破严厉的压制。“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两句反映出诗人心里的苦闷,流放山城引起乡思之情,这乡思之情变成乡思之病,新年又至,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

13、的短暂。诗末两句诗人是自我安慰,透露出矛盾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官,见过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的野花也不须嗟叹,实际上充满一种无奈和凄凉,借“未见花”日常小事发出人生,政治上的感慨。3、跌宕(didng)变化的章法。首联妙,一疑一答,语气连贯而跌宕(didng)生姿,有切合自身的被贬。八、秋声赋*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xios),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

14、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

15、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1、借秋声抒发人生感慨。本文是作者晚年所作。虽仕途已入顺境,但长期的政治斗争使他看到了世事的复杂,逐渐淡于名利。秋是肃杀的象征,作者的心情因为屡次遭贬而郁闷,借秋声告诫世人:不必悲秋、恨秋,怨天尤地,应自我反省。抒发了作者难有所为的郁闷心情,和自我超脱的愿望。2、表现秋声形象感人。3、文赋的形式。P44对前代骈赋,律赋改造,除去排偶,限韵,改为单笔散体作赋,创造文赋。部分保留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骈词丽句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呈现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增强赋体的抒情。重点

16、和难点:该文如何表现秋之声?这篇赋以“有声之秋”与“无声之秋”的对比作为基本结构框架,曲折变化,作者从凄切悲凉的秋声起笔,为下文铺写“有声之秋”蓄势;然后由草木经秋摧败零落,写到因人事忧劳使身心受到戕残,由自然界转到社会人生,这是“无声之秋”;最后归结出全篇主旨: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用风声,波涛,金铁,行军四个比喻,从多方面和不同角度,由小到大,由远及近形象地描绘了秋声状态。用形象化的比喻,生动鲜明地写出了作者听觉中的秋声的个性特点。 作者把无形的秋声写得可见可闻。文章开头用形象的比喻描写秋夜西风渐起,触物有声,用星月皎洁、四无人声烘托,以“四壁虫声唧唧”收尾,紧扣季节特色。中间两段用

17、赋体的铺陈手法渲染秋天的肃杀,抒写对人事忧劳的悲感,最后“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转喻祸根在人,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显示出文赋自由挥洒的韵致。”九、王安石明妃(mn fi)曲*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klin)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1、命意(mngy)新警。唐人咏王昭君多骂毛延寿,多写王昭君顾恋君恩,而此诗却说王昭君的美貌本非画像所能传达,王昭君

18、流落异域的命运未必比终老汉宫更为不幸,都体现了在唐诗之外求新求变的精神,而结尾指出王昭君的悲剧乃是古今宫嫔的共同命运。,议论之精警突过前人,充分体现了宋诗长于一轮的特征。2、层次内容。上面写“去时”,下面写“去后”。对于去后,作者没有写“紫台朔漠”的某年某事;而是把数十年间之事,概括为“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这两句间,省略了“然而犹且”,意思是说:“明妃心里明知绝无回到汉宫之望,然而,她仍眷眷于汉,不改汉服。”3、昭君形象的刻画。第一部分中描绘王昭君的美貌,不在描写面容体态,重写昭君的风度、情态之美,以及这种美得感染力,以宣泄她内心悲苦之情。这样就写出了生动现实的古代美女形象。第二

19、部分重写王昭君的内心情感。前人往往重抒写昭君的哀情、怨情和渲染悲剧气氛,而此诗除描写其身世可悲之外,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爱之情,与推己及人的善良心肠。可悲可敬。4、以议论来深化主题。末四句分析、议论。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汉恩自浅胡自深”明妃为长门中的宫女,被当作礼物去“和番”,所以“汉恩”是“浅”的;胡人对她以“百辆”相迎,“恩”礼相对较“深”。这句讲的是事实。第二层讲“人生乐在相知心”,讲人之常情。按此常情,明妃在胡就应乐而不哀了。然而事实不是。接入第三层:明妃在胡不乐而哀,其“哀弦”尚“留至今”,当时之哀可想而知。明妃之心与常情不同,因为她深明大义,不以个人恩怨得失改变心意,况胡人也

20、并非“知心”。四句分三层,中有两个转折,一个矛盾,从其中曲折、跳宕,看出王安石的“用意深”重点(zhngdin)和难点:与前人同类诗歌相比,该诗命意新警体现(txin)在哪些方面?十、苏轼游金山寺*我家(w ji)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1、借游金山寺抒发思乡归隐之情。2、层

21、次内容。全诗二十二句,大致可分三个层次。前八句写金山寺山水形胜,中间十句写登眺所见黄昏夕阳和深夜炬火的江景,末四句抒发此游的感喟。贯穿全诗的是浓挚的思乡之情,它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和官场生涯的厌倦,希望买田归隐的心情。3、写景艺术。诗人以江水为线索把思乡之情贯穿起来。开门见山点出江水。诗尾“有田不归如江水”扣住江水收束全诗。中间以“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两句充满深情的“望乡国”三字与开头的“我家”和末尾的“归”字相照应,结构十分严谨。除“江水”外,全篇还有10个。作者有意重复,更好地宣泄郁抑不得志的情感,表露辞官归隐的愿望。在修辞上的回环复迭。虚写与实写相结合。作者先从“潮头一丈高”

22、的想象落笔, “天寒尚有沙痕在”作证极力渲染江涛的汹涌澎湃。联想到诗人起落不平的政治生涯和不宁的心境。“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从现在写到过去,从实写到虚,从眼前景色落笔,后叙述想象中的情景,从波涛寄寓自己宦海升沉的感慨。坚定不移的“石盘砣”让人感到这是作者人格的生动写照。幻景与现实结合,在诗的后半部分从“江心似有炬火明”到结束,以江心“飞焰”为契机,把描写的对象从实景扩大到幻觉的领域,抒发了自己思乡怀归的迫切。“非鬼非人”“江神见怪”等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动荡、矛盾、痛苦。作者的幻觉虚无飘渺,这是夜以继日思念后生的心理现象。有关归隐的幻觉描写,极其真实的表现出作者厌倦仕宦,可望

23、安定的迫切心情。全诗共12句,四句一换韵:“海”“在”押韵,属仄声韵;“楫”“日”、“细”、“赤”押仄声韵。这样平仄相间,可见声韵参差之妙。后面诗句,是两句一换韵,变化快,音节急促,与诗歌所表现的那动人的心魄、心弦的内容相称。4、丰富的联想。重点(zhngdin)和难点:分析该诗的写景艺术。十一(ShY)、苏轼惠崇春江(chn jin)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在绘画基础上的诗意联想2、分析“春江水暖鸭先知”。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

24、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重点和难点:谈谈题画诗与所题之画的关系。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这首题画诗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好的题画诗,既要扣合绘画主题,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既要能再现画境,同时又能跳出画外。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

25、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整首诗如同诗人即景言情,意象妙会而自然。说前三句再现画境,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是不能直接画出的。诗能描写如画,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而诗是语言艺术,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这更是画所不能的。十二、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遗貌取神的手法2、分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即西施,无论是淡雅妆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

26、都美丽动人;把西湖比做西施,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都同样美不胜收。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它的寓意丰富深刻得多。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空灵贴切的妙喻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

27、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重点和难点(ndin):分析该诗遗貌取神手法的意义。十三、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zngsh)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wiyu)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感情内容。表达了对妻子的怀念之情2、时而合说、时而分写的手法。3、白描手法。重点和难点:该词上片一般理解为梦前所思,你赞同吗?为什么?十四、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28、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望月怀人之情。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 HYPERLINK /author_366.aspx t _blank 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2、高远的境界。3、旷逸的风格。重点和难点:理解苏轼乐观旷达的精神。十五、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

29、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主旨问题。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zj)的生活都有问题,但她乐观(lgun)旷达,率领全家(qun ji)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2、咏物中的寄托上阕写的正是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

30、,像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下阕,把鸿与人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这是直写自己孤寂的心境。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词人以象征手法,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31、。 3、语意高妙这首词的境界,确如 HYPERLINK /author_268.aspx t _blank 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重点和难点:咏物与寄托的巧妙结合。十六、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

32、雨也无晴。1、主题。他深切的感受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否定人生,始终保持乐观顽强的信念。本诗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进取转而压抑苦闷又力求超脱自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2、以生活小事包含人生哲理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重点和难点(ndin):体会词人的乐观(lgun)达的精神(jngshn)。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一种宠辱不惊、胜败两忘、旷达潇洒的境界,是一种回归自然,天人合一,宁静超然的大彻大悟。十七、念奴娇(

33、大江东去)*(1学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一作:强掳)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借怀古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抒发了词人对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词人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一樽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2、“借宾(周瑜)定主(苏轼)”写法。3、豪放词的代表作。重点和难点:分析该词的

34、豪放风格。结合写景和怀古来抒发感情。如上半阕对赤壁的描写和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下半阕刻画周瑜形象倾注了作者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最后借“一樽还酹江月”表达自己的感慨。全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也非常生动形象。十八、苏轼前赤壁赋1、创作背景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10

35、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2、层次内容。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第五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3、复杂(fz)的心情。书写(shxi)自己的人生哲学4、主客(zh k)问答的意义。沿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5、写景、抒情、议论的

36、统一。“情、景、理”融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作者抓住风和月展开描写与议论。文章分三层来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写景、抒情、说理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6、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重点和难点:(1)如何理解文中的主客问答?(2)结合欧阳修的秋声赋,谈谈文赋的特点。“以文为赋”的体

37、裁形式。此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十九、黄庭坚登快阁*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38、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1、感情内涵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难展,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因此诗写在开朗空阔的背景下的忘怀得失的“快”意,终因知音难觅而产生归欤之思。2、分析“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ku d),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xin de)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39、滚滚来和谢眺余霞(y xi)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3、用典、练字。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 HYPERLINK /author_474.aspx t _blank 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 HYPERLINK /author_204.aspx t _blank 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

40、了前人的窠臼。黄诗之倚,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五、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 HYPERLINK /author_698.aspx t _blank 阮籍青白眼事。史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诗人这二句是说,因为知音不在,弄断了琴上的朱弦,不再弹奏,于是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此处横字用得很生动,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托了出来。二十、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1、传统题材的突破把追求耳鬓

41、厮磨,朝夕相处的世俗爱情升华到崇高的精神境界,提高了词体的品格。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HYPERLINK /author_616.aspx t _blank 曹丕的燕歌行, HYPERLINK /author_204.aspx t _blank 李商隐的辛未七夕。宋代的 HYPERLINK /author_561.aspx t _blank 欧阳修、 HYPERLINK /author_587.aspx t _blank 张先、 HYPERLINK /author_535.aspx t _blank 柳永、 HYPERLINK /

42、author_183.aspx t _blank 苏轼等也吟咏这一题材,都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 HYPERLINK /author_125.aspx t _blank 秦观此词独出机杼,立意高远。2、以议论入词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它们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

43、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3、对神话题材的巧妙(qiomio)把握重点和难点:比较同类诗词(sh c),看秦观该词的新意。二十一、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luti))*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1、贬谪中的孤苦之情。2、由凄婉至凄厉的词境。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开头三句,缘情写景,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

44、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且情景交融。 “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雾失”、“月迷”,皆为下句“望断”出力。“桃源望断无寻处”。目寻世外桃源,词人由此生联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而“雾”、“月”则是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它们以其本身的虚无缥缈呈现出其不可言喻的象征意义。而“楼台”、“津渡”,同样被赋予了文化精神上的蕴涵,它们是精神空间的向上与超越的拓展。一

45、“失”一“迷”,现实回报他的是这片雾笼烟锁的景象。“适彼乐土”之不能,旨在引出现实之不堪。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意在渲染这个贬所的凄清冷寞。春寒料峭时节,独处客馆,念往事烟霭纷纷,瞻前景不寒而栗。一个“闭”字,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欲求拓展的心灵。有杜鹃催人“不如归去”,勾起旅人愁思;词人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引人感发,令人生悲伤心景物于一境,即把自己的心情融入景物,创造“有我之境”。又以“可堪”二字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冷气氛,斜阳暮这三字表明着时间的推移,为“望断”作注。 “暮”,为日沉之时,这时间顺序,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

46、耐的心情。这是处境顺利、生活充实的人所未曾体验到的愁人心绪,加重了感情色彩。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连用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触动词人的心弦,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第三句急转,“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切安慰均无济于事。离恨犹如“恨”墙高砌,使人不胜负担。一个“砌”字,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好像还可以重重累积,终如砖石垒墙般筑起一道高无重数、沉重坚实的“恨”墙。 HYPERLINK /author_125.aspx t _blank 秦观以这心中的“恨”墙表明他对现实的抗争。化实为虚,借眼前山水问:“郴江幸自绕郴山,

47、为谁流下潇湘去?”无理有情,无理而妙。词人得人生感悟:生活本身充满了各种解释,有不同的发展趋势,生活并不是从一开始便固定了的故事,生活的洪流,依着惯性,滚滚向前,它总是把人带到深不可测的远方。 二十二、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xin qn)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1、美人(mirn)过后的怅惘。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lil)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

48、无限想象。美人清冷孤寂,是作者怀才不遇的形象写照抒写的是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于封建时代的人们来说,都是“与我心有戚戚焉”。 2、分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连用三种意象表现出愁思的广度,密度和长度,化抽象无形的情思为具体可见的形象,构思奇妙勘称绝唱。博喻重点和难点:分析结尾几句比喻的新警独到之处。二十三、周邦彦六丑(正单衣试酒)*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 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

49、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1、借咏物来抒怀。写物;状物工妙,咏物及人,比兴寄托由人借花到花惜人咏物词丰富2、体物工巧。3、铺叙手法。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过去,现在,未来和我方,他方的时空场景交错叠印,章法严密而结构复杂。还善于增加并变换角度,层次,把一丝感触,情绪向四面八方展开,又层层深入的烘托刻画,使情思毫发毕现。此词不过写惜花之情,然多方铺垫,千回百折,先从时间角度写花落春去,客中未及赏春已经是惆怅,而春

50、又留不住惆怅又深一层。再从空间角度多方面描写寻觅落花的踪迹,见出惜花的深情,似牵衣句又变换角度,不说人惜花,而写花恋人,插戴残花,劝花莫随波流去,又分别从行为动作,心里愿望两个角度虚实结合的表现出缠绵不尽的怜惜。将一缕惜花情思表现的淋漓尽致。重点和难点(ndin):结合该词,谈谈周邦彦词的艺术特征。铺叙手法(shuf),语言精工富赡,讲究(jing jiu)用典,守格律,讲究平仄搭配。二十四、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

51、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创作背景靖康之难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2、感情内涵。倾诉自己的孤苦无靠,与生命将逝去的悲哀,同时表现对整个时代,整个民族的深哀巨痛3、借秋景以渲染愁情。秋雁,怀人之思,年岁将暮词的描写纯用赋体,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词中写客观环境的事物有:淡酒、晚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景物都贯穿浓重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

52、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4、十四个叠字的运用。首词起句一连用七组叠词。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词的语言通俗平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表现了深刻的内容。5、音韵悲切。声声慢词调可押平声韵,也可押入声韵,词人选用了入声韵,能够很好地表达忧郁的情怀,并多次运用双声字、

53、舌音和齿音字,更加重了凄切悲苦的情调。大量舌尖音和齿音的交错(jiocu)摩擦,突出了幽咽的声情效果。重点(zhngdin)和难点:该词是李清照后期词作的代表作,就愁情和风格而言,与前期词作有什么不同?二十五、陆游(l yu)关山月(1学时)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1、爱国感情。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关山月这首诗虽然既写了统治集团,又写了将士、遗民,但是从头到尾贯穿着一条线索南宋王朝下诏和戎,这是诗的第一句指明了的。诗人的思想倾向是

54、非常鲜明的,这就是诗中所表现的对南宋集团妥协投降政策的谴责,对抗敌爱国的将士和遗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2、层次章法。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全诗十二句,共分三段,四句一段,一段一层意思:“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第一段从南宋统治集团写起。第二段由写南宋统治集团写到边防战士,与“将军不战空临边”一句照应。“最后四句是第三段,从写边防战士转到写人民,写在敌人统治下被奴役的北方人民即所谓遗民。3、艺术手法。具体说来,概括性强,抒情性强,语言精练自然,圆转流畅,是这首诗的特点。诗的风格是沉郁、苍茫、悲凉、激越的。陆游创造性运用了关山月这种古乐府的旧题

55、, “关山月”原来以边塞为题材,抒发从军战士怀人思乡的内心感情。而陆游从和戎下诏的统治集团写到边塞戍楼的战士又写到中原忍死的遗民,诗的内容丰富,境界扩展,思想意义也更深刻。它的风格不再是一味的低回哀怨而是沉郁苍茫、悲凉。巧妙地紧扣着关、山、月三个字表现主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很强的抒情性。关山原是代表边塞的地理特征,在山势险峻之处设置关塞。而陆游突破这一限制,把关山扩大开去,从关山以内写到关山以外。关山以内是后方,无休止地轻歌漫舞。关山本身是前方战士的戍楼,有生者的苍苍白发,楼外死者。关山以外,是沦陷区,诗人由近及远,把几方面不同的事物排列在一起,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爱憎的感情、是非观念,形

56、象而具体地揭示出爱国和卖国两条政治路线的尖锐对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浓郁的抒情性。同时诗人还紧扣“月”字,利用月亮的连续变化,周而复始,来表示时间的推移、季节的转换,这是从纵的方面贯穿和戎诏下十五年的历史。而且月在我们民族的传统中象征着美好的团圆,因此守边的战士见了它抒发怀乡之情;亡国的遗民见了它,牵动故国之思。可是在南宋统治集团看来,这正是烹歌煮酒的良辰美景。借着月光的照射,诗人从历史到现实,把长期和戎不战的政治局面,作了鲜明真切的艺术概括,沉痛悲愤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诗的语言晓畅平易,精练自然,在客观事实的描述中,更显出摧人泪下、惊心动魄的力量。 重点(zhngdin)和难点:分析该诗的层

57、次章法。全诗十二句,每四句(s j)一转韵,表达一层意思,分别写将军权贵、戍边战士(zhnsh)和中原百姓。诗人构思非常巧妙,以月夜统摄全篇,将三个场景融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关山月夜的全景图。可以说,这是当时南宋社会的一个缩影。诗人还选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门、厩马、断弓、白发、征人骨、遗民泪等,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感情。本诗语言凝练,一字褒贬,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二十六、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闲适之情。这首写芭蕉分绿,柳花戏舞,诗人情怀也同有景物一样清新闲适,童趣横生。儿童捉柳花,柳花似也有了无限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

58、不时有笑声漾起,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吧?如此光景,长睡不起也未免可惜了。2、体现诚斋体的特色。诚斋体风格活泼自然,饶有谐趣重点和难点:举例说明诚斋体的特点。小池诗人敏锐的从平常食物中捕捉到富有情趣的瞬间,并用浅近自然地语言把他的所见所感表现出来。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的投射到客观事物上来,笔下的草木虫鱼乃至山水风云无不具有知觉和情感,充满生机灵性,如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杨花的盎然生机给诗歌带来活泼的风格。要素之二是想象奇特用浅显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如北风五日吹江练,江底吹翻作江面。二十七、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1、“采菱辛苦废犁锄”所表现

59、的农家苦。采菱辛苦废犁鉏,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2、“新筑场泥似镜平”所表现的农家乐。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3、语言轻快自然,充满生活气息。重点和难点:结合(jih)作品,论述范成大对田园诗的贡献。P125二十八、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fngy))*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cngcng)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

60、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1、伤春宫怨中的政治内涵。表面看来写的是失宠女人的苦闷在伤春吊古,实际上他将自己的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隐藏在了春残花落、蛾眉遭妒的描写中。对排挤妒忌自己的群奸小人和社会的腐朽黑暗进行了抨击,对南宋小朝廷的昏庸腐朽,对投降派的得意猖獗表示强烈不满。2、比兴手法。词的写作手法颇似 HYPERLINK /author_238.aspx t _blank 屈原离骚,同样是以香草美人为比兴,来抒写自己的政治情怀。风格上,一变辛词常见的豪放,偏向柔美一路,委婉含蓄,却又与一般写儿女柔情和风月闲愁的婉约词大有不同。3、柔中有刚的风格。总起来说,这首摸鱼儿的内容是热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